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烏克蘭危機對伊朗的壞處
隨著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俄與西方交鋒不止,輿論擔憂情況可能生變。3月1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批評說,美國在全世界製造危機,烏克蘭是又一個受害者。在哈梅內伊看來,烏克蘭危機表明,不能相信美國等西方大國。伊朗同時敦促結束烏克蘭危機。
在新形勢下,輿論對於烏克蘭危機將會如何影響伊核協議談判主要有兩種看法。一是談判面臨阻礙,可能陷入僵局。這是因為美伊之間本就還有分歧待解,眼下俄與西方關系又急劇惡化,國際形勢瞬息萬變。
路透社援引一名伊朗高級官員的話說,烏克蘭局勢和伊核協議「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但是「時間所剩不多,考慮到烏克蘭局勢,俄羅斯可能會忙於危機,然後西方將為談判失敗負責。」
輿論擔憂,伊核協議談判破裂的風險極高,意味著伊朗可能重新走上核道路,甚至引發中東地區沖突。西方還可能對伊朗實施更嚴厲的制裁,加劇全球油價上行壓力。
美國軍控與不擴散中心的分析師塞繆爾·希基說,如果伊核協議談判失敗,那麼世界應該做好准備,迎接有可能失控的危險升級。
Ⅱ 伊核六方會談有哪些國家
參與伊核問題會談的六方國家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即: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這是2013年2月26日,伊朗與伊朗核問題六國以及歐盟代表在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就伊朗核問題舉行新一輪對話會。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支持伊朗核問題的協議。這意味著長達10年的伊朗制裁將被取消。若伊朗在未來十年內違反協議,聯合國將重新對其進行制裁。
伊核問題六國、歐盟和伊朗在維也納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使這場持續13年之久的國際爭端最終得到了圓滿的政治解決。
(2)伊朗維也納會談什麼時候結束擴展閱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伊核問題復雜敏感,既要堅定通過對話和平解決問題的信心,也要採取客觀務實的態度。希望各方抓住新一輪對話機遇,在2012年對話的基礎上,加大外交努力,進一步顯示靈活和誠意,求同化異,推動談判進程。
為推動伊核問題保持在對話軌道並取得進展,中方做出了巨大努力,發揮了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Ⅲ 美國和伊朗,誰先邁出第一步
陷入僵局的伊核問題,近期有了積極進展。
當地時間4月6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將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線下會談,討論解除對伊制裁和執行伊核協議。此前,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已於2日舉行過一次視頻會議。
盡管會談在穩步推進中,美伊雙方仍僵持不下。伊朗方面表示,在維也納會談中,不會與美國方面進行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會談。
由此看來,預計此次會談將依舊艱難,立即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可能較小。
美媒稱這是伊核問題首次實質進展
伊核問題早已糾葛了多年。
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簡稱伊核協議)由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於2015年7月達成。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 社會 解除對伊制裁。
美國與伊核協議成員將在維也納舉行會談。CNN報道截圖
拜登上台後,雖然曾多次表示主張恢復伊朗協議,但美伊雙方還是經歷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曲折」,直到近期伊核問題才有向好跡象。
當地時間4月2日,美伊雙方表示,他們將在6日參加維也納會談,以爭取讓兩國重新遵守伊核協議。美聯社指出,此次表態標志著兩國在重返伊核協議的道路上,「首次取得實質性進展」。
拜登的伊朗事務特使羅伯特·馬利也發布推文稱,這是(美伊雙方)邁入正確道路的「第一步」。
美伊分歧仍在、僵局難破
此次維也納會談將主要圍繞美國解除對伊制裁以及伊朗撤銷減少履約措施等問題展開。
這些也是美伊之間存在重大分歧的議題。
此前 ,美方提出要求伊朗停止生產豐度為20%的濃縮鈾,並停止使用先進離心機(用於生產濃縮鈾的機器)。作為交換,美方將允許某些凍結資金返回伊朗,使伊朗合法出口部分石油。不過,該提議很快被伊朗方面拒絕。
從伊朗方面表態來看,伊朗對「分階段」解除制裁的計劃毫無興趣,只要求美方「一次性」解除所有制裁。
伊朗外交部副部長阿拉格希表示,伊朗在伊核協議維也納會談只有一個訴求,即美國履行其伊核協議承諾,「完全解除」其在退出伊核協議後施加給伊朗的制裁。
