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會攻打伊朗嗎,伊朗軍事實力如何
1. 伊朗局勢緊張:伊朗已進入全面戒備狀態,准備應對可能來自美國或以色列的襲擊。一旦遭受攻擊,伊朗表示將毫不遲疑地進行報復。目前,伊朗戰爭危機日益臨近。
2. 聯合行動計劃:有報道指出,以色列、美國、法國和英國正在討論對伊朗的潛在打擊行動。美國總統奧巴馬強調,伊朗必須為其涉及刺殺沙特駐美大使的行為付出代價,並誓言將對伊朗實施更嚴格的制裁,同時表示「不排除任何選項」,並將持續對伊朗政府施加壓力。
3. 伊朗軍力概述:伊朗陸軍是伊朗武裝部隊的核心,總人數約為35萬。伊朗陸軍下轄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以及其他獨立裝甲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伊朗陸軍裝備的主戰坦克約1400輛,包括T-72型、「酋長」以及其他先進型號,還包括伊朗本土製造的「佐勒菲卡爾」系列坦克,這些坦克融合了西方技術,是伊朗地面裝甲力量的中堅力量。
4. 伊朗的防禦立場:盡管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看似迫在眉睫,但實際上,對伊朗的打擊並不像對伊拉克、阿富汗或利比亞那樣簡單。伊朗的軍事實力、地理環境以及民族凝聚力都使得對伊朗的軍事干預充滿挑戰。
㈡ 為什麼伊朗和日本實力差距不大但是日本是美國小弟而伊朗敢和美國硬剛
日本在美國朋友圈裡,沒必要硬剛啊。不同意完全可以採用適當的表達就可以了。比如現在美國想邀請韓國參加G7峰會,日本就表達了反對意見。美國自然要考慮日本的立場,或者同意或者對其進行游說。
伊朗也曾經是美國朋友圈的,結果最終鬧崩了,伊朗也從世俗社會退回保守主義。伊朗也沒有硬剛美國的意思,許多硬剛的表達只是為了安撫國內情緒而已。比如通緝特朗普,全世界誰會真拿這事當真?老美可是真敢用無人機對伊朗的領導進行定點清除。
其實桌子下面的談判一直有,只是美國和伊朗都沒有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條件而已。
㈢ 美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到底有多少地面部隊
美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到底有多少地面部隊?這個問題其實一直是個謎。最近,美國國防部一份報告終於披露,真實數字比五角大樓官員承認的要高得多!
話說回來,美國人在這兩個國家派兵的主要理由和借口是反恐,但如今隨著「伊斯蘭國」組織已接近被剿滅,那麼美國部隊會走人嗎?不可能!美國人還會以各種借口留在這兩個國家,甚至還會增兵,理由很簡單,留下來對付伊朗,因為美國人絕不會容忍伊朗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㈣ 美國要打伊朗為什麼
美國攻打伊朗大揭秘
要啊
近來,伊朗核問題急轉直下,美國和以色列甚至頻頻放出狠話,稱不惜動用武力,堅決阻止伊朗擁有核武器。與此同時,伊朗也強硬相向,暗中擴軍備戰。中東戰爭似乎一觸即發。那麼,美國究竟有沒有制定詳細的對伊作戰時間表?萬一戰爭打響,美國會以何種形式發動進攻?它是否有足夠的把握,乾脆利落地拿下伊朗?對此,著名的美國全球軍事情報網近日專門撰文解讀,曝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軍事內幕。 點擊相關專題:伊朗核問題面臨激化
揭秘一:空中轟炸成為首選
伊拉克戰爭打響時,美軍一枚枚威力巨大的精確制導導彈,准確地降落在伊拉克的「重要設施」上,黎明前的黑夜因此被映照得通明,薩達姆政權很快土崩瓦解。隨著美伊關系的日益緊張,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同樣的一幕很可能出現在伊朗。而目前也有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空中轟炸確實已成為美軍攻打伊朗的第一選項。
美國全球軍事情報網引用軍事專家的話說,美國一旦決定攻打伊朗,將會使用超級強大的空中火力,在第一波空襲中就將伊朗打得暈頭轉向。據悉,美軍將會從本土或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派出B-2隱形轟炸機,此機能夠攜帶5000磅的碉堡炸彈,可以攻擊30英尺之厚的岩石或者鋼筋混凝土。此外,F-117A隱形戰斗機則從卡達烏代德軍事基地起飛,對伊朗的重要目標發動猛轟。
揭秘二:布希爾核電站先遭襲
根據以往慣例,美軍在發動空襲時,首先會對對手境內的重要目標,比如三軍指揮中心、重要雷達站、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部署場地等,進行「毀滅式」打擊。此次,美軍也不例外。據悉,目前美軍可能已經制定出首輪轟炸伊朗「重要設施」的「黑名單」,以供美國政府決策部門參考。
在這份「黑名單」中,伊朗的可疑核設施和其它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均「榜上有名」。有軍事專家稱,美軍打擊的原則是「使用盡量有限的空襲,摧毀伊朗最重要的軍事設施,最大程度延緩或阻礙伊朗的反擊」。
據悉,伊朗共有20多處可疑核設施讓美國「憂心」不已,尤其是俄羅斯幫助建造的、目前伊朗唯一的核電站———布希爾核電站,更讓美國人夜不能寐,因為「核不擴散政策教育中心」的資料顯示,布希爾核電站所使用的燃料足以製造50到70枚核導彈。所以,軍事專家指出,布希爾核電站很可能成為美軍空襲的首要目標。
揭秘三:重型戰機雲集波斯灣
軍事專家稱,美國空軍要實現對伊朗的空襲作戰目標並不難。
首先,美軍在整個波斯灣地區擁有多個軍事基地,戰機部署更是遍布伊拉克、科威特、卡達、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迪戈加西亞島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上足夠滿足打擊需要。
