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巴姆城堡的巴姆城
巴姆所在的克爾曼省是伊朗重要的省份之一。公元8世紀,一位著名的蘇非詩人說:「克爾曼是世界的心臟!」而這顆世界之心在歷史長河的源頭就開始跳動。
據一位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的歷史學家記載,波斯塞勒斯大帝攻陷巴比倫王國之後,將巴比倫國王流放到克爾曼,最後死在那裡,且不論這段記載是否正確,克爾曼省在伊朗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克爾曼省名字的由來,美國著名伊朗學家福瑞(R.Frye)在他的著作《波斯人的遺產》中提出這個地名最初來自居住在這里的克爾曼人,而「克爾曼人」這個詞可能就是「日耳曼人」的異讀,這也印證了古波斯人的印歐民族屬性。
震前的巴姆城分為新城和古城兩部分。當地人稱古城為阿爾蓋·巴姆(Arg-e-Bam),意思就是巴姆城堡。城堡佔地約6萬平方米,在沒被拋棄之前人口約一萬左右。古時候,這里的人們居住在堅固的城堡里,當地人稱其為阿爾蓋(Arg)。
就歷史地位而言,如果說克爾曼是「世界的心臟」,巴姆古城就是連接心臟的主動脈,隨著心臟的跳動,它將奔騰不息的生命力注入到兩千多年的歷史。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巴姆城堡的核心部分應該是建於公元前250年和公元224年之間,因為在城堡中發現了這一時期留下的印記如硬幣。傳說該城的建立者名叫巴曼(Bahman),他的父親是伊斯法汗(Es?fahnameh)地區富有傳奇色彩的國王伊斯法迪爾(Esfandiar)。但是,許多歷史學家更傾向於相信哈副塔文德才該城堡的創建者。如果真是這樣,巴姆城堡的建設時間應該是公元前250年和公元224年之間的中期或晚期。
據歷史學家考證,哈副塔文德起兵反抗統治他的王子並將其殺害,之後,哈副塔文德就在軍事要塞巴姆修築了一個城堡,這就是巴姆城堡。後來國王阿答西爾打敗了哈副塔文德,他摧毀了城堡的一部分建成拜火寺,不知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認為拜火寺就是城堡里的瞭望塔,全城共有28座。
歷史上,成吉思汗的鐵蹄是否真的征討過巴姆?阿富汗軍隊是不是攻佔過該地?
城堡地扼薩珊王朝的帝王們一直想要控制的商道。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之後,該地區被阿拉伯人所控制,直到公元11世紀,該地區才被突厥族的塞爾柱人佔領。據中國著名伊朗學專家李鐵匠教授介紹,蒙古族興起之後,元朝軍隊曾征討過這里,《元史·西北地方誌》就記載過蒙古族軍隊路過該城的情景。公元1722年,阿富汗侵犯者嘎爾齋伊族人攻陷了該地區。
歷史上,巴姆城堡被廢棄是很突然的,巴姆地區古代曾兩度遭到阿富汗的侵略,但是,阿富汗侵略軍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破環,因而城堡比較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侵略者被擊退之後,巴姆城的居民也沒有回到原城,而是在城東南另修建了一個新城,這就是巴姆新城,被稱為「阿爾蓋」的老城就被廢棄了。但是,直到150年前,也就是19世紀中葉,古老的巴姆城堡仍然得到較好地維護並且一直有人居住。根據《霍杜德·奧拉姆》(世界輿圖)一書以及10世紀以來流傳下來的資料來看,在該城堡2000年多年的歷史中曾幾次修繕。最近一次整修是在1953年,伊朗政府為振興旅遊業,對巴姆城進行過重修。自1993年以來,巴姆城堡的日常維護和整修工作由伊朗文化遺產組織負責。
近年來,巴姆城堡成為伊朗最著名的旅遊名勝之一,它不僅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許多伊朗人也紛紛前來參觀。1993年,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首次游覽了巴姆古城,對城堡的歷史價值,他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他敦促每一個伊朗人,在有生之年要參觀一次古堡,以此來加強自己的民族意識。
巴姆水資源很豐富,山頂的冰雪融水順著無數條暗渠(坎兒井)湧出,滋潤著一塊塊肥沃的土地。到了成熟的季節,這里柑桔飄香,甜瓜流蜜,椰棗透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姆出產的「莫亞法蒂」品牌的椰棗在整個中東地區質量最好。的確,巴姆是伊朗發達的農業城市,居民主要收入來源於銷售棕櫚科產品,水果和蔬菜。巴姆是名副其實的「沙漠翡翠」。
近年來,其農業發展又趕上新的機遇,一個國際農產品市場已經在該城建好,這可以帶動該城農產品更快地走入國際市場。新建的克爾曼汽車公司也可為當地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近些年來,巴姆古堡歷史遺跡帶動起來的旅遊業在地區經濟中的比例穩步上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震前,兩家旅行社已在運營,巴姆城已經建成的三個現代化的賓館為旅遊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條件。正在當地人滿懷希望以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新生活的時候,這場災難突然降臨,打碎了多少人的夢!
