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上海援助伊朗醫療隊多少人

上海援助伊朗醫療隊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4-11-24 22:26:08

『壹』 截止4月18日,中國向哪些國家派出了支援醫療隊

3月9日,中方第一批援助物資——1.4萬份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和相關輔材由包機運抵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當天,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療隊也緊急馳援巴基斯坦。

北京時間3月13日清晨5點31分,經過十多個小時飛行,中國醫療隊乘坐東方航空公司飛機,抵達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支援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這是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後,首次向發達國家派出醫療隊。此前,中國已經向伊朗、伊拉克派出醫療隊。中國向伊朗派出的醫療隊主要由上海醫生參與,向伊拉克派出的醫療隊主要由廣東醫生擔任,如今派往義大利的醫療隊主要由四川醫生組成。疫情到了全球性大流行階段,誰也不能獨善其身。中國能做的,只是誠心誠意拿出自己的抗「疫」經驗,來幫助朋友。不論是如義大利這樣的發達國家朋友,還是如伊朗、伊拉克這樣的第三世界的夥伴。

另外,中國還向西班牙、日本、韓國、美國等提供物資或專家咨詢援助。

『貳』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2)上海援助伊朗醫療隊多少人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叄』 中國疫情期間有多少外國醫生來華

這個問題的潛台詞是,我們為何要派出大量醫生前往其他國家進行援助?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時期,為我國捐款捐物的國家非常多,但各國都沒有派出醫生到國內援助。WHO的專家與各國醫生曾經到過國內,為的是了解新冠肺炎第一手資料。那麼為何在我國疫情的時候沒有其他國家醫生前來援助?第一,我國的醫療體系並沒有崩潰,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沒有向其他國家醫護人員求助;第二,很多國家沒有派醫護人員援助,但卻捐贈了大量醫療物資。為何我國要派遣大量醫生前往其他國家進行援助?第一,最重要的考量是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第二,世界經濟一體化,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全球一體化的災難,我國幫助別國,也是在幫助自己;第三,有很多友好國家遭難,我國能夠袖手旁觀嗎?

所以,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才真切的感受到自身的強大。即使號稱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也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敗下陣來!

『肆』 為了對抗疫情,中國和外國在醫療方面有哪些合作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外國迅速蔓延。即使中國為世界爭取了時間,但是許多國家仍然還是深受其害。現在,中國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了控制,中國也沒有忘記當初對我們施以援手的國家,積極幫助他們一起對抗疫情,同時,對那些疫情情況嚴重的國家,也施以援手,不計前嫌,體現我國大國風范,和外國在醫療方面有許多合作,與他們共度難關!

最後,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力打贏國內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積極推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伍』 海灣戰爭的過程

海灣戰爭
伊科反目

在人類戰爭史上,如果有一場戰爭是在億萬觀眾的電視屏幕前進行的;如果有一 場戰爭是在眾所周知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的,好像是看一場預定的足球賽;如果有一場 戰爭是事先知道勝負的,那這場戰爭就是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是伊拉克吞並弱小鄰國科威特引起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同是阿拉伯兄弟 國家,在中世紀,都屬阿拉伯帝國。後來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科威特被劃為巴士 拉省的一個縣。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所轄各地逐漸被西方列強瓜分,淪為殖民地 和半殖民地。本世紀30年代。統治伊拉克的費薩爾國王曾建議與科威特結為聯邦,遭 到科威特的拒絕。1961年科威特宣布脫離英國獨立,伊拉克認為科威特應是其巴士拉 省的一部分,不予承認。1963年上台執政的伊拉克復興黨承認了科威特的獨立,並與 之建立了外交關系,但部分邊界仍未劃定。1968年兩國曾就邊界問題進行談判,但沒 有結果。1973和1974年,兩國曾因領土糾紛發生兩次武裝沖突。之後,兩伊戰爭的硝 煙暫時掩蓋了伊、科矛盾。 在兩伊戰爭中,科威特還一直在暗地裡援助伊拉克,與沙特等國一齊向伊拉克提 供了400多億美元的援助。為什麼幾年之後他們會反目為仇呢?人們看一下兩伊戰爭結 束後伊拉克的處境和薩達姆其人,答案就不難找到。科威特雖是彈丸之地,面積僅1.7 萬多平方公里,人口 190萬,但卻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之一。而伊拉克在兩伊停火後 百廢待興,急需資金。伊拉克的百萬大軍啃不動伊朗這塊硬骨頭,薩達姆就暗暗下決 心要吞並南部富裕的小國科威特。科威特在海灣重要的戰略地位,特別是布比延島和 瓦爾布島兩個戰略性小島,是伊拉克早就覬覦的目標,它能為伊拉克提供不受伊朗威 脅的海灣出口基地。科威特豐富的石油資源以及上千億美元的海外投資,早已使薩達 姆垂涎三尺。當然,薩達姆的目光不僅停留在科威特,他還想當曾在阿拉伯帝國史上 盛極一時的「薩拉哈丁」。 從1990年 7月下半月開始,薩達姆就故意製造事端,控告海灣諸國超額開採石油, 壓低石油價格,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接著,薩達姆指名道姓指責科威特在 有爭議的魯邁拉地區開採石油,「盜竊」了伊拉克24億美元原油,薩達姆還要科威特 把布比延島和瓦爾布島割讓給伊拉克。接著,伊拉克10萬大軍南下,陳兵科威特邊境, 海灣局勢像兩伊開戰前一樣充滿了火葯味。 伊拉克來勢洶洶,阿拉伯聯盟國家趕快出來調解。在開羅的一次阿盟會議上,阿 拉伯國家紛紛開導科、伊兩國要互相尊重,和平解決兩國爭端。可伊拉克執意要科威 特賠款24億美元,還要科威特交出魯邁拉油田,伊拉克實在是欺人太甚,科威特也不 願退無止境。於是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和科威特埃米爾薩巴赫在會上相互對罵起來,其 他各國代表見此情景不知所措,慌忙前來勸阻。也許對罵還有過癮,阿齊茲突然站起 來,抄起水杯朝薩巴赫頭上砸去,薩巴赫急忙把頭一偏,才倖免頭破血流。此砸杯之 仇薩巴赫一直耿耿於懷,海灣戰爭結束後,薩巴赫還對天發誓,要找阿齊茲報此一杯 之仇。 阿拉伯國家緊張的調解工作仍在進行著,埃及總統穆巴拉克 7月底專程訪問了伊 拉克、科威特和沙特。他得到了薩達姆總統的口頭許諾:「伊拉克不會進攻科威特。」 沙特和科威特得此口信,都鬆了一口氣。8月1日,在沙特國王法赫德的撮合下,伊拉 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儲兼首相薩阿德先後來到沙特東部港口 城市吉達會晤,會談雖沒有消除分歧,但會談後發表的聲明表示兩國將於 8月上旬在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再次會晤,進一步磋商解決爭端的辦法。吉達會談至少留給世人一 個印象,伊拉克還不打算動武,但這只是薩達姆放的一顆煙幕彈。 1990年8月2日凌晨 2時,少得可憐的科威特軍隊的士兵正在夢鄉中漫遊,10萬伊 拉克軍隊兵分兩路大舉入侵科威特,科軍毫無准備,根本沒有招架之力。目擊者看到 伊拉克的先頭部隊穿著科威特軍服,坦克上塗著科軍的標記。科威特邊防軍以為是友 鄰部隊,並未加以阻擊。伊拉克先頭部隊在未遭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沿海濱公路長驅 直入,一舉攻下科威特城。當陽光初照的早晨,伊軍坦克部隊包圍薩巴赫王宮時,科 威特市民還以為是科軍增加了守衛王宮的部隊。直到隆隆炮聲、滾滾濃煙在王宮上空 升起時,他們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伊拉克軍隊入侵引起科威特一片驚慌。科威特王室人員跑了,有錢的商人跑了。 甚至連一些官兵也越過邊境跑到了沙特。然而有血氣的科威特軍民對入侵者進行了頑 強的抵抗,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主席、科威特王室要員法赫德親王就是其中一個出色 的代表。法赫德聽說薩達姆背信棄義入侵科威特後,頓時火冒三丈,驅車直奔王宮, 等他抵達王宮時,數百名王宮衛士大多已倒在血泊中。法赫德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保衛 王宮的行列,最後犧牲在伊拉克坦克的炮火中。有國無防的科威特不到 9個小時就被 伊拉克佔領。 薩達姆選擇 8月2日凌晨入侵看來是作了精心准備的。8月的海灣正值盛夏酷暑, 養尊處優的科威特軍官大多在國外消夏;海灣各國實行一周五日工作制,星期四、星 期五兩天休息,政府官員和部隊軍官都回家團圓。8月2日是星期四,是科軍戰備最松 懈的時候;薩達姆為迷惑科威特,採用了戰略欺騙的手法,他在反對美國和以色列的 口號聲中完成了入侵的准備,易卜拉欣赴吉達會談也是薩達姆的欺騙措施之一。

