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屬哪個構造版塊

伊朗屬哪個構造版塊

發布時間:2024-10-29 07:30:04

❶ 伊朗石油工業的地質特徵

伊朗位於古特提斯及其兩側的歐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兩大陸的古生界和三疊系都為穩定的克拉通沉積,晚三疊世古特提斯海閉合,發生較強的構造運動。其西南側的扎格羅斯海槽連續沉積了直至第三世紀的海相灰岩和頁岩,上新世--更新世發生褶皺。向西南為持續發育的、構造變動較弱的阿拉伯(波斯灣)盆地。扎格羅斯沖斷層東北側,自寒武系至三疊系為淺海、瀉湖和陸相沉積,各層系之間均為整合關系。三疊紀末的構造運動使其上的沉積以陸相為主,其後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使中、古生界地層發生輕微變質及岩漿侵入和噴發,局部地區有地塹型沉積。扎格羅斯沖斷層帶兩側的沉積相、厚度、變質程度和岩漿活動具有明顯差別。
伊朗全境大致可以分為9個大地構造單元:阿拉伯盆地、扎格羅斯前陸褶皺帶、扎格羅斯褶皺帶、中央盆地群、魯特地塊、厄爾布爾士造山帶、裏海南緣前陸盆地、科佩特山前坳陷和馬克蘭帶。
沉積岩面積達67.7萬平方公里,沉積岩總體積508×104km3,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厚度達11000以上,為形成伊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奠定了物質基礎。伊朗最重要的儲層是漸新統--中新統的阿斯瑪里(Asmari)灰岩,在胡澤斯坦地區厚320~488m,純產層厚10~280m。阿斯瑪里灰岩的原生孔隙很小,很少超過5%,原始滲透率只有幾個毫達西,由於強烈褶皺、斷裂形成的裂縫大大改善了阿斯瑪里灰岩的儲集性,使孔隙度可以達到25%,滲透率超過100×10負3μ m2。也正是由於裂隙,使得井與井之間阿斯瑪里灰岩的產量變化很大。發育在阿斯瑪里灰岩之上的Gachsaran組蒸發岩是優質的蓋層。由於扎格羅斯盆地強烈的斷裂使得油源比較復雜,主要的烴源岩來自白堊系,另外阿斯瑪里灰岩本身也生油。儲層除阿斯瑪里灰岩外,還有白堊系阿爾必階--坎佩尼階斑基斯坦(Bangestan)群灰岩、侏羅系--下白堊統卡米(Khami)組灰岩、白雲岩和二疊系達拉(Dalan)組碳酸鹽岩。 伊朗西南部主要為扎格羅斯盆地。這是伊朗主要的油氣田富集區。中部伊朗地區夾於扎格羅斯山和厄爾布爾士山(阿爾博茲山)及魯特地塊這間,地表大部分地區為沙漠覆蓋,發育有一系列盆地,如中央盆地群等,是除西南部以外伊朗最大的含油氣遠景區。伊朗北部地區為裏海南緣前陸盆地。
伊朗西南部含油氣區,為波斯灣盆地的一部分,由扎格羅斯山前褶皺帶和阿拉伯地台東緣(相當於魯卜哈利盆地)的伊朗部分組成,是伊朗主要產油氣區。主要產油層為第三系---漸新統阿斯馬里石灰岩、白運雲岩,其次為白堊系的班尼斯坦石灰岩,以及二、三疊紀孔隙性白雲岩和石灰岩產氣層。阿斯瑪里石灰岩儲層上覆為下法爾斯以、組大套石膏、鹽岩蓋層,厚達1000m,具有良好的封閉條件。侏羅系及二疊系石灰岩油氣藏亦具蒸發岩蓋層。中、新生代有良好的生油層,富含瀝青的暗色泥岩類厚達3000~4000m。
中阿拉伯油氣區的伊朗部分,包括Dibdibah坳陷、Qatar隆起和西波斯灣坳陷。油氣產層約50個左右,其時代從志留紀到中新世,早二疊世Faraghan組儲集層均為淺海陸棚鮞粒灰岩和白雲質灰岩;早、中侏羅世Sergelu組儲集層為閉塞海深水陸棚沉積的薄層狀瀝青質白雲岩,主要分布在盧里斯坦盆地;早白堊世Khakaib組儲集層為淺海陸棚介殼灰岩及泥灰岩;晚白堊世Sarra組、Nam組為淺海灰岩儲含有層;古新世至始新世Jahrum組儲集層亦為淺海灰岩,始新中--新世Asmai組儲集層為開闊海陸棚環境沉積的生物碎屑灰岩。盆地中的局部性和區域性蓋層有頁岩、緻密灰岩和蒸發鹽岩。盆地中的所有油氣藏均以背斜圈閉為主。迄今已在中阿拉伯盆地的伊朗部分已發現了11個油氣田,億噸級以上的大油氣田5個。 中央盆地群
