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農村姑娘做什麼生意賺錢

伊朗農村姑娘做什麼生意賺錢

發布時間:2024-11-02 19:57:00

⑴ 關於風土人情的散文

<<風土人情之我說 人之我說>>

出國前,聽到許多的人說,在外國,人與人的關系是冷漠的,相互間不可能有什麼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錢關系。所以,在國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的互相幫助的。

我就是帶著這樣的觀念來到了加國。

可是,在短短的幾十天時間里,接連碰上的幾件小事卻讓我的觀念動搖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倫多的地鐵,車次方向搞不清,正一頭霧水地查地圖時,旁邊一位老外過來問道:需要幫忙嗎?我把地點告知他,他不僅在地圖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還一直把我帶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國內,問路時還得找點看起來老實的人,否則把我指到爪哇國去也未可知啊。我還沒有唱國際歌,就有朋友來幫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國際歌,恐怕天下朋友將會更多了。

在地鐵里,一個小孩在臨將關門的一剎那沖進車廂,車門忽然關閉,夾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時間,車廂里幾個老外同時沖向車門,七手八腳的要拉開車門。而這時車廂里還有許多的黃皮膚的中國人,自始至終沒有一點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電影,與自己不相乾的。更可氣的是還冷不丁的聽到一句粵語:「門不會關的,慌什麼嘛。」

其實,地鐵的車門如同電梯門一樣,有障礙就會自動打開,本不用著急的。這道理不僅中國人知道,誰都會知道的,可出於一種本能,老外們會同時搶了上去。而號稱會互相幫助的國人,不僅不表示出關懷,還要冷言冷語幾句,一付見過大世面,闖過大碼頭的架勢。看來,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祖訓可謂深入國人之心的了。當然,這種事在中國國內也是司空見慣的了,不值得大驚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它的歷史和現實都和移民的交流遷徙相關。應該說,由於這樣的移民流動,使加拿大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為了發達的國家之一。

正是由於加拿大的這種特點,各種民族的大匯聚,也就形成了多種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徵匯聚。

美洲的開放,歐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獷和亞洲的猥瑣,在加國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歐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亞洲的虛偽,在加國也是一樣的競相表現。

在與當地洋人的笑談中,居然聽到很不中聽的一個列舉:在加國最不受歡迎的人有四種: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國人。這其中,亞洲人就佔了三個。幾個新結識的老外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他們不願意和中國人打更多的交道,因為「中國人不講信譽,」「騙人」。

黑人的強悍粗野,自是不必說的;印巴人的神秘詭詐,這也是不必說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盜行徑,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國人又何處得罪了這些老外呢?

或許,這是白種人的歧視吧。

<<[散文]長白山天池>>

《中國國家地理》為山水選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完的,以往148頁的雜志,在2005年第10期這里增至550頁。感謝《中國國家地理》,增頁不增價,仍是16元。雜志出來不久即告脫銷,北京是全國脫銷最早的城市之一,據說網上已拍到80多塊了,不少讀者為買不到雜志而生氣,《中國國家地理》在其網站論壇發出總固頂帖,標題是《希望大家都冷靜一些》。

《中國國家地理》列出十五組「中國最美」,按排行榜順序依次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國最美的五大湖,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中國最美的六大旅遊洞穴,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濕地,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和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這排行榜依次抄下來,是發現,不知因為什麼,排行榜上,沒有江河。也許有了峽谷,就不用再說江河了。一些年來,可能只有雅魯藏布江還算干凈,也許江河只能按峽谷那樣分段看,整體上不太好說了吧。

此次評選,在最美名山方面,東北長白山入圍,但沒能進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長白山沒有進入最美十大名山,長白山天池卻進入了最美五大湖,這讓人感到欣慰。長白山沒被選中,長白山天池卻在長白山最高處,誰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長白山上來。

翻看這期《中國國家地理》,對榜上有名的山水風景或介紹,或品評,或欣賞,都有許多文字,雜志還請了著名詩人和作家舒婷、於堅和劉亮程先生分別為廈門鼓浪嶼、蘇州老城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寫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長白山天池這里,在標題《長白山天池:盛怒之後的平靜》周圍,除了兩張圖片、59個字的專家評語和220多個字的說明,再就沒有什麼了。用一個現在流行的詞,這讓人有些郁悶,難道長白山天池就沒有什麼好說?可是轉念一想,又高興了,一年之中常是雲遮霧繞,冰封雪掩,登長白山是不容易的,兩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來此吟詩作賦,又沒有帝王將相來此祭天封禪,滿清皇帝雖把長白山冊封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溫德亨山建望祭殿遙遙拜祭,這里沒有為人們准備下現成的語言,從自然到人文,污染還少,想說長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雜志中兩張長白山天池的圖片,一張是夏景,一張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編輯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長白山頂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夠做到,一般人也沒有機會,有位朋友冬天裡上去過,多年後說起來還非常高興,特為此寫過一回遊記。

和許多長白山天池的圖片一樣,《中國國家地理》兩張天池圖片,一張野花點點,一張白雪皚皚,但都風和日麗,天池的水真平靜如同玻璃,紋絲不動。這樣的圖片多了,會使人產生誤會,好像白山天池總這樣好脾氣。其實,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長白山上走了一趟,車進山門,天已暮色朦朧,高山上顯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機人很好,在山上時間長了,有些經驗,他提醒說,應該抓緊時間趕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來,一天兩天不容易晴起來,天池就會藏進雲霧中去,要想看到,幾乎沒有可能。司機說,前不久,有國家要人來,在山上住了幾天,天氣一直不好,終於什麼也沒有看到。聽司機的話,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邊,時間不長,人就冷得哆嗦,山風越來越兇猛,黑壓壓的雲霧從天池對面壓了過來,眼看著把天池就吞沒了。就在這個暮色朦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樣的天池,在圍繞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頭往下面看去,絲毫看不出以往人們所說和圖片所顯示的平靜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陰沉沉地一動不動,好像在醞釀一個陰謀,好像要伸出手來把人拽下去,讓人感到陰森,猙獰,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長白山古今攬勝》,書中介紹,滿清帝王一方面把長白山封禁起來,不許人們走進,一方面也曾派人尋找過長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臨進京後,尊「龍興之地」長白山為「長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愛新覺羅·玄燁命大臣覺羅武木訥一行四人前往長白山拜謁,「詳視明白,以便行祀禮」,同年夏,武木納等人登上長白山,到達龍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稟奏。但是,據考證,武木納此次拜謁並未真正見到長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長白山記》中說:「溯考康熙十三年,吳木納查看長白,僅至訥陰地方白山東北。」李廷玉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說武木訥未至白山主峰,應該是對的,雖然武木訥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長白山中的池水卻不只一個。《長白山古今攬勝》收有武木訥拜謁長白山後寫給皇帝的呈文,文中有關長白山天池一段是這樣寫的:「山頂有池,五峰圍繞,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盪漾,池畔無草木。」了解長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處那個天池,周圍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訥所見若真是長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給隱瞞了。不管怎麼說,武木訥雖非故意,卻是把皇帝給騙了。