此前,美國官員曾透露,美伊將在維也納會談中進行間接對話。然而,就在臨近會談之時,伊朗的態度再次強硬起來。據伊朗國家通訊社報道,阿拉格希表示,「我們不會在維也納與美國人進行談判,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伊朗外長扎里夫發文敦促法國外長展示建設性立場。推特截圖
美伊之間相持不下,打破僵局的任務就落在了伊核協議的相關方身上。
阿拉格希指出,希望伊核協議的相關方應該以任何可能的方式說服美國「取消特朗普政府對伊朗施加的所有制裁」,隨後伊朗才會撤銷違反協議的措施。
當地時間4月3日,伊朗外長扎里夫還與法國外長讓-伊夫·勒德里昂通話,敦促其在維也納會議上展示建設性立場,停止遵守美國實施的制裁。
俄羅斯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米哈伊爾烏里揚諾夫也表示,重返伊核協議的前路並不容易,需要各方更加密集的努力。
維也納會談較難取得突破成果
此次維也納會談的目的是希望能與美國、伊朗分別起草一份協議,協議內容包括雙方恢復協議的步驟與具體時間表。《華爾街日報》指出,在與伊核協議相關方國家的高級官員討論後,他們將留下核問題專家與制裁專家繼續敲定工作細節。
雖計劃如此,但這場會談註定艱難。
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的伊朗問題分析師亨利·羅馬表示,美伊雙方在技術與政治方面都存在重大限制。「雖然雙方都有足夠的興趣達成協定,但也不應低估如今的挑戰。」
一名歐盟高級官員表示,美國和伊朗可能需要幾周的時間才能就時間表等問題達成一致。不過,他希望談判最好能在5月底,即伊朗總統選舉之前取得進展。否則,總統選舉可能會導致伊朗重新組建談判團隊,從而造成更多的拖延。
任何協議的實施都需要額外的時間,就目前形勢來看,在伊朗新總統就職之前,美伊雙方不太可能完全恢復伊核協議。
除非解除制裁,否則伊朗排除在維也納會談中與美方任何對話的可能。彭博社報道截圖
除了恢復伊核協議,美方還想達成一份持續時間更長的新協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表示,僅僅恢復伊核協議是不夠的。《紐約時報》指出,因為伊核協議中的部分限制條款將在2030年到期,因此美方想要延長協議時限。
另外,拜登政府官員還希望擴大協議外延,將這份新協議與限制伊朗導彈能力等其他方面掛鉤。
預料到談判的艱辛,美國政府官員也在管控對維也納會談的預期。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指出,維也納會談是為了恢復伊核協定而向前邁出的「有益一步」,但討論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預計不會立即取得突破,未來還將有許多「艱難的討論」。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盧茜
Ⅳ 伊朗外長:伊朗從伊核協議中獲得經濟利益「極其重要」
新華社德黑蘭8月5日電 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5日說,保證伊朗從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中獲得經濟利益“極其重要”。
據伊朗外交部網站消息,阿卜杜拉希揚當天在伊朗議會表示,對參加伊核協議恢復履約談判的伊朗團隊來說,從協議中獲得經濟利益、遵守紅線以及維護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能力和技術“極其重要”。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5日援引一名參加談判的伊朗外交官的話報道,要想就恢復履行伊核協議達成共識,保證各經濟體與伊朗進行穩定、長期、無憂的合作要成為共識中“不可侵犯的原則”。
據報道,伊朗副外長兼伊朗核問題首席談判代表巴蓋里4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與伊核協議其他相關方代表舉行會談,美國伊朗問題特使羅伯特·馬利通過歐盟對外行動署副秘書長莫拉與伊方舉行間接談判。
巴蓋里5日在維也納與俄羅斯常駐維也納聯合國代表烏里揚諾夫再度舉行會晤。烏里揚諾夫在會晤前對媒體表示,各方正在就最終文本形成共識,到達終點線可能不是很容易,但總體談判氣氛很嚴肅。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隨後重啟並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措施。2019年5月以來,伊朗逐步中止履行協議部分條款,但承諾所採取措施“可逆”。
Ⅳ 世界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是哪國
石油大國是:1、委內瑞拉,2、沙烏地阿拉伯3、加拿大,4、伊朗 ,5、伊拉克,6、科威特,7、阿聯酉,8、俄羅斯,9、奈及利亞。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能源來自石油,遠超過其他任何能源。基辛格有句名言「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的確,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今的石油就相當於古代戰爭中的「糧草」。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糧草被對手拿捏了,戰爭的勝利將無從談起。同樣的道理,在現代化戰爭中,如果石油補給給被敵人切斷,交通會立刻陷入癱瘓,不管多山野廳先進的戰機、坦克等裝備,瞬間就變成一堆廢鐵。因此,從二戰之後,幾乎所有國家都十分看重這項戰略資源。
