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人海戰術怎麼樣

伊朗人海戰術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3-08 08:14:42

㈠ 伊朗!的軍事實力排在世界的第幾位

伊朗有現役軍人約54萬。陸軍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裝備有主戰坦克約1500輛,其中不乏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伊朗地面部隊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除了坦克,伊朗陸軍擁有近百輛裝甲偵察車、1200輛裝甲運兵車、2000門牽引火炮、300門自行火炮,以及數量龐大的火箭炮。此外,陸軍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陶」式、「耐火箱」式反坦克導彈和地地、地空導彈以及各型直升機和運輸機約200架。
伊朗海軍現有兵力約1.8萬人。主要作戰艦艇包括俄制「基洛」級潛艇3艘、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兩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七艘、登陸艦艇11艘,其他支援艦只25艘。海軍航空兵約2000人,裝備各類飛機70多架。
伊朗空軍現有兵力約5.2萬人。擁有各型飛機900餘架,其中各類作戰飛機300餘架,包括先進的F一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戰斗機。此外,空軍擁有「小牛」、「響尾蛇」、「麻雀」、「霍克」改進型等各式導彈若干。
除了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外,伊朗還擁有龐大的預備役力量。伊朗常設預備役部隊有35萬人,其中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伊朗的准軍事部隊在兩伊戰爭中曾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採取的自殺式「人海戰術」,至今仍讓人談之色變。
伊朗的軍事戰略日益依賴精密的中遠程導彈。經過這些年經營,伊朗已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導彈庫,這是最令以色列和美國不安的。如「流星一3」和「法塔赫一110」導彈,兩者都可以擊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的任何目標。「流星一3」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1300公里,彈頭重1600磅。伊朗國防部長新近稱,伊朗正在發展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流星一3」改進型導彈。這些導彈雖然打不到美國本土,但是要打擊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基地以及以色列的戰略目標已不在話下。
此外,伊朗現行裝備的「飛毛腿」B型導彈(射程為325公里)達300多枚,「飛毛腿」C型導彈(射程為550公里)達60多枚,可打擊美軍駐阿富汗基地。伊朗的「征服者」型導彈(射程約200公里)是使用固體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導彈,伊朗軍方人士稱它是「世界上打擊精度最高的導彈之一」。伊朗的這些導彈無疑是其抗衡美國軍事威脅的「撒手鐧」。
伊朗有人口7200多萬,正規軍、革命衛隊、預備役部隊的兵力加起來近90萬。伊朗政府聲稱,伊朗可以組織2000萬大軍抵禦外來侵略。根據美國國防部的評估,「波斯鐵騎」的實力在全球可排進前十位。這支「鐵騎」是伊朗保持在海灣地區舉足輕重地位、令美國不敢輕舉妄動的資本。伊朗!的軍事實力排在世界的第17位。

㈡ 伊朗軍隊是否有能力與美國一戰

這要看美國怎麼打了??是只是空中打擊伊朗核設施,還是全面佔領伊朗全境,現在來看,都不好說!起碼目前不會發生! 如果要全面佔領伊朗,那就要動用很多很多的軍隊,個人認為幾十萬都不一定夠,可不是象伊拉克那樣,派幾個師就解決問題了,除非伊朗國內大量民眾支持(目前可能性很小)! 伊朗人口超7000多萬,面積比伊拉克大的多,地形很復雜,境內多山,高山峽谷山洞地道很多,全面佔領需要耗費太多太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一定行,很容易被拖成游擊戰等,容易陷進泥潭出不來,。聰明的老美不會這樣做。——另一種,就是空中打擊核設施,現在美國自己都不能完全搞清楚伊朗所有的核設施,據說有上萬個目標呢,老美怕的是報復——來自伊朗遠程彈道導彈及各種非常規武器的報復!比如封鎖海峽等

