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伊戰爭在即,現在伊朗最缺的是什麼武器
伊朗目前和美國之間的關系非常的不好,雙方在中東地區劍拔弩張,隨時准備幹上一架。但是對於伊朗來說,想要抵抗美國的侵略,並不是那麼容易的。畢竟伊朗目前還缺乏現代化的戰斗機,這一點對於雙方有可能發生的戰爭是非常不利的。原因其實也非常簡單。首先就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空軍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已經被貫徹的淋漓盡致了。其次就是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幾乎是靠空襲摧毀了整個伊拉克軍隊的防線。最後就是伊朗的戰斗機已經非常的老舊了,需要進行及時的替換。
最後就是伊朗的戰斗機已經非常的老舊了,需要進行及時的替換。伊朗目前裝備的F-14和米格29雖然都是不錯的三代機,但是這兩型戰斗機在伊朗手裡時間已經非常長了,年久失修。同時也結進服役的極限。所以對於伊朗軍隊來說,補充先進戰斗機才是最好的加強戰鬥力的方式。
B. 兩伊戰爭的啟示影響
(一)巨額資金能夠買到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定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兩伊是中東地區富有的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以來,兩國耗資數千億美元,從國外競相引進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兩伊的工業基礎薄弱,許多先進武器的零配件本國無力修配,彈葯主要靠國外供給;兩國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諸如蘇制「薩姆」和英制「輕劍」、「霍克」型地空導彈,駕駛T—72坦克和米格—23戰斗機等先進武器,是相當困難的。
(二)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固然應當重視速戰速決,但同時還應當有長期作戰的准備。戰爭初期,伊拉克採取突然襲擊的閃電行動,旨在實現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其把戰爭賭注完全押在這一點上,在思想上和物資上缺乏長期作戰的准備,因此,一旦速戰速決企圖被對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漸由主動轉為被動。伊朗依仗自身國大人多的優長,採取了「持久戰」的戰略。
(三)現代局部戰爭中,仍應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應過分糾纏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兩伊戰爭中,幾乎所有的戰役戰斗都是以城市(鎮)為目標的攻防戰,雙方滿足於攻城掠地的表面「勝利」,忽視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
(四)現代局部戰爭,武器裝備和物資損耗大,給後勤補給提出了新課題。兩伊戰爭雖然稱不上是高水平的現代化戰爭,但戰爭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局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如戰爭初期,伊拉克僅對席林堡這樣一個1000戶的小鎮就發射了幾萬發炮彈。兩伊陸軍主要是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油料消耗多,據估算,伊拉克軍隊每天消耗的油料達2000至3000噸。伊朗頂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後,也因補給困難而拖長了反攻的時間。轉入反攻後,伊朗多次向伊拉克發動地面攻勢,但兩次戰役之間的間隔比較長,有時竟長達5個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後勤系統混亂,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供應跟不上,因而續戰能力不強。
C. 迄今世界上竟然還存在閉關鎖國的三個國家,它們到底是誰
是緬甸、不丹、伊朗。
第三個國家是伊朗,伊朗是中東的一個大國,是前波斯帝國的後裔。它在中東具有很高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伊朗曾經是整個中東最開放的國家。當時,巴列維進行了白色革命,這場革命將伊朗西方化並推向市場,並迅速成為世界第九個工業化國家。整個文化和思想都非常開放。但是,在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建立了政府與宗教的統一體,霍梅尼提出了只要伊斯蘭教,就不是東方,也不是西方的國家政策。因此,伊朗開始禁止該國並進行包圍。它已經幾十年沒有從事外交關系了,已經有40年了。伊朗的閉門地位使它脫離了世界上一個富裕的國家,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並成為中東的一個貧窮國家。
