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為什麼不叫波斯了
在國際上,伊朗是波斯的正式稱呼。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舊稱。1935年前,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開始稱呼自己的國家為「伊朗」,意為「雅利安人的家園」。1935年,波斯國王禮薩·汗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此後波斯更名為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同土庫曼、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鄰,南瀕波斯灣和阿曼灣,北隔裏海與俄羅斯和哈薩克相望,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海岸線長2700千米。境內多高原,東部為盆地和沙漠。屬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大部分地區乾燥少雨,國土面積164.5萬平方千米。伊朗全國共有31個省,首都為德黑蘭。截至2022年6月,伊朗人口8502萬。
伊朗的地理位置
位於亞洲西南部,同土庫曼、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鄰,南瀕波斯灣和阿曼灣,北隔裏海與俄羅斯和哈薩克相望,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
伊朗氣候
伊朗氣候受地形影響較大,北部裏海邊平原地區,夏季很少超過攝氏29℃,冬季約攝氏0℃,屬亞熱帶氣候;中央及東部盆地區,夏季均溫超過攝氏38℃,屬大陸型乾燥或半乾燥氣候;南部波斯灣北端及阿拉伯海沿海平原,夏季濕熱,冬季溫和。 整體而言,伊朗大多數地區屬乾燥或半乾燥氣候,降雨集中在10月-次年4月間。
『貳』 求波斯歷代皇帝即位表(全)
一、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被稱為波斯第一帝國。
1、居魯士大帝,岡比西斯一世之子,約前550年–前530年在位(約前559年 –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
2、岡比西斯二世,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9年–前522年在位。
3、高墨達,據稱是居魯士大帝之子,前522年在位(可能是篡位者)。
4、大流士一世,高墨達的連襟、阿爾沙米斯之孫,海斯塔斯皮斯之子,前521年–前486年在位。
5、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前485年–前465年在位。
6、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65年–前424年在位。
7、薛西斯二世,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之子,前424年在位。
8、塞基狄亞努斯,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4年–前423年在位。
9、大流士二世,薛西斯二世同父異母的兄弟及對手,前423年–前405年在位。
10、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大流士二世之子,前404年–前359年在位。
11、阿爾塔薛西斯三世,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之子,前358年–前338年在位。
12、阿爾塞斯,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之子,前338年–前336年在位。
13、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二世之曾孫, 前336年–前330年在位。
二、塞琉古帝國(公元前312年-公元63年)
1、塞琉古一世,總督:前311年-前305年;國王:前305年-前281年。
2、安條克一世,前291年起與父共治;單獨統治:前281年-前261年。
3、安條克二世,前261年-前246年。
4、塞琉古二世,前246年-前225年。
5、塞琉古三世,前225年-前223年。
6、安條克三世,前223年-前187年。
7、塞琉古四世,前187年-前175年。
8、安條克四世,前175年-前164年。
9、安條克五世,前164年-前162年。
10、德米特里一世,前161年-前150年。
