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五大文化圈為什麼都與宗教有關
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
拉丁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後來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數國家。
西方文化圈的地理范圍,主要是以白種人的居住地為主,包含歐、美、紐、澳等地。西方文化圈的共同特色,主要有:議會政治(政治)、實行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經濟)、中產階級為社會上的主要力量(社會)、物質文明發達、基督教的價值觀仍為主流以及重視消費與享受(文化)。
東亞文化圈(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代表儒學文化和後來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國、日本、朝鮮等國,以及以華語作為民族語言之一的新加坡。
東亞文化圈的區域,主要是以東亞為主,以中國為核心,包括韓國、日本、越南等地;正因為中國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擴散中心,所以中國會成為東亞文化圈的核心,而表現在東亞文化圈的共同特色有:漢字、儒家思想(例如這些地方都設有孔廟)、以中國律法為藍本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中國化的佛教。
伊斯蘭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
阿拉伯文化圈,代表伊斯蘭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國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蘭教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伊朗、巴基斯坦等)。
伊斯蘭文化圈的區域主要在: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東南亞以及非洲,其特色就是直到今日仍虔誠地保持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以及阿拉伯文字的使用。東南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有:馬來西亞、印尼(除了巴里島之外)、菲律賓南部的閩達納蛾島等等。
印度文化圈(南亞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緬甸、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寮國、柬埔寨等。
印度文化圈的范圍主要在印度半島與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其特色就是表現在對梵文系字母的使用和印度教的宗教信仰上。
東歐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斯拉夫文化圈,代表東正教文化,包括俄羅斯、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
東歐文化圈的范圍:主要是在俄羅斯、東歐以及巴爾干半島等地為主;而東歐文化圈所展現出的主要特色有:以東正教為其宗教信仰,使用斯拉夫字母,而在政治方面,在共產蘇聯尚未瓦解之前,因為東歐以及巴爾干半島地區皆受其控制,所以都傾向極權專制,而且在經濟方面實行共產主義,但這些現象已隨著共產蘇聯的瓦解而有了改變,在政治與經濟方面逐漸向西方文化圈結合、靠攏。
『貳』 為什麼伊朗人越來越世俗化而其他伊斯蘭國家卻越
這是波斯的民族性格決定的。
在中東伊斯蘭世界,波斯女人是出了名的強勢,敢於挑戰一切不合理制度。
別忘了,以前波斯帝國遠征歐洲時,薛西斯大帝麾下最著名的「不死軍」,就是由清一色的波斯本國女性組成,殺得斯巴達和其它希臘國家聞風喪膽。
隨著國際制裁的解除,伊朗女性的女權意識在覺醒,越來越世俗化就不奇怪了。
『叄』 伊朗的7萬猶太人,為何以色列苦苦召喚卻始終不回去道理很簡單
伊朗人主要是波斯人種,屬於雅利安人(希特勒那個所謂的雅利安人帶有種族主義色彩,是錯誤的定義,波斯這個是正版),說波斯語,雖然是 *** 國家,但並不屬於 *** 文化圈。而且,要是追蹤溯源的話,從兩千多年前的波斯帝國時期(當時還沒有 *** 教,拜火教是波斯主流信仰),波斯人和猶太人就結下了很深的淵緣(正面的),在古代並沒有仇怨。波斯王後的作用外,客觀的看是:波斯帝國實行重商政策,經濟發展是國家重心。擅長經商的猶太人自然被重用。薩珊王朝和 *** 帝國時期,猶太人的地位與狀況起起落落。主要跟當時的經濟與政治環境有關:環境好、經濟發展速度快、社會寬容度就高,猶太人的地位就高;相反,在戰亂或者集權統治環境下,又會出台種種對猶太人的限制。歐洲此起彼伏的排猶浪潮相比,整體上沒有遭過大規模的迫害世液,平靜的延續著自己的生活。
伊朗和以色列兩國之間出現了罕見的親密關系。畢竟,幾次讓以色列險些滅國的中東戰爭,都是以色列和 *** 盟軍打的,波斯大叔伊朗只是個「吃瓜群眾」,兩國沒有國恥家仇。而且,當時在中東,除了沙特,伊朗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鐵桿盟友。伊朗 *** 較為寬松的政策下,在伊朗的猶太人擁有平等的公民權利,享有宗教自由,能組建自己的組織,自由從事宗教搜塵物活動,伊朗議會還為他們專門留有一個永久議員的位置……因此,在伊朗的7萬猶太人沒有受到大的打擊和迫害。加上長期生活已經產生了國家認同感,祖輩的基業也在這里,除非是特別嚮往西方生活的那種,否則也沒有強烈的移民的需要。以色列認為伊朗是唯一能夠在中東威脅以色列生存的國家。因為伊朗不但擁有較為先進的導彈,還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和武器製造行業,甚至可能具有一定的核能力,還能自主發射衛星。加上伊朗領土較為廣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的總探明量世界第一,想想就覺得好可怕,必須得打壓它。