① 中央山間盆地:又稱庫姆盆地,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位於扎格羅斯和厄爾布士褶皺帶之間,西界為具有大量基性--中性岩的火山岩帶,東部鄰塔巴斯--凱爾曼盆地,屬中間地塊性質的裂谷收斂盆地。基底為前寒武系結晶岩。沉積岩有未變質的古生界和中、新生界海相地層。中新統後為陸相碎屑岩。由於上侏羅統鹽岩發育,形成了許多刺穿白堊系和第三系的構造。盆地內唯一探明的儲集層為第三系庫姆組。庫姆組厚達1500m,底部有礫石層,主要由石灰岩和泥灰岩組成,中部夾一些蒸發岩,可分為六個段,從底到頂分別為A~F段,沉積在海相和濱海相兩個沉積旋迴中。庫姆組在盆地內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盆地內里阿斯統(下侏羅統)和漸新統的頁岩也有石油顯示,而天然氣顯示位於石膏層和較寬廣的西姆南地區的硫磺礦坑中。盆地中發現有薩拉金油田。
② 伊斯法罕--薩達巴德盆地:位於中部伊朗地區的西部,為一個介於中央山間盆地和扎格羅斯山脈之間的西北--東南向的伸長形盆地,盆地西邊的高地由中生界與部分古生界與變質岩組成,而東部的邊界一部分是中生界而主要是火山岩及侵入的岩漿岩。盆地內無重要油氣顯示。
③ 塔巴斯--凱爾曼盆地:位於塔巴斯以北向南延伸到凱爾曼鎮的弧形地區之內,在中央山間盆地和魯特地塊之間。未發現油氣顯示。
南裏海盆地
盆地是從喬治亞西部穿過亞塞拜然大部和伊朗北部極少部分地區,延伸到土庫曼西部的拉伸山間盆地。盆地的中央為南裏海。屬於斷陷聚邊緣--大洋消亡類型盆地。盆地內的儲集層從白堊紀至上新世。在伊朗的南裏海盆地分為以下部分。
莫罕次盆地:位於伊朗的西北角,與亞塞拜然接界。次盆地內第三系厚度至少為10000m,一般具人砂岩夾層、凝灰岩和基性熔岩流等特徵。該次盆地的主要構造趨向一般為東西向。已在中---上中新統薩馬特階和中新統中發現油田。該次盆地具有有利的含油氣遠景。
拉席特海灣:位於莫罕次盆地東側,南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古生界及中生界。本區全部為第四系沉積所覆蓋,已知最古老地層為前泥盆紀的千枚狀頁岩、白雲質大理岩和石灰岩。本區西部的一口井內有輕油顯示,並有氣體呈泡狀溢出,具有含油氣前景。
麥扎德倫海灣:位於東經52°以東,西部邊界為厄爾布爾士山的中生界,向東部被前泥盆地系數基底和中生代地層的地下凸起與戈爾甘次盆地相隔。盆地內的里阿斯統、上白堊統和中新言文都博尼組中有油苗顯示,上新統阿普賽倫階中有天然氣顯示。
戈爾甘平原:為一黃土覆蓋的平原,南邊被古生界和中生界所超覆的前泥盆紀變質岩所限,東部邊界由古生界和考皮特達格山的白堊系組成,向北與西北庫曼低地相連。盆地內的勘探遠景主要為第三系,可能還有中生界。
南裏海盆地的伊朗部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油氣勘探,於1963年發現戈爾甘油田,這也是迄今伊朗部分的唯一發現。
魯特地塊和賈茲穆里盆地
兩個都位於伊朗東南部,為大型沙漠覆蓋的盆地。兩個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乎平行,都屬於第三系大陸火山帶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馬克蘭盆地
位於伊朗的東南角,濱鄰阿曼灣和阿拉伯海,盆地長軸延伸方向近於東西向,寬約150km,為新生代邊緣海被動邊緣盆地。盆地內無重大油氣發現。
卡拉庫姆盆地
面積42萬平方公里,是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盆地西南科佩特山前坳陷是盆地沉積最厚的部位,向東北方向盆地變質基底抬高,因而盆地在整體上呈箕形。盆地西南有一部分位於伊朗境內,該部分盆地內的罕朗吉(Khangiran)氣田在侏羅系灰岩和白堊系砂岩中發現氣藏。

