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確認識目前的北非中東政治動盪局勢論文
中東:「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東北部與亞洲大陸西南部的地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中東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
中東不安定因素:盡管2005年1月以來,巴以局勢出現轉機,但仍需謹慎觀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來,在以色列緊鑼密鼓推進實施「單邊行動計劃」前夕,巴以局勢重新緊張。伊拉克政治重建繼續推進,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勢惡劣。在美國的高壓政策下,伊朗和敘利亞一度走上與美劍拔弩張的前台,目前關系發展依然有變數。中東諸熱點仍將長期存在並繼續影響本地區和世界局勢。
(一)、伊朗核問題時緩時急,目前趨於緊張。
(二)、伊拉克大局還算穩定,然而安全局勢異常嚴峻。
(三)、阿以矛盾曠日持久,巴以爭端久拖不決。
(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活動繼續發展。
(五)、領土爭端、水資源糾紛錯綜復雜。
世界對中東注視原因:
(一)、該地區的宗教糾紛錯綜復雜。
(二)、中東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
(三)、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極為豐富,有「世界油庫」和「石油海洋」之稱。
(四)、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超級大國等介入導致中東亂象叢生。
(五)、各國政體復雜多樣,現代政治制度發育並不完整,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
(六)、該地區較普遍存在水資源糾紛,一些學者稱呼「水戰爭」。
中東局勢及影響:在1990 年代,埃及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支持下,在大量美國援助的美元之下,埃及開始了經濟改革,企圖改變納賽爾建立的比較蘇聯式的計劃經濟體系,要走私有化和市場化的道路。
平心而論,這些改革對埃及的經濟還是有良好作用的。其中一個主要的變化,就是高通貨膨脹得到了遏制,從之前的差不多25%的高通脹,降到了10%一下,有一大段時間,還是在5%左右。經濟增長也有了5-7%的水準。
但是在小穆巴拉克這些金融家們主導下的改革,靠的一個是扔掉政府本來的包袱。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兩大類補貼,一類是能源,一類是食品。這個就導致了政府自身系統的不穩定。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主要依賴的是外來資金,導致了埃及的對外債務高企。
在2008年之前,這兩個因素,都由於整個國際環境,而沒有成為燃眉之急。因為海外的資金太充足,簡直是用不完。又因為中國的廉價消費品橫掃全世界,也讓埃及的很多窮人,得到了溫飽。
但是一旦國際市場的食品價格變動,埃及的國內通脹馬上就變成了導火索。
稀土業十二五前景光明
機構資金迴流 50億元爭奪4行業 新聞出版產業將獲600億融資支持 「新三板」改革提速 機器人受益 「通信高鐵」迎利好 4類公司有戲 [微博]徐曉宇:如何把握年報行情 [股吧]提准暴露出主力真實的意圖 [和訊知道]怎樣炒股才能穩賺不虧 以色列外交部長阿維格多?利伯曼16日說,兩艘伊朗軍艦將駛經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伊朗媒體報道說,這兩艘軍艦將執行反海盜護航任務,保護伊朗貨船和油輪安全。利伯曼沒有談論以色列如何獲得這一信息,不過,他稱伊朗這一舉動為「挑釁」。
與此同時,在中東其他國家,抗議和示威活動仍在發酵。其中也包括像利比亞這樣的歐佩克成員國。16日,巴林的民眾抗議示威活動進入第三天。另據外媒報道,在葉門的沖突已造成人員傷亡。
倫敦原油突破104美元
摩根大通的最新報告指出,中東等產油區的局勢不穩,對油市帶來了較高的風險,且這樣的風險還在不斷增加。
以蘇伊士運河為例,該運河目前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是全球重要的石油運輸樞紐。一旦蘇伊士運河出現運轉不暢等情況,將大大增加原油運輸成本,推高油價。
一些分析師指出,盡管巴林等國本身並非主要的原油出產國,但其鄰近沙特等產油大國,一旦這些國家的局勢進一步惡化,不能排除對周邊產油國帶來不利影響。
受到中東局勢等因素刺激,國際油價周三大幅走高,其中,倫敦油價再度創出反彈新高。17日倫敦盤中,4月份布倫特原油期貨在104美元上方徘徊。前一天倫敦收盤,該合約大漲2.14美元,報103.78美元,為自2008年9月底以來的收盤新高。近期一直折價較大的紐約WTI原油期貨周三也上漲0.8%,至84.99美元的兩周高點。
不過,17日晚些時候,油價出現回落。此前有當地媒體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蘇伊士運河的運營方已收到通知,原定兩艘伊朗軍艦通過該運河的計劃已被取消。
金價連續四天上漲
受到中東局勢影響的還有黃金。國際金價16日連續第三天上漲,達到1375美元。周四盤中,金價繼續上漲,一度達到1380美元。
與此同時,中東的局勢也影響到地區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因為擔心伊朗和以色列爆發沖突,美股16日午盤一度急速出現回落,只是在更多利好數據推動下才重新走高。而在中東本地,因政局拖累而陷入混亂的埃及金融市場本周繼續關停。
三、「大中東」時局將向哪個方向發展?
