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伊朗首次回應「拉什迪遇刺」:襲擊與我們無關!究竟是何人所為
8月12日,拉什迪在美國紐約遇襲,身體被刺中約10次。行凶者當場被捕,是美國新澤西州人。拉什迪曾因出版小說《撒旦詩篇》,引發穆斯林世界巨大爭議,自1988年起被伊朗政府下令“追殺”。
Ⅱ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伊朗人開始懷念巴列維王朝
說到這個巴列維王朝也還是挺有意思的,現在的伊朗人好像非常非常的懷念以前的巴列維王朝了,那麼有的人問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問得比較好了,下面一起來研究看看!
其實,說越來越多的伊朗人懷念巴列維王朝時代,這個說法不太准確,他們對現狀不滿意,對巴列維政權也同樣不滿意。
伊朗人不想要政教合一的政體,他們同樣也不想要一個王權專制政體。
說民眾懷念巴列維王朝時期,不如說伊朗人是在追求更加公平理想的社會環境。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伊朗的過去與現狀,看看伊朗近幾十年的社會發展變化。
先來回顧一下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
1925年12月12日,當時的伊朗伊斯蘭議會召開制憲會議,宣布禮薩·汗為波斯帝國統治者,伊朗進入巴列維王朝時期。
1979年,霍梅尼發動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41年-1979年在位)被迫退位流亡國王,巴列維王朝終結,共存在54年。
白色革命
巴列維王朝雖然是一個封建王權的國家,但是在世界大潮的推動下,伊朗也開始了現代化進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很多國家都掀起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這種大勢下,伊朗國內對民主制度的呼聲也日漸高漲,君主制度受到了沖擊。
到了20世紀50年代,伊朗經濟形勢惡化,失業率增加,國內矛盾尖銳,政治運動愈加頻繁。
巴列維王朝末代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為了緩和國內矛盾,維護君主專制制度,1963年開啟了「白色革命」改革大潮。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想通過發展經濟來緩和國內矛盾,進而鞏固君主專制制度的一場改革。
主要內容有:
1.廢除佃農制,凡是大地主佔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所有,建立一支促進農業發展的大軍。
2.全部森林、水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3.將所有政府經營的工業企業出售給合作社和個人,這些出售的企業所獲利潤,由勞資雙方分享。
4.修改選舉法,准備實行普選,特別是婦女都要參加普選。
5.要建立一支由各科醫生所組成的衛生工作者大軍,到農村去進行免費醫療工作。
6.改革司法,在所有的農村,都要建立公正的法庭。
7.改組所有政府機關,行政權力下放,並全面改進國民教育。
改革進步性
可以看出,巴列維的一系列改良措施,體現出很大的進步性。他力圖響應民眾要求民主的呼聲,建立一個世俗化的君主制政權,引導伊朗脫離落後狀態,使之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
巴列維推行的「白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伊朗經濟的發展,為伊朗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打下了基礎。
巨型油輪碼頭、大型貯油庫和石油化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鉛礦、銅礦、鐵礦和煤礦,都進行了大力開采,鋼鐵廠以及其它金屬冶煉廠,產量也都在不斷增長。
1976年石油產量為2.948億噸,出口2.722億噸,當年出口石油收入達234億美元。
從1971年到1973年,伊朗經濟增長速度平均為百分之十四點三,1974年猛增至百分之四十。
伊朗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到1977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已達2200美元。
此外,在交通、電信、電力、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領域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於經濟的發展,軍隊實力也隨之增強,伊朗武裝成為中東地區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伊朗在社會面貌層面的變化也非常明顯,迅速向世俗化邁進。
當時巴列維破除了宗教對國家的影響,實行一夫一妻,解放了穆斯林女性。
百姓的思想獲得自由,女性解除禁錮,可以自由的工作和學習,成為伊朗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伊朗巨大的進步。
