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法國為什麼支持伊朗

法國為什麼支持伊朗

發布時間:2024-06-15 23:18:03

❶ 美國對伊朗福爾道合作企業進行制裁,為何法國遺憾俄國反對

因為美國制裁就沒有辦法發展,所以法國才會遺憾俄國反對。

❷ 俄國——伊朗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1804年6月,集結在埃里溫地區的伊軍主力在王儲阿拔斯·米爾扎統率下,為奪取梯弗里斯展開了軍事行動。俄軍出動迎擊。6月22日,圖奇科夫部隊在古姆拉附近擊潰伊軍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軍總司令齊齊阿諾夫將軍統率的俄軍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圍牆附近戰勝了阿拔斯·米爾扎軍隊。1805年,卡拉巴赫、希爾凡和舍基等汗國,以及舒拉格利蘇丹國自願歸屬俄國。同年,俄軍對巴庫和臘什特進行了一次海上遠征,但未能取得戰果。1806年夏,俄軍擊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萬伊軍,佔領了努哈、傑爾賓特、巴庫和其他一些居民點。

英法兩國支持伊朗。1807年5月簽訂了伊朗法國同盟條約,隨後又簽訂了旨在反對俄國的英國伊朗條約。俄伊戰爭曾有過幾次較長時間的停息,並由於在此期間俄國同土耳其戰爭、同瑞典戰爭和進行衛國戰爭,而使俄伊戰爭對俄國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崙進攻俄國後,於1812年8月初中斷與俄國政府的和平談判。阿拔斯·米爾扎的軍隊侵入塔雷什汗國,8月21日侵佔連科蘭要塞。1812年10月,為了打擊俄軍,阿拔斯·米爾扎的8萬軍隊集結在阿拉斯河的阿斯蘭社茲徒涉場附近。但是,科特利亞列夫斯基上校指揮的一支俄軍前出到伊軍後方,出其不意地擊潰了伊軍,並繼續擴大戰果,於1813年1月13日強佔了連科蘭。10月24日,伊朗被迫簽訂古利斯坦和約。根據和約,伊朗承認塔吉斯坦、北亞塞拜然和喬治亞歸屬俄國。在戰爭中,外高加索非正規軍事組織和外高加索居民積極援助了俄軍。

俄國伊朗戰爭伊朗政府並未放棄其對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圖。由於東方危機的產生,出現了對伊朗有利的國際形勢,沙赫企圖乘機採取報復行動。他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改編了部隊,英國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蘇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國對巴爾幹事件的注意力。英國企圖將俄國逐出近東,因而支持伊朗與俄國交戰,並把1814年11月25日簽訂的旨在反對俄國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蘭條約強加給伊朗。按照英國的計劃,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應由俄國轉歸伊朗,並置於英國的勢力范圍之下。俄國政府力圖避免戰爭,當准備割讓出部分領土時,開始與伊朗進行談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爾扎為首的沙赫宮廷中有狂熱思想的黷武集團的影響下,伊軍不經宣戰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國和塔雷什汗國,其中部分伊軍推進到巴庫和庫巴,並指望當地居民舉行起義反對俄國。但是,當地居民沒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軍總司令葉爾莫洛夫將軍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擊敵人。東亞美尼亞和北亞塞拜然的居民給俄軍以援助,他們組成了各為1.2萬人的騎兵民團和步兵民團,東喬治亞也派出了2000人的騎兵民團。1826年7月,伊軍包圍舒沙要塞,俄國衛戍部隊頑強堅守了48天,從而使俄軍馬達托夫將軍的部隊於9月15日在沙姆霍爾戰役中擊潰了伊軍。1827年10月13日,俄軍在已任俄軍總司令的帕斯科維奇將軍的統率下,迅猛地奪取了埃里溫要塞。1826~1827年間,俄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佔領了許多城市和要塞,如納希切萬、阿巴薩巴德、梅連德、大不里士、烏爾米亞和阿爾傑比利。沙赫政府開始求和。談判結果,雙方於2月22日在土庫曼查伊鎮簽訂土庫曼查伊和約,根據和約,埃里溫汗國和納希切萬汗國歸屬俄國。