沙漠盾牌

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在國際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引發了近半年的海灣危機。 中東素有「油海」之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豈能讓薩達姆控制西方的油龍頭。8 月 2日當天,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要求伊拉克立即撤軍, 恢復科威特的主權和獨立,並宣布凍結伊、科在美的全部資產。兩天之後,美國參謀 長聯席會議和國防部一起,研究通過了一項代號為「沙漠盾牌」的行動計劃。這個計 劃的公開使命是:派出海陸空軍進駐海灣地區,防止伊拉克入侵沙烏地阿拉伯和擴大戰 火,同時要求採取相應的措施,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8月8日晚,美軍首批空降 部隊抵達沙特,美國總統布希發表電視講話,將「沙漠盾牌」計劃公布於世。他宣布 應沙特的「請求」,把部隊開進沙特。布希總統宣布首先將在沙特部署 600架戰斗轟 炸機,15萬陸軍,在海灣水域至少派遣 3艘航空母艦的特遣艦隊。隨著形勢的發展還 將不斷增兵。 一時間,海灣成了全世界矚目的中心。關於海灣危機的報道充斥著世界各國的電 台、廣播和報刊。 美國帶頭出兵,其他西方盟國也不甘落後。英國首先表態支持布希對伊拉克採取 的強硬立場,宣布英國將派兵海灣。不久英國的「旋風」式、「美洲虎」式戰斗轟炸 機飛抵沙特,數艘軍艦開往海灣,英國「沙漠之鼠」旅也從歐洲開赴沙特。法國密特 朗總統宣布法國強烈譴責薩達姆的侵略行徑,法軍也蜂擁到海灣,「美洲虎」式戰斗 轟炸機部署到了沙特,「克菜蒙梭」號航空母艦由法國本土前往海灣,法國在吉布地 的幾艘軍艦也開赴海灣。義大利、德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希臘、丹 麥、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紛紛宣布向海灣地區派出軍艦或飛機。連日本 也宣布向海灣派出醫療隊。在這股派兵熱潮中,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也加入進來。阿拉 伯國家中向海灣派兵的有埃及、敘利亞和摩洛哥。埃及在阿拉伯世界中帶頭派兵使薩 達姆大吃一驚,伊拉克和埃及同是阿拉伯合作委員會成員國,薩達姆沒有預料到埃及 的槍口會對准他。埃及的立場使沙特國王法赫德大受鼓舞,布希對埃及總統穆巴拉克 也大加贊賞。為嘉獎埃及的表現,布希大筆一揮免除了埃及70億美元的軍事債務。海 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為感謝埃及也免除了埃及60億美元的債務,沙特還向埃及提供了 贈款和貸款共40億美元。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阿根廷等國也象徵性地派兵到沙特。 到1991年 1月15日「沙漠盾牌」行動結束時,美國及其盟國(共28個國家)在沙特 及海灣地區的總兵力近70萬人,其中美國43萬人。共有坦克3600輛,其中美國2000輛。 共有飛機3260架,其中美國2800架。共有戰艦247艘,其中美國120多艘,包括 6艘航 空母艦。

