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副總統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曾在內閣開會,究竟會有多少人被感染
近期在伊朗負責女性事務和家庭事務的女副總統被確認感染新冠肺炎,此前她還出席了內閣會議,全程並未戴口罩。而她坐的位置離總統魯哈尼非常近,在這場平均年齡為60歲的開會人群中,也無一人佩戴口罩,可以想像帶有病毒的飛沫在密閉空間中傳播的速度有多可怕,簡直令人不寒而慄。
當地的華人也盡量囤積食物,減少出門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又稱返回國內的航班的機票翻了好幾倍。巴基斯坦等鄰國也紛紛關閉了與伊朗接壤的邊境。
前期對疫情的不重視,導致周邊國家的輸入型病例的人數增加,伊朗也成為了一個病毒的載體,相關各國也已經阻止有伊朗的公民進入國家。相比於其他州的國家,中東國家由於宗教的性質的不一樣,控制疫情的難度要大得多。
② 伊朗總統魯哈尼說伊朗成功抵抗了美國的施壓,美國對伊朗做了什麼
近期伊朗總統魯哈尼說伊朗成功抵抗住了美國的施壓。美國對伊朗在近段時間進行了全方位的打壓,無論是從經濟軍事各個方面都已經出手。經濟上面,美國聯合其他國家對伊朗進行了經濟封鎖。從軍事上面美國,把沙烏地阿拉伯油田的事件推到了伊朗的身上。
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誇大了沙特石油設施的受損情況,因為美國想要徹底控制本地區。他們說他們引進防空系統,比如「愛國者」。很明顯,美國想要全面控制沙特東部的石油。
美國已經把他們的軍艦都開到了伊朗的海域。為了就是給伊朗以壓力,讓他們能夠自己抵抗不住壓力,然後跟美國談。以達到美國的目的。但是伊朗並沒有如美國所願,反而是更加的團結,更加的堅定要反抗美國的施壓。所以現在美國其實是騎虎難下。
③ 伊朗內亂會如何收場
席捲伊朗的抗議浪潮仍如火如荼,暴露了這些年伊朗發展的底色。這場最初由保守派挑起、意圖打壓改革派的示威已完全走樣。一片喧囂中,通脹失業、伊斯蘭神職人員腐敗、伊斯蘭革命衛隊蠻橫、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深度介入和負擔、甚至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都一個個成了靶子。
當前,抗議者要求體制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雙雙滾蛋,這場運動的性質已經演變成反對伊斯蘭政教合一、要求哈梅內伊下台並尋求政權更迭和制度革命的政治事件。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終結了巴列維王朝,2009年的抗議浪潮支持了體制內的改革派,而這次運動的指向就是顛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翻版的"白色革命"噩夢
大規模遊行抗議背後往往能看到民生的艱困。這一次示威抗議在伊朗各地的蔓延,最初動因上看不像是中產階級追求公平正義,也不像是外國敵對勢力的搖旗蠱惑,更多的像底層百姓的絕望和揭竿起義。
2017年,伊朗全國失業率超過13%,年輕人失業率更是高達40%,伊朗全國有近三百萬人為溫飽發愁。據說近段時間,由於禽流感等因素,雞蛋和禽肉價格漲幅一度高達40%,而伊朗人食譜中最常見的洋蔥價格居然從2-3塊錢人民幣一個猛漲到約10元一個。
當然,民生只是內亂和改革最直接和基礎的動因。而人心思變社會中的政治秩序是最難把控的。在這點上,巴列維國王上世紀60-70年代推動的"白色革命"提供了最好的注腳。巴列維雄心勃勃,試圖通過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改革,引導伊朗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改革之初,伊朗國力蒸蒸日上,號稱"世界第九富國",但在短期的繁榮之後卻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伊朗經濟盛極而衰,良苦用心的"白色革命"換來的卻是巴列維的"王冠落地"。
伊朗現任改革派總統魯哈尼與巴列維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著良好的動機和糟糕的結果。2009年爆發的遊行示威,主流民意是支持改革派的。2013年上台的魯哈尼也被民眾寄予厚望,2015年伊核協議的簽署是魯哈尼的巨大政績,他原以為由此伊朗就可以逐漸擺脫西方制裁,增加石油出口和吸引投資,從而提振本國經濟和改善民生。但流入緩慢的歐洲資本、繁重的援外負擔、失敗的經濟政策、居高不下的物價,魯哈尼並未能迅速扭轉伊朗的經濟局面,普通伊朗民眾也沒有感受到由此帶來的經濟利好,一場本可以消失於無形的內亂就此爆發。
變革中的政治失序是危險的,魯哈尼和巴列維都嘗到了失敗的苦果。對魯哈尼而言,不但要發展經濟,又要抵擋來自保守陣營的圍攻,還要促進社會開放和民主化進程,同時還面臨職權有限的困局。
失序後如何恢復
當下的抗議示威活動,已經對體制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都失去了信心,訴求也不再是改革和改良,而是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完全推倒重來。
