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美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新聞

美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新聞

發布時間:2025-02-07 13:04:49

『壹』 美國搞小動作惹怒伊朗:開除出世界盃,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這件事情是這個樣子的,美國的足球協會在他們的社交媒體上面發布了世界盃小組比賽b組積分榜的時候,故意把伊朗的國旗篡改成了紅白紅三種顏色的國旗,而且他們竟然覺得自己這樣的舉動是非常的正確的,是為了支持伊朗女性爭取人權的活動。大家聽到這樣的一個說法的時候,是不是覺得非常的搞笑呢?你擅自把別人國旗的顏色都給改掉了,這是對一個國家最大的侮辱,你還說是在幫助別人。如果是人家把他們美國的國旗給改了,說不定美國早就已經打過來了。

『貳』 鎹熷け楂樿揪3200浜匡紒浼婃湕縐板凡涓庣編鍥借揪鎴愬崗璁錛氱編灝嗚В闄ゅ逛紛鍒惰

浼婃湕琛ㄧず宸蹭笌緹庡浗杈炬垚鍗忚錛岀編鍥藉皢瑙i櫎瀵逛紛鏈楃殑鍒惰侊紝榪欎簺鍒惰佸寘鎷鑳芥簮鍦ㄥ唴鐨勬墍鏈夎屼笟銆傚敖綆″湪涓浜涘叧閿闂棰樹笂榪樻湁鍒嗘э紝浣嗗崗璁鐨勮揪鎴愯瑙嗕負緹庝紛鍏崇郴姝e父鍖栫殑閲嶈佷竴姝ャ
鍦ㄧ壒鏈楁櫘鏀垮簻鏃舵湡錛岀編鍥藉逛紛鏈楀疄鏂戒簡鍖呮嫭紱佹㈠師娌瑰嚭鍙e湪鍐呯殑涓緋誨垪涓ュ帀鍒惰侊紝璇曞浘灝嗕紛鏈楀師娌瑰嚭鍙i檷鑷抽浂銆傝繖浜涘埗瑁佷笉浠呭獎鍝嶄簡浼婃湕鐨勭煶娌瑰嚭鍙o紝榪樻嘗鍙婂埌浼婃湕鐨勭煶鍖栥佽埅榪愩佷繚闄┿侀摱琛屽拰奼借濺鍒墮犵瓑琛屼笟銆傛嵁浼婃湕鎬葷粺椴佸搱灝艱〃紺猴紝榪欎簺鍒惰佸艱嚧浼婃湕緇忔祹鎹熷け楂樿揪500浜跨編鍏冿紝鐩稿綋浜庝漢姘戝竵3200浜垮厓銆
緹庝紛鍗忚鐨勮揪鎴愭棭鏈夎抗璞°備緥濡傦紝5鏈堝垵灝辨湁鎶ラ亾縐幫紝鍦ㄧ鍥涜疆楂樺眰璋堝垽涓錛屼袱鍥藉湪鍏抽敭闂棰樹笂澶ц嚧杈炬垚涓鑷淬5鏈堝簳錛岀編鍥借兘婧愰儴闂ㄨ繕閫忛湶浜嗚嚜2019騫10鏈堜互鏉ョ編鍥藉ぇ閲忚繘鍙d紛鏈楀師娌圭殑鏁版嵁錛岃繖琚瑙嗕負緹庡浗鏀炬澗瀵逛紛鏈楀埗瑁佺殑淇″彿銆
緹庡浗鎰挎剰瑙i櫎鍒惰佺殑涓昏佸師鍥犲湪浜庢柊浠婚嗗間漢鏈夋剰鎺ㄥ姩緹庝紛鍏崇郴姝e父鍖栵紝浣嗗墠鎻愭槸浼婃湕蹇呴』閲嶆柊閬靛畧浼婃牳鍗忚銆傛ゆ″崗璁鐨勮揪鎴愯瑙嗕負鍙屾柟閮藉仛鍑轟簡璁╂ャ
緹庝紛杈炬垚鍗忚鏈夊氭柟闈㈢殑濂藉勩傞栧厛錛屼紛鏈楃殑鐭蟲補鍑哄彛鏈夋湜鎮㈠嶏紝榪欏皢瀵瑰浗闄呭師娌瑰競鍦轟駭鐢熷獎鍝嶃傚叾嬈★紝闅忕潃浼婃湕鐭蟲補鍑哄彛鐨勬仮澶嶏紝鍥介檯鍘熸補浠鋒牸鏈夋湜涓嬮檷錛岃繖瀵瑰叏鐞冭兘婧愬競鍦烘潵璇存槸涓涓縐鏋佷俊鍙楓
鎬葷殑鏉ヨ達紝緹庝紛鍗忚鐨勮揪鎴愯瑙嗕負瀵瑰弻鏂歸兘鏈夊埄鐨勪婦鎺錛屾湁鍔╀簬緙撹В鍦板尯緔у紶灞鍔匡紝騫跺瑰叏鐞冭兘婧愬競鍦轟駭鐢熺Н鏋佸獎鍝嶃