多國部隊兩司令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此話著實不假。自海灣危機爆發後,全世界都注視著海 灣,多國部隊兩司令——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和阿拉伯聯軍司令哈立德頓時成為全 球風雲人物,他倆的舉手投足也成了各國記者爭相報道的題材。兩人都文武雙全,才 華超群,可謂稱職的軍事統帥。 駐沙特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時年56歲,他出身於軍人家庭,1952年考入著名的 西點軍校,4 年之後以優秀成績畢業,開始了漫長的軍旅生涯。施瓦茨科普夫作為美 軍高級軍官,經歷了一個美國職業軍官所必須經歷的成長與磨練過程,即院校培訓、 部隊帶兵及機關輪流任職的三級培訓和鍛煉。在其38年的軍旅生涯中,他不僅出任過 美軍部隊和機關各級指揮官,而且還進入軍隊和地方的一些高級院校深造,並獲航天 工程學碩士學位。難怪海灣戰爭後,有人說這次戰爭是碩士指揮的戰爭,可見多國部 隊指揮官學歷之高,這也是現代化高技術戰爭對指揮員的必然要求。 施瓦茨科普夫1983年晉升為少將,1988年晉升上將,是美軍最年輕的四星上將之 一。他參加過越南戰爭和入侵格瑞那達的戰斗。他忠實而積極地參加美國對外戰爭的 記錄以及他所具備的能力使他在戰將如雲的美軍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施氏對美軍各 軍種的情況十分熟悉,這使得他在海灣危機中指揮美軍進行部署和與多國部隊的協調 時顯得很老練。 自1988年擔任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以來,施瓦茨科普夫曾有針對性地對地區性沖 突、大規模常規作戰、中低強度作戰、沙漠作戰和特種部隊作戰進行過廣泛的研究, 對中東地區的軍事形勢也有獨到的分析。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數月前,他曾預言:「 地區性的沖突將成為近期石油供應最有可能的威脅,而挑起這一沖突的將是伊拉克。」 海灣戰爭主要是沙漠作戰,對此,施瓦茨科普夫並不陌生。他曾指揮美軍第二十 四機械化步兵師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莫哈韋沙漠訓練,並且經常帶部隊去埃及沙漠地 帶同埃及的軍隊進行大型聯合軍事訓練。 阿拉伯聯軍司令哈立德雖然名氣不如前者,但其資歷和才華並不遜色。多國部隊 是以沙特政府邀請的名義進駐沙特的。大軍雲集沙特後,沙特政府決定成立聯軍司令 部,任命防空軍司令哈立德親王為聯軍司令。從理論上講,所有多國部隊都得聽哈立 德調遣。 哈立德是沙特第二副首相兼國防部長、航空大臣蘇爾坦親王的長子,年輕有為, 被認為是沙特王室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哈立德身材魁梧,博學多才,曾接受過全面的 軍事訓練。他1968年畢業於英國皇家軍事學院,此後又赴美國陸軍防空學校攻讀防空、 電子、防空設備維修等專業,之後又學習其他專業。1979年畢業於美陸軍指揮和參謀 學院。他在美國除攻讀軍事外,還取得了政治學博士學位。所以他在沙特軍隊中,甚 至在阿拉伯世界中是少有的受過美英諸兵種軍事訓練與高等教育的軍官。 哈立德親王是沙特防空部隊的奠基人之一,他通過艱辛的努力在全國范圍建立了 完整的防空體系。1985年,沙特防空部隊從空軍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軍種,他是當之 無愧的防空軍司令,並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又晉升為中將,時年僅42歲。哈立德 親王社會地位顯赫,軍事知識豐富,善於辭令,自信大度,一派大將風度。在海灣危 機的關鍵時刻,由他出任聯軍司令實屬理想人選。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集結沙特的幾十萬多國部隊實際上有兩個司令,一個 是沙特任命的聯軍司令哈立德,另一個則是美軍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幾十萬大軍究竟 由誰來指揮? 一時成了記者們的熱門話題。哈立德認為,他是聯軍司令,所有在沙特 的部隊應由他指揮。施瓦茨科普夫則認為,與伊拉克百萬大軍作戰豈是兒戲,哈立德 豈能擔此大任。爭執不下的指揮權問題最後由布希和法赫德國王出面調解方得解決: 美、英、法軍隊由施瓦茨科普夫指揮;哈立德則負責指揮阿拉伯和伊斯蘭部隊。 哈立德身為聯軍司令,深知傲慢的美國人是不會聽他調遣的,但他為了國家的榮 譽,至少要和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並且要建立一個與美軍司令部平行的司令部。 哈立德命令他的副官,同施瓦茨科普夫的每次約談都必須在他的辦公室進行,此事沒 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在哈立德的堅持下,施瓦茨科普夫果真每天都到哈立德的辦公室 商討共同作戰行動。 11月份的某一天,美軍未通知哈立德就想進行全副武裝的空中演習,哈立德當即 下令,禁止第二天進行任何武裝飛行,隨後打電話通知了施瓦茨科普夫,他只得取消 了演習。後來美國空軍解釋說他們只是想試驗一下全副武裝的飛機起飛與降落程序。 幾天以後,美軍請求同意他們檢飛,這次哈立德批准了他們的請求。盡管這使演習推 遲了5天,但最重要的是給美國人上了一課。 哈立德以前從來不為自己的安全擔心,但施瓦茨科普夫為了防止伊拉克的恐怖活 動,出則前呼後擁,周圍布滿荷槍實彈的士兵和便衣。當他在國防部外面活動時,甚 至使用一個護送車隊。哈立德見此也不示弱,立即成立一支同施瓦茨科普夫的警衛隊 不相上下的警衛隊,還派了幾個人到國外去接受訓練。當人們看到哈立德精心組織起 來的衛隊,禁不住驚呼:「真主啊,他從辦公室走到下面的作戰室時要10個人—— 5 個在前面,5個在後面,還都端著機槍。干什麼?」哈立德認為他不想干什麼,只是必 須讓盟軍軍官及新聞媒介看到沙特王國的尊嚴,看到他是與施瓦茨科普夫平起平坐的 司令官。多國部隊兩司令相互斗氣,用中國話說這叫各為其主,其實他倆性格相近, 在整個海灣危機和海灣戰爭中,合作還是成功和愉快的。

