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奧斯曼帝國與伊朗簽訂什麼條約

奧斯曼帝國與伊朗簽訂什麼條約

發布時間:2024-10-04 04:07:43

㈠ 伊朗和伊拉克為什麼發生戰爭

伊朗-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糾紛(伊斯蘭教分什葉派和遜尼派),二是領土糾紛,三是由宗教糾紛和領土爭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還夾雜著雙方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1980年9月16日,薩達姆與幕僚們針對伊朗與伊拉克的邊境問題舉行了一次高層會議。會議上,他們決定一周後將向伊朗全面開戰。

而就在此前一周,為試探伊朗的反應,薩達姆的軍隊佔領了伊朗邊境的兩個小村莊。伊朗當局的沉默態度使薩達姆大吃一驚,也更堅定了其出兵伊朗的決心。因為,伊朗的「無反應」正是霍梅尼虛弱的表現。薩達姆相信,霍梅尼政權對前國王軍隊的「大清洗」正嚴重侵蝕伊朗軍隊的戰鬥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喪失對伊朗軍隊的動員能力。只要在這「腐朽的門上」踹上一腳,伊朗必將崩潰,這正是復興阿拉伯的良機。

1981年,薩達姆和伊拉克軍隊領導人視察兩伊戰爭前線的伊拉克防空設施。

而此時的伊朗也沒有做好准備。伊朗情報機構1980年的報告中這樣記載著,「伊朗當前沒有能力去進攻伊拉克,亦沒有能力抵禦伊拉克的大規模入侵。」盡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的大規模軍事集結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

霍梅尼相當樂觀。伊斯蘭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並給了他繼續「革命」的勇氣。最為重要的是,伊朗軍隊經過巴列維國王全盤美式的訓練,僅從數字上也看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軍事力量。薩達姆之流不值一懼。對於薩達姆方面,兩伊戰爭其實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經開始了,因為伊朗先動手炮擊了兩伊邊境中部地區的村莊。

然而,歷史終將銘記1980年9月22日這一天。因為這一天,薩達姆軍隊從南、北、中,三個方向發動了對伊朗全方位的軍事行動。

許多學者,特別是西方學者,將兩伊戰爭歸咎於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輸出革命的願望,或是薩達姆的個人野心,亦或是中東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東地緣政治的必然。

細究極恐,這場展現在世人面前長達八年的戰爭,實是在為西方的殖民歷史善後。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遺毒,至今仍在中東發酵。

㈡ 伊朗與奧斯曼帝國,伊朗與俄國之間有過哪些戰爭

伊朗與奧斯曼帝國: 在蘇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年)統治時期,開始了與伊朗的長期戰爭。但是對伊朗的戰爭並不順利。土耳其人主要是為
了奪取伊朗占據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只是在1514年打敗過伊朗,並奪取了查爾蘭高地。此後進展不大。

伊朗與俄國:伊朗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在十九世紀沙皇俄國時期便已開始。1804俄羅斯的版圖已推進至南高加索地區,在拿破崙的鼓動下俄羅斯與當時的波斯爆發了戰爭。戰爭直至1813年,波斯在連連失利的情況下與俄國簽定《古里斯坦和約》才告於結束。波斯承認俄國對已佔土地的主權,其中包括喬治亞、達格斯坦等北部領土。之後的俄羅斯又開始蠶食當時東亞美尼亞,引起波斯的強烈不安,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波斯在1826與俄進行了第二場戰爭。經過兩年的戰爭再以波斯的失敗而告終,波斯被迫與俄羅斯簽定《土庫曼切條約》被迫割讓亞美尼亞等地。
二戰時期在納粹德國進攻蘇聯之後伊朗的在蘇聯的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性便顯現出來。當時蘇聯在德國的進攻下處境極為困難,急需美英物質的支援。在黑海被當時土耳其政府封鎖之後,盟國發現把波斯灣西北端向高加索和黑海連接起來的橫貫伊朗的鐵路是一條通向蘇聯輸送物質最安全的途徑。但當時的伊朗國王更傾向於藉助德國的力量打敗蘇聯,從而奪回被沙皇俄國所搶占的高加索地區。而如果當時的伊朗國王一旦投入軸心國的懷抱,那麼蘇聯在的高加索與中亞地區將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當時的英國與蘇聯政府派兵直接佔領伊朗。
二戰結束不到一年,蘇聯便因在伊朗的撤軍問題上爆發了蘇聯與西方國家的直接對抗。沖突期間,蘇聯先後支持伊朗北部境內的阿塞拜僵和庫爾德人從事分裂活動對抗伊朗中央政府,並直接派兵阻撓伊朗政府軍隊的平叛行動。此次沖突的後果是將伊朗直接推入西方的懷抱。並被視為冷戰爆發的起因之一。

㈢ 伊朗土耳其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伊朗—土耳其戰爭指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阿拉伯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權以及歐亞兩洲間最重要的戰略和貿易交通線的控制權。