㈢ 伊朗空軍實力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51.3萬人。
陸軍
約32.5萬人。編有4個軍司令部、4個裝甲師(每師轄3個裝甲旅、1個機械化旅、4~5個炮兵營)、6個步兵師(每師轄4個步兵旅,4~5個炮兵營)、1個空降旅、1個突擊師、1個特種部隊師、5個炮兵群、若干獨立裝甲、步兵、突擊旅。
主戰坦克:約1135輛,其中T-54/-55型和T-59型共約500輛,T-62型75輛,T-72型120輛,「酋長」MK-3/-5型140輛,M-47/-48型150輛,M-60Al型150輛,「佐勒菲卡爾」式若干輛。
輕型坦克:「蠍」式80輛。
裝甲偵察車:EE-9「響尾蛇」式35輛。
步兵戰車:BMP-1型300輛,BMP-2型140輛。
裝甲人員輸送車:約590輛,其中BTR-50/-60型300輛,M-113型250輛。
牽引炮:1950門,其中105毫米130門,122毫米500門,130毫米1100門,152毫米30門,155毫米170門,203毫米20門。
自行炮:共290門,其中122毫米60門,155毫米160門,170毫米10門,175毫米30門,203毫米30門。
火箭炮:共664門,其中107毫米500門,122毫米155門,240毫米9門。
迫擊炮:共6500門,其中60、81、82、107、120毫米各若干門。
地地導彈:「飛毛腿」E/C式10部,約300枚導彈;CSS-8型25部,約150枚導彈;「謝哈布」-3型、「沙辛」-1/-2型等若干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AT-3「耐火箱」式若干具、AT-5「拱肩」式若干具。
火箭發射器:73毫米RPG-7型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各若干門。
高炮:約1700門(挺),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57毫米若干。
地空導彈:SA-7型若幹部。
無人駕駛飛行器:若干架。
飛機:共約77架,其中「塞斯納」150/180/185/310型約50架、F-27型19架、「隼」20型8架。
直升機:共633架,其中AH-1J型武裝直升機100架,CH-47C型重型運輸直升機40架,「貝爾」214A型130架,AB-214C型35架,AB-205A型70架,AB-206型130架,AB-212型12架,「貝爾」204型30架,「休斯」300C型5架,RH-53D型9架,SH-53D型17架,SA-319型10架,UH-1H型45架。
海軍
約1.8萬人,包括海軍航空兵和2600名海軍陸戰隊。
海軍基地6個:阿巴斯港(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布希爾、哈布克、恩澤利港、霍梅尼港和恰赫巴哈爾。
潛艇:5艘,其中「基洛」級3艘。
護衛艦:3艘。
輕型護衛艦:2艘。導
彈攻擊快艇:20艘。
巡邏艇:41艘。
水雷戰艦艇:14艘。
兩棲艦艇:9艘。
後勤支援艦艇:30艘。
海軍航空兵
2000人。裝備戰斗機5架,武裝直升機29架,海上偵察機共10架(其中P-3F型5架,130-228型5架),反潛機20架(其中SH-3D型14架,AB-212型6架),水雷戰直升機1個中隊(RH-53D型9架),運輸機1個中隊(「司令官」式4架、F-27型4架、「隼」20型1架,AB-205型5架、米-171型4架,AB-206型直升機若干架)。
海軍陸戰隊
2個旅,共2600人。
空軍
約4.5萬人(其中包括1.5萬名防空部隊)。編有16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5個地空導彈中隊和16個地空導彈營。
戰斗/對地攻擊機:F-4D/E型66架、F-5E/F型60架、蘇-24MK型24架,蘇-25K型7架。
戰斗機:F-14型25架、F-7M型24架、米格-29A/UB型30架。
海上偵察機:C-130H-MP型5架。
偵察機:RF-4E型15架。
加油機/運輸機:波音707型3架,波音747型1架。
運輸機:波音747F型6架、波音727型1架、C-130E型18架、「司令官」690型3架、F-27型15架、「隼」20型4架、「噴氣星」式1架、PC-6B型10架、Y-7型2架,「伊爾」-76型若干架,Y-12型9架。
直升機:AB-206A型2架,「貝爾」214C型39架,「沙巴維茲」2061型若干架,CH-47型5架。
教練機:「比奇"F-33A/C型26架,EMB-312型10架,PC-7型40架,T-33型7架,FT-7型15架,F-5B型20架,TB-21型8架,TB-200型4架。
空地導彈:AGM-65A「小牛」式、AIM-9「響尾蛇」式、AIM-54「不死鳥」式各若干枚,另可能擁有PL-7型、AA-8/-10/-11型若干枚。
地空導彈:「霍克」式100部,「輕劍」式30部、「虎貓」式15部、「紅旗」-2J型45部,SA-5型10部,另有SA-7型、FM-80型和「毒刺」式若干枚。
革命衛隊
約12.5萬人
地面衛隊
約10萬人。有哈盧勒、錫蘭、阿布穆薩、臘克等5個基地。編有16-20個師,包括2個裝甲師、5個機械化師、10個步兵師、1個特種部隊師和15--20個獨立旅。配備470輛坦克、620輛裝甲人員運輸車、360門火炮、40門無坐力炮和140門高射炮。革命衛隊獨立作戰或與陸軍協同作戰,如國內發生暴亂則與「民眾動員軍」配合行動。
海上衛隊
約2萬人。擁有約40艘快艇,配備反坦克導彈、無坐力炮、機槍;「滬東」級導彈快艇10艘,配備C-802型艦艦導彈;岸防炮及CSSC-3(HY2)型艦艦導彈。
航空衛隊
由一名准將指揮(詳細情況不明)。
海上陸戰衛隊
1個旅(約5000人)。
准軍事部隊
「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者,僅裝備輕武器。憲兵4萬人(包括邊境警察),配備「塞斯納」185/310型飛機若干架、AB-205/206型直升機24架,另有約90艘巡邏艇、40艘其它小型船隻。海軍基地6處:阿巴斯港(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布希爾、哈爾克、恩澤利港、霍梅尼港、恰赫巴哈爾。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駐外兵力
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150人;在蘇丹派有軍事顧問。
軍隊節日
軍隊節3月15日。
國際關系
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與歐美關系惡化至今仍然難以調和。