『叄』 伊朗為什麼被美國制裁

伊朗被美國制裁的原因:

伊朗與美國發生了激烈沖突並長期對立,在美國政府眼中,伊朗是對國家恐怖主義最積極的支持者。

1995年4月30,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對伊朗實施新一輪經濟、貿易制裁,嚴禁美伊之間的一切投資和貿易行為,不許美國石油公司及其海外分公司進口伊朗石油。這意味著美國每年取消對伊朗3.26億美元的商品出口,停止購買30一40億美元的伊朗石油。

(3)美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新聞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的看法:

美國的做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反對。

英國外交大臣金德就明確指出,美國正在採取的行動原則上是錯誤的,是將其國內法律延伸到國際社會,會造成西方盟友的分裂。

2017年9月2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最新旅遊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單中。

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

『肆』 美國歷史上的「水門事件」「伊朗事件」是什麼

水門事件或者水門丑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聞事件之一,是關於總統競選的政治丑聞。

伊朗門事件是,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從而造成里根政府嚴重政治危機的事件,因人們把它與尼克松水門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門事件。

水門事件: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由於此事,尼克松於1974年8月8日宣布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有相關影視作品與此相關。

伊朗門事件:
1986年11月4日,出席慶祝德黑蘭青年學生佔領美國使館7周年集會的伊朗議長拉夫桑賈尼突然宣布,麥克法蘭曾秘訪伊朗,時間是1986年5月28日。當時,麥克法蘭帶著4個人,裝扮成機組人員,手持偽造的愛爾蘭護照,乘一架裝有武器零件的飛機抵達德黑蘭國際機場。他帶來了里根總統給伊朗領導人的親筆信,信中要求改善美伊關系,要求伊朗幫助釋放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此外,他還帶來了幾件禮物,其中有一本里根親筆簽名的聖經,一塊象徵美伊打開良好關系的鑰匙形蛋糕和准備贈給伊朗官員的象徵美國可以向伊朗提供武器的幾把科特式手槍。拉夫桑賈尼聲稱,他下令將麥克法蘭及其隨從軟禁在旅館達5天,此後,他們被驅逐出境。
猶如平地里颳起了一陣狂風,整個世界都被震驚了。 目瞪口呆,興高采烈,驚慌失措……這就是各種人聽到這兩條消息後的最初表情。當然,反應最靈敏,行動最快的要數那些「唯恐天下不熱鬧」的西方記者了,他們立即施出渾身解數,連篇累犢地追蹤采訪報道。多次的新聞大曝光,使這股狂風越吹越大,終成暴風驟雨之勢。
阿拉伯國家對此的反應有的強烈,有的溫和,有的沉默。最感惱火的是伊拉克,「感到被出賣了」,但是,一貫強硬的薩達姆·海珊總統又不準備「同美國斷交」,認為這是以色列「不惜採取任何手段破壞美國同阿拉伯國家關系」的陰謀。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和約旦國王海珊·伊本·塔拉勒則表示震驚和失望,批評美國的作法「使華盛頓喪失了在這個地區的信譽。」更多的阿拉伯國家則默不作聲,各懷心思。
