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現在美國攻打伊朗會是什麼結果美軍會不會死傷慘重伊朗是不是滅亡了
美軍應該會很慘重,因為伊朗是個很重要的戰略位置,中國,俄羅斯不會不顧伊朗的,再說美國的財政也很難再次發動戰爭,一個伊拉克就把美國拖垮了,更何況伊朗。
⑵ 美國制裁伊朗銀行,為何美國總是揪著伊朗不放呢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系,從巴列維王朝倒台之後,就一直不好。先是通過伊朗核協定製裁伊朗,又是在伊拉克炸死了蘇萊曼尼。現在又開始對伊朗的銀行進行制裁。而理由就是一個伊核協定。其實伊朗核協定本身沒有什麼爭議,而且伊朗在簽訂的時候,也承諾和平利用核能源。雖然不排除伊朗希望通過和平利用核能學習到什麼,但是明面上伊朗很老實。其實不管伊朗老實或者不老實,這對於美國來說都是制裁伊朗的借口。
由於美國媒體的宣傳,伊朗這個國家在美國國內一直都沒有什麼好的形象。所以此時選擇伊朗作為打擊目標,非常符合美國民眾的胃口。再加上伊朗這段時間嘗試和歐洲使用歐元交易石油,動了美國的蛋糕。所以特朗普選擇此時對伊朗下手,意義非常明顯了。
⑶ 美國與伊拉克是由什麼結局結束戰爭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由美國一手操縱並繞開聯合國對主權國家伊拉克發動的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周。由於美國的戰爭冒險和准備不足、伊拉克軍民的頑強抵抗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美國速戰速勝的戰爭計劃已告失敗。 目前,戰爭雙方都在調整部署、積蓄力量,准備戰場上新一輪的較量。與此同時,圍繞伊拉克的戰後重建、過渡政府的組成及運作方式,在國際社會同樣展開了斗爭和較量。無疑,在伊拉克戰後建立什麼樣的政府,是由美國一家單獨安排,還是由聯合國主導並在其監督下選舉產生新的伊拉克政府,其結果不僅對伊拉克自身有著重要影響,對中東地區的穩定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世界格局和發展方向都將產生重要影響。不僅是經濟利益的斗爭,還是建立什麼樣的發展「模式」的斗爭。說到底還是「單極」和「多極」世界的斗爭。 一、美國發動對伊戰爭的當前目標和長期的戰略企圖是什麼?按照美國的解釋,對伊戰爭的目的就是要解除伊拉克的武裝,消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推翻薩達姆政權。但是,在表面的戰爭借口之下,還潛藏著美國難以宣示但從其政策作為中已經反映出來的當前和長期的戰略企圖。就當前的戰爭目標來看,主要是: 1、推翻薩達姆政權,成立由美國主導下的伊拉克過渡政府。為此,一是繼續貫徹速戰速決的戰爭計劃。包括大舉增兵伊拉克,加強空中打擊的力度,削弱共和國衛隊的作戰實力,包圍巴格達並迫使薩達姆政權下台,實現政權更迭。美國將力避陷入戰爭長期化的困境。二是盡快成立伊拉克的過渡政府。這有助於擺脫美國目前的許多困境。這樣的政府盡快浮出水面,將有利於形成新的政權中心,並團結相當的伊拉克民眾,減輕美國在戰場上遇到的游擊戰的壓力。同時,宣布第一階段戰爭目標的完成,爭取國際國內的支持。 2、主導伊拉克戰後重建,攫取巨大的經濟利益。由於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戰後巨大的重建經費不難支付。美國的戰爭決策者們友數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不惜巨額經費,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單方面由少數幾個國家發動了這場不得人心的戰爭。因此,美國將和發動對伊戰爭一樣,繼續單方面主導伊拉克的戰後重建工作,至少是實質上主導伊拉克的戰後重建。由於戰爭對伊拉克城市基礎設施和石油開采、加工、提煉設施的破壞,必尺棗然形成巨額工程訂單,特別是美國的公司可以利用美國主導重建工作的地位,採取高報低出的手法,從中獲取不公平的壟斷收益。