㈣ 兩伊戰爭一邊導彈狂襲,伊朗究竟有多死硬

近日伊朗和美國的紛爭讓全世界矚目,美國發射導彈炸死了伊朗高級將領,導致伊朗清真寺掛上了“血旗”開始復仇行動。不過很多人其實對伊朗這個國家並不了解,也並不知道伊朗到底有何實力敢和美國人叫板。不過有一點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伊朗絕對是這個星球上,最死硬頑強的國家之一。

任何與伊朗為敵的國家,都很容易回憶起30多年前那場驚心動魄,傷亡超過百萬的兩伊戰爭。


上圖_ 飛毛腿導彈

這場鬧劇一般的戰爭被稱為“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一戰”。一邊是瘋狂人海戰術,另一邊是襲城炸船(伊拉克為了阻攔伊朗出口石油用空軍炸游輪)。兩邊對打不亦樂乎。然而當這場鬧劇結束,雙方發現留下的不僅僅是巨額債務,還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倒退,無論是德黑蘭還是巴格達,除了上百萬具屍體和數百億美金的債務。什麼也沒有得到。

希望歷史永遠不會重演,希望人民不要再頂著炮火 地雷和導彈,在戰場上成為炮灰。

㈤ 人海戰術的現代戰爭

我來回答,咱不復制粘貼,來點兒干貨。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的是人海戰術?很多人一提起來人海戰術就想起數萬人搞集團沖鋒的畫面,跟春節趕火車回家的場面一樣。這個想法對么?在人數上是對的,也就是說,人海戰術確實要依賴一定基數的兵力來發揮作用,人數少了發揮不出來。另一方面,天真的認為人海戰術就是大家你追我趕擠在一起去攻打人家的陣線,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就是擱在古代作戰,這也是找死的行為。別以為古代的軍事很差勁很簡單,古代軍事可能沒今天發達,但一樣很復雜,各兵種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集中在一起搞密集陣型沖鋒,那是給人家當靶子打。現代戰爭中,不,近代戰爭中,索姆河戰役、凡爾登戰役,一天就陣亡(不是傷亡,是陣亡)上萬人,就是擱到今天也是讓人震驚的。一場索姆河戰役下來,損失130萬人,搞線列沖鋒的下場就是這么爽~馬克辛機槍的死亡夾角出色的把大英帝國揍得摸不著北。這還是一戰的水平,如果真的拿春運的人數去闖現代的防線,那絕對是來多少死多少,英國人民已經用數十萬死屍證明了這一點,咱就別明知道是坑還往裡面跳了。
那麼,既然密集沖鋒已經在現代戰爭前失去了作用,人海戰術還有什麼用?其實,同樣是這么多士兵,看你怎麼用。部隊在搞進攻的時候,其實是有精密的計算的,並不是同一時間人數越多越好,兩個步兵間的距離至少要炮彈落下不能倆兵全部掛掉。很多人會疑問:那豈不是距離很大,可我看電視電影的時候並不是這樣啊!問題是,那是電影,為了視覺效果當然人擠人了,給你視覺震撼,真的按軍事要求去拍攝,人稀稀拉拉的,估計你會爆導演菊花。說到這,說個題外話,很多人表示,如果別國敢進攻我們,我們就用原子彈一口氣消滅敵人。很不好意思的是,你沒那個機會,因為上世紀已經解體的蘇聯的一個機械化師,其行軍時對軍隊的路線和人數安排就能保證核彈洗地的時候你只能幹掉對方很少的一部分兵力,根本不可能一口氣殲滅對方一個機械化師,你能想到的,人家也能想到。