D. 近、現代發生的戰爭及給人類帶來的損失
戰爭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集團之間為了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斗爭。戰爭自出現以來就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今天的解放軍報列舉了20世紀以來重大戰爭所造成的損失情況,以此說明特別是進入20世紀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戰爭手段不斷豐富,戰爭對人類造成的破壞愈加巨大——
據不完全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了4年3個月,參戰國家33個,捲入戰爭的人口達15億以上。戰爭雙方動員軍隊6540萬人,軍民傷亡3000多萬人,直接戰爭費用1863億美元,財產損失3300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6年之久,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戰爭雙方動員軍隊1.1億人,軍民死亡7000多萬人,財產損失高達4萬億美元,直接戰爭費用13520億美元。
越南戰爭歷時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持續時間最長、最激烈的大規模局部戰爭。戰爭中,越南有160萬人死亡,1000多萬人成為難民;美國有5.7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戰爭耗資2000多億美元。
兩伊戰爭歷時近8年。伊朗死傷60多萬人,伊拉剋死傷40多萬人。兩國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破壞的損失超過5400億美元。兩國在這場戰爭中損失總額達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的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海灣戰爭歷時42天。美軍死亡286人、傷3636人、被俘或失蹤55人,其他國家軍隊亦有輕微損失。伊拉克方面則傷亡近10萬人,被俘8.6萬人。科威特直接戰爭損失600億美元,伊拉克損失約2000億美元,美國則為戰爭耗資600億美元。
科索沃戰爭歷時78天。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共出動飛機2萬架次,投下了2.1萬噸炸彈,發射了1300枚巡航導彈,造成南聯盟境內大部分地區的軍事、民用、工業設施和居民區的嚴重破壞。空襲還造成南聯盟1000多名無辜平民死亡,數十萬阿爾巴尼亞族人淪為難民。戰爭中使用的貧鈾彈和日內瓦公約禁用的集束炸彈導致新生兒白血病和各種畸形病態。持續的轟炸還嚴重惡化了南聯盟及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
還有個
。(1)戰爭帶來了人類生命的損失,包括己方和地方,軍人和平民。(2)戰爭還引起國家間民族間的仇恨。3:破壞生態平衡,環境污染。4破壞人類文明。5破壞經濟。6戰後人們的心靈創傷,難以癒合。7性別失衡等等
還有個
1.戰爭會毀壞燦爛的文明。清朝末年,英法聯軍的一把大火燒了圓明園,無數珍寶被洗劫一空。
2.戰爭會讓無數平民喪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3000多萬軍民傷亡。第二次世界大戰讓9000多萬士兵和平民傷亡,3000多萬人流離失所。每一次戰爭都有大量無辜平民喪生。 3.戰爭會毀壞美好的家園。伊拉克因為連年戰爭,美麗的家園已經不在。 4.戰爭毀壞了幸福的家庭和孩子們美好的童年。因為戰爭,許多人背井離鄉,他們的孩子就這樣在恐懼下度過童年。
數千年來,人類有記載的戰爭1.5萬余次,直接或間接地殺戮了35億人。僅在近100年間,全世界因戰爭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就超過5萬億美元。戰爭不僅使無辜平民生命財產蒙受巨大損失,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零傷亡」不是零
「零傷亡」是近期局部戰爭發起者追求的目標。他們試圖達到己方「零傷亡」。然而,盡管他們擁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優勢,「零傷亡」也沒有成為現實。對於作戰地域內的平民百姓來說,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慘痛的傷亡。
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平民直接死於戰爭的有2278人,間接死於戰爭的有10多萬人,更不用說幾十萬難民流離失所、伊拉克整體經濟水平倒退30年了。
科索沃戰爭造成了南聯盟2000多名平民死亡、6000多名平民受傷,還造成了近百萬名難民。阿富汗戰爭中,共有3767名平民喪生,還出現了30萬名難民。
