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人去伊朗做生意送點什麼好
問題一:給伊朗客戶送什麼禮物好呢? 伊朗作為一個什葉派 *** 佔主導的國家裡,同時結合伊朗人的生活習俗以及地理環境特點;在送禮品方面;
有兩個建議:
1.飲茶在伊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且因為大部分區域的氣候常年乾燥;建議你給朋友送一套電茶爐茶具;當地用電及其便宜反而伴隨生活的電茶爐茶具卻很少;如果有一套精美的茶具是非常不錯的;家庭用,或者招待親屬用都很上檔次;目前國內較為精緻的茶具在300-500塊人民幣/套;
同時要注意:送伊朗人電器用品的時候,一定要幫他配個歐標介面的插座轉換器;注意一下插座的耐電壓范圍;那樣,客戶會感覺你對他特別關心,而且很細心;
同時,送個客人一些中國的綠茶、或者鐵觀音之類的,這個在當地也是很受歡迎的;
2.其他的禮品,可以結合你們合作的項目所涉及的產品,送個國內有前瞻性的代表性禮品就可以了;
問題二:給伊朗人送禮品送什麼好 推薦的:
1、瓷器
2、紡織品
3、電子產品
忌諱的:
1、盡量不要送食品;
2、盡量不要送涉及到宗教的工藝品
問題三:送伊朗客戶什麼禮物 推薦的:
1、瓷器
2、紡織品
3、電子產品
忌諱的:
1、盡量不要送食品;
2、盡量不要送涉及到宗教的工藝品
問題四:伊朗客戶喜歡什麼禮物 伊朗作為一個什葉派 *** 佔主導的國家裡,同時結合伊朗人的生活習俗以及地理環境特點;在送禮品方面;
有兩個建議:
1.飲茶在伊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而且因為大部分區域的氣候常年乾燥;建議你給朋友送一套電茶爐茶具;當地用電及其便宜反而伴隨生活的電茶爐茶具卻很少;如果有一套精美的茶具是非常不錯的;家庭用,或者招待親屬用都很上檔次;目前國內較為精緻的茶具在300-500塊人民幣/套;
同時要注意:送伊朗人電器用品的時候,一定要幫他配個歐標介面的插座轉換器;注意一下插座的耐電壓范圍;那樣,客戶會感覺你對他特別關心,而且很細心;
同時,送個客人一些中國的綠茶、或者鐵觀音之類的,這個在當地也是很受歡迎的;
2.其他的禮品,可以結合你們合作的項目所涉及的產品,送個國內有前瞻性的代表性禮品就可以了;
問題五:客戶是伊朗人,需要送個禮物,應該送什麼有中國特色 可以送點中國的陶瓷碗啊,就像g20峰會那樣的,既有中國特色,也有中華文化,既有實用價值,也有收藏意義
問題六:去伊朗帶些什麼禮物好呢 推薦的:
1、瓷器
2、紡織品
3、電子產品
忌諱的:
1、盡量不要送食品;
2、盡量不要送涉及到宗教的工藝品
問題七:去伊朗的朋友家,該給他的父母以及兩個姐姐送什麼禮物好呢?謝謝! 推薦玉石首飾,工藝品,擺件,有一定經濟價值的小禮品, 到當地你肯定還是買很多東西上門的,最好是對他們文化有一定了解,結合需求出手效果會更好,你可以網路「易禮」,找些精品類的禮品對比下,祝你好運!
問題八:伊朗人有什麼禁忌 男的在伊朗除了酒,好像沒什麼禁忌!女人的禁忌就一大堆了!說白了伊朗人就是悶騷型的。在外很封建,關了門在家玩又是很開放的!