事實上,戰爭尚未結束,美國已經把凍結好睏首伊拉克14億美元的資金全部交給了美國自己的公司。這些收入,最終將彌補美國在戰爭中的巨額支出。 3、重振強權形象,重樹國際國內信心,維持美元的霸主地位,剌激美國經濟的復甦和回升。由於「911」事件的影響,打擊了在美國市場上投資者的信心,美國股市至今一蹶不振,經濟始終在谷底徘徊。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統治者太需要打一場戰爭,並以速戰速決和完勝的結局,顯示美國的強大,重振投資者對美國持續發展的信心,以此擺脫經濟持續低迷的窘境,重現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強勁增長的勢頭。更主要的是,通過戰爭的巨額支出,帶動美國軍火、運輸、勞務繁榮,並剌激消費支出,使萎迷不振的美國經濟盡快走出低谷。這就是美國戰爭決策者制定速戰速勝戰爭計劃,即使面臨戰場強大阻力,仍然不顧一切,加大破壞打擊力度,力求盡快結束戰爭的原因所在。 從長期的戰略目標來看,美國是希望通過對伊戰爭,在伊拉克扶持和建立一個親美政府,並成為在整個中東地區輸出美式「民主」,對其它阿拉伯國家進行「民主化」改造的樣板。由控制伊拉克,建立橋頭堡,到控制整個中東地區,並以石油為武器,影響和左右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實現美國一統世界的夢想。 二、伊拉克戰爭的三種結局及對世界前景的影響 (一)美國完勝的結局及對世界前景的影響。按照美國戰爭策劃者的預想,戰爭在數天或數周內結束,順利實現推翻薩達姆政權,找到或發現伊拉克生產和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建立由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新政府。戰場上美軍死亡人數控制在美國民眾普遍能夠接受的標准。如此,則是對伊戰爭的完勝結局。並按上述戰略步驟開始改造中東和世界的進程。 但是,從戰爭兩周來的情況來看,無論是戰爭的進展情況,還是美軍的死亡人數,或是成立伊拉克新政府的問題和主導戰後重建工作都已面臨重重困難,美國已不可能取得對伊戰爭的完勝。這就打亂了美國的戰爭步伐,遲滯了美國由此開始對世界施加影響的進程。美國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重新規劃其戰略藍圖。 (二)美國付出相當代價或者「慘勝」的戰爭結局及對世界前景的影響 以美國現在的軍力、國力,執意要打伊拉克戰爭,在付出相當代價後,仍然可以達到推翻薩達姆政權,消滅共和國衛隊的目標,但這樣的勝利,遠非美國當初預想的勝利。而且隨著採取方式不同,付出代價不同,導致的戰爭結局對世界前景的影響也將不同。 1、以現有的作戰方式和增加後的兵力規模,在付出一定代價後達成對伊戰爭的目標。在四月中上旬,增加的兵力全部到達伊拉克戰場並開始投入戰爭,在巴格達外圍有效地削弱了伊軍實力,對巴格達的基礎設施破壞較小,平民的附帶傷害較小,「斬斷蛇頭」行動順利實施,薩達姆及其核心成員喪生,或失去對全國政權和軍隊的控制,美國的戰爭形象沒有更多地受到世界各國的譴責。這種情況下,美國將堅持按照由其主導成立伊拉克新政府,在戰後重建涉及經濟利益的問題上,採取更加自私的政策,將全部或主要的工程合同發包給英美等國的公司,從中攫取可觀的戰爭紅利;對中東各國,有可能在完成對伊拉克的民主化改造後轉向新的目標。綜合分析,這些目標的順序依次可能為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伊朗等。直到實現對中東地區的民主化改造,或者說完全控制。並進而影響世界其他地區。 2、採取了更具破壞力的作戰方式達到了戰爭目的。在增加兵力後戰場進展依然不順,因此加大了空中打擊的力度,大量使用了空氣燃料炸彈和集束炸彈,對巴格城形成了較大破壞,平民傷亡數量急劇增加,而且本身的戰損也較大,以此為代價,佔領巴格達並強行組建伊拉克新政權。