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打一口油井多少錢

伊朗打一口油井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4-06-24 15:15:25

1. 為什麼美國攻打伊拉克後不把伊拉克石油占為己有

假的!現在所有伊拉克開採的石油收入美國都有10%的銷售純紅利,這遠比開采伊拉克石油賺得多。所以,不是美國不佔有伊拉克石油,而是美國以另外一種方式掩蓋自己的強盜行為。

由於當地的反美情緒很嚴重,美國很難去直接開采伊拉克的石油,而且還因為美國本身就是石油儲量大國,這使得美國開采伊拉克石油沒有用,他同樣得倒手第三方才能兌換成美元。所以,當時的美國就推出了一種策略,那就是合作分成股。在伊拉克戰爭以前,伊拉克的油井大部分是法國跟東亞某國的。美國將這些油井歸還給這兩國,但是條件就是美國抽10%銷售純紅利。兩國答應了,兩國每年在伊拉克開採石油總價值1200億美元左右,美國可以分成120億美元左右。伊拉克戰爭至今已經過去16年了,直接轉化成美國紅利是1800億美元左右。

除了這些有主(中法)油井外,伊拉克的石油開發權也在美國手裡,美國把這些開發權以公開招標的方式賣掉,大約賣了1500億美元左右,而且賣掉的時候又簽訂一個霸王條款,必須從美國采購石油開采設備石油,為此美國又賣出了大約500億美元的採油設備。

打伊拉克確實花了不少錢,美國看起來虧慘了,但美國人還是賺大發了。

當然了,美國人民是掙不到這錢的,而是美國政府背後的金主們、利益集團掙了去。

各大軍工企業、安保公司、甚至建築商等等,一大票的公司從美國政府那裡拿到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錢是花出去了,可最後大都流進了利益集團的腰包。

伊拉克的石油,確實很多,但美國人看不上。

用政治和經濟手段去控制一個國家,遠比實控它的土地、資源有效的多,也實惠的多。

如果美國真要控制伊拉克的油田,就伊拉克那混亂的治安,恐怕美國人挖出來的油還不夠安保人員的開支。

就像你在一個沙漠里開採金礦,周圍是無窮無盡的虎視眈眈的充滿敵意的人群,你能順利地挖出多少石油?還要順利地運出去?幾十美元一桶的油價!

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賣白菜的錢,美國人會幹麼?

石油是很寶貴,但美國本身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也是首屈一指的石油出口大國。

歸根基地,美國人打伊拉克,最核心的是打一場「石油美元」的保衛戰。

薩達姆一直對美國強烈不滿,正好歐元橫空出世,老薩尋思著用歐元。

伊拉克畢竟也是石油生產大國,萬一真被老薩搗鼓出什麼東西來,對石油美元總是個威脅。

石油美元是美國霸權的基礎,只有全世界都在用美元,美國人才能肆無忌憚的在全世界薅羊毛。

所以得把老薩的想法扼殺在搖籃里,不能讓老薩對其他土豪產生不好的影響。

老薩真的也滿牛的的!一身硬骨頭,到死也不認慫!

美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最終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並建立了親美傀儡政權。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是其目的之一。考慮到伊拉克民眾的反美情緒,美國沒有直接插手伊拉克的石油開采,而是通過美國企業、戰前與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有交易的外國石油開采公司,合作開采伊拉克石油並對外銷售,美國則通過利益集團收取10%的石油銷售利潤。

表面上看,美國沒有將伊拉克石油據為己有,不是為了石油打擊伊拉克的。但是,美國通過空手套白狼的把戲,控制著伊拉克的石油資源,攝取了石油銷售利潤,賺得盆滿缽滿。

這也很簡單。

第一、美國稱霸世界有三大武器。一是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美國不僅擁有強大的海陸空軍,還在全世界各個重要戰略位置擁有軍事基地。只要需要,他們能快速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發起軍事行動。二是經濟上各個領域擁有定價權。比如全世界經濟都要看美聯儲是否加息。美聯儲是否加息成了金融從業者平時最關注的問題。三是美國的強大繁榮加上其所標榜的價值觀在全世界都催生出美粉。而親美的美粉基本都成了歐美外交和政治上重點利用的群體。輿論上保持美國的光輝形象需要美粉吹捧、粉飾,形成對他國的內政壓力促使他國按美國指揮棒辦事也需要美粉里應外合。從二戰後美國在各國搞的政變、培植反政府勢力、發動反政府行動看,這些美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總體上保持美國形象的體面是很重要的。

第二、美國打伊拉克原因也很簡單,美國要控制中東就必須有能按照美國指揮棒轉的代理人,薩達姆不聽美國指揮也就罷了,伊拉克與伊朗交戰符合美國利益,但伊拉克軍事壯大威脅阿拉伯其他成員國就觸動了美國這個保護國的權威。入侵科威特則擊破了美國的底線。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在阿拉伯世界保護國的權威,摧毀不聽話的薩達姆政權。什麼獨裁、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只是一個借口,都只是為了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正當性。而阿拉伯國家幾乎都獨裁。這種情況下,美國如果霸佔伊拉克石油,那不是讓全世界都留下口實,它怎麼可能這么做?

第三、美國控制中東有兩大目的,一是控制這個連接歐亞非重要的戰略地,控制蘇伊士運河。二是控制石油出產地,一方面可以在爆發戰爭時第一時間切斷敵方的石油供應,另一個方面則是獲得石油定價權。石油價格上漲和下跌都是美國人說了算的,比如最近搋撲總統就要求沙特採取措施降低石油價格,而之前石油價格大跌,雖然石油重要出口國的俄國、伊朗沒有倒下,委內瑞拉倒下了。但也給俄國、伊朗能源經濟以重創。就是說石油價格還是一種攻擊制裁他國的武器。而美國吸金能力最大的方面並不是商品出口,而是金融和美元的霸主地位。在包括石油在內的各種重要物資上擁有定價權,就可以根據美國經濟利益需要、政治需要隨機調整價格,以達到對美國最有利的目的。

第四、伊拉克那點石油在整個石油產地里所佔份額微乎其微,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想去搶奪科威特更豐富的石油。比起石油定價權,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算什麼?比起維護美國發動戰爭的體面又算什麼?就是說伊拉克那點石油利益很小很小,如果美國霸佔伊拉克石油,那它在全世界將失去不計其數的美粉,因為太赤裸裸了。尤其中東的反美呼聲會更加高漲。沒有親美勢力,或者親美勢力變成完全邪惡的代名詞,美國又如何培植代理人、如何控制包括中東在內的各個角落。難道要全方位採用武力控制嗎?如果失去中東的控制權,那等於失去了石油定價權,失去了石油在戰爭中的戰略地控制權。那就太得不償失了。德法為何會收留那麼所謂敘利亞難民,很大程度就是為了維持西方尤其是歐洲的形象。藉此掩蓋敘利亞戰爭的不正當性。所以美國不可能為了伊拉克石油那麼芝麻點利益去霸佔。

美國當初顛覆伊拉克政權,絞死薩達姆的目的並非是為霸佔伊拉克的石油。其初衷是堅挺美元,是為石油美元在世界上建立霸權!