美國揍伊拉克你也能看到美軍走Z字形行軍,不是吃飽了撐的走著玩兒,也是為了規避損失。回到話題,在攻擊對手一個目標的時候都是幾個士兵有明確的目標,交替掩護進攻,敵人的諸多目標同時遭到打擊無法集中力量對我目標分化打擊,同時由於我方人數一個梯隊的進攻是有一個限度的,所以,敵人的打擊無法再短時間內造成過大的損失。如果前面梯隊的進攻出現損失,某士兵無法繼續進攻(受傷或者陣亡),後面的梯隊的士兵就會自動補上,繼續發動進攻,使得整個進攻始終處於全面進攻而對手難以對我方進行大規模殺傷的狀態下,這樣做可以使得我方在火力不足的情況下始終可以保持戰場上持續有效的進攻而且規避大規模的損失。給對方就會留下一種:我方的進攻源源不斷,像海浪一樣,一波一波的永遠停不下來,就像有數倍兵力的樣子。其實,很多人海戰術發動的時候,我方兵力並沒有對方兵力多,但效果確實呈現出我方軍力遠遠不絕的樣子。
但這個戰術有弊端。首先這就是在火力不足的情況下,用人去彌補,屬於無奈的之舉,並不是說明它多麼的 優秀。其次,這個戰術需要士兵密切配合,需要有經驗的士兵去完成,如果士兵不是訓練有素的話,這個戰術根本無法實現。最後,當部隊出現較大損失的時候,這個戰術就會喪失功效,難以維持,它可以要求我方軍隊人數沒對方人數多,但必須有一個基本的底線,如果一旦人數過少,戰線太長後繼乏力,整個戰線就可能全部崩潰掉。當年我軍在朝鮮戰爭中由於志願軍都是精兵悍將,這套體系玩兒的爐火純青,所以效果非常好,但不代表其他國家的部隊也可以做到這一點。美國為了對抗這種戰術,也用了一個簡單的辦法,用火力來對著消耗,只要將對手打得無法繼續維持進攻的能力,我方就獲勝了,起了個名字叫火海戰術。其實,都是當時中美兩國將各自的優勢發揮了出來。
至於現代戰爭中的人海戰術,這個還要看具體情況。戰爭這個東西很復雜,不跟打紅警似的,造一個東西出來放半年也不會壞,美國對外進攻,投放的軍力畢竟有限,在索馬里不也吃癟了嗎?在落後的情況下,看你怎麼用,在特定的環境下用得好,人海戰術依然能發揮作用。
不過,今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我國理論上一年可輕松製造十萬根炮管,現有直升機已經突破一千架,並且火箭炮可以精準擊中百公里外的目標,無論是質還是量都已經和當年完全不是一支軍隊。早在越南戰爭中,我軍軍隊素質由於十年動亂和軍隊的長期缺乏整治,作戰很低效,指揮方面也是思維落後,起初很被動。但就是仗著火炮上的優勢,照樣實現了大量殲滅越南軍隊的意圖,敵五大主力師,兩個被殲滅,一個由於我軍行動出現問題讓其逃脫,與從柬埔寨撤回來的兩個主力師在河內組成新的防線,改變了戰場局面。但無論怎樣,我軍炮兵的優勢得到了絕對體現。而今天的軍隊在直升機到位,運輸機、加油機、預警機逐漸形成穩固的戰力後,我們也可以像當年的蘇聯和美國一樣一次空投幾個師到對手的地盤上直接發動進攻,再也不需要依賴人海戰術,如果不是美國保護,我們現在的裝甲力量可以中間不進行修整在三八線一口氣把韓國軍隊打到大海裡面,有這個實力的,只有八十年代巔峰狀態的蘇聯和左勾拳行動中的美國,以及去年剛實現該能力的中國。
人海戰術是那個特定的年代中國人民智慧的體現,好在今天的祖國已經很強大了,我們再也不需要依賴生命去實現戰術意圖,如果再有侵略者或者需要我們去反擊敵人,我們也可以愜意的用著精確的打擊去問候我們的敵人。

