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到伊拉克有幾公丶
這兩個國家是鄰國,緊挨著的,你這樣問不好回答,那就按一般的理解,從首府到首府來說,巴格達到德黑蘭六百九十多公理,接近700公理
⑵ 伊朗與伊拉克之間進行的戰爭
1.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伊朗和伊拉克之間歷時8年的邊境戰爭。這場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並在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長達1200公里,阿拉伯河作為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約100公里。由於長期存在邊界爭端和餘波未平的武裝沖突,以及宗教差異,兩伊戰爭最終爆發。
2. 起因方面,兩伊之間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調解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土地劃給伊拉克。盡管矛盾有所緩和,但未得到真正解決。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伊拉克宣布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升級。
3.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伊拉克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此外,美國支持伊拉克向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遏制伊朗政權。伊拉克和一些阿拉伯國家擔心伊朗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兩伊戰爭的另一原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
4. 戰爭爆發後,伊拉克從蘇聯獲得外交和軍事支持,而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等阿拉伯國家提供經濟援助。美國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同時向伊拉克和伊朗出售武器,引發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戰爭十分慘烈,雙方都常使用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
5.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系列反攻,奪回初期被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建議。但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建議,導致戰爭再持續六年。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航道暢通。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造成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6.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全世界人民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戰爭結束時,兩國分界線恢復至戰前狀況。
7. 兩伊戰爭歷時7年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這場消耗戰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戰爭前,伊拉克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外債達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剋死亡人數達30萬、受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達3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受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達3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8. 兩伊戰爭結果,雙方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20年。
⑶ 新疆離著伊朗、伊拉克近不近
不算,直線距離還行,但是阿富汗,哈薩克等國有山區,公路不便。離伊朗大概1300公里不到(直線),里伊拉克4500公里左右(直線。)要是算公路大概3000公里到伊朗。
⑷ 伊朗和黎巴嫩是伊垃克國內還是鄰國
1. 伊朗與伊拉克共享邊界,兩國邊界線大約1450公里長,是伊拉克的鄰國。
2. 黎巴嫩位於伊拉克的西南方向,並通過敘利亞與伊拉克相隔,並不與伊拉克直接相鄰。
因此,伊朗是與伊拉克相鄰的國家,而黎巴嫩不是。
⑸ 伊朗和伊拉克戰爭在那一年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開始於1980年9月22日,終止於1988年8月20日,歷時將近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