美元是世界硬通貨,這得益於美國強大的軍力。美元最早是與黃金掛鉤的,哲學上有「金銀天生就是貨幣,貨幣天生並非金銀」的說法。黃金因為其價值高,體積小,方便攜帶的特點,也非常適合與美元掛鉤。這個時候,美元沒有疲軟,很「硬朗」,也非常講信譽,全世界也樂意使用這種貨幣。

越南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支撐戰爭開銷,就大量印刷美元。使得美元縮水嚴重, 無法支撐35美元兌1盎司黃金的價格 。美國總統尼克松總統於1971年當即立斷,放棄了此前的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承諾,這樣,美元與黃金就人為地脫鉤了。

這以後的10年,黃金從35美元1 盎司 漲到850美元1 盎司 。為了美國,尼克松的做法是對的!他如果不進行美元與黃金的脫鉤,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有可能被各國政府兌換一空。如此一來,美國會失去巨額財富。

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信譽度下跌,美元本身遭受重創。為了美元恢復信譽,重新確立美元在全世界的霸凌地位。美國選擇石油與美元掛鉤。這是因為,石油是戰略資源,現實生活中,誰也離不開石油——尤其在西方表現得更為明顯。

但是,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卻不信任美元,他想以歐元做為自己國家石油貿易的貨幣。在軟硬兼施下,薩達姆始終不為美國所動。這在美國人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也徹底惹怒了小布希。須知,薩達姆 的做法無異於砸了美國的金庫啊。如果不滅薩達姆,就會如同推倒了多米諾骨牌,會引起連鎖反應,最終會使美國失去世界的統治地位。

於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一食管「洗衣粉」(普京戲評)到聯合國安理會,他一臉嚴肅,振振有詞地聲稱伊拉克有 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 。以此為借口,美國糾集了歐洲一幫小弟國家,悍然對伊拉克發動了入侵略戰爭,在絞死了薩達姆,扶植了親美傀儡上台,伊拉克民眾死亡的超過了一百萬後,在活著的伊拉克人民過著顛沛流離、忍飢挨餓的凄慘生活時,石油美元霸權終於站穩了腳跟。

不過,現在伊拉克出口的石油收入,美國也有10%的純紅利。也就是說,美國在石油美元霸權建立後,又終於以另一種方式,佔有了伊拉克石油。

只能說你被美國欺騙了,最簡單明了的例證,伊拉克想趕走美國卻趕不走,可想而知,引狼入室的後果很嚴重。

而美國狼是要吃肉的,伊拉克的石油被美國全部吞並了。

說伊拉克好的都是賣國賊,賣主求榮之輩,而普通老百姓實在太可憐了!至今很多老百姓無家可歸,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具體詳細解釋我在另一篇問答中已有解釋,請移步查看。

美國為了一己私利,置伊拉克普通人民生命財產於不顧,造成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很多人背井離鄉,逃亡周邊國家。

美國是世界動亂之源,我們對此必須清醒深刻認識,時刻准備著保家為國。警惕美國利用賣國賊搞亂中國,從而再次攫取我們的財富,美國最擅長無中生有,豪取強奪。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1世紀初,美國兩次攻打伊拉克,至今在伊仍有駐軍。至於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兩次都有明確理由:第一次是因為伊拉克佔領了科威特,安理會授權美英等國去「解放」科威特;後一次美國私自出兵攻打伊拉克,理由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幫助恐怖分子。

當然,透過表面的現象,美國攻打伊拉克肯定還有不可示人的目的,很多人說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但後來美國似乎並沒有把伊油田據為己有。那麼美國到底為什麼攻打伊拉克呢?

第一,為了掌控中東局勢。中東因其能源及地緣優勢一直是美國關注的地區,美國一般是通過代理國或勢力來控制中東,決不允許這一地區出現一個反美的強國。而當時的伊拉克正是這樣一個「出頭鳥」。

第二,為了伊拉克石油。美國雖然沒有佔有伊油田,但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視伊拉克石油。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石油的開采基本都控制在美英石油公司手中(後來控股權有變化)。美國之所以沒有把大批石油運回美國,是因為美國已成為油氣出口國。當然,美國打伊拉克更重要的還是為了石油美元,這是美國收割羊毛的工具,而伊拉克擬接受其他貨幣,這是美國不能忍受的。

第三,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在於改造伊拉克。一方面,美國企圖打下伊拉克之後按照自已的意願和模式把其打造成一個「模版」,以此來規范其他中東國家;另一方面,美國在主導伊拉克戰後重建過程中也有巨大的經濟利益。

當然我們也不能低估美國軍工企業對戰爭的推動作用,對它們來說可謂是「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美國並未進行國家佔領,而是通過資本控制,更多是基於成本的考慮。

我們發現,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主要強國的版圖格局基本上沒有變化。是強國不再擴張了么?還是什麼原因?


控制方式的轉變,從土地控制向資本控制的轉變。

人類 社會 ,從奴隸制產生開始,就一直伴隨著征服與被征服。即使現代西方文明的發祥地歐洲,羅馬帝國、普魯士王朝、奧斯曼帝國,一直到西班牙、葡萄牙、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等,都是通過佔領更多地盤,攫取更多的生產資料,成就霸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得以修 養生 息,但是資本主義國家攫取世界發展紅利、攫取其他國家資本的行為不會停止,只是方式不再是採取佔領的方式,而是更多運用資本的力量進行控制,如果有反抗那麼就用軍隊進行鎮壓。


控製成本的轉變,從殖民控制向金融控制的轉變。

接上文,如果通過佔領並進行殖民控制,往往成本非常高昂。但是通過在當地進行投資,把當地資本產出的大量盈餘變成收益。這樣可以避免高昂的管理成本、避免高昂的人力資源成本,而且由於股本控制,其控制力更強,控制效果更好。

同時,在絕大多數的國家裡面,資本對於政治有天然的吸引力,資本可以很輕松實現對於政治的影響。


控制層級的轉變,從殖民者向代理人的轉變。

接上文,想要把資本對於政治的影響力變換為控制力,一個非常容易的辦法就是扶植代理人。曾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大量的財閥絕大多數都是美國的代理人,而且在俄羅斯政府高官裡面絕大多數已經被美國資本所控制,如果不是沒有美國資本背景的普京以鐵腕手段迅速消滅了7大財閥,那麼俄羅斯依然是牢牢控制在美國資本之下的小弟。


同時,運用殖民手段進行控制除了成本高昂之外,還存在一個巨大隱患,就是革命。美國曾經是英國、法國的殖民地,這些殖民者從初期作為宗主國控制殖民地的工具,到後來想獲得更大的利益和話語權,最後成為反抗宗主國的先鋒。例如,現在的美國早已脫離英聯邦,成為世界霸主。

但是,運用代理人來控制,被資本控制之下的代理人更容易屈從,運用本土的代理人進行本土化的控制更加容易,況且代理人出現問題可以隨時更換。

因此,美國現在不會通過佔領的方式佔領伊拉克油田,但是會通過資本滲透的方式控制伊拉克的資源。

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佔有石油,而是為了石油美元體系。各個國家發展經濟、發動戰爭都需要石油,想要石油必須拿美元交換,持有美元就必須為美元的濫發買單。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讓美國出現財政赤字,為了彌補財政赤字就濫發美元,讓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和個人為戰爭買單。伊拉克的薩達姆宣布石油貿易用歐元結算,讓美元和伊拉克的石油貿易脫鉤,而且要實現石油產業國有化,所以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在戰爭結束後,臨時政府就宣布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

