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多少美軍打伊朗大軍

多少美軍打伊朗大軍

發布時間:2024-06-27 09:08:15

㈠ 伊朗50萬大軍進入備戰,軍方警告美軍來一個滅一個,伊朗這次還是喊狼來了嗎

一個主權國家不管如何要有膽氣,信心抵抗侵略,宣戰喊出來也是一種

㈡ 特朗普說,一分鍾內能打擊15個伊朗軍事目標,伊朗哪些目標可能被打擊

伊朗的防禦系統可能會被美國打擊。伊朗的軍事實力越來越強,但是仍舊抵不過美國,美國作為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軍事武器更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所以特朗普說的一分鍾能打擊15個軍事目標並不是開玩笑,這很有可能實現。

美中央司令部根據作戰命令擬對三處伊朗防空陣地進行攻擊。然而特朗普在最後時刻取消了打擊計劃,他給出的理由是因為當得知這次攻擊可能會造成150名伊朗軍人死亡,他認為這並不對等。美國空襲勢必要做到萬無一失,所以必須對伊朗的防空系統進行打擊。

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再度緊張是因為伊朗擊落了美國的無人機,這使得兩國的關系再度緊張,而美國即將出兵報復伊朗的時候,特朗普制止了美國的軍事行動,在此看來特朗普是想和伊朗進行談判。