長白山天池,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寬3.5公里,湖水面積9.8平方公里,水邊周長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總蓄水量約20億立方米,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風物志》給出的數據。有人說,把一座大樓扔進白山天池,就像扔進一個火柴盒一樣。事實上比這還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條條江河,它是圖門江、鴨綠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許可以這樣說,圖門江里小小的游魚,鴨綠江邊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養育的。2005年冬天,一開始以為是個暖冬,也真希望它是個暖冬,願長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凈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渾濁。

<<武漢夏夜街頭的"竹床陣">>
夏至七月以後,酷熱的夏夜把武漢市民從家中"趕"出來,不得不到街道兩旁擺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個挨一個,老者、兒童、青年、少婦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過一個又一個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見少婦、姑娘身著短褲、裙子睡在街頭上,大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鮮。然而當地人卻習以為常。
武漢是中國有名的三大"火爐城"之一,夏季氣溫高達40攝氏度左右。酷熱難耐的時間長達兩個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漢特有的民習"竹床陣"。

2、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風俗。然而這一習俗是因從紀念屈原而來,使得屈原的家鄉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北各地賽龍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鄉。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們早早就把龍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龍舟便紛紛下水了,一條條"黃龍"、"白龍"、"紅龍"、"青龍"劈波斬浪,箭一般前駛,鑼聲、鼓聲、吆喝聲、喝彩聲響成一片,江河兩岸觀看賽龍舟人們黑壓壓一大片,那場面實在壯觀極了。�
傳說屈原投汩羅江死後,他的故鄉鄉親秭歸人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身體消瘦了,便用箬葉包米飯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龍舟裝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屬龍管,以為是龍王送來的角黍,便不敢食。這就可讓屈原食用了。這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

3、荊州花鼓�
荊州花鼓原是民間窮苦人乞討謀生的"沿門花鼓"和薅草秧歌。這種"花鼓"是一人擊鼓唱詞,數人幫腔和調。�
近幾十年來,荊州花鼓已演變成獨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戲。1955年有一位老藝人搜集記錄了花鼓戲的全部唱腔,整理出從未有過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樂曲譜,並大膽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揚琴、竹笛、嗩吶等民族樂器用來為花鼓戲伴奏,使花鼓戲結束了"一唱眾和"和單純用鑼鼓伴奏的歷史。如今,荊州花鼓戲充滿濃郁的地方情調,唱腔悠揚、甜美、悅耳,已有《家庭公案》、《水鄉情》等幾十個劇目,既取材於湖鄉生活,又展現湖鄉風貌。在民間,男女老幼走路、勞作,不時哼唱花鼓調,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說:"聽了花鼓的喲喂喲,害病可以不吃葯!""做活不唱花鼓戲,渾身上下無力氣"。來到荊州地區,可以看到小學生放學時提著的收音機里。汽車里、商店櫃台內,播放的全是荊州花鼓戲。

4、天門"三棒鼓"
在天門、沔陽一帶,由於地勢低平、多水,往昔水災不斷,民眾身受其苦。為謀求生路,他們背井離鄉,背起"三棒鼓",浪跡四方。許多人從湖北到中國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歐、西歐等地。也有些人經廣東到菲律賓及其它東南亞國家,
他們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裡唱到哪裡,人們稱他們為"中國的吉卜賽人"。

5、通山山鼓�
相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通山山鼓,是農民在野外勞動時,邊勞動邊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
山鼓的形狀如戲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兩邊安鐵環,系有牛皮帶或緞帶,便於鼓匠掛在胸前。演唱時,鼓匠右手執扦擊鼓,左手托著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調節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藝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夠打出數十種節奏迥然不同、情緒各異的鼓點子。山鼓之音響亮清脆,數里之外能聞其聲。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兩大類。此外還有一種《山鑼鼓》。這種《山鑼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間還掛有一面銅鑼,左手執鍾打鑼,右手拿扦擊鼓。
山鼓的曲調與地方語言結合緊密,節奏性很強,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質朴熱烈,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種活躍勞動場面的藝術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電視比賽中,通山縣改編的節目《喜耘禾》山鼓,榮獲銀杯獎。

6、崇陽人的老風習�
鄂南崇陽縣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於遠離大城市,鄉民們保持了許多民間傳統老風習。當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時,打造的傢俱樣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覺的木製床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桿,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層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層踏板。床入口處僅僅只留可兩人並坐的"口子",床兩頭和後面用整塊木板釘死。這種講究的崇陽花床,實在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習俗了。�
此外,熱情待客的崇陽人給客人泡的茶是花椒鹽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塊肉、大塊魚、紅苕粉絲、煎豆腐四大菜。一寸來寬、二三寸長的大塊煙熏肉,令城裡人食一、兩塊就足夠了。��

7、鄂西土家風情�
鄂西毗鄰湘西、貴北和川東南,居住著數十萬土家族居民。他們有著富有特色的生活習俗。獨特、鮮艷的服飾。土族居民,特別是青年人,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如男青年,頭上纏著一條長長的青頭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鑲寬大的藍邊,傳統布扣、褲子比較寬大。女青年,其頭巾則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紅或綠,但領口、背肩、袖口、下擺等處都鑲有美麗花紋的邊帶布。手上戴著金或銀制的手鐲。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領,有些上了年紀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籮"。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間、茶場、農舍、土塘旁,常常可聽到陣陣悠揚的山歌傳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對唱,山族青年以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愛慕之心。木葉傳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葉,吹出美妙、動人、委婉的聲音。這聲音就是動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樹葉,僅為男女傳情表達出心聲。 文章來自青藤文學網:http://www.7cd.cn,轉載請保留版權!

