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伊戰爭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我們生活在和平與穩定的環境中是一種幸運。然而,世界上仍存在沖突和戰爭,有些人仍然生活在生死邊緣。這種對比使我們更加珍視和平並意識到戰爭的殘酷。今天,讓我們回顧一下持續了八年的兩伊戰爭,這場戰爭的影響至今仍在持續。
1. 邊境爭端
兩伊戰爭的爆發有多種原因,首先是邊境爭端。國家之間的邊界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可能會影響鄰國並限制自身發展。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長期緊張關系就是由於邊界問題而加劇,最終引發了嚴重的沖突。
2. 宗教紛爭
宗教問題是兩伊戰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宗教信仰得到正確引導,可以帶來積極影響;但如果被誤用,也可能導致國家間的爭端。伊拉克和伊朗都信奉伊斯蘭教,但由於領導層信仰不同的派別,他們試圖影響他人改變信仰,從而引發了宗教爭端。
3. 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也是兩伊戰爭的導火索之一。伊朗以波斯人為主,而伊拉克主要是阿拉伯人,兩國文化差異顯著,彼此之間存在優越感和控制欲,這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兩伊戰爭歷時八年,可分為四個階段。起初,戰爭主要在伊朗境內進行,伊朗採取防禦策略,而伊拉克則發動進攻。盡管伊拉克初期進展迅速,但伊朗最終成功阻止了對方的進攻並開始准備反擊。
到了戰爭的第三年,戰場轉移到伊拉克,伊朗發動強攻,但伊拉克成功防守了兩年的進攻。到了第五年,伊朗改變戰略,採取速決戰策略,同時進行地面戰爭和海戰,對伊拉克的港口城市發起攻擊。這種戰術讓伊拉克措手不及,但伊拉克士兵們勇敢地抵抗,並未讓伊朗占據太大優勢。
戰爭的第五年,雙方都未能在戰爭中獲得明顯優勢,戰爭進入最瘋狂的階段,雙方開始使用空軍和裝備對對方區域進行轟炸,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成為人們心中的噩夢。
最終,雙方都沒有在戰爭中獲得便宜,戰爭結束後恢復到戰前狀態。然而,這八年的戰爭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破壞了他們的幸福生活。這場戰爭浪費了寶貴的八年時間,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⑵ 伊朗、伊拉克本是同根生,為何要打兩敗俱傷的兩伊戰爭
其實這一切還是美國在搗鬼的。當初美國和伊朗關系特別的好,但是後來因為一些利益沖突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就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所以美國就開始策劃一系列的措施來懲治伊朗。
之後,霍梅尼因為一些政治原因重新走上了政治舞台,也同時擁有了很高的威望,霍梅尼因為當時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當時的驅逐就很痛恨他。霍梅尼就開始策劃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當然薩達姆也不會害怕,在霍梅尼把伊朗軍隊大換血後,薩達姆也不害怕伊朗的進攻,伊拉克和伊朗的戰爭就開始大面積爆發了。兩伊戰爭也是持續了好多年,死傷無數,把兩個國家的財力狀況拉低很多。
⑶ 伊拉克和伊朗為什麼發生「兩伊戰爭」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⑷ 兩伊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
1. 兩伊戰爭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領土爭端、宗教對立、民族糾紛以及領導者的個人恩怨。
2. 領土問題是引發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具體涉及阿拉伯河的邊界劃分以及波斯灣入口處三個小島的主權問題。
3. 阿拉伯河是伊朗和伊拉克南部的自然邊界,其主權歸屬問題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的《阿爾及爾協議》曾暫時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後來伊朗未能按協議交割土地,導致伊拉克的不滿。
4. 伊朗在1971年佔領了波斯灣入口處的三個小島,這一行動遭到了伊拉克的強烈反對。
5. 宗教矛盾也是兩伊戰爭的重要原因。伊朗在1979年建立了一個以什葉派高級教士為核心的伊斯蘭共和國,而伊拉克則試圖削弱宗教勢力,政教分離。
6. 兩國都有大量的庫爾德族人口,伊朗支持伊拉克庫爾德人的自治要求,而伊拉克則支持伊朗的庫爾德人反對伊朗政府。
7. 個人恩怨也在兩伊戰爭的起因中佔有一席之地。霍梅尼曾在伊拉克流亡,後來被薩達姆驅逐,這一事件加深了伊朗對伊拉克的敵意。
以上內容均基於提供的參考資料,並進行了語義的保留和內容的潤色,以確保條理清晰、時態正確。
⑸ 伊朗和伊拉克為何開戰
因為伊拉克想當21世紀的中東老大,伊朗認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見不得伊拉克飛揚跋扈,美國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⑹ 兩伊發動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1. 1980年4月1日,在巴格達舉行的「世界經濟討論會」上,一名伊朗青年向出席會議的伊拉克總理阿齊茲投擲手榴彈,導致阿齊茲受傷,多人死傷。薩達姆·侯塞因在雨中前往現場,發表了煽動戰爭的演講。
2. 伊朗總統霍梅尼對此作出回應,他主張在伊朗實施伊斯蘭革命,並試圖推廣至全球,伊拉克成為首要目標。霍梅尼聲稱要「一直戰斗到巴格達」。
3. 薩達姆·侯塞因是位強硬派領導人。1980年9月,他宣布廢除1975年的協議。9月22日,伊拉克出動10萬大軍,以收復被佔領土為由,從陸地和空中對伊朗發起攻擊,佔領了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此,兩伊戰爭全面爆發。
4. 到了1988年,兩伊戰爭陷入僵局。有法國報紙將兩伊比喻為「兩個精疲力竭、實力相當的拳擊手,都無法擊敗對方」。
5.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停火。在聯合國的多次調解下,兩伊最終接受598號決議,並於1988年8月20日實現停火。
6. 兩伊戰爭是20世紀80年代傷亡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經濟損失最大的戰爭。雙方共有超過200萬人傷亡,經濟損失高達8000億美元,給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
7. 伊朗和伊拉克是相鄰的穆斯林國家,兩國邊界全長1208公里,其中100公里以阿拉伯河為界。阿拉伯河兩岸富含石油資源。由於石油資源的爭奪,兩伊在阿拉伯河的主權劃分上存在重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