但是,美國的戰爭形象更壞,世界反戰陣營因此強大,主戰集團內部產生分歧,逐漸分化並瓦解,美國的軍事佔領遭到了整個阿拉伯民族的反抗和抵制,薩達姆生死不明,伊拉克的游擊戰戰爭如火如荼。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一手操縱的伊拉克新政權不可能有效運作,也得不到世界各國的承認,戰後重建不可能開始,美國將深陷伊拉克的游擊戰爭而不能抽身,對世界其他地區進行干涉的精力將受到極大牽制。經過較長時間的國際斗爭和伊拉克人民本身的反抗,有可能在聯合國主導監督下重新選舉產生伊拉克新政權,並開始戰後重建工作。但美國對世界事務的影響力將因此下降。 3、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達到了戰場目標。美軍遭遇了戰場上的重大殺傷,對伊拉克軍隊使用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使伊平民和軍隊均有重大傷亡。美國的戰爭形象遭到徹底破壞,在國際國內的共同反對下,美國戰爭集團下台。由此開始戰略收縮,對世界事務的干涉明顯減少,美國做為世界一極,較為平等、民主的參與世界事務的處理。 (三)戰爭久拖不決,美國深陷伊拉克戰場不能自撥。既不敢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又對伊拉克的游擊戰術和城市巷戰沒有辦法,美軍的主要兵力被拖在伊拉克並背上了沉重的戰爭債務,國內經濟徹底進入衰退,反戰勢力空前高漲,主戰集團下台。新的美國領導人為了從伊拉克抽身,不得不由聯合國主導,決定戰後伊拉克從政權組成到戰後重建的所有問題。美國國力受到削弱,其問題和弱點都充分暴露,世界從此進入多極時代。 由上可見,第一種結局對美已無可能。美國將力爭第二種結局的第一種情況,而力避其他所有情況和局面的出現。對於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來說,將力爭第三種結局。只有這種結局才是世界人民的福音,才能營造一個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更加美好的世界。「一極化」只有利於美國和少數幾個緊隨其後的發達國家,世界大多數人民將深受其害,並為美國所奴役和驅使,資源被美國所佔用並擁有,財富為美國所浪費和揮霍。是一個極不平等的世界,所以遭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抵制和反對。 三、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暴露了什麼 經過兩周來美伊在戰場上的較量,不管戰爭結局如何發展,伊拉克戰爭暴露了美國以前或非戰爭狀態下我們不容易看到的一些東西。 (一)暴露了美式高技術戰爭的局限性。自上次海灣戰爭以來,美國又以「零傷亡」的代價打完了科索沃戰爭,取得了阿富汗戰爭的近乎完勝,成功地安定了歐洲的後院並把勢力擴展到中亞,實現了冷戰時期想辦而沒有辦到的事情。經濟上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連續十多年強勁增長,科學技術又遙遙領先於所有競爭對手,綜合國力空前提高。加之美國輿論工具的鼓燥和渲染,成就了美國軍隊強大不可戰勝的神話。此次伊拉克戰爭,美國戰爭決策者原本希望挾此神話之威,通過積極造勢,達到速戰速勝的目的,由此開始落實美國的戰略構想。但伊拉克戰爭兩周來的實踐證明,美式高技術戰爭模式:對意志薄弱的小國有效,對意志堅定的中等以上國家作用有限;對國內民族矛盾突出、政權本身不穩的國家有效,對誓死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國家和人民的威懾作用有限;對戰爭目標和戰爭規模較小的戰爭形式有效,對戰爭目標過大並激起了全民抗爭的戰爭作用將大大受到限制。 伊拉克戰爭目前的發展狀況,將使美國統治集團充分認識到其戰爭模式的局限性,從而收斂其戰爭的沖動性、冒險性;也將使其他國家的人民,看到戰爭的性質、人心的向背、人民的團結和誓死抵抗的精神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增強戰勝強敵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霸權」國家的戰爭冒險。 (二)暴露了美式戰爭的欺騙性、殘酷性。近年來,在西文軍界流傳著一種理論,認為由於技術的進步,打擊精度的提高,可以使現代戰爭對平民的傷害最小、戰爭的破壞很低、對環境的影響很少,也即所謂的高技術戰爭的文明化、干凈化。這一理論也被我國的某些軍事工作者所樂道。高技術戰爭真的實現了文明化和干凈化,西方軍界的真正用意是什麼? 無論是上個世紀的科索沃戰爭,還是時下正在進行的伊拉克戰爭,都對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生存和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破壞,而使用違禁的集束炸彈和燃料空氣炸彈,更是對戰場生靈前所未有的屠殺。何來「文明」,又何能「干凈」?所謂高技術戰爭的干凈化、文明化,本質上只能助長霸權主義國家更無限制的、更加頻繁的對外使用武力,從而蒙蔽和欺騙本國和世界人民。所謂的「文明」和「干凈」,只有一種情況下可以實現,那就是面對霸權主義的戰爭威脅,放棄抵抗,不戰而降,接受奴役。其實質也就是為所謂的「理性」的投降提供理論依據。戰爭就是破壞。從科索沃戰爭到現在的伊拉克戰爭,概莫能外。只不過有時表現的更為蔭蔽,在較長時期才能體現出來。如貧鈾彈對參戰人員的傷害,至今尚有5萬多名美國軍人深受「海灣戰爭綜合症」的影響。更不用說使用生化武器和戰場核武器後對地球環境和人類心靈造成的危害。絕不能以高技術戰爭的「文明化」和「干凈化」為理由,給霸權國家的戰爭行為發放更多的「通行證」。 (三)暴露了美式民主的虛偽性。美國以「民主」國家自居,更以輸出美式「民主」為榮,為此,不惜以飛機導彈將「民主」帶往世界各地。此次伊拉克戰爭,就是為中東地區建立一個「民主的樣板」和「解放伊拉克人民」的名義下發動的。民主要輸出,要靠武力強加於人,這樣的「民主」何其謊謬。最大的民主國家,最講「民主」的美國,在發動對伊戰爭這樣一個事情上,就不顧世界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反對,繞開聯合國,強行發動了對一個主權國家的戰爭。由此可見,美國對弱國、小國和他國,何時講過民主。說到底,美國的「民主」,是私利為先的「民主」,是實力基礎上的「民主」,是對其國內的民主,而以戰爭輸出的「民主」必然是虛偽的、殘酷的。 (四)暴露了美英戰爭集團的貪婪性。不管美英集團為伊拉克戰爭帶上多少漂亮的標簽和花寇,其戰爭本質的私利性在戰爭過程中就暴露無遺。戰爭尚在進行,英國的戰爭決策者為了獲得國內對戰爭的更多支持,「無意」中通過新聞媒體透露了戰後英國將獲得伊拉克南部油田的管理和控制權;美國則將戰前凍結的14億美元資金全部交由美國的公司做為戰後重建的費用,此舉引起了參戰國之一的澳大利亞的不滿,澳總理霍華德還因此拒絕了美國總統在華盛頓舉行美英加三國首腦會晤的邀請。 圍繞伊拉克戰後重建的主導權之爭,成為了伊拉克戰爭之外的第二個戰場。因為伊拉克的戰後重建,意味著巨大的工程訂單。誰主導了戰後重建,誰就有權向外發包工程,更可以讓本國公司在低進高出上獲得巨額的「國際腐敗」美元。由於伊拉克自身豐富的石油資源,不存在重建經費的支付問題。從目前各國表明的立場來看,伊拉克的戰後重建問題將成為不亞於戰場勝負的第二個棘手問題。 (五)暴露了美國戰略企圖的長遠性和擴張性。美國對伊戰爭的企圖和戰後安排,透過美國領導人戰前的各種講話,就可以領略美國戰略的長遠性和擴張性。 去年9月,美國將伊鎖定為第二階段打擊目標的同時,布希政府提出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有兩大創新:一是正式確立了「先發制人」的戰略原則;二是確立了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價值觀的最終目標。然而,世界輿論對前者的眾多評說,掩蓋了對後者的應有注意。然而,前者只是手段,而後者才是目的。