這三篇 中外 山水 風土人情 都涉及到了
你用的時候可以有所取捨 選擇需要的段落 刪減你以為沒用的
希望能幫到你

最後 祝春節愉快

⑵ 列舉幾個與女性有關的風俗

1、喀麥隆:母親可以嫁給親生兒子
雖然喀麥隆法定婚齡是女子15歲以上,男子18歲以上,但在農村仍保留著傳統的早婚習俗,有的女孩2歲訂婚,9歲結婚。在城市,男女青年的結婚年齡一般在20歲左右。
喀麥隆有種奇異的婚姻,那就是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老婆,弟弟可以繼承哥哥的老婆,連孩子一起繼承,其目的是「肥水不流到外人田」,防止父親的老婆或哥哥的老婆改嫁外人,把財產帶走。
當然,這種繼承不是強制性的,要雙方同意。但酋長是個例外,根據傳統,老酋長駕崩後,兒子酋長順理成章地把父親酋長的頭銜、權勢、財產連同所有的老婆孩子一同繼承。
喀麥隆男子常問外國女遊客:「你想成為我的第N個老婆么?」對遊客來說,最合適的回答就是「當然想,如果你願意做我第N個丈夫的話。」
2、土耳其:男女共浴 浴池裡選新娘
土耳其浴早期是男女分開洗,後來演變成今天的男女共浴。如果到土耳其旅遊,在當地人光顧的洗浴中心裡能看到男女共浴。洗浴時,人們多半赤裸上身,下身圍一塊浴巾。在土耳其人眼中,土耳其浴池是真主的聖地,在真主的聖地清洗身體是沒有任何顧忌和邪念的。
土耳其浴對土耳其人來說,不僅僅是清潔皮膚的地方,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有時婚姻大事也在浴池裡決定。
原來,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女子平時除了用頭巾包住頭和臉部外,還穿著厚實的長袍,外人無法看清女子的長相和身材,這樣一來,土耳其浴室就成了未來婆婆挑選兒媳的重要場所。一般來說,未來婆婆在媒人的陪同下邀請未來兒媳一同沐浴。在浴室里,未來婆婆不僅要看兒媳的長相和身材,還要看她的骨盆,骨盆大的女子才能給家裡帶來多子多福的好運。另外,未來兒媳的體味如何,有沒有狐臭也是考察的重點。由於土耳其人的飲食以乳酪和肉食為主,體味重在所難免,有狐臭的女子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人們認為那是真主懲罰她的緣故。
3、日本:流行「浴池約會」裸體相親
即使在共浴已有百多年歷史的日本,秩父酒店迎接客人時的說話也叫人吃驚。酒店經理會說:「要不要到我們露天『約會浴』泡一泡?我們可以為你安排伴侶。「就這樣,年輕男女便在浴池裡交上朋友。
秩父酒店位於東京西北80公里的鄉間,有20間房。酒店於1985年5月開辦「浴池約會」,引起了人們好奇心。由於新式的房子都有浴室設備,單性公共浴池也開始迅速沒落。但對不害怕裸露身體的日本人來說,他們仍然喜歡到鄉間酒店浸舊式單性浴池。林俊光堅稱他的兩性浴池「光明磊落」。他說:「你可以穿著褲子進浴池。」
但一般情形下,帶浴巾或毛巾進浴池已是嚴重違反浴池禮儀。肥皂絕不能用,進浴池前要先擦好身子。「浴池約會「是集體而不是個人活動,寬衣後,男女雙方分別由房間的兩面進入浴池;浴池用一扇水底閘隔開。就位後,拉門打開,雙方正式見面。浴客浸在攝氏37度的水裡,聊天,喝米酒,或在浮在水面的桌子上玩牌。林俊光堅說,為了增加氣氛,還供應香料汁、水果和餐酒。男方或女方只要把拉門關上,便可結束約會。年輕客人多是來找結婚對象的。
4、摩洛哥:「新娘市場」求偶
我在開羅大學讀書時,隔壁宿舍住著一個小夥子。有一天,小夥子興沖沖地告訴我,他父親已去向他喜歡的女孩求婚了。我聽了不禁一愣,心想怎麼是你父親去向你鍾愛的女孩求婚呢?問了半天,才弄清原委。阿拉伯人問親也就是求婚,通常由男方家長或委託人向女方的父親提親。
在不同的阿拉伯國家,求婚的具體方式不同:約旦的方法別具一格,男方家往往請當地有名望的長者前去女方家求婚。長者到女方家後對姑娘的父親說:「我們想喝你們家的咖啡。」如果對方不接話茬,或者顧左右而言他,說明求婚無望。若對方回答:「好啊,我們一起喝吧。」表示求婚成功。
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區的柏柏爾人居住地,有「新娘市場」.每年9月,那裡都要舉行「穆塞姆節」,即聖徒紀念日,也是求偶盛會。期間,女方家長或親戚領著准備出嫁的女子來到市場,小夥子們睜大眼睛悉心挑選自己的意中人。女子的打扮各不相同,待字閨中的少女穿著鮮亮,戴面紗,披圓形頭飾;准備再嫁的寡婦則身著肅穆,戴面紗,但披的頭飾是尖頂的。求偶的男子可以主動與女子搭訕,如果女子對他中意,就允許他握住自己的手。
5、巴基斯坦:新娘不能笑 哀愁受尊重
筆者到巴基斯坦工作後不久就結識了地一家報社的記者塔蒂姆。不久前,這位23歲的小夥子與自己的另一半喜結良緣,邀請記者參加他的婚禮。
巴基斯坦的婚禮通常在新娘家舉行,但現代的婚禮已經不那麼嚴格了,塔蒂姆的婚禮就在他家舉行。與其他一些伊斯蘭國家一樣,巴基斯坦新娘要在婚禮的前5天進行一次正式的沐浴。沐浴之後,由女性至親好友為其梳妝打扮,並在手上和腳上染指甲花油。她們還用一種特製的褐色樹脂油在手背、手腕和腳背、腳腕上繪出美麗的花紋,來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記者剛到巴基斯坦時還以為這是在文身,後來才知道塗料是天然的,花紋可以洗去。
婚禮上,新娘越哀愁越好傍晚時分,賓客陸續到來入座,一邊攀談一邊欣賞小舞台上動人的歌舞演出,來賓如果有意粉墨登場,也可趁著這個機會一展歌喉或舞姿。在婚禮這樣的場合「獻藝」被看作是對主人的尊重和對新人的祝福,主人會很高興的。
月上中天,新人開始與賓客見面。先是盛裝的新娘在自己親姐妹的攙扶下圍著新家繞3圈,這意味著從今往後她將成為這個家庭的一員。 接著,新郎新娘坐在小舞台上用鮮花和樹枝編製成的「鞦韆椅」里,每一位來賓都要走到新人面前呈上自己的溫馨祝福。按照巴基斯坦的風俗習慣,新娘在整個婚禮中即使心裡充滿喜悅,臉上也必須表現出哀愁的樣子,而且愁容越重越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塔蒂姆的親戚告訴筆者,這是為了表現新娘對自己娘家人戀戀不舍的心情。
6、伊朗:公共游泳池有秘密 女人穿長袍游海灘
也許是地廣人稀的緣故,即使在首都德黑蘭這樣的繁華都市裡,塔樓也不多見,而獨門獨院卻比比皆是。雖然一座座院落風格各異,但是房前屋後總少不了核桃、柿子等果樹,還有大小不一、形狀多樣的游泳池。我的朋友卡里米說:「游泳池既能點綴庭院,也是休閑的理想場所。現在,游泳池幾乎已經成為伊朗中產階級家居的標准配備之一。」
普通人家的游泳池一般建在庭院的一角,多為規矩的長方形,也有浪漫的曲線形。游泳池的大小根據院子的面積而定,大的有50平方米,袖珍型的則不過十幾平方米。式樣則根據主人的財力和愛好而定。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在游泳池壁上貼上瓷磚或漂亮的馬賽克,旁邊還配有按摩池和桑拿房。普通人家則在游泳池池底和池壁上簡單地抹上水泥後刷漆,不講排場只求實用。喜歡在院子里多留些綠地和活動空間的人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則把游泳池建在自家的地下室里。
修建游泳池花費不是很高,簡單的約合2000美元,奢侈點的需要上萬美元。由於伊朗有游泳池的人家很多,社會上出現了專靠維修和保養游泳池為生的工人。按照工作量大小,他們每保養一次游泳池,能掙二三十美元。
7、印度:女人沒金鼻釘不出門