2. 中東地區地區的石油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1908年5月26日。

這一天在現代石油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一個隸屬英國人的勘探隊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處,打出了伊朗現代史上的第一口油井,改變了整個中東的歷史軌跡,也開啟了世界石油史上的新篇章。一百年後的今天,中東地區探明的石油儲量,佔到世界總儲量的60%以上。

19世紀中後期,西方開始對中東地區進行地質勘探。勘探結果顯示,在中東地區,尤其是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可能蘊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可能就意味著不確定性,付出高昂的勘探費後,極有可能徒勞無功。

如此高風險的投入,讓不少人望而卻步。但是,終於有人抵擋不住「黑色金子」的誘惑,願意堵上一把。這個人就是威廉·諾克斯·達西,英國礦業巨頭。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個人對古代波斯光明神在祭祀場所點燃「火柱」的傳說深信不疑。

在傳說中提到了某種「油」,一種從當地的某些岩石中滲出來的物質,所以達西堅信波斯灣石油地區有石油。當上級要求停止勘探打包走人時,他沒有聽上級指令,決議要將鑽探進行到底,就在5月26日,威廉·諾克斯·達西驚喜的看到井架上流出了黑色的油流。正驗證了那就話,有志者事竟成。

(2)伊朗打一口油井多少錢擴展閱讀

中東石油分布:

波斯灣沿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克威克,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是重要的產油國家。

中東這個石油庫到底有多大呢,據1977年的統計已探明的儲量達500多億噸,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58%,石油年產量達11.13億噸,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38%以上。

在中東地區無論在沙漠下或海底下大大小小的油田星羅棋布,伶俐的井架,銀光閃耀的大油罐,進進去去出出的超級油輪,到處是一派繁榮希望的景象。

西亞地區的石油儲存條件良好,儲油層厚,油質優,大部分的油礦都可以自噴井的方式開采,所以啊在世界的19個大油田中,中東就佔了14個。

3. 伊朗雜記 第四集 那塊神奇的土地-胡澤斯坦行


伊朗的胡澤斯坦省(Khuzistan)位於伊朗的西南邊,其南部瀕臨波斯灣而其西北部則緊靠伊拉克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著名的曾經萌發出人類許多古老的文明,如蘇美爾、埃蘭、巴比倫和亞述文明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經的中下游流域,也叫兩河流域,其出海口也有一半在胡澤斯坦這塊神奇的土地上。


在伊朗期間,我一共去過伊朗胡澤斯坦省兩次。第一次是1990年夏,兩伊戰爭剛結束不久,也是我到德黑蘭沒多久。那時我公司與首都鋼鐵公司組成聯合體(consortium)與伊朗工業部洽談了一個鋼鐵廠連鑄車間技術改造項目,而這個鋼廠位於胡澤斯坦省首府阿瓦士(Ahvaz)。那次首鋼派了一個由十多人組成的高級別技術代表團到德黑蘭,然後又去阿瓦士作現場考察。我這個公司代表就一路陪同,一起去阿瓦士了。那次是乘飛機去的。


阿瓦士瀕臨波斯灣,位於兩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出海口附近,原本就很熱,又是夏天,一下飛機,一股潮濕且悶熱至極的熱氣很快就包裹了我,熱得讓人難以喘氣。記得首鋼代表團一位負責人悄悄地跟我說:這里這么熱,看來報價得高一點,至少包括一點防暑降溫費吧?我看著他板著臉一本正經的樣子,不由得啞笑起來。


因瀕臨波斯灣,天氣濕熱是胡澤斯坦省避免不了的氣候特徵。不過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傍晚外出散步,我居然在所住的酒店外面看到幾個身裹長袍的大鬍子伊朗人躺在廣場花壇的石頭檯面上睡覺。那時的氣溫具體多少不知道,但感覺自己身上的汗毛孔都熱得張開了,估計至少也有37-38攝氏度吧。當地人不怕熱由此可見一斑。


在去阿瓦士之前我就知道伊朗胡澤斯坦省地處蘇美爾文明的新月地帶,古文明遺跡多多,所以也曾想如果有時間或機會,就去看看這些古跡,也好發思古之幽情。可惜的是,那次去阿瓦士,因將精力幾乎全部放在陪同首鋼代表團與伊方洽談項目技術合作方面,加上首鋼那些工程師們對那些古代跡絲毫不感興趣,考察一結束就急吼吼地飛回了德黑蘭,沒兩天又轉機回北京准備技術改造方案去了。我作為該項目的商務代表也只好跟著他們悻悻地離開胡澤斯坦了。但一種遺憾在心中油然生起。


為何我會對那次阿瓦士之行感到遺憾呢?說實話,一是因為位於兩河流域入海口的伊朗胡澤斯坦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曾有過非常輝煌燦爛的古文明,並留下了一些難得一見的古跡。很多人不知道,在公元前六世紀居魯士二世建立的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 即波斯帝國,最初建都蘇薩古城,後文會提到這個地方——作者注 )之前很久,即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即距今約5000多年前,伊朗還有一個更為古老的文明——埃蘭文明(Elam Civilization),這也是人類繼古埃及文明之後最早的燦爛文明之一(也有研究說蘇美爾文明早於古埃及文明——作者注),與蘇美爾文明齊名,其發祥地就在伊朗胡澤斯坦省境內。對此,我一直憧憬。


蘇薩古城鳥瞰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我公司在伊朗承接的第一個水利設計項目——卡爾赫河(kerkheh River)零號壩的所在地卡爾赫河谷也在距胡澤斯坦省阿瓦士北邊不遠處。這個零號壩是伊朗迄今修建的最大水壩,壩高127米,壩長三千多米,黏土心牆土壩。該壩建好後,水庫蓄水可達70多億立方米,發電400MW,還將使伊朗的淡水儲量增加30%,可灌溉34萬公頃農田。可以說,這個水壩對於兩伊戰爭後亟需重建的伊朗十分重要。


建好後的卡爾赫河零號壩局部圖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德黑蘭十分缺電,晚上停電是家常便飯。除了買幾個可充電電筒或移動式燈具放家裡備用外,我們每次去超市還會買回一大包蠟燭,以防晚上停電。不僅如此,因長期缺水,伊朗的小麥產量也直線下滑( 這一點在《伊朗雜記》第二集中有較為詳盡的敘述——作者注 ),由此可見這個水壩對於戰後的伊朗是何等重要。


我公司中標後實施這個項目的是安徽水利水電勘探設計院和水利部東北水利水電勘探設計院,項目經理則由安徽院院長胡家博先生擔任。胡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水利專家,今年他已有91歲了( 他的60歲生日就是在德黑蘭過的,有關胡先生的故事在《我在伊朗下圍棋》一書中有較為詳盡的敘述——作者注 )。胡先生也是我的中學學長,即合肥一中前身廬州學堂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畢業生,考入清華大學水利系,後留校任教,1957年因為其老師黃萬里先生鳴不平而被打成右派,文革後獲平反並任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我公司在伊朗承接的所有水利項目無不浸潤了胡先生的心血。


