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埃蘭米底和波斯不是一個民族為什麼伊朗歷史沒有斷層
融合過程中的變革,
埃蘭(前3200年–前539年)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明,位於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里斯河東岸建國。他們和達羅毗荼人的關系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世紀至前六世紀期間屢次被滅及復國,最後於前639年被亞述所滅。
米底(前678年 - 前550年)是一個以古波斯地區為中心的王國,公元前兩千年,中亞的印歐人種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攻滅新亞述帝國,領土面積最大時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他們隸屬印歐語系,是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區定落的民族。亞述帝國曾入侵伊朗高原,試圖征服。但是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國家。公元前553年居魯士大帝起兵反叛米底,並於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國對波斯地區的統治。
伊朗人乃一群印歐民族,他們在西元前兩千年後期通過一系列的遷徙,移民和侵略,從今俄國境內的草原地區走出,到了歐洲,中亞,伊朗以及印度北部定居。
Ⅱ 有語言學人類學高手能否告知伊朗和法國這兩個不相乾的國家為何謝謝都是merci!波斯語和法語之間
1.由於出色的種植園經濟,今天伊朗這個國家所在的土地上曾經建立過人類歷史中相對較早的繁盛文明,不贅述。
2.由於重要的戰略位置(交通要道,勾連歐亞),在歐亞大陸的東西方文化碰撞、商業往來的過程中伊朗一直扮演著中間商,轉運貿易國,驛站服務等重要的角色。而這些作用早在其伊斯蘭化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3.
由於上述兩點原因,伊朗的語言影響著東西方,東西方的語言,也通過這一地區影響著世界,舉個例子:今天人們發現馬可波羅從沒有到過中國,很重要的原因,他
所有記錄中國方面的文字記錄元帝國方面的語言,都是伊朗化的。一個相對客觀准確的推斷,馬可波羅關於元帝國的消息是來自於伊朗的,或者是他聽聞的,或者是
他在伊朗聽聞的,他的行跡最遠只能說明他到過伊朗。這個例子有什麼重要的呢?它說明很多關於東西方事物詞彙,在東西方的文獻記載中都是在古絲綢之路上類似
於伊朗這樣的重要商業文明中心經歷了再轉譯。所以在歐洲和中國有大量來自於伊朗,又難以可考其最早詞源的語言,這些詞彙,伊朗這樣的中間國為其第二故鄉。
再舉個例子,比如「(漢語,秦)=(法爾西語,chin)=(拉丁語cina或sina)=(英語china)」。這是一個依稀很有邏輯的語言過程,但並
不一定為真理,不過它提供了一種思路。
4.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到,如同伊朗這樣的地方,對其他地方在語言溝通過程中的影響,接下來說法語謝謝的問題。
5.也許是由於類似上述的原因,既關於拉丁語(歐語之母)對伊朗語和羅曼語族(法、意)的影響(這個影響是相互多元的),導致了相同」謝謝「的讀音。
6.又也許是,很不幸,沒那麼多復雜關系,伊朗人就是在近現代化的過程中,謝謝一詞說了法語,就好像中國人說了拜拜一樣。下面給你節選兩段關於網上驢友分享的伊朗語言的談話,都有有關於」謝謝「的部分。
第一段:
Bale,Bale,常在伊朗人接電話的起頭聽到這個字,原文應該念為Bali,和西班牙文的Vale的意思相同,代表OK,或是用於同意語氣。
Merci,我想這就不再多提,法文的謝謝在伊朗也可以如此用,相同意思。
Meydan,多數伊朗人會念成Meyn,在烏克蘭語和俄語中,就是圓環或廣場的意思,在波斯文中也相同。
波斯語里頭其實富含了很多外國文字,除了上述的西法俄文,還有少部分的德文,甚至伊朗人會驕傲地跟你說,有些英文字其實也是從波斯語系出身的。(來自關於伊朗的幾件小事)
第二段:
伊朗人說波斯語,英語在這里也非完全流通,即使講法文亦未必有人聽得懂,不過Merci(多謝)卻是流行語,就連伊朗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講了法文。(來自邂逅最古老的時光 伊朗旅遊攻略)
Ⅲ 伊朗這個國家為何要放棄波斯文化而改信伊斯蘭教呢
波斯是公元前這個時期的一個大帝國,但是它僅僅留下了一個建築文明,幸運的是這個建築物里包含了許多當時的文化,工藝等等,保留在了伊朗這個國家。所以,當“波斯文化”讓這個詞被提起的時候,我想很多人都會想起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它就是'伊朗'。
就是因為上述的這一些原因,導致了伊朗這個國家從此改信伊斯蘭教。
