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是什麼經濟體制
1979年以前伊朗除了石油工業外,絕大部分經濟成份屬於私人所有。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當時由私人財團掌握的重要廠礦、農場、銀行、保險公司、飯店等均收回國有。目前伊朗的經濟體制是一種混合體制,由三種成分即國營、集體和私人成分構成,其中國營成分佔伊朗總經濟成分的75%以上。國營成分包括所有重要工業、礦山、發電設施、水壩、灌溉網路、廣播電視、郵電、航空、航運、公路、鐵路、對外貿易、銀行、保險等等,國營企業由政府統一實行中央計劃經濟管理,其收支由國家列入單獨預算。最近幾年,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漸下放管理許可權,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集體成分包括經營物資生產和分配的公司,以及在鄉鎮建立的類似機構。私人成分包括從事工業、貿易和服務的公司以及從事農業、畜牧業的家庭生產單位,它們是國營和集體成分經濟活動的補充。
❷ 伊朗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
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制、教規、共和制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准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伊朗伊斯蘭議會是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制。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方可生效。
伊朗的軍事制度:
伊朗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武裝力量由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組成。領袖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最高軍事領導和國防政策的制定機構,由總統、兩名領袖代表、司法總監、議長、軍隊總司令、衛隊總司令、國家計劃和預算組織主席及外交、內務、國防和情報部長組成。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伊朗憲法規定政教統一,宗教領袖為武裝部隊總司令。最高國防委員會是領袖領導下的軍事決策機構,成員有總統、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參謀長、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以及領袖指定的兩名顧問。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
❸ 伊斯蘭革命後的伊朗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
除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完全施行市場經濟的,其它發展中國家全不是市場經濟,
❹ 急求!!!!伊朗為什麼要繼續推行核計劃
阿拉伯地區現在這么亂,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老大,美國人相當可穆斯林肯定不樂意。雖然被欺負的是穆斯林,但波斯人想管,所以伊朗人就跳出來了,核是和美國談條件的最好籌碼,因為美國人最在乎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似乎美國人覺得有了核的國家就是對美國的威脅,尤其是地處中東這種敏感地區的。
本來我以為伊朗會學朝鮮,擺擺噱頭然後撈美國的錢。不過,最近新聞里內賈德的態度好像是玩真的了,如果伊朗能做中東老大,美國人想隨便挖人石油的無恥計劃就泡湯了。
❺ 伊朗為什麼持續推行核計劃
美國對伊朗核計劃前後不一的態度
說起美國對伊朗的核計劃的關注,的確值得回味與警示。伊朗核事業的倡始人是巴列維國王(1941-1979年在位)。巴列維國王時期的伊朗可以說是美國最親密的中東盟友之一了,自從1953年藉助美國的力量再次獲得國家權力後,他在外交上就一頭倒向了美國。巴列維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國王,在他的思想中,恢復古波斯帝國的榮耀與地區霸權占據重要的位置。巴列維本人非常渴望伊朗能在核方面有所建樹,所以他斥資40億美元,在西方的幫助下進行核電站的建設。當時伊朗的這一舉措是得到美國允許的,更是在西方大國的直接幫助下進行的。