❷ 伊朗南部發生6.1級地震已致3死19傷,當地處於什麼地震帶

伊朗南部發生6.1級地震已致3死19傷,當地處於地中海-印尼地震帶。

一、伊朗南部發生地震


地中海-印尼地震帶在歷史上曾經造成過幾次比較大的地址,例如:葡萄牙里斯本發生8.7級地震,此次大地震是人類史上一次破壞性最大和死傷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也是歐洲歷史上傷亡最大的地震,其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

大地震後還引發了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里斯本付之一炬,同時也令到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葡萄牙殖民帝國從此衰落。

❸ 區域地理西亞知識點

區域地理西亞知識點 篇1

伊朗高原區、閉塞的山間高原

包括高原內陸及其周圍山地,主要由南北兩側的邊緣山地及中間高原盆地所構成。其邊緣山地屬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山帶。分為兩支,北支主要有厄爾布爾士山脈、科彼得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南支是扎格羅斯山脈、莫克蘭山脈、基爾塔爾山脈,並東延成蘇來曼山脈。伊朗高原南北介於中亞平原和阿拉伯海及其海灣之間,西鄰亞美尼亞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接印度半島區的塔爾沙漠,東西長達2500公里,南北最寬為1500公里,面積約27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屬伊朗,小部分屬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

伊朗高原周圍山地高大險峻,尤其是興都庫什山和扎格羅斯山脈等,海拔高度都在3000米以上,有冰雪覆蓋的山峰高大連綿,十分壯觀雄偉。

乾燥的伊朗式氣候

伊朗高原氣候主要屬亞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具有大陸性顯著、溫差大、冬春降水多等特點,因此稱伊朗式氣候。南部邊緣為熱帶乾旱氣候。

伊朗高原基本上處在副熱帶高壓帶及東北信風帶,地勢較高,氣流多來自乾燥內陸,高原內部又呈盆地狀,導致本區氣候具有突出特點:大陸性顯著,冬涼夏熱,年較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400毫米,大部分地區在200毫米以下,高原中部尚不到100毫米,僅在邊緣山地特別是迎風側降水量較多,厄爾布爾士山北坡和裏海沿岸年降水量常超過1000毫米,是降水最豐富的地區;西北部和西部山地年降水在500~750毫米之間。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表現出自北而南、從西向東、由山地到內陸盆地逐漸減少的趨勢。