今年上半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美軍戰機投擲了2.8萬多枚炸彈。據美國防部稱,共造成1000多名伊拉克平民死亡。而美聯社說至少有3240名平民喪生,大約8000人受傷。有關學者則表示,在整個戰爭期間死亡的平民可能超過萬人。死者中有不少婦女和兒童。例如,在卡爾巴拉附近的一個公路關卡,美軍向一輛逃難的卡車開火,造成2名婦女和5個小孩死亡。待士兵們上前檢查時,一個倖存的婦女仍緊緊抱著她已被炸死的兩個孩子。
「精確打擊」不精確
戰爭發起者一再吹捧自己的武器能夠實施「精確打擊」。然而,大量平民的傷亡有力地回擊了這種欺世謊言。
1999年4月12日,北約「精確打擊」武器擊中的是由貝爾格萊德開往希臘索倫市的一列國際列車,造成10人死亡、16人受傷。5月初,美軍又將集束炸彈投在尼什城的一個菜市場,頓時建築坍塌,血流成河。南聯盟的許多村莊、大橋、難民車隊、學校、醫院甚至中國大使館都遭到北約的轟炸。
阿富汗戰爭中,大量平民也被「精確打擊」奪命九泉。在數百枚尖端的巡航導彈、上萬噸高性能炸彈落下的地方,普通阿富汗人遭遇的是家毀人亡的悲慘命運。2001年10月23日,在坎大哈東北方60公里的一個村莊,40多名阿富汗人被炸死,其中一家18口全部遇難。2001年12月20日,美軍戰機在帕克蒂亞省霍斯特周圍炸毀了一些部族長老和地方政府官員的車隊,造成65人喪生。這些人本來是前往首都喀布爾出席臨時政府成立儀式的。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穿過迪亞納河一座大橋時,打死許多平民。一位手持拐棍在公路邊行走的老人連中幾槍。一個遇難的婦女,包袱散落在身邊。她在巴格達的家被炸毀了,本想與親人一起逃出城市,想不到卻這樣被打死了。
「干凈戰爭」不幹凈
西方軍界還有人鼓吹近幾場高技術戰爭是「干凈戰爭」,這更是彌天大謊。由於大量特種武器、特別是貧鈾彈等具有有害輻射效應的武器投入戰場,戰爭除了直接造成戰區平民的傷亡外,還污染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抽樣化驗結果表明,這幾次戰爭中,貧鈾彈的污染對當地居民和環境的危害程度超過可以容忍劑量的1000倍。海灣戰爭中,美軍向伊拉克發射了數十萬枚貧鈾彈,貧鈾物質總量達315噸。戰後,伊拉克人特別是兒童患各種奇怪放射性疾病的數量大幅度上升,癌症患者急劇增加,兒童癌症死亡率比戰前增加7.2倍。1999年8月至10月出生的1800名新生兒中,就有10個新生兒沒有腦組織、8個患腦積水、6個四肢畸形。這一數字嚴重超出了新生兒畸形為萬分之一的正常比例。
大量使用貧鈾彈,不僅給被打擊的一方帶來了巨大災難,也損害了貧鈾彈使用者的健康。參加過這些戰爭的許多官兵所得的「海灣戰爭綜合征」、「巴爾干綜合征」便是明證。
戰爭,是集體、有組織地互相使用暴力。廣義來說,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戰爭。螞蟻和黑猩猩等等少數生物都有戰爭行為。
人類出現以來,戰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和文明始終交錯,既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起著不可或缺的催化和促進作用,又時刻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生存。戰爭伴隨社會的革命,帶來新的格局。古代各個部落之間的戰爭,促進了民族的融合和國家的形成,也是民族大遷徙直接原因;國家內部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促成民族的獨立和新生國家的誕生;國家內部政治集團之間的戰爭,促成政權的更迭,如國共內戰。除此之外,在西方,由於宗教信仰而發生宗教戰爭,如十字軍東征、聖戰等,也是常見的歷史現象。
戰爭與武裝沖突相比,對抗形式,戰爭表現為,一是殘酷性,雙方以一切可用的暴力手段攻擊另外一方;二是毀滅性,對抗的時候以一方消滅另外一方為代價;三是目的性,直至對方屈服、達到目的;四是持久性,常規戰爭持續時間長達幾年或者數十年,現代的高科技戰爭持續數月到幾年。任何戰爭都經過了策劃和准備。
戰爭的定義,戰爭是有超過一個的團體或組織,由於共同關心的權利或利益,在正常的非暴力手段不能夠達成和解或平衡的狀況下,而展開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以初期暴力活動為開端,以一方或幾方的主動或被動喪失暴力能力為結束標志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精神活動以及物質的消耗或生產共同存在。
史前戰爭
由於史前時代的人類是群居生活,以幾十人或幾百人的部落形式來,而且部落與部落之間的交流還不太多,所以當時發生的戰爭都是十分小規模,與近代的戰爭相比,簡直是天淵之別。而且當時人類除了木材和石塊外,還不懂得如何擅用其他存在於地球上的各種物質,以致史前戰爭使用的武器十分落後,所以很多時候就只是使用木棍和石斧來作戰。
E. 兩次世界大戰,伊斯蘭國家是否參戰,在戰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第一,伊斯蘭國家有參戰的。主要是三大部分