其次,在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美國在這一地區保留了威力巨大的F-15E攻擊鷹戰斗轟炸機、F-16s戰斗機,以及數量不明的重型轟炸機。而且近段時間以來,這些戰機頻頻進行超低空訓練,隨時可以投入戰斗。
第三,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國還在波斯灣地區保留了一個航空母艦戰斗群,其中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上面都安裝了大量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也可以對一些固定目標進行打擊。
此外,如果需要,美軍在這一地區進行兵力重新部署並不太難,因為美國在伊拉克有十幾萬的駐軍,波斯灣周圍多處軍事基地也有大量兵力,可以很快集結到伊朗周邊。
揭秘四:以色列也想對伊動武
以色列從沒有停止過防止伊朗擁有核武器的努力,德國媒體則稱以色列早在2004年就已經制定先發制人炸掉伊朗核設施的計劃。
對此,以色列軍方似乎也毫不避諱,有高級官員甚至曾多次稱完全有能力炸掉伊朗的核設施。以色列空軍目前擁有25架F-15I戰機、137架F-16C/D戰機和20架F-16I戰機。這些戰機足夠飛抵伊朗布希爾和伊斯法罕,對伊朗的一些重要核設施進行轟炸。以色列還曾公開承認,擁有500多枚美製BLU-109鑽地「掩體炸彈」。
不過由於美國已經表示不希望以色列先發制人打擊伊朗,加上以色列本身無法對伊朗發動連續性的空襲,所以要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設施並非易事。
揭秘五:打伊朗有三「不確定」
有軍事專家警告稱,由於這場隨時可能發生的戰爭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國在動武之前要慎之又慎。首先,伊朗擁有較強的空中防禦體系。伊朗可以通過發射彈道導彈攻擊美國及其盟國的重要設施,對美軍空襲進行牽制。其次,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的情報掌握並非十分充分。第三,所謂「眾所周知」的伊朗核設施可能僅僅是個幌子,不過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真正的核設施則深藏不露。有軍事專家指出,這種可能性非常大,伊朗讓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核查的核設施,即使在戰爭中被摧毀,而藏在其它神秘地方的核設施可以照常運轉。所以,美國決策者在決定攻打伊朗之前,必須得首先弄清楚到底有多少神秘設施尚未發現。
伊朗軍事實力揭秘
「伊朗不是伊拉克」,這是伊朗國防部長沙姆哈尼在面對世界上最強大軍事機器發出的威脅和警告後的表態。伊朗的確不是伊拉克。它是中東地區的「大塊頭」,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積相當於伊拉克的4倍。綜合國力也是海灣地區最強的,近3年來,伊朗經濟發展在中東、海灣地區是比較突出的,經濟年增長率超過5%。隨著伊朗經濟的迅速發展,伊朗軍事力量又有了新的提升。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軍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軍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自從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朗就一直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並擁有了中東最強大的導彈庫和首屈一指的武裝部隊。
【外刊新論】
解決伊核不能動武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外交政策研究員伊沃·達爾德和菲利普·戈登近期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認為美國不應該對伊朗動武。這篇題為《我們應當打擊伊朗,但不是用炸彈》的文章摘要如下:
應該採取哪些行動?在事關伊朗的辯論中,出現了兩個對立陣營:一方想要向伊朗屈服,另一方想轟炸伊朗。它們都錯了。
第一陣營的人主要在歐洲,他們接受德黑蘭有權從事和平利用核技術研究的論點,而且認為幾乎無法阻止伊朗最終製造出核彈。危險顯而易見。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土耳其等國可能效仿,對核不擴散體系,那將是致命一擊。
辯論的另一方主要是美國人。這樣一種想法同樣有誤。空襲或許可以摧毀伊朗主要核設施,但美國的情報遠不夠完整精確,無法確知德黑蘭的核計劃是否已遭摧毀。動武將促使伊朗民眾支持政府,消除他們對是否需要核威懾力量的猶疑。
對伊朗可能作出的反擊,美國准備好了嗎?通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夥伴,伊朗可能給美軍造成嚴重損害,削弱美國試圖穩定這兩個國家的努力。它可能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即輸送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石油的通道。
指望以色列可能更糟。以色列人實施軍事行動的效力可能不太理想,打擊伊朗東部目標是以色列航程有限的F—15型戰斗機力所不能及的,而美國無論如何都得承擔責任。