內陸流域廣大

封閉的地形、稀少的降水使伊朗高原上形成了廣大的內流區(包括無流區),內流、無流區約占其總面積的2/3。高原上沒有真正的大河,河流長度不大,流域面積有限。河流的'水量少,水位季節與年際變化都很大,多季節性河流等成為本區突出的水文特徵。高原內部基本上為內流區和無流區,內陸河多發源於高原邊緣山地的內側,流向內陸低地。赫爾曼德河發源於喀布爾西帕格曼山,向西南流入薩巴里湖,全長1110公里,是伊朗高原最長的河流,為內陸河,主要靠高山融雪水和冬雨補給,最大徑流量在春季或春末,此時在乾旱的低地可出現春洪水災。其餘較大的內流河有赫里河、哈利勒河、庫爾河等。外流河多分布在高原邊緣山地的外側,都很短小,流域面積也很小。最長的外流河是卡倫河,發源於扎格羅斯山,流向西南,在阿巴丹附近匯入阿拉伯河,全長550公里,有一定的通航價值。此外,還有一些更短小的外流河流入阿拉伯海及阿曼灣、波斯灣。著名的湖泊有薩巴里湖、納馬克湖等,都是內陸鹹水湖。

植被

自然植被—土壤主要屬亞熱帶荒漠草原、荒漠和灰鈣土、棕鈣土及漠土系列,自然景觀多為半荒漠、荒漠景觀。整個內陸高原基本上是半荒漠和荒漠,植被稀疏,植物種類很少,多生長疏生短草和肉質、多刺、根系發達的灌木。森林面積很少,僅佔10%左右,在南裏海低地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森林茂密,多闊葉林,在扎格羅斯山地西部有較稀疏的森林,在山地森林帶以上分布著大片的山地草原。

自然資源

以礦產資源最為豐富。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主要分布在扎格羅斯山的西南麓,即構造上屬新褶皺山地的前緣凹陷地帶,儲油構造良好,已探明儲量100多億噸,是西南亞也是亞洲和世界上的主要石油產地。鐵礦亦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地區,如克爾曼、巴米安等地,儲量大、品位高。銅、鉻、鉛、鋅等礦儲量也相當可觀。土地主要是適於放牧的各種草地,可耕地較少,不足總面積的1/5,水源不足,使草場載畜量很低。

區域地理西亞知識點 篇2

阿拉伯半島區、世界最大半島

阿拉伯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北以亞喀巴灣北端——阿拉伯河口一線為界,東北臨波斯灣和阿曼灣,東南瀕阿拉伯海,南鄰亞丁灣,西隔紅海與非洲大陸相望。大致介於北緯12°~30°、東經35°~60°之間,南北長約2240公里、東西寬約1200~1900公里,總面積約322萬平方公里。具有顯著的自然地理特徵:古老地塊上形成台地式高原地形;酷熱的熱帶乾旱氣候;廣大的無流區;熱帶荒漠景觀。這些特徵突出地反映了阿拉伯半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使之成為一個特色鮮明的自然區,並與西南亞其他區表現出整個大區內部明顯的區際差異性。

古老台地高原

地質構造上,阿拉伯半島原是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中新世以來,向西北延伸部分形成紅海——亞喀巴灣——約旦裂谷帶,向東北延展部分形成亞丁灣,使阿拉伯板塊與非洲板塊分離(僅蘇伊士運河地帶基底相連),並以反時針方向俯沖於亞歐板塊之下;同時,在阿曼灣西南岸因板塊俯沖作用形成哈賈爾山脈(沙姆山海拔3352米)。半島地體古老,基底主要是元古代結晶岩,在古老結晶岩和火山岩基礎之上覆蓋有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積岩層,除少數地區外,廣大地區在構造運動方面穩定,沉積地層基本上保持著平整或近於水平的單斜構造,未經歷較大的褶皺變動。