這場戰爭自1514年起,斷斷續續進行到1746年,是打著伊斯蘭教的兩大流派——什葉派與遜尼派捍衛者之間的斗爭的幌子進行的。

得到遜尼派封建貴族上層人物支持的土耳其佔領者,遭到了15世紀末產生的以薩非王朝為首的伊朗國家的反抗,薩非王朝宣布希葉派為國教。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殘酷地鎮壓了1513年安納托利亞的什葉派教徒起義,殺死什葉派教徒4萬人。從此,開始了對什葉派的伊朗的戰爭。

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奧斯曼帝國不僅擁有封建民軍,還擁有常備軍——土耳其近衛兵和強大的炮兵。

伊朗軍隊由騎兵弓箭手近衛軍、負責保護本部族領導機構並時常攜帶家小驅趕牲畜遠出的游牧民族的騎兵民軍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軍組成。庫爾奇伊和民軍戰士的武器是馬刀和長矛。在恰爾德蘭平原雙方首次大戰,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的軍隊在軍事上各方面都占優勢,打敗了沙赫伊思邁爾一世的薩非王朝軍隊並佔領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於給養不足,加之近衛兵內部發生騷亂,謝里姆一世被迫放棄了亞塞拜然。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在科奇希薩爾附近的交戰中,伊恩邁爾一世的軍隊再次大敗。土耳其炮兵在這次交戰中又一次起了決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謝里姆一世已佔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1516~1517年,土耳其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統治,1519年又統治了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

1533年,蘇丹蘇里曼一世與奧地利簽訂了和約。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後,於同年重新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1536年,土耳其侵佔了喬治亞西南部的一部分,該地區成為伊土兩國爭奪外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統治地位的主要戰場。由於伊朗軍隊也有了炮兵,所以戰爭進行到1555年時,雙方已不分勝負。1555年5月29日,伊土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

按照和約規定,伊朗保有所佔領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領土。奧斯曼帝國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劃入自己的版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由兩國瓜分。伊朗得到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卡爾特里和卡赫齊亞。土耳其獲得了阿布哈茲、古里亞、伊美列丁以及拉濟人的領土。兩國承認卡爾斯城地區為中立區,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為廢墟。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就這樣以1555年雙方締結和約而結束。

伊土戰爭的第二個時期,始於1578年,時斷時續地持續了約半個世紀。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國內封建內訌的機會,再次進攻伊朗。

這期間,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擁有強大軍隊的克里木諸可汗。1578年,土軍違反1555年和約,修復了卡爾斯城堡,繼而進入外高加索境內,佔領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軍隊在奇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後又侵入北亞塞拜然並在這里佔領了希爾凡。

自1579年起,土軍和克里木汗的10萬軍隊共同奪取了整個亞塞拜然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間,伊朗恢復了昔日的強盛,不僅奪回了被土耳其侵佔的西部領土,而且還吞並了一些新的領土。

然而,由於對烏茲別克封建主進行戰爭和鎮壓反封建的起義,阿拔斯一世不得不於1590年3月21日同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對伊朗非常不利的伊斯坦布爾和約。按照這項和約,幾乎整個外高加索和路里斯坦、庫爾德斯坦的頗大部分都劃歸奧斯曼帝國統治。

16世紀與17世紀之交,阿拔斯一世進行了軍事改革。

最初,他建立了一支常備部隊,其中包括一個1.2萬人的火槍兵軍團和一個1萬人的騎兵軍團;還建立了火炮工廠和由炮手組成的炮兵部隊。火槍兵和炮手只從波斯人中招募。至改革完成時,伊朗軍隊的兵力達12萬人,計有常備軍4.4萬人、封建民軍7.5萬人,封建民軍中有3萬克濟爾巴希人和由土庫曼人、庫爾德人、盧爾人及其他游牧部落和定居的伊朗封建主組成的4.5萬民軍。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很快增至30萬人。伊朗為准備與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進行戰爭,還與土耳其的敵對國——俄國和歐洲諸國建立了政治與外交關系。

1602年,阿拔斯一世對土耳其開戰。

整整一個世紀以來,伊朗國第一次成為進攻的一方,而軍事組織未作根本改變的奧斯曼帝國卻成為防禦的一方。1603~1604年,在蘇菲安附近的數次交戰中,伊軍打敗了土軍,攻佔並洗劫了大不里士、納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餘萬亞美尼亞人從被征服的亞美尼亞被趕往伊朗內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戰爭中,伊朗獲得全勝。1613年11月20日,交戰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簽訂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戰果的和約。

由於對1613年伊斯坦布爾和約的條款不滿,土耳其於1616年開始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

在1616~1618年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的新戰爭中,土耳其又遭失敗,於1618年在謝拉布簽訂和約,條約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爾和約的各項條款。在最後兩次戰爭中,伊朗大大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范圍,接著就開始了進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戰爭起因於沙赫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對蘇丹穆斯塔法一世統治的起義之機,攻佔了巴格達市,隨後佔領了整個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於17世紀的前25年裡,對東喬治亞的幾次遠征,破壞性特別大。外高加索人民對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喬治亞,薩阿卡則領導的廣泛的反伊朗起義,動搖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統治。

與此同時,土耳其在歐洲的戰事中遭數次挫折後,在蘇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間,便重新致力於征服東方。