隨著當時經濟的高速發展,百姓生活不斷改善,國家福利日趨完善,整個國家表現出蒸蒸日上的一面。
改革局限性
與所有專制者的改革一樣,巴列維的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來鞏固自己的王權,在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採取一系列鞏固王權的措施。
首先就是重用親信,巴列維將大量親信安排在國家要害部門,成為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
這些權貴通過掌握國家政治、經濟權力,大肆斂財,貪污腐敗,造成國家財富迅速集中。
王室權貴一個個腰纏萬貫,奢侈無度,而中低層百姓卻陷入赤貧,甚至失去謀生手段,產生了極端不滿的情緒。
其次還成立了秘密警察制度,用於鎮壓潛在反對者,手段惡劣殘酷,被描述為當時伊朗人最恐懼和厭惡的組織。
再次是巴列維過分發展軍備,企圖把軍隊收買為維護王權的有力工具。
在經濟取得大展之後,巴列維軍事野心不斷擴大,每年花費大量金錢購買美國武器,聲稱要做世界第五軍事大國。
龐大的軍費開支耗盡了伊朗財政,使伊朗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
改革損害了教士階層的利益
教士階層在伊朗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巴列維王朝之前,伊朗的教士享有國家的主要權力,包括國民議會的主要席位、司法權、教育權。
他們還掌握大量的土地、房產,可以徵收宗教稅,在伊朗鄉村,教士階層掌握著絕對的權利,德黑蘭的很多政令都無法在鄉村地區得到執行。
「白色革命」期間,當局大力推行去宗教化改革,給予了婦女選舉權,遭到了教士階層的敵視。為了打擊教士階層,政府取消了很多宗教領袖的特權,關閉了大量的宗教學校。
土地改革政策觸動了教士階層的經濟利益,動搖了他們對土地的控制權。
司法改革也對教士階層的司法特權形成挑戰。
這一系列的世俗化改革從根本上觸動了教士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總的來說,巴列維的一些列改革一方面發展了伊朗經濟,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特權階層,加劇了貧富分化,引發民眾普遍不滿。
另外,社會的世俗化改革,使西方思想湧入伊朗,促使了伊朗民主意識的進一步覺醒,人民對專制王權更加排斥。
對教士階層的打擊,嚴重損害了僧侶階層的利益,世俗化的推進也遭到許多伊斯蘭教徒的反對。
所有的矛盾參雜在一起,最終引發了伊斯蘭革命,埋葬了巴列維王朝。
為何越來越多的伊朗人對現狀不滿
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經過全民公投,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的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伊朗成為政教合一的現代神權性君主政體國家。
伊朗伊斯蘭政教合一政權是伊朗公投的結果,可以說是絕大部分伊朗人的共同選擇。
那麼推翻王權政權以後,伊朗人民的生活又怎麼樣了呢 ?
首先是經濟發展緩慢,貧富分化更加嚴重。
當初,巴列維時期的伊朗雖然貧富分化嚴重,但是經濟總體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民眾也享受到一定的發展成果。
革命後的伊朗經濟沒有繁榮起來,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依然強烈。
革命成功後不但沒有消滅貧富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伊朗教士階層掌控著伊朗經濟命脈,財富無限,而廣大的老百姓卻陷入了一貧如洗的狀態。
伊朗前總統內賈德曾經提到:伊朗的300人就掌握了伊朗60%的財富,可見財富集中嚴重到什麼程度。
由於政策失誤及長期遭受西方制裁,現在的伊朗已經成為中東最窮困的國家之一,很多伊朗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
失業率也居高不下,尤其是年輕人,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失去生活來源,廣大農村地區更加窮困潦倒。
社會面貌倒轉。
在巴列維時代,社會風氣十分開明,婦女享受比較廣泛的權利。
而如今的伊朗婦女不得不重新包上黑面紗,各種各樣對婦女的禁錮隨也之而來,女性再次成為附屬,伊朗又回到了神權時代。
伊朗的自由程度也出現倒退。
伊朗的神權政體對議會及法案具有否決權,對比起國王政府的同等機關有更大的權力。
少數族群的政治權利被打壓,非穆斯林族群不享有平等的權利。
政府控制新聞媒體,沒有官方的允許下,書籍雜志不得出版、錄音帶不得分發、電影不得播映、文化團體不得成立。
伊朗執行政教合一政策,教士對於民眾思想嚴格控制,民眾的思想受到限制。
以上種種現實,使伊朗很多人認為,伊斯蘭革命是毀了伊朗的未來,使國家倒退了幾百年。
連霍梅尼的孫子海珊·霍梅尼也痛心的說,現在的伊斯蘭毀了伊朗的未來,偏離了霍梅尼的路線,他甚至要美國幫助伊朗回到從前。
現在的伊朗年輕人,也對自己父輩當初支持革命的行為充滿疑惑:「難以理解他們當初所表達的熱情到底是為了什麼」。
目前,美伊關系持續緊張,伊朗國內的抗議活動也日趨激烈,很難斷定伊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祈禱不要發生戰爭,祝福伊朗人民!