巴姆城堡建在高61米的小石頭山上,城堡長300米,寬200米,外形與中世紀歐洲大型古堡十分相似,只是建築材料不同,它不是用石頭而全部是以伊朗大沙漠特有的紅土為材料建設而成的。隨著時光的流逝,城堡紅土的顏色都已消退干凈,除了偶爾一些泥磚砌出的簡單圖案,幾乎找不到別的任何變化。巴姆古堡的布局展示了古代伊朗的城市布局特色,最外部是護城的壕溝和城牆,然後是居民區。城堡內還有一圈圍牆,它將整個城堡分為外城和內城。與許多要塞城市一樣,外城是平民生活區和商業區,中心部分也就是內城,是全城最高的地方,那是統治者的居住區,是貴族的宮殿和兵營。
與外城相比,內城的建築都保存得更好。究其原因,一是當年內城比外城修築得更加堅固,二是近年來的修復也主要是在內城。巴姆城堡四周還築有長達3公里的圍牆,圍牆上修有城垛,每隔一定距離還建有瞭望塔,用來加強城堡的防衛。直到地震之前,整個巴姆城堡除了南面的一扇入口小門之外,別無其他進入古堡的途徑。巴姆城堡內有一座壁壘、一些薩法維朝代時的建築物、一座清真寺、一個大市場、一座名為恰郝爾·法斯爾的宮殿(亦即「四季宮」),還有一些古代的兵營和馬廄的遺跡。 作為歷史遺跡,巴姆城堡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它與伊朗的波斯波利斯王宮、雅典衛城、古羅馬廣場、巴黎的凡爾賽宮都不相同,那些遺址向人們展示的只是歷史的一段,而巴姆城堡中的一切展示給人們的卻是兩千多年不間斷的歷史。但是,誰又能想到,頃刻之間,2000多年的歷史都突然消失了,城內原有的一切建築已難覓蹤跡,只留下一片斷壁殘垣。
㈡ 伊朗塔巴斯大地震巴姆地震損失情況
伊朗中部的克爾曼省首府克爾曼附近遭受了一次里氏6.3級的地震,這次災難已經造成了多名人員傷亡,許多人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在廢墟之下。據報道,省長阿里·卡里米在接受伊朗電台采訪時表示,巴姆市的損失慘重,歷史名勝區在地震中遭受了嚴重破壞,多人不幸喪生或受傷,許多人被困在廢墟中等待救援。
伊朗東南部也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同樣達到了里氏6.3級。據伊朗高級官員透露,巴姆市的居民遭受了極大的痛苦,傷亡人數令人痛心。紅新月會已緊急派遣救援隊伍前往克爾曼省進行援助,他們正在全力以赴地搜救被困人員和提供緊急救援。根據美國地震勘測中心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震源位於德黑蘭東南方向約610英里(約1000公里)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自1991年以來,已記錄了近1000次大小不一的地震。這些年來,已有1.76萬人因地震失去生命,5.3萬人受傷,顯示出地震對伊朗人民生活的影響之深。每一次地震都再次提醒人們,伊朗需要加強地震預警和應急救援系統的建設,以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
1978年9月16日,伊朗東南部塔巴斯鎮發生里氏7.7級大地震,造成2.5萬人死亡,附近40多個村莊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