印度政府近日計劃發行「紙金」,也就是讓老百姓認購銀行里儲備的黃金。雖然購買「紙金」並不意味著能將實物黃金拿到手,但印度人還是趨之若騖,充分體現了他們對黃金的喜愛和信賴。
在印度,女性出門不帶首飾會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在各種材質的首飾中,印度人最青睞黃金首飾。印度人膚色普遍較黑,佩戴金色首飾更容易突出這一特點。走在街上,印度婦女耳畔項間都是金光閃閃的飾品。甚至那些在路邊乞討的小姑娘,雖然衣著骯臟,蓬頭垢面,鼻翼上也有一顆金色的小釘。
印度男子帶飾品也相當普遍,一隻手上帶3個金戒指的男士大有人在,而且戒指上多鑲嵌有大顆寶石。家中如舉辦婚禮,父母普遍會選擇金飾作為女兒的陪嫁,既襯託了女兒的漂亮,又可當作未來生活的經濟基礎。親朋好友也會以金飾作為禮物,表達心意,增添喜事氣氛。
8、阿拉伯:女子=長袍x美甲x愛金
在人們的印象中,阿拉伯婦女穿長袍、蒙面紗,頗有幾分神秘。然而,你要是以為她們一點也不化妝打扮,那可就完全錯了。其實,阿拉伯婦女的長袍、面紗和絲巾也是頗有講究的,如款式的選擇、顏色的搭配、面料的講究等,不一而足。阿拉伯婦女愛美,還表現在她們對指甲花的大量使用上。指甲花是一種植物,地中海東岸一帶十分常見。
據史書記載,阿拉伯人很早就種植這種植物,並喜歡用它的汁液來染指甲和修飾自己。後來,指甲花演變成阿拉伯女性的專用化妝品,她們將指甲花汁塗在自己的手心、手背、胳膊和腿等部位上,上面畫著各種精美的圖案,以植物、樹葉、樹枝、貝殼、蝴蝶、蝸牛等為主,以此展示自己別具一格的美。結婚時,尤其要把指甲染得花花綠綠的,這樣才能白頭偕老,多生貴子。在阿拉伯人的傳統婚禮中,進洞房之前還有一個夜晚被稱為「染指甲之夜」.
9、日本:父親節女兒要和爸爸一起洗澡
父親節在日本人心目中非常當一回事,甚至重於情人節。我們很多做孩子的始終羞於對父親說聲「我愛你」。而日本子女在父親節那天,大多會和父親團聚,而作為父親的貼身棉襖的女兒,不管已經出嫁和未出嫁的,都會為父親做好三件事,首先寫一封摯愛的信,在父親跟前朗讀。感謝父親一生的幸勞。
也許我們都會在父親節那天給父親送去禮物,也許我們會去個電話,關照並問候下父親,但我們知道嗎?父親其實不缺吃,不愁穿,他們期待的是大雁飛回家的感覺,他們期待的是子女在他身邊聽他們的嘮叨,日本女兒能在父親節那天,給父親朗讀自己真情實感的信,讓我有很大震動。
給父親做的第二件事也許讓我們無法接受,那就是女兒陪爹一起洗澡。文化的不同,感受也有一定的不同,日本女兒感覺在父親節那天,給父親洗個澡,也是給父親最大的溫暖一種方式,畢竟日本洗浴文化歷史悠遠,泡澡對日本人來說是至高無上的享受,給父親洗澡就是做兒女們最好的選擇。
一位日本女孩回憶說:曾經的我,給父親僅洗過一次澡,一次腳,在父親最後的幾個月的那一天,我在越洋電話中,才喊出了「爸爸,你是我的好爸爸」,想不到,父親聽到後,激動的笑的很開心......
10、日本:新娘越美丈夫越苦
以前,在日本的一些貧窮農村裡,漂亮的姑娘大多嫁到外村,同村的小夥子只能「望美興嘆」.於是,他們對來迎娶的新郎心懷「恨意」,想辦法進行報復。
「奇祭」緣自報復
松之山町是日本新瀉縣的一個普通小鎮,既沒有招攬遊人的旖旎風光,也沒有可開發的悠久歷史資源,但是,每年1月15日小鎮舉行的「奇祭」活動卻吸引了眾多遊人。
今年1月15日,在朋友山田的陪同下,我慕名前往松之山町。
從大坂出發,沿日本的北陸高速公路行駛約5小時就到了新瀉縣境的松之山町。只見鎮子周圍山地環繞,丘陵連綿。由於緊靠日本海,每到冬天,溫暖的日本海暖流帶來豐沛的降雪。隆冬時節,小鎮積雪厚達1米多,山間地帶的積雪則達數米之深。
11、不丹:女人家中稱霸 男人靠邊站
被世人譽為「最後的香格里拉」的不丹王國(The Kingdom of Bhutan),位於中國的西南邊陲、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千百年來,由於巍峨的群山隔斷了與外界的交往,使得不丹淳樸的民風和生活習慣得以保存,以至於在許多外國人的眼中,不丹著實有些「怪」.
走在不丹首都廷布(Thimphu)的街頭,我看到不丹女子身穿齊腳踝的「基拉」裙;男子都寬衣肥袖,上身穿著名為「果」的傳統長袍,挽著雪白整齊的袖口,下著齊膝裙和長筒襪。據當地人說,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把東西往衣袖裡一塞,用手捏住袖口,裡面的東西就不會掉出來。男子的服裝上既沒有扣子,也沒有兜,只靠一根寬腰帶束緊衣服,因此形成了不丹男子「開闊的胸懷」,袖子里裝不下的東西可以放在懷里。成年人將身上帶的「零碎」都堆在懷里。學生上學不用背書包,所有文具和書本都揣在懷里,衣服鼓鼓囊囊的。
與世無爭的性格並不表明國民孱弱。不丹森林茂密,黑熊、雪豹等猛獸多,當地男子的懷中都少不了匕首。而且,上至國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個個都是射箭高手,一些不丹高級官員上班時甚至還隨身佩帶長劍。
12、南非:男子只愛肥臀姑娘
布須曼人與其他非洲人有明顯的區別,身材矮小,但比俾格米人略高一些,成年人身高1.2米左右,皮膚呈黃色或黃褐色。並自幼就出現皺紋,頭發黑而稀疏,捲成胡椒子狀。面部扁平,顴骨突出,鼻子較寬較扁,前額突出,眼窄,沒有耳垂。
他們與眾不同的是,脊椎骨的下部通常向前形成彎曲形向外突出,因而顯得臀部特別大,尤其是布須曼婦女,臀部和大腿特別粗,形成一種特殊的肥臀,布須曼人以臀肥為美,以至青年男子在擇偶時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看姑娘臀部到底有多大,是否夠刺激。
生活在沙漠地帶的布須曼人,對少年男女的成年儀式都很重視,少女的成年儀式。在初潮後舉行,大約需要一個多月左右的時間,同時要禁食一些食物。在此期間,由一個婦女專門負責她每天的生活。這一個月的時間,就是少女向成年過渡的橋梁,在此期間,她要學習有關成年婦女應懂得和掌握的知識,特別是婦女生理方面的知識。當「禁閉」結束後,她就離開了少年時代開始了成年婦女的生活,她已不是孩子,可以考慮結婚問題了。
13、韓國:少婦過得很辛苦
新村有一條長達1公里的婚紗街。100多家婚紗店毗鄰而居,櫥窗內各色西式、韓式婚禮服向過往的年青女孩們呈現出婚姻生活最美麗的一瞬。然而在至今嚴格恪守男尊女卑思想的韓國社會中,少婦們卻是活得最辛苦的。
韓國男人凌晨回家是常有的事,因為最普通的韓式應酬也要按照「飯館吃飯-酒館拼酒-歌房縱情」三步進行。韓國人又大多認為沒有應酬的男人都沒用,因而即使沒正經事兒,男人們也喜歡在夜店流連。別說平日不幫老婆幹家務,就是周末也休想。韓國老人一般不幫子女帶孩子,加之保姆費奇貴,一般韓國老百姓根本請不起保姆,所以在公眾場合見到的少婦們多是背上或前胸綁著個小的,手上拉著個大孩子。
孩子大一些後,少婦們也迫於經濟壓力選擇重新上班。然而在加薪、晉升方面,她們根本無法獲得與同齡男性同事一樣的機會,就連晚進公司的年青男同事也比不上。年紀在三、四十歲,在事業上又能獨擋一面的韓國婦女越來越多,但十有八九是單身。
14:韓國:老婆說一不二
出生於70年代的我,從小受到的是「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教育,而當我來到韓國後才發現,這里至今依然嚴格恪守著男尊女卑的觀念。令人奇怪的是,在這種觀念下,韓國各年齡段的女人地位卻是完全不同的。
位於漢城市中心的新村周圍有三所著名的韓國大學--延世大學、西江大學和犁花女大。這里的女孩們盡情地享受著韓國女人一生中最無拘無束、也是最美麗、浪漫的一段時光。