㈢ 海灣戰爭的過程

海灣戰爭
伊科反目

在人類戰爭史上,如果有一場戰爭是在億萬觀眾的電視屏幕前進行的;如果有一 場戰爭是在眾所周知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的,好像是看一場預定的足球賽;如果有一場 戰爭是事先知道勝負的,那這場戰爭就是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是伊拉克吞並弱小鄰國科威特引起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同是阿拉伯兄弟 國家,在中世紀,都屬阿拉伯帝國。後來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科威特被劃為巴士 拉省的一個縣。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所轄各地逐漸被西方列強瓜分,淪為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本世紀30年代。統治伊拉克的費薩爾國王曾建議與科威特結為聯邦,遭 到科威特的拒絕。1961年科威特宣布脫離英國獨立,伊拉克認為科威特應是其巴士拉 省的一部分,不予承認。1963年上台執政的伊拉克復興黨承認了科威特的獨立,並與 之建立了外交關系,但部分邊界仍未劃定。1968年兩國曾就邊界問題進行談判,但沒 有結果。1973和1974年,兩國曾因領土糾紛發生兩次武裝沖突。之後,兩伊戰爭的硝 煙暫時掩蓋了伊、科矛盾。 在兩伊戰爭中,科威特還一直在暗地裡援助伊拉克,與沙特等國一齊向伊拉克提 供了400多億美元的援助。為什麼幾年之後他們會反目為仇呢?人們看一下兩伊戰爭結 束後伊拉克的處境和薩達姆其人,答案就不難找到。科威特雖是彈丸之地,面積僅1.7 萬多平方公里,人口 190萬,但卻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之一。而伊拉克在兩伊停火後 百廢待興,急需資金。伊拉克的百萬大軍啃不動伊朗這塊硬骨頭,薩達姆就暗暗下決 心要吞並南部富裕的小國科威特。科威特在海灣重要的戰略地位,特別是布比延島和 瓦爾布島兩個戰略性小島,是伊拉克早就覬覦的目標,它能為伊拉克提供不受伊朗威 脅的海灣出口基地。科威特豐富的石油資源以及上千億美元的海外投資,早已使薩達 姆垂涎三尺。當然,薩達姆的目光不僅停留在科威特,他還想當曾在阿拉伯帝國史上 盛極一時的「薩拉哈丁」。 從1990年 7月下半月開始,薩達姆就故意製造事端,控告海灣諸國超額開採石油, 壓低石油價格,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接著,薩達姆指名道姓指責科威特在 有爭議的魯邁拉地區開採石油,「盜竊」了伊拉克24億美元原油,薩達姆還要科威特 把布比延島和瓦爾布島割讓給伊拉克。接著,伊拉克10萬大軍南下,陳兵科威特邊境, 海灣局勢像兩伊開戰前一樣充滿了火葯味。 伊拉克來勢洶洶,阿拉伯聯盟國家趕快出來調解。在開羅的一次阿盟會議上,阿 拉伯國家紛紛開導科、伊兩國要互相尊重,和平解決兩國爭端。可伊拉克執意要科威 特賠款24億美元,還要科威特交出魯邁拉油田,伊拉克實在是欺人太甚,科威特也不 願退無止境。於是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和科威特埃米爾薩巴赫在會上相互對罵起來,其 他各國代表見此情景不知所措,慌忙前來勸阻。也許對罵還有過癮,阿齊茲突然站起 來,抄起水杯朝薩巴赫頭上砸去,薩巴赫急忙把頭一偏,才倖免頭破血流。此砸杯之 仇薩巴赫一直耿耿於懷,海灣戰爭結束後,薩巴赫還對天發誓,要找阿齊茲報此一杯 之仇。 阿拉伯國家緊張的調解工作仍在進行著,埃及總統穆巴拉克 7月底專程訪問了伊 拉克、科威特和沙特。他得到了薩達姆總統的口頭許諾:「伊拉克不會進攻科威特。」 沙特和科威特得此口信,都鬆了一口氣。8月1日,在沙特國王法赫德的撮合下,伊拉 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儲兼首相薩阿德先後來到沙特東部港口 城市吉達會晤,會談雖沒有消除分歧,但會談後發表的聲明表示兩國將於 8月上旬在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再次會晤,進一步磋商解決爭端的辦法。吉達會談至少留給世人一 個印象,伊拉克還不打算動武,但這只是薩達姆放的一顆煙幕彈。 1990年8月2日凌晨 2時,少得可憐的科威特軍隊的士兵正在夢鄉中漫遊,10萬伊 拉克軍隊兵分兩路大舉入侵科威特,科軍毫無准備,根本沒有招架之力。目擊者看到 伊拉克的先頭部隊穿著科威特軍服,坦克上塗著科軍的標記。科威特邊防軍以為是友 鄰部隊,並未加以阻擊。伊拉克先頭部隊在未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沿海濱公路長驅 直入,一舉攻下科威特城。當陽光初照的早晨,伊軍坦克部隊包圍薩巴赫王宮時,科 威特市民還以為是科軍增加了守衛王宮的部隊。直到隆隆炮聲、滾滾濃煙在王宮上空 升起時,他們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伊拉克軍隊入侵引起科威特一片驚慌。科威特王室人員跑了,有錢的商人跑了。 甚至連一些官兵也越過邊境跑到了沙特。然而有血氣的科威特軍民對入侵者進行了頑 強的抵抗,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主席、科威特王室要員法赫德親王就是其中一個出色 的代表。法赫德聽說薩達姆背信棄義入侵科威特後,頓時火冒三丈,驅車直奔王宮, 等他抵達王宮時,數百名王宮衛士大多已倒在血泊中。法赫德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保衛 王宮的行列,最後犧牲在伊拉克坦克的炮火中。有國無防的科威特不到 9個小時就被 伊拉克佔領。 薩達姆選擇 8月2日凌晨入侵看來是作了精心准備的。8月的海灣正值盛夏酷暑, 養尊處優的科威特軍官大多在國外消夏;海灣各國實行一周五日工作制,星期四、星 期五兩天休息,政府官員和部隊軍官都回家團圓。8月2日是星期四,是科軍戰備最松 懈的時候;薩達姆為迷惑科威特,採用了戰略欺騙的手法,他在反對美國和以色列的 口號聲中完成了入侵的准備,易卜拉欣赴吉達會談也是薩達姆的欺騙措施之一。