11、亞歷山大一世,前154年-前145年。
12、德米特里二世,前145年-前138年。
13、安條克六世,前145年-約前140年。
14、戴奧多特斯,約前140年-前138年。
15、安條克七世,前138年-前129年。
16、德米特里二世,復位,前129年-前126年。
17、亞歷山大二世,前129年-前123年。
18、克利奧帕特拉·特阿,前126年-前123年。
19、塞琉古五世,前126年/前125年。
20、安條克八世,前125年-前96年。
21、安條克九世,前114年-前96年。
22、塞琉古六世,前96年-前95年。
23、安條克十世,前95年-前92年或前83年。
24、德米特里三世,前95年-前87年。
25、安條克十一世,前95年-前92年。
26、腓力一世,前95年-前84年或前83年。
27、安條克十二世·狄昂尼索斯,前87年-前84年。
28、提格蘭二世,前83年-前69年,亞美尼亞國王,征服了敘利亞。
29、安條克十三世,前69年-前64年。
30、腓力二世,前65年-前63年。
31、塞琉古七世,前70年-前67年。
三、帕提亞帝國(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1、阿爾沙克一世,前247年─前211年。
2、梯里達底一世,前246年─前211年。
3、阿爾沙克二世,前211年─前191年。
4、弗里阿帕提烏斯,前191年─前176年。
5、弗拉特斯一世,前176年─前171年。
6、米特里達梯一世,前171年─前138年。
7、弗拉特斯二世,前138年─前128年。
8、阿爾達班一世,前128年─前124年。
9、米特里達梯二世,前124年─前87年。
10、戈塔爾澤斯一世,前91年─前78年。
11、奧羅德斯一世,前78年─前77年。
12、薩納特魯斯,前77年─前70年。
13、弗拉特斯三世,前70年─前58年。
14、米特里達梯三世,前58年─前57年。
15、奧羅德斯二世,前57年─前37年。
16、帕科羅斯一世,前39年─前37年。
17、弗拉特斯四世,前37年─前30年。
18、梯里達底二世,前30年─前29年。
19、弗拉特斯四世,前29年─前28年。
20、梯里達底二世,前28年─前26年。
21、弗拉特斯四世,前26年─前2年。
22、弗拉特斯五世,前2年─4年。
23、穆薩,前2年─4年。
24、奧羅德斯三世,4年─7年。
25、沃諾奈斯一世,7年─11年。
26、阿爾達班二世,11年─35年。
27、梯里達底三世,35年─36年。
28、阿爾達班二世,36年─38年。
29、瓦爾達內斯一世,38年─47年。
30、戈塔爾澤斯二世,38年─51年。
31、沃洛加西斯一世,51年─78年。
32、瓦爾達內斯二世,55年─58年。
33、沃洛加西斯二世,78年─80年。
34、帕科羅斯二世,78年─79年。
35、阿爾達班三世,79年─90年。
36、帕科羅斯二世,90年─105年。
37、沃洛加西斯三世,105年─147年。
38、奧斯羅埃斯一世,109年─129年。
39、帕爾塔馬斯帕提斯,116年。
40、米特里達梯四世,128年─140年。
41、名字失傳的國王,140年。
42、沃洛加西斯四世,147年─192年。
43、沃洛加西斯五世,191年─208年。
44、沃洛加西斯六世,208年─228年。
45、阿爾達班四世,213年─226年。
四、薩珊波斯,波斯第二帝國,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
1、阿爾達希爾一世,224年─240年。
2、沙普爾一世,240年─272年。
3、霍爾木茲一世,272年─273年。
4、巴赫拉姆一世,273年─276年。
5、巴赫拉姆二世,276年─293年。
6、巴赫拉姆三世,293年。
7、納塞赫或泥涅師,293年─302年。
8、霍爾木茲二世,302年─309年。
9、沙普爾二世,309年─379年。
10、阿爾達希爾二世,379年─383年。
11、沙普爾三世,383年─388年。
12、巴赫拉姆四世,388年─399年。
13、伊嗣俟一世,399年─420年。
14、巴赫拉姆五世,420年─438年。
15、伊嗣俟二世,438年─457年。
16、霍爾木茲三世,457年─459年。
17、卑路斯一世,457年─484年。
18、巴拉什,484年─488年。
19、卡瓦德一世,488年─531年。
20、扎馬斯普,496年─498年。
21、庫思老一世,531年─579年。
22、霍爾木茲四世,579年─590年。
23、庫思老二世,590年─628年。
24、巴赫拉姆·楚賓,590年─591年。
25、霍爾木茲五世,593年。
26、卡瓦德二世,628年。
27、普蘭杜赫特,629年。
28、阿爾達希爾三世,628年─630年。
29、卑路斯二世,630年─631年。
30、霍爾木茲六世(或五世),631年─632年。
31、阿扎爾米杜赫特,633年—634年。
32、伊嗣俟三世,634年─651年。