伊朗卡爾赫河零號壩設計咨詢項目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第一個以市場競標方式在國際上承攬的知識密集型技術咨詢項目,在中國對外經濟合作和工程承包 歷史 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該項目也叫服務貿易型技術輸出,即除了向技術輸入方轉讓相關專利技術或專有技術外,技術輸出方還派出掌握這些技術知識的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赴項目所在國完成這類項目並負責培訓當地技術人員。當然,設計時會充分考慮技術受讓方需求並盡量採用設計提供方的成套設備。卡爾赫河零號壩設計咨詢項目就是如此。


由於在伊朗期間連續簽訂了好幾個水利咨詢項目合同且比較熟悉此類技術咨詢項目合同的商務條款( 在伊朗簽署的所有項目合同均為英語和波斯語兩種語言文本——作者注 ),有一段時間,凡有從中國來伊朗訪問或考察的各地或各行業經貿代表團,駐伊大使館經濟商務處總是推薦我給他們講解如何在國外尤其在伊朗投標和承接相關技術咨詢項目以及該項目的服務貿易特點及其它注意事項以及有關伊朗的經貿政策等。


卡爾赫河零號壩設計咨詢項目的工程師大多在德黑蘭工作生活,那時剛到伊朗不久的我總想去這個水壩的設計選址的現場,也就是胡澤斯坦的壩址所在地看看,以增加我對該項目本身的直感了解。而這次我已經來到了胡澤斯坦阿瓦士,距卡爾赫零號壩壩址沒多遠了,結果卻未能實現去現場看看的願望,怎麼能不感到遺憾呢?


好在安拉保佑。一年多後,即1991年冬,機會又一次來臨。出於設計需要,我們的項目組得對卡爾赫河零號壩所在地的地質情況作進一步勘探了解,那時又有一批勘探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及相關挖掘和鑽探設備從中國來到了德黑蘭,又從德黑蘭陸續乘車去或運到了位於阿瓦士不遠處的項目現場。


那天胡家博先生跟我說,卡爾赫河零號壩設計勘探項目組工程技術人員和鑽探設備都到了阿瓦士,我得去看看,你去不去?我立即說:當然去呀。不過,上次華黎明大使就向我表達了也想去這個水壩現場看看的意願,請他們夫婦倆一起去如何?胡一口答應。

作者夫婦(左一和右一)與華黎明大使夫婦(左二和左三)、胡家博先生(右二)及譚國保先生(右三)攝於1991年秋德黑蘭


華黎明大使是1991年春接替因病回國治療的王本祚大使赴伊朗上任的。華黎明先生身材高大、風度翩翩,英語和波斯語都很好,退休後曾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常在中央電視台國際觀察欄目上就伊朗和中東問題發表高見。那次我向華大使匯報了項目進展情況並提出擬請他和夫人一起去胡澤斯坦的水壩項目現場上看看。華大使高興得也是一口答應。


與我第一次乘飛機去胡澤斯坦省阿瓦士不同,那次我們是乘火車去的。當年伊朗的火車比較獨特,軟卧車廂的地板居然是軟的,人走在上面一陷一陷的,好像走在席夢思床上,感覺很不舒服( 也不知現在怎樣了——作者注 )。不過那火車的車廂卻裝飾得既古典又漂亮。我和我太太住的包廂很大,分里間外間,還有廁所和沐浴室,就像電影《東方快車》中的豪華包廂一樣,典雅而溫馨。我留心了一下,隔壁華大使夫婦的車廂也一樣。


後我問胡先生為何給我們買這么豪華的包廂?花這個錢幹嘛?他說伊朗的火車票很便宜( 票價我已記不清了,但印象中確實不高——作者注 ),加上華大使夫婦也去,當然得買好一點的了。盡管如此,後來胡先生又想辦法將這筆費用作為咨詢項目必要開支交由伊朗合作方報銷了。


那天在德黑蘭火車站候車時發生了一件小事,也是一個疑問,總感覺得寫一下,因為它擱在我心裡已有10多年了。


記得16年前的一天,也是伊朗大選期間,電視上出現了時任伊朗總統的艾哈邁迪·內賈德先生的鏡頭,當時我就感覺這個人似乎很眼熟。後來又有幾次在各種媒體上看到這位伊朗總統的尊容,越看越覺得自己應該在哪裡見過他。再仔細想想,如果是這個人,那麼或許就是那次在德黑蘭火車站候車時相遇過的吧?


在我的記憶中,那天我們在火車站候車時(華大使那時還沒有到)曾有幾位伊朗年輕人走過來搭腔,說著挺不錯的英語,很友好的樣子。其中為首的那人個子中等,一臉不長的胡須,穿著一件深灰色的西裝,沒有打領帶,30多歲,大學青年教師的樣子。他自我介紹說他們是德黑蘭 科技 大學的(Teh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旁邊有人即插話說他是我們的leader(領導)。他在確認我們是中國人後,說了幾句稱贊中國和伊朗友誼的客氣話,然後就很有禮貌地與我握手告別了。


我記不得那個人的姓名了,與他還說了些什麼也記不清了,印象中他握手的力度還挺大,充滿了熱情。不過總感覺那次的見面過程有點儀式感,這也與我在伊朗期間的其它所有邂逅都不大一樣。更重要是,交談時他的隨從居然介紹他是leader( 我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國外聽到老外這么介紹一個其本國人的——作者注 ),也感覺到他確實有那種leader的味道,所以對此人以及對那次短暫的德黑蘭候車室相會印象較深。


後來在電視上看到內賈德先生的形象就覺得其長相與記憶中的那人是有點像,而且他們都在德黑蘭 科技 大學待過,但那人是不是內賈德先生我並不能確定。此事前些年我還跟少數朋友說過1-2次,當然是帶著猜測的語氣。這次撰寫此文又想起此事,心想:不管確否,還是寫出來好,萬一是他呢?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那人是內賈德先生,他也可能早就忘記那次見面了。還有,那人即便是年輕時的內賈德先生,他當了總統後居然公開說出要將以色列這個國家「從地圖上抹去」之類的極端民族主義話語,也是很讓人失望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伊朗核問題也是在他任上開始嚴重和激化起來的並在2010年6月伊朗因此而遭到了聯合國一致的「史上最嚴厲制裁」( 那年中國也投下了贊成票——作者注 ),自此,伊朗經濟便陷入了困境,而伊朗人民於兩伊戰爭後得以逐步改善的生活也就開始下降並遭受不幸與苦難了。


那時伊朗的火車很慢,從德黑蘭到阿瓦士一千公里吧,火車開了約一天一夜。火車是接近中午時發車的,第二天上午才抵達阿瓦士。下車時我忽然驚訝地發現站台上居然整齊地站有一支由十多個穿著革命衛隊制服、手裡拿著鼓樂的人組成的儀仗隊,而且除了我們這一行十來個中國人下了車,其他車廂的門都沒有打開。我立即反應過來:原來伊方給華黎明大使准備了一個正式的歡迎儀式。