沙漠盾牌

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在國際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引發了近半年的海灣危機。 中東素有「油海」之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豈能讓薩達姆控制西方的油龍頭。8 月 2日當天,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撤軍, 恢復科威特的主權和獨立,並宣布凍結伊、科在美的全部資產。兩天之後,美國參謀 長聯席會議和國防部一起,研究通過了一項代號為「沙漠盾牌」的行動計劃。這個計 劃的公開使命是:派出海陸空軍進駐海灣地區,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烏地阿拉伯和擴大戰 火,同時要求採取相應的措施,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8月8日晚,美軍首批空降 部隊抵達沙特,美國總統布希發表電視講話,將「沙漠盾牌」計劃公布於世。他宣布 應沙特的「請求」,把部隊開進沙特。布希總統宣布首先將在沙特部署 600架戰斗轟 炸機,15萬陸軍,在海灣水域至少派遣 3艘航空母艦的特遣艦隊。隨著形勢的發展還 將不斷增兵。 一時間,海灣成了全世界矚目的中心。關於海灣危機的報道充斥著世界各國的電 台、廣播和報刊。 美國帶頭出兵,其他西方盟國也不甘落後。英國首先表態支持布希對伊拉克採取 的強硬立場,宣布英國將派兵海灣。不久英國的「旋風」式、「美洲虎」式戰斗轟炸 機飛抵沙特,數艘軍艦開往海灣,英國「沙漠之鼠」旅也從歐洲開赴沙特。法國密特 朗總統宣布法國強烈譴責薩達姆的侵略行徑,法軍也蜂擁到海灣,「美洲虎」式戰斗 轟炸機部署到了沙特,「克菜蒙梭」號航空母艦由法國本土前往海灣,法國在吉布地 的幾艘軍艦也開赴海灣。義大利、德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希臘、丹 麥、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紛紛宣布向海灣地區派出軍艦或飛機。連日本 也宣布向海灣派出醫療隊。在這股派兵熱潮中,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也加入進來。阿拉 伯國家中向海灣派兵的有埃及、敘利亞和摩洛哥。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帶頭派兵使薩 達姆大吃一驚,伊拉克和埃及同是阿拉伯合作委員會成員國,薩達姆沒有預料到埃及 的槍口會對准他。埃及的立場使沙特國王法赫德大受鼓舞,布希對埃及總統穆巴拉克 也大加贊賞。為嘉獎埃及的表現,布希大筆一揮免除了埃及70億美元的軍事債務。海 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為感謝埃及也免除了埃及60億美元的債務,沙特還向埃及提供了 贈款和貸款共40億美元。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阿根廷等國也象徵性地派兵到沙特。 到1991年 1月15日「沙漠盾牌」行動結束時,美國及其盟國(共28個國家)在沙特 及海灣地區的總兵力近70萬人,其中美國43萬人。共有坦克3600輛,其中美國2000輛。 共有飛機3260架,其中美國2800架。共有戰艦247艘,其中美國120多艘,包括 6艘航 空母艦。

