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魯哈尼連任總統為什麼需要伊朗最高領袖批准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地位僅次於伊朗最高領袖。在伊朗實行的總統內閣制下,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可授權第一副總統管理內閣日常工作,有權任命多名副總統,協助處理專門事務。伊朗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任一屆。內閣部長由總統提名,需議會審議通過。
伊朗總統選舉的法律依據是憲法和選舉法,對選舉方式、程序及候選人資格有具體規定。選舉機構主要由內政部及各級行政機關執行,憲法監護委員會監督。新一屆總統選舉必須在上屆總統任期結束前的一個月內完成,每4年舉行一次。總統任期為4年,可連任一屆。選舉方式為公民直接投票,16周歲以上的伊朗公民擁有投票權。選舉程序包括候選人報名登記、憲監會進行資格審查、候選人競選活動、公民投票等。
憲監會和選舉委員會負責監督投票情況、封存投票箱和選票統計等工作。在選舉結果確認程序中,獲得超過50%選票的候選人將贏得選舉。若首輪選舉中無人得票率超過50%,則得票數居前兩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選舉。第二輪選舉中獲得多數票的候選人贏得選舉。選舉結果由選舉委員會公布,並須得到憲監會的認可。若憲監會確認存在違規行為,有權宣布選舉結果無效。
最終勝出者還必須得到伊朗最高領袖的任命,才能正式宣誓就職。根據規定,總統宣誓就職必須在伊朗議會進行。因此,伊朗總統連任不僅需通過直接選舉獲得選民支持,還需得到最高領袖的任命,體現了伊朗政治體制中領袖和總統之間特殊的關系。
2. 伊朗的政治體制是什麼樣的
伊朗的政治體制:政教合一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英語: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古時稱之為「波斯」。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據伊朗國家統計資料庫2014年7月18日顯示,伊朗人口達77598379。[1-2]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後階段談判終於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並稱贊伊核協議是「歷史性時刻」。
3. 米爾·海珊·穆薩維競選總統
在2009年5月9日,米爾·海珊·穆薩維正式向伊朗內政部提交了申請,准備參加6月12日舉行的伊朗第10屆總統競選。這一舉動使他成為現任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哈塔米前總統在退出競選後,公開表示全力支持穆薩維,這為穆薩維贏得了大量前總統的支持者。
盡管穆薩維長時間遠離政壇,導致他的知名度有所下滑,但這一遠離也使他在政治紛爭和貪腐案件中保持了相對的清白。他的豐富執政經驗以及人們對改革的渴望,使很多伊朗人對他寄予厚望,認為他有能力領導國家進行必要的變革。因此,改革派在大選中的勝算因此而提升。
然而,最終的選舉結果並不如人意。據伊朗內政部長馬赫蘇利於13日宣布,艾哈邁迪-內賈德以62.63%的得票率贏得總統寶座,而穆薩維則獲得了33.75%的選票,遺憾地未能贏得總統選舉。這次競選再次揭示了伊朗政治局勢的復雜性與挑戰。
米爾·海珊·穆薩維(英語:Mir-Hossein Mousavi,波斯語: میرحسین موسوی خامنه),伊朗總統左派(改革派)的候選人。1941年9月29日出生於伊朗西北部的東亞塞拜然省,是伊朗著名的政治家、藝術家和建築師,曾獲得伊朗貝赫什提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是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成員,同時也是伊朗藝術院院長,是伊朗政壇改革派的重要人物。穆薩維曾於1981年10月至1989年8月出任伊朗總理。
4. 內賈德出身貧寒,為啥49歲就做了伊朗總統
熟悉西方國家政治的人應該知道,雖然美國等國家大肆宣揚所謂的「民主」和「自由」,但是事實上他們的總統選舉也不是誰都能上的,沒有資本只能靠邊站。這樣的情況在全世界也都存在的,一介平民要是坐上總統並不容易,畢竟誰也不是朱元璋啊!但是伊朗前總統內賈德絕對是個例外,他真的是從底層爬上去的。不僅是個平民總統,還憑借49歲的年齡成為伊朗最年輕的總統。其實他能夠上位除了自己表現出色,還得益於一位八旬老人的支持。
2005年的總統大選中,哈梅內伊自己雖然無法參加,但是他卻希望內賈德能夠當選。為此他到處發表演講,各種吹噓內賈德好處。作為宗教首領,伊朗教徒把他的話視為「神之旨意」,自然都把選票投給了內賈德。有了8000萬教徒的支持,他還愁選不上總統嗎?內賈德上台之後也沒有令哈梅內伊失望,然而做了兩任總統之後得到了民眾的支持。此時哈梅內伊就開始忌憚了,這也是內賈德下台後被關進監獄的重要原因,這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