人質盾牌

面對大軍雲集海灣,薩達姆仍執迷不悟,決心要和多國部隊對抗下去。8 月28日, 薩達姆發布總統令,宣布科為伊的第十九個行省,薩達姆的用意十分明顯,他要在地 圖上永遠抹掉科威特這個國家。10月16日,伊拉克發行了新的科威特地圖,將科威特 的布比延島、瓦爾布島和魯邁拉油田劃歸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科的其餘部分則為伊的 第十九省。薩達姆還任命易卜拉欣出任「科威特省」省長。為了對付美國的威脅,薩 達姆以所謂「人質盾牌」還擊多國部隊的「沙漠盾牌」。薩達姆扣留了近萬名在伊拉 克和科威特的西方人,其中美國人有3500之多。薩達姆這一手使西方大為惱火,但又 束手無策。接著伊拉克要求各國關閉在科威特的使館,限期在 8月24日前遷至巴格達, 聲稱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個省,各國沒有必要在那裡設立使館。8 月中旬,伊拉克 政府把在科威特的美、英僑民集中在科威特城。伊拉克議長威脅說,只要伊面臨戰爭 的威脅,他們就不會釋放這些僑民。不久,伊拉克宣布將這些僑民分別集中在伊拉克 重要的軍事設施里,如果美國膽敢襲擊伊拉克,那就把這些僑民當作殉葬品。後來薩 達姆一批一批地釋放人質,使西方一直在向薩達姆求饒。「人質盾牌」的鬧劇還真起 了作用。 薩達姆的「人質盾牌」還挑起了反伊同盟的不和,減輕了伊拉克面臨的軍事壓力 並改善了不利的外交處境。因為薩達姆釋放哪國人質、不釋放哪國人質無形中會在西 方國家間引起隔閡。10月23日伊拉克釋放了400名人質,其中把所有330名法國人質無 條件釋放,而只釋放年邁體弱的33名英國人和14名美國人。薩達姆此舉立刻在西方引 起不大不小的風波。伊拉克釋放人質的消息傳到巴黎,法國官方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聲 明這是伊拉克單方面的決定,法國不曾就人質問題與伊拉克有過任何交易。法國外交 部和總統府的發言人都一再表示,釋放法國人質決不能改變法國在海灣問題上的立場。 法國總理羅卡爾在國民議會一再保證法國沒有同伊拉克進行過私下交易。外長迪馬同 美國務卿貝克通電話,要華盛頓放心,法國不會脫離對伊拉克實行制裁的國際聯合陣 線。薩達姆的離間計盡管沒有成功,但法國的一再表白,多少引起了美英等國猜疑。

最後攤牌

百萬大軍在海灣對壘,國際調解活動一個接著一個,但都以失敗而告終。1990年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作出決定:「如果伊拉克在1991年 1月15日午夜以前未撤出 科威特,成員國可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 !」這等於把尚方寶劍 交給了美國。安理會作出該決議的第二天,布希又正式邀請伊拉克與美國進行高級會 談,並且向伊拉克明確表示國際社會的決心。當天,薩達姆表示接受布希的建議,但 他有一個總的條件,就是堅決要求討論中東地區的所有問題,即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 的問題、巴勒斯坦問題等。雙方在伊外長阿齊茲訪問華盛頓、美國務卿貝克赴巴格達 的日程問題上也未能統一意見。薩達姆要求1991年 1月12日貝克赴巴格達,而布希認 為,這個時間太接近聯合國對伊拉克最後通牒的時限,故不能接受。 雙方僵持著,誰也拿不出令人滿意的建議。在這期間,阿爾及利亞總統沙德利、 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歐洲共同體的主要官員、約旦國王海珊都展開了外交活動,試 圖說服薩達姆讓步。1991年1月2日,法國國民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密特朗總統 的親信米歇爾·沃澤勒以私人身份趕往巴格達。他在巴格達會晤了阿齊茲和薩達姆, 但結果並不理想。 1月3日,布希再次建議,阿齊茲與貝克在日內瓦會晤的時間,可考慮在1月7日至 9 日之間,並且稱「這是爭取海灣危機和平解決的最後嘗試」。進退兩難的薩達姆與 眾將商議後,第二天表示接受布希的建議,同意雙方代表1月9日在日內瓦會晤,協調 雙方共同關心的海灣和平。布希認為薩達姆的這一決定是伊拉克「積極的一步」,同 時也向薩達姆保證,如果他命令他的所有部隊撤出科威特,巴格達以及所有伊拉克軍 事目標都不會受到攻擊。當然,布希知道國際、國內對海灣問題都很敏感,為了進一 步尋求更多的同盟者,他急忙又派貝克於1月6日,匆忙趕到巴黎、倫敦,周旋於歐洲 大國之間,闡明美國對中東的政策。 在國內,布希同時也為自己的行動掃除障礙。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於 1月12日分別 通過決議,如果薩達姆在美國東部時間15日午夜,也就是格林威治時間1月16日5時之 前,不撤出被侵佔的科威特,允許布希對伊拉克使用武力。 離聯合國要求伊拉克無條件撤軍的期限1991年 1月15日越來越近,全世界綳緊了 每一根神經注視著海灣的局勢。大多數觀察家認為,除非薩達姆撤軍,否則美國肯定 要動武。1 月12日,即美國會通過動武決定的同一天,美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 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攤牌性會談。在會談中,貝克把布希給薩達姆的信放在會議桌中間, 但阿齊茲始終不接。會談快結束時,貝克說:「部長先生,我已說了我到這里來要說 的一切,我看已沒有理由再繼續下去了。」阿齊茲說:「我同意。我已沒有什麼話要 說的了。」臨分手時,貝克指著躺在桌上的那封信說:「你肯定不會接受這封信 ?」 阿齊茲平靜地說:「是的,我肯定。」 1 月16日18時,美國首都華盛頓燈火輝煌,平靜如常,國內外記者紛紛擁進白宮 的新聞發布中心,因為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伊拉克最後撤軍科威特的期限已超過18小時, 布希總統曾多次聲明對伊拉克再也不能「容忍」和「等待」了。眼下,布希總統有什 么新的決策,能否宣布開戰又何時宣布開戰呢? 各國駐美記者無不關心這個舉世矚目 的問題。可是,白宮的一位新聞發言人卻向記者宣布:「美國政府今晚沒有新聞發布, 請各位記者先生們、女士們回去休息吧! 」聽發言人的口氣,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不 可能在今夜和明天開始。似乎天上的星星也可以安心去睡大覺。 其實,這已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日內瓦會談失敗,布希已決定由「沙漠盾 牌」轉化為「沙漠風暴」,時間定在巴格達時間17日凌晨 3點,這使薩達姆在期限過 後仍有一整天的時間來表明撤軍意圖,可是薩達姆沒有作出任何錶示。一場席捲海灣 的大風暴不可避免地來臨了。

