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玫瑰水玻璃瓶咋打開
如下:
1、猛拍瓶底
想將玻璃瓶的瓶蓋打開,可以採取減壓的方法。將玻璃瓶倒過來,然後用手掌猛拍玻璃瓶的底部,使內外壓力產生變化,然後將玻璃瓶回正,就能輕松的將瓶蓋擰開。
2、增加摩擦力
玻璃瓶的瓶蓋難以打開,可能是手掌和瓶蓋的摩擦力不夠,可以在瓶蓋上覆蓋一層紙巾或者毛巾,然後使用手掌隔著毛巾擰動瓶蓋,就能將其打開。
3、熱水浸泡
想將玻璃瓶的瓶蓋打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將玻璃瓶的瓶口處浸泡在燒開的熱水中,等待一分鍾的時間後,將其取出,擦乾水分,然後就能將瓶蓋擰開。
玻璃杯蓋吸住了能擰開
1、勺子
用薄的不銹鋼勺輕輕撬起玻璃瓶蓋的邊緣。 輕輕撬動周圍環境後,空氣將進入玻璃瓶。 釋放壓力後,可以輕松擰開。 請小心使用結實的湯匙,以免彎曲湯匙。
2、熱水
將玻璃瓶口朝下放在盤子上,將少量熱水倒入盤子。 約30秒鍾後可以取出瓶子。 這時,蓋子將被加熱並膨脹,玻璃瓶蓋可以輕松擰開。
3、膠帶
玻璃瓶的瓶蓋通常是光滑的,這會增加摩擦力,可以幫助擰松瓶蓋。 在瓶蓋開口的方向上纏繞一點膠帶,用一隻手握住瓶子,另一隻手拉動膠帶以打開玻璃瓶的蓋子。
❷ 暖水瓶是誰發明的,在什麼時期發明的
中國的暖水瓶究竟始於何時?筆者通過對宋代文獻史料的研究認為:暖水瓶在北宋的後期就已經開始製作並使用了。其證據是:
張虞卿者,文定公齊賢裔孫,居西京伊陽縣小水鎮。得古瓶於土中,色甚黑,頗愛之,置書室養花。方冬極寒,一夕忘去水,防為凍裂。明日視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凍,獨此瓶不然。異之,試以湯,終日不冷。張或與客出郊,置瓶於篋,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後為醉仆觸碎。視其中,與常陶器等,但夾底厚幾二寸,有鬼執火似燎,刻畫甚精,無人能識其為何時物也。
這條史料使我們得知暖水瓶已經在北宋開始使用並引起人們的新奇感與神秘感。另一條史料則清楚地描述了在玻璃膽瓶上塗附水銀的製作技術過程:
徽宗嘗以紫流離膽瓶十,付小璫,使命匠範金托其里。璫持示範匠,皆束手曰:「置金於中,當用鐵篦熨烙之,乃妥帖,而是器頸窄不能容,又脆薄不堪手觸,必治之,且破碎,寧獲罪,不敢為也。」璫知不可強,漫貯篋中。他日,行廛間,見錫工扣陶器精甚,試以一授之曰:「為我托里。」工不復擬議,但約明旦來取。至則已畢。璫曰:「吾觀汝伎能,絕出禁苑諸人右,顧屈居此,得非以貧累乎?」因以實諗之。答曰:「易事耳。」璫即與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親閱視,為之幸後苑,悉呼眾金工列庭下,一一詢之,皆如昨說。錫工者獨前,取金鍛治,薄如紙,舉而裹瓶外。眾咄曰:「若然,誰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辦此。」其人笑不應,俄剝所裹者押於銀箸上,插瓶中,稍稍實以汞,掩瓶口,左右洞之。良久,金附著滿中,了無罅隙,徐以爪甲勻其上而已。眾始愕眙相視。其人奏言:「琉璃為器,豈復容堅物觸,獨水銀柔而重,徐入而不傷,雖其性必蝕金,然非目所睹處,無害也。」上大喜,厚賚賜,遣之。
這兩條史料均出自《夷堅志》,是目前所能找到的中國古代暖水瓶的最早的記錄。第一條史料是說張齊賢孫子輩分的張虞卿已使用了暖水瓶。張齊賢,是宋真宗時兵部尚書,卒於1014年。他的裔孫張虞卿當生活在北宋中後期,或確切地說主要生活在宋徽宗時期。而另一條史料剛好可與之互證。