㈥ 伊朗這么強,為什麼在兩伊戰爭中表現這么爛

兩伊戰爭總共打了8年的時間,最終,伊朗損失了40萬軍隊,而伊拉克損失了20萬軍隊,可以說,伊朗算是輸了,那麼,伊朗的國力要強於伊拉克,為何最終的損失是伊拉克的兩倍呢?

結果,可想而知,在齋月攻勢中,伊朗損失5萬多人,而伊拉克僅僅損失6000多人,總之,伊朗的陸軍在戰斗中就是胡亂的沖鋒,胡亂的瞎打,戰術運用爛到極致,可以說,這是一場拿著先進武器的原始戰爭。

㈦ 伊朗那麼窮,為何地位和實力還遠超沙特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有強大的統治力,實力也很強大,所以在實力上遠超沙特。沙特作為世界上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的國家,有著很多的資源,同時還是美國的盟友國,但是伊朗常年是被美國制裁的,所以很多被經濟制裁。


在中東地區很多國家都是在靠著石油資源出口很多的石油而獲取很多的資金,伊朗被美國經濟制裁非常的多,但是伊朗也是自己在發展。

㈧ 巴列維時代,伊朗軍隊到底有多強

強到打遍中東,直接KO以色列,伊拉克。巴列維時代伊朗的經濟和工業建設取得了突出的進步,被稱為中東的奇跡,到現在都是不可思議的。伊朗在短時期內快速成為世界第九大工業國家,第九大富國,堪稱創造了世界歷史記錄了。但是其實,在巴列維時代,最強大的不光是經濟,而還有軍隊,那麼巴列維時期軍隊到期強悍到什麼程度呢?或者說有多強呢?可以打遍中東,完敗以色列,伊拉克。

巴列維時期,國家有錢,而且跟西方關系良好,所以伊朗每年花費大量的美元購買武器裝備。當時美國最先進的F12戰機,最先進的偵察機,和轟炸機,還有其他戰機,伊朗都有。此外還有來自歐洲,蘇聯的先進武器。

㈨ 為什麼伊朗軍隊在兩伊戰爭後期表現遠遠不如第一年耀

阿富汗對兩伊戰爭的態度
兩伊戰爭,這個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地最典型範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戰斗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

兩伊戰爭(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從1980年至1988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方面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斗。
2015年9月22日,伊朗舉辦紀念兩伊戰爭爆發35周年伊朗舉行盛大閱兵式。
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
兩伊戰爭--物資調配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逗伊斯蘭革命地,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不久,戰局發生轉變,1982年之後,伊朗侵佔了伊拉克的領土,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整個戰爭進程可分為: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第四階段伊拉克實施短暫的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
兩伊戰爭的起因紛繁復雜,既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邊境糾紛;既有兩伊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有國際影響的推動作用;既有兩國人民之間的民族仇恨,也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問題有關。但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為邊境糾紛。

邊境糾紛
兩伊戰爭
兩伊邊界長1200多千米,領土爭端是兩國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兩伊戰爭爆發前的阿拉伯河界線問題是戰爭的主要導火索。 阿拉伯河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內匯合而成,下游約100千米長的一段為伊朗伊拉克兩國界河。1847年,當時統治伊拉克的鄂圖曼帝國和當時的波斯王國簽訂的協議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側的淺水區域為界,也就是鄂圖曼帝國掌握著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雙方計劃重新劃分國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戰而取消。至1937年,已脫離鄂圖曼帝國獨立的伊拉克與伊朗簽訂的協議,又將國界畫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線的中間位置,也就是兩國各分一半。 1975年3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總統的斡旋之下,雙方簽訂了阿爾及爾協議,協議將國界確定為阿拉伯河的中央。 由於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進出波斯灣的出海通道,對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認為要將阿拉伯河水道與伊朗平分是對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認為阿爾及爾條約為不平等條約,並於開戰前的9月17日撕毀條約。此外,波斯灣上的阿布穆薩島、大通布島和小通布島也是兩國爭執的對象。這些島嶼原本歸英國所有,60年代之後英國將其控制權交給沙迦,但沙迦與其他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尚未獨立,不能在這些區域建立實際的控制。1971年11月英軍撤走後伊朗便出兵佔領了這些地區。 這些島嶼靠近霍爾木茲海峽,伊朗佔領這些島嶼後擴大了其在海峽地區的控制能力,引發了伊拉克的擔憂。伊拉克認為伊朗應將這些島嶼歸還給阿聯酋。