1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高加索地區和俄國人對抗,在巴勒斯坦地區和英國人對抗,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進行了反登陸作戰,對手是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在高加索地區,由於地形限制,戰役規模不是特別大,但對俄國人的南線有較大牽製作用,後期在德國人幫助下一度威脅巴庫,給俄國經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在巴勒斯坦地區,和英國遠征軍對抗,一度迫使一支英-印部隊投降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海峽,更是獲得不小的戰果,此戰之後,力主本次作戰的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黯然下課
2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他們是法國的殖民地,是法國兵員的主要提供者,尤其是阿爾及利亞士兵,以勇猛著稱。但在1917年,一度險些兵變,結果就是法國陸軍不得不替換總司令,貝當上台
3沙烏地阿拉伯地區(當時叫漢志),在勞倫斯的鼓動下,起兵對抗土耳其,牽制了土耳其的部分力量。結果漢志家族成員分別成了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的國王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參戰的伊斯蘭國家
1、阿爾巴尼亞,這里信仰綠教的占國民的70%,抵抗義大利和德國,但總體作用不是特別大
2、阿爾及利亞,法國淪陷後,阿爾及利亞成了法國海外駐軍雲集的地方,在達爾郎海軍上將遇刺後,戴高樂獲得了相應指揮權,阿爾及利亞成了他的兵員基地,後期法國軍隊基本以這里的兵員為主
3、埃及,站在英國一邊,但暗地裡還和德國人做交易,影響不大
4、伊拉克,英國控制,但內部一度倒向德國,還進攻了英國的軍事基地,後被英國人鎮壓下去了
5、伊朗,成為了最主要的向俄國運輸物資的中轉基地之一,為了確保這里的安全,英國人入侵了伊朗,放逐了國王
6、土耳其,一開始親德國,但保持中立,德國也想以這里為出發基地進攻巴庫,毛子為此在這里放置重兵,後來看德國不行了,就對德宣戰了
第三,對中立國的影響
簡單地說,中立國都發財了
有工業的如瑞典,SKF軸承發展最快的時候就是二戰時期
還有瑞士的銀行業
就算是缺乏工業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靠著轉手也賺了不少
F. 1980年兩伊戰爭帶來了什麼
1980年9月22日,長達八年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共造成53萬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千億美元。這場戰爭使用了包括化學武器在內的幾乎所有的現代化武器,而且運用了極原始極殘酷的人海戰術,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拼國力、拼人力的拉鋸消耗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罕見。
1980年9月10日,美國中央情報局:9月9日,伊拉克大批軍隊開始向伊朗邊境集結;伊拉克諜報人員自8月起在伊朗境內的活動更加頻繁。另據可靠情報:伊拉克外交部在同其他海灣國家頻繁地往來,並達成了一項旨在針對伊朗的秘密協議。這個時刻關注著自己在海灣地區利益的超級大國已於這些跡象中嗅到了濃烈的火葯味。
早在8月,海灣國家首腦就已清楚地知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將很快在伊拉克與伊朗之間點燃,那份新近達成的《海灣國家反伊朗秘密協議》已將這一情況通告了他們,並且這場秘密的交易使他們成了伊拉克的盟友。打垮這個波斯人聚集的國家成了海灣各阿拉伯國家共同的願望。
戰爭的帷幕拉開了,兩國人民的鮮血將隨同濃烈而令人窒息的戰火燃燒起來,災難和著彌漫的大霧籠罩著兩伊。誰曾預想到,9月22日這噩夢般的一天使兩伊人民陷入持續八年的苦難中。
據統計,激戰了八年的兩伊戰爭,雙方死亡約60多萬人,傷95萬人,傷亡總數相當於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四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2倍。
雙方共損失飛機400餘架,坦克3500輛,火炮2700門,艦艇31艘。雙方被襲擊的船隻近500艘。
由戰爭引起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000億美元,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經濟損失的5倍。
這一系列數字性的羅列也許還很難使人觸及到兩伊戰爭給兩伊人民乃至世界帶來的災難。
兩伊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持久和最殘忍的地區沖突。遭受轟炸地區的災民多達300多萬。僅伊朗首都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在這次戰爭中,使用了除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以外的幾乎各式現代化武器,其中包括使用了火焰噴射器和化學武器。