在隨行翻譯譚國保先生跟伊方為首的歡迎官員略作溝通交談後,華大使與他的夫人凌文蕙大姐便領頭在伊方儀仗隊的鼓樂聲中肩並肩,慢慢地跟著儀仗隊的執行長走了起來。這位領頭的執行長手裡拿著一個約1米長的指揮鈴,上下揮舞著,也是緩慢地走著正步。我和我太太以及其他中方人員則是兩兩並排跟在華大使夫婦後面亦步亦趨,大約走了好幾分鍾才最終走出了車站。那個歡迎儀式在車站廣場上又持續了不長一會兒,然後我們便分乘 汽車 離開並最終住進了當地一家最好的旅館。


我事後了解了一下,一國駐外大使離開首都去駐在國其他地方訪問受到儀仗隊歡迎的前例幾乎沒有過。那次華黎明大使訪問胡澤斯坦阿瓦士享受到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國賓待遇,這似乎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當年中國和伊朗的關系是如何之好之密切了。


那位隨行翻譯譚國保先生,是我辦事處的波斯語翻譯,也是我的助手。他為人勤勉、踏實而能幹,波斯語特好,甚至還帶有點德黑蘭的地方口音( 這是好幾位伊朗朋友說的——作者注 )。我在伊朗的三年裡從頭到尾都得到了譚國保先生的大力襄助,所簽署的好幾個工程項目合同無一不有他的功勞。我離開伊朗後,譚國保也調走了。10年後聽說譚國保先生已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伊朗分公司總經理時,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也為中海油能慧眼識珠感到高興( 《我在伊朗下圍棋》一書中對譚國保先生有較為詳盡的介紹和敘述。感興趣讀者可以去尋找閱讀——作者注 )。


那天我們到水壩項目現場去看了。我陪同華大使站在卡爾赫河零號壩所在河谷旁的山坡頂上,看著與伊拉克接壤的西北方向那平緩的、一望無垠卻幾乎是寸草不生的山巒和谷地,十分驚嘆古波斯民族居然能在如此荒蕪的地方創造出如此燦爛的古文明。後來我才了解到,其實這些所謂的荒蕪都是後人的誤判。2000多年前此地的氣候並非如此,而是非常的潮濕和溫暖,雨水資源豐富,土壤也很肥沃,很適合植物和糧食的生長。不僅如此,在這廣袤荒涼的土地下面,安拉,或者說大自然還恩賜了伊朗豐厚無比的油氣資源。


1999年,人們在伊朗胡澤斯坦省距離阿瓦士西北80公里處,也就是距卡爾赫河零號壩所在河谷不遠的地方,勘探發現了一個當年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阿扎德甘油田,面積約1400平方公里,原油儲量高達420億桶,即60 億噸!這個發現一下子引起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關注和垂涎。日本、韓國以及歐洲很多國家都開始湧入伊朗以尋求更多的石油利益。


一開始,中國局限於自身外匯儲量和財力,在伊朗石油開發問題上並沒有什麼舉措,主要還是承接或合作開展各種工程類或製造業項目,如水壩、小型成套設備以及鋼鐵廠改造什麼的,以賺取外匯。到了本世紀初,則開始有了 汽車 和地鐵等較大的投資項目,還有就是用外匯大量購買和進口伊朗石油。比如,中國從伊朗進口石油量從最初的日均數萬桶逐步增長到2007年的日均進口40萬桶石油( 2018年底,中國進口伊朗石油多達50萬桶/日——作者注 )。這也使得中國和伊朗的雙邊貿易額在十多年前達到了創紀錄的300億美元,而且還開始有了非常巨大的投資利益。


然而到了2006年,中國在伊朗石油工業領域的投資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大幅增長的中國開始介入了伊朗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石油市場。那年年底,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就開發北帕爾斯天然氣田簽署了諒解備忘錄。


據當時的伊朗《法爾斯新聞社》稱,中石油承接的該項目是伊朗最大的天然氣開發項目之一,將包括南部天然氣田四個區塊的開發。協議規定該氣田產出的天然氣將被轉化為液化天然氣,並由雙方平分。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將對該氣田開發項目的上下游領域進行投資,投資總額預計超過160億美元。


北帕爾斯天然氣田地處波斯灣,位於南帕爾斯大氣田北面85公里,估計天然氣儲量80萬億立方英尺。值得一說的是,這個合作備忘錄是在譚國保先生任職中海油伊朗公司總經理期間談妥並簽署下來的。


後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即中石油於2009年初也與伊方簽下了開發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同;同年8月,雙方又簽署有關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作備忘錄。不僅如此,中石油在簽下這個大單前兩個月,還接手了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Total)轉讓的伊朗南帕爾斯氣田(這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田)的股權。


遺憾的是,此時伊朗已經遭受美國比較嚴厲的制裁了。1996年美國議會曾通過一個《達馬托法》,也叫《伊朗制裁法案》(Iranian Sanctions Act),首次禁止世界上任何企業向伊朗的石油工業進行投資。但那時還不限制購買伊朗石油。後來由於伊朗核問題開始發酵,國際上加強對伊朗制裁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此時不少日、韓和歐洲國家企業均開始打退堂鼓了。比如阿扎德甘油田開發項目在那之前是給日本的,後來日本迫於伊朗核問題的壓力而放棄掉了。法國道達爾轉讓股權也是如此。


其實,當年中石油與伊方簽訂的阿扎德甘油田開發合約並不完美,需要開發商即中國企業先行墊付所有的前期開發成本( 約25億美元,由此可見那時伊朗就已經缺乏外匯了——作者注 ),共得開采185口油井,然後當石油產量達到一定的規模,伊朗方面才會按照合同比例給中石油部分石油分成作為報酬。說實話,這種合同的市場價值並不大,還存有很大的貿易風險,即如果油井出油分成時國際市場油價很低,中方在這個項目上可能會完全沒有收益,甚至虧本。此時再考慮到伊朗核問題以及國際制裁的國際政治風險成本,中石油便沒有實施下去。後來沒多久,伊朗就以中石油違約為借口又將南阿扎德甘油田的開采權從中石油處收了回去。


那些年也就是對外強硬的內賈德總統在任時期。由於堅持進行核武級別的鈾濃縮活動,伊朗遭到了國際上一致譴責。第二年,即2010年,聯合國安理會還一致投票通過了「 歷史 上最嚴厲」制裁伊朗的方案並迫使一意孤行、桀驁不馴的伊朗回到談判桌上來。說起來也是有意思,擁有這么豐富的石油儲量資源卻非要發展核武器,結果弄得沒有錢開發,那時就喜歡折騰的伊朗好像一個抱著金娃娃討飯吃的人,怎麼看都不可思議。


在舉世一致壓力下,到了2015年,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伊核問題6國、歐盟以及聯合國與伊朗方面終於達成了伊核協議,這事才告一段落。此時,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又試圖重返伊朗油氣市場,訪問胡澤斯坦阿瓦士的歐洲人又開始絡繹不絕、多了起來。


不過好景不長。由於堅持在中東地區伊斯蘭革命輸出,加上美國中東政策的調整,那份伊核協議簽訂後僅3年,即2018年,美國居然退出了這個伊核協議並重新祭起了對伊朗制裁的法寶。這個舉措不僅給了伊朗當頭一棒,也對歐洲國家的企業影響很大。如法國道達爾公司在2015年伊核協議簽訂後又重新與伊朗方面洽談了南帕爾斯油氣田開發的第11期項目,但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3個月後卻又再一次退出了這個讓其難舍難分的項目。


不過,安拉似乎總是眷顧伊朗。前年底,即2019年11月,就在美國制裁如火如荼之際,伊朗總統魯哈尼在電視上宣布,在伊朗西南部的胡澤斯坦省又發現了一個原油儲量甚至高達530億桶、比當年世界最大的阿扎德甘油田更大的油田,並說這是「政府給人民的一個好禮物」。這個油田面積達2400平方公里,而深度僅約為80米。這塊大油田的發現確實是個好禮物,可是飽受制裁又沒有外匯資金的伊朗又如何將其變現呢?