宗教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為伊斯蘭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伊朗的伊斯蘭教徒以什葉派為主,伊拉克雖然也是什葉派穆斯林佔多數,但掌握國家政權的卻是遜尼派。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其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號召伊拉克民眾推翻薩達姆的政權。由於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當地什葉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號召對薩達姆的統治構成了一些麻煩。什葉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發了一些反政府武裝騷亂的事件。這也增添了薩達姆對他的個人仇恨。而歷史上,伊拉克為什葉派發源地,掌握了國家政權的伊朗什葉派不滿於伊拉克遜尼派大權在握的現狀,同樣令他們不滿意的還有伊拉克並非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在國家事務中的地位並不像伊朗那樣重要。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間接加強了薩達姆入侵伊朗的信心。

民族仇恨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為阿拉伯人佔多數。兩族人民在歷史上有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沖突,積累了不小的宿怨。而兩個民族在對方國內則互為少數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夠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齊斯坦省,是伊朗境內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區。歷史上,該省曾歸屬於鄂圖曼帝國的伊拉克行省。這一地區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統治,追求民族獨立。 而這一地區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糧食產地,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國內均存在作為少數民族的庫爾德人,兩國也都支持著對方的庫爾德人取得民族獨立以造成國家分裂。
另一方面,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後,許多原先效忠王室的優秀軍官被清洗,軍隊整體素質大幅下降。軍隊內部整肅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 而伊斯蘭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對新興的伊朗政權沒有好感。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如果能夠佔領阿拉伯河下游地區,進而打擊尚不穩定的伊朗政權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 於是在1980年9月22日,與伊朗存在諸多歷史矛盾的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與美國斷交的時機,選擇了阿拉伯居民聚集、具有重要經濟地位的胡齊斯坦省,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發動者薩達姆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中伊朗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拉克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戰爭進程

第一時期,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
戰爭場景
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朗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朗軍隊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又恢復戰前狀態。
面對伊拉克的強大攻勢,伊朗軍隊倉促應戰。其空軍襲擊了伊拉克境內的16個目標。地面部隊調整部署,向邊境機動。在前線集結了7個師又2個旅的兵力,此外還有大批的革命衛隊。伊朗設防的重點在北線,以扼守主要通道,遲滯伊拉克軍隊的進攻。伊朗阻滯了伊拉克的進攻勢頭後,漸漸
兩伊戰爭
奪取並把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981年9月,伊朗開始大舉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餘萬兵力,發動大規模的阿巴丹反擊戰,解除了伊拉克對阿巴丹的包圍。1982年3月下旬,經過周密部署,伊朗又發動了逗勝利行動地攻勢,全殲伊拉克2個旅,重創2個師,共斃傷伊拉克士兵2.5萬人,俘虜1.5萬人,擊毀坦克360輛,擊落飛機20餘架,繳獲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個師的兵力和大批革命衛隊約10萬餘人,發起以收復霍拉姆沙赫爾市為目標的逗耶路撒冷聖城行動地攻勢。經過25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線停火建議,並單方面實施停火,宣布承認兩國於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繼續有效,並准備在伊拉克根本權利得以承認的基礎上同伊朗談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內從伊朗境內撤回全部軍隊。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
死傷的士兵
第二時期,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萬軍隊,發動了第一次巴士拉戰役。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為了進一步迫使伊朗罷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採取逗以戰迫和地方針,在地面和海上連續向伊朗發起主動出擊。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並在戰斗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與此同時,伊拉克還利用其空中優勢,發動了舉世震驚的逗襲船戰地。
1986年,兩伊戰爭再度激烈,戰爭進入第三時期。伊朗一反過去打消耗戰的方針,力爭速戰速決。1986年2月初,伊朗出動9萬餘人的兵力,發動了規模較大的代號為逗曙光—8號地的攻勢,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奧。與地面戰場相呼應,1986年,兩伊逗襲船戰地一再升級,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由於兩伊逗襲船戰地影響到非交戰國的利益,科威特於1986年11月和12月,先後向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中國、法國和英國提出租船和護航要求。蘇美相繼同意為科威特油輪護航,並以此為由不斷向海灣派遣軍艦,從而使原來就很緊張的海灣局勢增添了更大的危險。為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
戰場上戴著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號決議通過後,由於兩伊積怨已久,在停火問題上立場各異,分歧較大,誰也不願主動作出讓步,因而聯合國598號決議遲遲得不到貫徹落實。
第四時期,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逗襲城戰地。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佔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逗齋月地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是逗兩伊戰爭的轉折點地,它逗打開了結束兩伊戰爭的大門地,逗為兩伊通向和平開辟了道路地。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里,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佔伊朗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停戰協商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
兩伊戰爭
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伊朗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戰後結果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
殘酷的8年,兩伊戰爭
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18萬、傷25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背負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具體傷亡數字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死亡人數為一百萬人左右。
伊拉克軍隊由戰前的24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萬人。
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逗馬拉松地式的消耗戰。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分損壞。[2]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壕溝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這與士兵在緊急徵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現代化設備的訓練、領導人指揮不當以及武器裝備配件不足,難以維修、保養有一定關系。不過另一方面,在戰爭中也出現了用直升飛機打直升飛機、用防空導彈打小艇的新戰術,在襲船中和襲城戰中雙方大量使用了先進的反艦導彈與地對地導彈,這場戰爭也揭示了戰爭動員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