美國的西歐盟國也在埋怨,一些官員認為:「我們有種受到愚弄的感覺。」他們批評美國違背了它曾經要求它國恪守的信條,表面上振振有詞地宣稱決不向恐怖主義分子妥協,並不遺餘力地反對向伊朗出售武器,暗地裡卻另行其是,這損害了美國在其盟國中的信譽。
美國國內的反應,猶如一場強烈的政治地震。 美國雖然是世界頭號軍事和經濟強國,但是越南戰爭的失敗,經濟實力的削弱,水門事件和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使美國人感到國家實力的衰落,對國家的信心也隨之動搖。前總統卡特的私人民意調查專家卡特爾寫道:「美國正處在深刻的危機中,這場近乎無形的危機不同於南北戰爭或大蕭條。它與其說是物質危機,毋寧說是心理危機,信任危機,它表現為人們對未來失去信心。」但是,進入80年代以來,雄心勃勃的里根總統似乎給美國注入了活力,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有所恢復,外交較為活躍,美國的對手蘇聯則面臨許多困難,不得不從世界各地收縮。這些「重振美國」的努力,重塑了公眾對國家力量的自信,恢復了「美國第一」的優越感。美國人的心理「越來越平衡」了。里根的聲望在執政6年來也達到了高峰。
然而,此時此刻,從黎巴嫩和伊朗傳來的消息又使美國人的心理難以平衡了。新聞界和國會就象炸了窩似的,鬧得滿城風雨,批評和指責如同狂潮般席捲而來:政府同關押人質者談判,違反了政府宣布的一貫政策,即決不同恐怖主義組織做交易,決不同伊朗,利比亞之類的「邪惡國家」談判;向伊朗運送武器破壞了美國國會通過的禁止向伊朗運送武器的法律和在兩伊戰爭中嚴守中立的法律;秘密外交活動背著國會進行,違反了行政當局應定期向國會通報秘密活動的法律。激動的批評者們最後集中於一個聲音:「里根總統必須出來向美國人民澄清事情真相!

『伍』 伊朗和美國之間最大的軍事沖突是什麼

1. 美國和伊朗之間最大的軍事沖突之一是2020年1月3日,美軍在伊拉克的一次空襲中擊斃了伊朗高級將領卡西姆·蘇萊曼尼。作為回應,伊朗在1月8日對駐伊拉克的美國軍事基地發動了導彈襲擊。
2.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系一直緊張。兩國斷絕了外交關系,並在中東地區的沖突中持續對抗了超過四十年。
3. 美國的中東政策受到了損害,因為伊朗努力建立和擴大其在中東的影響力,包括在伊拉克。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超出了美國的控制范圍。
4. 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新實施對伊朗的制裁,試圖通過經濟壓力和軍事高壓來阻止伊朗的核計劃和地區影響力擴張。
5. 盡管面臨美國的嚴格制裁,伊朗並未屈服。伊朗重啟了鈾濃縮計劃,並在2019年6月擊落了美國無人機,這被視為對美國在中東行動的直接挑戰。
6. 2020年1月,美軍在伊拉克的一次行動導致蘇萊曼尼被殺,伊朗隨後對美國在伊拉克的兩個軍事基地發動導彈襲擊,這標志著美伊緊張關系的高潮。
7. 美國在評估了報復行動的後果後,選擇了不進一步升級沖突,而是尋求和平解決方案。然而,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持續增強,這對美國在中東的盟友,如沙烏地阿拉伯和以色列構成了挑戰。
8. 伊朗的外交政策,包括支持黎巴嫩的真主黨、葉門的胡塞武裝和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等什葉派組織,進一步加劇了與美國的緊張關系。
9. 盡管存在緊張關系,美國仍然尋求解決伊朗核問題,並阻止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輸出。美國對伊朗的政策目標是迫使伊朗改變其行為,並確保其核計劃不會威脅到地區安全。
10. 展望未來,美伊之間的軍事沖突可能不會結束,而是以更低級別的對抗和外交努力繼續進行。美國可能會繼續對其在中東的策略進行調整,以應對伊朗的挑戰。