眾所周知,暖水瓶是一種雙層玻璃容器,內外壁在頂部完全封攏,將夾層中的空氣抽出來。暖水瓶的內壁需鍍上一層水銀,目的是為了減少由輻射傳走的熱量。《夷堅志》中這兩條史料表明:宋代的暖水瓶已有了今日暖水瓶的雛型。
首先是第一條史料記張虞卿所擁有的暖水瓶「夾底厚幾二寸」,這就證實了這種暖水瓶是中間有空隙的雙層構造,「夾底」即夾層。
第二條史料則記述了錫工剝所裹金箔,押於銀筷子上,插入玻璃瓶中,再輸入水銀,掩住瓶口,左右搖動,以使水銀塗鍍在瓶膽上,這大體是符合暖水瓶製作技術的。
這兩條史料所反映出來的暖水瓶的情況,若放在整個宋代製作玻璃瓶、水銀的歷史中去觀察,就會發現這已不是個別現象了。考之宋代典籍,我們可以得知:玻璃是自然之物,彩澤光潤,逾於眾玉。它用石英砂、純鹼、長石及石灰為主料,有時加入少量澄清劑,將原料混合、熔融、勻化後,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處理而得玻璃製品。宋代已能夠進行這種玻璃品的製作,宋徽宗一次就能給小太監10個紫色玻璃瓶,就已表示了宋代的玻璃瓶製作的數量已不小,而且品種也多樣,質量也相當不錯。因為在此之前,就有孔平仲的《海南琉璃瓶》詩:
手持蒼翠玉,終日看無足。
秋天長在眼,春水忽盈掬。
瑩然無埃塵,可以清心曲。
有酒自此傾,金樽莫相瀆。
又如後來張耒的《琉璃瓶歌贈晃二》詩中:
非石非玉色紺青,昆吾寶鐵雕春冰。
表裡洞徹中虛明,宛然而深是為瓶。
以有易無百貨傾,室中開橐光出楹。
透過這樣的詩句,不難想見琉璃瓶的晶瑩,質量的優良。而且,宋代政府在與外國貿易過程中,還非常注意吸收外國的玻璃瓶作技術。筆者在翻檢這一時期的中外貿易史料時,發現波斯語國家與宋朝貿易的「方物」中玻璃瓶為一大項。
如自建隆二年(961)起,占城就進有「大食瓶」,即伊朗瓶。而伊朗國貿易的「方物」中,每次都有玻璃製品,以各式玻璃瓶為多。如至道元年(995),一次「貢品」中就有:
眼葯二十小琉璃瓶,白沙糖三琉璃瓮,千年棗、舶上五味子,各六琉璃瓶,舶上褊桃一琉璃瓶,薔薇水二十琉璃瓶。
宋代典籍中關於水銀的記載
伊朗的玻璃瓶,為宋代製造質量較好的暖水瓶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從製造玻璃暖水瓶的必備之物——水銀來看,宋代的水銀提煉是很興盛的。北宋後期,唐慎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就作過這樣的記載:「作爐,置砂於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盎器,外加火煅養,則煙飛於上,水銀溜於下。」提煉水銀的器具和方法的出現是社會對水銀的需求量很大的一種反映。到了南宋,提煉水銀已發展成了規模生產。周去非《嶺外代答》所記廣西桂林地區出現的上火下水的內蒸餾器提煉水銀法可為代表:
邕人煉丹砂為水銀,以鐵為上下釜,上釜盛砂,隔以細眼鐵板,下釜盛水埋諸地,合二釜口於地面而封固之。灼以熾火,丹砂得火化為霏,得水配合而下墜,遂成水銀。
倘若沒有社會性的、迫切的對水銀的需求,是不會出現這種生產規模大、水銀產量高的蒸餾化裝置的。宋代社會所出現的各式各樣的煉丹術,也可以證實這一點。在北宋後期,水銀就作為一種商品廣泛流行了。如「瓢內出汞成金」、「草制汞鐵皆成庚」、「市葯即干汞」等。
