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期間,為何蘇聯和英國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
二戰爆發後,禮薩汗宣布伊朗中立,但並未限制德國在伊朗的活動。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仍不接受一些有遠見的臣屬關於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的意見。蘇聯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締德國特務的活動,而禮薩汗也並未採取必要的措施。
英國想要伊朗的石油資源,蘇聯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為蘇聯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沒有出海口。其實如果大家了解了「伊朗」這個國名的含義,恐怕會感覺英國和蘇聯聯合出兵伊朗並不奇怪。因為伊朗在1935年之前其實一直叫波斯,波斯是伊朗地區古國的名字,所以它叫波斯非常正常。但在1935年,波斯開始要求世界所有國家將自己稱為「伊朗」,而「伊朗」這個詞的含義是「雅利安人的國家」。因為伊朗人和部分印度人是歷史上真正的雅利安族群的後裔,而當時希特勒上台之後,通過19世紀歐洲一些學者牽強附會的一些說法,把德國人也包裝成了雅利安人,所以讓「雅利安」這個詞一下子成了世界熱門詞彙。但這詞一熱,波斯人這正經的雅利安後裔當然不可能把這個詞輕易讓給德國人,所以乾脆直接把自己的國名改成「雅利安國」,以正視聽。
在二戰前期,伊朗和納粹德國的關系也確實非常曖昧。當然雙方關系曖昧不可能只是因為雙方都認同雅利安這個身份(雖然德國的「雅利安身份」純屬胡扯),但這個名詞確實讓雙方接近多了一個明面上的理由。而雙方接近真正的原因則是伊朗想改變自己長期處於英俄兩國爭斗漩渦的處境。因為從19世紀開始,英國和沙俄就在中亞以及西亞地區長期進行著被稱為「大博弈「的勢力范圍爭奪。因此,其實雙方都曾嘗試完全控制波斯,但又都因為對方的制約,沒能成功。但伊朗在兩強互博的夾縫里日子卻也一直不好過,所以伊朗很早就和德意志帝國建立了一定的聯系,希望通過德國平衡英俄兩國對伊朗的控制企圖。
但光跟納粹相互拋拋媚眼其實還不至於讓英俄兩國在自己跟納粹打的都很吃力的情況下,還單獨抽出一支手去打伊朗。而且伊朗在二戰開始之後也看出來這次是幾個巨人的生死互博,知道自己誰都惹不起,所以也並沒有想趟這趟渾水,而是很早就宣布自己在戰爭期間嚴守中立。但是伊朗在二戰中的價值實在是太大了,大到德國對它垂涎三尺,英俄兩國則因為它睡不著覺。而這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伊朗和石油的關系太密切了,而且其境內有煉油能力。
桃花石雜談在之前的很多文章里都提到過,二戰在本質上是一場石油戰爭。德意日三個手裡沒有石油資源的後起發達國家想通過戰爭獲取石油資源,從而擺脫受制於英法美俄的局面,這是他們發動二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伊朗當時已經成為世界比較主要的產油國之一,因此一旦德國得到伊朗,那麼德國就會得到源源不斷的石油供應,整個二戰的走向都會發生變化,比如斯大林格勒戰役可能就不會發生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德國要奪取蘇聯高加索油田有密切關系)。而希特勒當時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極力拉攏伊朗,在二戰爆發之後以援助伊朗為名向其派出了大量人員,根據一些學者的估計,到1940年前後,伊朗國內已經有了至少3000名德國人,而且這些人大都工作於一些具有戰略性的政府工業機構和交通運輸部門,因此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
而除此之外,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伊朗還成為了蘇聯接受外來物資的交通要道。而且伊朗背靠蘇聯高加索地區,一旦伊朗完全倒向德國,德軍就會有能力從蘇聯高加索守軍背後發動進攻,奪取其高加索油田,那樣的話蘇聯就必敗無疑了。而對於英國來說,伊朗也同樣重要,因為首先英國在伊朗境內設立了一個巨型煉油設施阿巴丹煉油廠,這個煉油廠每年能提煉800萬噸原油,對於整個同盟國陣營進行戰爭都具有戰略意義。另外當時英國還在全球各地維持著巨大的殖民帝國,而伊朗它當時重要的物資來源地印度和它與德國直接作戰的地中海區域之間的交通要道,所以英國也沒法承受失去伊朗帶來的損失。
