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後的蘇聯曾想控制伊朗,為何最後計劃卻落空了
因為後來美國威脅蘇聯如果不撤兵就炸平蘇聯。
美國鼓勵伊朗國王巴列維向聯合國提出這一問題,然後包括美國,英國和法國在內的四個常任理事國一致要求蘇聯從伊朗撤軍。但是,蘇聯從未發表任何聲明,並試圖繼續在伊朗駐軍。美國總統杜魯門向蘇聯發出最後通,蘇聯必須在1946年5月1日之前從伊朗撤軍。一些美國媒體呼籲用300枚原子彈來炸平蘇聯,蘇聯當時沒有原子彈,面對核威脅,它確實是非常被動的。蘇聯不知道美國的原子彈數量,這是一個大問題。實際上,在美國,只有16枚原子彈,蘇聯對此一無所知。最終,蘇聯選擇退出伊朗,但為了不丟臉,蘇聯直到6月中旬才退出。
Ⅱ 若二戰後蘇聯軍隊不從伊朗撤軍,會面臨怎樣的嚴重後果
美國說蘇聯如果不撤兵就用原子彈炸平蘇聯。
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蘇聯一次又一次地稱重它,最後不得不在1946年6月從伊朗撤軍。此後,伊朗巴列維王朝將美國視為保護者,美國也將其視為伊朗。作為中東的重要盟友。直到伊斯蘭通用汽車公司爆發並把巴列維王朝的王室成員逐出伊朗,美伊關系才變得更糟。總之,沒有永久的敵人,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Ⅲ 為何斯大林最後主動放棄了伊朗和土耳其
二戰結束後,斯大林特別想干成沙俄政府沒有完成的事情,將伊朗和土耳其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可一遇到美國的干預,斯大林就主動認慫了。
斯大林為了實現自己石油海峽夢。打算賭一把,認為美國會睜隻眼閉隻眼,可當美國介入後理虧的斯大林只得讓步,更重要的是斯大林此時基本戰略是要和美國搞好關系,這樣才能既向美國借到錢搞建設,又能讓美國承認自己的勢力地盤,所以選擇了主動認慫。
Ⅳ 二戰期間,為何蘇聯和英國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 二戰爆發後,禮薩汗宣布伊朗中立,但並未限制德國在伊朗的活動。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仍不接受一些有遠見的臣屬關於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的意見。蘇聯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締德國特務的活動,而禮薩汗也並未採取必要的措施 。英國想要伊朗的石油資源,蘇聯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為蘇聯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沒有出海口。
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3月2日,當初英蘇和伊朗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的佔領時限到來。英國軍隊按照協議撤出了伊朗。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已經自在崩潰邊緣,佔領伊朗對英國確實沒有太多的價值了。但蘇聯這時已經看到了冷戰即將來臨,而自己撤出之後,巴列維政權肯定會被美國控制。所以蘇聯盡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卻顯得非常不情願。他們以伊朗境內存在對蘇聯的安全威脅為由,撤軍行動進行的非常緩慢。而伊朗這時當然也得理不讓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很明顯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法對蘇聯這個常任理事國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的,不過蘇聯還是感到了壓力,在3月24日答復會盡快撤出。當年4月,蘇聯和伊朗達成協議,伊朗許諾將其北部油田的開采權長期租借給蘇聯,5月蘇軍完全撤出了伊朗領土。
Ⅳ 沙俄為什麼不吞並伊朗,獲取印度洋出海口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有兩個。其實當時沙俄當然知道,如果佔領伊朗的話,明顯會對國家有非常大的優勢,但是英國明顯不想讓沙俄佔領伊朗。所以在其中做了非常多的手腳,如果當時沒有外部勢力介入的話,那麼沙俄肯定會吞並伊朗。
第2個原因就是英國的干預。要知道當時西方國家開始不斷向伊朗發起進攻,在19世紀後期,伊朗的軍事實力大大減弱。再加上當時沙俄吞並了中亞地區,已經對伊朗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威脅。如果沒有當時外部勢力的介入,那麼沙俄吞並伊朗將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當時英國明顯不想讓沙俄得到非常好的發展,讓它成為當時的霸主,所以就對沙俄攻打伊朗這件事情進行干預。當時沙俄看見英國態度非常強硬,只能作罷。
Ⅵ 20多萬蘇聯軍隊佔領了伊朗,為何最後不得不全面撤軍
在這個問題上,蘇聯方面做出了讓步。從蘇聯的角度來說,這次吃虧了。在此之後,蘇聯一方面加緊研究自己的原子彈,另一方面加強自己的陸軍建設。為何要發展陸軍呢?因為蘇聯暫時沒有原子彈,也就只能用陸軍裝甲部隊的優勢來抵消對付的優勢。美國固然擁有原子彈,但美國陸軍裝甲部隊的數量有限,面對強大的蘇聯陸軍,美國也沒有底氣。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平衡點,在伊朗問題上的較量已經是美蘇之間矛盾的體現。隨著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和馬歇爾計劃的開始,美蘇之間的冷戰逐步展開。1949年秋天,蘇聯的原子彈試爆成功,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結束。
1946年,世界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美國和蘇聯在1945年似乎關系密切,但在1946年已經發生了沖突。在伊朗問題上,美蘇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為了迫使蘇聯撤軍,美國甚至使用了核威脅。那麼,蘇聯軍隊是怎麼在伊朗搞到的?他們為什麼退出?
