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伊朗革命衛隊的地位高於伊朗的正規軍
1979年伊斯蘭革命結束後,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並不信任曾經效忠巴列維王朝的正規軍。他當時下令對軍隊進行「大清洗」,強調軍隊應該是「伊斯蘭和人民的軍隊」。同時,為了進一步鞏固伊斯蘭政權,霍梅尼於1979年6月下令成立一支具有宗教屬性的軍隊——伊斯蘭革命衛隊。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後,革命衛隊因在戰爭中沖鋒陷陣,而從「准軍事」組織迅速發展成為具有「海陸空三軍」力量的精銳部隊。與此同時,革命衛隊因其具體執行霍梅尼「革命輸出」的政策,在國內外建立了龐大的情報網路。
據美國媒體報道,黎巴嫩真主黨是由革命衛隊情報機構與黎什葉派聯手創立的,並長期接受革命衛隊的訓練。革命衛隊還向別國30多個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軍事組織提供指導,其中包括「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在內的組織。
伊朗正規軍負責保衛國家,革命衛隊則負責保衛伊斯蘭政權。因此,伊朗政府更倚重於革命衛隊。目前,伊朗正規軍的人數大約有50萬人,革命衛隊約12萬人,雖然人數不如正規軍,但據說革命衛隊還領導著上百萬人的非正規軍「巴斯基」,即民兵。記者發現所有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伊朗官員以及工作人員均為「巴斯基」。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政府人員都在革命衛隊的領導之下。從軍事力量上看,革命衛隊控制了伊朗大部分精良導彈,還設有特種部隊。因此,革命衛隊在伊朗具有很大的能量。
伊朗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兩年。在伊朗一些年輕人和大學生,他們按照義務都要去參軍,但大多都在正規軍服役。只有那些家庭出身良好(譬如烈士家屬、宗教家庭)、對伊斯蘭教極度虔誠或是政府相信其忠心耿耿的人才能進入革命衛隊,革命衛隊對隊員的審查非常嚴格。
② 伊朗革命衛隊和伊朗常備軍有什麼區別
1.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對前巴列維王朝的正規軍持有不信任態度,並進行了所謂的「大清洗」,以確保軍隊的伊斯蘭化與對政權的支持。
2. 為了加強伊斯蘭政權的基石,霍梅尼在1979年6月創立了具有宗教特色的伊斯蘭革命衛隊。
3. 隨著1980年兩伊戰爭的爆發,革命衛隊不僅在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迅速從准軍事組織轉變為擁有完整海陸空三軍力量的精銳部隊。
4. 革命衛隊不僅在本國扮演重要角色,還在國際上建立了廣泛的情報網路,並在「革命輸出」政策下支持了多個國內外什葉派和遜尼派軍事組織。
5. 革命衛隊與黎巴嫩真主黨等組織的關系密切,據說真主黨是由革命衛隊情報機構支持創立的。
6. 伊朗正規軍主要任務是保衛國家,而革命衛隊則專注於保護伊斯蘭政權,因此伊朗政府更傾向於依賴革命衛隊。
7. 盡管伊朗正規軍人數約為50萬,革命衛隊僅有約12萬,但革命衛隊還領導著數以百萬計的民兵組織「巴斯基」,該組織成員包括許多政府官員和工作人員。
8. 革命衛隊控制了伊朗大部分導彈力量,並設有特種部隊,使其在伊朗國內具有顯著的影響力。
9. 伊朗實行義務兵役制,大多數年輕人都在正規軍中服役,只有那些出身良好、虔誠的伊斯蘭教徒或被認為對政府忠誠的人才有機會加入革命衛隊。革命衛隊對新成員的審查程序非常嚴格。
10. 參考資料表明,革命衛隊在伊朗軍事和政治生活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③ 「稱霸中東、建立什葉派走廊」,伊朗憑什麼有這么大的「野心」
因為伊朗以前就是一個霸主。
到目前為止,伊朗一直支持葉門的胡塞武裝部隊,索馬里青年黨,黎巴嫩的真主黨,哈馬斯等。最終目標是在這些國家建立什葉派國家宗教統一組織,一旦這些武裝團體能夠做到這一點,就很容易控制伊斯蘭教,控制能源成為世界大國。伊朗的最終雄心是實現民族復興,成為世界強國。這也是其持續進行核試驗和核武器的基礎,因為伊朗認為存在核武器,這是力量的標志。因此,伊朗控制伊斯蘭教的目的是控制世界能源,波斯灣最初是由伊朗控制的。一旦有了伊斯蘭,世界的能量就掌握在伊朗手中。
④ 伊朗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美國交惡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4)伊朗為什麼喜歡輸出革命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