新村到處是時髦的美容店、美發廳、餐廳和服飾店。鱗次櫛比的店鋪並不愁沒有生意做,從中午開始這里的街道上就到處可見成群結隊、打扮入時的女孩子。韓國的中學生是不允許化妝的,所以到了大學的女孩子就像放出籠子的小鳥,盡情地塗脂抹粉。新村的咖啡館、冰琪淋店和蛋糕店也格外多,脂粉香與咖啡、甜品的味道融和在一起,使這里到處彌漫著一股甜膩膩的味道。
無論什麼時候去新村,都能看到一群群的韓國女孩穿梭於各種店內,對此我總是覺得好奇,難道韓國的女大學生們不用念書嗎? 位於新村的延世大學是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的取景地,這里雖見不到片中女主人公一樣的「野蠻女友」,但戀愛中的女大學生的地位也是其她年齡段的韓國女子無法相比的。新村的街道上常常能見到男生們亦步亦趨地陪在女友身邊的情景,他們可以為女孩子拎包,陪女孩子逛化妝品店。一起吃飯時,女孩子們可以毫無顧忌地大聲說笑,這種情形是絕不可能發生在比她們年長的女人身上的。
說韓國女大學生們不愛讀書並不公平。位於新村的犁花女大不僅在韓國各類大學中名列前茅,也是世界知名的女子大學。進入該大學的女孩們的學習成績絕不亞於同類男孩子,從這里畢業的學生中不乏活躍在韓國各領域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韓國的女長官(部長)、女議員、女CEO們。
15、越南:市場上選新娘
越南(Vietnam)的少數民族達奧人,生活在越南北部海拔1500米的地方,因為平日愛穿藍色的衣裙,人們習慣稱他們「藍衣人」;又因為他們居住的地勢比較高,還有人叫他們「雲彩上的居民」.
達奧人有個「情人市場」,吸引許多來自各村寨的青年男女,他們大多未婚。按照達奧人的習俗,姑娘年滿15歲就要出嫁。如果姑娘過了這個年紀還沒有找到婆家,只能說明她沒本事,或者說她長得不漂亮,連姑娘的家裡人也跟著丟面子,在鄉親中矮人半截。所以,達奧姑娘都希望自己能在15歲時找到如意郎君。而「情人市場」就給她們提供了機會。
到了星期六的晚上,正是「情人市場」開市的時候。夜色里,男男女女聚到一起,先是互相打量,然後聊聊天,覺得中意後,很快就墜入愛河。有的甚至纏綿到天亮。不過,這樣只能說八字剛剛有了一撇,到底能不能結婚還得過家長那一關。看中姑娘的男孩必須請自己的父母去女方家提親。結婚在達奧人眼裡不是件馬虎的事兒,禮數絕對不能少。雙方家長必須先就彩禮的問題進行談判。彩禮大多以牲畜來計算,也有用現金的。只有把彩禮的事談妥了,婚事才算成功。如果彩禮的事情談崩了,無論兩個男女青年多麼情投意合也成就不了姻緣。
16、緬甸:長頸族女子以頸長為美
長頸族覺得女子頸越長便越美,所以她們由五歲開始,已在頸及四肢套上銅圈,十歲開始便每年在頸上多加一個,一直至到二十五歲為止。
長頸族是緬甸土產的少數民族,族中女人以頸長為美,這些與眾不同的長頸女都是克揚族人(Kayah),是緬甸克倫族的一支。遊客大多是從西方國家來的,他們興高采烈地打量著她們,拍上幾張照片,然後就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根本不想了解一下這個少數民族多災多難的歷史。
克揚族人在緬甸東部生活了幾個世紀。1948年他們遭到若開族人的侵略和壓迫,不得不逃往異鄉。目前他們雖然住在泰國北部的難民營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讓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銅項圈就是克揚族的典型習俗。
有些人說克揚族女人這樣打扮是為了使自己看起來像長頸龍,這種龍被克揚族人視為天地萬物之父。另一些人則說這種怪異的裝扮是為了嚇跑在森林裡轉來轉去的飢餓的老虎。還有人說克揚族男人是故意把他們妻子的脖子弄長的,為的是不讓她們被敵對部族擄走。
17、阿拉伯:婦女以離婚為榮
阿拉伯婦女的婚姻狀況一直充滿神秘色彩,其實,新一代阿拉伯女性已經越來越解放,在揭下神秘面紗的同時,她們的婚姻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阿爾及利亞婦女地位提高
阿爾及利亞婦女的地位近年來不斷提高,她們不僅每年都搞有影響力的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的活動,還敢於向傳統發出挑戰。在阿爾及利亞婦女的努力下,2月24日,阿政府批准了新的《家庭法》,對原有的《家庭法》做了很多更改和新的規定,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賦予婦女更大的權益,在保障男女平等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阿爾及利亞舊的《家庭法》是1984年頒布的,它明文規定,婦女無權自行決定其婚姻大事,要結婚,跟誰結,何時結這些問題,都必須由家裡的一個男性替她做主。這個人可以是她的父親、叔伯、兄弟,甚至自己的兒子(再婚時)。這一規定叫做「家人代理制」,它不僅在婚姻上限制婦女的權利,在日常生活中也影響著婦女的行為舉止,甚至兒子也有權對母親「指手畫腳」。
18、泰國:一個水缸代表一個老婆
早就聽說泰國男人可以娶好幾個老婆,一般有三、四個老婆是很正常的事,但在法律上,只承認一個老婆,可是又允許非婚生的孩子跟父親姓,並且有繼承權。也就是說,法律明確保護婚外情的結果。很矛盾,不是嗎?
我們在湄南河看水上人家,也就是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沿著河邊,都是些建在水邊的高腳木屋,沒什麼傢具,幾乎每家都備有吊床,吊床不為浪漫而設計,而是因為湄南河經常發水,有時睡到半夜,床就漂起來了,窮人家也沒什麼值錢的,水淹上來,爬上吊床再接著睡。感覺這是一個貧富差距巨大的國家。
我奇怪,為什麼在水邊的人家還需要這么多水缸,是接雨水用的嗎?導游介紹說,泰國人家的水缸代表這家娶的老婆的數量!一個水缸代表一個老婆!我們數了,最多的一個人家有九個水缸,也就是說,這家有九個老婆!這么窮苦的人家怎麼能養得起這么多老婆?
19、墨西哥:單身女人愁出嫁 急把石像作月老
在墨西哥的莫雷利亞市有一個「單身女人角」,它占據了聖米蓋爾畫廊餐廳的一個大廳,裡面擺放著400尊頭朝下的聖安東尼奧雕像。聖安東尼奧是墨西哥人信奉的負責人間姻緣的「月下老人」.
在墨西哥有一個古老的傳統:如果女人到了該出嫁的年齡還沒有嫁出去,就要去懲罰「月下老人」聖安東尼奧。著急的女人把聖安東尼奧雕像倒著放,讓它頭朝下呆著,直到聖安東尼奧「讓」她們找到如意郎君。「單身女人角」的聖安東尼奧雕像,大小各異,材質不同,多數是石像。它們出自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雕刻家之手。
每年這里都吸引約1.5萬名來自墨西哥各地甚至中南美洲的單身女子。畫廊餐廳的主人辛迪亞·卡內洛介紹說:「8年前,當我的父親提出要為單身女子建一個聖安東尼奧館時,幾乎遭到全家人的反對,我們擔心那些找不到『白馬王子』的女子可能會把畫廊餐廳當成泄憤的對象。不過,父親認為,為墨西哥的單身女子開辟一個可以祈求心願的地方是件行善積德的事。事實證明,『單身女人角』不但為畫廊餐廳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還使它聲名鵲起。迄今,已經有50名單身女子通過到這里祈禱找到了終身伴侶。」

