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亞洲杯中國對伊朗為什麼會輸掉比賽了
個人覺得運氣和實力都差了那麼一點點。 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除了本身的素質,身體素質過硬之外,還要靠那麼一點點的球場運氣,很明顯,亞洲球隊沒有這樣的運氣。 有些人說硬實力是第一要求,當然這一點我也很認可,但是硬實力卻不是唯一的要求。 因為能夠進入決賽的球隊和球員都是非常有實力的選手,他們能夠挺進決賽,
就說明他們有一定的實力,但是最後能不能走到最後,不僅僅是靠實力決定的,還需要那麼一點點的運氣,而這一點點的運氣,決定了他們能不能晉級。 當然,咱不是說能晉級的所有隊員都是靠運氣,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於人家過硬的實力,但是如果有那麼一點點運氣的話,1比2的差距還是很容易扳平的,說到底,實力相當運氣差一點的話,那也無法晉級。 亞洲球隊無一晉級世界八強,說白了,身體素質可能差的不是很多,但是運氣就要差了那麼一點點。 想要晉級決賽八強,除了自身的身體素質要過硬之外,運氣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個人覺得身體素質和運氣缺一不可。
首先應該看到:這次亞洲球隊逆襲,有一個基本前提——世界各區域足球差距在減小。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足球交流也深入開展,交流必然帶來整體上的更加平均。即便曾遠遠領先的美國籃球「夢之隊」,參加國際比賽也未必有必勝的把握。所以對亞洲球隊來說,世界強隊已不再高不可攀。
但我們也要看到,任何人類事業背後都需要一種強大的精神文化因素支撐。從這個角度分析,開賽以來的形勢,對亞洲球隊是有利的,對世界強隊是不利的。認識到這一點,既有利於我們對當前結果認識更為清楚,也有助於我們預判以後的走勢:
對亞洲球隊有利,是因為他們本來相對處於弱勢地位,是一種以下拼上的心態,加之世界盃這種萬眾矚目的大賽的催化作用,很容易激發強大的集體英雄主義精神,這些會轉變為提升的戰鬥力,更容易打瘋,取得意外戰績也不奇怪。
對世界強隊來說,卻是以強打弱,球員正缺乏這種勁兒。球員的職業重心在俱樂部,世界盃倒有些可有可無,加之本次世界盃又與聯賽沖突,更加劇了球員這種「無感」,所以,他們很難有全力大幹一場的心氣。在差距已經不大的情況下,翻車也是自然。
隨著賽事的進行,這種文化因素的作用會出現轉化:弱隊一時的精神力量,很難支撐賽會漫長的一個月,往往逃不過再衰三竭的定律。而經歷起落當心氣消解後,反倒遭受自信心不足的困擾,容易出現「嘩啦」的情形。王者是需要足夠底蘊的,對當前的亞洲球隊來說也不例外,所以前景不容樂觀。
此消彼長:隨著賽會的深入,與冠軍越來越接近,即使對那些榮譽多到見慣不驚的傳統強隊來說,大力神杯的光環也足以壓倒一切,這時他們也會動力大增全力追逐,越到最後,越容易是他們的天下
2. 中國vs伊朗足球誰贏了
國足vs伊朗:
雙方最近一次交手是2019年的亞洲杯1/4決,國足上下半場連續出現失誤,最終0-3不敵伊朗止步八強。國足近4次面對伊朗1平3負,沒有打入一個進球。
而最近一次在正式比賽中擊敗伊朗還要追溯到2004年本土舉辦的亞洲杯上。國足在半決賽中面對伊朗,常規賽時間雙方打成1-1,最終是通過點球大戰淘汰伊朗晉級決賽。