『陸』 關於近期戰爭的新聞【簡短】

8月31日,伊朗總統內賈德在一次群眾集會上發言。

「伊朗核問題的最後期限到了」, 8月31日,美國的天還沒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迫不及待地作出了這樣的預告。世界也關注著聯合國在最近幾年裡設下的這個最著名的最後期限。 8月30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給伊朗下了精確到分鍾的最後通牒——德黑蘭當地時間周五凌晨零點零1分,也就是紐約時間周四下午3時31分(北京時間周五凌晨4點31分)。而伊朗的表現完全是要戚敏硬撞,其總統內賈德31日在一個群眾集會上再次強硬表態:「在停止鈾濃縮的問題上,伊朗寸步不讓。我絕對不會在重壓之下低頭,伊朗人民,包括年輕的科學家們,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核技術,他們同樣也能這樣發展伊朗。」內賈德的這段話說得十分痛快,但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白宮的領導人會接受這個回答嗎?他們能咽下這口氣嗎?

「伊朗寸步不讓」

聯合國的最後期限是設給伊朗的,但《環球時報》記者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絲毫沒有感受到異樣。這天不再像前幾天那樣陽光明媚,而是颳起了大風,天上的雲彩也多了起來,不過大街上依然車水馬龍,人們像以往一樣忙碌。記者隨便問了幾個市民,發現他們都知道最後期限這回事兒,但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態度與政府非常相似——「我們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有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告訴記者,制裁是把雙刃劍,對伊朗有傷害,對美國也會有傷害,況且美國對伊朗已經制裁好多年了,再制裁也沒什麼太大的關系。也有個小商販表示了擔憂,他說,如果制裁更嚴了,老百姓的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

倒是博爾頓那個精確到分鍾的最後通牒讓世人印象深刻,原來最計較這個最後期限的國家是美國。有媒體形容說,美國似乎左手握著秒錶,右手握著制裁計劃,隨時「恭候」伊朗的答復。博爾頓表示,美國希望「8·31」大限一過就召集各國高級官員探討制裁決議的具體措辭,爭取在第一時間讓伊朗戴上制裁這頂「緊箍咒」。

伊朗究竟會給世界怎樣一份答卷呢?對此,各國媒體的猜測驚人地一致:伊朗一定會再次說「不」。CNN認為,在大限到來之前,伊朗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服軟、合作的跡象。法新社報道題目是《在大限來臨前,伊朗公然挑釁》,路透社則做出「伊朗可能面臨制裁」的結論。

其實,伊朗總統內賈德的態度一直很清楚。8月29日,內賈德邀布希電視辯論的同時,公然質疑安理會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權威地位。8月30日,內賈德表示:「制裁不可能讓伊朗停止追求崇高的發展目標,要想解決問題只能通過談判」。

「我們不會被伊朗人嚇著」

對伊朗的表態,美國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伯恩斯說得很直白:「我們不會被伊朗人嚇著。」他下周將前往德國首都柏林,起草一份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草案。《紐約時報》預測了對伊朗制裁的「三步走」方案:第一步,美國將聯合其歐洲盟友對伊朗禁運與核能有關的所有設備和材料,並凍結伊朗在海外的資產;第二步,懲罰措施將擴展到禁止伊朗領導人和核研究人員對西方進行訪問和旅行,並限制該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活動;第三步,布希政府要求歐洲金融機構終止對伊朗的貸款,據美國官員透露,已經有一些瑞士銀行同意與美國合作。

