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法西斯三巨頭的第一次會晤為什麼選在親德的伊朗境內
1943年11月28日至1943年12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三巨頭(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進行了第一次會晤,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著名的「德黑蘭會議」。
但奇怪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伊朗的外交立場是以親德為主,在很長時間里都與納粹德國關系緊密。既然如此,反法西斯三巨頭的第一次會晤為什麼選在親德的伊朗境內呢?
首先,伊朗親德的外交路線主要是伊朗國王禮薩·汗主導的。但在1941年,禮薩·汗的長子巴列維在英美的支持下推翻了父親。登基稱王後,巴列維便將伊朗外交由親德改為親英美。
其次,伊朗在19世紀下半葉逐漸淪為英國與俄國(蘇聯)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而巴列維登基後,美國勢力也進入了伊朗。因此伊朗成為當時少數同時受美、蘇、英三國支配的國家。
要知道雖然當時美、蘇、英三大國聯合對抗法西斯,但彼此之間依然存在各種矛盾,在首次會晤的地點選擇上也是明爭暗鬥。而伊朗則是當時少數三大國都可以接受的「中立地帶」。
綜合來講,由於巴列維當國王後改變了伊朗親德的外交路線,再加上伊朗當時特殊的國際政治地位,最終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三巨頭將首次會晤的地點選在了德黑蘭。
2. 德黑蘭會議為什麼要選在伊朗召開
1本來羅斯福想召開一個美英中蘇四國首腦會議。但是斯大林不願意和蔣舉行會晤,借口是蘇聯和日本有中立條約,不便參加中美英三國討論對日作戰的討論。最後沒辦法,為了遷就斯大林,不得不把會晤拆分成開羅會晤和德黑蘭會晤兩場。而斯大林以蘇德戰場戰事激烈為由,不遠離開蘇聯太遠。而且斯大林還提出不乘坐飛機,以能從蘇聯陸路抵達為合適。而1940年,伊朗已經被蘇聯和英國南北分區佔領,伊朗北部蘇占區毗鄰蘇聯。加之伊朗距離埃及也不遠,便於羅斯福和丘吉爾會後返回開羅。所以位於伊朗北部的首都德黑蘭被視為最合適的地點。
3. 德黑蘭會議發生背景是什麼
德黑蘭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美、英三國首腦於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的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討論美英開辟西歐第二戰場,東西方配合對德作戰問題。那麼德黑蘭會議發生背景是什麼呢?
1、 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和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英美兩國同蘇聯結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對德國作戰。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蘇、中領銜的26個國家在華盛頓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表示要全力對抗德、意、日法西斯。這樣,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就形成了。當斯大林格勒會戰取得勝利以後,如何協調行動,共同作戰就成了十分迫切的問題。
2、 1943年7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斯大林籌組雙邊會晤。8月7日,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致函斯大林,建議在英國奧克尼群島的斯卡帕灣籌辦三方會晤。斯大林把自己要「將兩國代表會議……變成三國代表會議」的想法告訴了羅斯福和丘吉爾。他建議將會晤地點定在阿斯特拉罕或阿爾漢格爾斯克。正在參加魁北克會議的丘吉爾和羅斯福於8月19日共同致函斯大林,除強調了三方會晤的重要性外,提出以阿拉斯加的費爾班克斯作為三巨頭會晤的地點。斯大林在復信中對三巨頭會晤的重要性表示了肯定,但提出,在蘇聯軍隊與「希特勒主力展開極為緊張戰斗」之際,他不能前往費爾班克斯這樣遙遠的地點。之後,羅斯福又提出於11月15日至12月15日之間在北非舉行三巨頭會晤的設想。斯大林在復信中指出,將三巨頭的會期定為11月至12月之間是可以接受的,「至於會晤的地點,指定在三國都設有代表處的一個國家如伊朗就比較合適。」這樣,有關在伊朗舉行三巨頭會晤的建議被首次提了出來。
3、 兩天以後,丘吉爾復函同意出席德黑蘭會議。丘吉爾提出了要用古希臘「埃夫里卡」一詞(意即「我發現了」)作為這一行動的代號,以「開羅-3」代替「德黑蘭」。可是,羅斯福卻搬出美國憲法的某些條文和會議所面臨的使命,反對把德黑蘭作為召開三國代表會議的地點。他建議以開羅或前義大利殖民地厄利垂亞首府阿斯馬拉取代德黑蘭。羅斯福熱情地向斯大林提出把停泊在地中海東部某一港口的美國軍艦作為會晤場所,而對外則稱在巴格達近郊舉行會議,會晤日期定為11月20-25日。斯大林同意會晤日期的安排。為了能通過電話和電報繼續指揮紅軍的軍事戰役,他堅持會議應在德黑蘭召開。
4、 10月底,羅斯福又給斯大林發了一封信函,繼續堅持會議應在巴格達附近的阿斯馬拉、安卡拉或巴士拉,以及在波斯灣沿岸召開。斯大林表示,他將不能親臨在德黑蘭以外的地方舉行的會議,但他可向任何地點派遣自己的代表。羅斯福這時讓步了,同意在德黑蘭舉行三巨頭會晤。
5、 1943年11月下旬,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都來到了伊朗首都德黑蘭,共同商量對德作戰的軍事問題。這是他們之間舉行的第一次會晤。
以上就是對於德黑蘭會議發生背景是什麼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