熱帶乾旱氣候

阿拉伯半島地處熱帶,太陽輻射強烈,常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高原半島周圍又多是高大山地高原和炎熱地區,很少受到海洋濕潤氣團的影響,所以這里的熱帶乾旱氣候具有極強烈的大陸性,酷熱乾燥少雨。世界上最熱的地區之一。整個半島年平均氣溫都在20℃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超過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也高於10℃,多在15~24℃之間。南部地區更加酷熱,如半島南端的亞丁,年平均氣溫為28.9℃,7月為32.5℃,1月為25.4℃,有四、五個月的月平均氣溫超過30℃。半島絕對最高氣溫常有50~55℃的高溫。半島氣溫年較差很大,一般在15℃以上,在一些地方可達20℃左右。阿拉伯半島乾燥少雨。半島降水量極少,大部地區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半島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地表水極其貧乏,水系很不發育,絕大部分地區為無流區。基本上沒有常年性河流和湖泊,河流多屬干河,乾涸的河床僅在罕見的大雨或暴雨後的短暫時間內有一定的水量,形成間歇河。雖然目前仍可在半島上見到一些與現代氣候—水文狀況極不相稱的寬深河谷,但其並非今日氣候的產物,而屬古地理年代較濕潤氣候的傑作。

阿拉伯半島上的干河大致可分為內流干河和外流干河兩種類型,其中長者可達上千公里。在古海跡的局部地方尚殘留有少量的鹹水湖和沼澤濕地。

景觀

半島的自然景觀主要為荒漠和半荒漠(荒漠草原)景觀,此外尚有綠洲景觀。

1.干荒漠—熱帶沙漠景觀 主要分布在魯卜哈利沙漠、內夫得沙漠和達赫納沙漠。

達哈那型荒漠:盛行東北信風,物理風化強烈,細砂多被吹到鄰區,地表多為富含氧化鐵的堅硬礫石,並被寬窄不等的沙丘地帶分割,為無流區。地表植被極其稀少。

內夫得型荒漠:風積作用地表形成連綿不斷的沙丘和沙丘鏈組成,成為沙質高原。大內夫得沙漠的沙為白色和紅色,小內夫得沙漠多為白色沙。這里植被也很稀少,雨季來臨後,這里一些植物開始生長,綠草如茵,長有白頭翁、檉柳等植物。

阿喀夫型荒漠:為由細砂組成的活動沙丘地帶,多數尚未固定,隨風移動,主要分布在魯卜哈利沙漠的西部和南部,基本沒有植被,只生長一些沙漠先鋒植物。

哈拉型荒漠:為熔岩地表組成的荒漠,這里因熔岩地區遭受風蝕而形成,地面皺裂崎嶇、尖峰突峭,為特殊的岩漠景觀。

1.荒漠中植物稀少,除局部綠洲外,廣大地區只生長稀疏的植被或為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砂土和石質土等漠土是代表性土壤,景觀極其單調。

2.荒漠草原景觀 主要分布在半島的邊緣地帶以及荒漠邊緣地帶,自然植被以耐旱的乾草原為主,多灌木。

3.綠洲景觀 在阿拉伯半島上綠洲分布較普遍,但總面積不大,在沙漠及沿海地帶零散分布,這里水資源條件較好,多為地下水溢出帶或經過開挖的井渠灌溉地帶。在這些水分條件較好的地區,草木蔥蘢,生長著棗椰樹、阿拉伯膠樹、阿拉伯相思樹、檉柳等。此外,綠洲和其他肥沃地區能種植各種穀物、水果和蔬菜,有些地區還種植水稻。水熱資源豐富的葉門沿海地區熱帶植物繁茂,可種植咖啡、甘蔗等熱帶經濟作物。

礦產資源 豐富,尤以濱臨「石油之海」的波斯灣為世界上石油、天然氣蘊藏最為豐富的地區。其他資源多較貧乏,特別是水資源極其貧乏,耕地很少,森林及其他植物資源更少,對發展農業生產十分不利。