可是1991年冬的那天,我們站在胡澤斯坦卡爾赫河零號壩附近的山坡上看到的就是一片荒涼。在我們當年最好的想像中,那個地方最多也就是水壩建成蓄水後可能出現的一片藍色的人工湖。我們哪裡知道,僅僅7-8年後這一大片荒涼的下面居然連續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油田,而且還不止一個!胡澤斯坦,你真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啊!


胡澤斯坦的神奇並不止這些。那次在阿瓦士,我終於找了一個空閑的時間,托水壩項目組從伊方借了一輛 汽車 ,與小譚輪流開車,帶著我太太以及胡家博先生夫婦,到附近可以找到的埃蘭文明和古波斯文明遺跡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卻也是非常難得的尋訪。我們的首訪就是蘇薩古城。


蘇薩古城(Susa)在《聖經》中寫作「書珊」(Shushan)。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名字。據說已有近6000年 歷史 ,比居魯士二世波斯建國還要早3000多年。它曾作為埃蘭文明的重要聖城,富饒而宏大。 歷史 之父希羅多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誰要是佔有蘇薩的財富,誰就可以和宙斯鬥富。」著名的漢謨拉比石柱法典( 頒行於公元前1800年,1901年出土,現存於法國盧浮宮——作者注 )也出土於這里。可是我們去的時候蘇薩卻是一個破敗的小城,可能是因為剛結束的兩伊戰爭的原因吧,人口也只有2-3萬人,少得可憐,就像一個大村莊。


作者在蘇薩博物館欣賞元青花瓷器,攝於1991年


因時間問題,我們到這里也僅參觀了蘇薩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很簡陋,印象中只有幾間不大的展覽間,但館藏卻很豐富,存有不少埃蘭時期的彩陶、青銅器和鑿有楔形文字的石板。當年我們參觀時還有一個櫥窗放滿了好多件在中國最罕見也是最昂貴的元青花瓷器。然而,近些年中國人寫的去伊朗胡澤斯坦這家博物館參觀的游記里卻從未提及這些元青花寶藏。不知道是博物館知道其珍貴而將它們特意收藏起來了?還是都已經賣給了中國的收藏家們?也不知何故?


距離蘇薩古城東南約30公里的喬加·贊比爾金字塔形古建築群(Tchogha Zanbil)建於公元前1250年,也是屬於埃蘭時期建築,大部分嚴重損毀,現存祭祀殿遺址僅存2層半,高約25米,這意味著這座原本可能為7層的階梯型金字塔原高至少也有60-70米。其主要建材為泥磚或燒磚結構,磚上還存有大量楔形文字。無論是造型還是材料與古埃及最早的位於塞加拉的磚石金字塔都很相似,只是晚了約1500年。


喬加贊比爾金字塔廢墟


喬加·贊比爾金字塔也是是在美索不達米亞以外僅存的幾座金字塔形神殿之一。十多年前曾有報道說,考古學家在伊朗著名的喬加·贊比爾神塔內發現了88塊刻有楔形文字銘文的磚塊。這些磚塊均屬於古代伊朗埃蘭時期(公元前3400年至公元前550年)的文物。也就是說,這些楔形文字古老程度至少與殷墟的甲骨文相當,甚至更為古老。現在也不知這些楔形文字有沒有破譯?而且,如果破譯了,它們又說了些什麼呢?


喬加贊比爾廢墟牆上古老的楔形文字


寫到這里,此文就要結束了,也不知道寫到這里自己有沒有將伊朗胡澤斯坦這塊土地的神奇性敘述出一二?大約5-6年前,譚國保先生曾邀請我們重返德黑蘭。我和胡家博先生也都想借那次機會再次回到胡澤斯坦那塊神奇的土地上去仔細看看。可惜的是,最終我們因故未能成行。神奇的胡澤斯坦至今仍存留在我的那些近三十年前的回憶之中,讓我神往……


漢代班固在其《西都賦》中曾說,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可是,無論懷舊還是思古都是需要時間和心情的。像我們當年那樣在工作之餘匆匆游覽,無論如何都是很難有什麼深切感觸的。


說實話,也就是到了今天,人也老了,而且因為疫情還總是宅在家裡,很少或很難再去周遊列國了。此際的我才有時間調整好心情寫出了這篇回憶錄式的系列文章《伊朗雜記》,試圖描述一下伊朗胡澤斯坦這塊土地的神奇之處,同時試圖讓自己真正地體會了一把何謂「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也。

4. 伊朗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45.8億桶,天然氣儲量33.69萬億立方米,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產原油能力350萬桶、天然氣5億立方米。

伊朗擁有全球10%的石油資源。伊朗亦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的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自1913年伊朗成為主要產油國。主要油田位於中部以及伊朗西部的Zagros山脈。石油亦可在伊朗北部以及沿波斯灣一帶的陸地。當地石油及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設施提供國家的能源。2010年伊朗建造首個價值10億美元的布希爾核電站

1970年後期伊朗成為第四大產油國,當時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產油國以及第二採油國由於1979年的革命,政府將產油量減少,因為國家需要儲存石油。油產量曾在兩伊戰爭期間減少。 1980年代油產量再次增加,修理損害的油管以及開采波斯灣沿岸的油田。

主要油田位於阿巴丹(建於1913年,是國家首個油田)、克爾曼沙赫及德黑蘭,但是未能符合當地對石油氣的需要。煉油業需要150億美元投資,在五年內發展到自給自足以及中止入口。油管連接煉油廠以及阿巴丹、Bandar-e Mashur及Kharg Island等岸邊城市。1990年伊朗國營石油及天然氣企業在接受外資下探索更多油田。

設法子的肥料廠,以及salouye世界最大乙烯設施是伊朗國葯的計劃,石油製品收益2007年達55億美元,2008年達到接近90億美元。

2004年度伊朗油產量達14億,純利達500億美元。官方估計如果計劃順利,2015年的收益達2500億美元。伊朗生產60-70%工業設備給當地使用,包括煉油廠、油輪、鑽油台、油井以及探索設備。

2008年伊朗油價在Kish Island開始進行交易交易以伊朗里亞爾及以其他主要貨幣(美元除外)進行。

2008年伊朗的能源消耗達60至70億美元。國家能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標准。伊朗回收28%的石油及天然氣,目前是達到回收率60%。伊朗在2008年補貼石油、電費及天然氣達840億美元。伊朗的天然氣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以及俄羅斯,是全球第三。

5. 中東的石油是如何被發現的

大家都知道中東是世界上如今石油儲存量最多,而且開在規模最大出口量最高的地區。中東最早的石油開采位於如今的伊朗境內,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家都比較看重中東這個地方?與此同時,為什麼中東這個國家總是戰爭不斷?主要還是因為石油惹的禍?

