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統治20多年,國內非常穩定,但還是被推翻,小巴列維為何這種下場
巴列維王朝統治的前期,伊朗還是十分繁榮的,很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變。但是到了後期巴列維國王為了得到美國的支持,和美國簽訂了十分不平等的條約,致使伊朗的人民對巴列維國王十分不滿,導致了整個王朝最後的滅亡。
在這一份條約存在的時期中,整個伊朗都一改之前繁榮的局面,陷入了一種恐慌中。由於這一份條約中的規定,導致伊朗中的人民一直在忍受美國帶給他們的傷害。所以伊朗人民當時非常憎恨這一份條約,也十分憎恨簽這份條約的巴列維國王。
因為這一份條約的實質上就是巴列維國王在賣國,所以伊朗的人民都十分憎恨巴列維的國王。當時國家能夠處於一種穩固的狀態,都是靠著國內的武力鎮壓。但最後所有的伊朗人民一起團結起來,反抗巴列維國王的賣國行為,最終推翻了巴列維政權。
Ⅱ 大仙霍梅尼推翻巴列維王朝後,伊朗末代國王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流浪中死亡。由於被迫下台之後,輾轉多地,先後在埃及、約旦、美國和巴拿馬等地短暫居住,罹患癌症。1980年7月27日在埃及去世。
Ⅲ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為何曾一度淪落到居無定所的慘境
因為伊朗的末代國王是一個獨裁者,他雖然對於本國也是做出了許多的貢獻,但是在他的後期,因為有美國人的協助,所以他更加熱衷於權力,對於百姓的怨言,他基本上不再理會,這就導致了怨言越來越多,最終爆發了伊斯蘭革命。徹底推翻了獨裁主義者的封建思想,使得巴列維最終落為一個居無定所,而且十分狼狽的一個局面。
最重要的是巴列維並不能夠維護人民的權益,一個國家只有人民安居樂業,才能夠使國家更加的繁榮穩定。但是巴列維當政期間因為受到了美國過多的恩惠,而且美國對於軍事方面也對巴列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在當時世界大戰爆發層出不窮的時代,巴列維自然也想分一杯羹,於是他更加熱衷於使自己的軍事實力變得強大,以圖霸業。這恰恰與人民所嚮往的生活相違背,所以說不久巴列維就在大革命的推動下倒了台。
Ⅳ 伊朗巴列維是如何覆滅的霍梅尼為何要革命
說起伊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這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國家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中東世界的大國。而且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新興的巴列維王朝也是發展的風生水起的,非常的富饒,比沙特還要富裕,算是伊朗歷史上非常成功的一個王朝了。
而現在的伊朗整體社會倒退,宗教重新掌權,經濟發展倒退。而這一切都開始於霍梅尼,在1978年,伊朗國內爆發反抗巴列維的遊行示威後,其秘密回到了伊朗,領導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革命勝利後,霍梅尼走上了與美國對抗的道路,同時實行政教合一,恢復伊斯蘭教法,重新禁錮百姓。
白色革命,巴列維家族腐敗
伊朗巴列維國王只注意經濟改革的白色革命,最大的特點就是經濟的發展明顯與社會發展相脫節,伊朗社會貪污盛行,造成整個社會道德的頹敗;貧富懸殊與日加劇。但國王拒絕政治體制改革,最後導致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巴列維王朝的專制現代化造成的令人窒息的政治專制、觸目驚心的腐敗和驚人的經濟兩極分化,老百姓對白色革命的失望和不滿是顯而易見的。霍梅尼把握住了機會,教士集團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下層群眾結成了聯盟。在伊斯蘭革命中,以霍梅尼為領袖的教會理所當然地成為眾望所歸,終於引發黑色革命,巴列維王朝自此終結。1979年巴列維被迫出走,流亡在外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返回國內執政。
兒子被殘殺
霍梅尼有個長子叫做穆斯塔法,是霍梅尼最喜歡的兒子,也是當時伊朗著名的宗教專家,導師,是霍梅尼最寄予厚望的繼承人。但是,這個兒子卻被巴列維政府給殺了,這仇恨是殺子之痛,苦大仇深,所以霍梅尼為了私仇那也是要革命的。
千年地位的失去
從古代歷史來說,舊勢力被新勢力取代,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而伊朗那是幾千年的伊斯蘭教傳統,也就是宗教領袖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可惜的是霍梅尼時代,在巴列維的改革中,徹底的在世俗化,教士階層整體的在退出國家權力中心。所以對於霍梅尼這個領袖來說,絕對不甘心失去權力,這是從公仇來說的。
因此公仇私恨,共同引起了霍梅尼在1977年指揮幾百位國內教士階層遊行示威反抗,而這幾百位教士,不斷煽動社會情緒,不斷跟社會的那些無業遊民,失去工作的不滿人群合流,還有政府裁員中失去工作的人一起,使得整個的遊行隊伍不斷的擴大。最終在1988年達到幾十萬人,幾百萬人,這個聲勢巴列維政府再也壓制不住了。