波士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安德魯·切爾維奇教授在題為「布希的宏偉戰略」一文中這樣寫道:「在這份報告中,美國政府不但表明了美國永遠保持美國軍事霸權的意圖,還表明了將利用武力重塑國際秩序的願望(這種願望已近乎於渴望)。這項新戰略把即將與薩達姆展開的決戰放在一個大得多的背景之下。它表明,在反恐戰爭的幌子下,尋求推翻這位獨裁者只是這項宏偉計劃下的一步而已,它的最終目的是按照我們的模式重建這個世界。」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理查德·哈斯去年12月在華盛頓對外關系委員會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促使穆斯林世界民主化」的長篇演講,他說,「我們知道美國能夠而且應該更加有所作為;促進民主,包括在穆斯林世界促進民主,是布希總統和鮑威爾國務卿的一個首要目標。」而就在開戰之前,布希本人也毫不隱諱地說,美軍是前去解放伊拉克人民的,並將在那裡為整個中東地區建立一個民主的樣版,他說,「一個獲得解放的伊拉克將成為自由的力量……促進這個重要的地區改天換地。」 四、伊拉克戰爭對我們的啟示 (一)保持良好的國際政治關系,特別是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良性互動,是預防和遏止戰爭的重要條件。伊拉克戰爭從正反兩個方面都給了我們以有益的啟示。土耳其拒絕向美軍開放領土,結果使美軍開辟北部戰場的計劃流產;科威特向美國提供了進攻基地、作戰物質保障等一系列支持,使美國順利發動了對伊戰爭。這就啟示我們,妥善處理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關系,解決好領土糾紛和歷史遺留問題,從維護本地區的穩定和發展的高度,求同存異,互諒互讓,從合作中尋商機,在互動中謀發展,以雙邊和多邊的友好合作關系謀求雙贏和多贏的局面,共同促進本地區的繁榮和發展,從而遏止和預防可能由霸權主義而帶來的戰爭。 (二)民族團結和頑強的抗爭精神是懾止侵略的有力保證。阿富汗北方聯盟的參戰,是塔利班迅速垮台的重要原因;伊拉克什葉派在國家遭遇侵略時消彌分歧,共同抗敵,是美國在戰場遇到重大障礙的關健所在。對於我們這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多民族的大國,只要民族團結,人民富於頑爭精神,就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我們民族復興的步伐。這是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予以關注的重大問題。 (三)確立攻勢防禦的思想,主動打擊在我周邊集結和准備戰爭之敵,是防止戰爭對我建設成果形成巨大破壞的有效方法。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沿海七省市已經積聚了巨大的生產能力和發展基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其國民生產總值和生產能力,都佔全國的50%以上。如果任敵從容地進行戰爭准備,按步就班的狂轟濫炸,勢必使我們的經濟基礎遭到巨大破壞。我們有權利、有責任對已經形成的威脅和集結的戰爭力量,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打擊,確保改革和建設的成果。 (四)靈活的戰場策略是制敵順利達成戰爭目的的可靠手段。伊拉克吸取海灣戰爭的教訓,採取了要地固守、放權指揮、主動出擊、以拖待變的斗爭策略,頂住了美軍的首輪打擊,並將戰爭開始導入美軍並不擅長的城市巷戰。美軍也不拘泥於已往的成功,積極創新戰法和打法,令人耳一新。如初期的「斬首」作戰,空地一體的快速推進,積極的戰場造勢和強大不間斷的心理攻擊相結合的戰法,都是為了貫徹戰前「打擊首腦、動搖軍心、速戰速勝。」的決心。 盡管這種新的戰法由於其戰爭的冒險性和准備不足而成為一次不成功的嘗試,但他們從自身實際和技術特點出發,按照戰爭的目標和需要,設計和指導作戰行動的做法,值得我們在研究作戰理論、指導作戰實際中學習和借鑒。 