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開建「火神山」醫院,他們的火神山醫院是怎樣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環境下,伊朗國內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呈爆發式增長,速度之快,讓政府措不及防,疫情嚴重程度甚至超過了韓國。上周新聞所述,許多議員都紛紛被感染了,需要在家中自行隔離。那位女副總統甚至因患新冠肺炎而醫治無效去世。
情況之嚴峻不容與再拖延半刻,作為友鄰,中國將自己的對抗新款肺炎的經驗用在了幫助伊朗上,組成了專家和團隊親赴伊朗,指導他們對抗肺炎,並帶去了關鍵的醫療物資和設備。
而疫情也在伊朗的監獄內部蔓延,而監獄是完全密封的環境,要阻止這一現象的發生,政府決定先釋放五萬左右的囚犯,必須是核酸試劑測試為陰性,而且需服刑年數在五年之下,希望這一舉措能夠暫時緩解伊朗監獄內部的爆發的疫情。
清鎮的患者被要求在家自行隔離,而目前伊朗也很缺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所有用來防治的醫療物資,中國也在竭盡所能的援助伊朗的不同物資需求,一起共度難關,希望疫情可以盡早過去。
㈡ 伊朗是不是《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
聯合國人權高專皮萊6月26日對對所報道的伊朗存在大量青少年死囚犯表示震驚,特別對一位青少年即將遭到處決表示關注,呼籲伊朗暫停所有處決,並最終廢除死刑。
皮萊指出,對青少年埃布拉希米立即實施死刑再次突顯了伊朗對青年犯使用死刑這種「令人難以接受的」行為。無論犯罪情節如何,對青少年犯人實施處決明顯違法國際人權法,對18歲以下的人做出死刑判決並對這種判決加以實施顯然與伊朗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兒童權利公約》下所盡的國際義務不相符合。
埃布拉希米在17歲因謀殺其丈夫而被判處死刑。她在14歲出嫁,15歲生子。她表示遭到了家庭暴力的侵害。
今年4月,伊朗對一名17歲的名叫米爾的阿富汗男孩在伊朗中部的伊斯法汗監獄中實施了絞刑,罪行與毒品相關。據報道,他既沒有得到律師的幫助,也沒有得到領館提供的領事服務。另外還有5名阿富汗人以相同的罪名一並遭到處決。
據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可靠信息來源,伊朗約有160名被判死刑的人所犯罪行均在18歲前所為。
據報道,今年以來,伊朗有至少250人被處決,大多數被處決的人所犯罪行與毒品相關。2013年該國共處決至少500人。
來源:http://10sanwen.com/feed/83744
2009年10月13日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皮萊10月13日發表聲明,對伊朗在11日處決了一名少年犯表示驚愕。她呼籲伊朗改革現有法律,徹底停止處決少年犯的做法。
10月11日,伊朗處決了一名在街頭打鬥中致人死亡的少年犯,案犯與被害者都是17歲。在此之前,聯合國人權高專及其他人權專家都曾向伊朗當局提及此案,提醒伊朗其按照國際法應當履行的責任。伊朗是《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這兩個公約都禁止對少年犯實施死刑。
伊朗方面表示,在此類案件中,司法機構鼓勵受害者家人與犯罪者達成私下解決。司法機構此前曾暫時停止對這名少年犯的裁決,讓受害者的家人決定是否按照伊斯蘭法寬恕兇手。
人權高專皮萊表示,11日的處決顯示出,除非伊朗改革現有法律,徹底停止處決少年犯的做法,否則無法確保少年犯得到仁慈對待。
此外,皮萊還對有消息稱三名參與伊朗大選後抗議活動的人士被判處死刑表示關切。皮萊表示,國際法禁止對未導致生命損失的罪行判處死刑,而且最近對反對派活動家的審判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皮萊強調,她認為無論在何種背景下都不應實施死刑,她敦促各國採取行動落實第62屆聯大通過的呼籲成員國暫停適用死刑的決議。
來源: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12380
所以,伊朗是《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
㈢ 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㈣ 義大利多所監獄因疫情發生暴動,為何他們不效仿伊朗先釋放囚犯
義大利監獄裡面發生暴動,不是為別的,就是因為在這種特殊時期禁止探親。就因為這事兒監獄裡面的,和監獄外面的感覺就好像受到了莫大的侵犯,甚至因為這事還跟人權組織扯上了關系。
對於疫情,許多義大利人不以為然,他們還認為這個新型冠狀性病毒是跟流感一樣小事,不戴口罩都是小事,在這種大規模的疫情下,還在爭論犯罪人員的人權問題,不知該說佛系還是無知了。