1978-1979年的一場伊斯蘭革命把巴列維趕下了台,此後不久伊朗又不得不與薩達姆的伊拉克進行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需要大量資金注入和高端技術支持的核計劃自然也暫時中斷。直到戰爭結束特別是冷戰終結後,伊朗又重啟核計劃。在冷戰後時代,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由於不能再從美蘇競爭中獲得某一方的支持與保護,它們的不安全感加劇了,在這種情況下,尋求核力量就成為它們自保的選擇之一。伊朗面臨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和中東唯一事實上的核國家以色列的雙重威脅,它的不安全感尤為強烈,這也就不難理解它對「用於和平目的」的核設施的追求,至少,這能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縱觀伊朗的核計劃,在巴列維國王統治的中後期,伊朗的國際發展環境是相當不錯的,不用擔心西方大國的強力打壓,本地區又沒有能對它構成實質性挑戰的國家,伊朗這時的核計劃實際上是在巴列維企圖稱霸海灣的背景下展開的,並且得到美國的支持。霍梅尼之後伊朗外交的最大訴求是擺脫惡劣的國家安全環境,其防務政策的基調是防衛,其核計劃自然也是在此等背景下進行的,不過這時它卻不得不面對美國強烈的抵制和沉重的壓力。
隨著伊斯蘭革命後美伊關系的劇烈變動,美國對伊朗的核計劃也給予了重新考量。遏制伊朗的核事業的發展,就美國而言,這是對自己國家利益的維護;就伊朗而言,這是對自己國家利益的損害。雙方立場的直接對立造就了兩國的激烈沖突。美國著名雜志《大西洋月刊》在2005年11月透露,美國國防部和情報部門已經制定了攻擊伊朗的戰爭計劃。該計劃設想對伊朗的戰爭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對伊朗革命衛隊的基地進行空中打擊;第二階段是對可疑的伊朗非常規武器地點和支援設施進行空中打擊;第三個階段是美軍從五個方向對伊朗發動地面入侵,需要兩周時間。然後,美軍將從伊拉克、波斯灣北部、亞塞拜然、阿富汗和喬治亞進入伊朗。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也在2006年初撰文指出,西方無論是通過外交途徑,還是採取強硬立場都無法緩和同伊朗的矛盾,到2007年,海灣地區將會爆發一場大戰。聯想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理由,這位教授的言論聽起來不僅讓人心悸,更何況,最近兩年來,美國官方也一再重申解決伊朗問題的途徑也包括軍事手段。
盡管很多人認同美國的觀點:如果伊朗不是要威脅其它國家,那它推行核計劃干什麼?但是,同樣,很多伊朗人也有一個問題不得其解:以色列發展核事業美國不幹涉,可為什麼偏要對自己下手?別忘了,在敏感的中東地區,穆斯林國家是很容易拿美國的以色列政策與美國對自己的政策相對比的。
http://blog.voc.com.cn/sp1/fanhongda/17303420444.shtml
歷史由來
1、美國支持下的伊朗核計劃(20 世紀60 年代末~70 年代末)
美從50年代開始幫助伊朗發展核技術。1957 年3 月,美國和伊朗簽署了關於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協議,美國承諾幫助伊朗發展核能發電技術⑹。1967 年,德黑蘭核研究中心( Tehran Nuclear Research Center) 成立,美國向伊朗提供了用於研究目的第一個5千瓦核反應堆。1974年,巴列維國王設立了「伊朗原子能組織」,在美國支持下制定了核能發展計劃。根據此項計劃, 到20世紀90年代在伊國內建成23座核能工廠,伊朗將擁有既可用於和平核能利用, 又可用於核武器製造的鈾分離技術、核燃料回收技術、激光濃縮技術和一整套核設備。在這一時期,伊朗在1958年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1970年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74年5月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簽訂了全面保障監督協議,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所有核活動中的原材料及相關核設施的保障監督。當時伊朗的核活動基本上處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之下。可見,伊朗的核技術的啟動及最初的發展的在美國支持下進行的,而伊朗與其它西方國家的核技術合作也是得到美國允許的。
2、美國制裁下的伊朗核技術 (20世紀80年代~2002年)
1979 年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伊朗的國內政治發生巨大變革,伊朗政府的核政策也隨之發生變化。伊斯蘭革命的精神領袖霍梅尼認為,發展核武器違背了伊斯蘭人道主義精神,他本人也不相信核武器的威力。因此,霍梅尼政府上台後凍結了絕大多數的核計劃,伊朗的核計劃由此進入暫時停止的階段。伊拉克在兩伊戰爭中使用化學武器給伊朗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的事實讓霍梅尼看到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威力,而伊拉克的核武器計劃也讓伊朗感受到安全的壓力。為此,伊朗政府開始重視核技術發展, 並立即著手購買核反應堆、熱核燃料及核設備,積極尋求外國核技術援助,向外國選派人員, 加強核技術訓練。縱觀這一時期,霍梅尼政府由於忙於兩伊戰爭,在核開發方面的資金和人力投入還不是很多,伊朗的核技術研究進展比較緩慢。