Ⅳ 波斯帝國由盛轉衰的原因
公元前5世紀大流士一世及其後繼者發動的希波戰爭(公元前500~前449年)是波斯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希波戰爭歷時半個世紀,貌似強大的波斯帝國被英勇捍衛自己獨立的希臘城邦所擊敗。在希波戰爭期間,埃及、巴比倫曾多次爆發反抗波斯統治的起義,進一步削弱了波斯的軍事力量。
希波戰爭可以說是波斯軍事和政治由勝入衰的轉折點,希波戰爭戰爭後波斯軍隊的威力進一步削弱,內部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希波戰爭結束後,帝國境內被壓迫被征服人民的反抗斗爭此伏彼起。公元前404~前343年,埃及一度擺脫了波斯的羈絆,建立了本地人的第二十八~三十王朝。與此同時,波斯統治階級內部也不斷發生爭奪王位的宮廷政變,中央集權制逐漸變得有名無實。行省總督往往兼任軍事首長,獨攬軍政大權。
接續薛西斯一世的分別是阿達薛西一世、薛西斯二世和大流士二世。其中,薛西斯二世執政只有45天,最終因喝酒過多被宮里的一個妃嬪之子殺死。在他們之後接任的是阿達薛西二世。他成功策動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更最終簽署了《國王和約》,從而得以插手希臘的事務。公元前401年,小塞魯士從小亞細亞起兵叛亂,率10,000希臘雇傭兵東進制爭奪王位,被阿達薛西二世所敗;但他所雇的長征記希臘雇傭兵卻成功退卻回希臘本土(參見色諾芬)。
此後的幾年間,阿契美尼德王國本土發生了多次的叛亂;雖然最終都獲平定,但卻大大動搖了王國本身的基礎。公元前359年,阿達薛西三世登基。由於他拒絕幫助雅典對抗北面的馬其頓,與雅典鬧翻。馬其頓其後統一全希臘,當公元前336年,腓力在其風華正茂之年,在事業的巔峰時期遇刺身亡之際,一支馬其頓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亞洲。公元前334年,腓力之子亞歷山大跨過達達尼爾海峽。經過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美拉戰役,摧垮了波斯帝國的軍事實力,大流士三世每戰必逃,終於逃到巴克特里亞後被殺。公元前330年在亞歷山大大帝的領導下攻入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所殺,阿契美尼德王國正式滅亡。
在亞歷山大死後的權利爭斗中,色流斯一世成功的奪到了亞歷山大帝國下的波斯領土。但是統一很短暫,印度地區爆發起義並且色流斯的王國分裂成為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兩個敵對國家。在伊斯蘭教的出現和6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後波斯文明的最後遺跡消失了
Ⅳ 伊朗為什麼不把國家名重新叫波斯呢為何要叫伊朗呢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也是波斯。這是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了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一個帝國。回顧世界歷史,幾乎當時的文明古國都被波斯征服過,包括當時的古希臘、古印度中的一部分以及兩河流域。可以看得出來當時波斯國力雄厚。在1935年,當時的處於巴列維國王的通知時期,當時的國王巴列維決定將波斯更名為伊朗,在那之後,國際社會就稱呼這個國家為伊朗,一直到現在。更名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最後一點是為了順應當時的潮流。當時歐洲的發展迅速,可以說是世界最發達的地球,當時一部分歐洲人都說自己是伊朗雅利安人的後代,為了更好的迎合歐洲這種對伊朗雅利安人的崇拜,波斯將名字更改成為伊朗。對我們來說,波斯這個名字是更有歷史感,不過伊朗將名字更改的重要因素還是因為自身的國力不斷下降。
Ⅵ 為什麼有著古波斯文明的伊朗 接受的卻是少數派的什葉
原因有這么幾個:
伊朗人是波斯人後裔而非阿拉伯人,並非天生的穆斯林,波斯帝國也曾擁有非常輝煌燦爛的歷史和文化,雖然最後被阿拉伯帝國所滅,而伊朗人至今仍為之而驕傲,擁有自己傳統文化的民族,不會輕易地全盤接受伊斯蘭價值觀;
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前,就是一個世俗國家而非宗教國家,世俗化在整個伊朗
社會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
伊朗國內的宗教在派繫上屬於伊斯蘭中的少數派什葉派(其他阿拉伯國家都是遜尼派主導),前任領袖霍梅尼制定了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同的政治制度,伊朗走的是宗教和西方民主制度相結合的路子,像西方一樣有總統、有議會、有政黨,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宗教領袖對政府有監督權和影響力,女性也可以參政,從制度層面上,伊朗就比一般的伊斯蘭國家要開明。