1997年世預賽上,號稱史上最強的國足面對伊朗,在取得2-0領先的情況下被對手連入4球,最終2-4不敵伊朗,這就是著名的金州慘案,也為國足之後的比賽蒙上了陰影。
國足第六次沖擊世界盃宣告失敗。金州慘案令球迷難以釋懷,而2004年博哈尼門線停球則被球迷視為恥辱。伊朗成為中國足球揮之不去的夢。
國足對伊朗歷史戰績一覽:
1976年亞洲杯伊朗2-0中國。
1984年亞洲杯伊朗2-0中國。
1994年亞運會中國1-0伊朗。
1997年世預賽中國2-4伊朗,伊朗4-1中國。
1998年亞運會伊朗2-1中國,伊朗1-0中國。
2004年亞洲杯中國點球大戰5-4伊朗。
2006年亞運會中國點球9-10伊朗。
2008年四國賽中國0-2伊朗。
2009年熱身塞中國1-0伊朗。
3. 97年國足沖擊世界盃,十強賽首戰為何輸給了伊朗
97年,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第一次沖擊世界盃。十強賽是當時中國隊的第一場比賽。這一場比賽,中國男足曾經是2:0領先,無奈最後2:4輸給了伊朗。
主教練能力差,足協亂指揮,球迷瞎起鬨,球員比賽經驗少抗壓差,所以說那屆比賽中國沒有出線是正常的。
4. 如何評價國足惜敗伊朗
我覺得不能說是惜敗伊朗吧,就是被伊朗打敗了,可惜的應該是如果打敗了伊朗球隊,國足就可以參加世界盃了,所以輸了才可惜。但是,國足輸給伊朗球隊其實是必然結果,真的是太正常不過了,畢竟雙方實力差距實在不小。
可以說,國足缺乏的是耐心,只想著花時間提升技巧,卻不想著怎樣打好每場比賽,對底子本身就薄弱的球隊而言,這不得不說是一場災難,一代又一代的球員都著急打大比賽,卻沒有想過如何培養下一代球員,導致下一代球員的底子又是如此薄弱,就這樣一節又一節的背負罵名,越是背負罵名就越是想贏。我們太心急了,如果不解決這一個問題,國足怎麼能崛起。
5. 國足惜敗伊朗,差距到底在哪
3月28日,國足一比零惜敗伊朗,這個結果令球迷們失望不已,但與從前相比,面對此次的失利,球迷們也不再是漫天蓋地的批評,而是紛紛選擇為他們送上安慰,即便如此,我們也必須正視中國隊與伊朗的差距,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
其實,失敗也並非夢想破滅,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也讓國足更加清楚了自身的缺陷,從而更加註重彌補這些不足,既然實力不夠,就需要更加努力的訓練,為未來打好基礎,從而真正的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6. 2019亞洲杯中國惜敗伊朗其中原因是什麼
2019的亞洲杯,對於中國足球和里皮來說,只要把泰國足球打敗了,國足這幾年制定的基本目標就算實現了,雖然國足取得的成績一波三折,但是這個成績還算滿意。但是對伊朗這一戰輸的如此慘淡,讓國人和總教練里皮徹底傷了心。這場比賽,對於里皮教練來說,這可是他的終極之戰。中國國足用十餘年時間進行變革 學習 培養新一代籃球接班人全部付之東流了。為什麼輸給伊朗輸的這么慘,我總結有以下三點。第一,從國際足聯排名,還是中國和伊朗歷史戰績來說,國足對陣伊朗沒有任何優勢,有的只傷痕累累教訓。從這場比賽看不出中國足球這么多年的一點進步。
中國對陣伊朗輸了這場比賽不要緊,因為這場比我們也沒敢想中國能踢贏伊朗,但只求中國能甩開包袱,踢出自信提出自己的實力就行,可是全場卻被三個失誤踢成了絕望。讓里皮教練徹底絕望了,讓國人絕望了。
7. 中國隊為什麼會輸給伊朗20多分,到底差在哪裡
你好,很高興有機會為你回答!!