俄國在俄伊戰爭中的勝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躪和屠殺,使英法兩國的侵略企圖化為泡影,也使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發展的機會。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戰爭中,俄軍在數量上較之伊軍並不佔優勢,但伊軍戰斗素質不強,軍事組織不完善,以及技術裝備落後,所以盡管有英法兩國的援助,仍然戰敗。俄軍的勝利也是由於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戰術方面,俄軍採用疏開戰斗隊形和縱隊與射手散開隊形協同行動的戰法具有很大意義。戰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還由於俄軍善於在山林地區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強的獨立步騎兵部隊。俄軍經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為依託。在俄伊戰爭中,俄國非正規騎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們主要部署在步兵兩翼和用來追擊潰逃之敵。俄軍在山區、山林地區和半沙漠地區展開戰斗行動所積累的經驗,在19世紀30~40年代的俄軍條令中有所反映。

❸ 特朗普制裁伊朗,為何歐盟卻反而資助給伊朗

歐盟與美國在地緣政治上分歧,以及對美國中東政策的失望,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對於錢的問題,美國的歐洲盟友們可以說是一毛不拔,甚至於軍費問題吵了好幾個月,也沒吵出個所以然來。然而,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大對伊朗制裁後,美國的盟友們卻開始送錢給伊朗。究其背後原因,還是因為美國在制裁伊朗時從來不考慮歐洲的感受,歐洲需要用行動表明,歐洲會在必要情況下為保護歐盟的利益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甚至於反水也在所不惜。

圖為默克爾和特朗普

追溯伊朗問題起源,就不得不談伊朗核問題。美國想讓伊朗放棄核武器,卻對以色列擁有核武器的事實默許,雙重標准難免引起伊朗的不爽。目前,美國變本加厲明顯是沒事找事,想徹底廢除伊朗研製核武器的能力,這放到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是難以接受的。歐盟的此次支援也是對伊朗的力挺,也能避免伊朗因為美國的制裁做出什麼出格的事來。

❹ 法伊通話,馬克龍敦促伊朗重返伊核協議談判,萊希的態度是怎樣的

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和伊朗總統萊西進行了通話,馬克龍在電話里敦促伊朗重新返回伊核協議談判,對此,這也讓許多人感到好奇,為何馬克龍敢如此之說?萊西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據了解,萊西在通話中強調,唯有真正解決伊朗一些保障性的問題,伊朗知道自己的經濟和各方利益能夠得到有效的維護,才能夠有機會達成這樣的解決方案。

據此,筆者認為,馬克龍敦促伊朗重返伊核協議談判這一事件對雙方來說都是比較有利的,希望伊朗問題最後能夠和平有效地解決,而不是最終以暴力沖突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會傷害各國之間的百姓,同時也會破壞各國之間的友誼。

❺ 在《伊核協議》上,為什麼英法德意見如此統一

因為有共同的利益,所以才如此統一。

此外,伊朗的力量和影響力無法與敘利亞媲美,這使不久前對後者開槍的英國人和法國人轉過身來,對伊朗政府起到了堅定的保護者的作用。如果已經談判了十多年並且得到多方保證的伊朗核協議丟失,那麼多邊協議在國際舞台上的信譽肯定會降低,並且已經遭受挫折的多邊主義將受到沉重打擊。歐洲國家意識到,只有通過溝通和信任而不是孤立,才能真正解決伊朗核問題,努力捍衛伊朗核協議反映了審慎和理性的外交觀念。

❻ 霍梅尼流亡海外,穆斯林國家都不敢接收,為何法國卻接收了

法國會接收霍梅尼肯定是因為利益關系,想要通過霍梅尼的身份去影響伊朗,從而進入中東恢復自己世界強國的地位,藉此賭一把。因為中東是石油重地,這個是法國十分在意的一點,但是最後霍梅尼上台後,直接就淘汰掉西方國家,法國可以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幫助了霍梅尼自己卻什麼都沒得到。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當時的法國是實行引進人口的政策,引進的人口來源之一就是穆斯林,而霍梅尼又是穆斯林的宗教領袖,這一點也是吸引著法國的。

但是最後沒想到呀,幫助了霍梅尼自己卻得不到任何好。

❼ 伊朗土耳其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伊朗—土耳其戰爭指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阿拉伯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權以及歐亞兩洲間最重要的戰略和貿易交通線的控制權。

這場戰爭自1514年起,斷斷續續進行到1746年,是打著伊斯蘭教的兩大流派——什葉派與遜尼派捍衛者之間的斗爭的幌子進行的。

得到遜尼派封建貴族上層人物支持的土耳其佔領者,遭到了15世紀末產生的以薩非王朝為首的伊朗國家的反抗,薩非王朝宣布希葉派為國教。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殘酷地鎮壓了1513年安納托利亞的什葉派教徒起義,殺死什葉派教徒4萬人。從此,開始了對什葉派的伊朗的戰爭。