Ⅶ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為何不願和西方強國改善關系
西方的強國對伊朗的制裁有很多,所以不想和西方改善關系。伊朗這個國家可以說是和特別的,不僅僅可以和沙特美國叫板還不怕別的國家的制裁。這個國家有著世界上豐富的石油資源,過著掌握著石油的開采出售,可以說還是有著一定的話語權在國際上。
對於伊朗來說改善西方國家的關系不僅僅可以解除制裁還能出口石油,這樣子經濟可以很好的發展。但是為了控制住民眾的思想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伊朗並不想和西方國家改善關系。伊朗也不會支持自由經濟的發展
Ⅷ 波斯那麼古老的國家怎麼會被滅了
再強盛的國家也會有衰弱的時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嘛 只是中東那塊文化比較復雜,不像中國漢文化這么有親和力
波斯是眾多古代文明中發展程度較高的民族,它的歷史源遠流長。
最早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紀亞述國滅亡以後)生活在現在伊朗南部設拉子市以南的地區(當年波斯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就在這里)。在帝國時代2所跨越的年代中,波斯文明只是到了公元三世紀才開始興盛起來的,這並非是ES曲解了波斯的歷史,事實上帝國時代中的波斯還包括了波斯帝國(公元三世紀開始)的前身。
從三世紀開始,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國的名號出現於歷史舞台,直至公元十七世紀。在此之前的幾個世紀,這片土地曾經被許多發源於地中海區域的勢力所統治,但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恢復了屬於本民族的自由與榮耀,並發展成為一個橫跨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的帝國。現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經屬於當年古波斯帝國(薩珊波斯帝國)的版圖。然而接連不斷的戰爭削弱了波斯帝國的實力,為了奪取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個阿拉伯半島的控制權,與強大的羅馬帝國交戰了數年。直到公元364年,羅馬人才和波斯人簽訂了一份和平條約。
後來,當羅馬帝國分裂之後,波斯人將他們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戰爭中。他們的新敵人就是東羅馬帝國(拜占庭(Byzantine ))。波斯人開始從拜占庭的邊境地區-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發動了持續不斷的猛攻。波斯人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終於在公元619年來臨了。波斯帝國完全征服了整個埃及地區和高加索山脈。公元626年,波斯人聯合阿瓦爾人,包圍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波斯人用大型戰艦進攻金角灣,但是被拜占庭的火攻擊敗。同時,從陸地上進攻的阿瓦爾人也被守軍擊退。而親政的皇帝伊拉克略在東線戰場也取得了勝利。波斯沙皇庫薩和二世無法抵禦,只好撤離,圍城以失敗告終。阿瓦爾人從此一蹶不振,而拜占庭人則趁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他們和可薩突厥可汗哲別爾和親,聯合入侵波斯帝國的領土。多年來的無休爭戰,事實上已經為這兩個原本實力強大的文明敲響了喪鍾。公元628年,在雙方都已精疲力竭之際,波斯方面發生了政變,太子卡巴德殺死沙皇庫薩和二世登上皇位,向拜占庭求和。統治者們終於同意簽訂了遲來以久的和平條約。在這之後,被戰爭極大削弱的波斯帝國被來自東方的穆斯林軍團攻佔了。
公元651年,穆斯林勢力在短短十年內征服了波斯帝國並完全佔有了波斯帝國的領土。這個新的伊斯蘭王國被稱作-伊朗(Iran)。然而這一片熱土彷彿永遠無法實現和平,在此後的數百年中,不斷有新的侵略者出現。首先是塞爾柱人(Seljuks ),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征服了伊朗全境。接踵而來的,是恐怖的蒙古(Mongol)軍團,再後來則是土庫曼人(Turkomans )。
新的曙光直到公元16世紀才出現。與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樣,伊朗人最終收復了自己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