我希望你首先要明白的是缺少了姚明,中國隊少了一半的實力,不管從士氣上還是攻防兩端的流暢性,都是亞洲二流球隊的表現,特別是中國的後衛,在亞洲更是3流的水平,其實內線球員在亞洲絕對是一流的,但是易建聯的年輕,王治郅的老邁,都是中國隊輸給伊朗的很重要的原因,主教練郭士強在這次亞錦賽的排兵布陣,我感覺還有有點問題的,首先說後衛線,中國隊的組織後衛沒有速度,沒有力量,沒有突破,組織不起快攻,三分球也不是很准,在國內最會突破的是陳江華,不是因為我是廣東人我就贊他,我承認陳江華曾經籃球智商很低,但是他為什麼會被尤納斯看中,為什麼在大賽中頻頻得到上場機會,因為尤納斯已經看出了中國隊的問題,而且他有大賽經驗,本次亞錦賽應該讓他進國家隊來對抗快速的西亞後衛。第二,最後一場的戰術安排也是有問題的,進攻打不開時候為什麼不堅持打內線,大致的腳步和阿聯的身體素質對伊朗的威脅還是很大的,如果內線打開,對方防守收縮,這樣外線的隊員也不可能連投籃機會都沒有;在防守時候,郭教練一直堅持打盯人防守,但是這樣體力消耗太大,從小組賽到現在,中國隊員的疲態終於顯現了出來。
當然說歸說,事情總要從兩面來看,實力的差距確實有,所以你要砸電視機,確實是不明智的選擇,其實中國隊這次輸給伊朗,並不是想像不到那種,反而我覺得如果中國隊贏了,伊朗人民應該砸電視機才算合理。
郭士強第一次帶中國隊在大賽中亮相,因為沒有姚明,確實實力不行,其實他已經做的很優秀了,從球員到教練經過這么短的時間,而且經過這次與球隊的磨合,我想在今後的世界大賽中,郭家軍一定會有更好的表現!
8. 97年十強賽國足主場2:0領先伊朗,什麼原因導致最後2:4輸球
那場比賽,我記憶猶新啊!時至今日我還記得當時2:0以後的勝負手!中國打的451陣型,首發:守門員區楚良,左後衛孫繼海,右後衛毛毅軍,中後衛張恩華,范志毅。左邊前衛姚夏,右邊前衛李明,攻擊前衛於根偉,後腰馬明宇,李鐵,前鋒黎兵!
1.老生常談的體力問題,中國球員大多數體力不足以應付90分鍾的強度比賽,這是第一場比賽,大家很興奮。60分鍾後,中國球員開始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2.主教練換人有些按部就班,沒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我記得十強賽之前的熱身賽就是這個首發,然後60-70分鍾上,高峰,隋東亮,李金羽!60分鍾於根偉抽筋,隋東亮替換。姚夏抽筋,李金羽替換。然後上了高峰下了黎兵!當時2:0領先,真不應該上隋東亮和李金羽!這時候場上球員思想開始不統一了!有的想防守反擊,有的繼續強攻!
3.那場比賽,姚夏發揮是真好,姚夏在左路沖的馬達維雞鴨根本攻不到前場!假如當時戚務生用徐宏(穩定)換下姚夏,把馬明宇(體力好,能攻善守)推到左路,讓范志毅(體力好,身體好!)頂到後腰肉搏,用彭偉國換下於根偉,來控制中場,最後用高峰換下李鐵及(那會兒,李鐵已經有些懵逼了,覆蓋不到位了!),把黎兵(身體好,體力好)撤到後腰!或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這是個人的一點妄想,不喜勿噴
從於根偉和姚夏下場開始,局勢徹底逆轉。於根偉對伊朗後防線的壓製作用有多大,至少需要一個後腰和一個中衛來盯防;姚夏的速度牽制了馬達維基亞,使其不敢助攻。很不幸,於根偉受傷,姚夏被替換,伊朗後場壓力頓時減輕。巴蓋里頻頻上搶,馬達維基亞放肆助攻,只剩下范志毅、孫繼海疲於奔命,完全陷入伊朗人的進攻節奏,被逆轉毫無意外!