八年的兩伊戰爭使伊拉克元氣大傷,產油設備遭到破壞,海上油路中斷,石油產量銳減,石油收入不及戰爭前的1%。戰爭使得伊拉克債台高築,據西方觀察家估計外債約800—1000億美元之間,資金的缺乏使國家財政和國民生活均處於艱難狀態。一向缺少勞動力的伊拉克開始出現失業,通貨膨脹率達每年40%。
在伊朗,僅首都德黑蘭在八年戰爭中,全市遭受導彈133枚,死1700人,傷8500人。伊朗一軍方人士告訴前去采訪的記者:一個導彈,一個「化彈」(化學武器),成了戰爭後伊朗的致命傷。導彈動搖了民意,化彈渙散了軍心。1988年初夏,伊拉克為迫使伊朗接受停火,在戰場上大量使用化學武器,到處施放「化彈」,毒煙彌漫,天空都變了顏色,無數士兵中毒後失明、聾啞,就連死狀也讓人慘不忍睹,火焰噴射器將人燃成了一團蜷曲的焦灰。
伊朗在八年戰爭中死亡達40萬人。失去親人的家庭比比皆是,大街小巷掛著許許多多在前線陣亡的官兵的照片。
由於戰爭耗資巨大,伊朗國家貨幣里亞爾越來越不值錢,它同美元的自由比值由原來的175∶11落到1500∶1。
石油生產是伊拉克和伊朗兩國的主要經濟支柱,占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50%以上,石油出口占國家外匯收入的95%,糧食則有一半靠進口。由於雙方不停的襲油戰、襲城戰,石油的出口減少了近70%,石油設施遭到極大程度的破壞,一切都有待重建,許多工廠處於停工和半停工狀態。由於戰事,可耕作的土地大量荒蕪,加之債台高築,各種生活用品奇缺。
戰爭期間,雙方不斷擴充軍備,八年的消耗戰使得兩國國民經濟幾乎崩潰,僅伊拉克戰前外匯儲備有300多億美元,戰後外債高達1000億美元。
再看看兩伊戰爭給世界經濟帶來的災難,據美國《時代》周刊提供的數字表明:日本從海灣地區進口石油占其國內石油消費量的64%,法國35%,美國21%,義大利32%,英國14%,德國15%。由此可見,西方經濟發展與海灣地區的石油供應和油價波動緊密相關。
自戰爭開始後,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特別是雙方展開襲油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美國中質原油每桶上漲近3美元;在歐洲現貨市場,原油每桶上漲近5美元。漲幅最高時,一周每桶油價就上漲了3.5至9美元。
石油的漲價使許多國家的煉油廠開工不足,不得不解僱工人。特別是那些經濟上嚴重依賴石油的國家,會因此而放慢經濟的增長速度,並帶來大量的工人失業。美國一些報刊曾發表評論說,如果襲油戰再繼續下去,戰爭再拖下去,紐約夜晚的燈火將不會那麼明亮,「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會變得暗淡無光。
另外,大量被炸油輪的油流入海灣造成嚴重污染,對海灣水域中豐富的「原料工廠」,即浮游植物的生產帶來打擊。浮游植物是細微的漂浮植物,它們構成了整個海洋生物鏈的基礎。由於大片浮油覆蓋水面,陽光不能穿透水層,浮游植物就無法生存下去,從而威脅著海洋生物鏈。這將嚴重破壞生態平衡,並影響海灣沿岸國家居民的飲水。
兩伊戰爭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是廣泛而嚴重的。毫無疑問,這場地區性沖突給兩國自身和世界帶來的災難在有形的之後尚隱著許多無形的、無法估計的災難。
1988年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結束了,沒有勝者,一場演繹了八年的災難結束了。
二十世紀這短短的一百年間,世界各地就發生了大大小小三百多次戰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整個世界范圍內每天都有槍炮聲,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一次接一次的災難,人類拿著自己發明的槍炮屠殺自己。一部分人野性的勃發,將無數無辜的人們推入戰火的凄楚之中,生命在戰爭中枯萎了。人類的天性是嚮往美好的,進入新世紀之際,人類應該回顧一下二十世紀這個災難重重的時代,丟棄戰爭、暴力這種已陳舊、腐朽而狹隘的人類垃圾,共同創建和平,步入一個充滿博愛、寬容的大同世界。
G. 兩伊戰爭,伊朗為何拒絕伊拉克願意賠款七百億美元的停戰請求
這個有關賠款的停戰要求,是來自“阿盟”會議上所倡導的有關兩國和平的提議,但是這個提議被伊朗方面拒絕了。
當時的伊朗因為觸動了以“美”方為首的利益,這才導致了當時大好的局勢被打破,而我們也能夠從伊拉克最初的節節敗退,到後來的占據優勢看出,以“美”為首的列強組織是對伊拉克呈現著一種扶持的態度。當然這只是從微觀層面來看。如果我們從宏觀層面來看,這也表明了“美”對於中東局勢的關注和參與,它們想要將自己的手伸到遙遠的中東地區,從而在那裡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可控集團,他們在最初的時候看中了薩達姆,可是因為後來他的桀驁不馴,以及想要再進一步的野心,使得“美”將想要扶持伊拉克的計劃流產。也正是從這里使得“美”不再去相信中東的其他國家,從而加強和加緊了武裝干預這片地區的腳步。
H. 兩伊戰爭分別是指那兩國家
兩伊戰爭分別是伊朗和伊拉克。