不過,「三步走」方案的實施還存在不少潛在的波折。盡管美國很早就單方面對伊朗實行了出口限制,但歐洲不少國家始終沒有切斷對伊朗的技術出口,而且這些技術不少都是與民用核設施的發展相關的。尤其是俄羅斯,在幫助伊朗修建的布希爾民用核反應堆項目上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專家稱,「布希爾項目將使禁運核設施的制裁計劃遭遇瓶頸。」

即使美俄可以找到化解分歧的辦法,對伊朗的制裁決議最早也要等到9月中旬聯合國大會審議才能通過。在這個匯聚各國首腦的大會上,布希將發表演講,《紐約時報》分析認為。美國政府將利用這次大會向各方施壓,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制裁「三步走」方案的命運。

在「8·31」大限將至之時,一份由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伊朗核報告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視。雖然這份報告內容保密,但其中涉及了伊朗鈾濃縮進展滾緩現狀並總結了伊朗核問題的整體進展,被外界視為一份頗有影響力的報告。這份報告究竟會如何影響聯合國對伊朗的最終態度呢?媒體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分析。美聯社認為,由於這份報告指出伊朗繼續鈾濃縮,並拒絕原子高備枝能機構調查人員進入特定區域檢查,可能導致安理會的制裁。但《紐約時報》卻認為,報告不僅指出伊朗核活動進展緩慢,而且還說明伊朗目前提煉的鈾純度根本不夠製造核武器,這很可能對制裁傾向產生阻礙。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星期四說,給伊朗的最後期限已過,但他不認為安理會會立即對伊朗實施制裁,「我需要和各方保持聯系,看看他們打算怎麼辦。」

「美伊今年開戰可能性很大」

制裁可能只是中東局勢升級的第一步,危機會不會發展到動武的地步才真正為世界關心。8月30日,俄新社專門邀請了幾十位著名專家和政治家討論「美國進攻伊朗的前景」。俄羅斯全球化問題研究所專家東·蘇里科夫認為,美國和伊朗之間的軍事沖突不可避免,很可能就在今年爆發。

蘇里科夫稱,美國和伊朗國內都有一些勢力對發動這場戰爭感興趣,內賈德在爆發戰爭的情況下將能鞏固自己的政權,從而成為伊朗有權威的統治者,內賈德可能還覬覦波斯灣地區首領地位,這里集中了世界大部分的石油天然氣儲量。美國以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代表的「鷹派」則可以在被戰爭挑起的愛國主義浪潮中,鞏固共和黨人的國內政治地位,還有利於鞏固美國的「世界警察」地位。

蘇里科夫認為,在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基礎設施進行攻擊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世界石油價格「暴漲」,這將會削弱美國全球進程中的競爭對手——新興大國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完全依靠能源高消耗的技術。蘇里科夫稱,美伊的軍事沖突將以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開始,美國可能會放任伊朗完全封鎖這個海峽,將使通過這個海峽的輪船停航9至12個月,這首先將引發印度和中國市場上的石油短缺,削弱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增長。

俄羅斯憲法法院院長顧問弗拉基米爾·奧夫欽斯基認為,美國近幾年興起的「文明沖突」、「反伊斯蘭法西斯主義戰爭」以至於「反恐戰爭」等觀點和行動都是為進攻伊朗做准備。奧夫欽斯基認為,為了讓中國等國家「臣服於美國膝下」,美國可能會對伊朗的石油命脈進行打擊。不過,他還認為,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和中國領導人最近簽署的石油協議大大降低了美伊交戰的可能性,至少推遲了這場戰爭的開始。