(一)、中東諸多問題的關鍵是阿以矛盾問題(即中東問題),而該問題短期內難以徹底解決。中東問題包括巴勒斯坦問題、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爭端兩個內容,核心是巴勒斯坦問題。盡管中東和平進程已經從1991年以來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關鍵的問題如耶路撒冷最終地位問題、難民問題、邊界問題、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以及水資源問題等遠未解決。加上2000年9月以來持續4年多的嚴重沖突,可以預見,盡管目前巴以初步實現停火,但巴以和談短期內難以取得實質進展。美國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穩定性、巴方內部的協調程度等諸多問題,都將是影響和談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勢重新不穩定再次說明了這一點。從歷史經驗看,即使達成一些協議,協議實施起來依舊障礙重重。
(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強將繼續在該地區展開爭奪。盡管世界其餘大國努力展現影響,但美影響難以被取代。布希執政幾年來,一改柯林頓時期「西促和談,東遏兩伊」的穩中求變政策,轉而採取推進「反恐」和推進「民主自由」並行的「先破後立」戰略。布希新任期將從改造價值觀和重塑地緣政治入手全面推進大中東戰略。美將在穩定伊拉克局勢及促進巴以和談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單邊和多邊、外交與軍事等多種手段,清除反美政權,推廣西方價值,實現其對大中東地區的全面主導。由於美在戰略上居於優勢地位,其「大中東民主計劃」將會取得一定進展,但該計劃的「目標」過於龐大,且受到多方阻滯,預計在較長時間內難以取得整體性收效。
(三)、宗教問題固有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宗教文化具有相對較頑強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中東地區多數矛盾歷史久遠,有些熱點不但不會減弱,還可能愈演愈烈。幾年內催生「民主、自由」並實現徹底的宗教融合並不現實,甚至是遙不可及的緣木求魚式設計。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熱點問題在未來很長時期內會持續影響地區局勢,特別是美國不合時宜、沒有理由地拋出所謂「文明沖突論」並在一定程度上付諸實施,將導致美國與該地區國家的文明對立和軍事對抗長期持續。在大國尤其是美國中東政策帶來的持續高壓和沖擊下,中東地區將面臨巨大轉型,而轉型期內將充滿動盪和變數,持續影響世界局勢。
北非:北非即非洲大陸北部地區,習慣上為撒哈拉沙漠以北廣大區域。面積837萬平方千米。人口1.5億(1991),70%以上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與伊斯蘭教為北非重要人文特徵。礦藏有石油、磷酸鹽、天然氣等。農產品有棉花、阿拉伯樹膠、栓皮、油橄欖、無花果、椰棗等。產駱駝。縱使考察北非的自然和人文特徵,其相似度西亞地區差不多.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人們有時候把它和西亞放在一起研究.北非最具代表性的國家是埃及,城市是埃及首都開羅.它因為是沙漠中的代表,人稱沙漠之星.
北非不穩局勢誘發市場新格局
近來,利比亞為代表的中東北非地區的動盪局勢不僅牽動著全世界的目光,同樣也給全球石油市場及各國經濟造成巨大動盪。鑒於石油"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這場"政治危機"可能轉變成"石油危機".近來阿拉伯地區的動盪,折射出地緣政治和能源戰略博弈的魅影。
一、歐盟利益首當其沖
首先,歐盟是利比亞石油經濟的主要投資者。2010年利比亞產量為160萬桶/天,其中72%產量主要集中於以義大利埃尼集團、德國溫特沙爾石油公司以及法國道達爾公司為首的海外石油公司的手中。局勢動盪,使得這些海外石油公司不得不撤離人員以及全部或部分停產,正蒙受著遭受巨大損失。而中國主要在利比亞承建項目,直接投資較少,遭受損失有限。
其次,中東北非持續動亂,必將推高油價,容易引發全球通貨膨脹,而歐盟經濟可能在全球通脹浪潮中最先倒下。由於美國擁有很高的戰略原油儲備、英國坐擁布倫特油田,而中國則手握巨額的外匯儲備,因此假若國際油價繼續攀升,飽受債務危機困擾以及通脹苗頭已經初現的歐盟經濟將會遭受重大打擊。
最後,中東北非的動亂將迫使難民湧入歐洲鄰國,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美國手握主動權
北非的突尼西亞和埃及率先爆發動亂,固然有其深刻的社會和政治根源,而直接的導火線確是本國的高通脹。綜觀全球,唯有世界第一大農業生產儲備國--美國,才具備操控國際糧價的實力。
一方面,早在小布希任內,美國就啟動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計劃,在美國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的同時,也推高國際糧食價格;另一方面,奧巴馬政府上台後,美國進一步放開本國近海石油的開采。於是,到2010年12月,美國居然從一個在石油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
也就說,油價不斷攀高,對美國的影響並不算大。而美國有可能在"石油危機"中置身事外,掌握著戰略主動權,爭取在地區動盪中攝取最大的利益:一、利用輸入性通脹,鉗制中國及歐盟經濟的發展;二、通過動盪令阿拉伯國家自身難保,從而解除襲擊伊朗的後顧之憂;三、利用動盪,繼續增加在中東北非中的話語權,為美國獲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三、各方博弈下,局勢尚不明朗
油價的持續上漲,必定不符合身陷囹圄的歐盟經濟的根本利益。因此,歐盟極力敦促利比亞總統卡扎菲切勿武力鎮壓民眾,為是的避免武力鎮壓導致利比亞陷入內戰,進一步惡化局勢,推高油價。同時,中國2010年對外石油依存度已經提高到了53%,而中東石油又占其進口石油的一半左右。倘若持續動亂,則中國石油將出現短缺,價格暴漲,導致通脹繼續高企,制約經濟高速發展,所以中國在密切關注局勢的最新發展。雖然油價上漲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國全球戰略利益,但是利比亞因動亂而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也不是美國所願意看到的。此外,過分削弱其他阿拉伯國家,反而使伊朗從而受益。