㈤ 哪個國家的死刑最殘忍
這個每個人看法都不一樣。比較有名的有:
【 鋸刑——奧地利】將犯人倒掛,然後把他的身體切成兩半,從腹股溝開始一直鋸到頭。因為犯人是倒掛著,大腦里有足夠的血液讓一息尚存,直到鋸到腹部的大血管,他們才會斃命。犯人是站直的,行刑從頭部開始。
【船刑——伊朗】,犯人赤身裸體地被綁在兩條小舟中間(有的是用挖空的樹干),頭、手、腳從裡面伸出來。被迫吃下牛奶和蜂蜜直到開始腹瀉,身上被塗上厚厚的蜂蜜,為了吸引昆蟲來叮他裸露在外的四肢。然後人們把他仍在混濁的河流上漂浮(或者乾脆扔在太陽下)。毫無防備的犯人在船里的排泄物,招來了更多昆蟲,在他露出的身體上覓食繁衍。死亡終會降臨,犯人可能在脫水、飢餓和休克的綜合作用下死去。
【項圈——巴西】用裝滿了汽油的橡膠輪胎箍住犯人的胸部和手臂,然後點燃。
【剝皮——緬甸】用鋒利的到將犯人的皮膚從身體上割下,而且要保持皮膚的完整。
【 烹刑——英國】犯人被剝光,放在一鍋沸騰的液體中,或者先放在冷的液體里,然後加熱至沸騰。液體可能是油、酸、柏油、水或熔鉛。
【 毀滅車輪——法國】犯人被綁在車輪上,手腳順著輪輻伸直。當劊子手用一個金屬棒或者榔頭重重砸下輪輻間的四肢,輪子會轉起來。如果法外施恩,骨頭都粉碎後,犯人會受到致命的幾擊。否則,犯人就被扔在輪子上,直到他們死去——這可能要過數天,那人才會死於休克和脫水。打碎骨頭後,犯人的四肢被穿在橫幅中間,而輪子則被撐在一個棒子上,好讓鳥類來蠶食可能還活著的軀體。
㈥ 伊朗已臨時釋放7萬名囚犯,為了抗疫伊朗釋放囚犯是何意
我覺得這是講究人權的意思吧,囚犯也是人,他們雖然是犯人但是也有權利要求醫療保護,犯罪可以服法,但是一定要在安全的環境中接受改造。
伊朗也好、美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地區疫情都非常嚴重,期望他們能早日與我國建立友好溝通,早日消滅這個病毒。莫大個世界,這么多科學家怎麼還打敗不了一個病毒啊!我相信,只要同心同德辦法總會比困難多,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只要方法對了,疫情是可以控制的,我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已經不是孤軍奮戰了,是全球一起戰鬥了,我國在各界人士也會一同和他國共同努力,一起消滅這個可惡的病毒。伊朗釋放囚犯這事情看是很“荒唐”,其實不是,他們這樣做是非常正常的方法,這是戰勝疫情的一種犧牲精神,希望這些囚犯也能因為政府這種善舉感化,為疫情出把力。
㈦ 里根在位時間的一個丑聞什麼事件秘密出售武器
伊朗門事件是,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從而造成里根政府嚴重政治危機的事件,因人們把它與尼克松水門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門事件。
1979年11月4日,激動的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60名使館人員扣作人質,釀成了轟動一時的人質事件。從此,美國和伊朗成了冤家仇敵。
7 年後的這一天,黎巴嫩的一家不起眼的雜志《船桅》周刊,登載了這么一條新聞: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曾於當年5月秘訪德黑蘭,同伊朗高級官員進行了接觸,伊朗方面要求美國提供軍火。隨後,數架美國運輸機給伊朗運送了戰斗機零件和彈葯。
同一天晚上,出席慶祝德黑蘭青年學生佔領美國使館7周年集會的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突然宣布,麥克法蘭曾秘訪伊朗,時間是1986年5月28日。當時,麥克法蘭帶著4個人,裝扮成機組人員,手持偽造的愛爾蘭護照,乘一架裝有武器零件的飛機抵達德黑蘭國際機場。他帶來了里根總統給伊朗領導人的親筆信,信中要求改善美伊關系,要求伊朗幫助釋放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
面對咄咄逼人的國內外輿論潮流,一向鎮定自信、談笑風生的里根,彷彿老了許多。1986年11月13日晚,他出現在全國電視廣播網的屏幕上,神情呆滯,表情尷尬。他首次承認。一年半來美國和伊朗之間有秘密外交接觸,他的確於當年5月派麥克法蘭秘密訪問伊朗,並曾授權向伊朗提供武器。他接著辯解說,政府之所以要如此做,是因為它有4個目標:同伊朗恢復關系;結束兩伊戰爭;消除中東的恐怖主義;使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他重申,政府的這些做法是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的,盡管要冒很大的風險,但「保持沉默的風險已超出了把事情講出來的風險。」 此後不久,里根無可奈何地對《時代》周刊的記者說:「這些天來,我喉嚨里猶如卡著一個苦膽」。可見其窘迫之狀。