問題九:伊朗人的習俗有哪些? 飲食特點
伊朗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 講究菜餚量少質精,注重菜餚的色香味形。
2、口味 一般口味清淡,偏愛微辣味道。
3、主食 以麵食為主,也吃米飯。他們愛吃中國的大餅、咖喱三角餃、炸小包等食品。
4、副食 愛吃雞、鴨、魚、牛肉、羊肉等;蔬菜喜歡西紅柿、黃瓜、洋蔥、胡蘿卜、辣椒、豌豆等。
5、調料 愛用胡椒、芫荽、橄欖油、醋、鹽等。
6、製法 對串烤、煎、炸、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7、中餐 喜愛中國的 *** 菜。
8、菜譜 很欣賞咖喱雞、炸脊髓、燴羊三樣、干燒鱖魚、烤嫩雞、紅燉羊蹄哈巴、子姜鴨塊等。
9、飲料 喜歡喝涼開水、桔子汁、果子露、紅茶及咖啡等。
0、果品 愛吃草莓、葡萄、櫻桃、石榴、哈蜜瓜、西瓜、桃等;乾果喜歡核桃、杏仁和葡萄乾等。
日常飲食
伊朗人幾乎每頓飯都以大餅、米飯、洋蔥、雞塊、牛肉、羊肉等為主食。一日三餐早餐較為豐盛,有麵包、奶油、酸乳酪、乾酪、魚、蛋、果醬、果汁、蔬菜和水果。簡單的午餐,晚餐最為豐盛。大部分伊朗人都喜歡吃麵包餡餅,黃瓜、大蒜、青菜、萵苣等和肉餡一起塞進麵包里食用。伊朗的大餅屬大眾的主食,由官方的食品店和麵包店供應。 *** 對大餅等主食補貼以保障窮人的基本生存條件。德黑蘭市中心還有多處無償供應清潔飲用水給市民和遊客的地方, *** 提供有專門的飲用水龍頭和不銹鋼飲用水杯。伊朗游牧地區的人們以牛奶、黃油和乳酪為主。伊朗的土庫人認為羊頭肉、羊腦和羊腳營養價值最高,所以總習慣留給小孩吃。他們也喜食羊排,吃時不常敲開骨頭吮吸骨髓。他們還有個極其古怪的習慣,即常以當地的粘土為食。市場上有食用的粘土出售,一種叫「馬加拉特」的粘土還被人們視為珍品。伊朗南部有許多菜餚是以魚類燒煮而成。伊朗的魚籽醬是用裏海的鱘魚製成,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波斯灣的蝦類由於質量上乘。伊朗的西北部地區有些地方菜餚是以野生植物或蔬菜以及豆類燒煮而成,亦可與肉食一起享用。伊朗人善於煨燉食物,燉菜是伊朗在中東食物裡面做得最好的,其中有很多都是伊朗人的著名傳統美食。伊朗大部分人喜歡吃酸黃瓜、酸橄欖、酸橘子、酸檸檬、青桃子、青栗子、酸奶等酸味。飲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多愛喝紅茶,並喜歡在茶中加些糖,或把塊糖放在嘴裡再飲茶。伊朗本地所謂的「啤酒」,不含酒精就像糖水一樣。
幸運的數字
「7」 對伊朗人來說是吉利的象徵:伊朗春節之際要在餐桌上擺上7種由字母s開頭的食物,婦女化妝品有7種顏色, 德黑蘭當地風味小吃
結婚時給新娘腰帶上打7個結,在快樂的星期三要點燃7堆火等,跟咱們的6,8差不多哦。 辟邪的數字 如果無意中將5隻茶杯或5隻茶碟放成一排,這表明今有客人來訪。家裡人要為出門3天的人做面條,以求平安。生了孩子要用鐵簽子叉上10個蔥頭放在孩子頭上,一個代表一天,暢一天就扳下一個,一邊丟,一邊說:「災難走開吧。」
神靈的保佑 每天晚上看到第一盞燈亮時,應贊頌造物主 *** ,當從爐子里取出第一張大餅時,也應贊頌 *** 。虔誠的 *** 什葉派教徒在喝水時,要詛咒殺害先知海珊的劊子手,因為先知海珊遇難時,劊子手不給他水喝。
問題十:送伊朗男客戶什麼禮物最合適 伊朗是一個 *** 國家,任何外國人須遵守 *** 教的一些禁忌。此外還須注意的一點是,各民族都有各民族的習慣,在伊朗一個人稱贊其他人時不向對方豎大拇指,伊朗人認為這是一種不雅觀的舉止 ; 與人交談或是在公共場所說話時不要用大嗓門說話,不隨地吐痰,不在人面前挖鼻子,到伊朗人家裡做客時不送水果而是時興送鮮花和中國的手工藝品。伊朗人熱情好客好禮尚往來,喜歡和外國人交朋友,尤其是中國人。在遵守上述禁忌的情況下,外國人可以放心大膽的與伊朗人交往和交朋友。
❷ 伊朗的國家博物館是怎樣的建築物