早在1908年,英國的石油公司在伊朗靠近伊拉克地區發現了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這也是石油第一次在中東地區被發現,從此以後中東的荒漠之下不可能有石油。這句話也就變成了一句笑話,而中東石油開始在世界上嶄露頭角。

因為他是一個比較虔誠的基督徒,他個人對於古代波斯光明神在祭祀場所點燃火炬的傳說是深信不疑的,而在傳說當中就提到了某種由一種從當地的某些岩石中滲出來的物質,所以在當時他可是堅信波斯灣石油地區有石油。所以當上級要求停止勘探打包走人的時候,他個人並沒有聽從這個命令,而是毅然決然的走下去,因此也就出現了奇跡。

6. 伊朗石油工業的概況

伊朗的油氣田集中在南部的胡澤斯坦地區。伊朗約有20個油田在生產石油,其中阿瓦士、馬倫、加奇薩蘭、阿加賈里、比比哈基麥和帕里斯6個油田的產量之和占伊朗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有18個油田的儲量超過了1.37億t,其中3個油田與鄰國共有。伊朗2002年產油17250萬t,比2001年下降7.2%。2002年產天然氣442億立方米,比2001年減少12%。2000年消費為1.15億t油當量,其中天然氣日消費量為1.85億立方米,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的比例較大。伊朗是一個石油出口大國,2000--2001財政年度出口石油收入236億美元。
據USGS(2000)的評價,伊朗待發現的油氣資源,石油陸上為396.54億bbl,海上134.61億bbl;天然氣陸上176.198萬億ft3,海上138.37萬億ft3;天然氣液陸上77.68億bbl,海上61.87億bbl。
據美國《油氣雜志》報道,截止2003年1月1日,伊朗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22.88億t;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3萬億立方米。2001年伊朗有1120口在產油井,石油產量為1.56億t。
2001年伊朗有9座煉廠,原油年加工能力7420萬t。伊朗輸油管線非常發達,查哈巴哈爾自由區瀕臨阿曼灣,具有重要的交通和運輸地位 。

7. 原油是什麼

習慣上把未經加工處理的石油稱為原油。一種黑褐色並帶有綠色熒光,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是烷烴、環烷烴、 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碳和氫兩種元素,分別佔83~87%和 11~14%;還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鉀、鈉、鈣、鎂、鎳、鐵、釩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點-50~24℃。

原油經煉制加工可以獲得各種燃料油、溶劑油、潤滑油、潤滑脂、石 蠟、瀝青以及液化氣、芳烴等產品,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產品。

(7)伊朗打一口油井多少錢擴展閱讀

、原油成分,平均而言,原油由以下幾種元素或化合物組成:

碳——84%

氫——14%

硫——1~3%(硫化氫、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單質硫)

氮——低於1%(帶胺基的鹼性化合物)

氧——低於1%(存在於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機化合物中)

金屬——低於1%(鎳、鐵、釩、銅、砷)

二、原油分類

按組成分類:石蠟基原油、環烷基原油和中間基原油三類。

按硫含量分類: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類。

按比重分類:輕質原油、中質原油、重質原油以三類。

原油和油品儲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存。

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金屬油罐又可分為立式圓筒形和卧式圓筒形。按照油庫的建造方式不同,散裝原油或油品還可採用地上儲油、半地下儲油和地下儲油、水封石洞儲油、水下儲油等幾種方式。