所以在二戰爆發之後,英蘇兩國其實都想強化對伊朗的控制,但伊朗國王禮薩汗的算敏孫盤卻是借戰爭引入德國勢力,通過中立平衡英蘇兩國的影響,獲得更大的自主權。所以針對英蘇的控制,特別是針對英國的控制,伊朗境內爆發了一系列抗議活動。禮薩汗則在很大程度上容忍甚至縱容了這些抗議活動,而英國政府則很快公開指責這些抗議活動是支持納粹和親德的活動。
另外英蘇兩國還希望直接控橋搜鏈制伊朗境內鐵路,確保物資進入蘇聯不會出問題,但這一企圖也被伊朗拒絕,因此英蘇和伊朗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在1941年初,英國曾因為獨立不久的前殖民地伊拉克政府投靠納粹德國而和它剛剛打過一仗,因此在伊拉克擁有大量駐軍。而蘇聯本身就是伊朗的鄰國,當時納粹也越打越近,所以蘇聯在高加索地區也擁有大量駐軍。
1941年7月19日,也就是蘇德戰爭爆發之後不到一個月,英蘇就照會伊朗,要求其驅逐境內所有德國人,並在8月17日發出了最後通牒,但伊朗政府卻依然沒有聽命。結果在8月25日,英蘇兩國總共出動了20萬兵力,從南北兩線對伊朗發動了攻擊。當時伊朗軍隊雖然也擁有12萬軍隊,並且擁有400架戰機,但這些軍隊在當時堪稱世界最強的英蘇軍隊的夾擊之下很快崩潰,兩天之後伊朗政府就下令本國軍隊停止抵抗。9月17日,英蘇軍隊同步進入伊朗首都德黑蘭,完全控制了伊朗局勢。在整個戰爭中,蘇軍和英軍分別僅有40人和22人陣亡,伊朗軍隊則有800人被打死。
而在控制伊朗局勢之後,英蘇兩國立即廢黜了伊朗國王禮薩汗,立了他的兒子巴列維為新國王。禮薩則流亡南非,1944年死在了南非。而英蘇兩國對伊朗的控制則一直持續到了二戰結束。1942年1月29日,伊朗與英蘇兩國簽署了同盟條約,英蘇承諾在伊朗駐扎軍隊不是要佔領伊朗,並保證不會瓜分伊朗,而且會在二戰結束六個月之後撤出伊朗。而在1943年,3萬美軍也進駐了伊朗領土。當然在佔領期間,英國和蘇聯也都沒那麼老實,英國在其佔領區支持各個部落的分裂活動,對抗伊朗中央政府,蘇聯則扶植了一些伊朗境內的左翼勢力,並建立了政權,擴大自己的影響。
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3月2日,當初英蘇和伊朗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的佔領時限到來。英國軍隊按照協議撤出了伊朗。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已經自在崩潰邊緣,佔領伊朗對英國確實沒有太多的價值了。但蘇聯這時已經看到了冷戰即將來臨,而自己撤出之後,巴列維政權肯定會被美國控制。所以蘇聯盡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卻顯得非常不情願。他們以伊朗境內存在對蘇聯的安全威脅為由,撤軍行動進行的非常緩慢。而伊朗這時當然也得理不讓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很明顯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法對蘇聯這個常任理事國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的,不過蘇聯還是感到了壓力,在3月24日答復會盡快撤出。當年4月,蘇聯和伊朗達成協議,伊朗許諾將其北部油田的開采權長期租借給蘇聯,5月蘇軍完全撤出了伊朗領土。
❷ 伊朗70年代是個很開放國家,為什麼現在這么保守
1. 伊朗在20世紀70年代,特別是在巴列維國王的統治下,確實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國家。
2. 然而,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導致了政治和社會體制的根本變化,霍梅尼領導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以伊斯蘭教法為基礎的政教合一國家。
3. 這場革命後,伊朗的社會生活和精神文化出現了保守化的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伊朗的政治體制是宗教與世俗力量妥協的產物。