㈤ 美國人全世界駐軍,干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維護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鞏固全球霸權。
比如,美國政府按照國家利益,將本土以外劃分為4大戰略區,分別是歐洲、中東和北非、亞太和印度洋、美洲等,然後圍繞4大戰略區設置軍事基地。最明顯的就是中東和北非這塊,美國近20年在這片區域大戰就打了不下四五回,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的硝煙還未完全散去,敘利亞的戰火又被點燃。眼看敘利亞打了七八年,戰局終於即將穩定和平在望時,美國又襲擊了伊朗重要軍事將領,導致美伊沖突又升級。在這些沖突中,美軍駐外軍事基地總是充當馬前卒的作用,是軍事行動的首要執行者。曾經富饒的敘利亞,如今滿目瘡痍,遍地狼籍。如果說美國是世界政局的一根攪屎棍,那美軍駐外基地就是這根棍上最骯臟、最惡心的那部分。
㈥ 伊朗軍隊
伊朗軍事實力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
現役部隊約51.8萬人。
革命衛隊:約12萬人。
地面衛隊:約10萬人。編有1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及15~20個獨立旅。裝備有少量的坦克、裝甲輸送車和火炮。
海上衛隊:約2萬人。以5個島嶼為基地,裝備有45艘武裝小艇。岸防部隊編有炮兵和地地導彈連。現統一由海軍指揮。
海上陸戰衛隊:1個旅。
預備役部隊:陸軍35萬人。
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僅有少量武器裝備。憲兵15萬人(包括邊防部隊),裝備有「色斯納」 185/310型飛機、AB-205/206型直升機及小艇約130艘。
駐外兵力: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150人;在蘇丹駐有軍事顧問。
伊朗陸軍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
主戰坦克:1190輛(T-54/-55型110輛、T-59型220輛、T-62型100輛、T-72型200輛、「酋長」250輛、M-47/-48型150輛、M-60A1型160輛、T-69型200輛)。
輕型坦克:「蠍子」80輛。
裝甲偵察車:EE-9型35輛。
步兵戰車:БМП-1型300輛、БМП-2型100輛。
裝甲輸送車:550輛(БTP-50、БTP-60、M-113型)。
牽引炮:1995門(105毫米130門、122毫米650門、130毫米1000門、152毫米30門、155毫米165門、203毫米20門)。
自行炮:289門(122毫米60門、155毫米160門、170毫米9門、175毫米30門、203毫米30門)。
火箭炮:107毫米500門、122毫米155門、240毫米9門、320毫米若干門、333毫米若干門、355毫米若干門。
迫擊炮:6500門(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07毫米和120毫米)。
地地導彈:「飛毛腿」-B/-C型約10部(導彈210枚)、CSS-8型約25部(導彈200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耐火箱」式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若干門。
高炮:1700門(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和57毫米)。
地空導彈:SA-7若幹部。
飛機:77架。
直升機:共556架,其中AH-1J攻擊型100架。
伊朗海軍兵力1.8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
主要作戰艦艇:蘇制潛艇3艘、驅逐艦 1艘、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2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7艘。
登陸艦艇:11艘。
支援及其他艦只:25艘。
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飛機9架;直升機10餘架,其中武裝直升機9架。
海軍陸戰隊:2個旅。
伊朗空軍兵力3萬人(含1.2萬名防空部隊)。編有9個對地攻擊戰斗機中隊、7個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兼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12個地空導彈中隊。作戰飛機約302架。
攻擊戰斗機:F-4D/E型約60架、F-5E/F型約60架、蘇-24型約30架。
戰斗機:F-14型60架、F-7型24架、米格-29型30架。
海上偵察機:P-3F型5架、RC-130型1架。
偵察機:RF-4E型約8架(具有作戰能力)。
加油兼運輸機:波音707型4架、波音747型1架。
運輸機:波音747F型9架、波音707型11架、波音727型1架、C-130E/H型18架、「空中指揮官」 690型3架、F-27型15架、「獵鷹」5架、PC-6B型10架。
直升機:AB-206A型2架、貝爾214C型39架、CH-47型5架。
教練機:共 130架,其中米格-29B型5架、FT-7型5架、F-5B型20架具有作戰能力。
空地導彈:「小牛」、AS-10、AS-11、AS-14、C-801型若干枚。
空空導彈:「麻雀」、「響尾蛇」、「不死鳥」若干枚。
地空導彈:「霍克」改進型150部、「輕劍」30部、「山貓」15部、HQ-2J型45部、SA-5和FM-80型若幹部。
㈦ 在伊拉克有沒有法國軍隊
沒有法國!!阿富汗有法國!!