2、 為了迫使蘇聯撤軍,美國首次使用核威懾力量
當然,依靠伊朗自己的力量無法趕走蘇聯軍隊,因此伊朗國王巴列維向美國總統杜魯門求助。杜魯門自然理解伊朗的重要性,並建議將此事提交聯合國處理。因此,聯合國設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對付伊朗和蘇聯。然而,蘇聯並不打算撤軍。最後,杜魯門做到了。1946年2月,杜魯門要求駐扎在伊朗的蘇聯軍隊在1946年5月1日前從伊朗撤軍,否則後果自負。當時,一些美國媒體開始吹噓“300顆原子彈壓平了……”。事實上,美國根本不會有那麼多原子彈。這只是一種核威懾。當時,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原子彈。因此,在美國的要求下,蘇聯最終從伊朗撤軍。不過,為了挽回面子,蘇聯並沒有在5月1日撤軍,而是在6月才撤軍。
Ⅶ 二戰中的伊朗,為何會被蘇聯與英國聯合夾擊
1. 伊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列強爭奪的焦點。其北部與蘇聯接壤,南部則鄰接英國殖民地,這使得伊朗長期受到蘇聯和英國的影響。
2. 盡管伊朗在戰爭期間試圖保持中立,但其內部政策卻引起了英國和蘇聯的擔憂。伊朗國王禮薩·汗對德國表現出了友好的態度,這讓英國和蘇聯感到不安,擔心伊朗可能成為德國的南部戰線。
3. 1941年8月,英國和蘇聯向伊朗提出要求,要求其驅逐所有德國公民並關閉德國大使館。禮薩·汗拒絕了這個要求,他認為盟國不會因為道德考慮而侵犯一個中立國家的領土完整。
4. 英國和蘇聯隨後選擇了不宣而戰,對伊朗發動了突然進攻。1941年8月25日,蘇聯軍隊越過邊界,迅速佔領了伊朗北部地區。蘇聯的進攻是突然的,伊朗軍隊大多數時候都未能有效抵抗。
5. 在蘇聯的進攻中,蘇聯空軍對伊朗城市進行了轟炸,以威嚇伊朗軍隊和平民。轟炸造成了伊朗平民的傷亡,其中包括在大不里士、拉什特和德黑蘭郊區的空襲中喪生的人數。這些行動顯示了蘇聯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不僅迅速而且具有破壞性。
Ⅷ 若二戰後伊朗與蘇聯是盟友,巴列維王朝的命運會有何不同
若二戰後伊朗與蘇聯是盟友,巴列維王朝的命運會有何不同?這是一個很難說的話題,畢竟是一個假設,我們只能通過蘇聯一些外交政策和軍事政策來分析,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巴列維王朝在蘇聯解體後,很可能會延續至今:
蘇聯在解體之後,巴列維王朝肯定會有一些沖擊,不過此時中東局勢十分復雜,而且會出現很多政治勢力的角逐,因此很可能巴列維王朝會延續至今。
Ⅸ 20多萬蘇聯軍隊佔領了伊朗,為何最後不得不全面撤軍
因為有一半被流放了,一半被俘虜了。
9月17日,英國蘇軍進入德黑蘭,其中一半被俄羅斯在西伯利亞俘獲,另一半被英國流放到澳大利亞。日本的例子就在眼前。蘇聯一次又一次地稱重它,最後不得不在1946年6月從伊朗撤軍。此後,伊朗巴列維王朝將美國視為保護者,美國也將其視為伊朗。作為中東的重要盟友。直到伊斯蘭通用汽車公司爆發和巴列維王朝成員被驅逐出伊朗,美伊關系才變得更糟。
Ⅹ 在二戰中,20萬蘇軍曾武裝佔領伊朗,可為何最後卻不得不全面撤軍
引言:雖然我們現在處於和平的時代,但是這和平來之不易。無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們都遭受了非常大的傷害。雖然這些世界大戰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傷痛,但是也給後人帶來了很多啟示。關注二戰的網友們可能注意到了這樣一則信息,在二戰後期,20萬蘇軍曾武裝佔領伊朗,最後卻不得不全面撤車。這則信息一經爆出,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對蘇軍撤退的討論。
雖然這份合約有利於伊朗的發展,但是這個合約並沒有很好的保護伊朗。 雖然蘇聯迫於其他國家的威脅而撤退,但是蘇聯做了兩件事情之後才走。第一個事情就是要伊朗北部的油田利益。眾所周知,伊朗的油田是非常多的。第二個事情就是蘇聯藉助傀儡政府去分裂伊朗。第三個方面就是蘇聯需要休養生息。由於戰爭的破壞,蘇聯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如果這么多軍隊在外面的話,那麼國內就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