五、伊朗薩非王朝(1501—1736年),波斯第三帝國,由波斯人建立統治伊朗的王朝。
1、伊斯邁爾一世,1501年─1524年。
2、塔赫瑪斯普一世,1524年─1576年。
3、伊斯邁爾二世,1576年─1577年。
4、穆罕默德一世(穆罕默德·科達班達),1577年─1587年。
5、阿巴斯一世(大帝),1587年─1629年。
6、薩非,1629年─1642年。
7、阿巴斯二世,1642年─1666年。
8、蘇萊曼一世,1666年─1694年。
9、海珊,1694年─1722年。
10、塔赫瑪斯普二世,1722年─1732年。
11、阿巴斯三世,1732年─1735年。
六、愷加王朝,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1、法塔赫·阿里沙(1797~1834在位);
2、穆罕默德·沙(1834~1848在位);
3、納賽爾丁·沙(1848~1896在位);
4、穆扎法爾丁·沙(1896~1907在位);
5、穆罕默德·阿里·沙(1907~1909在位);
6、艾哈邁德·沙(1909~1925在位);
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國名在國際上更為伊朗。
(2)伊朗國王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波斯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歷史上波斯人曾建立過多個帝國,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薩曼王朝、薩非王朝、愷加王朝等。全盛時期領土東起印度河平原、帕米爾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亞,西至小亞細亞、巴爾干半島,北達高加索山脈、鹹海。
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古代君主制國家。
『叄』 伊朗國王巴列維
1919—1980年
我的顧問在我和我的人民之間建了一道牆,我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當我醒來時,我已失去了我的人民。——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常被簡稱為「國王」,他統治伊朗(通常被認為是近東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之一,另一個是埃及)將近40年。他是西方的盟友,利用石油帶來的巨大財富推動「白色革命」,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1979年,他被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的伊斯蘭革命推翻。
他的家族幾乎是從無名小卒登上了王位。穆罕默德是禮薩·汗(Reza Shah)的長子,禮薩·汗是一個出生低微的波斯軍官,在俄國軍官為波斯卡扎爾王朝培訓的哥薩克騎兵團中升至將軍之位。禮薩·汗身材高大,身姿挺拔,嚴厲而野心勃勃,但受教育程度低。後來,卡扎爾王朝最後一任國王失去了對國家的控制權,國內充斥著宮廷陰謀、部落叛亂、經濟混亂、軍閥肆虐、種族沖突,民主革命思想、共產主義思想與分裂主義並存,還有外國干涉勢力——尤其是英國和俄國兩大帝國。1921年,禮薩·汗將軍率領他的哥薩克騎兵進軍德黑蘭,發動政變,出任陸軍大臣。1923年時,他已經掌握了國家實權。1925年,當最後的卡扎爾國王被流放後,禮薩·汗加冕,建立了巴列維王朝,並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
作為阿塔圖爾克的崇拜者,禮薩·汗加強中央集權,勵精圖治,推進伊朗現代化,處決任何反對者,團結分裂的省份,盡一切可能削弱什葉派神職人員的權力。王儲被送往瑞士的蘿實學院接受教育,在那裡,他接受了西方文化,愛上了滑雪。但1941年,當試圖在納粹德國和同盟國英國和蘇聯的夾縫間尋求出路時,禮薩·汗災難性地錯估了自己面臨的安全形勢。同盟國不能冒險讓伊朗及其石油落入納粹德國之手,因此他們派軍進入了這個國家,將禮薩·汗流放到南非。他在那裡死去。然而,同盟國並不確定應該在伊朗建立什麼政權,於是他們允許禮薩將王位讓給他年輕的兒子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的統治持續了37年。
戰爭期間,年輕的國王迫於蘇聯和英國的壓力,幾乎沒有其他選擇;但從一開始,他就試圖按自己的意願管理政府。戰後,盟軍終於撤出伊朗,他開始樹立自己的政治權威。在漫長的政治生涯中,他遭遇過西方因石油利益進行的干預、蘇聯的干涉以及宗教人士的反對。巴列維在偏執中成長,很少信任別人。總體來說,比起宗教人士,他更擔心美國、英國和蘇聯。他數次面臨各方勢力發動的政變,他的總理和部長遭到暗殺,他本人多次躲過暗殺。