目前,動盪局勢繼續蔓延,已經令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國沙特的國內並不平靜。倘若沙特出現較大的動亂,那麼國際油價突破147美元/桶的歷史最高位將指日可待。這對世界經濟將是致命的打擊。
四、超預期分析--北非與中東局勢、國際油價、人民幣國際化、美國國債
近期中東、北非局勢不穩並導致國際石油上升,已經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中東、北非局勢如何演變對於石油的影響較大,但其中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大,觀望等待是主流的觀點態度。廣州萬隆網認為,北非、中東局勢不穩存在經濟、宗教等多方面的國內因素,短期內難以解決。從國外因素來看,在北非、中東局勢擁有較強話語權的美國,在這一過程中雖然面臨一些挑戰,但總體是當前局勢下的受益者。因此,從短期來看,北非、中東不穩局勢將保持著市場對油價上升,通脹壓力大的擔憂,而這種預期將令市場短期內承壓。但從中長期來看,國內高層將可能採取有效措施與美國形成制衡態勢,以改變在石油方面的被動地位。例如,利用巨大的外匯儲備與美國國債獲得更大的話語權;適時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的儲備貨幣地位,改變美元主導的格局。假如後者獲得超預期的推進,如香港人民幣IPO等,對於A股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至少改變AH股價倒掛的估值修正問題。
中東和北非局勢動盪對石油供給的影響
2010年12月至今,中東和北非部分阿拉伯國家政局出現明顯動盪,國際原油價格創下兩年來新高。根據對歷次中東或北非地區石油供給沖擊的比較分析,再結合對當前經濟基本面的判斷,作者認為這一輪中東和北非局部地區的動盪對全球原油產量和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限,油價短期內會顯著波動,但持續快速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但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的持續復甦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中長期內國際油價繼續緩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一、 目前中東和北非局勢動盪對全球原油供給的直接沖擊有限
首先,局勢動盪十分明顯的國家石油產量和儲量佔世界總量的份額都相對較小,其他產油國家或地區利用閑置產能能夠迅速填補產出的下降。
其次,當前全球原油庫存水平仍然偏高。
第三,埃及政權交接相對平穩,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暢通。
二、 中東政治危機和軍事沖突對世界原油供給和價格的沖擊在逐步削弱
從歷史經驗看,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東和北非地區發生了五次比較大的政治危機或軍事沖突,對世界石油供給產生了比較顯著的影響。這五次危機分別是:1973年歐佩克組織石油禁運、1978-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1980-1981年兩伊戰爭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兩次海灣戰爭。危機期間,受直接沖擊的地區或國家石油產量佔世界份額均有明顯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3.5%-8.8%之間。分析上述五次危機能夠提供一個參考情景,有助於定量評估最近一次危機對石油供給和油價的影響程度和持續性。比較上述五次危機,可以看到其影響程度和持續性主要呈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趨勢:
l.中東和北非地區石油供給變化對世界原油產量的沖擊程度有所減弱,沖擊持續的時間逐步縮短。
2.短期內石油供給沖擊能夠導致世界油價出現比較明顯的波動,但影響的持續性逐步減弱。
3.石油供給沖擊對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在逐步減弱。
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東和北非局勢明顯不穩的國家或地區的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份額為6.8%,其中受沖擊影響較大的利比亞已經減產80萬-90萬桶/天,減產份額不足全球總產量的1%。總體看,這一輪危機截止到目前對全球石油總產量的沖擊較過去五次危機輕。再考慮到沙特、伊朗的局勢目前相對穩定,根據過去中東或北非地區數次危機的經驗,綜合判斷全球石油產量預計可以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填補這一空白,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 中長期內國際石油價格繼續緩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一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保持快速增長。
二是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的經濟逐漸復甦,繼續保持寬松貨幣政策可能助長通脹預期,並推高原油價格。目前美國經濟增長水平已經接近危機之前的水平。
三是石油具有資源和金融的雙重屬性,其價格的波動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國際投機資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