它也警示我們,世界上不可能出現兩場完全相同的戰爭。研究過去的戰爭戰例和作戰理論是必要的,但關注並追蹤「強權」國家正在形成的理論設計和作戰實驗,並分析和預估其在各種戰場條件下的作戰效果,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這樣,在理論的較量上我們才能先勝一著,並始終保持理論對軍隊建設和裝備發展的正確牽引、指導作用,才能在強權政治發動的干涉戰爭中保持主動,贏得勝利。 (五)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任務。我們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決定了我國只能保持有限的作戰力量,但這並不排斥我們建立一支精幹高效的、以海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為主的具有反擊作戰能力的軍事力量。伊拉克戰爭給我們以深刻教訓,當代霸權主義要發動戰爭,什麼借口都有可以找到,「沒有證據就是證據」,你不滿足侵略者的所有要求,戰爭對你就無可避免。這就是正在形成的「弱肉強食」的「叢林原則」。而且,在涉及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祖國統一這些原則問題上我們也沒有退讓的餘地。我們只有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持一支相適應的國防力量,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建設發展環境。 (六)注重國家綜合安全環境的建設,是確保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當代國家安全是綜合意義上的安全,它不僅包括傳統的領土完整、主權不可侵犯等內容,還包括經濟安全、環境安全、政治安全等諸多領域的安全。特別是對我們這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大國,更要注重綜合安全環境的建設。如美國迫不及待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就隱含控制中東油氣資源,制約和左右其他大國的戰略目的。我們只有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戰略資源安全、戰略通道安全在內的一系列領域,盡早制定計劃,事先做好儲備和准備,未雨綢繆,才能在復雜的國際競爭環境中保持主動,始終立於不敗之地,更好地維護和發展國家的利益。
⑷ 為什麼,伊朗總統要在「嚴厲復仇」議案上簽字
山雨欲來風滿樓。面對欺人太甚的美國,伊朗決定出招了。自伊朗從對美軍駐伊拉克阿因阿薩德基地的導彈襲擊結束後,美伊就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雖然雙方進行過劇烈的斗爭,但最終都沒有搞個魚死網破的結局,因為美伊雙方,乃至全世界都不想看到中東再次爆發大戰,而引發新的能源危機。
總之,面對復雜的亂局,伊朗沒有直接跟美國宣戰,而是選擇了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復仇方式,恐怕就是想營造一種團結穆斯林世界的狀態,維持住這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吧。
⑸ 美國和伊朗如果爆發戰爭,誰會輸得比較慘
我覺得不能單獨的說,一旦爆發戰爭之後這兩個國家哪個就會輸得很慘,在這里我只能說這兩個國家哪一個都討不了什麼樣的好處,可以說是一種兩敗俱傷的局面。
除此之外伊朗的內部可以說是團結一致的,並不像之前的伊拉克那樣完全的是一盤散沙,所以我相信伊朗完全的可以憑借著這股團結的力量,和美國一直戰斗到底,除非伊朗內部自己政權進行了一個更迭,否則外力是不可能讓伊朗失去抵抗鬥志的,所以我甚至覺得以美國這種怕死的特性,他們有可能會最先退出戰場。
⑹ 美國和伊朗打起來怎麼辦
