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為什末要拉攏伊拉克
同為伊斯蘭國家 相同的民族(阿拉伯) 相同的遭遇(被美國干涉) 而且現在伊朗在國際上太孤立的 中俄都已經近乎拋棄伊朗 所以後者迫切需要一個同盟國
2. 伊朗和伊拉克的歷史有何關聯,何時分裂
歷史上,兩國間一直存在著民族矛盾、教派沖突、領土糾紛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爭端。1980年9月,兩伊戰爭全面爆發。戰爭共造成100多萬人死亡,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1987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伊拉克和伊朗先後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8月20日,長達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後,兩國仍然處於敵對狀態。1990年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拉克於當年8月17日正式宣布從伊朗領土撤軍,10月兩國恢復外交關系。盡管此後兩國為改善關系作出積極努力,但雙方在一些領域的分歧依然存在。
2000年以後,伊朗和伊拉克關系明顯改善,特別是「9·11」事件後,因被美國列入「邪惡軸心」國名單,雙方在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
2003年3月20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伊朗強烈反對美國的武力行動以及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存在,呼籲聯合國在伊拉克重建和未來政府組建上發揮主導作用。伊拉克戰爭後,伊朗積極支持伊拉克重建,向對方提供援助,並加強與其的經濟合作。兩伊政治經濟關系逐漸升溫。
2005年,兩伊關系發展步伐加快。當年5月,伊拉克過渡政府成立。親伊朗的什葉派達瓦黨領導人賈法里執掌政府。為表示對賈法里政府的支持,伊朗外長哈拉齊5月中旬訪問伊拉克,成為薩達姆政權垮台後訪問伊拉克的伊朗最高級別官員。7月,伊拉克過渡政府總理賈法里訪問伊朗。11月,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訪問伊朗,成為近40年來首位訪問伊朗的伊拉克國家元首。
2006年以後,兩伊關系持續升溫。伊拉克總理馬利基於2006年9月和2007年8月先後兩度訪問伊朗。2006年11月,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時隔一年之後再度訪問伊朗,尋求擴大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兩國高層互訪進一步促進了雙邊關系的發展。
歷史上,兩國間一直存在著民族矛盾、教派沖突、領土糾紛以及歷史遺留下來的各種爭端。最主要原因。
3. 伊朗伊拉克之間有什麼分歧
薩達姆執政的第2年,兩伊戰爭爆發,這場戰爭持續了八年之久,成為當時的世界熱點。
伊拉克和伊朗均為海灣地區大國,又是近鄰,但長期以來,兩國存在嚴重分歧和尖銳矛盾,多次發生沖突和戰爭。
兩伊分歧首先體現在邊界問題上。兩國對邊界線的劃分歷來就有爭執,尤其對阿拉伯界河的劃分分歧更深。這條界河長約100公里,河界原以該河伊朗一側淺水段為界,河流主權屬伊拉克,但雙方都享有自由航行權。1937年,雙方同意霍拉姆沙赫爾和阿巴丹兩段共11公里以該河深水線為界。1975年,兩伊達成《阿爾及爾協議》,伊拉克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作為兩國的新邊界,放棄根據1847年和1937年兩國的邊界條約其對阿拉伯河的主權;伊朗則同意將巴格達東北伊朗境內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但後來兩國仍因邊界劃分問題產生糾紛。
兩伊分歧其次體現在宗教教派問題上。兩國都是伊斯蘭國家,伊朗90%以上的居民是什葉派;伊拉克境內雖有什葉派,但卻是由遜尼派掌權的國家。兩國存在尖銳的教派分歧。
兩伊分歧還體現在地區稱雄之爭。兩國都認為自己在海灣地區勢力最強,最有影響力,應該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兩國為此長期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