1625年,土耳其佔領了阿哈耳齊赫,奪取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將其變為土耳其的一個省。穆拉德四世還進犯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同時,他的部隊還佔領了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可是他未能佔領巴格達,對該城長達9個月的圍攻毫無成效。

1630年,土軍轉攻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毀掉了哈馬丹城,屠殺了全城居民。1639年5月17日,簽訂了卡斯列—席林條約。

按照這項條約,伊土兩國間的疆界沒有變動,但阿拉伯的伊拉克歸屬土耳其。

伊土戰爭的第三個時期開始於18世紀初,土耳其蘇丹艾罕默德三世對伊朗重起戰端。

1723年春,土軍乘薩非王朝國家崩潰之機侵入外高加索,佔領了第比利斯、整個東喬治亞、東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與此同時,土軍還征服了伊朗西部的路里斯坦省。土耳其人的勝利直接威脅著俄國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遠征波斯和土耳其的軍事勝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馬斯普二世同俄國簽訂了1723年彼得堡條約。

1724年6月23日,俄土君士坦丁堡條約在伊斯坦布爾簽訂。

根據這項條約,1723年俄伊彼得堡條約列舉的裏海沿岸所有地區轉歸俄國,而外高加索的其餘地區和包括克爾曼沙赫、哈馬丹兩市在內的伊朗西部則轉歸土耳其。1724年的君士坦丁堡條約的條款有利於土耳其,這是由於法國對它支持的結果,因為法國害怕俄國勢力加強。土耳其不滿足於已佔領的大片領土,其軍隊又向伊朗東部推進並攻佔了加茲溫。對土耳其侵略者進行抵抗的只有波斯和亞塞拜然的人民群眾。

18世紀30年代初,統帥納迪爾成為伊朗的實際統治者。

1730年,他擊敗了土軍並將其逐出哈馬丹、克爾曼沙赫和南亞塞拜然。

然而,當納迪爾忙於鎮壓阿富汗阿布達爾部族的霍臘散起義時,唯恐納迪爾的聲望增高的塔赫馬斯普二世向土耳其人出征,以期提高個人威望。塔赫馬斯普二世的軍隊在哈馬丹城下遭到失敗。

1732年1月10日,他被迫與土耳其簽訂和約。和約使土耳其侵佔的阿拉斯河以北的外高加索領土合法化。

1732年底,納迪爾推翻了塔赫馬斯普二世,事先與俄國簽訂臘什特條約後,便親自出征土耳其。

按該條約規定,吉蘭省立即歸還伊朗,而庫拉河以北的領土待將土軍從外高加索境內驅逐後歸還。

1735年6月14日,納迪爾的7萬軍隊在卡爾斯城下打敗了蘇丹的8萬大軍。

1736年,納迪爾加冕為伊朗沙赫,著手改組軍隊,以期增加兵員和裝備,尤其是炮兵。在這方面他得到英法兩國軍事專家的幫助。納迪爾—沙赫在鞏固了薩非王朝國家的統一之後,為了從土耳其手中奪回阿拉伯的伊拉克和外高加索,於1743年對土耳其重新開戰。3年戰爭雙方未分勝負而結束。

16至18世紀的伊士戰爭造成了各族人民的大批死亡,交戰的任何一方都未獲勝。戰爭阻礙了伊土兩國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一些由許多民族和部落鬆散地拼湊而成的封建國家的崩潰。

伊土戰爭的非正義性,在被征服的各民族人民中間——特別是在17至18世紀——不斷激起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運動,這些運動都為交戰國的某一方所利用,以建立自己的統治。伊土戰爭對外高加索人民來說是他們自古以來的歷史上苦難最深重的時期。在血腥的伊土戰爭中遭到削弱的伊朗和土耳其,日益淪為在近東和中東建立霸權的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在伊朗和土耳其,武裝力量的基本形式是封建民軍,武裝力量的主要兵種是用矛、盾、馬刀、弓箭、短劍和火槍武裝起來的正規騎兵和非正規騎兵。伊朗的正規騎兵和土耳其的正規騎兵是軍隊中靈活機動的部隊。常備步兵與騎兵相比則處於從屬地位。

㈣ 什麼是伊土戰爭

1514~1746年的伊土戰爭16~18世紀的伊土戰爭,是奉遜尼派為國教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以什葉派為國教的伊朗薩菲王朝為爭奪阿拉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和外高加索,控制歐亞兩洲間重要戰略和貿易交通線而進行的、長達200餘年的掠奪性戰爭。戰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加速了西亞古文明的衰落。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薩菲王朝的伊朗都信奉伊斯蘭教,是中世紀西亞地區的兩個大帝國,但由於派別不同,爭奪宗教統治權和爭奪兩河流域領土的斗爭十分激烈。薩菲王朝奉什葉派為國教,土耳其則信奉遜尼派。在土耳其帝國內部有許多什葉派教徒,薩菲王朝利用自己的代理人在安納托利亞四處活動,鼓動叛亂反對遜尼派奧斯曼人的統治,對土耳其構成威脅。1513年,土耳其蘇旦塞利姆一世殘酷鎮壓了什葉派教徒的叛亂,屠殺5萬之眾,並乘機對伊朗的薩菲王朝發動了戰爭。