1、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是一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其石油量已超過3000億桶,雖然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舊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因為其石油品質較差,還極為難開采。委內瑞拉已探明石油儲量3040億桶,超過了被大家視為「盛產流動石油」的中東。佔全球儲備比例的17.8%,每日石油儲量238萬桶,每日石油消耗74.6萬桶,儲量可供其使用1116年。
為什麼同樣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石油的中東「石油資源豐富」,原油質量差,開采困難。委內瑞拉雖然儲量世界第一,但這些地下近萬米深的石油資源屬於劣質高硫重油。這種原油以油砂的形式隱藏在地下深處,不僅極難開采,而且極其昂貴。而且必須經過提煉和混合才能出口。相比輕油,質量差很多,只能靠低價策略,賣給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開采困難和油品質量差造成的二次加嚴重影響了委內瑞拉石油的生產效率和成本。在世界輕質原油豐富的前提下,油氣開采企業當然不願意開采重油。其次是,設施投資少,開采和提煉技術落後。與沙烏地阿拉伯一樣,委脊塵內瑞拉最初的石油開采系統也依賴於歐美石油公司。他們把土地租給歐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取租金和分紅。因此,大量的石油利潤被外國公司拿走。所以委內瑞拉想重新控制石油,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規定新油田只能由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開采。外資石油公司的稅收和租金不斷提高,甚至90%的利潤都被徵收。無利可圖的外資只能大量撤出,委內瑞拉也受到了各國的制裁。而委內瑞拉的石油開采技術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與開采成本高相對應的,是石油冶煉水平低。這些低端油品種的自然利潤極低。因此,雖然石油儲量最大,但石油銷售收入根本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
當然,委內瑞拉的貧窮和美國的制裁也有很大關系。由於地處拉美,卻處處和美國對抗,因此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飽受美國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國都不敢與它交易。而銷往其它洲的話,高昂的運輸成本,更得不償失。
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其產量和儲存量都位於世界首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路上油田和海上油田,其油產量達到了2665億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說起沙烏地阿拉伯,估計沒誰不知道,這個遠在中東的國家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有各種花式炫富的消息而聞名全球。沙烏地阿拉伯,位於西亞,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自身對石油的消費量很少,中東所產石油90%以上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游輪運往歐洲西部,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儲量298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17.85%,每日石油產量1052萬桶,每日石油消耗264萬桶,儲量可供其使用309年。盡管,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儲量略低於委內瑞拉,但其石油都位於傳統上可進入的油井內,而這些油井本身就位於廣闊的油田內。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佔全球石油常規儲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隨著勘探力度的加大,沙烏地阿拉伯很可能重新占據榜首的位置。美國地質調查局預測,沙特沙漠下可能藏有超過1000億桶石油,有待被發逗隱現和開采。
300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
6、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都非常豐富的地區,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40億噸,約為15桶,占據世界石油儲量的10.8%,該國家的石油公司也是世界公認的頂級石油企業。