伊朗為何敢與美國斗

西方媒體直接談論發生戰爭的很少。英國《經濟學家》雜志認為,伊朗敢虛張聲勢,是因為它意識到,美國在暴力的中東政治中陷得越深,美國就會變得越脆弱。本月早些時候,美國駐伊拉克大使稱,伊朗支持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可能與美國支持以色列並想終結伊朗的核野心有關。中東的混亂局勢一直是伊朗利用的工具,而美國卻很少承認這一點。

德國《世界報》認為,盡管美國官方並沒有排除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但實際情況表明,美國採取軍事行動有諸多的不利之處。南黎危機,伊拉克戰爭,使美國無法獲得民眾支持。最終擔心的還是,這一地區的戰爭將會造成石油的價格飈升。這將給美國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所以,經濟制裁伊朗是上策。

德國還有媒體認為,制裁措施很難在安理會獲得通過,俄羅斯等國在伊朗擁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不希望生硬地實施制裁。伊朗問題像伊拉克問題一樣,已經造成了國際社會的分裂,國際社會陷入兩難境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伊朗不按照安理會的安排去做,而是有自己的時間表。伊朗的舉動其實已經成功地分裂了安理會,使六國在制裁問題上無法很快達成一致,而這就達到了拖延時間的目的。

一位中國的中東專家認為,伊朗敢和美國斗,就是因為知道目前伊拉克局勢牽扯了美國大部分精力,即使是核問題日趨緊張,中東局勢也不會在短期內迅速升級,但形勢很可能因此而緊張,伊朗甚至可能受到美國實施的部分軍事打擊。總體看來,世界對伊朗核問題的掌握還沒有失控,伊朗並沒有退出核不擴散條約,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朗的調查也在繼續。伊朗核問題目前的僵局在於伊朗希望單獨與美國進行談判,但在伊拉克問題的牽制之下,美國一直拒絕這樣的要求。(●本報駐伊朗特約記者 劉守望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本報記者 張楠伊 李宏偉)

伊朗核問題:「深思熟慮」後的拒絕

新華網德黑蘭9月1日電(記者 徐儼儼 梁有昶)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8月31日發表講話,宣告伊朗不會屈服於西方壓力,也不會接受對伊朗正當權利的侵犯。這一講話表明,伊朗對聯合國安理會第1696號決議關於伊朗應在8月31日前中止鈾濃縮活動的要求,作出了經過「深思熟慮」的正面回答。那麼,伊朗為何對安理會的要求再次說「不」呢?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伊朗目前的鈾濃縮活動雖在質量和數量上還處於不是很高的水平,但也已達到了一定規模。據透露,伊朗目前在納坦茲和伊斯法罕的核設施擁有164台用於濃縮鈾的離心分離機,並早已計劃在今年底將這一數量擴充至3000台,以形成更大的生產規模。而伊朗濃縮鈾的純度目前也至少達到了4.8%的水平,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全面暫停鈾濃縮活動顯然是伊朗難以接受的。

『柒』 伊朗13艘快艇高速逼近美艦隊,雙方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美國高官表明,美國海軍數艘艦艇10號在霍爾木茲海峽遭受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汽艇,汽艇以“不安全、不技術專業”的方法迅速靠近,美國軍隊三十次連射警示,伊朗汽艇接著離去。在近2個禮拜里,它是第二次相近事情。伊朗現階段沒有作出回復。在一次常規的記者招待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約翰·科比說,此次事情產生時,6艘美國海軍艦船正接送著一枚“喬治亞”號巡航導彈,該巡航導彈正橫貫霍爾木茲海峽。

據美國稱,它是近四年來美國軍隊船舶初次向伊朗船舶開槍警示。現階段,美國和伊朗已經間接性交涉重回伊核協議。美國政府部門單方撤出伊核協議,接著又重啟了一系列對於伊核問題的封禁。自二零一九年五月至今,伊朗慢慢終止實行伊核協議的一部分條文,但其服務承諾的對策是“可逆性的”。