南宋的曾敏行《獨醒雜志》還記敘:水銀燒煉點化之術,「雖因誣誕欺人者甚多,然不可謂無此術」。這從另一側面告訴了我們,水銀在人民的生活中已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以上探索,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宋代的玻璃瓶製品與水銀塗鍍技術、水銀的提煉技術及使用,都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從而為暖水瓶的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必須看到,這些只是暖水瓶出現的基本科學技術因素,假如沒有合適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暖水瓶也不會在北宋出現。
據氣象學權威竺可楨先生認為,11世紀的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寒冷的時期之一,僅從天禧元年(1017)至政和三年(1111)這段時間的東京來看:降雪不斷,凍死甚眾,有時大雪連月,至春不止,平地積雪八尺有餘,連飛鳥都凍死了。進入南宋,即公元12世紀的臨安,氣候更為寒冷,降雪之多,勝過北宋,不僅比平常頻繁,而且延至暮春。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記載:
東京,冬天雖有大風雪,但仍有夜市。除賣點心、水果外,「至三更,方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榮干,夜深方歸也」。臨安,「冬日雖大雨雪,亦有夜市盤賣。至三更後,方有提瓶賣茶」。
這兩條史料揭示了這樣一個史實:商販們「提瓶賣茶」所用的瓶,是保溫的暖水瓶,因為用鐵或瓷製成的瓶子裝茶水,即使在茶瓶的外麵包裹厚實的棉被之類,在極寒冷的冬夜,一會兒也會涼的。且在宋代,是非常講究注滾熱的湯水於盞碗中,「點開」茶葉或茶餅才飲用的。像蔡襄《茶錄》所說:「凡欲點茶,先須令熱,冷則茶不浮。」還有在宋代筆記、小說、詩歌中屢屢出現的「鬥茶」,倘無盛貯熱水的暖瓶,無法想像是如何「點茶」相鬥的?這就如同沒有保暖的瓶膽,在冬夜裡是不可以賣熱茶,而冷
茶在冬夜裡不可能有市場一樣。正因如此,在宋代飲食行業中,「提瓶賣茶」才成為獨立的行當。需要提及的是,宋徽宗是最能追求浮華的,官宦貴吏無不以有珍稀物品爭相獻上邀賞,民間的工匠也無不受這種「侈奢則長人精神」的感染,紛紛鑽研奇巧技藝。《夷堅志》中的擅長塗鍍水銀技術的錫工,就是小太監在百姓居住區發現的。這就表明這種水銀塗鍍技術已在民間廣泛傳。而暖水瓶得到最喜歡奢侈品的徽宗的賞識,會很快推廣開來,也是十分可能的。臨安在暖水物品方面就出現了「暖水釜」。既稱之「暖水釜」,其構造必是用玻璃為膽,水銀為裹。皇帝將這樣的暖水器皿,賜給出嫁的公主,說明此類暖水器皿在宮中已普遍使用,並頗得人們的喜愛,從而使使用暖水器皿成為社會的時尚。
那麼,宋代的暖水瓶應該是個什麼樣子的呢?目前尚未有出土的宋代暖水瓶實物證實,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出土的宋代的瓷茶瓶、玻璃水瓶尋找旁證。從出土的宋代茶瓶看,它一般造型為寬口,鼓腹,平底,短流,與流成90°角的腹壁上安有筒形把手。在江西贛州、景德鎮的宋井中,江蘇無錫環城河宋代古井中出土的宋代挈瓶,一般為弇口(或敞口)、短頸、溜肩、長圓腹、小圈足(或小平底),為便提攜,在肩部安雙系或四系。
此外,從內蒙古奈曼旗,遼開泰七年(1018)陳國公主墓出土的10~11世紀初中亞伊斯蘭製造的高頸玻璃水瓶,遼寧朝陽北塔宮出土的伊斯蘭玻璃瓶,天津薊縣獨樂寺遼代塔基內發現的伊斯蘭刻花玻璃瓶,河北定縣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塔墓內發現的六種伊斯蘭玻璃器,都能使我們對宋代暖水瓶形狀有所推測。