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以來,隨著美國對伊朗安全的威脅加大,伊朗加快了在核研究、核電站建設、鈾礦開發及濃縮鈾活動等領域的全面核發展計劃。隨著蘇聯解體,伊朗和俄羅斯的關系有了很大改善。兩國在核技術開發方面展開一系列合作。俄羅斯與伊朗的核工業合作引起美國的密切關注。1995年1月8日,俄羅斯與伊朗正式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俄承諾向伊朗出售兩個輕水核反應堆,並幫助伊朗完成德國公司未完成的布希爾核電站工程。從巴列維王朝覆滅到伊朗核危機爆發之間的20多年時間里,雖然美伊兩國關系在不斷變化,但美國對伊朗核開發的態度始終如一。美國認為伊朗為獲得核原料、核技術、核設備和核專家的努力已大大超過伊朗和平核能工程所需。並且這些原料、技術、設備、人才都具有雙重使用功能。
伊朗立場:伊朗雖是石油資源大國, 但鈾、鈈等核原料卻不能自足。而且要發展核工業, 或者說要發展核武器工程, 伊朗必須掌握相應的鈾濃縮技術、核燃料回收技術以及擁有必要的核設備,這些都需從國外進口。全面核查不斷,核研究項目時停時續,在這種科研不穩定的條件下,伊朗能否順利研製核武器還是個問題。伊朗一貫的觀點是暫停核濃縮活動,而不是中止,其目的是保留再次開啟核濃縮的合法性。第一次危機的解決方案中有地區安全合作,第二次危機里增加打擊恐怖主義內容,要求經濟合作。第三次六國方案提出取消向伊朗出口民用航空設備和通訊裝備的限制,增加直接投資以幫助其融入全球經濟,支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支持在高科技領域與展開合作等,西方的在不斷放寬限制、伊朗也在尋求共識點。現在看來,伊朗在核問題上有兩重目標,一是安全,二是解除制裁,重回國際社會。兩者相符相承,互為取捨。伊戰後伊朗地緣安全環境惡劣,對比無核伊拉克與有核朝鮮的不同境遇,伊朗獲取自有的全部核技術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第二個目標涉及發展問題。雖然各大國均與之在能源和國內大型建設項目上有合作,但由於美國的遏制和地區安全問題無法保障,合作范圍和深度有限,伊朗無法完全融回國際社會。伊朗希望在核問題上的討價還價可以換取取消制裁以至於和美國正常的過得去的關系。伊朗的政策目標應該是發展自有核技術,從民用到核武器。以原子能機構監控下放棄核武器條件換取美國取消制裁、歐盟的經濟科技合作,打開受限的外交局面。第三階段危機出台雖有國內保守主義上台的背景,但也受哈塔米執政期內緩和的核政策收益有限的影響。伊朗人民為改善生活選擇廉潔、親民的保守主義內賈德,哈梅內伊借之推動強硬核政策是為平衡內部保、革力量,用推進核研究來促使大國做必要讓步。第二階段危機的起因實際上也是伊朗對自己核計劃有保留。
另外前兩次危機的解決方案明顯具有迎合西方大國的特徵,不管是地區安全還是反恐,都是西方國家目前主要關注的問題,尤其是美國。這反應出哈塔米時期溫和的對外政策和力求改善與西方關系的立場。
http://blog.sina.com.cn/u/5776aa7b010007hb
❻ 伊朗的太空計劃展示了什麼太空不是一直是大國的游戲嗎
首先伊朗最近的太空計劃是發射了衛星,這個是事實,伊朗的導彈技術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了,至少在阿拉伯這家中是這樣的,這是眼前的事實,至於2020年將人送上太空的計劃,那就另說了,反正還有差不多10年的時間,說不定以後科技真的發達了,送人上太空就象我們今天坐飛機那麼容易了也難說,伊朗值此時期,雖然經濟困頓,政治孤立,但不能輸掉一口氣啊,這不叫冒險,也不是瘋狂,伊朗從伊斯蘭革命勝利以後就從沒有怕過美國,反正軟硬不吃,雖然說太空游戲是大國玩的,但如果伊朗不受到制裁的話,它比沙特還要有錢,它的石油出口還不如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大家可以想一下,等哪天地球上其它地方的石油采完的時候,可能就只有伊朗還剩了點。
❼ 伊朗核計劃到底對美國有啥危害!美國才那樣的強烈阻止呢!
其實對美國沒有什麼直接威脅,但是對美國的海外盟國的威脅很大。伊朗這種恐怖主義國家研製核武器的唯一目的就是搞核恐怖主義,因此現在任何正常的國家,包括中國和俄羅斯都堅決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周邊國家更是如此,所以美國現在淡定的原因就是如果真要打,肯定會有很多國家支持。
❽ 說美國有攻打伊朗計劃,你們說打不打的起來呀!
首先結論是肯定會開戰,其次具體什麼時候沒准。
原因很簡單。伊朗要造核武,美國怕對自己不利,所以與伊朗形成對峙。
為何現在不開戰,因為現在伊朗的核工程不足以威脅的美國,而寫美國認為還有談判餘地,美國不想首先輸在輿論上。
但是談判時有條件的,一旦伊朗無法滿足條件美國就會以武力相比,從多次政治交鋒可以看出,美國沒占什麼便宜,伊朗也毫不示弱,這就說明伊朗根本不想放棄或是不可能放棄核計劃,既然伊朗不放棄,美國又怕將來伊朗對自己構成威脅,那就開戰就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其臨界點就是伊朗核計劃足以威脅到美國的那一刻,只要到達臨界點美國會不惜一切代價向伊朗攻擊,要不然夜長夢多,等伊朗的核炸彈武器化了美國就懸了。
❾ 計劃是指什麼
計劃是指為實現既定目標對未來的行動進行規劃和安排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