伊朗政權通過各種手段促進其反猶太主義和反以色列的敘述,包括學校教授的課程、社交媒體評論、新聞報道和電視娛樂,以及不間斷的政治言論。因此,猶太人和前他宗教等組織,被視為對伊朗政權的潛在威脅。伊朗或古代波斯在猶太人和猶太教歷史上曾經產生過重要影響。簡單來說,公元前6世紀末開始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佔領了古代中東地區的大部分區域,並且傳說居魯士允許猶太人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和猶大地區。因此在猶太典籍中,居魯士的地位頗高,在以賽亞書45:1中,居魯士作為一個外國君主,被稱為以色列的神祇的「受膏者」。而這個受膏者,就是所謂「彌賽亞」一詞。所謂兄瞎受膏就是以橄欖油澆頭,成為國王。
『肆』 屬於伊斯蘭文化圈的國家
「伊斯蘭國家」一般指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和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地區。(伊斯蘭國家有時又稱穆斯林國家,穆斯林是伊斯蘭教徒之意)不過,有的國家穆斯林雖不佔人口多數,但由於受伊斯蘭教影響,也宣布為伊斯蘭國家,參加了伊斯蘭會議,如亞洲的馬來西亞、非洲的幾內亞比索、布吉納法索、喀麥隆、烏干達、加彭等。除這些國家外,其它伊斯蘭國家和地區還有:汶萊、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馬爾地夫、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阿拉伯葉門共和國、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土耳其、巴勒斯坦、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幾內亞、獅子山、馬里、查德、吉布地、索馬里、葛摩、尼日和西撒哈拉,一共45個國家和地區。
『伍』 世界上有哪幾個文化圈
西方希臘眾神文化(及基督教,天主教,羅馬教)---西方文化---法國、希臘、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西方國家。
兩河流域文化(伊斯蘭教)-------------中東文化--巴勒斯坦、伊拉克、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中東國家。
東方文化(佛教、道教)--------東方文化----中國、印度、日本、泰國、越南等部分東亞國家。
古埃及文化---------非州文化-------埃及、蘇丹、剛果等非洲國家。
美洲文化(印加文化、等)----南美洲的部分國家(基本消亡了)
『陸』 伊朗為什麼不屬於阿拉伯國家
伊朗之所以不屬於阿拉伯國家,首要原因在於其民族身份。伊朗人是波斯人的後裔,而非阿拉伯人。盡管伊朗人如今信奉伊斯蘭教,但他們文化特徵依然保持了波斯文化的獨特性,這與阿拉伯文化存在顯著區別。
歷史是理解這一區別的關鍵。波斯文明擁有悠久的歷史,形成於公元前6世紀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是古代世界四大帝國之一。波斯文化在藝術、建築、文學、哲學等多個領域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阿拉伯文化則起源於7世紀的阿拉伯半島,並在伊斯蘭教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盡管兩者都屬於伊斯蘭教文化圈,但波斯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在伊朗社會中依然明顯。
語言是區分伊朗與阿拉伯國家的重要標志之一。波斯語是伊朗的官方語言,雖然它與阿拉伯語同屬印歐語系的伊朗語族,但兩者在語法結構、詞彙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種語言上的區別也反映了伊朗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之間的差異。
伊朗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軌跡也對其身份認同產生了影響。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橫跨亞洲大陸和中東地區,歷史上曾是多個帝國和文明的交匯點。這種地理位置使得伊朗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同時也使伊朗在文化身份上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
綜上所述,伊朗之所以不屬於阿拉伯國家,主要在於其獨特的民族身份、文化傳統、語言特徵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塑造了伊朗作為一個獨立文化實體的地位。盡管伊朗與阿拉伯國家在宗教信仰上有著緊密聯系,但在文化、語言和歷史傳統等方面,伊朗與阿拉伯國家存在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