伊朗國家博物館是伊朗古老而文明的歷史的縮影,它對人們了解伊朗過去擁有的輝煌歷史,和各個朝代的興衰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家博物館由東樓和南樓兩部分組成,南樓為古伊朗博物館,建於1937年,東樓為伊斯蘭時期博物館,建於1996年。古伊朗博物館佔地面積11000平方米,共有三層。其門廊和入口處的建築為薩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著名王宮的建築風格,磚的顏色為深紅色,也是薩珊王朝時期的建築特色。伊斯蘭時期博物館大樓始建於1944年,1950年進行了擴建,1966年正式建成開館,建築面積約10000平方米,共四層,兩層為博物館,展示伊斯蘭時期的各種文物古跡,另外兩層為活動或工作場所。在古伊朗博物館里有約有一萬件文物屬史前文物,可追溯到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其中300多件文物按年代的先後排列,其餘的放在特殊的櫃子里。這些在伊朗出土的文物大多為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人們使用的石器、象牙、金屬和陶器等,這些文物充分表明了史前人類在伊朗的社會、宗教信仰和生活狀況。其中最古老的一件文物是一把石箭,1974年出土於霍拉桑省的卡什夫魯德河一帶,這件文物的歷史約有60至70萬年,是伊朗國家博物館中最古老的出土文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物之一。德黑蘭附近雷伊地區和加茲溫出土的紅色陶器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中最精緻美麗的一件陶器是出土於加茲溫的一個瓷碗,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這個瓷碗裡面繪有幾組人的圖像,相互面對面站著,舉起雙手,據專家們說,他們是在舉行宗教儀式。
❸ 「工藝」一詞的來源
「工藝」這個詞來源於中古英語單詞的「強度」或「技能」來自古英語單詞衍生craeft它來源於古高地德語牛皮紙,對力量和手段「技能在規劃,製作,執行」和,推而廣之,「需要技能的職業或行業」和手工藝品,則是應用該技能產生的對象(梅里亞姆-韋伯斯特詞典)。每個文明都發展了自己的手工藝,這個詞可以應用於每個文明的許多方面。在本文范圍內,該術語僅適用於手工藝品,包括陶瓷和金屬-工作,但應理解該術語同樣適用於寫作和其他表達形式。
古代世界的手工藝品,無論是其用途還是製造方式,都與生產它們的文化一樣多種多樣。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手工藝品是由國家和私人命令生產的。早在公元前 6500 年,被稱為 Tepe Sabz(現代伊朗)的地區就開始使用亞麻紡織品,在羊毛興起之前,私人和國家工人都在使用亞麻。從城市的烏爾我們有蘇美爾人的標准戰 以及由國家委託並由今天被稱為 *** 雇員的人制定的和平標准。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許多私人藝術家創作了他們自己的、更個人化的作品(也早在公元前 6500 年,從那時起就發現了陶器),例如烏爾 c. 公元前 2800 年,一幅由貝殼、青金石和黃金組成的精美作品,描繪了一隻公羊(或山羊)努力擺脫灌木叢。雖然蘇美爾人的標準是功利主義的作品,提供了和平或戰爭文化的敘述,但像 Ram Caught In A Thicket 這樣的作品經常描繪日常生活中的場景或眾神的象徵性代表,因為人們推測 Ram 雕像象徵著男神搭模斯的能量法則陷入女神伊南娜的「叢林」 /伊什塔爾。伊南娜/伊什塔爾經常被描繪成一個困難的角色,她經常將她的愛人困在困難的網中。
早在公元前6200銅在冶煉正在安納托利亞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和銅的南部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它變得更加容易獲得。它最終將被證明是一種越來越有價值的貿易和國內商品。
早在公元前 6500 年,被稱為 TEPE SABZ(現代伊朗)的地區就開始使用亞麻紡織品,並且亞麻是由私人和國家工人編織的。