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奧斯曼帝國不僅擁有封建民軍,還擁有常備軍——土耳其近衛兵和強大的炮兵。

伊朗軍隊由騎兵弓箭手近衛軍、負責保護本部族領導機構並時常攜帶家小驅趕牲畜遠出的游牧民族的騎兵民軍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軍組成。庫爾奇伊和民軍戰士的武器是馬刀和長矛。在恰爾德蘭平原雙方首次大戰,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的軍隊在軍事上各方面都占優勢,打敗了沙赫伊思邁爾一世的薩非王朝軍隊並佔領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於給養不足,加之近衛兵內部發生騷亂,謝里姆一世被迫放棄了亞塞拜然。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在科奇希薩爾附近的交戰中,伊恩邁爾一世的軍隊再次大敗。土耳其炮兵在這次交戰中又一次起了決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謝里姆一世已佔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1516~1517年,土耳其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統治,1519年又統治了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

1533年,蘇丹蘇里曼一世與奧地利簽訂了和約。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後,於同年重新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1536年,土耳其侵佔了喬治亞西南部的一部分,該地區成為伊土兩國爭奪外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統治地位的主要戰場。由於伊朗軍隊也有了炮兵,所以戰爭進行到1555年時,雙方已不分勝負。1555年5月29日,伊土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

按照和約規定,伊朗保有所佔領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領土。奧斯曼帝國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劃入自己的版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由兩國瓜分。伊朗得到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卡爾特里和卡赫齊亞。土耳其獲得了阿布哈茲、古里亞、伊美列丁以及拉濟人的領土。兩國承認卡爾斯城地區為中立區,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為廢墟。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就這樣以1555年雙方締結和約而結束。

伊土戰爭的第二個時期,始於1578年,時斷時續地持續了約半個世紀。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國內封建內訌的機會,再次進攻伊朗。

這期間,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擁有強大軍隊的克里木諸可汗。1578年,土軍違反1555年和約,修復了卡爾斯城堡,繼而進入外高加索境內,佔領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軍隊在奇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後又侵入北亞塞拜然並在這里佔領了希爾凡。

自1579年起,土軍和克里木汗的10萬軍隊共同奪取了整個亞塞拜然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間,伊朗恢復了昔日的強盛,不僅奪回了被土耳其侵佔的西部領土,而且還吞並了一些新的領土。

然而,由於對烏茲別克封建主進行戰爭和鎮壓反封建的起義,阿拔斯一世不得不於1590年3月21日同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對伊朗非常不利的伊斯坦布爾和約。按照這項和約,幾乎整個外高加索和路里斯坦、庫爾德斯坦的頗大部分都劃歸奧斯曼帝國統治。

16世紀與17世紀之交,阿拔斯一世進行了軍事改革。

最初,他建立了一支常備部隊,其中包括一個1.2萬人的火槍兵軍團和一個1萬人的騎兵軍團;還建立了火炮工廠和由炮手組成的炮兵部隊。火槍兵和炮手只從波斯人中招募。至改革完成時,伊朗軍隊的兵力達12萬人,計有常備軍4.4萬人、封建民軍7.5萬人,封建民軍中有3萬克濟爾巴希人和由土庫曼人、庫爾德人、盧爾人及其他游牧部落和定居的伊朗封建主組成的4.5萬民軍。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很快增至30萬人。伊朗為准備與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進行戰爭,還與土耳其的敵對國——俄國和歐洲諸國建立了政治與外交關系。

1602年,阿拔斯一世對土耳其開戰。

整整一個世紀以來,伊朗國第一次成為進攻的一方,而軍事組織未作根本改變的奧斯曼帝國卻成為防禦的一方。1603~1604年,在蘇菲安附近的數次交戰中,伊軍打敗了土軍,攻佔並洗劫了大不里士、納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餘萬亞美尼亞人從被征服的亞美尼亞被趕往伊朗內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戰爭中,伊朗獲得全勝。1613年11月20日,交戰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簽訂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戰果的和約。

由於對1613年伊斯坦布爾和約的條款不滿,土耳其於1616年開始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

在1616~1618年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的新戰爭中,土耳其又遭失敗,於1618年在謝拉布簽訂和約,條約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爾和約的各項條款。在最後兩次戰爭中,伊朗大大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范圍,接著就開始了進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戰爭起因於沙赫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對蘇丹穆斯塔法一世統治的起義之機,攻佔了巴格達市,隨後佔領了整個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於17世紀的前25年裡,對東喬治亞的幾次遠征,破壞性特別大。外高加索人民對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喬治亞,薩阿卡則領導的廣泛的反伊朗起義,動搖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統治。