區域地理西亞知識點 篇3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區

兩河沖積平原 「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原意為「河間地區」,即兩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區。范圍大致東起伊朗高原,西至敘利亞和阿拉伯高原,北起亞美尼亞山區(東托羅斯山脈),南迄波斯灣。大體介於北緯30°~37°之間,地處亞熱帶。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勢低平,高度多在200米以下,絕大部分地區海拔不到100米,如距海岸約500公里的巴格達,海拔僅34米。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以巴格達為界,西北部稱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東南部(巴士拉以上)稱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巴士拉以下至入海口為阿拉伯河三角洲。平原地表多由階地和河漫灘組成,平原之上仍有局部高地。由於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的淤積嚴重,河床不斷加高,所以,在平原上可以見到高高隆起的河岸地帶,但平原上的湖泊低地也很引人注目。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除北部地區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夏干氣候色彩外,其餘地區均為亞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本區氣溫較高,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乾旱少雨。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多在30℃以上。氣溫具有溫差較大特點。如冬季冷空氣偶爾南襲,短期的氣溫也可降至0°以下。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西北部降水多(500毫米),東南部少(100毫米以下)。降水量的季節分配,以冬雨為主,春秋次之,夏季月份少雨或無雨。主要是因為冬季受地中海極鋒影響,為溫帶氣旋東進路徑,所以具有「冬雨」特徵,冬雨(12~2月)可佔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如巴格達為53%,巴士拉為49%。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是流經平原的主要河流。它們均發源境外的北部山地,為過境河流,其水源主要靠北部山地降雨和積雪融水補給,流經本區時水量逐漸減少,具有乾旱荒漠區河流的特徵。中下游區多湖泊和沼澤。

自然植被以荒漠草原和荒漠植物為主,土壤主要為大河沖積土以及棕鈣土、灰鈣土和各種漠土。植物比較貧乏,大多為短生和多年生假短生沙漠植物,如檉柳、觀音柳、沙棗等。荒漠草原多數植物為草本植物,其餘為荊棘類和球莖類植物。在常年有水的河岸和沼澤地帶,植被繁茂,生長著茂密蔥郁的河岸植物,喬木、灌木、草木植物無所不有。河岸林樹種有筱懸樹、柳樹、榆樹、桑樹、野蘋果樹等。古代,這里運河渠道縱橫,灌溉便利,農業相當發達。 美索不達米亞石油資源豐富,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此外,平原水資源較其他西南亞國家豐富。由於平原有較好的氣候、水文和地形條件,這里種植了大量的棗椰樹,約佔全世界的37%,椰棗產量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椰棗總產量的48%)。

❹ 伊朗受什麼板塊

伊朗位於歐亞板塊


伊朗是一個位於亞洲西部的國家,其地理位置獨特,處於多個板塊的交界處。在地質構造上,伊朗所處的位置是歐亞板塊的重要部分。歐亞板塊是地球上最大的板塊之一,涵蓋了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伊朗位於這個板塊的交界處,受到了歐亞板塊的影響和塑造。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伊朗的地質活動較為活躍,包括地震、火山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因此,伊朗所處的歐亞板塊對其地理、生態和地質特徵產生了重要影響。由於伊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質背景,使其成為了一個在文化、歷史和地緣政治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隨著對伊朗及其周邊地區地質研究的深入,人們對該地區的板塊運動和地質構造有了更為准確的認識,有助於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和影響。伊朗所處的歐亞板塊是其重要的地理和地質背景之一,對其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❺ 東特提斯構造-成礦域

3.3.2.1 特提斯構造帶范圍

特提斯構造帶是歐亞大陸南部一條全球性緯向展布的構造帶(潘桂棠,1994),它經歷了新、老特提斯洋的擴張、沉積和閉合隆起,兩次大規模的陸塊俯沖碰撞,而後褶皺形成以中、新生代地質演化為主的地球上最年輕的造山褶皺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域西起西班牙和西北非洲,向東一直延伸到印度尼西亞弧,長度接近地球圓周的三分之一,是地球上最復雜的構造變形帶,它包含了沿地中海展布的十多個造山帶(圖3.19)。歐洲阿爾卑斯造山帶和喜馬拉雅造山帶是此造山帶構造域中最著名和最有特色的部分。