⑶ 各地過年風俗習慣

一、北方

1、天津
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蒜」。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里,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天津還有春節貼吊錢兒的習俗,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棱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2、山東
山東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農村還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上貢品,燒香燒紙,人們稱之為「發紙」。當然還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樓」,祭拜各方天神。在山東農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習俗,一大早天還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給族中年老的長輩磕頭拜年,小孩拜年還要給「壓歲錢」。在吃過早飯之後,家族中所有女子給族中長輩磕頭拜年。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墳上祭祖的習俗,祭祖要帶上豐盛的貢品、紙錢、香鉑,並且還要帶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靈。初三初四則是走親戚的日子。
3、山西
山西現在拜天祭祖的規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意在有餘頭。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
過後,就忙著准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山西人在臘八節從這天以後,年事准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民謠:「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合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
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系。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
4、陝西
陝西人一進臘月,就忙和起來了: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面,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備好。
在這里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里,我還看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凈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說,這是鎮邪的,在這里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裡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5、河南
河南人把除夕慣稱大年三十兒,家家戶戶都要在二十八貼春聯。民間最重要的活動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歲。正月初一,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遺像。接著,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吃過年餃子,隨後開始到親友家拜年。舊時拜年一般多由家長帶領,先拜長輩近族、鄰友,以後再去遠處各家。各家為接等賀年客人,家裡常備煙、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正月初二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三為祭墳、祭宗祖的日期,因舊皇歷中說這一天「諸事不宜」,初三開封忌走親戚。初五為破五節,民間認為初五是年後第一個不吉日,親友之間亦忌相互串訪。除此兩日之外,節日期間,開封民間走親串友,幾無閑日。
6、河北
在古時,趙國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各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7、甘肅
在甘肅,新年舞社火是甘肅各地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同時也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歷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傑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藝人在化妝時,從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發,以豐富的想像,運用各種色彩,彩繪出各種臉譜,逐漸形成別具一格的臉譜藝術。社火臉譜忠實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審美心理和對歷史人物的好惡褒貶,他們通過社火臉譜,誇張、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獨具特色的有蘭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張掖的頂碗舞、隴東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臘花等。正月打鞦韆,進入農歷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鞦韆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鞦韆游戲。打鞦韆,有兩種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後面送,悠悠晃晃,飛得不太高,這種姿式適合於年幼兒童;二是站立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鞦韆快速飛升,這種姿式最受大人青睞。就這樣,歡樂的人們飛在鞦韆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結束。
二、南方
1、福建
福建閩南農村的過年習俗有著自己的特色。在農村,農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的意思。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並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穀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後,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後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願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於炭爐中,叫「添旺」,象徵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淡化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
2、江蘇
江蘇各地過年習俗都有一些獨特之處。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也隨之逝去。
3、浙江
在浙江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帶,在剛結婚的第一個春節,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餅,俗叫「送上門餅」。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搗膩,揉成米塊,然後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內,印成一個個圓而扁的米餅,正面有圖案,如雙仙和合、劉海獻錢、狀元象等人物。數量要做一擔,約50雙到100雙。除此以外,還要有豬肉、松糕、長壽面(索麵)等。在文成,拜年叫「貌年」。
烏程縣元旦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寧波元旦祭祖後要吃豆粥,晚上要關門前,再點一次「關門炮」。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在紹興,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據說是宋代的皇帝。南宋滅亡後,遺臣們懾於元朝統治者的淫威,不敢公開設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進行。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後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憚掃、洗刷得乾乾凈凈。「五牲福禮」煮好後,盛放在木製的朱漆大盤里。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庄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迴避。別說百身莫陵的寡婦祥林嫂,就是魯府的太太、小姐們也是被剝奪祝福資格的。舊時,浙江東陽一帶,進入歲末臘月,民間有一種「抲年鬼」的風俗。「抲年鬼」從臘月初一開始,到十五結束。因為,這時候舊歲將要辭去,新年就要到來,為了千家萬戶,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地過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間之鬼抲除干凈,以免禍患滋生。
4、廣東
在廣東潮汕地區,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除夕會逛花市,行花街,百合、橘樹、菊花、桃花等都必不可少,因為花是最有好運的行花街,可以交好運,新年吉祥。農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在粵西北的西江肇慶段「小三峽」水面上,至今還生活著一些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這些漁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們大多在船上做飯,大多依然燒木柴。漁民們還喜歡在江岸邊空地上種上番薯、油菜、蔥、蒜苗等,補貼生活。過年時,漁民們喜歡在船頭貼上「一帆風順」,在船艙上貼「萬事順意」和「老少平安」,還有獨特的金錢剪紙圖案的「紅錢」,此外還要在船頭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在化州地區,大年初一從凌晨0:00點就開始燒炮竹了,一直燒到天亮,一大早就要燒香去土地公,順便也拿一封炮竹去土地公燒。有的人家還煲糖粥吃,吃完糖粥之後,就代表吃完素了,就可以吃腥了。這天不能殺生,這一天早上就要燒香到土地公,家裡一直連續燒香到晚上再燒香到土地公為止,神燈也是一樣亮著,一直亮到晚上燒去土地公的家裡的香燒完為止。
5、海南
在海南人看來,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願望,人為地做出來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為前面均加上一個「做」字,如做清明、做親家(即結婚),而北方人「過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說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舊年」即過春節。而北方所說的過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過在海南鄉下,「新年」是不當年來「做」的。海南俗話「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過中秋,鄉下就籌備著「做年」。除夕晚上,室室點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一連數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凈潔白以懷念祖先)。「齋飯」不但類似於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過年必吃魚(年年有餘)一樣,吃的東西還須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話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與「勤」諧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勞勞)、長粉絲(寓意過日子細水長流)、黃黃的像金元寶狀的豆腐乾(寓意招財進寶)
6、四川
少數民族四川:「羌年節」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現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壩州境內的茂縣、汶川、理縣以及松潘部分地區。羌年節於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十月初十。按民間習俗,過羌年時還願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盤業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團圓飯、喝咂灑、跳莎朗,直到盡歡而散。整個活動儀式由「許」主持,咂酒則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開壇。節日期間親朋好友可互道祝賀,相互迎請。四川客家春節習俗客家人的不斷遷徙,使他們對故土更為留戀。對家鄉山水、習俗的懷念使他們緊緊地團結起來,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困苦,傳統習俗成為聯系客家人的堅強紐帶。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來仍保持了客家的傳統風俗習慣。客家人對農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和上川龍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龍最有特色。上川龍是清初江西劉氏移民帶到川西的,由劉氏族人年年扎龍,年年舞龍,用於拜年沖喜,祈求風調雨順。上川龍巨大雄偉,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動,龍頭重達三五十斤,耍龍技巧性強、路數多。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臘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四川人過年愛觀「燈」 蜀中大地一片燈火盛景這邊廂,以「異國風情」為主題的自貢燈會才發散出陣陣「洋味」;那邊廂,傳統的成都燈會第三十五次變幻著迷人的流光。而在川中的簡陽、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賓等地,三台風格迥異的新春燈會也次第亮燈。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燈火盛景。燈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民間文化活動,每逢過年過節時很多地方都有掛燈籠、辦燈會的傳統。而對愛熱鬧、尚祥和的四川人來說,過年不可無「燈」,燈會成了川人過年不可少的「年貨」。因此之故,四川燈會歷史悠久,水平高,被譽為「天下第一燈」、「中國燈會之首」。尤其是成都燈會和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構思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郁,成了中國地方燈會之翹楚。