在古埃及,最重要的工匠是金屬匠,他們生產碗、花瓶、杯子、雕像和小雕像,甚至劍和匕首,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都能看到。金屬匠主要使用從西奈半島開採的銅,直到中王國時期(公元前 2040-1782 年)引入青銅(銅和錫的混合物),錫來自巴比倫東南部的埃蘭山。
然而,毫無疑問,古埃及使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黃金,黃金是從東部沙漠和埃及南部努比亞和蘇丹的含石英岩石中大量開采出來的。著名的圖坦卡蒙墓,由霍華德卡特在 1920 年代初期發現,是金屬匠可以將黃金用於多種用途的最好證明,因為他們將這種物質製成了從華麗的死亡面具到棺材再到杯子、手鐲的各種物品和在墳墓中發現的珠寶。根據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說法,埃及金屬匠被稱為世界上最熟練的工匠,他們倖存的作品證明了希羅多德的主張的真實性。
在古代工藝品希臘在陶瓷生產(從達到了高度的希臘字CERAMOS為「濕粘土」),這是希臘的主要國有企業以及由藝術家個人私下生產的工作之一。希臘陶瓷的生產始於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克里特島王國,正如克諾索斯和戈爾廷的考古發現所證明的那樣。最著名的陶器風格是黑色人物風格,黑色人物被繪制在土紅色背景上(反之亦然在紅色人物風格中),以線性形式講述一個故事。
這些故事的范圍可以從神話故事到個人家庭敘事,最著名的是英國詩人約翰濟慈在他的《希臘瓮頌》中贊美「仍然未受破壞的安靜新娘」的美德並渴望永恆的青春和瓮上描繪的美麗。其他陶瓷器皿都在油罐主要用於酒,發現大量存在於血管Phoenican和TANIT的殘骸艾麗莎在1999年行政長官由鮑勃·巴拉德發現。所述HYDRIA(主要用於水)和火山口是另外兩種類型的陶瓷產品。該火山口是一種由底座上的短圓柱體支撐的寬邊陶瓷;這兩種形式今天仍然用作花瓶和攪拌碗。
羅馬人借鑒了以前在手工藝品生產中的文化(正如他們在其文化的所有其他方面所做的那樣)來創造精美的藝術作品,但是,由於適合他們的務實本性,他們擅長於比傳統更實用的手工藝。審美的。古代最偉大的工匠羅馬是管道工(來自拉丁語plumium鉛)誰造成這帶來的水進入大管道,進出,羅馬城和附近的奧斯蒂亞和泥瓦匠誰塑造哪去了創建的石頭道路、建築物和寺廟。從西班牙的加利西亞到特里爾,穿越德國,一直到埃及,羅馬人的手工藝今天仍然可以在仍然可用的道路和橫跨歐洲的渡槽中看到建築工人。
在公元前一千年,Phonecians 派他們的船橫渡大西洋到後來成為英國群島的地方裝載大量錫與地中海的豐富銅混合以製造青銅。為什麼腓尼基人不像埃及人那樣也從埃蘭山開采,目前尚不清楚。公元前 200 年,凱爾特世界的鐵製造從現在被稱為康沃爾的地區開始,經歷了一次重大的繁榮,鐵器時代將改變居住在凱爾特土地及其他地區的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手工藝品是創造和使用它們的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也許它們是特定時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表達。考古學家經常報告說,他們對發現的陶瓷的重視高於金、銀或其他珍貴的寶藏,因為陶瓷講述了有關遺址日常生活的最准確、最誠實的故事。過去的人,就像今天的人一樣,並不總是過著盛大冒險或 *** 的生活,但仍然有充滿 *** 和持久魅力的故事。這些故事是通過他們創造的手工藝品講述的,幾千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可以閱讀這些故事並欣賞早期藝術家的作品。
❹ 論文金屬鐵及其化合物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一、鐵的故事
在遠古時代,第一塊落到人類手中的鐵可能不是來自於地球,而是來自宇宙空間,因在一些古語中,稱稱為「天降之火」。埃及人把鐵叫做「天石」。可見人們最早認識的鐵是從隕石開始的。