倒退是全面的。首先是對人性的全面禁錮。1983年伊朗議會通過一項法案,恢復了伊斯蘭傳統刑法,多妻制重新合法化;婚姻年齡由男女18歲改為男性十五歲,女性九歲;婦女被要求嚴格遵從的中世紀的伊斯蘭教規,婦女重新又黑紗蒙面。此外,舞廳和酒吧被禁,音樂和影視方面也不得違背伊斯蘭價值標准,等等。其次強調國家對經濟的控制。
1983年伊朗議會還通過一項法案,強調經濟國有化、價格實施國家管制、限制自由貿易等。此外,霍梅尼為了在教育系統的伊斯蘭化旨在保障整個社會伊斯蘭化及其延續,教士取代了世俗知識分子教師,學校的意識形態教育則以伊斯蘭主義取代了所謂西方的文化帝國主義為此,教會和激進伊斯蘭學生組織在大學搞文化革命,1980年5月,霍梅尼下令成立文化革命委員會領導運動,該委員會在高校大規模清洗非伊斯蘭分子,甚至一度關閉了所有大專院校。
恢復伊斯蘭教法切切實實讓伊朗社會發展倒退,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女子可以隨意拋頭露面,但是現在反而還要面帶黑紗,重新禁錮起來。而且在西方長期的封鎖下,伊朗經濟長期困難,百姓長期過苦日子,這也是罪過。霍梅尼唯一的貢獻是至少讓伊朗獨立自主,不再是美國的小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還能進行研製核武器,這些當然也是進步。
Ⅳ 伊朗國王是怎樣被推翻的
二戰後他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將蘇聯軍隊趕出國界。並於1946年12月攻佔了由蘇聯控制的亞塞拜然省。並且以美國為靠山,成為美國的附庸。在國內推行的名為白色革命的政策因脫離伊朗的現實,遭到宗教集團、貴族、地主、部落首領等的強烈反對,以虎頭蛇尾收場。再加上其他一系列錯誤的決策,造成了工農業生產急劇下降,通貨惡性膨脹,農業日趨凋敝,城市失業人口增加,大批農民流向城市成為流民。加上王室成員和中高級官員的腐敗,引起了人民的不滿,爆發了民主運動。他在美國的支持下大肆鎮壓。到1979年1月他被霍梅尼所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逃亡美國,1980年7月27日病逝於埃及的開羅。
Ⅵ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為什麼被推翻
禮薩·巴列維(1941~1978在位)執政後,國內局勢動盪,北方的亞塞拜然和北庫爾德斯坦宣布自治,後被鎮壓。1951~1953年,民族陣線領導任命穆罕默德·摩薩台出任首相時,宣布實行石油國有化,反對英國對石油的壟斷地位,並要求掌握絕對權力,同國王發生沖突。1953年8月,國王試圖解除摩薩台職務未成,被迫出走。不久在美國的支持下親國王的軍隊勢力逮捕了摩薩台,國王回國。1954年8月,國王同外國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將石油公司歸還外商。國王重新上台後,實行親美政策。此後在美國的幫助下擴充軍備,設立秘密警察機構國家安全局(即薩瓦克),實行獨裁專制統治。特務肆意橫行,逮捕政治上的反對派和宗教上層人士,監獄人滿為患。一切言論、集會和組織政黨的自由都被取消。在宗教上,嚴加限制宗教界的權力,以世俗法律代替伊斯蘭教法,接管宗教基金、關閉宗教學校代以世俗教育,實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湧入,使伊朗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受到沖擊。禮薩·巴列維為鞏固其王朝的統治,在經濟上,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國的援助,推行社會經濟發展計劃。1963年1月,他提出「六點社會改革方案」(稱為「白色革命」)。其主要內容包括土地改革(規定地主佔有的限額,多餘的土地由國家贖買,分給少地、無地的農民,寺院土地收歸國有)、工人在企業中入股分紅、給婦女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城鄉實行現代教育替代傳統宗教教育,發展工業、交通和文教事業等。因計劃片面追求高速度,超過人力、物力、財力的可能,加之石油跌價,軍費開支過大,造成經濟嚴重失調。同時未能徹底實行土改政策,使大量農民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業。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貧富懸殊加劇,各種社會矛盾激化。
在這種情況下,各階層人民及社會集團暫時聯合起來,而什葉派的宗教領袖霍梅尼成為反國王獨裁統治的群眾運動的一面旗幟,在國外領導反國王的斗爭。從1977年起,各地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到1978年下半年,各地動亂不斷升級,達到高潮,國王任命艾資哈里為首相,組成以軍人為主的臨時政府,以挽回殘局。1979年1月,國王被迫出國,委任沙普爾·巴赫齊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流亡國外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回到伊朗,2月11日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總理接管政權,組織臨時政府,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