很榮幸,那場比賽看了直播,可以說,2:0領先的時候,心裡是真的激動,可實力上的差距很快就體現出來了,這不是一兩個人之間的差距,也不是鬥志上的差距,跟現在的國足相比,不說觀賞性,就是精氣神都不一樣,但唯一不變的,還是從領先到被扳平,再到落後,心理上的落差放在世界上任何一種比賽中,都會留下陰影,比較著名的就是歐冠決賽的伊斯坦布爾奇跡夜,AC米蘭大翻盤利物浦,相同的過程。
所以,從個人角度看,這場比賽國足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整體實力上還是跟伊朗有差距,主場作戰,開場三把斧,很快取得領先,但伊朗人並未心態失衡,看著幾位核心球員的串聯以及整體的組織逐漸控制了比賽節奏。足球比賽就是這樣,誰控制了節奏,誰就有更多的機會,再把握住機會,結局也就不難想像了。
2.國足的教練水平還是低了,戚務生作為國字型大小教練,水平還是跟國際教練有差距,尤其在那個年代,足球的整體技戰術水平往往在低水平球隊中體現的很重要,俗話說的個人能力能力不夠,就需要整體來湊,萊斯特城英超奪冠的奇跡就充分證明了這點,當時萊斯特城奪冠,隊中有超一流球星嗎??沒有,但球隊整體實力均衡,技戰術應用得當,整體配合默契,將足球這個團隊運動的魅力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這場國足比賽,雖然場面比現在的國足好看的多,但從伊朗隊的進球來說,還是將後防線的問題暴露無遺,說明國足的整體配合還是有明顯問題嘛。那麼這集中起來還是體現在教練的水平上。
3.就是我們強調的如何在逆境中作戰,恕我直言,國字型大小運動隊伍,無論足籃排還是其他運動,一旦落後,思想狀態一崩潰,一個人會傳染給整支球隊,這個也是我們國字型大小運動團體項目的通病,不是一兩個人的問題,這里不得不表揚一下c羅,世界盃上3:3絕平西班牙就充分展現了總裁的意志品質,真的是力挽狂瀾,整支球隊都因為他堅持了下來,這也就是亮劍精神,現在的國足,更不想說了,心理更脆弱。
綜上所述,個人觀點,肯定不全面,而且個人意識較濃濃,歡迎熱愛國足之人查漏補缺。
97年十強賽是當時中國隊的第一場比賽,賽前全國球迷媒體空前關注,因為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第一次沖擊世界盃,大家給予了厚望,毫不誇張的說這場比賽是在萬眾矚目下進行的。
這場比賽已經過去20多年,我對比賽的記憶已經有一些模糊,但是一些細節我還是有印象。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幾個鏡頭:1,比賽中中國隊2:0領先後主教練戚務生站在場邊揮手讓大家回防,臉上表情即興奮又緊張。2,伊朗隊邊後衛馬達尼基亞下半場突入中國隊半場如入無人之境,以及精彩的遠射,打的全場中國人鴉雀無聲。3,全場高呼換李鐵(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奇葩的是主教練還真的換了,結果中國隊場面更加難看。4,下半場中國隊體力急劇下降,好像有好幾個人抽筋。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場比賽,或者看整個十強賽,中國隊,包括足協主教練和球員,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脆弱的孩子,狀態起伏不定,情緒也起伏不定,而且極度缺乏自信。不可否認,當年那批球員在亞洲是具備相當的實力,或許是比賽經驗少,或許是主教練能力差,根本就不能擰成一股繩,體現在比賽中球員各打各的,想贏怕輸,很多機會都錯過了。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其實我們出線的機會是最大的,只是被我們自己提前放棄了。打沙特的時候必須要贏得比賽口號居然是保平爭勝,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從第一場輸給伊朗的比賽可以反應整個十強賽中國隊的狀態:主教練能力差,足協亂指揮,球迷瞎起鬨,球員比賽經驗少抗壓差,所以說那屆比賽中國沒有出線是正常的。
