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就是伊朗核問題協議的簡稱,也叫《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該協議簽訂於2015年2月2日,在瑞士洛桑達成伊朗核問題談判框架協議。伊朗核問題相關六國(美、英、法、俄、中、德)。
主要是要求核不擴散,伊朗不得進行百分之五以上濃度鈾提煉。
說白了就是現在有核武器的國家不想讓其它國家再有核武器。沒有核武器就會被收拾。
所以當年我國搞核武器就是不再被收拾。也能挺直腰桿子。
現在,美國經常嚇唬伊朗,聲稱退出伊核協議,出兵中東,要收拾伊朗,目的其實就是伊朗不聽話,伊朗有石油。
當年收拾伊拉克就是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生性武器和化學武器。
說白了就是落後要挨打。
⑵ 聯合國和伊朗簽協議了嗎
聯合國和伊朗簽協議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及德國本月14日與伊朗就伊朗核問題達成協議。伊朗同意長期停止核計劃,以此換取西方解除對其的經濟制裁。
⑶ 伊核協議主要是說的什麼求科普
伊核協議,全稱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是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六國於2015年7月達成的一項協議。
該協議的核心目標是解決伊朗的核計劃問題,確保伊朗的核活動僅限於和平目的,並防止其開發核武器。為此,協議規定了伊朗需要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其濃縮鈾和重水的生產、限制其反應堆的數量和規模、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和檢查等。同時,作為對伊朗的補償,協議還規定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為伊朗提供經濟和能源領域的合作機會。
伊核協議的達成具有重大意義。它不僅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伊朗核問題僵局,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還促進了國際社會的合作與互信。同時,協議的達成也有助於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避免了可能的軍事沖突和危機。
然而,伊核協議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困難。一方面,協議的執行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但伊朗與國際社會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分歧和爭議。另一方面,協議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性也面臨考驗,需要各方不斷加強溝通和協商,共同維護協議的權威和有效性。
總的來說,伊核協議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國際協議,它的達成和執行對於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促進國際合作與互信具有重要意義。未來,各方需要繼續加強合作和溝通,共同推動協議的全面執行和長期穩定發展。
⑷ 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相關歷史
伊朗核問題歷史時間表
19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
2004年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
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
2010年2月16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新一代離心機的試驗,其功率是目前離心機的5倍,新一代離心機將在不久後投入使用。
關於伊朗的核問題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蘭國家,1980年美伊斷交,伊朗拒絕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屈服,同時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使伊朗不得不考慮保衛國家的安全,美國開始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美國在伊朗周邊發動的戰爭和軍事行動有兩次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美軍常年賴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軍,美國入侵索馬里、美軍飛機空襲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軍在伊朗近鄰的中東、中亞國家、南亞島嶼等駐扎有大量軍隊,嚴重威脅了伊朗安全。中東是聯系歐洲和亞洲的重要地區,同時富含石油、天然氣的等礦產資源,中東一直是大國的目標。世界能源輸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都在中東,美國目前已經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還沒有控制。美國已經在海灣戰爭是趁機大舉駐軍中東,並擴大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圍:它下轄陸、海、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5個分支司令部,還有3個綜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國武裝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聯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聯合作戰司令部。美國在這些地區總共部署有25萬軍隊。海軍第五艦隊歸中央司令部所轄,其司令部設在中東的巴林。美國可能再次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雖然在伊拉克戰爭後沒有發現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俄羅斯等國家將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和美國可能對伊朗採取戰爭行動的借口。
詳細日程事記: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21/content_1134971.htm
⑸ 伊核協議是什麼意思
伊核協議是指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也稱為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簡稱JCPOA)。
該協議是在2015年7月14日由伊朗、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德國六國(加歐盟)達成的,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其核心內容是限制伊朗的核計劃,確保伊朗不會將核技術用於軍事目的,同時允許伊朗在監督下進行民用核能研究。
協議的達成歷經多年談判和波折,對國際政治和外交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不僅緩和了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減少了核擴散的風險,也為解決國際熱點問題提供了一種通過外交手段達成妥協的範例。
然而,伊核協議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爭議。一些國家對伊朗的核活動持懷疑態度,認為協議的限制措施不足以確保伊朗不會發展核武器。此外,協議的執行和監督也面臨著一系列技術和政治上的困難。盡管如此,伊核協議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國際協議,為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國際沖突和危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總之,伊核協議是一個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國際協議,它限制了伊朗的核活動並允許其在監督下進行民用核能研究。雖然協議面臨著一些挑戰和爭議,但它仍然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協議,為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國際沖突和危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