『捌』 什麼是美國伊朗門事件

「伊朗門」是美國里根政府的一項丑聞事件為查清事件真相,1987年5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組成的特別調查委員會,從1987年5月5日至8月3日就「伊朗門」事件舉行了公開聽證會。委員會共進行了41天的聽證,歷時250個小時,查閱數十萬份有關文件、官方證據1059件。有29人出席作證,其中包括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波因德克斯特和他的助手諾思中校,波因德克斯特前任麥克法蘭和退役空軍少將西科德,以及國務卿舒爾茨、國防部長溫格和司法部長米斯等。為了促使知情者提供有用的證詞,委員會同意給予波因德克斯特和諾思以有限的豁免權。

第一天作證的是西科德。這位飛將軍原來拒絕作證,這回卻是口若懸河,有問必答。從5月5日至7日,接連3天,把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有關背景都說了出來。

西科德承認他和諾思共同控制了在瑞士銀行秘密賬戶上的大約3000萬美元。美國以3000萬美元的要價向伊朗出售價值2000萬美元的武器,美凈掙1800萬美元的利潤。他承認這筆錢中有350萬美元轉交給尼加拉瓜政府軍,350萬美元用於向伊朗運送武器,100萬美元用於其他開銷,800萬美元在瑞士銀行賬戶上,另有200萬美元去向不明。他說:「所有這些活動都是在國會明令禁止向尼反政府軍出售武器期間進行的。」他還說他有時同前中央情報局長凱西討論他的活動,經常同諾思接觸。他認為他是以里根政府的名義進行活動,並得到政府支持的。

5月8日至11日,麥克法蘭作證。人們知道他曾經三緘其口,最後服用過量安眠葯以求解脫,可謂「里根鐵桿」。但他這次卻出乎人們意料。他證明說:「在國會作出禁止向尼反政府軍提供援助的決定以後,里根仍然要求政府繼續提供援助;諾思雖受我領導,但他與中央情報局已故局長凱西來往密切,關系非同尋常。」他還證明,支付200萬美元作為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的贖金是里根親自批準的。但里根對此一直堅持說他已「記不清了」。

7月15日,輪到波因德克斯特作證。他顯得神情緊張、六神無主。他在回答問題時常常閃爍其詞,並不時地猛吸煙斗。他說:「作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我可以隨時面見總統,向他匯報國內外的事情。」關於向伊朗出售武器以交換人質一事,他說:「凱西1985年11月曾送來一份備忘錄,經我提交總統簽署。」一年以後,「伊朗門」事件曝光,為了保護總統,使之免受牽連,他親手將這一文件銷毀。關於向尼反政府軍提供援助問題,他說這是諾思出的「好主意」,但經過他批准。他相信總統也會批准這個「好主意」。不過,他深知這是一個很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所以沒有報告總統,以便將來曝光可讓總統矢口否認。他最後強調:「我批准將款項轉移給尼反政府軍,是在忠實地執行里根的中美洲政策。」

在29名證人中,最引人注目最出風頭的算是諾思中校了。

7月7日至13日的某一天,熒屏上的畫面分為兩半:右邊是里根總統,微笑著緩步走過白宮南草坪揮手向人們致意,然後跨上直升飛機的舷梯,向立正致敬的陸戰隊士兵行了個禮。畫面左邊是陸戰隊員諾思中校,坐在參議院的證人席上,傾身向前,凝神聆聽提問。那狡黠的眼睛時而充滿哀怨,時而又閃出凜然的光芒。

隨後,里根飛走,諾思的形象支配了整個熒屏。

電視觀眾瞪大眼睛注視著眼前這位「愛國英雄」。

諾思說,他曾起草了5份備忘錄送給波因德克斯特,要求總統批准把向伊朗出售武器的款項轉移給尼加拉瓜政府軍。後來他又四處活動,指揮行動。5份備忘錄中有4份被他銷毀,剩下的一份沒有留下里根總統批的字跡。