不可能的,美國很願意打仗嗎?國民對布希的輿論壓力很大,再說,布希快要退休了。 伊朗全國上下對美國有很強烈的反抗情緒,美國打伊拉克,國家軍費也出現赤字。 現在美國經濟增速減緩,發動戰爭的話,美國的經濟,全球的經濟,將會受的沖擊。
⑺ 伊朗和美國之間最大的軍事沖突是什麼
1. 美國和伊朗之間最大的軍事沖突之一是2020年1月3日,美軍在伊拉克的一次空襲中擊斃了伊朗高級將領卡西姆·蘇萊曼尼。作為回應,伊朗在1月8日對駐伊拉克的美國軍事基地發動了導彈襲擊。
2.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系一直緊張。兩國斷絕了外交關系,並在中東地區的沖突中持續對抗了超過四十年。
3. 美國的中東政策受到了損害,因為伊朗努力建立和擴大其在中東的影響力,包括在伊拉克。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超出了美國的控制范圍。
4. 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新實施對伊朗的制裁,試圖通過經濟壓力和軍事高壓來阻止伊朗的核計劃和地區影響力擴張。
5. 盡管面臨美國的嚴格制裁,伊朗並未屈服。伊朗重啟了鈾濃縮計劃,並在2019年6月擊落了美國無人機,這被視為對美國在中東行動的直接挑戰。
6. 2020年1月,美軍在伊拉克的一次行動導致蘇萊曼尼被殺,伊朗隨後對美國在伊拉克的兩個軍事基地發動導彈襲擊,這標志著美伊緊張關系的高潮。
7. 美國在評估了報復行動的後果後,選擇了不進一步升級沖突,而是尋求和平解決方案。然而,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持續增強,這對美國在中東的盟友,如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構成了挑戰。
8. 伊朗的外交政策,包括支持黎巴嫩的真主黨、葉門的胡塞武裝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等什葉派組織,進一步加劇了與美國的緊張關系。
9. 盡管存在緊張關系,美國仍然尋求解決伊朗核問題,並阻止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輸出。美國對伊朗的政策目標是迫使伊朗改變其行為,並確保其核計劃不會威脅到地區安全。
10. 展望未來,美伊之間的軍事沖突可能不會結束,而是以更低級別的對抗和外交努力繼續進行。美國可能會繼續對其在中東的策略進行調整,以應對伊朗的挑戰。
⑻ 若美國聯合多個盟友與伊朗開戰,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發動這種戰爭會讓海灣能源輸出徹底中斷,造成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無論是基於國際正義公理,還是自己的戰略安全切身利益,兩方面的強大後援都會以致命的復合反擊,把這個戰亂製造者徹底打出中東,必要時還會把這個人類災難製造者,趕回北美巢穴自生自滅去。
首先伊朗與中方簽署了25年全面合作協議,被華盛頓解讀為對美元霸權根基,對超級大國全球爭霸的地緣戰略利益,都形成了致命威脅,日前華盛頓破天荒要求中方合作,共同施壓伊朗,迫使伊朗的核活動完全履行《伊核協議》,得到的回應是解除對伊制裁,以這種方式,拒絕了華盛頓的,自己違反安理會框架協議的制裁在先,已退出協議,沒資格再要求伊朗單方面履行協議在後的要求,華盛頓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這個對伊朗開戰的同盟,對美軍本身的實力沒多少加強作用,但卻足以造成中東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徹底斷絕海灣石油出口給世界經濟發展斷血,迫使超級大國的兩大對手為了維護世界公平正義,為了自己切身利益不得不出手支持伊朗導彈雨,把這種帝國主義霸權打出中東,踢出歐亞大陸讓它龜縮回北美巢穴,舔舐傷口自生自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