1891年,在美國亞利桑納州的沙漠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坑的直徑有1200米,深度有175米。估計這塊亞利桑納州隕石有幾萬噸重。有人試圖想讓這個「天外來客」為他們贏利,甚至成立股票公司,然後事實上以公司的閉閉而告終。
1896年,美國探險家在丹表格陵蘭的冰層中發現了一塊重33噸重的鐵隕石。這塊隕石歷盡千辛萬苦送到紐約,至今仍然保存在那裡。
「天外來客」畢竟有限。因此在冶金業發展之前,用隕鐵製作的器具相當的珍貴。因此,鐵在地球上的出現與使用,在最初是帶有神秘與高貴的色彩。只有最富有的貴族才能買得起耐磨的鐵制裝飾品。在約根泰佩(公元前1600-1200前)就發現了一件用來配青銅劍身的鐵劍柄,顯然,這是作為一種貴重的裝飾金屬物。在古羅馬,甚至結婚戒指一度是鐵制而不是金制。在18世紀探險家航行中甚至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們用一枚生銹的鐵,可以換一頭豬,用幾把破刀,就可換足夠全體船員食用好幾天的魚。因為他們遇見的波利尼亞西土著人對鐵的渴望超過了其它。有史以來,鍛造業也一直被認為是最體面的行業之一。
1889年,由傑出的法國工程師艾菲爾(Eiffel.G)設計的一座宏偉的鐵塔建築物在巴黎落成。許多人認為,這座高300米的鐵塔不會持久,艾菲爾卻堅持說它至少可以矗立四分之一個世紀。到現在整整八十年過去了,艾菲爾鐵塔仍然高高屹立在巴黎,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成為法國的驕傲。
1958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世界工業博覽會上,一座讓人過目難忘的大樓矗立起來,這座建築物由9個巨大的金屬球組成,每個球的直徑為18米,8個球處於立方體的每個角頂,第9個球處於立方體中心,這正是一個放大上千億倍的鐵晶體點陣模型,它叫阿托米姆(Atomin),也是鐵的象徵——人類不可缺少的朋友。
二、煉鐵發展的一般情況
由於人類對鐵的需要量不斷增加,人們把視線投向了地球本身,希望能在地球中找到所需要的鐵,而不再是坐等「天外來客」的饋贈。為此人們作了不懈的努力。當人們學會了從礦石中提煉出鐵以後,青銅時代就讓位於鐵器時代。在人類歷史上,起過革命作用的原材料中鐵應該居首位,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區,冶鐵技術的發明都是劃時代的重大事件。
據研究,鐵的大量出現是在公元前八世紀。在霍薩巴德的王宮貢物中(公元前720-705年)就發現了160噸鐵,其中多是鐵棒。公元前800年,歐洲轉入早期鐵器時期。煉鐵知識傳到不列顛,大約是在公元前500年。與此同時,約公元前400年,已由伊朗自東傳到印度,也可能傳到中國。歐洲早期鐵器時代帶觸角木劍柄的劍與中國商周青銅劍之間就有很大的相似性。
制鐵技術分為兩部分:即冶煉和熱鍛。可能首先掌握並用於隕鐵。
純鐵的熔點為1540℃。這個溫度在公元19世紀前是不可能達到的。因此早期生產的鍛鐵都是固態鐵。用木炭火在約1200℃的溫度下,把鐵礦石還原成基本上是純的固態鐵。還原出來的鐵呈團塊狀,稱為「坯鐵」。這是一種固態鐵、渣和未燒完木炭屑的混合物。有時要把這種壞鐵破碎,靠敲擊使小鐵塊相互分開。這種小鐵塊可以與其它部分區別開來。因為它們是可鍛的,在敲擊下變平。然後把它們放在鍛爐加熱,經過熱鍛,小鐵塊就能被鍛接成大塊。
早期的冶鐵技術,大多採用「固體還原法」,即冶鐵時,將鐵礦石和木炭一層夾一層地放在煉爐中,點火焙燒,在650 ̄1000℃溫度下,利用炭的不完全燃燒,產生一氧化碳,遂使鐵礦石中的氧化鐵被還原成鐵。但是由於炭火溫度不夠高,致使被還原出的鐵只能沉到爐底而不能保持熔化狀態流出。人們只好待把鐵煉成,煉爐冷卻後,再設法將鐵取出。這種鐵塊表面因夾雜渣滓而顯粗糙,有的還不如青銅堅韌。後人們發現,煉出的鐵反復加熱,壓延錘打,才能柔韌不脆。人們還發現再將紅熱的鍛鐵猛淬入冷水會變成堅韌的好鐵,這種鐵比青銅好。