「沙漠風暴」登台亮相

1 月17日拂曉前對巴格達的空襲來得那麼陰森、恐怖,根本聽不到一點戰機的聲 音,但在瞬間,漆黑的夜空被火焰照得通明,飛蝗般的各式轟炸機、戰斗機突然出現 在巴格達的夜空,炸彈像雨點般地從天而降,轟隆聲如排山倒海,此起彼伏,震耳欲 聾,樓房開始晃動,燈光突然熄滅,整個城區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防空警報刺耳的 尖叫聲、炸彈的轟鳴聲和一串串五彩繽紛的防空高射炮彈拉開了襲擊巴格達的戰幕。 顯然是因為在極高的高空飛行,多國部隊的戰機靜靜地到達了,直到炸彈落到巴格達 的上空,伊拉克人才知道他們受到了空襲。在伊拉克的首輪防空火力發射之後的兩個 小時,巴格達電台報道說,戰機「一浪接著一浪」地輪番飛到這座擁有大約 400萬人 口的城市上空。 空襲後的早晨,巴格達的街頭一片荒涼,店鋪緊閉,門窗關上並拉上了窗簾,但 房屋沒有遭到大的破壞。許多外國記者在巴格達市區豪華的阿拉什德大酒店裡觀察到 這次襲擊。位於巴格達市中心的這家酒店內的外國人和記者,在空襲開始後由酒店職 員護送到地下防空掩蔽所內。 天亮後記者們向市民進行了查詢,但沒有獲悉市民傷亡的報告,也沒有跡象顯示 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像傳說的那樣在總統官邸被擊中。據伊拉克通訊社的報道,薩達姆 當時是在另一個隱蔽的地方,他逃過了這輪拂曉前的空襲。該通訊社援引伊拉克駐巴 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代辦的話說,薩達姆健康狀況良好。 美國有線電視網( CNN)記者阿爾內特說,看來該市的部分建築物未被直接擊中。 他看見 3枚地對空導彈的反擊,但沒有擊中目標。巴格達重要的機關大樓都受到了直 接的轟炸,如市中心的民防大樓、巴格達中央政府大樓、底格里斯河邊的國防部大樓、 執政黨社會復興黨總部和河對面的總統府。 在襲擊開始後的頭幾個鍾頭,部分記者報道說,在遠處發生了大火。CNN 記者霍 曼利說,一個煉油廠顯然被擊中,一股熱氣吹過酒店的上空。電訊大樓一帶有巨大的 爆炸聲。霍曼利形容這種景象就像「一些美麗的曳光彈,有紅色的爆炸火光,也有綠 色的爆炸火光」。另一名記者說:「我們感覺到我們正處於地獄的中心。」遭空襲後 的巴格達,伊拉克官員似乎已經失蹤,電纜、電話線及供水都已中斷,電台被嚴重干 擾,曾一度播放國歌的電台放到一半時信號即完全中斷。首都的大部分地區一片死寂。 一些外國記者為逃避空襲,登上了去約旦的汽車,汽車司機乘機敲竹杠,700 公里的 旅程竟收費3000美元,這應了中國人的一句俗話:「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記者在 沿途沒有看到任何軍事路障或檢查站,直至邊境關卡才見到第一個穿軍裝的伊拉克士 兵。這些只是空襲伊拉克的部分鏡頭。 多國部隊這次針對伊拉克的「沙漠風暴」空襲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規 模最大的空中作戰行動。空襲開始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進行了充分的准備。為 確定轟炸目標,隨時掌握伊拉克軍隊的動向,美國十幾顆偵察衛星和通信衛星不停地 在海灣上空穿梭,各種圖像信息不斷傳到地面指揮部。空襲前夕,美軍啟動干擾機, 干擾伊拉克的電波,干擾范圍覆蓋伊拉克全境,伊拉克通訊系統頓時失靈,薩達姆以 及各級指揮機構無法正常指揮。多國部隊戰斗轟炸機出動前,美軍干擾機首先飛臨伊 拉克上空,撒下大量的金屬片,使伊拉克的雷達上出現了一片雪花,根本無法觀察到 多國部隊的飛機。接著,美軍開始從「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軍艦上向伊拉克 發射「戰斧」式巡航導彈,該型導彈命中精度驚人,美軍吹噓在1000公里之外發射能 准確無誤地穿過足球門框。導彈發射後,多國部隊的數百架戰斗轟炸機從沙特中部的 空軍機場起飛,對伊拉克進行狂轟濫炸。據西方通訊社報道,空襲開始後頭15分鍾, 多國部隊的飛機一共向伊拉克戰略目標投下了 1.8萬噸炸彈,相當於當年美國投放廣 島原子彈的當量。 據美軍發言人1月18日宣布,多國部隊空軍第一天空襲摧毀了伊拉克50%左右的軍 事目標,包括雷達站、防空陣地、空軍基地、地對地導彈陣地以及指揮、通訊和控制 中心,核設施、生化武器中心等。在多國部隊猛烈的轟炸面前,伊拉克防空系統陷於 癱瘓,伊拉克空軍除少量的飛機升空迎戰外,大部分飛機躲在鋼骨水泥的機窩里,或 向北部山區機場轉移,後來還有一些飛機飛到了伊朗。伊拉克升空的飛機幾乎無一生 還,但沒有聽說伊拉克飛機擊落下多國部隊的飛機。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初戰告捷,欣喜若狂。但沒過多久,美國發現他們高興得 太早了。伊拉克遭受的損失遠遠沒有他們估計的那麼嚴重。美國的衛星清清楚楚拍到 的伊拉克軍事目標挨炸的照片原來大多是假目標。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發射架隱 蔽在居民區等美軍不易發現的地方,容易被發現的發射架大多是故意設置的假目標。 消息傳開,全世界一片嘩然。伊拉克雖然反擊乏力,但它還是很經得起打的。