兩伊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 第一階段,伊拉克全面進攻,伊朗組織邊境防禦和反攻。1982年2月,伊朗發展反攻勢頭,伊拉克被動挨打。
1984年開始,雙方展開地面拉鋸戰,加強空中與海上襲擊。第四階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戰場主動權,再次攻入伊朗境內。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斗。
(8)二次世界大戰對伊朗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為破壞對方經濟和切斷石油出口運輸線,發生了「油輪戰」和「襲城戰」,雙方競相攻擊對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襲擊出入對方港口的油輪。
兩伊戰爭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伊斯蘭會議組織、不結盟國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調停,但由於雙方條件相距甚遠,未能奏效。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
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
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這場戰爭使雙方死亡約100萬人,傷約170萬人,相當於四次中東戰爭人員傷亡總數的17倍,整個經濟損失高達約6000億美元。
I. 兩伊戰爭的原因和影響(說簡單點)
1.美國當時執行親伊拉克,制裁伊朗.而蘇聯也公開支持伊拉克.目的;為得到伊拉克的石油和交通控制權,打擊革命後的伊朗.
2.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亞洲西部的阿拉伯國家。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兩伊邊界全長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為界。阿拉伯河對兩伊來說都是重要的水道。兩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煉油廠都集中在這條河的兩岸。阿拉伯河還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兩國在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3月兩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簽訂邊界協定,規定這段邊界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當時在伊拉克掌握實際權力的是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薩達姆·海珊,在伊朗當權的是國王禮薩·巴列維。但到了1978年,伊朗國內政局發生了極大變化,什葉派宗教人士發動的伊斯蘭革命席捲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伊朗長達2 500年的君主制終結.)
3.宗教問題和政權問題.伊朗9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的什葉派。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4.伊拉克對庫爾德人態度實行雙重標准,對內鎮壓庫爾德人的非法分裂行為.對伊朗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
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在戰爭開端,伊拉克占據優勢,但後來伊朗進入伊拉克領土,美國和蘇聯開始援助伊拉克,使戰爭陷入僵局.
從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近八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伊朗死傷60多萬,伊拉剋死傷40多萬。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的破壞損失超過5400多億美元。估計兩伊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損失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戰後,美國在中東地位進一步鞏固,而伊朗實力嚴重削弱.蘇聯在該地區影響力下降.在戰爭後期,美國介入戰爭,派軍艦進入波斯灣.並空襲伊朗油輪和擊沉擊傷多艘伊朗軍艦.而伊拉克空軍飛機在1986年重創美軍佩里級護衛艦"斯塔克"號,是一個伊拉克企圖擺脫美國的信號.最終,伊拉克在戰爭結束不久進軍科威特,導致海灣戰爭.
http://bk..com/view/16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