伊拉克戰爭多國部隊是指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戰爭時,以美國和英國為主的多國聯軍,參與國家計有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波蘭、喬治亞、丹麥、韓國、義大利、烏克蘭、日本(受命於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及印尼。
美國:13.8萬人,主要駐扎於伊拉克中部和北部地區,總部設在巴格達。美軍目前正在進行全球范圍內的兵力調動,准備向伊拉克增調部分海外駐軍。
英國:8900多人,主要駐扎於伊拉克南部地區,總部設在巴士拉。
義大利:近3000人,主要駐扎在伊拉克南部地區,總部設在納西里耶。
波蘭:2400人,控制伊拉克中部和南部地區,並指揮一支由9500人組成的多國部隊師,總部設在希拉。
烏克蘭:1660人,接受波蘭軍隊指揮,負責伊拉克與伊朗交界處的治安工作。
荷蘭:1300人,駐扎在伊拉克南部地區,駐軍期限已延長至明年3月中旬。
葡萄牙:130名憲兵,駐扎在巴士拉,受英軍指揮。義大利憲兵部隊總部遭襲後,葡軍被調往納西里耶,接受意憲兵部隊指揮。
羅馬尼亞:678人,駐扎在納西里耶,幫助訓練伊拉克警察,接受義大利憲兵部隊指揮。
保加利亞:500人,駐扎在伊拉克南部卡爾巴拉地區,接受波蘭軍隊指揮。
匈牙利:300人,駐扎在希拉,負責武裝運輸。
拉脫維亞:105人,接受波蘭軍隊指揮。
斯洛伐克:100人,主要負責清理雷區和拆除炸彈。
捷克:90名軍事警察,在伊拉克南部沙伊巴地區培訓當地警察,將於明年年初結束在多國部隊的工作。
丹麥:500多人,駐扎在巴士拉,接受英軍指揮,駐軍期限已延長至今年年底。
挪威:179人,曾計劃在6月30日之前撤出伊拉克。
澳大利亞:850人,駐扎在巴格達機場附近。
紐西蘭:61人,負責伊拉克南部地區公路、橋梁、學校以及供水系統的重建,預計在9月全部撤出伊拉克。
日本:550人,參加非戰斗行動和人道主義救援,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日本自衛隊最大規模的海外行動。6月18日,日本內閣決定派自衛隊參加駐伊多果部隊。
韓國:近700人,主要是建設醫療部隊。韓國政府日前宣布,將自8月初起向伊拉克派遣3000名士兵,此舉將使韓國軍隊成為除美英之外規模最大的駐伊部隊。
泰國:470多人,主要是工程和醫療人員,駐扎在卡爾巴拉,預計在9月20日之前撤出伊拉克。
蒙古:173人,接受波蘭軍隊指揮,主要負責工程建築,到期後將全部撤回。
此外,向伊拉克派兵的國家還有宏都拉斯(370人)、薩爾瓦多(360人)、多米尼加(300人)、新加坡(192人)、喬治亞(190人,計劃近期增兵)、亞塞拜然(150人)、立陶宛(100人)、愛沙尼亞(50人,計劃增兵)、菲律賓(50人,計劃增兵)、馬其頓(32人)。
西班牙曾向伊拉克派兵1300人,負責巴士拉以南什葉派地區的治安,但已於5月21日全部撤出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