4. 盡管伊朗在革命後確立了宗教統治,但什葉派教義本身的靈活性和包容性,以及對伊朗本土文化傳統和其他宗教(如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尊重,使得伊朗的社會狀況並非一味保守。
5. 伊朗婦女,盡管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但她們的教育、職業和社會活動並未完全被禁止,甚至相比其他一些伊斯蘭國家,她們享有的地位相對較高。
6. 此外,伊朗在巴列維時期已經建立了良好的現代化基礎,它是中東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7. 因此,盡管伊朗在某些方面表現出保守特徵,但其社會和文化的復雜性遠非簡單的「保守」二字所能概括。對伊朗的誤解往往源於先入為主的觀念或西方媒體的妖魔化宣傳。
❸ 求波斯歷代皇帝即位表(全)
一、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
1、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一世之子,約前550年–前530年在位(約前559年 –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
2、岡比西斯二世,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
3、高墨達,據稱是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2年在位(可能是篡位者)。
4、大流士一世,高墨達的連襟、阿爾沙米斯之孫,海斯塔斯皮斯之子,前521年–前486年在位。
5、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
6、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
7、薛西斯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24年在位。
8、塞基狄亞努斯,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4年–前423年在位。
9、大流士二世,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3年–前405年在位。
10、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
11、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
12、阿爾塞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
13、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孫, 前336年–前330年在位。
二、塞琉古帝國(公元前312年-公元63年)
1、塞琉古一世,總督:前311年-前305年;國王:前305年-前281年。
2、安條克一世,前291年起與父共治;單獨統治:前281年-前261年。
3、安條克二世,前261年-前246年。
4、塞琉古二世,前246年-前225年。
5、塞琉古三世,前225年-前223年。
6、安條克三世,前223年-前187年。
7、塞琉古四世,前187年-前175年。
8、安條克四世,前175年-前164年。
9、安條克五世,前164年-前162年。
10、德米特里一世,前161年-前150年。
11、亞歷山大一世,前154年-前145年。
12、德米特里二世,前145年-前138年。
13、安條克六世,前145年-約前140年。
14、戴奧多特斯,約前140年-前138年。
15、安條克七世,前138年-前129年。
16、德米特里二世,復位,前129年-前126年。
17、亞歷山大二世,前129年-前123年。
18、克利奧帕特拉·特阿,前126年-前123年。
19、塞琉古五世,前126年/前125年。
20、安條克八世,前125年-前96年。
21、安條克九世,前114年-前96年。
22、塞琉古六世,前96年-前95年。
23、安條克十世,前95年-前92年或前83年。