與此同時,土耳其在歐洲的戰事中遭數次挫折後,在蘇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間,便重新致力於征服東方。

1625年,土耳其佔領了阿哈耳齊赫,奪取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將其變為土耳其的一個省。穆拉德四世還進犯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同時,他的部隊還佔領了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可是他未能佔領巴格達,對該城長達9個月的圍攻毫無成效。

1630年,土軍轉攻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毀掉了哈馬丹城,屠殺了全城居民。1639年5月17日,簽訂了卡斯列—席林條約。

按照這項條約,伊土兩國間的疆界沒有變動,但阿拉伯的伊拉克歸屬土耳其。

伊土戰爭的第三個時期開始於18世紀初,土耳其蘇丹艾罕默德三世對伊朗重起戰端。

1723年春,土軍乘薩非王朝國家崩潰之機侵入外高加索,佔領了第比利斯、整個東喬治亞、東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與此同時,土軍還征服了伊朗西部的路里斯坦省。土耳其人的勝利直接威脅著俄國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遠征波斯和土耳其的軍事勝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馬斯普二世同俄國簽訂了1723年彼得堡條約。

1724年6月23日,俄土君士坦丁堡條約在伊斯坦布爾簽訂。

根據這項條約,1723年俄伊彼得堡條約列舉的裏海沿岸所有地區轉歸俄國,而外高加索的其餘地區和包括克爾曼沙赫、哈馬丹兩市在內的伊朗西部則轉歸土耳其。1724年的君士坦丁堡條約的條款有利於土耳其,這是由於法國對它支持的結果,因為法國害怕俄國勢力加強。土耳其不滿足於已佔領的大片領土,其軍隊又向伊朗東部推進並攻佔了加茲溫。對土耳其侵略者進行抵抗的只有波斯和亞塞拜然的人民群眾。

18世紀30年代初,統帥納迪爾成為伊朗的實際統治者。

1730年,他擊敗了土軍並將其逐出哈馬丹、克爾曼沙赫和南亞塞拜然。

然而,當納迪爾忙於鎮壓阿富汗阿布達爾部族的霍臘散起義時,唯恐納迪爾的聲望增高的塔赫馬斯普二世向土耳其人出征,以期提高個人威望。塔赫馬斯普二世的軍隊在哈馬丹城下遭到失敗。

1732年1月10日,他被迫與土耳其簽訂和約。和約使土耳其侵佔的阿拉斯河以北的外高加索領土合法化。

1732年底,納迪爾推翻了塔赫馬斯普二世,事先與俄國簽訂臘什特條約後,便親自出征土耳其。

按該條約規定,吉蘭省立即歸還伊朗,而庫拉河以北的領土待將土軍從外高加索境內驅逐後歸還。

1735年6月14日,納迪爾的7萬軍隊在卡爾斯城下打敗了蘇丹的8萬大軍。

1736年,納迪爾加冕為伊朗沙赫,著手改組軍隊,以期增加兵員和裝備,尤其是炮兵。在這方面他得到英法兩國軍事專家的幫助。納迪爾—沙赫在鞏固了薩非王朝國家的統一之後,為了從土耳其手中奪回阿拉伯的伊拉克和外高加索,於1743年對土耳其重新開戰。3年戰爭雙方未分勝負而結束。

16至18世紀的伊士戰爭造成了各族人民的大批死亡,交戰的任何一方都未獲勝。戰爭阻礙了伊土兩國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一些由許多民族和部落鬆散地拼湊而成的封建國家的崩潰。

伊土戰爭的非正義性,在被征服的各民族人民中間——特別是在17至18世紀——不斷激起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運動,這些運動都為交戰國的某一方所利用,以建立自己的統治。伊土戰爭對外高加索人民來說是他們自古以來的歷史上苦難最深重的時期。在血腥的伊土戰爭中遭到削弱的伊朗和土耳其,日益淪為在近東和中東建立霸權的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在伊朗和土耳其,武裝力量的基本形式是封建民軍,武裝力量的主要兵種是用矛、盾、馬刀、弓箭、短劍和火槍武裝起來的正規騎兵和非正規騎兵。伊朗的正規騎兵和土耳其的正規騎兵是軍隊中靈活機動的部隊。常備步兵與騎兵相比則處於從屬地位。