長達200餘年的伊土戰爭共分三個時期。第一時期從1514—1555年。1514年8月23日,奧斯曼軍隊在查爾迪蘭(南亞塞拜然)與8萬波斯騎兵展開決戰。土耳其部隊不僅有步兵、騎兵,還有強大的炮兵,伊朗部隊則主要是裝備馬刀和長予的騎兵。伊朗軍隊以逸待勞,但軍事上不佔優勢。使用滑膛槍的土耳其耶尼切里兵團在大炮配合下摧毀了伊軍抵抗,擊敗了沙赫伊思邁爾一世,佔領了伊朗首教大不里士。1515年科奇希薩爾一戰,伊朗軍隊再次敗北,土耳其炮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到1516年,塞利姆已佔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1516~1517年,土耳其又佔領了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和阿爾及利亞部分領土。1533年,蘇萊曼一世在同奧地利簽訂和約使其北翼安全得到保障之後又對伊朗開戰。1536年,土耳其佔領了喬治亞西南的部分領土。這里是伊土兩國爭奪外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統治地位的主要戰場。伊朗軍隊有了自己的炮兵之後,雙方的戰爭互有勝負。1555年5月,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伊朗保有所佔外高加索領土,土耳其則把阿拉伯伊拉克並入自己的版圖。兩國平分了喬治亞和亞美尼亞,確認卡爾斯城區為中立區。

伊土戰爭第二時期從1578年起,延續近半個世紀。土耳其乘伊朗薩菲王朝內訌之機再次進攻伊朗。1578年,擁有克里木諸可汗強大軍隊支持土軍撕毀1555年和約,開進外高加索境內,佔領南喬治亞的部分土地。8月10日,伊朗沙赫軍隊在徹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爾後進入北亞塞拜然並佔領希爾萬。1579年起,土軍同克里木可汗軍隊(10萬人)聯合作戰,奪取整個亞塞拜然和伊朗西部地區。

阿拔斯一世被迫1590年3月,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簽訂了屈辱性的《伊斯坦布爾和約》。根據條約,伊朗幾乎把整個外高加索和盧里斯坦、庫爾德斯坦大部領土都割讓給了奧斯曼帝國。

16、17世紀之交,阿拔斯一世紀進行了軍事改革,組建了一支由火槍兵軍(1.2萬人)和騎兵軍(1萬人)組成的常備軍,成立炮兵教練場和炮兵部隊。大力擴軍之後,阿拔斯一世的軍隊達到30萬人。為准備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爭取主動地位,伊朗還同土耳其的敵人俄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1602年,阿拔斯一改一個世紀以來的被動防禦地位,第一次主動對土耳其發動了戰爭。由於軍隊體制沒有作出相應改革,土耳其面對伊朗的攻勢有些力不能支。1603~1604年,伊軍在蘇菲安附近的數次交戰中打敗了土軍,攻佔並洗劫了大不里士、納希切凡等城市,把30餘萬亞美尼亞人遷往伊朗境內。1602~1612的10年戰爭,伊朗大獲全勝,1613年11月簽訂的《伊斯坦布爾和約》肯定了伊朗的全部成果。

土耳其對該條約心懷不滿,遂於1616年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但在3年的戰爭中再遭敗績,1618年的《薩拉卜和約》重申了《伊斯坦布爾和約》的內容。伊朗乘戰爭獲勝之機大大擴展了自己的領土,遂准備進行新的戰爭。1623年,伊朗軍隊入侵阿拉伯拉克,引發了1623~1639年戰爭。阿拔斯一世趁伊拉克人民反對土耳其蘇丹穆斯塔法一世統治舉行起義之機,興兵攻佔巴格達,繼之佔領了整個阿拉伯伊拉克。

蘇丹穆斯塔法四世在位期間(1623~1640年),1625年,土耳其佔領了阿哈爾齊赫,從伊朗手中奪得了薩姆茨赫-薩塔巴戈公國,並將它變為自己的一個省。土軍還進犯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佔領了北美索不達米亞和摩蘇爾,但圍攻巴格達9個月未能成功。1630年,土軍轉戰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洗劫哈馬丹城,全城居民均遭屠殺。1639年5月,伊土簽訂《席林堡(佐哈布)條約》。伊土邊界保持現狀,但阿拉伯伊拉克劃歸土耳其。

伊土戰爭第三時期始於18世紀初,土耳其蘇丹艾哈邁德又對伊朗發動戰爭。1723年春,土軍乘薩菲王朝崩潰之機侵入外高加索,相繼佔領第比利斯、整個東喬治亞、東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同時,土軍還征服了伊朗西部的盧里斯坦省。1724年6月,俄土《君士坦丁堡條約》在伊斯坦布爾簽訂。條約規定,1723年俄伊彼得堡條約列舉的裏海沿岸所有地區轉歸俄國,外高加索其餘地區、伊朗西部和克爾曼沙阿、哈馬丹兩城轉歸土耳其。