多國部隊兩司令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此話著實不假。自海灣危機爆發後,全世界都注視著海 灣,多國部隊兩司令——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和阿拉伯聯軍司令哈立德頓時成為全 球風雲人物,他倆的舉手投足也成了各國記者爭相報道的題材。兩人都文武雙全,才 華超群,可謂稱職的軍事統帥。 駐沙特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時年56歲,他出身於軍人家庭,1952年考入著名的 西點軍校,4 年之後以優秀成績畢業,開始了漫長的軍旅生涯。施瓦茨科普夫作為美 軍高級軍官,經歷了一個美國職業軍官所必須經歷的成長與磨練過程,即院校培訓、 部隊帶兵及機關輪流任職的三級培訓和鍛煉。在其38年的軍旅生涯中,他不僅出任過 美軍部隊和機關各級指揮官,而且還進入軍隊和地方的一些高級院校深造,並獲航天 工程學碩士學位。難怪海灣戰爭後,有人說這次戰爭是碩士指揮的戰爭,可見多國部 隊指揮官學歷之高,這也是現代化高技術戰爭對指揮員的必然要求。 施瓦茨科普夫1983年晉升為少將,1988年晉升上將,是美軍最年輕的四星上將之 一。他參加過越南戰爭和入侵格瑞那達的戰斗。他忠實而積極地參加美國對外戰爭的 記錄以及他所具備的能力使他在戰將如雲的美軍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施氏對美軍各 軍種的情況十分熟悉,這使得他在海灣危機中指揮美軍進行部署和與多國部隊的協調 時顯得很老練。 自1988年擔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以來,施瓦茨科普夫曾有針對性地對地區性沖 突、大規模常規作戰、中低強度作戰、沙漠作戰和特種部隊作戰進行過廣泛的研究, 對中東地區的軍事形勢也有獨到的分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數月前,他曾預言:「 地區性的沖突將成為近期石油供應最有可能的威脅,而挑起這一沖突的將是伊拉克。」 海灣戰爭主要是沙漠作戰,對此,施瓦茨科普夫並不陌生。他曾指揮美軍第二十 四機械化步兵師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沙漠訓練,並且經常帶部隊去埃及沙漠地 帶同埃及的軍隊進行大型聯合軍事訓練。 阿拉伯聯軍司令哈立德雖然名氣不如前者,但其資歷和才華並不遜色。多國部隊 是以沙特政府邀請的名義進駐沙特的。大軍雲集沙特後,沙特政府決定成立聯軍司令 部,任命防空軍司令哈立德親王為聯軍司令。從理論上講,所有多國部隊都得聽哈立 德調遣。 哈立德是沙特第二副首相兼國防部長、航空大臣蘇爾坦親王的長子,年輕有為, 被認為是沙特王室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哈立德身材魁梧,博學多才,曾接受過全面的 軍事訓練。他1968年畢業於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此後又赴美國陸軍防空學校攻讀防空、 電子、防空設備維修等專業,之後又學習其他專業。1979年畢業於美陸軍指揮和參謀 學院。他在美國除攻讀軍事外,還取得了政治學博士學位。所以他在沙特軍隊中,甚 至在阿拉伯世界中是少有的受過美英諸兵種軍事訓練與高等教育的軍官。 哈立德親王是沙特防空部隊的奠基人之一,他通過艱辛的努力在全國范圍建立了 完整的防空體系。1985年,沙特防空部隊從空軍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軍種,他是當之 無愧的防空軍司令,並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又晉升為中將,時年僅42歲。哈立德 親王社會地位顯赫,軍事知識豐富,善於辭令,自信大度,一派大將風度。在海灣危 機的關鍵時刻,由他出任聯軍司令實屬理想人選。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集結沙特的幾十萬多國部隊實際上有兩個司令,一個 是沙特任命的聯軍司令哈立德,另一個則是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幾十萬大軍究竟 由誰來指揮? 一時成了記者們的熱門話題。哈立德認為,他是聯軍司令,所有在沙特 的部隊應由他指揮。施瓦茨科普夫則認為,與伊拉克百萬大軍作戰豈是兒戲,哈立德 豈能擔此大任。爭執不下的指揮權問題最後由布希和法赫德國王出面調解方得解決: 美、英、法軍隊由施瓦茨科普夫指揮;哈立德則負責指揮阿拉伯和伊斯蘭部隊。 哈立德身為聯軍司令,深知傲慢的美國人是不會聽他調遣的,但他為了國家的榮 譽,至少要和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並且要建立一個與美軍司令部平行的司令部。 哈立德命令他的副官,同施瓦茨科普夫的每次約談都必須在他的辦公室進行,此事沒 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在哈立德的堅持下,施瓦茨科普夫果真每天都到哈立德的辦公室 商討共同作戰行動。 11月份的某一天,美軍未通知哈立德就想進行全副武裝的空中演習,哈立德當即 下令,禁止第二天進行任何武裝飛行,隨後打電話通知了施瓦茨科普夫,他只得取消 了演習。後來美國空軍解釋說他們只是想試驗一下全副武裝的飛機起飛與降落程序。 幾天以後,美軍請求同意他們檢飛,這次哈立德批准了他們的請求。盡管這使演習推 遲了5天,但最重要的是給美國人上了一課。 哈立德以前從來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但施瓦茨科普夫為了防止伊拉克的恐怖活 動,出則前呼後擁,周圍布滿荷槍實彈的士兵和便衣。當他在國防部外面活動時,甚 至使用一個護送車隊。哈立德見此也不示弱,立即成立一支同施瓦茨科普夫的警衛隊 不相上下的警衛隊,還派了幾個人到國外去接受訓練。當人們看到哈立德精心組織起 來的衛隊,禁不住驚呼:「真主啊,他從辦公室走到下面的作戰室時要10個人—— 5 個在前面,5個在後面,還都端著機槍。干什麼?」哈立德認為他不想干什麼,只是必 須讓盟軍軍官及新聞媒介看到沙特王國的尊嚴,看到他是與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的 司令官。多國部隊兩司令相互斗氣,用中國話說這叫各為其主,其實他倆性格相近, 在整個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中,合作還是成功和愉快的。