97年十強賽首戰,國足在主場先贏後輸,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
1998年法國世界盃亞洲區預算賽,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之後國足首次沖擊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
1994年開啟的中國足球職業化,讓足球這項運動火遍了神州各地。客觀上說,職業化對中國球員的技戰術水平和職業素養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質變的程度。
但火熱的職業聯賽,已經94/95兩年間多次戰勝世界強隊的的商業比賽,造成了從足球從業者、媒體到球迷一致對國足實力的高估。
這從時任國足之教練戚務生對十強賽對手的判斷就能看出一二。在他眼中,同一小組中,實力在國足之上的只有沙特和伊朗兩隊,科威特和國足實力相當,卡達則明顯弱於國足。但在後來的比賽進程中,正是對卡達的低估,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當然,這是後話。
客觀上分析,1997年十強賽國足的分組結果,是最近數屆世界盃預選賽中比較差的一次。國足和四支西亞球隊分在同一組,需要四次勞師遠征飛往西亞,而對手只需要長途飛行一次。西亞球隊之間一直以來的默契,也將對國足非常不利。
這屆十強賽,在國際足聯的決定下,採用了之前預算賽極少採用的主客場賽制,這雖然和聯賽賽制有相似之處,但在國家隊層面上對國足來說是個新的挑戰。
在高估自己適應能力的前提下,國足教練組決定臨戰變陣,將一直以來的442打法換成451,並啟用於根偉和姚夏兩名新人。新陣型在熱身賽上表現尚可,但到了壓力倍增的正式比賽,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剛剛開始職業聯賽四年的中國球員,其實適應能力很差,足協和教練組自視過高,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在大賽前,按照正式比賽的節奏安排熱身賽是慣常的做法。當年的世預賽,除了輪空的輪次外,沒兩場比賽之間的間隔一般是一周左右。但為了預防熱身賽造成傷號不能及時恢復,國足把最後一場熱身賽和首場比賽的間隔拉大到了12天,對球員適應能力的高估,造成了首場比賽在壓力之下體能過早透支,比賽最後階段被對手拖垮。
另外,當年足協的情報工作可謂一塌糊塗,既沒有正確獲得卡達隊實力的情報,連小組賽最強對手之一的伊朗隊主力情況都沒有搞清楚。以至於比賽中被馬達維基亞打了個措手不及,賽後教練和球員都沒搞清楚對方這個厲害的「2號」是從哪冒出來的。
現在來看,1997年十強賽的失利是十分遺憾的,當時國足正處在上升期,如果能正確估計自己和對手的實力,做好細節工作,中國足球沖出亞洲可能會提前四年。
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其實那場比賽真的是挺可惜的,那屆國家隊基本薈聚了甲A各隊的頭牌,范志毅、徐弘、高峰、姚夏等等吧。而且當時國足還基本屬於亞洲一流球隊,擁有主場之利的國足其實還是挺強的,可惜最後被逆轉。
那場比賽憑借李明和范志毅的進球兩球領先,但是當巴蓋里罰中阿里代伊製造的點球後風雲突變,我們有點自亂陣腳了。戚務生連續用高峰,李金羽,隋東亮換下黎兵,姚夏和於根偉。這三個換人尤其姚夏的下場我覺得是絕對的轉折點,馬達維基亞一下就活過來了,兩記遠射徹底讓中國迷茫了。。之後國足就是一片混亂4:2也就順理成章。
那場比賽輸了我覺得原因有三, 一 2:0之前過於興奮,體力分配不勻導致後邊和伊朗人的比拼完全處於下風; 二 戚務生作為主教練思路並不清晰,臨場指揮太差了。姚夏當時在場上作用非常明顯,馬達維基亞在姚夏在時被壓制的比較厲害,幾乎沒有什麼助攻,而姚下場後馬達維基亞徹底復活。而隋東亮和李金羽,作為四小天鵝是有天賦但對伊朗這種對手完全發揮不了特點,換人後被壓制也很正常了; 三 老生常談的心態問題,米盧說過「中國球員很有實力,但是到場上卻發揮不了正常水平的一半」這就是我們的現實,過於緊張導致根本發揮不了自身實力,而02年米盧帶給中國的最大的就是心態的改變,讓國足變得更像自己才能出線。那場被追了一個後我們心態就已經變了,到2:3徹底不知道怎麼踢了,後邊對卡達也是這問題,所以脆弱的心理建設才是當時國足的致命弱點。