從全球構造角度看,這個造山帶構造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是世界上兩個最長的造山帶之一,又是地勢崇拔的最年青造山帶,也是新生代造山運動上升的場所。它由一系列巨大山鏈組成,其中包括:西班牙的貝蒂克;非洲的里弗和阿特拉斯;歐洲的比利牛斯、阿爾卑斯、亞平寧、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和喀爾巴阡;中東的高加索、托羅斯、安納托得亞和扎格羅斯山;亞洲的基達、興都庫什、喀喇昆侖、喜馬拉雅和阿拉干約馬等山脈。其基底主要是海西基底,出露在中歐地塊、西班牙的梅塞塔、非洲的前阿特拉斯山以及前蘇聯南部一帶。組成這些基底的主要是中和晚古生代海西造山運動的構造活動和變質作用中形成的結晶基底。在中生代早期,該基底發生裂谷和擴張,產生了後來發育成阿爾卑斯-喜馬拉雅造山帶域的洋或新的廣闊沉積盆地。該造山帶域西端的大部分構造單元已進入大西洋,終止在大西洋的邊緣,東端的構造則延伸到印度尼西亞島弧系之中(圖3.19)。

圖3.20 斑岩銅礦床在東特提斯成礦域中的空間分布圖(據Singer et al.,2005;轉引自張洪瑞等,2009)

斑岩銅礦主要產於活動大陸邊緣的島弧、陸緣弧環境(Kerrich et al.,2000;Cooke et al.,2005;Groves et al.,2007)以及碰撞造山帶走滑、伸展地段(侯增謙等,2006a,2006c,2006d)。特提斯演化過程中,岡瓦納大陸不斷向歐亞大陸俯沖消減最終碰撞結合,這為斑岩銅礦的形成提供了極好的構造背景。目前認為空間上東特提斯成礦域中的斑岩銅礦床可劃分為土耳其Pontides、伊朗中部Sahand-Bazman、巴基斯坦Chagai、中國玉龍、中甸、班公湖、岡底斯等7條帶,另外中南半島地區、土耳其Anatolides地區還存在若干斑岩銅礦點;時間上東特提斯成礦域中的斑岩銅礦床的形成時代可分為早三疊世、晚三疊世、白堊紀中期、白堊紀末-古新世初、中始新世、中中新世等6個段(張洪瑞等,2009);而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中中新世為該區斑岩銅礦大規模成礦時期,伊朗中部Sahand-Bazman銅礦帶、巴基斯坦Chagai銅礦帶、岡底斯銅礦帶、緬甸蒙育瓦Monywa銅礦都於此時形成的非俯沖型斑岩銅礦。岡底斯銅礦帶是在後碰撞階段伸展環境下岩漿就位成礦,Sah-and-Bazman銅礦帶和Chagai銅礦帶是圍繞伊朗-阿富汗地塊形成的高鉀增生岩漿帶。