Ⅲ 伊朗打得過以色列嗎
這真的很難說。從表面上看,伊朗絕對不是以色列的對手。畢竟,從另一方面來說,以色列的核力量就在表面上。另一方面,伊朗已經被美國扼殺在國界的咽喉。兔子死了,狗也蒸發了,迫使它真的捲入戰爭,以色列可能無法承受來自伊朗的反擊,近年來伊朗的導彈和土地已經飽和,伊朗有如此多的穩定資本,以至於它想在這個國家有發言權。
然而,伊朗在這樣的環境下繁榮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不僅完善了工業體系,還完善了數百萬的軍隊數量,盡管在某些最微妙的方面,它對錯誤的容忍度很低。雖然不是軍用級別,但伊朗有很多土地,所以,最終,很難說。所有的損失都是字面意義上的,但這一次必須完成,有趣的統計數據顯示,伊朗的面積是以色列的80倍,這意味著什麼?意思是潛力。意思是資本。目前在以色列還沒有。
Ⅳ 兩伊戰爭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我們能夠生活在這樣和平、穩定和繁榮的環境裡面是一種幸福,但這個世界依然有戰火硝煙,依然有人無法滿足基本生活的需求,徘徊在生死邊緣上,這種對比越發凸顯和平的美好、戰爭的殘酷,更使我們珍惜現下的生活。今天我們來說的就是持續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直到現在那場戰爭的影響依然存在,那麼這場戰爭的歷程是如何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最後誰也沒有在這場戰爭中討得便宜,兩伊雙方又恢復到戰前的狀態,不過在這八年裡面,他們每個人深陷戰爭的痛苦中,沒有誰能夠獲得幸福,美好的生活也被打破無法重來,八年的光陰就這樣浪費在仇恨和武器裡面,真的不值得。
Ⅳ 為什麼不建議去伊朗
不建議去伊朗的原因是語言障礙。
伊朗這個國家就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是很了解他,而且聽上去就很危險。對伊朗,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伊朗核武器,聽上去伊朗這個國家就十分的不安全。不過根據一些去過伊朗的人,我們可以發現伊朗這個國家實際上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不安全。只說這個國家溝通不是很順暢,因為大多數人不是說英語的,而是說波斯語的。
實際上伊朗可以說是中東地區為數不多的比較安全的一個國家。可能是因為多年以來兩個國家的抗衡,所以使得伊朗在一些方面落後於我們現代科技,但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伊朗建立起了一套伊朗特有的工業體系。在很多方面依然都可以做到自滑叢攔給自足,所以說伊朗也可以在多種重壓之下維持自己國家的穩定,不會出現亂子。
伊朗美食推薦
1、古爾梅薩布齊
古爾梅薩布齊是一種伊朗草葯燉菜,通常在伊朗各地食用,被認為是該國的國菜。盡管准備這道菜的方法有很多,但基本成分鄭敬是羊肉,和切碎的香菜和細香蔥制信胡成。其他品種有時也包括韭菜,羽衣甘藍或菠菜等綠色蔬菜,古爾梅薩布齊里的菜色呈深綠色並具有濃郁的刺激性風味。這些必不可少的食材成分與芸豆和切塊的肉結合在一起,製成了濃郁的燉肉。
2、斯坦波利
斯坦波利是由肉,米,土豆,洋蔥和西紅柿混合而成的傳統伊朗菜餚。但是,有很多食譜因地區而異,甚至每個家庭的製作方法也不同。原則是將其燉煮熟,直到所有食材變軟為止,但不要出現糊狀。建議將斯坦波利與原味酸奶,沙拉,桅桿乳酪和黃瓜搭配使用。
Ⅵ 伊朗的穆斯林不吃我們做的米飯,他們是怎麼做的