最原始的煉鐵爐是碗式爐。它只不過是在地上或岩石上挖出一個坑,風可以從鼓風器通過風嘴直接鼓入,碎礦石和木炭混裝或分層裝在燒紅的炭火上,最高溫度至少應達1150℃。這種煉爐沒有出渣口,爐渣向下流到底部結成渣餅或渣底,有時則結成圓球,即渣球或渣粒。坯鐵留在渣上面,在冶煉過程結束後,打開粘土上部結構,取出壞鐵,清理煉爐。這種無出渣口的碗式爐即豎爐是歐洲早期鐵器時代的代表。後在羅馬時代由帶出渣口的改進型碗式爐代替,有卧式和立式兩種。
在羅馬時代,劍是重要的武器。在廣泛採用鐵器時代的疊鍛和表面滲碳技術的同時,還採用了更復雜的技術,如花紋焊接技術,製作者們藉此在製品上加上他們個人的標記。在來自墓葬的實物中,不管男女的隨葬品都有武器,如男人用劍和矛頭,女人則用一種「紡織用的劍」,那是一種花紋焊接的鐵劍身。
在中世紀的歐洲,只有修道院或者主教人士才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到煉鐵工業中去。煉鐵工業的大規模發展仰仗於宗教機構的勢力。如1408年,不列顛的達勒姆主教建立了第一座有文件為證的,利用水力於鼓風器的熟鐵吹煉爐。它的出渣口在煉爐之側。此外,由於採用水力鼓風器,就有可能進行連續作業,從而可用高爐煉鐵,高爐的特點是鐵水和爐渣從爐口底部排出的。
16世紀的高爐在兩側各開一個口,一個是風口,另一個為出鐵口。高爐第六天(一個冶煉期)大約只能出4~5噸鑄鐵。一座高爐貯存在不了這么多的鑄鐵。由於受到容積的限制,遂發展成早期的雙爐。1549年,雙爐能生產出重2200公斤的鐵爐鑄件。
在歐洲高爐的發展過程中,有兩種基本爐型相互競爭,一種是矮爐腹型高爐,和一種是高陡面爐腹型高爐。
1750年,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了。在燃燒上用焦炭代替木炭,這種轉變使煉鐵業突破了束縛,不再為木炭的短缺而陷入困境。因為不僅民用燃燒需要大量木料,而且為了提高農業產量也在大量砍伐森林。因此,對於人口密度高的國家,要靠木炭來增加鐵的產量是不易的。
到18世紀末,煤和蒸汽機已使英國的煉鐵業徹底改革,鐵的年產量從公元1720年的2.05×10000噸/年(大多是木炭鐵)增加到1806年2.5×100000噸/年(幾乎全是焦炭鐵)。估計,每生產一噸焦炭需煤3.3噸左右。但是,高爐燒焦炭勢必增加碳含量,以致早期的焦炭生鐵含碳在1.0%以上,全部成為灰口鐵即石墨鐵。
高爐的尺寸在18世紀內一直在增大。從公元1650年約7米,到1794年俄國的涅夫揚斯克高爐已增高到13.5米。因為焦炭的強度大,足以承擔加入的爐料的重量。大多數的煉爐採用爐缸、爐腹和爐身三部分按比例構成。19世紀末,平滑的爐襯公認為標準的爐襯,這基本上已經是現在的爐型。爐底直徑約10米,爐高約30米。全部高爐都設有兩只以上的風嘴。另一個巨大的進步就是採用熱風。20世紀後,現代鋼鐵業就蓬勃發展起來。
❺ 嗩吶的發源地在哪兒
嗩吶的發源地為波斯、阿拉伯一帶 ,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
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中國中原地區。
嗩吶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
(5)伊朗的金屬碗做什麼用處擴展閱讀:
嗩吶,在木製的錐形管上開八孔(前七後一),管的上端裝有細銅管,銅管上端套有雙簧的葦哨,木管上端有一銅質的碗狀擴音器。嗩吶雖有八孔,但第七孔音與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與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嗩吶史料始見於明代。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今天嗩吶已成為中國各族人民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
中國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