強佔大片領土的土耳其仍感不足,在1725年,又進軍伊朗東部並攻佔加茲溫。1730年,伊朗的實權人物納迪爾率軍打敗土軍的進攻,並將其驅逐出哈馬丹、克爾曼沙阿和南亞塞拜然。塔赫馬斯普二世為提高個人聲望,令納迪爾鎮壓阿富汗阿布達利部施拉桑起義,自己親征土耳其,但在1731年的哈馬丹城下一戰被土軍擊敗。1732年,他被迫承認土侵佔的阿拉斯河以北外高加索永久歸屬土耳其。1732年,納迪爾推翻塔赫馬斯普二世,並同俄國簽訂《拉什特條約》(1732年),答應肅清外高加索土軍後把庫拉河以北歸還俄羅斯,以換回吉蘭省。1735年6月,納迪爾率7萬大軍在卡爾斯城下打敗了8萬土軍。1736年,納迪爾即伊朗沙赫王位,著手改組軍隊,擴大軍隊數量和改善裝備,特別注重發展炮兵。他的軍隊近代化計劃得到法軍事專家的幫助。薩菲伊朗重新統一穩定之後,納迪爾沙赫為奪回土耳其控制的阿拉伯伊拉克和外高加索,於1743年對土再次發動戰爭。3年的伊土戰爭未分勝負。

16~18世紀的伊土戰爭除各族人民遭到大批屠殺外,任何一方均未獲勝。戰爭阻礙了兩國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這些落後民族和多部族鬆散聯合而成的封建國家的崩潰。這場長達200餘年的戰爭是伊斯蘭教兩大封建國家為爭霸中東而進行的掠奪性戰爭,因此在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中間不斷激起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斗爭,而雙方又對這種矛盾和斗爭加以利用,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外高加索各族人民的命運中,伊土戰爭是他們許多世紀的歷史上苦難最深重的時期。伊朗和土耳其在血腥的戰爭中兩敗俱傷,日益淪為正致力於在中近東建立霸權的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伊土戰爭的時間雖長,但軍事學術上卻無甚發展。雙方軍隊的主要類型是封建民軍,主要兵種是裝備予、盾、馬刀、弓箭、短劍和火槍(16世紀末開始裝備)的正規騎兵和非正規騎兵,其中前者是軍中的快速機動部隊。

㈤ 伊朗—土耳其戰爭的是什麼性質的戰爭

伊朗—土耳其戰爭指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阿拉伯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權以及歐亞兩洲間最重要的戰略和貿易交通線的控制權。

這場戰爭自1514年起,斷斷續續進行到1746年,是打著伊斯蘭教的兩大流派——什葉派與遜尼派捍衛者之間的斗爭的幌子進行的。

得到遜尼派封建貴族上層人物支持的土耳其佔領者,遭到了15世紀末產生的以薩非王朝為首的伊朗國家的反抗,薩非王朝宣布希葉派為國教。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殘酷地鎮壓了1513年安納托利亞的什葉派教徒起義,殺死什葉派教徒4萬人。從此,開始了對什葉派的伊朗的戰爭。

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奧斯曼帝國不僅擁有封建民軍,還擁有常備軍——土耳其近衛兵和強大的炮兵。

伊朗軍隊由騎兵弓箭手近衛軍、負責保護本部族領導機構並時常攜帶家小驅趕牲畜遠出的游牧民族的騎兵民軍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軍組成。庫爾奇伊和民軍戰士的武器是馬刀和長矛。在恰爾德蘭平原雙方首次大戰,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的軍隊在軍事上各方面都占優勢,打敗了沙赫伊思邁爾一世的薩非王朝軍隊並佔領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於給養不足,加之近衛兵內部發生騷亂,謝里姆一世被迫放棄了亞塞拜然。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在科奇希薩爾附近的交戰中,伊恩邁爾一世的軍隊再次大敗。土耳其炮兵在這次交戰中又一次起了決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謝里姆一世已佔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1516~1517年,土耳其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統治,1519年又統治了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

1533年,蘇丹蘇里曼一世與奧地利簽訂了和約。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後,於同年重新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1536年,土耳其侵佔了喬治亞西南部的一部分,該地區成為伊土兩國爭奪外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統治地位的主要戰場。由於伊朗軍隊也有了炮兵,所以戰爭進行到1555年時,雙方已不分勝負。1555年5月29日,伊土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

按照和約規定,伊朗保有所佔領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領土。奧斯曼帝國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劃入自己的版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由兩國瓜分。伊朗得到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卡爾特里和卡赫齊亞。土耳其獲得了阿布哈茲、古里亞、伊美列丁以及拉濟人的領土。兩國承認卡爾斯城地區為中立區,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為廢墟。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就這樣以1555年雙方締結和約而結束。

伊土戰爭的第二個時期,始於1578年,時斷時續地持續了約半個世紀。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國內封建內訌的機會,再次進攻伊朗。

這期間,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擁有強大軍隊的克里木諸可汗。1578年,土軍違反1555年和約,修復了卡爾斯城堡,繼而進入外高加索境內,佔領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軍隊在奇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後又侵入北亞塞拜然並在這里佔領了希爾凡。

自1579年起,土軍和克里木汗的10萬軍隊共同奪取了整個亞塞拜然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間,伊朗恢復了昔日的強盛,不僅奪回了被土耳其侵佔的西部領土,而且還吞並了一些新的領土。