但不管採用哪種儲存方式,原油特別是油品的儲存都應滿足的基本要求:防變質、降損耗、提高油品儲存的安全性。

8. 伊朗的外交

據中國「史書」記載,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
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
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
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
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
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伊朗的經濟實力位居亞洲第七位(次於中、日、印、韓、印尼、沙特)。2011年伊朗銀行經濟帳戶局的初步數據顯示,伊歷1389年(2010年3月21日-2011年3月20日),按當年基本價格計算,伊朗名義GDP為43,042,640億伊朗里亞爾,同比增長20.8%;按伊歷1376年可比基本價格計算,實際GDP為5,392,190億伊朗里亞爾,同比增長5.8%;GDP平減指數為798.24,同比變化14.3%。
2011年伊朗的名義基本價格GDP摺合4163.13億美元,名義市場價格GDP摺合4191.01億美元,人均名義市場價格GDP約為5610美元。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
伊朗盛產石油,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石油是伊經濟命脈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伊經濟保持穩步增長。2010年,伊國內生產總值4114億美元,同比增長2.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478美元。 1920年起伊朗開始逐漸發展大規生產機房。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轟炸伊朗石油化工工廠以及阿巴丹油田,導致石油生產速度減慢。1988年開始重建煉油廠,1993年才開始正常。但是在戰爭期間亦出現多個小型工廠為軍隊生產軍需品。
國家主要生產石油化工產品、鋼及銅製品。其他主要生產品包括汽車、家用電器、通訊設備、水泥、工業機械 (伊朗擁有西亞最大的機械工業)、紙張、橡膠製品、農產品、加工食品 、毛製品以及葯物。 紡織業由當地提供棉花及羊毛,有40萬人就業,當中2000人處於德黑蘭、伊斯法罕以及在裏海治岸地區一帶。
根據經濟學人指出,伊朗在全球工業排行排第38,生產總值佔230億美元。由2008至09年伊朗的工業生產成長值由69位躍升至28位。
2003年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報告指伊朗中小型企業發展障礙,包括缺乏監督、沒有有效的銀行系統、缺乏研發、缺乏管理技能、貪污、稅制不良、文化恐懼、教育限制、未能國際化、勞工技能不足、缺乏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不足、社會學習不足、以及傳統文化影響。但於最近的研究亦指數伊朗在各方面領域亦有急速的發展,包括科技、醫療、航天、國防以及重工業。在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下,國家急速成為工業化國家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農業主產區集中在裏海和波斯灣沿岸平原地帶,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自2003年以來,伊朗政府逐年加大農業扶持力度,重點支持水利灌溉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科研、信貸與自然環境保護,以便改良農耕環境,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力爭實現政府第四個五年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制定的13.5%的行業增長目標。 伊朗擁有全球10%的石油資源。伊朗亦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的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自1913年伊朗成為主要產油國。主要油田位於中部以及伊朗西部的Zagros山脈。石油亦可在伊朗北部以及沿波斯灣一帶的陸地。當地石油及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設施提供國家的能源。2010年伊朗建造首個價值10億美元的布希爾核電站
1970年後期伊朗成為第四大產油國,當時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產油國以及第二採油國由於1979年的革命,政府將產油量減少,因為國家需要儲存石油。油產量曾在兩伊戰爭期間減少。 1980年代油產量再次增加,修理損害的油管以及開采波斯灣沿岸的油田。
主要油田位於阿巴丹(建於1913年,是國家首個油田)、克爾曼沙赫及德黑蘭,但是未能符合當地對石油氣的需要。煉油業需要150億美元投資,在五年內發展到自給自足以及中止入口。油管連接煉油廠以及阿巴丹、Bandar-e Mashur及Kharg Island等岸邊城市。1990年伊朗國營石油及天然氣企業在接受外資下探索更多油田。
設法子的肥料廠,以及salouye世界最大乙烯設施是伊朗國葯的計劃,石油製品收益2007年達55億美元,2008年達到接近90億美元。
2004年度伊朗油產量達14億,純利達500億美元。官方估計如果計劃順利,2015年的收益達2500億美元。伊朗生產60-70%工業設備給當地使用,包括煉油廠、油輪、鑽油台、油井以及探索設備。
2008年伊朗油價在Kish Island開始進行交易交易以伊朗里亞爾及以其他主要貨幣(美元除外)進行。
2008年伊朗的能源消耗達60至70億美元。國家能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標准。伊朗回收28%的石油及天然氣,目前是達到回收率60%。伊朗在2008年補貼石油、電費及天然氣達840億美元。伊朗的天然氣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以及俄羅斯,是全球第三。 受到經濟自由以及政府支出影響,包括政府所設立的基金已耗盡。估計服務行業的收益超越25%GDP的支出主要來自政府日常開支,包括軍事、薪金以及社會服務。
市區化對於服務業帶來了刺激。重要服務行業為公共服務,包括教育、商業、個人服務及旅遊業。伊朗科學的收益達9億美元(2005年),但過去15年未有顯著的增長。2000年代早期伊朗將研發的國民生產總值調至0.4%,落後於已發展國家的平均值1.4%。2009年將會占國民生經總值0.87%以及將會達到2.5%。
交通及通訊的GDP總值預計在2013年提升至460億美元,佔全國6.8%。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1996年建議伊朗在交通及通訊僱用340萬人,在2008年增至20.5%的勞動人口。 伊朗有各種報刊1700餘種,大部分在德黑蘭出版。主要報紙有:《世界報》、《消息報》、《伊斯蘭共和國報》、《虔誠者報》、《使命報》、《和平報》和英文版的《德黑蘭時報》、《伊朗新聞報》和《伊朗日報》國際版。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訊社。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稱波斯通訊社。
國家廣播電視台成立於1966年,1979年改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聲像組織。電台用波斯語、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德語及漢語等二十五種語言對外廣播。電視有7個台播放節目,並有3個衛星台向海外播出。2007年7月,伊朗開通伊首家英語電視台PRESS TV。
2009年10月11日,伊朗邁赫爾通訊社與新華通訊社簽署了兩社新聞交換協議。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於2008年8月15日宣布,伊朗將會於近期發射本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用於發射衛星的火箭和發射架等設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發。據伊朗通訊社祚8月17日援引軍方發表的聲明說,軍方當天成功發射「信使號」火箭,並將一顆名為「希望號」的自製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此次發射的目的是對衛星運載過程、遠程發射系統、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信息站和指揮系統等進行全面測試。據報道,衛星目前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一切進展順利,達到了所有預期目標。而艾哈邁迪-內賈德也出席了衛星發射儀式。
伊朗提煉濃縮鈾被認為發展核武計劃,歐美威脅制裁其石油出口,伊朗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擊。
根據電子期刊的發展中國家資訊及通訊科技發展,伊朗在2002年佔1.1%的GDP,約15萬人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當中2萬名人員從事軟體行業。2002年總共有1200家已注冊的資訊科技公司,當中200家從事軟體發展,2008年軟體出口數目達500億美元 在伊朗境內,所有媒體都受到國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並且必須有伊斯蘭教義指導部的批准,才能公開運作。這也包括網際網路。伊朗在2005年是世界的網志人口(bloggers)的第4大國家。
伊朗電信部長雷扎·塔格希普爾(Reza Taghipour)宣布,該國計劃在5個月內建成全國性區域網,以打造「清潔網路」。
塔格希普爾表示,到2012年8月,伊朗所有電信運營商只能為「國家互聯網」提供服務。此外,該國將用「伊朗電郵」和「伊朗搜索引擎」等服務,取代谷歌(微博)、Hotmail和雅虎等網站。
伊朗政府已經開始為「伊朗電郵」提供注冊服務,用戶需要提供全名和地址以供核實。 公路
伊朗公路總長15.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00公里;郊區公路9.38萬公里,其中瀝青公路4.53萬公里。注冊機動車452萬輛,其中小汽車272萬輛。
鐵路
伊朗鐵路總長9508公里,干線7265公里,支線2243公里,在建3300公里。擁有機車277輛,年運送旅客1311.1萬人次,運送貨物2639.2萬噸。
水運
主要港口有波斯灣地區的霍拉姆沙赫爾、布希爾、阿巴斯、霍梅尼、恰巴哈爾港和裏海地區的安薩里和諾沙爾港。主要船運公司有四家,分別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船運公司、伊朗—印度船運公司、瓦爾法加爾船運公司和裏海船運公司;擁有輪船112艘,貨物運輸能力3069萬噸,旅客運輸能力263萬人次。此外,伊是中東和波斯灣地區最大的油輪擁有國,有20萬噸級以上油輪26艘,油輪總噸位超過450萬噸。哈爾克島是伊最大的原油輸出港。
空運
伊朗共有機場83個,使用率為 34 %;其中14個軍用機場、61個綜合性機場(只有22個可降落飛機)和8個客運機場。德黑蘭、伊斯法汗、設拉子、大不里士、阿巴丹和阿巴斯為六大國際航空港。伊朗航空公司是伊境內最大的航空公司,擁有飛機83架,在23個城市間擁有航班,開通有赴海灣、亞洲和歐洲的33條國際航線。 2004年共運載旅客1133萬人次。
伊朗有通往中東、亞洲、及歐洲全靠龐大的航空網路。來自美國或澳洲的遊客需在亞洲或其它中東國家轉機才能飛往伊朗。大多數飛機在德黑蘭的邁赫爾阿巴德機場(Mehrabad Airport)著陸。

閱讀全文

與伊朗打一口油井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柬埔寨幣和越南幣哪個大 瀏覽:585
義大利巴里港附近有什麼港口 瀏覽:440
55萬人民幣等於多少越南盾 瀏覽:488
和平精英國際版怎麼能新人登錄 瀏覽:584
英國最硬材料是什麼 瀏覽:25
中國農葯廠一共有多少 瀏覽:696
外興安嶺的中國人去哪裡了 瀏覽:409
越南沙金用什麼拋光更亮 瀏覽:408
比利時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183
英國被授予爵位的人有多少 瀏覽:719
印度小學生喝什麼奶粉 瀏覽:194
越南人參果是哪裡的 瀏覽:256
印度脆球在哪裡多少錢 瀏覽:129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玩才能快 瀏覽:144
中國有多少浸出油品牌 瀏覽:142
寄快遞到越南多少錢 瀏覽:706
遨遊中國如何看油量啊 瀏覽:84
印尼雅加達飛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37
中國國旗怎麼寫 瀏覽:418
中國斗魚的小魚苗怎麼養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