薩達姆拒不服輸

「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後,薩達姆到哪裡去了? 多國部隊對巴格達的空襲,總統 府無疑是首當其沖的目標。據說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要打一幢大樓的男廁所就 不會落到隔壁的女廁所里,薩達姆逃離了巴格達,還是已經被炸死在總統府里 ?人們 憑各自的想像猜測著。其實,薩達姆此時就在首都巴格達,而且就在他的總統府里, 只不過他是在地下工事內。他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地面上發生的一切。情報部門向他 報告首都遭到猛烈空襲後,他才知道戰爭已經開始了。 總統府的地下工事可以說是薩達姆的一個傑作,也足見薩達姆用心良苦。該地下 工事是德國公司建造的,共耗資1億多美元。總面積為1800平方米,離地面達 18米。 牆壁、天花板和地基都有 2米厚,門用強度極大的12厘米厚鋼板製成,德國造的電梯 可將人員送上地面。這個地下工事不僅能耐攝氏 3

『陸』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6)上海援助伊朗醫療隊多少人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柒』 紅十字會的由來

中國紅十字會成立於1904年5月29日。這年2月,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地區爆發,當地人民受盡苦難。上海各界知名人士聯合籌組國際紅十字會上海分會,這是中國紅十字會的前身。分會一經成立即組派救護隊赴東北救出難民3萬餘人,救濟難民2萬餘人,醫療傷病人員2千餘人,留養婦孺1萬餘人,資遣難民回籍13萬餘人,訓練救護人員數千人。1906年,清政府派駐英公使前往日內瓦簽訂日內瓦公約。次年,上海分會改名為大清紅十字會。1912年 1月15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通報各國紅十字會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為國際紅十字正式成員。紅十字會協會成立後,中國紅十字會於1919年7月8日加入協會。

1912年2月29日,中國紅十字會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會章,選舉產生領導機構,在全國不少地方相繼開展了救災和救濟活動。到1937年,地方分會達469處,醫療機構262處,會員13萬8千餘人。

1938年,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在漢口成立(後遷到貴陽),由37個隊發展到150個隊,醫護工作人員3420人,救護活動遍及全國各個抗日戰區。1938年1月到1945年9月,各救護隊共進行手術11萬9千餘例,骨折復位3萬5千人次,敷傷875萬人次,收住院病人214萬多人次,門診1038萬人次,預防接種460萬人次。會員人數發展到22萬多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部分總會工作人員留在大陸。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開大會,協商改組中國紅十字會,討論通過章程和領導人員名單,報經政務院批准。1950年10月,在紅十字會協會第21屆理事會上中國紅十字會當選為協會執委。1952年,外交部長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承認四個日內瓦公約。同年7月,中國政府和紅十字會兩個代表團參加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第18屆國際紅十字大會,大會承認中國紅十字會是中國唯一合法的全國性紅十字會。

在改組後的16年中,中國紅十字會不僅在國際間開展了廣泛的交往,而且使國內的各項工作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1966年後,由於「文化大革命」干擾,中國紅十字會被迫停止國內工作,各地紅十字組織被撤銷,人員被遣散。國際活動則從未中斷。

1978年,中國紅十字會恢復國內工作,地方紅十字會先後開始重建並恢復工作。1985年6月1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紅十字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修改通過的章程明確提出「中國紅十字會以實行人道主義為宗旨」,是「全國性的人民衛生救護、社會福利團體」。1988年,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恢復和建立了紅十字會,相當大的一批地、市、縣也相繼恢復和建立了紅十字會,全國的紅十字會基層組織達6萬多個,會員人數達到600多萬人。

以宣傳人道主義和衛生救護、輸血獻血知識為主要任務的《中國紅十字》雜志創刊於1913年。1950年 9月,中國紅十字會改組後在北京復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機關報《中國紅十字報》於1986年10月創刊,為半月報,國內外公開發行。

台灣也有紅十字會組織。

紅十字歷史

19世紀中期,歐洲商業經濟日益繁榮的各國,為了爭奪市場,不斷以兵戎相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各國的陸軍醫療部門無力單獨解決戰地傷病兵員的救護和治療問題。因此,一場血戰之後,往往陳屍遍野,呻吟呼號,悲慘萬狀,不忍卒暗。有個名叫讓.亨利.杜南(1828-19lO)的瑞士人,1859年6月25日在前往晉見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途中,抵達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此時拿破崙皇帝正率法軍和撤丁軍為一方與奧地利陸軍為另一方,為爭奪倫巴第地區相繼在馬根塔和索爾弗利諾兩地血戰。索爾弗利諾之戰,雙方資亡四萬多人,大批傷兵被遺棄在戰場上,烈日蒸曬,無人救護,狀況十分凄慘。杜南目睹這一情景,出於對人的同情和憐憫,當即號召該地居民,同他一道組織起來,不分國籍的搶救和看護被遺棄的傷兵,前後達八天之久。
杜南回到日內瓦後,向公眾講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戰地的經歷。人們鼓勵他寫書激勵世人的良知。事隔三年之後,杜南於1862年11月在日內瓦發表他的名著《索爾弗利諾回憶》一書。杜南在書中追述了他在索爾弗利諾的所見所聞和救護傷兵的故事。在書的結尾中他建議;(1)在各國成立傷兵救護組織;(2)召開一次國際會議,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組織權益的國際公約。他積極向德、奧諸國的統治者進行游說,他的倡議獲得了歐洲各國上層社會的熱烈支持。於是,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爾將軍、莫瓦尼埃律師、阿皮亞和莫諾瓦兩醫生等一道,在日內瓦公共福利會轄下組成了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即人們常說的五入委員會;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爾將軍擔任,社南是該國際委員會的秘書,紅十字會就這樣誕生了。到1880年,五人委員會正式易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在傷兵救護國際委員會的倡議和敦促下,1863年10月26日到29日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6個國家的36名代表參加的一次名叫預備會議的國際會議。會議通過十項決議和三項建議,特別主張:
(1)在每個國家成立救護委員會,以便在戰時協助'陸軍』醫療隊進行工作;
(2)平時開展訓練男護士的工作;
(3)救護車、陸軍醫院和醫護人員中立化;
(4)採用統一的識別標志,即白底紅十字旗幟和臂章。
五人委員會特別是杜南堅持不懈地工作,說服歐洲各國派代表到日內瓦研究制定一項保護傷兵和傷兵救護團體權益的國際公約。由瑞士聯邦委員會和法國政府出面,於1864年8月8日到22日之間在日內瓦召開了有12位全權代表參加的外交會議。會議幾乎未加修改就通過了五人委員會提出的公約草案,於8月22日正式簽定《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即第一次日內瓦公約。公約僅有十條條文,概括地將1863年預備會議通過的決議用國際公約的形式從法律上肯定了下來,也為關於戰爭的國際人道主義法樹立了一個規范性的模式。國際紅十字運動和其在武裝沖突中的特殊作用,從此正式得到國際公約的承認。
隨後,在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歐、亞、美三洲的主要國家相繼成立了43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也於1904年5月29日在上海誕生。到1987年4月已有145個國家的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正式加入了這個國際紅十字運動。