24、德米特里三世,前95年-前87年。
25、安條克十一世,前95年-前92年。
26、腓力一世,前95年-前84年或前83年。
27、安條克十二世·狄昂尼索斯,前87年-前84年。
28、提格蘭二世,前83年-前69年,亞美尼亞國王,征服了敘利亞。
29、安條克十三世,前69年-前64年。
30、腓力二世,前65年-前63年。
31、塞琉古七世,前70年-前67年。
三、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1、阿爾沙克一世,前247年─前211年。
2、梯里達底一世,前246年─前211年。
3、阿爾沙克二世,前211年─前191年。
4、弗里阿帕提烏斯,前191年─前176年。
5、弗拉特斯一世,前176年─前171年。
6、米特里達梯一世,前171年─前138年。
7、弗拉特斯二世,前138年─前128年。
8、阿爾達班一世,前128年─前124年。
9、米特里達梯二世,前124年─前87年。
10、戈塔爾澤斯一世,前91年─前78年。
11、奧羅德斯一世,前78年─前77年。
12、薩納特魯斯,前77年─前70年。
13、弗拉特斯三世,前70年─前58年。
14、米特里達梯三世,前58年─前57年。
15、奧羅德斯二世,前57年─前37年。
16、帕科羅斯一世,前39年─前37年。
17、弗拉特斯四世,前37年─前30年。
18、梯里達底二世,前30年─前29年。
19、弗拉特斯四世,前29年─前28年。
20、梯里達底二世,前28年─前26年。
21、弗拉特斯四世,前26年─前2年。
22、弗拉特斯五世,前2年─4年。
23、穆薩,前2年─4年。
24、奧羅德斯三世,4年─7年。
25、沃諾奈斯一世,7年─11年。
26、阿爾達班二世,11年─35年。
27、梯里達底三世,35年─36年。
28、阿爾達班二世,36年─38年。
29、瓦爾達內斯一世,38年─47年。
30、戈塔爾澤斯二世,38年─51年。
31、沃洛加西斯一世,51年─78年。
32、瓦爾達內斯二世,55年─58年。
33、沃洛加西斯二世,78年─80年。
34、帕科羅斯二世,78年─79年。
35、阿爾達班三世,79年─90年。
36、帕科羅斯二世,90年─105年。
37、沃洛加西斯三世,105年─147年。
38、奧斯羅埃斯一世,109年─129年。
39、帕爾塔馬斯帕提斯,116年。
40、米特里達梯四世,128年─140年。
41、名字失傳的國王,140年。
42、沃洛加西斯四世,147年─192年。
43、沃洛加西斯五世,191年─208年。
44、沃洛加西斯六世,208年─228年。
45、阿爾達班四世,213年─226年。
四、薩珊波斯,波斯第二帝國,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
1、阿爾達希爾一世,224年─240年。
2、沙普爾一世,240年─272年。
3、霍爾木茲一世,272年─273年。
4、巴赫拉姆一世,273年─276年。
5、巴赫拉姆二世,276年─293年。
6、巴赫拉姆三世,293年。
7、納塞赫或泥涅師,293年─302年。
8、霍爾木茲二世,302年─309年。
9、沙普爾二世,309年─379年。
10、阿爾達希爾二世,379年─383年。
11、沙普爾三世,383年─388年。
12、巴赫拉姆四世,388年─399年。
13、伊嗣俟一世,399年─420年。
14、巴赫拉姆五世,420年─438年。
15、伊嗣俟二世,438年─457年。
16、霍爾木茲三世,457年─459年。
17、卑路斯一世,457年─484年。
18、巴拉什,484年─488年。
19、卡瓦德一世,488年─531年。
20、扎馬斯普,496年─498年。
21、庫思老一世,531年─579年。
22、霍爾木茲四世,579年─590年。
23、庫思老二世,590年─628年。
24、巴赫拉姆·楚賓,590年─591年。
25、霍爾木茲五世,593年。
26、卡瓦德二世,628年。
27、普蘭杜赫特,629年。
28、阿爾達希爾三世,628年─630年。
29、卑路斯二世,630年─631年。
30、霍爾木茲六世(或五世),631年─632年。
31、阿扎爾米杜赫特,633年—634年。
32、伊嗣俟三世,634年─651年。
五、伊朗薩非王朝(1501—1736年),波斯第三帝國,由波斯人建立統治伊朗的王朝。
1、伊斯邁爾一世,1501年─1524年。
2、塔赫瑪斯普一世,1524年─1576年。
3、伊斯邁爾二世,1576年─1577年。