㈥ 伊朗—土耳其戰爭過程中伊土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的內容是什麼

1、伊朗保有所佔領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領土。

2、奧斯曼帝國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劃入自己的版圖。

3、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由兩國瓜分。

4、伊朗得到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卡爾特里和卡赫齊亞。

5、土耳其獲得了阿布哈茲、古里亞、伊美列丁以及拉濟人的領土。

6、兩國承認卡爾斯城地區為中立區,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為廢墟。

㈦ 浼婃湕澶氬皯浜哄彛鍜岄潰縐

浼婃湕浣嶄簬瑗誇簹錛屾槸涓涓涓涓滃浗瀹躲備紛鏈椾漢鍙d負8000涓囷紝浼婃湕鍥藉湡闈㈢Н涓164涓囧鉤鏂瑰崈綾籌紝鏄涓栫晫涓婃帓鍚嶇鍗佷竷銆備紛鏈楀寳閲屾搗錛屼笢涓村反鍩烘柉鍧︿笌闃垮瘜奼楋紝瑗挎帴浼婃媺鍏嬩笌鍦熻沖叾錛屽崡闈犺繎娉㈡柉婀句笌闃挎媺浼嫻楓備紛鏈楀浗鍦熷ぇ閮ㄥ垎鍒嗗竷鍦ㄤ紛鏈楅珮鍘熶笂錛屼粎瑗垮崡閮ㄦ嘗鏂婀炬部宀鎬笌鍖楅儴鐨勯噷嫻鋒部宀告湁灝忛潰縐鐨勫啿縐騫沖師銆
浼婃湕浣嶇疆
浼婃湕鍦板艦
浼婃湕鐨勫巻鍙插彲浠ユ渶鏃╁彲浠ヨ拷婧鍒板叕鍏冨墠3000騫達紝浼婃湕涔熸槸鎷ユ湁5000騫村巻鍙叉枃鍖栫殑鍥藉躲傚焹鍏版槸浼婃湕鏈鍙よ佺殑鏂囨槑銆傚叕鍏冨墠6涓栫邯錛屾嘗鏂浜哄緩絝嬫嘗鏂甯濆浗錛屾嘗鏂甯濆浗鏄涓涓妯璺ㄤ簹嬈ч潪涓夋床鐨勫笣鍥姐傚叕鍏7涓栫邯錛屾嘗鏂鍦板尯琚闃挎媺浼甯濆浗騫跺叆鐗堝浘銆18涓栫邯涓錛屽湡搴撴浖浜哄疄鐜板逛紛鏈楃殑澶т竴緇燂紝寤虹珛鎮哄姞鐜嬫湞銆19涓栫邯錛屼縿緗楁柉甯濆浗瀹屾垚瀵逛腑浜氱殑寰佹湇錛屾兂閫氳繃浼婃湕鏉ヨ幏寰楀嵃搴︽磱鐨勬腐鍙o紝鑻卞浗涓庢矙淇勭摐鍒嗕紛鏈椼傝嫳鍥藉崰棰嗕紛鏈楀崡閮錛屼縿鍥藉崰棰嗕紛鏈楀寳閮錛屼紛鏈椾腑閮ㄦ槸鎴樼暐緙撳啿鍦板甫銆1925騫達紝浼婃湕寤虹珛浜嗗反鍒楃淮鐜嬫湞錛屽綋鏃跺反鍒楃淮鐜嬫湞涓庤タ鏂瑰浗瀹惰繘鍏ヨ湝鏈堟湡銆1979騫達紝浼婃湕鐖嗗彂浼婃柉鍏伴潻鍛姐備紛鏈椾笌鍝浜涘浗瀹舵嫢鏈夐嗗湡浜夌錛
娉㈡柉甯濆浗
19涓栫邯鑻變縿鐡滃垎浼婃湕
浼婃媺鍏嬩笌浼婃湕涓昏侀嗗湡闂棰樻槸闃挎媺浼娌熾傞樋鎷変集娌蟲槸鐢卞簳鏍奸噷鏂娌籌紝騫煎彂鎷夊簳娌沖拰鍗′雞娌蟲眹嫻佽屾垚銆傞樋鎷変集娌沖叏闀誇負190鍗冪背錛屼笅娓鎬負浼婃湕涓庝紛鎷夊厠鐣屾渤銆傞樋鎷変集娌沖垝鐣屾渶鍦ㄥ彲浠ヨ拷婧鍒1847騫達紝褰撴椂鎺у埗涓ゆ渤嫻佸煙鐨勫ゥ鏂鏇煎笣鍥戒笌娉㈡柉甯濆浗絳捐㈢殑鍩冨皵紲栧嗘潯綰︼紝瑙勫畾闃挎媺浼娌充富鏉冨綊灞炲ゥ鏂鏇煎笣鍥 銆1913騫達紝浼婃湕涓庝紛鎷夊厠閲嶆柊絳捐㈣竟鐣屾潯綰︼紝瑙勫畾闇嶆媺濮嗘矙璧灝旀腐涓孌典富鑸閬撲腑蹇冪嚎涓虹晫銆1975騫達紝浼婃湕涓庝紛鎷夊厠姝e紡絳捐浠ヤ腑蹇冭埅綰誇腑蹇冧負鐣屾潵鍒掑畾闃挎媺浼娌熾1980騫達紝浼婃湕涓庝紛鎷夊厠鐖嗗彂涓や紛鎴樹簤錛屼袱涓鍥藉墮兘鎹熷け鎯ㄩ噸銆傞樋鎷変集娌崇幇鍦ㄨ繕鏄鎴愪負浼婃湕涓庝紛鎷夊厠棰嗗湡闂棰樸