1984年3月,美國駐黎巴嫩大使館一等秘書,中央情報局貝魯特站站長巴克利遭綁架。此後一年多內,又先後有6名美國人遭到綁架,釀成了使里根政府傷透腦筋的人質危機。綁架者向美國政府提出了釋放人質的 3 個條件,即釋放1983年因參與策劃和襲擊美國駐科威特大使館而被科政府投入監獄的17名囚犯;美政府對以色列施加壓力,釋放被以色列和南黎巴嫩軍關押的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提供貸款,開發南黎巴嫩。綁架者揚言,美政府若不答應其條件,人質將被逐個處決。
人質危機引起了美國國內各界的嚴重關注。里根政府一方面聲稱要作出強硬反應,拒絕與恐怖主義者妥協;一方面又絞盡腦汁尋求人質獲釋的途徑,但收效甚微,時間越拖越久。綁架者似乎不耐煩了,他們說到做到,1985年下半年,在被綁架一年多後,巴克利的屍體出現在照片上。
里根總統在處理人質危機問題上的無所作為引起國內輿論的強烈不滿,一些國會議員和新聞記者紛紛抨擊政府「遺棄」人質。此時美國正值中期選舉的前夕,執政的共和黨內部一些人也要求里根盡快想出辦法,以緩解輿論壓力,增強共和黨人的選舉資本。內外交困,里根寢食難安。
真是沒有辦法嗎?不是。在美國政府為人質釋放所作的種種努力中,他們發現,要找到一個既不答應綁架者提出的條件而又能使人質獲釋的辦法,那就不能不與美國的冤家——伊朗打交道。因為伊朗對綁架者有勿庸置疑的影響。這一發現使美國政府啼笑皆非。
正當里根政府苦惱之際,1985年8月,從貝魯特和海牙國際法院傳來了信息:伊朗政府內部至少有一個派別的人對恢復同美國接觸感興趣,急切地希望同美國坐在談判桌前。這一消息使白宮格外興奮,里根當即召集國務卿舒爾茨,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國防部長溫伯格和中央情報局局長凱西等進行緊急磋商。里根認為,應該接住德黑蘭拋出的紅線,同伊朗談判不僅可以為人質獲釋帶來希望,而且還能著眼於今後,即寄希望於霍梅尼之後,使美國「重返」伊朗。同伊朗恢復關系,對於美國搞活它在整個中東地區的一盤棋是有巨大好處的。
而伊朗這方面,由於它同伊拉克打了6年,國庫空虛,武器不足,經濟上處於困境,國際上處於孤立境地,因而伊朗也有與美國做交易的願望。這一政策更多地反映了以議長拉夫桑賈尼為首的溫和派的主張,並得到了最高領袖霍梅尼的首肯。霍梅尼曾說:「如果我們走一步,大撒旦就會走100步!」
在經過一番爭論之後,興致勃勃的里根最後拍板:立即進行美伊秘密接觸。這一任務交給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具體承辦。另有報道說,早在1985年初,里根就批准了一份由麥克法蘭擬定的計劃,通過以色列向伊朗供應武器和零部件,改善美伊關系,使伊朗幫助釋放美國人質。該項計劃由麥克法蘭和其助手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諾思中校具體負責。
在這場交易中,以色列自告奮勇地承擔了掮客的角色。「摩薩特」特務,軍人商雅各布・尼姆羅迪曾作為美國的代表,同伊朗實業家馬努赫爾・古爾巴尼薩爾商談具體交易辦法。1985年夏,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邁克爾・萊丁在以色列的安排下,在歐洲某地會見了古爾巴尼薩爾。1985年9月3日,以色列官員向麥克法蘭轉達了伊朗方面的意向,即若美國能向伊朗運送一飛機軍火,伊朗將在一天內幫助釋放一名美國人質。麥克法蘭當即拍板同意。在 1985 年辭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後,麥克法蘭仍繼續為美伊交易而奔走。1986年5月,他親赴德黑蘭,釘下以後爆發「伊朗門」事件的楔子。經過多次秘密接觸,雙方終於達成了交易。
1985年9月,以色列先後兩次租用DC—8型運輸機滿載「陶」式反坦克導彈,飛機零部件和彈葯飛抵德黑蘭,同期,美國人質本傑明・韋爾獲釋,美國人終於嘗到了甜頭。9月14日,里根打電話給佩雷斯,對以色列的合作表示感謝。就在此時,白宮幕僚們在是否繼續進行美伊交易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吵。以舒爾茨,溫伯格為首的一方,主張停止美伊交易,而以凱西和新上任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為首的另一方則認為,如果需要的話,同魔鬼打交道也是可以的。雙方毫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里根為調和雙方矛盾,表示暫時停止與伊朗的接觸。美伊一度回到互不來往的狀態。
但是,問題並未解決、人質危機又緊迫起來,並嚴重地影響美國的中期選舉。里根權衡再三,終於下令恢復美伊軍火交易。1980年7月到同年10月,美國先後兩次給伊朗運送了軍火,美國人質詹森、雅各布森先後獲釋。參議員邦伯斯估計,美伊軍火交易總額可達1億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