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期間,為何蘇聯和英國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傳統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協議後也被兩國視為禁臠,不容第三國染指。 二戰爆發後,禮薩汗宣布伊朗中立,但並未限制德國在伊朗的活動。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仍不接受一些有遠見的臣屬關於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邊的意見。蘇聯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締德國特務的活動,而禮薩汗也並未採取必要的措施 。英國想要伊朗的石油資源,蘇聯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為蘇聯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沒有出海口。
二戰結束之後,1946年3月2日,當初英蘇和伊朗三國同盟條約規定的佔領時限到來。英國軍隊按照協議撤出了伊朗。在二戰結束之後,英帝國已經自在崩潰邊緣,佔領伊朗對英國確實沒有太多的價值了。但蘇聯這時已經看到了冷戰即將來臨,而自己撤出之後,巴列維政權肯定會被美國控制。所以蘇聯盡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卻顯得非常不情願。他們以伊朗境內存在對蘇聯的安全威脅為由,撤軍行動進行的非常緩慢。而伊朗這時當然也得理不讓人,在美國的支持下,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但很明顯聯合國安理會是沒法對蘇聯這個常任理事國採取任何懲罰措施的,不過蘇聯還是感到了壓力,在3月24日答復會盡快撤出。當年4月,蘇聯和伊朗達成協議,伊朗許諾將其北部油田的開采權長期租借給蘇聯,5月蘇軍完全撤出了伊朗領土。
⑵ 德黑蘭會議為什麼要選在伊朗召開
1本來羅斯福想召開一個美英中蘇四國首腦會議。但是斯大林不願意和蔣舉行會晤,借口是蘇聯和日本有中立條約,不便參加中美英三國討論對日作戰的討論。最後沒辦法,為了遷就斯大林,不得不把會晤拆分成開羅會晤和德黑蘭會晤兩場。而斯大林以蘇德戰場戰事激烈為由,不遠離開蘇聯太遠。而且斯大林還提出不乘坐飛機,以能從蘇聯陸路抵達為合適。而1940年,伊朗已經被蘇聯和英國南北分區佔領,伊朗北部蘇占區毗鄰蘇聯。加之伊朗距離埃及也不遠,便於羅斯福和丘吉爾會後返回開羅。所以位於伊朗北部的首都德黑蘭被視為最合適的地點。
⑶ 德黑蘭會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召開的
1943年11月28日,秋天的暖陽照得伊朗首都德黑蘭溫暖異常,天地間到處洋溢著一種安靜的氣氛。但是,這安靜的背後卻暗藏著一種人為的緊張情緒,因為所有的交通要道都被戒嚴了,所有的道路兩旁都站上了軍警,他們的目光在每個路口和每座建築物窗戶間掃來掃去,那是在觀察刺客的動向。游動哨往來巡邏,那些身著便衣的暗哨讓人根本認不出來。
原來,這一天蘇、美、英三國的首腦、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線的三個主要領導人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要在這里舉行會談,商討反法西斯戰爭在未來時間的行動計劃。大約在一年前,也就是在1942年底到1943年初這段時間,前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取得了勝利,這使得歐洲戰場的局勢徹底發生了轉變。所以未來的行動怎樣做到協調統一,就成了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於是,這次歷史性的會議也就應運而生。
⑷ 第二次世界大戰入侵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入侵國為下列軸心國陣營的國家。
軸心國陣營:
德國(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羅埃西亞(傀儡政府)。
補充:
同盟國陣營:
波蘭、英國、澳大利亞、法國(自由法國臨時政府)、紐西蘭、英屬印度、南非聯邦、加拿大、丹麥、挪威、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希臘、南斯拉夫、蘇聯、美國、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多米尼加、薩爾瓦多、海地、宏都拉斯、尼加拉瓜、中國、瓜地馬拉、古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菲律賓聯邦、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衣索比亞、伊拉克、玻利維亞、哥倫比亞、伊朗、賴比瑞亞、秘魯、羅馬尼亞、匈牙利、厄瓜多、巴拉圭、烏拉圭、委內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根廷、智利。 義大利、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在退出軸心國陣營之後也加入了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介: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⑸ 為什麼二戰蘇聯沒有加入軸心國呢
其實德國並不自稱為帝國。而且希特勒的黨叫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也叫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裡面有工人,有民族,也有社會主義。但納粹德國的本質還是反社會主義的。
在一開始,蘇聯跟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此間,還試圖搞過一個四國同盟,德國也提過,讓蘇聯加入進來。日本尤其熱心,他們特別想跟蘇聯聯合,原因很簡單,跟蘇聯聯盟,日本侵略中國將變得更為容易,而且免除了東北的威脅。日本在整個二戰中,一直在我國東北保持著百萬軍隊,就是因為蘇聯的牽制。而最後讓日本徹底絕望的,也是蘇聯紅軍向關東軍發起攻擊。
可見,在希特勒的長期計劃中,跟蘇聯開戰就是一個既定目標,早或者遲而已。他跟蘇聯是沒法調和。這裡面除了種族主義,也有生存空間的問題,德國要稱霸,那必然要擊敗蘇聯。
這跟中日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