闃挎媺浼娌
浼婃湕涓庨樋鑱旈厠鐨勯嗗湡鏄娉㈡柉婀劇殑闃垮竷絀嗚惃宀涳紝澶ч氬竷宀涘拰灝忛氬竷宀涖傛嘗鏂婀句笁宀涗綅浜庢嘗鏂婀句笢鍗楅儴錛岋紝娉㈡柉婀句笁宀涜窛紱諱笘鐣屾補闃鈥旈湇灝旀湪鍏規搗宄¢潪甯歌繎銆傞湇灝旀湪鍏規搗宄℃槸闃挎媺浼嫻瘋繘鍏ユ嘗鏂婀懼敮涓嫻蜂笂閫氶亾錛屾嘗鏂婀炬槸涓涓滃浗瀹剁殑閲嶈佺煶娌逛駭鍦般傞湇灝旀湪鍏規搗宄′笢瑗塊暱涓150鍗冪背錛屾渶瀹藉勪負97鍗冪背銆傛嘗鏂婀捐繍鍒頒笢浜氾紝嬈ф床鐨勭煶娌歸兘鏄緇忚繃闇嶅皵鏈ㄥ吂嫻峰場鐨勩傞湇灝旀湪鍏規搗宄″瑰叏鐞冧緵搴旂煶娌規嫢鏈夐潪甯擱噸瑕併傛嘗鏂涓夊矝浠19涓栫邯寮濮嬩竴鐩撮兘鏄鑻卞浗浜烘帶鍒剁殑銆傝嫳鍥界粡榪囦袱嬈′笘鐣屽ぇ鎴樺悗緇煎悎鍥藉姏涓ラ噸涓嬮檷錛岃嫳鍥芥畺姘戝湴綰風悍鐙絝嬶紝娉㈡柉婀句紛鏈楀崡閮ㄥ拰闃胯仈閰嬮兘鏄灞炰簬鑻卞浗孌栨皯鍦般20涓栫邯60騫翠唬錛岃嫳鍥芥挙紱誨墠錛屾妸娉㈡柉涓夊矝浜ょ粰娌欐灧閰嬮暱鍥姐1968騫達紝闃胯仈閰嬪叚涓閰嬮暱鍥界粍鎴愰樋鎷変集閰嬮暱鍥姐1971騫達紝浼婃湕媧懼叺澶哄彇娉㈡柉涓夊矝錛屼紛鏈楀湪娉㈡柉涓夊矝閮ㄧ講澶ч噺閮ㄩ槦錛屽埄鐢ㄨ繖浜涘矝灞挎帶鍒墮湇灝旀湪鍏規搗宄°1980騫村悗錛岄樋鑱旈厠瀵繪眰涓栫晫涓婅仈鍚堝浗甯蹇欙紝甯屾湜鍜屼紛鏈楅氳繃浠茶佹潵瑙e喅棰嗗湡闂棰樸備紛鏈楁嫆緇濅簡錛岃や負榪欎釜娉㈡柉涓夊矝鏄浼婃湕鐨勯嗗湡銆
闇嶅皵鏈ㄥ吂嫻峰場
娉㈡柉婀句笁宀
閲屾搗鏄涓栫晫涓婃渶澶х殑婀栨硦錛岄噷嫻烽潰縐涓38.6涓囧鉤鏂瑰崈綾熾傞噷嫻峰懆鍥村垎鍒涓轟縿緗楁柉錛屽搱钀ㄥ厠鏂鍧︼紝鍦熷簱鏇兼柉鍧︼紝浼婃湕鍜岄樋濉炴嫓鐤嗐傞噷嫻鋒搗搴曟嫢鏈変赴瀵岀殑娌規皵璧勬簮錛岃縐頒負絎浜屼釜娉㈡柉婀俱傝嫃鑱旇В浣撳墠錛岄噷嫻瘋や負鏄鑻忚仈涓庝紛鏈楃殑鍐呮箹銆傝嫃鑱斾笌浼婃湕鍒嗗埆鍦1921鍜1940騫寸捐㈤噷嫻鋒潯綰︼紝瑙勫畾鍙鏈夋偓鎸傝嫃鑱斿拰浼婃湕鍥芥棗鐨勮埞鎵嶆湁璧勬牸鍦ㄩ噷嫻瘋岄┒銆傝嫃鑱旇В浣撳悗錛岄噷嫻鋒湁涓や釜鍥藉跺彉鎴5涓鍥藉躲備縿緗楁柉錛屽搱钀ㄥ厠鏂鍧﹀拰闃垮炴嫓鐤嗛檮榪戞補姘旇祫婧愪赴瀵岋紝璁や負閲屾搗鏄鍐呴檰嫻楓傛牴鎹銆婅仈鍚堝浗嫻鋒磱娉曞叕綰︺嬶紝闇瑕佸歸噷嫻風殑涓繪潈鍜屼笓灞炵粡嫻庡尯鍒掑垎銆備紛鏈楀拰鍦熷簱鏇兼柉鍧﹂噷嫻烽檮榪戞補姘旇祫婧愬皯錛屼紛鍦熻や負閲屾搗鏄鍐呴檰婀栨硦銆傛牴鎹鍥介檯娉曡勫畾閲屾搗璧勬簮褰掓墍鏈夐噷嫻鋒部宀稿浗鎵鏈夛紝寮閲囬噷嫻鋒補姘旈渶瑕侀噷嫻鋒部宀稿浗鍚屾剰銆備紛鏈楀潥鎸佹嫢鏈夐噷嫻20%鐨勮兘婧愭墍鏈夋潈銆傞噷嫻峰艦鎴愪互浼婏紝鍦熶竴鏂硅佹眰騫沖潎鐡滃垎閲屾搗銆備縿錛屽搱鍜岄樋涓轟竴鏂瑰潥鎸佹寜鐓т腑蹇冪嚎鏉ュ垎閲屾搗銆備紛鏈楀浗鍐呬竴浜涗漢璁や負錛屼紛鏈椾笌鑻忚仈褰撳垵鏄騫沖潎鐡滃垎閲屾搗銆傜幇鍦ㄦ槸浼婃湕瑕佹眰瀵歸噷嫻20%鐨勬墍鏈夋潈錛屾槸鏄庢樉鍚冧簭浜嗐傜編鍥戒漢璁や負閲屾搗鏄嫻鋒磱錛屾牴鎹銆婅仈鍚堝浗嫻鋒磱娉曘嬭勫畾錛岄噷嫻峰浗瀹跺彧鑳藉垝12嫻烽噷棰嗘搗錛岀編鍥戒漢涓嶆壙璁ょ粡嫻庝笓灞炲尯鍒掑垎銆
閲屾搗
浼婃湕涔熸槸涓涓滅殑涓闇革紝浼婃湕鎷ユ湁姣旇緝瀹屾暣鐨勫伐涓氫綋緋伙紝浼婃湕涔熸槸涓涓鍐滀笟鐢熶駭澶у浗銆備紛鏈楃殑瀹炲姏涓嶈兘灝忕湅銆