❻ 板塊構造的海陸分類

太平洋板塊:大部分太平洋
亞歐板塊:大部分歐亞大陸及東北大西洋
非洲板塊:大部分非洲及部分大西洋、地中海
南極板塊:南極洲大陸及附近海域
北美板塊:大部分北美洲及部分大西洋
南美板塊:大部分南美洲及部分大西洋
印度洋板塊(澳洲板塊):東印度洋及澳大利亞 納茲卡板塊:東南太平洋
菲律賓板塊:西太平洋菲律賓海域
科科斯板塊:東太平洋中美洲沿岸海域
加勒比板塊:加勒比海域
胡安·德福卡板塊:東太平洋,美國華盛頓州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沿海
斯科舍板塊(斯科蒂亞板塊):南大西洋,火地島東南方向的狹長海域
阿拉伯板塊:阿拉伯半島及附近地區
印度板塊:印度次大陸
努比亞板塊(索馬里板塊):非洲東部東非大裂谷以東,馬達加斯加以及西印度洋,正在形成中
巽他板塊:南中國海、南中南半島、安達曼海、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加里曼丹島及附近海域 伍德拉克板塊(木百靈板塊):新幾內亞島東北部分
愛琴海板塊:希臘南部及愛琴海海域
阿爾迪普拉諾板塊:南美洲西部,秘魯、智利和玻利維亞之間
探險家板塊:加拿大溫哥華島西部
土耳其板塊(安納托利亞板塊):土耳其大部
加拉帕戈斯板塊: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位於納茲卡、可可斯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
北加拉帕戈斯板塊:加拉帕戈斯板塊以北的更小板塊
格陵蘭板塊:格陵蘭島部分
緬甸板塊:安達曼群島以東的長條型板塊
阿穆爾板塊: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日本海大部及日本四島南半部分
加洛林板塊:西太平洋新幾內亞以北海域
胡安·斐迪南斯板塊:東太平洋上,南極板塊、納茲卡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
長江板塊(揚子板塊):中國南部及東海
毛克板塊:新幾內亞島西部
戈爾達板塊:加利福尼亞州北部海岸
鄂霍茨克板塊:鄂霍次克海及堪察加半島
康威礁板塊:斐濟西側
新海布里地板塊:萬那杜附近
巴爾默勒爾板塊:斐濟北側
復活節島板塊:復活節島以西
福圖納板塊:太平洋福圖納島附近
班達海板塊:東南亞班達海海域
克馬德克板塊:紐西蘭以北的狹長板塊
伊朗板塊:伊朗、伊拉克及巴基斯坦間的三角區
馬努斯板塊:新幾內亞北部海域
北俾斯麥板塊:新幾內亞附近俾斯麥海南部
南俾斯麥板塊:新幾內亞東部和新不列顛
馬里亞納板塊:馬里亞納海溝以西的狹長板塊
紐阿福歐板塊:湯加以西
湯加板塊:湯加海溝附近
設德蘭板塊:南極半島頂端海域
巴拿馬板塊:巴拿馬地峽區域
安第斯杜諾爾板塊(北安第斯板塊):南美洲北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地區
沖繩板塊:日本沖繩群島附近長條形板塊
所羅門板塊:索羅門群島西北海域
里維拉板塊:墨西哥西海岸中部以外海域
鳥首板塊:新幾內亞西部
帝汶板塊:帝汶島及附近海域
南桑維奇板塊:南大西洋
塞席爾板塊:西印度洋塞席爾附近
摩鹿加海板塊:摩鹿加海海域

閱讀全文

與伊朗屬哪個構造版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些國家在甩鍋中國 瀏覽:398
英國議會選舉如何產生 瀏覽:371
伊朗紅花包裝有什麼功效 瀏覽:9
老外如何看待中國奧運會 瀏覽:942
英國退簽需要多久 瀏覽:300
越南當兵身高體重多少范圍 瀏覽:262
唐國強演的越南反擊戰叫什麼 瀏覽:652
印尼銀行卡多少錢 瀏覽:172
去義大利買車怎麼運回國內 瀏覽:156
臨沂板村出口越南生意如何 瀏覽:131
越南豬英文怎麼寫 瀏覽:2
為什麼義大利死亡率超過10 瀏覽:969
新冠病毒伊朗怎麼治癒的 瀏覽:429
英國小麥成本多少 瀏覽:393
越南的寶馬是長什麼樣 瀏覽:977
印度人種為什麼那麼弱 瀏覽:164
怎麼做義大利面葉 瀏覽:971
什麼原因導致越南南北狹長 瀏覽:34
越南咖啡有哪些 瀏覽:402
中國農科院是哪個區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