諾思接著說,早在1984年,凱西就介紹飛將軍西科德來負責向伊朗出售武器事宜,後來又是凱西要西科德管理武器交易的帳目,並將盈餘款項轉給了尼反政府軍。凱西後來還曾交給諾思一本總賬,上面記錄有援助尼反政府軍和其他秘密行動的資金流動情況。由於一次事故原因,凱西要諾思趕快清理文件,這本總賬及一批文件被銷毀了。在諾思被解職的當天,凱西又叫他銷毀了一大批文件。

但是凱西生前卻宣稱他不知道諾思在幹些什麼。凱西在最後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於尼加拉瓜反政府軍從何處得到資助,中央情報局毫無知情。」這與諾思的證詞大相徑庭。

此外,諾思還承認他1986年11月中旬參與偽造了一份「伊朗門」行動的大事記,以「幫助」國會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麥克法蘭、波因德克斯特、凱西、米斯等都知道他掩蓋真相的原因。

諾思在聽證會上口口聲聲說:「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司批準的。」這就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到了他的上司波因德克斯特身上。他是否把諾思的5份備忘錄統統給扣押了,並以這種方式讓諾思自由活動?

聽證會上,諾思繪聲繪色和擲地有聲的證詞,特別是他的「坦率」態度贏得了5000萬美國電視觀眾的心。大多數美國人相信了他的「真誠」,他成了「愛國者」,成了集美國人的全部價值觀(責任、榮譽、國家)於一身的人物。

其他作證者不一而列。

調查委員會領導人在聽證會結束時的總結發言中指出,「伊朗門」事件是個「充滿欺騙、口是心非和漠視法律的、使人寒心和使人沮喪的事件」。

美國人對聽證會的評價則是一出前緊後松、有頭無尾的電視「連續劇」。「伊朗門」事件的兩位主角諾思和波因德克斯特已經把主要責任承擔下來,使白宮如釋重負。一些配角雖然也從不同角度補充和驗證了若干細節,但都沒有透露出任何帶有爆炸性的內幕。「連續劇」是在沒有達到高潮的氣氛下收場的,在觀眾腦海中存在的若干懸念,至今仍然沒有找到答案,這也許將永遠是一個謎。

『玖』 伊朗和美國為啥打起來了

還沒有正式宣戰

8日一早,數十枚導彈和火箭彈一起砸向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由於襲擊的規模是近幾年時間從未有過的,美國高層及國家安全團隊緊急開會。

而且,美國剛剛決定搬遷指揮中心,離開伊拉克,今天導彈就來了。伊朗顯然這是要追著美軍屁股打。據伊朗「Press TV」報道,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周二(7日)作出決定,將其總部從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遷往科威特城市。就在此前一天,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召見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圖勒,要求美國合作執行有關結束外國軍隊駐扎的決議。

閱讀全文

與美國和伊朗發生了什麼新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地震及海嘯死亡多少人 瀏覽:531
越南大學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131
印度脆卷餅怎麼做 瀏覽:257
去印尼坐飛機行李箱限制多少寸 瀏覽:54
中國哪裡出生的明星最多 瀏覽:741
如何製作印度綜合香料 瀏覽:416
中國古代有哪些巨艦 瀏覽:582
柳州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637
越南教師年薪多少 瀏覽:816
印度黑公交什麼原因 瀏覽:888
印尼煙有黃點是什麼 瀏覽:725
印度歌得呀得是什麼歌 瀏覽:781
義大利人游中國哪裡最方便 瀏覽:794
印度製造業崩潰對全球有什麼影響 瀏覽:658
二戰義大利做了什麼名字 瀏覽:408
娶英國女人什麼體驗 瀏覽:88
印度最大謊言是什麼 瀏覽:504
英國在中國殖民了多少 瀏覽:200
印尼鱷魚輪胎怎麼樣 瀏覽:246
印度媳婦說印度真名叫什麼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