⑷ 古代農村家宅門口擺放兩頭石獅子,原因是什麼

中國人歷來把石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各種造型的石獅子隨處可見。古代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大門前,都擺放一對石獅子用以鎮宅護衛。直到現代,許多建築物大門前,還有這種安放石獅子鎮宅護院的遺風不泯。那麼,用石獅子把大門的這種習俗是如何形成的,起源於何時呢?

獅子有了這等的威嚴,在漢唐時的帝王陵墓、貴胄墳宅前開始出現了石獅的蹤跡。但當時只限於在陵墓墳宅前擺放,作為神道上的神獸,常與石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懾,使人產生敬畏的心理。這時的石獅子還沒有進入民間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與後來守衛大門的石獅子有明顯不同的特點,就是石獅子雕像下面沒有高大的石頭台座,這在漢唐古石獅遺物中可以明見。

⑸ 元旦有什麼習俗

http://www.xxyw.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04&ID=22196

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

柯爾克孜族——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柯爾克孜族人便歡度「諾若孜」節,這與漢族的春節很相似。過節時,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飯菜辦得豐盛些,互相請客,以示慶祝。過節那天晚上,當畜群從牧場上回來的時候,每家氈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從上面跳過,接著牲畜從上面跳過,預示消災解難,在新的一年裡人畜兩旺。

布依族——陰歷臘月底,家家戶戶薰肉、灌香腸,烤酒、做糯糧粑粑、米花、縫新衣、手帕。臘月二十三用麥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請先生寫對子,貼門神、年畫。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圍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後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團圓飯,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初一在家裡扎彩燈,晚上一齊點燃,掛在大門口。過了初一,人們開始串門拜年。青年男女相約去「起表」,以歌聲表達愛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嗩吶、月琴、洞簫、姐妹簫、銅鼓等樂器伴奏聲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區正月十五過完年,正月三十還要過「小年」。

土家族——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節日期間吃「紅曲魚」,以象徵富富有餘,還吃大鍋燴菜,稱合菜。初三舉行「擺手舞」會,參加者達萬人之多。此外,還有耍龍燈、舞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

壯族——從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殺雞殺鴨、蒸扣肉、粉精肉,製做叉燒肉等。晚飯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斬雞」、燉整雞。家家都要守歲到半夜,燃放鞭炮後就寢。正月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餡,由去皮綠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醬製成。男女多於此時對歌,或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余,重五六斤。 節日期間喜愛舉行拋花包活動。男女青年各分一隊,雙方相距約50米,劃出界線,互相拋接,凡拋出界線或沒有接著便為輸者。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初一這一天,舉行傳統的「打土塊」活動。他們以土塊做「武器」,互擲對方,這一天,年過花甲的老者也要興沖沖跑到山野的「戰場」上去大顯身手。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腌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餘(魚)、五穀豐登、余錢余糧。春節時,盛行爬山比賽。誰先爬到頂,誰就得到姑娘或小夥子的禮物。姑娘贈送自己刺綉的侗錦,小夥子獻出精緻的竹盒、斗笠,這項活動往往持續半月之久。

仡佬族——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節。因他們居住在氣溫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開始發芽,春天才開始。在這即將春耕大忙之際,大家團聚在一起過年,共同祈禱祖宗、山神保佑,諸事如意,五穀豐登。又因清明節常在三月初左右,這樣兩個節一起過,所以將這一天定為仡佬年,也就是春節。年輕人在節日期間,連村接寨舉行打雞毛、打毽子、打花龍、打雞蛋等活動,還伴之以歌舞,盡情歡樂。

哈薩克族——春節期間喜愛開展「姑娘追」活動。這種活動風趣動人,也是男女青年表白愛情的一種別致方式。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綉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哪個小夥子獲勝,姑娘就會把水酒作為獎品送到他的嘴邊。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春節時,人們身著盛裝,一對對興高采烈地玩蹺蹺板,彼此一起一落,誰在空中做的動作優美,彈得高,誰就領先獲勝。

水族—— 按照水族的水歷,正月的第十二日為「端節」,即「過年」的意思。節日的夜晚,寨子里舉行聯歡,在鑼鼓和嗩吶聲中,男女青年盡情唱歌跳舞。聯歡會上使用的鑼鼓類型很多,最大的直徑一米以上,鑼重一二百公斤。鼓面畫有花紋圖案,鼓身刻著浮雕,既是民間樂囂,又是工藝品。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獨龍族——年,一般在每年農歷十二月下旬舉行,具體日期由各個家族自己卜卦決定,節期長短也視准備的食物多寡而定。由於獨龍族沒有文字,過去邀請客人過年節,就只好用刻木或結繩作"請柬"。一個家族決定哪一天過節後,計算出離過節還有幾天,如果以刻木記日,就在特製的木板上刻上幾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後剖為兩半,一半自己留著,一半送給客人。以後雙方每過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後一格時,就知道第二天要過節了。如果用結繩記日,離過節還有多少天,就結多少個結,然後將結繩送給要邀請的親友,自己留一條,每過一天解一個結,解到最後一個"結"的時候,就知道是過年了。