4、穆罕默德一世(穆罕默德·科達班達),1577年─1587年。
5、阿巴斯一世(大帝),1587年─1629年。
6、薩非,1629年─1642年。
7、阿巴斯二世,1642年─1666年。
8、蘇萊曼一世,1666年─1694年。
9、海珊,1694年─1722年。
10、塔赫瑪斯普二世,1722年─1732年。
11、阿巴斯三世,1732年─1735年。
六、愷加王朝,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1、法塔赫·阿里沙(1797~1834在位);
2、穆罕默德·沙(1834~1848在位);
3、納賽爾丁·沙(1848~1896在位);
4、穆扎法爾丁·沙(1896~1907在位);
5、穆罕默德·阿里·沙(1907~1909在位);
6、艾哈邁德·沙(1909~1925在位);
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國名在國際上更為伊朗。
(3)伊朗國王在哪個城市擴展閱讀:
波斯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愷加王朝等。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
❹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為何曾一度淪落到居無定所的慘境
因為伊朗的末代國王是一個獨裁者,他雖然對於本國也是做出了許多的貢獻,但是在他的後期,因為有美國人的協助,所以他更加熱衷於權力,對於百姓的怨言,他基本上不再理會,這就導致了怨言越來越多,最終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徹底推翻了獨裁主義者的封建思想,使得巴列維最終落為一個居無定所,而且十分狼狽的一個局面。
最重要的是巴列維並不能夠維護人民的權益,一個國家只有人民安居樂業,才能夠使國家更加的繁榮穩定。但是巴列維當政期間因為受到了美國過多的恩惠,而且美國對於軍事方面也對巴列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在當時世界大戰爆發層出不窮的時代,巴列維自然也想分一杯羹,於是他更加熱衷於使自己的軍事實力變得強大,以圖霸業。這恰恰與人民所嚮往的生活相違背,所以說不久巴列維就在大革命的推動下倒了台。
❺ 伊朗的古代史
據史書記載,伊朗的歷史始於2500年前的早期的阿挈美尼德,但從那時起直到伊斯蘭文明始於伊朗以來,有關早期伊朗的史料都是由伊朗最大的敵人——古希臘人所記載的。因此盡管人們常說古希臘的歷史學家通常能很忠實地記載事實真相,但人們對伊斯蘭文明之前的伊朗歷史不能完全依賴於這些來源。
設拉子古波斯王國古跡(帕斯波利斯)設拉子古波斯王國古跡(帕斯波利斯)
是不是因為伊朗沒有自己而HERODOTUS和XENOPHON(古希臘史學家),仰或伊朗的史料經過後面的幾次入侵而遭到毀滅?答案不得而知。古代只有一些神話故事得以倖存,它們在薩珊王朝時期收集起來。一旦波斯語在穆斯林的伊朗得以形成後,伊朗最大的詩人之一——菲爾杜西即將這些神話故事改編成了一部宏大的敘事詩——(列王記> 《王書】其中一些部分已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和一些其它優秀的文學作品,但對於古代伊朗的歷史,人們不得不依賴於古希臘人的記載和考古發現。
伊朗民族的起源Iran's Ethnic Heritag
盡管「伊朗人主要是雅利安種族「的說法確為事實,但實際上他們是由很多種族和民族融合而成的。在雅利安人到達之前住在伊朗高原的是古代亞洲人;而雅利安人大多是在公元前第一個1000年內移入伊朗高原的;然後是後期征服者的後代: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