抗議浪潮能否最終推翻現存的伊斯蘭神權統治,這取決於在社會急劇變革中,有多少新的社會集團被迅速動員起來並捲入其中,目前來看現政權出現傾覆的可能性並不大。如果抗議被鎮壓,結果也相對簡單,伊朗體制內的保守派會暫時得勢,社會矛盾也會暫時被掩蓋和調和。
如果說抗議活動曠日持久,甚至最後推翻了現政權,那伊朗的轉型將是非常復雜和充滿變數的。對一個國家來說,政治動盪後最終都需要恢復秩序,而恢復秩序需要權威。最後如何收場,要看社會的決定力量,在埃及如果論選舉,占人口多數的穆兄會勝利了,但埃及軍隊是政治最終的穩定力量,泰國的情況也類似。國家失序後無法恢復秩序是危險的,阿富汗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個強大能制衡政治參與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必須在政治參與之前做好,否則就容易出現政治不穩定的頑症。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出現了秩序重建,當年的群眾運動催生了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而這種沒有良好制衡能力和政治參與的體制一旦瓦解,風險系數是極高的,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阿富汗。
而從地緣上來看,不管這場伊朗內亂最後被鎮壓或者取得如"顏色革命"般的成功,伊朗都毫無疑問會從其"八爪魚"般的國際干預中進行收縮。伊朗在敘利亞、黎巴嫩、葉門的胡賽武裝的觸角會縮回來一些,這有利於美國和中東權力的再洗牌。當然,對於美國來說,既希望伊朗政權發生變化,又擔心其中無限的風險。
作者:許輝(國際時政觀察者)
- END -
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huayujunshi)
雲集優秀記者,匯聚一流專家,實名專稿、權威分析、深度評論,最靠譜的原創資訊。關注「華語智庫(huayujunshi)」官方微信號可查看更多專家評說,按國家查詢文章內容列表。
④ 魯哈尼如何應對美國單邊封殺伊朗石油出口
據報道,魯哈尼4日在維也納會見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後表示,伊朗可能會減少與聯合國核監督機構之間的合作。
「伊朗的核活動一直以和平為目的,但伊朗將決定減少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魯哈尼指出,「那些向伊朗發起新一輪制裁的國家應該為伊朗減少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負責。」
伊朗第一副總統艾沙格·賈漢基里日前也通過電視講話發表聲明,稱美國「請求沙烏地阿拉伯增加石油(產量),以此來預防由於伊朗可能發生的石油產量縮減而對世界石油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在這場斗爭中,任何國家若想取代伊朗在石油市場中的地位,那麼這個國家將背負背叛伊朗的罪名,並終將付出代價。」
據悉,魯哈尼目前正在歐洲進行國事訪問,他於2日離開德黑蘭,出訪歐洲旨在與歐洲國家共同討論伊核協議的未來,以及多領域間的合作方案。魯哈尼2日在首都德黑蘭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通過國家電視廣播發表聲明時表示,「在目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情況下,伊朗與歐洲展開激烈的談判,試圖尋找維持伊核協議的方法」,並稱此次訪問「對於明確伊朗與歐洲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
⑤ 魯哈尼從美國歸來後,為何對伊核協議態度大變
因為他後來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對自己也沒什麼壞處。
⑥ 伊朗示威抗議向全國擴散致20多人喪生情形如何
1月3日據外媒報道,伊朗示威持續,目前已有450人被捕。上周在伊朗西部爆發的示威抗議向全國擴散,已有20多人喪生。最初的示威訴求是抗議高物價和經濟困難,但很快發展成焚燒公共建築,宗教中心,警察汽車的暴力騷亂。
報道稱,伊朗經濟持續糟糕,2017年通脹率接近10%,失業率持續高於10%。總統魯哈尼的政府暗指保守派政敵在背後鼓動示威騷亂。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也發推特表示「現在是伊朗改變的時候了」。
⑦ 伊朗國內的強硬派,為何一直受到伊朗最高領導人的打壓
伊朗國內目前的狀況堪憂,所謂的伊朗最高領導人打壓強硬派無非是兩個黨派之爭,伊朗總統代表的是伊朗國內的溫和派而伊朗的精神領袖則代表著伊朗的強硬派,兩個派別之間的想法一直都不一致,主張也不一樣,而現在由於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並在之前主動單方面撕毀了乙核協議,所以現在強硬派在伊朗國內重新崛起,此時作為溫和派的代表,伊朗總統魯哈尼不得不在各個方面上打壓強硬派。
在美國的步步緊逼之下,伊朗本來就不穩定的政權開始發生了更大的動盪,產生了嚴重的內訌,而國家在內憂外患之際還自己搞內訌無疑是很危險的,伊朗總統作為溫和派的代表,既是為了打壓強硬派,也是為了讓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渡過難關,所以才這么打壓強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