人質盾牌

面對大軍雲集海灣,薩達姆仍執迷不悟,決心要和多國部隊對抗下去。8 月28日, 薩達姆發布總統令,宣布科為伊的第十九個行省,薩達姆的用意十分明顯,他要在地 圖上永遠抹掉科威特這個國家。10月16日,伊拉克發行了新的科威特地圖,將科威特 的布比延島、瓦爾布島和魯邁拉油田劃歸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科的其餘部分則為伊的 第十九省。薩達姆還任命易卜拉欣出任「科威特省」省長。為了對付美國的威脅,薩 達姆以所謂「人質盾牌」還擊多國部隊的「沙漠盾牌」。薩達姆扣留了近萬名在伊拉 克和科威特的西方人,其中美國人有3500之多。薩達姆這一手使西方大為惱火,但又 束手無策。接著伊拉克要求各國關閉在科威特的使館,限期在 8月24日前遷至巴格達, 聲稱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個省,各國沒有必要在那裡設立使館。8 月中旬,伊拉克 政府把在科威特的美、英僑民集中在科威特城。伊拉克議長威脅說,只要伊面臨戰爭 的威脅,他們就不會釋放這些僑民。不久,伊拉克宣布將這些僑民分別集中在伊拉克 重要的軍事設施里,如果美國膽敢襲擊伊拉克,那就把這些僑民當作殉葬品。後來薩 達姆一批一批地釋放人質,使西方一直在向薩達姆求饒。「人質盾牌」的鬧劇還真起 了作用。 薩達姆的「人質盾牌」還挑起了反伊同盟的不和,減輕了伊拉克面臨的軍事壓力 並改善了不利的外交處境。因為薩達姆釋放哪國人質、不釋放哪國人質無形中會在西 方國家間引起隔閡。10月23日伊拉克釋放了400名人質,其中把所有330名法國人質無 條件釋放,而只釋放年邁體弱的33名英國人和14名美國人。薩達姆此舉立刻在西方引 起不大不小的風波。伊拉克釋放人質的消息傳到巴黎,法國官方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聲 明這是伊拉克單方面的決定,法國不曾就人質問題與伊拉克有過任何交易。法國外交 部和總統府的發言人都一再表示,釋放法國人質決不能改變法國在海灣問題上的立場。 法國總理羅卡爾在國民議會一再保證法國沒有同伊拉克進行過私下交易。外長迪馬同 美國務卿貝克通電話,要華盛頓放心,法國不會脫離對伊拉克實行制裁的國際聯合陣 線。薩達姆的離間計盡管沒有成功,但法國的一再表白,多少引起了美英等國猜疑。

最後攤牌

百萬大軍在海灣對壘,國際調解活動一個接著一個,但都以失敗而告終。1990年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作出決定:「如果伊拉克在1991年 1月15日午夜以前未撤出 科威特,成員國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這等於把尚方寶劍 交給了美國。安理會作出該決議的第二天,布希又正式邀請伊拉克與美國進行高級會 談,並且向伊拉克明確表示國際社會的決心。當天,薩達姆表示接受布希的建議,但 他有一個總的條件,就是堅決要求討論中東地區的所有問題,即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 的問題、巴勒斯坦問題等。雙方在伊外長阿齊茲訪問華盛頓、美國務卿貝克赴巴格達 的日程問題上也未能統一意見。薩達姆要求1991年 1月12日貝克赴巴格達,而布希認 為,這個時間太接近聯合國對伊拉克最後通牒的時限,故不能接受。 雙方僵持著,誰也拿不出令人滿意的建議。在這期間,阿爾及利亞總統沙德利、 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歐洲共同體的主要官員、約旦國王海珊都展開了外交活動,試 圖說服薩達姆讓步。1991年1月2日,法國國民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密特朗總統 的親信米歇爾·沃澤勒以私人身份趕往巴格達。他在巴格達會晤了阿齊茲和薩達姆, 但結果並不理想。 1月3日,布希再次建議,阿齊茲與貝克在日內瓦會晤的時間,可考慮在1月7日至 9 日之間,並且稱「這是爭取海灣危機和平解決的最後嘗試」。進退兩難的薩達姆與 眾將商議後,第二天表示接受布希的建議,同意雙方代表1月9日在日內瓦會晤,協調 雙方共同關心的海灣和平。布希認為薩達姆的這一決定是伊拉克「積極的一步」,同 時也向薩達姆保證,如果他命令他的所有部隊撤出科威特,巴格達以及所有伊拉克軍 事目標都不會受到攻擊。當然,布希知道國際、國內對海灣問題都很敏感,為了進一 步尋求更多的同盟者,他急忙又派貝克於1月6日,匆忙趕到巴黎、倫敦,周旋於歐洲 大國之間,闡明美國對中東的政策。 在國內,布希同時也為自己的行動掃除障礙。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於 1月12日分別 通過決議,如果薩達姆在美國東部時間15日午夜,也就是格林威治時間1月16日5時之 前,不撤出被侵佔的科威特,允許布希對伊拉克使用武力。 離聯合國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軍的期限1991年 1月15日越來越近,全世界綳緊了 每一根神經注視著海灣的局勢。大多數觀察家認為,除非薩達姆撤軍,否則美國肯定 要動武。1 月12日,即美國會通過動武決定的同一天,美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 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攤牌性會談。在會談中,貝克把布希給薩達姆的信放在會議桌中間, 但阿齊茲始終不接。會談快結束時,貝克說:「部長先生,我已說了我到這里來要說 的一切,我看已沒有理由再繼續下去了。」阿齊茲說:「我同意。我已沒有什麼話要 說的了。」臨分手時,貝克指著躺在桌上的那封信說:「你肯定不會接受這封信 ?」 阿齊茲平靜地說:「是的,我肯定。」 1 月16日18時,美國首都華盛頓燈火輝煌,平靜如常,國內外記者紛紛擁進白宮 的新聞發布中心,因為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伊拉克最後撤軍科威特的期限已超過18小時, 布希總統曾多次聲明對伊拉克再也不能「容忍」和「等待」了。眼下,布希總統有什 么新的決策,能否宣布開戰又何時宣布開戰呢? 各國駐美記者無不關心這個舉世矚目 的問題。可是,白宮的一位新聞發言人卻向記者宣布:「美國政府今晚沒有新聞發布, 請各位記者先生們、女士們回去休息吧! 」聽發言人的口氣,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不 可能在今夜和明天開始。似乎天上的星星也可以安心去睡大覺。 其實,這已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日內瓦會談失敗,布希已決定由「沙漠盾 牌」轉化為「沙漠風暴」,時間定在巴格達時間17日凌晨 3點,這使薩達姆在期限過 後仍有一整天的時間來表明撤軍意圖,可是薩達姆沒有作出任何錶示。一場席捲海灣 的大風暴不可避免地來臨了。