啟示影響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蘭參加閱兵式
(一)巨額資金能夠買到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定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兩伊是中東地區富有的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以來,兩國耗資數千億美元,從國外競相引進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兩伊的工業基礎薄弱,許多先進武器的零配件本國無力修配,彈葯主要靠國外供給;兩國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諸如蘇制逗薩姆地和英制逗輕劍地、逗霍克地型地空導彈,駕駛T—72坦克和米格—23戰斗機等先進武器,是相當困難的。
(二)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固然應當重視速戰速決,但同時還應當有長期作戰的准備。戰爭初期,伊拉克採取突然襲擊的閃電行動,旨在實現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其把戰爭賭注完全押在這一點上,在思想上和物資上缺乏長期作戰的准備,因此,一旦速戰速決企圖被對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漸由主動轉為被動。伊朗依仗自身國大人多的優長,採取了逗持久戰地的戰略。
(三)現代局部戰爭中,仍應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應過分糾纏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兩伊戰爭中,幾乎所有的戰役戰斗都是以城市(鎮)為目標的攻防戰,雙方滿足於攻城掠地的表面逗勝利地,忽視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
(四)現代局部戰爭,武器裝備和物資損耗大,給後勤補給提出了新課題。兩伊戰爭雖然稱不上是高水平的現代化戰爭,但戰爭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局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如戰爭初期,伊拉克僅對席林堡這樣一個1000戶的小鎮就發射了幾萬發炮彈。兩伊陸軍主要是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油料消耗多,據估算,伊拉克軍隊每天消耗的油料達2000至3000噸。伊朗頂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後,也因補給困難而拖長了反攻的時間。轉入反攻後,伊朗多次向伊拉克發動地面攻勢,但兩次戰役之間的間隔比較長,有時竟長達5個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後勤系統混亂,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供應跟不上,因而續戰能力不強。

戰爭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逗馬拉松地式的消耗

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雙方經濟損失慘重,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6000多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損壞。

後世評價

兩伊戰爭,這個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地最典型範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戰斗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