總的來說,盡管他的政治生涯以災難告終,他的生存能力、不斷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證明,他不僅有著堅持不懈的毅力,還具有政治謀略。但他是個奇怪的結合體,既膽怯害羞又自負狂妄,既能奮發圖強,又有享樂主義情結。他對人性的判斷常常是一場災難,對腐敗的裙帶關系和臭名昭著的助手的袒護,他組織的秘密破壞活動以及他領導的秘密警察,最終都起到了反作用。他有很強的權力慾望,但在危急時刻,他通常很懦弱,優柔寡斷,缺乏自信。
面對外國勢力安插的強勢總理,巴列維耐心地等待時機,以除掉這些勢力過於強大的對手。他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的權力,罷免部長,控制軍隊。到20世紀40年代後期,他面臨新總理穆罕默德·摩薩台的挑戰。摩薩台是一個年邁、富有的封建地主。他以奉行民族主義聞名遐邇,主張將西方石油利益收歸伊朗國有。巴列維反對摩薩台,而摩薩台也引起了英國和美國的警覺。1952年,巴列維計劃解除摩薩台的職務,任命法茲羅拉·薩赫迪將軍為新總理。但這場由英國和美國情報部門,尤其是中情局近東及非洲主管克米特·羅斯福親自到德黑蘭指揮的政變一開始就流產了。巴列維逃往伊拉克,後逃往義大利,在薩赫迪將軍推翻摩薩台後立刻返回伊朗。
不久,巴列維又開始謀劃擺脫薩赫迪。20世紀50年代後期,巴列維已完全掌控伊朗,他對伊朗的統治是一種開明的君主獨裁。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對巴列維表示懷疑,認為他是一個獨裁者,但漸漸地,美國領導人開始將他視為同盟。巴列維一直擔憂美國和英國會給伊朗製造麻煩,總是和蘇聯保持良好關系,既視其為威脅又視其為保護傘。
他開始實施「白色革命」——一個現代化計劃,包括發展高科技、推動土地改革、實行包括女性在內的普選、削弱什葉派人士的影響、發展教育以及工業化等。當宗教人士在1961— 1962年發動一系列遊行抵制這個計劃時,巴列維任命他最親密的盟友阿薩多拉·阿拉姆為總理,授權他動用軍隊鎮壓。這場對宗教勢力的勝利給巴列維和他的高級助手帶來一個假象: 他們已經戰勝了宗教人士。
同時,為成為自封的海灣守衛者、近東軍事強國,他在美國的資助下建立起可怕的軍事機器。在國內,他利用秘密警察組織薩瓦克打壓共產主義者、民族主義者和宗教人士,但對人權的踐踏和普遍存在的酷刑使其越發不得人心。更糟糕的是,石油價格上漲給巴列維帶來無盡的收入,他將此用於實現一些過於雄心勃勃的計劃,購買更多美國武器,甚至開始實施核項目。石油帶來的財富導致大量腐敗。巴列維本人掌管著伊朗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無巨細,都由他說了算,但王室因腐敗而臭名遠揚。
巴列維年輕時娶了埃及最後一位國王法魯克的妹妹法絲亞公主,但這段婚姻以離婚告終。後來,巴列維娶了一個叫蘇拉婭的年輕伊朗裔德國女孩,她或許是他一輩子的真愛,但她未能留下子嗣。巴列維的第三次婚姻是幸福地娶到了漂亮的伊朗學生法拉赫·狄巴,他們有一個兒子做繼承人,還有好幾個女兒。但他的私密情史臭名遠揚。他的內廷秘書阿拉姆(曾任總理)的日記披露,他認為追求性刺激對在巨大壓力下保持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他總是有很多情婦,巴黎克勞德夫人手下漂亮的應召女郎定期飛往伊朗與他行樂。
但阿拉姆的日記同時披露,國際上的成功、國內的奉承以及石油帶來的財富,使巴列維愈發沉溺於狂妄自大的妄想中。1971年,在一系列耗資1億英鎊的愚蠢活動中(其中充斥著帝國式的傲慢與法式昂貴餐飲),巴列維慶祝的不是波斯與伊斯蘭的關系,而是居魯士大帝創立波斯帝國2500周年:這些波斯波利斯 [1]式派對使他的名聲更臭。
然而,處於權力和成功巔峰的巴列維正遭受癌症的侵襲,並對此秘而不宣。而且,正是這些改革(教育、經濟和土地改革)的成功為他的毀滅播下了種子:中產階級雖主張教育改革,但因石油需求下降而正變得貧困,他們怨恨國內權貴及其腐敗;學生和自由人士被薩瓦克折磨;數以千計的農民搬到德黑蘭希望享受新繁榮,卻被遺忘在大片貧民窟中,並在那裡被宗教人士組織起來;阿亞圖拉·霍梅尼雖被流放國外,但他被很多伊朗人視為反對巴列維的精神領袖,並為革命設定進程。吉米·卡特對巴列維的關於伊朗人權的「善意提醒」進一步加重了巴列維的危機。
1978年晚些時候,當示威和抗議愈演愈烈時,巴列維已無精打采、心煩意亂。1979年初,局面已失控,巴列維逃離伊朗「去度假」,再也沒有回來。伊朗新政權對他的追捕與美國人的背叛使他被迫從一個國家逃到另一個國家,最後死於癌症。
[1]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波斯古城,位於伊朗的西南部,今設拉子(Shiraz)東北。它是大流士一世和他的勝利者們舉行慶典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