據考古發現,在雅利安進入伊朗之前,住在伊朗高原上的人種既不是閃米特也不是雅利安人。這些男女屬於某一生活在亞洲西部的種族,他們的生存范圍從今天的土耳其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地中海地區。古代亞洲人漸漸在伊朗定居下來,他們的活動范圍漸漸地向高原的西部一直延伸到ZAGROS山脈。很明顯,這些古亞洲人發展了農業,特別是種植了大麥和小麥;並發展了制陶藝術,其實古代的制陶藝術起源於原始時期經太陽曬乾的磚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不得面對周圍其他的人種,以及那些與他們的文明大相徑庭的文明。於是從北面來了一些部落,和平地同這些古代亞洲人慢慢融合,定居在原屬於古代亞洲人的土地上。而在南面,這些古亞州人同SOOOOPOTAMIA的閃米特人也有了聯系,這些閃米特有當時正在發展的一種以城市為中心並配以復雜的政治及軍事結構的農業文明。也許人們會想,既然古亞洲人住在富含礦石等原材料的山區,而富足的閃米特盛產各式食物和日用品,這兩種人應該能夠和睦相處,互通貿易的。然而事實上,這兩種人在幾個世紀內都在進行無休止的戰爭。盡管閃米特人整體實力較強,且也常常獲勝,然而事實卻與此相反,閃米特人卻被文明程度不及他的高原人所征服。最終占亞洲人中的一個名為ELAMITES的部落控制了ASSURE到波斯灣的整個底格里斯山谷。他們發展了讓後人矚目的文明,但卻被以後的巴比倫人所顛覆,其文明也隨之毀於NABCHANDNEZZARI的統治之下。
與此同時,在ZAGROS山脈融合在一起。雅利安人漸漸的從北部平靜地融入了古亞洲人的領地,並與他們融匯在一起。ARYAN人則是今天人們所稱的「說印歐語系」人中的一支,而這些「說印歐語系」的人則是今天印度,伊朗和多數西歐人的祖先。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3000-4000年間開始移民。他們的遷移分成三支隊伍:一支向西移往小亞西亞,第二支向東移往印度,第三支則選擇了中間的道路過QXUS河。他們向伊朗的遷移速度起先是十分緩慢的,但到了第一個一千年無論在頻率還是在速度上都有所增加。象這樣逐漸擴大的遷移速度持續了幾個世紀,這些新的移民同那些本地的居民慢慢融合,並在那兒定居下來。
經過幾個世紀移民,最終形成了在波斯帝國和伊朗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兩大王國:首先是在伊朗高原南部的波斯王國PARSA(希臘人稱之為PERSIS),它位於今天的法爾斯省和KHOUZIATA附近;然後是在今天伊朗西北部的MEDES。
居魯士的統治The Rule of Cyrus the Great
在ZAGROS山脈的另一則,同時興起了兩個閃米特人國家:
巴比倫和阿西里亞。但到了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出現於波斯地區,他征服了這些王國並將他們合並為一個實力強大的帝國——「波斯帝國」它在居魯士的領導之下變得日益強大。
阿契美尼德王朝The Archaemenid Dynasty
在居魯士死後,國家即陷入連年征戰的混亂局面,直至公元前521年,大流士被幾位高貴的王子選為萬眾之王從而即形成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的統治政績卓越:他發展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由總督監管疆域的制度;他修建了高質量的公路;……
但在大流士以後,盡管他的繼承人曾力圖征希臘。但最終一個名為亞歷山大的年輕的MACEDONIAN人在公元前323年擊敗了大流士三世。
ALEXANDER THE GREAT和SELEUCUS NECTAR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Seleucus Nectar
亞歷山大很崇拜波斯文化風俗,也有效地將東西方,波斯和希臘融合一起,但在他生前卻沒能成功地建立起一個完善、團結的國家。因此在他死後,他的將軍們瓜分了該國。其中有一個名為SELEUCUS NICTAR的將軍獲得了阿契美尼德這塊地方,當時叫作「ASIA」(亞西亞),但並不包括JUDEA、阿拉伯半島和小亞西亞的一部分。
亞歷山大一樣, SELEUCUS NACTAR雖然是一個希臘人,但他卻成為了讓希臘人同波斯人和平生活在一起並享有平等權利的國王。在這段時期波斯和希臘兩種文明的碰撞使得人類在藝術和文化上有了許多重要的發展。
然而SELEUCUS卻並不善於治理國家,漸漸地許多省份開始脫離中央政府。最後經過多年的斗爭,帕提亞人(即安息人〕掌握了今天的伊朗和MESOPOTAMIA,並在將近300年內控著這該地區。
安息人王朝The Parthian Dynasty
原為游牧民族的安息人意識到被征服者比他們自己更為發達的文明,於是允許被征服者在安息人總督的控制下,保留他們的財產和行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