「沙漠風暴」登台亮相

1 月17日拂曉前對巴格達的空襲來得那麼陰森、恐怖,根本聽不到一點戰機的聲 音,但在瞬間,漆黑的夜空被火焰照得通明,飛蝗般的各式轟炸機、戰斗機突然出現 在巴格達的夜空,炸彈像雨點般地從天而降,轟隆聲如排山倒海,此起彼伏,震耳欲 聾,樓房開始晃動,燈光突然熄滅,整個城區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防空警報刺耳的 尖叫聲、炸彈的轟鳴聲和一串串五彩繽紛的防空高射炮彈拉開了襲擊巴格達的戰幕。 顯然是因為在極高的高空飛行,多國部隊的戰機靜靜地到達了,直到炸彈落到巴格達 的上空,伊拉克人才知道他們受到了空襲。在伊拉克的首輪防空火力發射之後的兩個 小時,巴格達電台報道說,戰機「一浪接著一浪」地輪番飛到這座擁有大約 400萬人 口的城市上空。 空襲後的早晨,巴格達的街頭一片荒涼,店鋪緊閉,門窗關上並拉上了窗簾,但 房屋沒有遭到大的破壞。許多外國記者在巴格達市區豪華的阿拉什德大酒店裡觀察到 這次襲擊。位於巴格達市中心的這家酒店內的外國人和記者,在空襲開始後由酒店職 員護送到地下防空掩蔽所內。 天亮後記者們向市民進行了查詢,但沒有獲悉市民傷亡的報告,也沒有跡象顯示 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像傳說的那樣在總統官邸被擊中。據伊拉克通訊社的報道,薩達姆 當時是在另一個隱蔽的地方,他逃過了這輪拂曉前的空襲。該通訊社援引伊拉克駐巴 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代辦的話說,薩達姆健康狀況良好。 美國有線電視網( CNN)記者阿爾內特說,看來該市的部分建築物未被直接擊中。 他看見 3枚地對空導彈的反擊,但沒有擊中目標。巴格達重要的機關大樓都受到了直 接的轟炸,如市中心的民防大樓、巴格達中央政府大樓、底格里斯河邊的國防部大樓、 執政黨社會復興黨總部和河對面的總統府。 在襲擊開始後的頭幾個鍾頭,部分記者報道說,在遠處發生了大火。CNN 記者霍 曼利說,一個煉油廠顯然被擊中,一股熱氣吹過酒店的上空。電訊大樓一帶有巨大的 爆炸聲。霍曼利形容這種景象就像「一些美麗的曳光彈,有紅色的爆炸火光,也有綠 色的爆炸火光」。另一名記者說:「我們感覺到我們正處於地獄的中心。」遭空襲後 的巴格達,伊拉克官員似乎已經失蹤,電纜、電話線及供水都已中斷,電台被嚴重干 擾,曾一度播放國歌的電台放到一半時信號即完全中斷。首都的大部分地區一片死寂。 一些外國記者為逃避空襲,登上了去約旦的汽車,汽車司機乘機敲竹杠,700 公里的 旅程竟收費3000美元,這應了中國人的一句俗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記者在 沿途沒有看到任何軍事路障或檢查站,直至邊境關卡才見到第一個穿軍裝的伊拉克士 兵。這些只是空襲伊拉克的部分鏡頭。 多國部隊這次針對伊拉克的「沙漠風暴」空襲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規 模最大的空中作戰行動。空襲開始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進行了充分的准備。為 確定轟炸目標,隨時掌握伊拉克軍隊的動向,美國十幾顆偵察衛星和通信衛星不停地 在海灣上空穿梭,各種圖像信息不斷傳到地面指揮部。空襲前夕,美軍啟動干擾機, 干擾伊拉克的電波,干擾范圍覆蓋伊拉克全境,伊拉克通訊系統頓時失靈,薩達姆以 及各級指揮機構無法正常指揮。