㈧ 薩達姆為什麼要屠殺庫爾德人

薩達姆因為指責庫爾德武裝勾結外國,所以屠殺庫爾德人。

2007年的時候,伊拉克前副總理阿齊茲涉嫌在1991年鎮壓什葉派和庫爾德人,但他的律師稱他尚未被起訴。當天他是以安法勒案證人的身份出現在法庭的。

上世紀80年代末,前薩達姆政府指責庫爾德武裝勾結外國,襲擊伊拉克軍隊,因而展開了對庫爾德人的大規模安法勒軍事行動,導致10多萬庫爾德人死亡。其中伊拉克軍隊1988年使用化學武器襲擊哈拉布賈村,造成5000人死亡。

(8)奧斯曼帝國與伊朗簽訂什麼條約擴展閱讀:

對於薩達姆屠殺庫爾德人,阿齊茲在法庭上說:「當時我是外長,包括我在內的政府沒有對庫爾德人進行種族屠殺。」他表示,安法勒案發生時,伊拉克並不擁有導致大批庫爾德人死亡的致命化學武器。他說,對庫爾德人地區進行轟炸的是當時擁有這種化學武器的伊朗軍隊,不是伊拉克軍隊。

阿齊茲2003年4月向美軍自首,此後一直被關押在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的一個監獄。他的家人以其患有糖尿病和呼吸道疾病為由,再三呼籲當局早日釋放他。而薩達姆已於2006年12月30日被處死。

閱讀全文

與奧斯曼帝國與伊朗簽訂什麼條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規模的珠算博物館有哪些 瀏覽:557
馬牌雪地胎中國哪裡代工的 瀏覽:130
遨遊中國如何改成大巴車 瀏覽:139
義大利一月份穿什麼衣服 瀏覽:207
中國去南極捕撈磷蝦是哪個公司 瀏覽:455
中國恩菲年終獎什麼時候發 瀏覽:119
中國福怎麼邊 瀏覽:492
越南傢具加工廠多少錢 瀏覽:179
蘭大和中國石油大學哪個好 瀏覽:86
從中國寄葯品去美國有哪些途徑 瀏覽:590
辣西西里空心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640
越南體重多少公斤 瀏覽:682
伊朗為什麼沒有繼承波斯文明 瀏覽:55
印尼手工蝦粉怎麼做 瀏覽:33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的怎麼樣 瀏覽:100
我在英國的世界長什麼樣 瀏覽:800
伊朗最大的洲是哪個省 瀏覽:807
越南人理發多少錢 瀏覽:21
印尼iphone價格多少錢 瀏覽:92
中國隊一共多少枚奧運牌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