㈩ 伊朗和伊拉克的對比

兩伊戰爭的時候,伊朗的裝備是相當落後的,和伊拉克的半機械化部隊打大規模戰役還是靠的人海戰術。4個人3支槍,每人發一把塑料制的小鑰匙(說是開啟天堂大門的鑰匙),後面准備了N張館材,死5萬人才殲滅伊拉克8000人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伊朗人多,而且還不怕死,所以兩伊戰爭才沒被打垮。這幾年伊朗從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大量引進先進武器,部隊的裝備水平也今非昔比,不能用伊拉克來和伊朗比較了,伊朗畢竟是一個擁有7000萬人口的地區性大國,正規軍超過50萬,加上各種准軍事部隊和預備役,真正打起來,不怕死的100萬大軍,誰都會怕。伊朗不像伊拉克那樣全是沙漠,山地和河沼地形不適合美軍機械化部隊的地面進攻,而且伊朗戰略縱深大。目前,伊朗有現役軍人約54萬。陸軍是伊朗武裝力量的主體,總兵力約35萬人,裝備有主戰坦克約1500輛,其中不乏先進的T-72型和"酋長"主戰坦克。伊朗地面部隊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除了坦克,伊朗陸軍擁有近百輛裝甲偵察車、1200輛裝甲運兵車、2000門牽引火炮、300門自行火炮,以及數量龐大的火箭炮。此外,陸軍還擁有一定數量的"陶"式、 "耐火箱"式反坦克導彈和地地、地空導彈以及各型直升機和運輸機約200架。

伊朗海軍現有兵力約1.8萬人。主要作戰艦艇包括俄制"基洛"級潛艇三艘、護衛艦三艘、輕型護衛艦兩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七艘、登陸艦艇11艘,其他支援艦只25艘。海軍航空兵約2000人,裝備各類飛機70多架。

伊朗空軍現有兵力約5.2萬人,擁有各型飛機900餘架,其中各類作戰飛機300餘架,包括先進的F一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戰斗機。此外,空軍擁有"小牛"、"響尾蛇"、"麻雀"、"霍克"改進型等各式導彈若干。

除了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外,伊朗還擁有龐大的預備役力量。伊朗常設預備役部隊有35萬人,其中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伊朗的准軍事部隊在兩伊戰爭中曾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採取的自殺式"人海戰術",至今仍讓人談之色變。

伊朗的軍事戰略日益依賴精密的中遠程導彈。經過這些年經營,伊朗已擁有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導彈庫,如"流星一3"和"法塔赫一1 10''導彈.此外,伊朗現行裝備的"飛毛腿"B型導彈(射程為325公里)達300多枚,"飛毛腿"C型導彈(射程為550公里)達60多枚.伊朗的"征服者"型導彈(射程約200公里)是使用固體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導彈,伊朗軍方人士稱它是"世界上打擊精度最高的導彈之一"。

當時伊拉克軍隊的實力如下:兵力:陸軍35至40萬人,由6個共和國衛隊師和17個常規師組成。

陸軍兵器:

2200輛主戰坦克,包括500輛T-72型坦克。

1000輛裝甲偵察車輛

800輛輕型坦克/步兵戰車

2000輛裝甲輸送車

200門自行火炮,1500門牽引式火炮。

作戰飛機:

200-300架截擊機和攻擊機,包括米格-21、米格-23、幻影F1和蘇-22

100架戰斗直升機

防空武器:

400部地空導彈發射架,包括薩姆-2,薩姆-3,薩姆-6。

1000件攜帶型地空導彈,例如薩姆-7。

6000門高射炮

導彈:

2至20部飛毛腿導彈發射架和導彈以及射程在90英里內的短程導彈

閱讀全文

與伊朗人海戰術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天然氣什麼時候能來中國 瀏覽:113
為什麼印度人對體育不感興趣 瀏覽:78
英國墳場在哪裡 瀏覽:564
美國什麼時候攻打伊朗的 瀏覽:800
英國帶口罩去哪裡 瀏覽:827
義大利進口牛皮和樹膏皮哪個好 瀏覽:698
朝鮮專列去越南經過哪些地方 瀏覽:578
第一次英國工業革命特點是什麼 瀏覽:944
中國銀行如何轉賬到對公賬戶 瀏覽:156
印尼有什麼特色葯 瀏覽:970
印度高音喇叭怎麼對付 瀏覽:654
柬埔寨人如何在中國開戶 瀏覽:40
去印尼打工有什麼講究 瀏覽:984
伊朗為什麼會發大水 瀏覽:290
去英國旅遊可以待多少天 瀏覽:348
越南人穿什麼棉襖 瀏覽:447
500印尼價格多少錢 瀏覽:199
去印尼旅遊換多少錢 瀏覽:361
討價還價的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692
伊朗西班牙哪個厲害 瀏覽: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