伊朗米飯不是燜的而是撈飯,即先用水像煮粥一樣將米飯煮熟,再將米飯撈出,這樣做出的飯粒是鬆散的,一粒一粒的很容易攪拌。
做飯方法不一樣
Ⅶ 伊朗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美國交惡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7)伊朗問為什麼打我們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Ⅷ 伊朗為什麼討厭以色列
以色列和伊朗甚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矛盾,屬於宗教矛盾。阿拉伯世界國家一般都信奉的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又分兩個派別即什葉派和遜尼派,而以色列信奉的是猶太教,跟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宗教信仰是不一致的。而且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國家都有什葉派和遜尼派,只不過每個國家的執政者有的是什葉派,有的是遜尼派,什葉派會煽動別的國家的什葉派對抗遜尼派政府甚至取而代之,反之遜尼派也會幫助別的國家的遜尼派對抗什葉派政府,這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內部矛盾。
而以色列信奉的是猶太教。猶太教最早起於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後來猶太教被其他教派趕走了,於是猶太教徒開始流落在全球各地,以歐洲居多。信奉猶太教的教徒大多是猶太人,他們聰明善於經商,也非常富有。二戰時期希特勒大肆屠殺猶太人,猶太人開始聯合起來,想成立一個猶太人國家,於是在美國猶太人的支持下,全球的猶太人都回到了猶太教的起源地巴勒斯坦,成立了一個新國家即以色列。
以色列的出現當然激起了阿拉伯世界國家的仇視和反對,所以以色列建國初期就跟阿拉伯世界國家前後進行了五次戰爭。在美國猶太人的支持下,以色列每打一次戰爭,國土面積和軍事實力都擴張一次,五次戰爭打下來,阿拉伯世界清醒意識到有美國支持的以色列,沒辦法被消滅,阿拉伯世界國家開始逐步跟以色列關系緩和,第一個緩和的是埃及(當時阿拉伯世界過埃及的領袖)。以色列跟阿拉伯世界國家和解了,可苦了巴勒斯坦,這么多年來,以色列不斷的蠶食巴勒斯坦的領土,製造了很多人道主義災難。
以上是中東的歷史背景。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發生了什麼?伊拉克最早是依靠美國勢力的,伊朗是依靠蘇聯勢力的,由於美國支持伊拉克跟伊朗打了八年兩伊戰爭,再加上美國扶持了一個以色列,伊朗不但對美國很仇視,對以色列也很仇視。而以色列心知肚明,於是不能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所以就經常對伊朗的核工業進行破壞。
Ⅸ 我想問問伊朗人有什麼習慣交了個伊朗朋友..想知道有什麼不能問和不能說的么
伊朗人不喜歡以色列人和伊拉克人(好像阿拉伯人他們都不喜歡),不喜歡我說用中東人這個詞,一下把阿拉伯人和他們放到一塊兒去了,我這么說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是和我說我們和他們是不一樣的我們是遜尼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