首場比賽國足取得夢幻開局,先是獲得一個點球,范志毅罰中1:0領先,隨後李明門前勁射球進2:0,這么順暢的比賽是任何隊員教練和媒體都不曾料到的。隨後國足的老毛病又犯了, 領先不會打,遭逆轉也沒有良策應對來取勝。 下半場姚夏受傷是一個轉折點,范志毅出腳過大,被巴蓋里打進一個點球,隊員教練心慌了,以前被姚夏壓制的小將後衛馬達維吉亞大膽插上進攻,連進兩球,特別是他的第二個進球,三十米遠射令守門員區楚良防不勝防。至此國足算徹底蒙了,戚戌生也沒見過這場面,是攻是守也沒主意,隊員們更不統一思想了, 經過六十多分鍾激烈拼搶,國足體能到了極限,多人抽筋, 趁國足疲態被阿里代伊打進一球,以2:4遭大逆轉。
主教練都是運動員出身,[紫薇別走][鄙視]【沒有學習過先進的足球思念,真正的國際大賽經驗不多(尤其勝利經驗)。他 自己沒有拿主意的擔當】,聽從觀眾的 換李鐵的呼聲 ,導致中場防守力度直線下降。合理安排體能強的隊員先依次出場也行,還有蔡晟,宿茂臻的頭槌優勢也沒有利用。 我們屢次遭遇黑色X分鍾,主教練執教能力欠缺,【應對突發情況毫無辦法。在進球後適當地加大針對防守是正確的,體力已透支】。
別忘了伊朗有後法制勝的傳統,在96年亞洲杯上韓國以2:1領先,代伊大爆連連進球,以6:2大勝,實力是勝利保證。
總之,西亞人的 [吐血][發怒] 【國與國合夥把國足擠出去了。還是實力,指揮水平,戰術按排都有問題,勝卡達一場也出線了,許多如果不可能重來,各方面工作沒做好】。換米盧,里皮級的教練肯定出線,和伊朗只差一分,太可惜了。
那場比賽我也看了,看完後和同學喝了一箱啤酒,真是沮喪透了!
當時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從技術到心理再到教練的進場指導,還有人說足協的壓力。
後來冷靜下來,我想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定位不準。
當時從媒體到足協,對教練和球員都是有影響的,我們定位要奪第一。第一場主場要勝利,沒有失敗的預案,沒有在賽前分析透徹第一場輸了怎麼辦,各隊互相之間的勝率多少,更沒有分析每一場可能出現的情況,大家都給球隊打氣,卻沒想到怎麼給球隊減壓。
更有甚者,當時無人敢提出我們的目標是爭第二。
過於看重第一,反而心態大起大落。
到後來,小組形式一片亂哄哄,倒數第二輪其實還有爭第一的可能,足協和球隊無人分析出線形式,大好機會又被揮霍。
一直能在上半場打進擁有阿里代伊和馬達維基亞的伊朗隊的中國隊勢力沒問題,卻毀在沒頭腦的教練和足協身上。
那場比賽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換李鐵」。場上一幫假球迷一喊「換李鐵」,戚務生是個沒主見的教練,還真把李鐵換下了場,這是那場比賽的轉折點。
李鐵雖然射門不靈,有時在場上頭腦不清楚,但他最大的特點是跑動積極不惜力,阻截能力強,防守面積大。李鐵下場,中國隊的後防線頓時吃緊,場上的隊員看不住伊朗隊的強力前鋒阿里代伊和馬達維基亞,讓他們的水平得到了充分發揮。
那場比賽失利原因有很多,但換李鐵應該是那場比賽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場比賽距離現在已經超過20年,現在回憶起來記憶有點模糊,但作為當時在電視機前面親自觀看過直播的老一代球迷,我覺得還是可以發表點個人感受。
那個時候,我們並沒有網路和手機,體壇周報成為我們了解比賽動態的唯一方式。我記得體壇周報還用了很大一版介紹伊朗的陣容,提到了三駕馬車代伊、巴蓋里和阿齊茲,也順帶提到了邊後衛馬達維基亞。當時,賽前基本的預測是一場遭遇戰,雙方實力五五開,中國隊是主場,略占優勢。