❽ 英法德為何極力維護伊朗,甚至不惜得罪美國他們到底有啥關系

從二戰後的歷史來看,歐洲的英法德等國,基本上都是超級大國美國的小弟,對外政策上基本上都聽美國的。最典型的前段時間對俄羅斯的斷交,都是跟美國一起行動,對於敘利亞戰爭,也是一起行動。而現在很奇怪的是,英法德現在卻極力為了伊朗甚至不惜得罪美國,為何會如此呢?他們到底跟伊朗有何關系?其實這三點才是真實原因。

最近伊朗核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美國直接拍拍 *** 走人,直接不管了,退出核協議。照理說,老大都退出去了,英法德等小弟應該緊跟老大的步伐直接退出去才對的。

但是,我們看到英法德不但沒有退出,反而還在極力的維護伊朗。而且他們跟伊朗打得火熱,不惜得罪美國也要保住伊朗。

這讓人不免聯想到當年的利比亞,美國開打後,其他國家都是落井下石。而放在伊朗卻是完全另外一跡襪液個場景,這到底是為啥呢?英法德跟伊朗到底是啥關系?其實這三點是核心原因。

第一,經濟利益。

伊朗是 *** 世界舉足輕重的大國和石油大國,資源豐富。在 *** 革命後,美國的資本被徹底趕出伊朗,但是英法德等西方國家的企業卻在伊朗有大量的經濟利益和投資。

最典型的伊朗讓英法德等入股了伊朗的石油天然氣產業,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因為沒有任何的損失自然可以拍拍 *** 走人,但是英法德卻是實實在在的損失者,他們當然不會願意了。一旦伊朗核協議徹底廢除,那麼戰端再起,英法德還不損失慘重啊。

第二,歷史教訓。

美國在中東搞事,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到敘利亞戰爭等等,美國自己絲毫無損,但是臨近的歐洲卻損失慘重。尤其是貿易損失,還有難民問題,中東一打仗,都形成慣例了。

大量的難民偷渡到歐洲,成為歐洲最頭疼的問題。而伊朗那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一旦戰好中亂,對於歐洲的沖擊比敘利亞不知道大多少倍,姿物所以這一點英法德心知肚明。

第三,能源關系親密。

伊朗是個很聰明的國家,在蘇聯解體後,伊朗雖然得罪了美國,但是卻跟俄羅斯,德國,法國發展了良好的關系。伊朗更是成為德國和法國的親密朋友,貿易頻繁,因此在很多公開場合德國和法國都支持伊朗。

而且伊朗是德國,法國等的能源生命線,伊朗不惜以石油,天然氣來換取他們的支持,因此,這種利益關系比較可靠。伊朗一旦被美國打,那麼德國、法國損失慘重,歐洲的能源利益也受損,所以,這才是英德法不惜得罪美國也要保護伊朗最根本的原因。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

❾ 伊朗加入上合組織,同日法國召回駐美國和澳大利亞大使。對此你怎麼看

伊朗加入了上合組織,同日法國召回駐美國和澳大利亞大使,對此每個國家有不一樣的看法,這也是一次不一樣的合作。

這次的上合組織,主要的合作范圍有政治,經濟教育,能源,科技,經貿,旅遊,環保還有其他的領域都會有,有效的合作,主要的目標就是各個國家在一起共同去維護,以及保障各個地區的安全與和平以及穩定。作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有一些不同之處是需要建立民主合理公正的新秩序,現在的上合組織成員一共有9個正式的國家,他們可以在經濟方面有協同效應。

閱讀全文

與法國為什麼支持伊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雞肉多少錢一斤 瀏覽:69
印尼羽毛球為什麼 瀏覽:617
越南的傢具怎麼修整 瀏覽:777
伊朗衛生部新聞發言人說了什麼 瀏覽:50
中國在印度的手機品牌有哪些 瀏覽:305
十月英國開什麼會 瀏覽:530
怎麼稱呼英國首相約翰遜 瀏覽:870
印度年糕醬料怎麼調 瀏覽:875
伊朗人怎麼總吃藏紅花 瀏覽:343
女鞋39碼英國碼是多少 瀏覽:20
印度拉西是什麼飲品 瀏覽:861
英國為什麼老鼠那麼多 瀏覽:176
華為賣伊朗美國什麼 瀏覽:112
兩伊戰爭為什麼伊朗打不過 瀏覽:567
中國銀行信用貸款一般多久放款 瀏覽:793
在印尼哪裡能買到沉香 瀏覽:737
瑞士和義大利哪個國家化妝品便宜 瀏覽:197
去義大利從哪裡出境 瀏覽:517
中國哪裡有洋 瀏覽:92
14年越南盾怎麼兌換人民幣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