多國部隊戰斗轟炸機出動前,美軍干擾機首先飛臨伊 拉克上空,撒下大量的金屬片,使伊拉克的雷達上出現了一片雪花,根本無法觀察到 多國部隊的飛機。接著,美軍開始從「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軍艦上向伊拉克 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該型導彈命中精度驚人,美軍吹噓在1000公里之外發射能 准確無誤地穿過足球門框。導彈發射後,多國部隊的數百架戰斗轟炸機從沙特中部的 空軍機場起飛,對伊拉克進行狂轟濫炸。據西方通訊社報道,空襲開始後頭15分鍾, 多國部隊的飛機一共向伊拉克戰略目標投下了 1.8萬噸炸彈,相當於當年美國投放廣 島原子彈的當量。 據美軍發言人1月18日宣布,多國部隊空軍第一天空襲摧毀了伊拉克50%左右的軍 事目標,包括雷達站、防空陣地、空軍基地、地對地導彈陣地以及指揮、通訊和控制 中心,核設施、生化武器中心等。在多國部隊猛烈的轟炸面前,伊拉克防空系統陷於 癱瘓,伊拉克空軍除少量的飛機升空迎戰外,大部分飛機躲在鋼骨水泥的機窩里,或 向北部山區機場轉移,後來還有一些飛機飛到了伊朗。伊拉克升空的飛機幾乎無一生 還,但沒有聽說伊拉克飛機擊落下多國部隊的飛機。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初戰告捷,欣喜若狂。但沒過多久,美國發現他們高興得 太早了。伊拉克遭受的損失遠遠沒有他們估計的那麼嚴重。美國的衛星清清楚楚拍到 的伊拉克軍事目標挨炸的照片原來大多是假目標。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發射架隱 蔽在居民區等美軍不易發現的地方,容易被發現的發射架大多是故意設置的假目標。 消息傳開,全世界一片嘩然。伊拉克雖然反擊乏力,但它還是很經得起打的。

薩達姆拒不服輸

「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後,薩達姆到哪裡去了? 多國部隊對巴格達的空襲,總統 府無疑是首當其沖的目標。據說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要打一幢大樓的男廁所就 不會落到隔壁的女廁所里,薩達姆逃離了巴格達,還是已經被炸死在總統府里 ?人們 憑各自的想像猜測著。其實,薩達姆此時就在首都巴格達,而且就在他的總統府里, 只不過他是在地下工事內。他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地面上發生的一切。情報部門向他 報告首都遭到猛烈空襲後,他才知道戰爭已經開始了。 總統府的地下工事可以說是薩達姆的一個傑作,也足見薩達姆用心良苦。該地下 工事是德國公司建造的,共耗資1億多美元。總面積為1800平方米,離地面達 18米。 牆壁、天花板和地基都有 2米厚,門用強度極大的12厘米厚鋼板製成,德國造的電梯 可將人員送上地面。這個地下工事不僅能耐攝氏 3

㈣ 殺敵二十七,自損十萬,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在與科威特針對石油和戰爭欠款問題鬧翻的第二天,悍然出動軍隊,並在短時間內佔領了科威特全境。5個月後,在各種外交手段和國際斡旋都失敗的情況下,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轟炸巴格達,拉開了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序幕。