比賽開始後,上半場雙方互有攻守,整體保持均勢,都沒有很好的機會。上半場快要結束時,中國隊獲得一粒點球,帶著1比0的優勢進入休息室;下半場,右邊鋒李明一個凌空抽射,把優勢擴大為兩球。當時,我們一大群學生圍在商城的電視機專賣區前面歡呼,險些讓商場的工作人員趕走。誰知道,沒過幾分鍾,伊朗也獲得了一個點球,然後,馬達維基亞一個遠射,把比分扳平。這樣大起大落之後,氣勢已經明顯不在中國隊這邊。80分鍾後,伊朗又連進兩球,最終將比分定格為2:4,中國隊首場失利,也間接導致了最終無緣世界盃決賽圈。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場失利應該有如下幾個原因:
1)中國隊臨場比賽經驗存在不足,兩球領先後,似乎思想有所變化,伊朗點球把比分縮小後,似乎更加加重了中國球員的精神負擔。而且,60分鍾後,中國隊主場的興奮勁過了,似乎有點疲憊,沒能摁住馬達維基亞,而他那個時候爆發徹底改變了比賽走勢;
2)主教練經驗存在嚴重不足,沒能及時閱讀場上形式,沒能在關鍵時候做出調整。我記得整個十強賽,當時的教練戚務生都似乎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換人總是被人指責,而他自己好像也沒有特別堅定的想法。主教練的氣質也決定了球隊的氣質。其實,當時如果是米盧做主教練,以他豐富的經驗,我覺得結果應該不會是這樣。
3)當然,伊朗人的鐵血和堅韌也是值得贊賞。在客場比賽,面對億萬球迷的山呼海嘯,面對兩球落後的局面,伊朗人能夠按照既定的技戰術,把比賽扳過來,也說明了這個球隊的底蘊和能力。
這場比賽也是中國隊 歷史 上比較痛苦的回憶之一;其實,二十多年後,我們在回想起來,為什麼會覺得中國足球總是這么悲慘呢?也可能是中國文化中太在乎輸贏,太在乎結果了。而這種在乎又傳遞給了球隊和球員,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如果中國人的 娛樂 精神多一點,不要把比賽勝負看的這么重,結果會不會反而更好一些呢?
9. 中伊之戰7成網友看好國足贏,為何國人現在如此看好國足
中國足球一直以來一直被大家詬病,這是因為國足椅子後沒有一個好的士氣,在關鍵的比賽中往往是被打得丟盔棄甲,這是中國足球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也是中國球迷覺得最痛心的問題,所以中國球迷在關鍵比賽的時候,往往對中國足球隊沒赦什麼太多的信心,其中包括我也是如此。
不過現在形勢不一樣了, 大家對於中國足球的信心很足,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足球終於戰勝韓國隊,將多少年以來恐韓的帽子摘掉了,馬上就是伊朗隊和中國對的比賽了,這次對於中國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為伊朗隊現在的戰績十分不錯,是中國隊的一個強敵,當然現在很多人對中國足球隊有信心。
為什麼大部分人認為中國足球可以勝利呢?我覺得首先是中國足球隊在跟韓國隊比賽的時候,充滿鬥志,全場比賽中我國的足球運動員,前所未有的團結一致,那場比賽給人的感覺就是中國足球隊是強大的,是可以戰勝所以對手的一直隊伍,因為我覺得中國足球隊只要有這樣的信心,那麼覺得是可以勝利的。
中國足球隊上一次的表現確實很靚麗,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中國足球隊有一個戰斗的意識,有一個十分緊密的配合,整場比賽看下來,中國足球隊就是一個戰術運用得當,場上排兵布陣合理的強隊。這點當然靠的是教練里皮,所以我對教練里皮很有信心,我覺得有里皮在中國足球隊肯定沒有問題。
還有個更關鍵的原因,那就是中國足球隊這次是雖然是在客場,但是中國足球隊上場的威風不減,夾帶著如此的士氣,中國足球隊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只要中國足球隊正常發揮,伊朗足球隊應該不是我們的對手,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中國足球隊現在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戰勝對手應該不是很困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