紅十字標志的由來、類別和使用

現行的1949年8月12日四項日內瓦公約,正式承認三種戰地救護識別標志,即紅十字、紅新月、紅獅與太陽。1982年,紅獅與太陽標准被取消。武裝部隊醫療部門,在戰地服務過程中,使用這類標志標明所屬的醫療器材、人員、車輛、船隻、飛行器、房舍等,都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不得隨意受攻擊。現將有關情況分述如下:
一、紅十字標志的由來和類別
紅十字作為救護團體(即紅十字會)識別標志,始於1863年10月,採用「白底紅十字的臂章體為傷兵救護團體志願人員的識別標志」。隨後的日內瓦公約更以具體化,明文指出紅十字標志系掉轉瑞士國旗的顏色而成。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對瑞士表示敬意,因為瑞士的日內瓦是紅十字會的發祥地。由此可見,紅十字標志與宗教迷信沒有任何聯系。
紅十字標志通常是由五個大小相等的紅色正方形拼合成。國際紅十字的規章,對紅十字標志本身的大小、比例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只說明兩條紅色長方條成垂直相交,中心至各端的長短相等就行了。我們常見的紅十字標志,因人地而異,規格不盡統一,原因就在於此。當然,最好還是前述五個正方形投合的方式製作,比較合乎大家都贊同的標准。
1876年,正在同沙俄交戰的土耳其政府通知瑞士聯邦委會說,「紅十字標志冒犯了該國土兵的宗教信仰,」該國陸軍已採用紅新月標志代替紅十字標志標明他們所使用的救護車。土耳其的體法,隨後為一些阿拉伯和伊斯蘭教占優勢的國家歷仿效,它們也相繼採用了紅新月標志。
為什麼紅十字標志冒犯了土耳其士兵的宗教信仰呢?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簡略地回顧一小段世界史。在11世紀至13世紀之間,西歐信奉基督教,各國的王公、貴族、傳教士企圖從回教徒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和基督聖地,曾多次糾集教徒,前仆後繼,進行十字軍東征(最著名的有8次之多),當時他仍所使用的旗幟就是以耶酥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作為標志。十字軍東征雖以失敗而告終,但自此以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即視十字架為禁物,忌諱使用。這種思想情緒,自然而然地就反映在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上來了。可是,象黎巴嫩、印度尼西亞、孟加拉這樣一些伊斯蘭教影響較強的國家,卻沒有採用紅新月標志,仍沿用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紅十字標志。
紅新月標志,有向左和向右彎曲兩種形式,國際紅十字一般採用向右彎曲的紅新月。至於標志的大小規格,跟紅十字標志一樣,迄今尚沒有統一的標准模式可以遵循。
伊朗從1923年起採用紅獅與太陽作為該國紅十字組織的標志。但伊朗革命後,於1980年7月4日正式通告國際紅十字會,放棄使用紅獅與太陽標志,改用紅新月標志。因此,到1980年7月,1949年四項日內瓦公約所承認的三種紅十字標志,實際上只存在紅十字與紅新月兩種了。在報刊文章里,有時我們還見到「紅十字組織使用三種不同標志」的說法,顯然由於信息閉塞,已與事實不符了。
目前,在各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標聯合會協會的144個成員中,使用紅十字標志的有119個,使用紅新月標志的有24個,餘下前蘇聯是同時使用兩種標志的唯一紅十字組織。
二、紅十字標志的使用
按照1949年8月12日第一項日內瓦公約第44條的規定,紅十字標志(紅新月標志同樣適用)具有保護和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前者指使用標志的人員、器材、車輛、機構等,是受到公約有關條款的保護;後者只是說明或表明使用標志的人員或某種東西,只是與紅十字會有關系,或從屬於紅十字會,並不受公約的保護。紅十字標志的使用,首先是軍事當局的許可權,特別是武裝部隊醫療部門的許可權。據此,紅十字標志的使用,一般應由有關軍事當局授權,不得使用於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在戰時,這種受權特別給予從事救護傷病員的軍隊醫療隊,即它的人員在戰地救護過程中可以佩戴紅十字臂章;它的救護車、醫院船、醫療飛機、醫院等可以懸掛紅十字旗幟;它的醫療器材可以貼上紅十字標志;等等。交戰雙方應按公約給予保護,不得有違。但是,這些人員、器材、設施、機構等,一旦不再為戰地傷病員服務,就不再受公約的保護;醫院、救護車等如用於掩護或運送作戰部隊,那就構成違犯公約的行為了。
日內瓦公約參加國,根據公約的要求制定了嚴格的國內立法,明確規定了紅十字標志的使用方法。一般講來,紅十字會無權使用保護性質的標志,但在和平時期它可以根據國內立法的規定,使用紅十字標志,當然這種使用不含有任何保護意義。國際紅十字規定,各國紅十字會會員、青少年會員、紅十字會訓練的急救員、衛生員等,均可佩戴紅十字證章、肩章、領章、胸章、帽徽、別針等,最好在這類證章等的紅十字標志周圍鑲飾些花紋,或鑄刻上佩戴人員類別字樣。標忠尤應盡量小些,不宜過大。紅十字會全部佔用的房舍,也可塗有紅十字標志,或懸掛紅十字旗幟;一部分佔用的,只在佔用部分的辦公室懸掛紅十字標志;如屬紅十字會所有而未佔用的房舍,只能懸掛不帶標志的會牌。其他如救護車、急救站等,如系紅十字會所有並由紅十字會在使用,也可塗上有或懸掛紅十字標志。紅十字會的出版物,或募捐時出售的物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向災民免費散發的救濟品,也可印上紅十字標志。運往國外的救濟物資,貼上紅十字標志,還可以得到減免運輸費的優惠待遇,特別是緊急救濟物資還能優先搶運。非紅十字組織使用標志,事先須得到有關當局和紅十字會的同意,不得自行其是。