最後,陸軍與伊拉克軍隊正面對抗。可以說,美軍看似打了伊拉克40多天,其實伊拉克軍隊真正能碰到美軍的時間也就那100個小時地面戰爭,其餘時間就看著美軍炫技了。連敵人都見不到,又怎麼能對他們造成殺傷呢?技不如人可不就是要挨打嗎?所以,出現“自己損失十萬卻僅僅打死27名美軍”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㈤ 為何說美軍在中東增兵10倍,才能打敗伊朗

伊朗在背後還有其他勢力的支持,所以說美軍在中東增兵10倍才能打敗伊朗。對伊朗來說,即使面對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也毫不示弱,依舊我行我素。所以伊朗也在積極發展核武器。積極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當然在伊朗,背後還有別的國家的支持。

㈥ 據聞伊朗50萬大軍准備戰爭,美國有膽量與其動武嗎

美軍肯定有膽量和伊朗動武啊,因為兩國的軍事實力而言,美國簡直堪稱碾壓伊朗。在海灣戰爭之前,薩達姆被稱為中東軍事霸主,擁有著十分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外界看來,美國在此次戰爭中風險巨大。不過最後海灣戰爭爆發,美國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以破竹之勢摧毀了其百萬雄師,這無疑證明了美軍的強大。

由於美國不尊重俄羅斯在中東的戰略利益,更不尊重在歐洲的戰略利益甚至還想將俄羅斯徹底趕出中東。而俄羅斯面對美國如此的利益侵犯,自然不可能在伊朗戰爭中再次和美國合作,甚至有可能會阻止美國。

㈦ 伊朗50萬大軍備戰,軍方警告將奉陪到底,美軍有膽量動武嗎

伊朗准備了50萬兵力迎接,隨時可能開始的美國的侵略,美國確實不敢輕舉妄動!但卻間接反映了美國和伊朗的矛盾重重!

掠奪石油是不正義戰爭。

美國對伊朗進行侵略無非為了石油,但是為了石油而打擊伊朗是一個不正義的戰爭因此美國不敢輕舉妄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借沙特石油遇襲事件譴責伊朗,就是美國想要掠奪伊朗石油資源的一個借口,正所謂名不當言不順,由於以上種種的事實和歷史原因,導致了美國始終針對伊朗,因此伊朗嚴陣以待也是非常正確的行為,但是二者是否會發生真正的交戰,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㈧ 伊朗50萬大軍備戰,軍方警告將奉陪,到底美軍有沒有膽量動武呢

無論伊朗有沒有準備那麼多軍隊,美國動武的可能性都非常小。因為現在是和平年代,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有很多方法制裁一老,沒必要非得進行武力壓制,而且勞民傷財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且伊朗也不是軟柿子真要打起來,美國會非常艱難。

由此可見,伊朗勉強可以稱得上是軍事大國,他所擁有的武器裝備以及軍事力量都是不容小覷的。加上環境因素以及伊朗本土作戰的優勢,美國如果要快速戰勝伊朗,並沒有那麼容易,而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得不償失,美軍應該不會發起戰爭。

閱讀全文

與多少美軍打伊朗大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雪山的海拔高度是多少米 瀏覽:603
義大利和歐洲哪個球隊厲害 瀏覽:90
微波爐怎麼煮義大利面 瀏覽:188
越南語有哪些國家用 瀏覽:193
印度怎麼那麼多宗教 瀏覽:389
印度咖喱面怎麼吃 瀏覽:821
中國疫情核酸檢測多少人 瀏覽:270
伊朗為什麼發射第一顆衛星 瀏覽:489
印度怎麼評價中國跳印度舞 瀏覽:449
英國普利茅斯疫情怎麼樣 瀏覽:260
印度怎麼獲得諾貝爾獎 瀏覽:134
紅印尼章能用什麼擦掉 瀏覽:624
伊朗以色列是什麼民族 瀏覽:314
印度撒的顏料是什麼意思 瀏覽:642
印度鐵離子電池怎麼樣 瀏覽:894
中國有哪些造幣廠 瀏覽:310
伊朗買的石油和美國有什麼區別 瀏覽:811
越南生產的叫什麼車 瀏覽:61
印尼虎雜紋什麼價 瀏覽:479
越南買日用品怎麼樣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