哈尼族——每年要過兩次年。一是十月節,二是六月節。哈尼族歷法以十月為歲首,即「大年」。過年這天,人們走親訪友,求親訂婚。「六月年節」期間殺牲祭祖,開展盪鞦韆、摔跤、唱山歌等文體活動。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夥子上山砍竹子,搭鞦韆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里都喜歡盪鞦韆。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雲南新平縣境內的卡多人,過年時間在農歷正月初六。傳說古時勇敢的卡多青年為了抵抗外來的侵略,出征應戰,臨行時留下話,他們哪天還鄉,新的生活就從哪天開始。戰爭結束後,因征途遙遠,直到新年初六日他們才回家。家鄉人就把這一天定為新的一年開始。過年時,他們殺豬宰羊,跳大鼓舞,以此慶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眾多以臘月初六為歲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響,並吹海螺。然後家人團聚吃糯米飯。

勒墨人(白族的稱謂)——主要聚居在雲南省的碧江縣,他們有自己的推算節令的方法,春節日期也有差異。如桃花發苞時稱三月,漆樹發葉到五寸左右稱五月,這樣的推算結果,一年是十三個月,三月稱三月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基諾族——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群眾把公歷六月稱作過年月,歌手們輪番互相對歌,輸了則留下一塊包頭布,到第二年再去對。過年時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婦女們一邊品嘗酒餚,一邊跳大鼓舞,男女青年們乘此時機談情說愛,尋找自己的情侶。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徵吉慶有餘的魚菜更不可少。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綉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春節期間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達斡爾族——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除夕年飯是黃米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一進門就搶食年糕,藉以祈願生活年年提高。 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准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受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長輩年老者帶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瑤族——節日期間,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尋找意中人。 每年農歷七月的月半節是瑤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月半節前夕,家家戶戶忙得不亦樂乎,村寨內外到處是牛角聲和歡笑聲。

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雲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徵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後跑到泉邊,迎接象徵純潔、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

高山族——台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里,象徵著長生不老。

黎族——過春節,家家宰豬殺雞、備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佤族——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米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願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面團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饊子)、「亞依瑪扎」(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布朗族——春節期間開展托球活動,活潑有趣。參加者圍成圓圈,先由一人將一隻用竹片做成的小球托上空中,然後按順序接球,並用手心將球托向空中,接不到球的人,要罰唱一首歌。

新年的禁忌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意思是說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除夕」與「春節」,所以過年時言行要特別謹慎,中國人希望一年的開始能夠事事順利,有個好預兆。
在春節時期有諸多禁忌,主要為了保平安,在來年事事順利,春節這天婦女不許出門拜年,俗語叫「忌門」,女兒嫁出去的更是不能回家,如果在新年回娘家會吃窮娘家。小孩子不許哭鬧,不許說不吉利的話,也不可以和別人吵架起爭執,犯了會使一年都不順利。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傢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無論有什麼病痛,都不許請醫生,請醫生會一年到尾都生病。初一到初四不可動刀(主兇殺)、針(主長針眼)、剪(主口舌之爭),也不可以掃地,掃地會把財運全掃光了。春節這天不可吃稀飯,否則這一年當中,出外旅行時一定會碰到下雨。

由初一至初十的一些禁忌:初一: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雞辟邪祈福(雞諧音吉「ji」)。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穀子生日」,祭田。
初四:豬日——祭財神,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就不請他來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送窮五」:初一至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財氣」,初五的垃圾視為「窮土」,倒掉就「送窮出門」。
五路財神生日,有「接財神」的習俗。
初六: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來的財神紙馬燒掉,店鋪開始復業。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煙花,啟煙火的習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穀日——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廟往往在這天設壇祭星,接受布施。
初九: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初十: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叫「十(石)不動」,甚至燒香祭拜石具。
--------------------------------------------------------------------------------------------------
http://www.mas6z.net/xszp/ydxs_web/

中 國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 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在我國,還列入了國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採用公歷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
由於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歷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
http://sca.sohu.com/showinfo.php?id=119624

各國元旦習俗

新一年,總是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在這除舊迎新的日子裡,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蒙古: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區的人們在新年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他們一年共分18個月,每月20天,一年最後5天內不準笑。

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准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隻羊、牛或馬駒許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蘇格蘭: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游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加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元旦這天,最忌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認為這些現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同時,這天人們身上必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比利時:在比利時,元旦的早上,農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們走到牛、馬、羊、狗、貓等動物身邊,煞有介事向這些生靈通明:「新年快樂!」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後穿上新衣裳,他們認為這樣可去除過去一年的衰氣,除舊迎新,迎接來年好運。

阿根廷:元月之日,各家各戶紛紛到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浴」。入水前,先把採集來的鮮花撒在江面,然後,大家笑呵呵地跳進水中盡情沐浴,同時用花瓣來揉搓身子,在這個國家,水被視為「聖潔」之物。

古巴:元旦前一夜,每人准備一碗水,聽到新年鍾響,大家都很快地將水潑向街,意為「除歲」

哥倫比亞:元旦前夕,各條街上都製作很大的傀儡——「舊年」,並宣布「舊年遺言」,「遺言」的內容滑稽風趣,以博得人們開心,午夜時將「傀儡」炸毀,在粉碎舊年「傀儡」的爆炸聲中,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慶賀。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泰國:泰國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宋干」是梵語的譯音),也叫「潑水節」,節日里,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地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檯、門口端放一盆清水,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

德國:德國人在元旦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他們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在德國的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人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的顆粒,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義大利:義大利的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當夜幕開始降臨,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點燃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直至午夜。家家戶戶收拾舊物,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舊盆子、瓶瓶罐罐統統扔到門外,表示去掉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瑞士:瑞士人有元旦健身的習慣,他們有的成群結隊去爬山,站在

閱讀全文

與伊朗農村姑娘做什麼生意賺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最有名的民營醫院是哪個 瀏覽:702
印度過路費多少錢 瀏覽:385
中國鐵路如何完成人證核驗 瀏覽:600
上海哪裡有賣印度飛餅 瀏覽:786
印度新冠疫情每天可檢測多少人 瀏覽:675
大洋英國至多少錢 瀏覽:610
英國創新簽證費用多少 瀏覽:675
如何認出英國人 瀏覽:572
中國焦炭哪裡產的 瀏覽:880
印度吃什麼魚好 瀏覽:107
中國冰島是哪個國家的城市 瀏覽:283
合肥義大利空間的奢侈品怎麼樣 瀏覽:344
伊朗大米價格多少錢一斤 瀏覽:422
疫情為什麼總在中國發生 瀏覽:206
中國導彈和俄羅斯哪個好 瀏覽:743
中國的環境科學家有哪些 瀏覽:944
牛排和義大利面怎麼畫簡筆畫 瀏覽:710
nba中哪些是中國人 瀏覽:249
中國有多少人叫楊瀟雅 瀏覽:494
英國王子大婚一共多少錢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