7、阿聯酉
阿聯酉也是目前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憑借其石油的產量,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富得流油的國家,其石油主要集中在扎庫姆油田,石油產量為133.4億噸。約為1050億桶。
8、俄羅斯
俄羅斯不僅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國家也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大草原,其次是伏爾加烏爾拉,作為世界最大石油儲量國家,其已探明的石油量高達1078億桶。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石油主要分布在雅庫特和薩哈林兩大油氣盆地。
目前,俄羅斯已證實石油儲量60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6.2%,每日石油產量1070萬桶,每日石油消耗220萬桶,其儲存可供其使用113年。
根據區域劃分,俄羅斯石油產量最豐富的地區位於西西伯利亞,是全國產量最大的產區,產量佔地區總產量約77%,佔全國總產量約45%。Samotler油田是該自治州的最大油田,也是俄羅斯的最大油田。
伏爾加-烏拉爾,是俄羅斯次於西西伯利亞的第二大石油工業區,著名的Urals Blend油種,便是根據此地命名。Romashkinskoye是伏爾加-烏拉爾的一個大型油田,以此油田為代表的伏爾加-烏拉爾地區,整體特徵為油田的普遍老年化。
所以,目前原油資源勘探與開發的中心逐漸東移,東西伯利亞或成為未來俄羅斯原油增量的主要來源。
近幾年,歐美對俄羅斯油氣工業的制裁主要針對的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海上資源以及難采資源的開發,俄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推動本國油氣工業的技術進步,逐步擺脫對歐美國家的設備依賴與技術依賴。
9、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石油量最多的國家,該國家不僅經濟非常發達,而且資源也非常豐富,其石油產量約為372桶,也是世界石油最多的國家前十名之一。
石油,一種能源,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農業文明順利向工業文明及工業後工業化文明的發展邁進,它是工業的重要原料,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推進器,石油,它為人類提供了新的生活狀態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石油也因此成為人類和世界各國的搶手貨。
Ⅵ 伊朗總統:伊核談判達成協議需要解決核保障問題,還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談判的結果,談判的過程,解決的問題,有怎樣的保障效果?是否能夠保證人民的安全?
Ⅶ 伊朗核問題協議的談判歷程
2005年8月,伊朗強硬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上台後不久,就在聯合國演講強調,伊朗有權研發核能。
2006年2月,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伊朗核問題報告之後,宣布恢復鈾濃縮活動。
2006年6月,中美俄英法這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伊朗的重要貿易夥伴德國開始就解決伊朗核問題展開磋商,並從此形成機制。
2006年-2010年一個月後,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的第一份決議,之後四年間,安理會一共通過六份決議,並逐漸加大針對伊朗的制裁壓力。
2009年9月,在艾哈邁迪內賈德贏得連任後不久,美國總統奧巴馬聲稱,伊朗擁有地下鈾濃縮設施。美國和以色列正認真考慮採取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消息隨後外泄。
2013年3月-6月四年後,艾哈邁德內賈德任滿前夕美伊關系出現緩和,兩國官員展開秘密會談。
2013年9月,而就在被視為更加務實的溫和派伊朗總統魯哈尼上台的三個月後奧巴馬就致電魯哈尼,這是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領導人的首度接觸,被視為兩國由對抗轉向合作的新開端。
2013年11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之後的談判似乎順利起來,雙方兩個月後在日內瓦達成一份被稱為「聯合行動計劃」的臨時性協議。
2014年7月,卻未能按要求達成一項全面協議,之後談判的最後期限兩度延期。
2015年3月,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外長在瑞士洛桑舉行外長會,為協議文本定稿。
2015年4月,伊朗與六國宣布達成框架協議,並將雙方達成全面協議的死限定在六月底。
2015年6月-7月,伊朗與六國在維也納展開最後一輪密集磋商,並在兩次延期加時磋商後,於7月中旬完成這場,長達9年的長跑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