中國紅十字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紅十字組織,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要成員。

中國紅十字會以發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促進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為宗旨。

中國紅十字會成立於1904年,1950年進行了改組,成為新中國紅十字會。建國後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紅十字事業有了很大發展。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的頒布實行,使我國紅十字事業走上法制軌道。

中國紅十字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紅十字組織,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中國紅十字會的宗旨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和平進步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章程並繳納會費的,可以自願參加紅十字會。全國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紅十字會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分會,82847個基層組織,2026萬會員。

中國紅十字會使用金黃色的橄欖枝環繞白底紅十字標志作為會徽。會長彭佩雲,名譽會長胡錦濤中國紅十字會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循國際紅十字運動確立的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普遍的基本原則,依照中國參加的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和中國紅十字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中國紅十字會作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成員,積極參與國際紅十字運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兩個國際組織及各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間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紅十字事業進入了持續、快速發展時期。各級各地紅十字會迅速恢復和建立。目前,中國紅十字會有31個省級分會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分會,7萬多個基層組織,近2000萬會員。在人道領域里的工作不斷開展,並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備災救災網路已初具規模,中國紅十字會在開展自然災害的救H力工作中,募集了價值20多億元人民幣的救災款物,為保障受災群眾的健康、保護受災群眾的生命作出了貢獻。1982年以來,中國紅十字會協助政府倡導和推進公民無償獻血事業。中國紅十字會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和許多國家紅十字會有著良好關系與合作,也積極援助姊妹國家紅十字會。1985年以來,中國紅十字會曾三次擔任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領導委員會成員,並擔任副主席。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使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2004年中國紅十字會召開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是中國紅十字會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大會聘請國家主席胡錦濤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選舉彭佩雲繼續擔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通過了《中國紅十字事業2005—2009年發展規劃》。

在新的世紀里,中國紅十字會將繼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突出抓好備災救災、衛生救護知識培訓、社會服務、傳播國際人道法及紅十字運動基礎知識、推動無償獻血和紅十字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預防艾滋病等主要工作;加強人才培養、向社會宣傳和多渠道籌集資金等工作,配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的紅十字事業。

『捌』 伊朗治癒率為什麼這么高 伊朗疫情受關注的原因

伊朗的治癒率不能作為衡量的標准!已連續遭到西方制裁的伊朗,事實上已沒有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存能力的,也無力改變新冠肺炎帶給伊朗的高死亡率的現狀,只能在中國援助醫療隊的幫助下,收獲著民族的尊嚴!具體可以看看伊朗治癒率為什麼這么高的詳細介紹。
伊朗治癒率為什麼這么高
1、檢測標准有問題,前期確診了一些假病人
2、年齡結構偏年輕化,轉重症比例低,年輕人自愈性更強
3、治癒標准偏低,如果按照一次檢測後復陽來說,這個概率實際上不是很高,復陽的還是少,不過要是他們沒法大規模檢測病毒,而是以體溫等指標衡量,那假性的治癒率高就是很可能的。
所以說伊朗治癒人數多雖然很神奇,但同時死亡的人數也多,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對於重症患者他們不容易救,因此不能說中國給他們提供了扭轉乾坤的支持,只能說他們自己製造了如此的局面,即死亡率高,同時治癒速度奇快,治癒人數多也很多。
伊朗疫情受關注的原因
1、伊郎是一個歷史悠久文明古國,自古到今,都與中國保持著傳統友誼。
2、近年來。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伊郎都站在中國一邊,給予中國多方支持。尤其是在反對美國霸凌問題上,與中國更是觀點相同,立場相近。
3、伊郎是世界重要的產油大國,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供應國。尤其是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事關中國石油大通道的安全,因此,支援伊郎,也就是間接的支援我們自己。
4、伊郎遭受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多年,人道主義危機嚴重。中國做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出於人道主義,也應該援助伊郎。因此。我堅決支持國家對伊郎給予大力援助,如需捐款,我也會傾囊相助。
伊朗疫情最新情況
根據伊朗衛生部信息,截至當地時間15號中午,伊朗新增120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13938例,新增死亡病例113例。伊朗總統魯哈尼強調不會封城,魯哈尼說:「我們根本就沒有什麼封城。」此外,伊朗政府承諾會向社會最低收入的300萬民眾給予補助。伊朗衛生部官員稱,已經開始向民眾免費發放葯品,並呼籲民眾盡可能待在家裡抗擊疫情。
相關新聞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伊朗衛生部副部長阿里雷扎·雷西15日表示,截至當天伊朗啟動的國家動員計劃完成了1000萬人的疫情排查工作。
雷西說,國家動員計劃在已經在伊朗全國范圍內鋪開,目前已出動7萬名醫務工作者與民眾進行聯絡。1000萬人接受排查後,發現有21萬人出現了至少一種疑似症狀,其中3萬人符合轉入醫療點進一步篩查的條件,這其中又有1200人最終被轉至醫院就診,900人接受住院治療。
為遏制疫情發展,盡早發現疑似感染的病例,伊朗本月初宣布啟動國家動員計劃,將陸續向全國各地派出30萬個醫療小組逐戶排查疫情。

與上海援助伊朗醫療隊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搖滾為什麼 瀏覽:970
越南語和閩南話哪個好 瀏覽:712
保爾森如何修復與中國的關系 瀏覽:537
義大利冷餐叫什麼肉 瀏覽:858
義大利蜘蛛保羅怎麼樣 瀏覽:588
中國消防哪個 瀏覽:859
如果去英國留學一個月要多少 瀏覽:350
中國一拖404多少錢一台 瀏覽:144
30斤英國金幣有多少個 瀏覽:502
10年的越南龜多少錢 瀏覽:182
伊朗現在增加病例有多少 瀏覽:153
印尼盾的肯德基多少錢一隻 瀏覽:483
英國中學一班有多少人 瀏覽:761
越南有哪些紙品廠 瀏覽:782
中國有多少人叫李曉英 瀏覽:478
如何保障中國電信股票發行 瀏覽:776
中國在哪裡有學跑酷 瀏覽:239
越南同化是什麼意思 瀏覽:620
美國伊朗戰爭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瀏覽:123
印度產的車多少錢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