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何研究F14四十多年後,伊朗仍然只能仿製「不死鳥」導彈的殼子
自70年代伊朗引入F14戰斗機以來,這款美軍退役多年的機型至今仍為其空軍主力,已使用超過四十年。然而,伊朗航空技術的實際消化能力卻並未如外界想像的那樣深入。盡管他們在「閃電虎II」上展現出了對F-5技術的深入理解和改造,採用大邊條設計及外傾雙垂尾,但這並不能等同於掌握了三代機核心技術。
伊朗的「五代機」F313雖然嘗試了創新的鴨翼+後掠翼布局,但其存在的問題暴露了伊朗在高級氣動設計上的局限。例如,F313的進氣道設計缺陷,以及與高速和機動性需求的沖突,顯示出伊朗在氣動布局上的不足,無法實現殲20等五代機的性能均衡。此外,F313的發動機推力問題和機體設計上的生硬,進一步揭示了技術瓶頸所在。
相比之下,F14作為世界首架艦載三代機,其無級自動變後掠翼、垂直斜切進氣道等技術是伊朗難以企及的。變後掠翼設計是蘇聯也未能攻克的難題,而進氣道技術對於伊朗來說更是難以掌握。即便在發動機方面,伊朗的Owj仿製品僅停留在F-5的J85水平,而且軍用推力遠遜於殲7的渦噴7。
更深層次的技術挑戰,如材料使用、精密製造技術如鈦合金翼盒的焊接,以及復雜火控雷達如AWG9的研發,伊朗同樣沒有能力。甚至連仿製F14的制式導彈「不死鳥」的主動雷達導引頭,伊朗也僅停留在外殼層面,可見在關鍵核心技術的消化吸收上,伊朗與F14的技術層次仍有顯著差距。
綜上所述,盡管伊朗在某些領域有所嘗試,但F14涉及的重型艦載機技術深度和復雜性,使得伊朗至今只能停留在仿製導彈外殼的層面,無法真正復制其全面的技術含量和性能。這反映了兩國在戰斗機技術領域的差距,並非僅限於一代或兩代機的技術跨度。
B. 伊朗為什麼不仿製美製的F14戰斗機
難度太大了
F14的技術難度太大了,不說別的,就是那個機體框架,尤其是可掠變翼的鏈接框架,那就是主要承力部分部件,要用3萬噸的模鍛機來鍛造
現在有3萬噸以上模鍛機的國家不超過4個,而且模具奇難無比
根本做不出來
更別說其他的材料、工藝,TG現在也做不出來,更別說伊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