宣化遼墓壁畫中漢仆從手中茶瓶
1986年南京林學院發現的北宋墓中,有許多高約31厘米,底6.4厘米,口徑6厘米的瓶子,這些瓶子雖不是玻璃瓶,但考古學家研究認為:已和現今的瓶子十分相似了。另外,宋代《花塢醉歸圖》中,有一挑著行囊的僕人,行囊後端攜帶的酒瓶,也為宋代暖水瓶的樣式,提供了參照。我們可以想見,宋代的暖水瓶雖然不能和現代的暖水瓶完全一樣,但其基本樣式已無多大差距。綜合以上的考證,筆者傾向於宋代暖水瓶的樣式為:
寬口,長頸,長腹,瓶口安有開啟的瓶蓋,它與暖水
瓶包裝外腹壁上的近似直角的弧形鐵把手相連,箍在瓶頸口上,以便於開啟和提攜。
也許有一天會出土宋代暖水瓶的實物,那將對筆者的這一考證作出驗證。
❸ 【雅昌快訊】佳士得香港秋拍:南宋龍泉粉青釉紙槌瓶4285萬港幣成交
(雅昌藝術網訊)2018年11月24日晚,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拍「不凡- 宋代美學一千年晚拍」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本場共21件精品上拍。其中,南宋龍泉粉青釉紙槌瓶以咨詢價形式上拍,360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最終以4285萬港幣成交。
南宋 龍泉粉青釉紙槌瓶 高23.4cm
極品龍泉青釉瓶(如本拍品)與北宋汝窯御瓷之間的關聯,還可證諸南宋作品之精工細作,以及其呈色較深的青釉,這一特色亦見於南宋官窯御瓷;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為北宋宮廷燒造的紙槌瓶無耳,而南宋年間在浙江杭州老虎洞窯燒造的御制官釉紙槌瓶,同樣不飾雙耳。龍泉紙槌瓶的筒頸兩側,泰半飾雙耳,耳以鳥形居多,常謂為鳳耳,北京故宮珍藏一例,另一例為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珍藏。尚有一批龍泉窯紙槌瓶,以龍首魚身的魚龍為耳,但較不常見。
像本拍品這一類佳妙瓷瓶,日本茶人視之為茶道擺設的上上之選,而數百年來,此器可能正是作此用途。它身世顯赫,在日本的歷史源流或可上溯至桃山時代(約公元1574至1600年),及至江戶時代(1603至1867年),其流傳經過漸趨明朗。白崎秀雄曾於《芸術新潮》1983年五月刊頁59發表《鈍翁搜集品由來記》,文中提到此瓶在蜂須賀氏家族代代相傳,其近似例鮮有亮相於博物館展覽或刊物,而此作之形制和釉色均無比精妙。蜂須賀氏為名門望族,在十六世紀下半葉聲名鵲起,成為江戶時代權重一時、長盛不衰的封建氏族之一。
蜂須賀氏貴為阿波國(今四國德島縣)大名,如今大家更津津樂道的是其族長小六正勝(1526至1586年)與日吉丸(即著名的豊臣秀吉,1537至1598年)的一段逸事。相傳,正勝與隨從途經愛知縣東部三河的矢作橋,浪人日吉丸當時在橋上呼呼大睡,正勝被後者的頭絆倒,不以為意的他繼續前行。但被吵醒的日吉丸憤然而起,一把抓住正勝的長矛。正勝對這位年輕人的勇氣心生敬意,忙為失敬之舉道歉,並收之為麾下武士。著於十八世紀的《繪本太合記》,也在豊臣秀臣傳略中提及此事。這個傳說雖不足為據,但可見日後蜂須賀氏族之崛起,確與日吉丸(豊臣秀吉)大有關系。蜂須賀正勝及其子家政(1558至1639年)均為豊臣秀吉效力,在多場戰役中軍功彪炳。豊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列島的最後階段,將阿波國賜予蜂須賀家政,以犒賞後者於1585年攻佔四國有功。德川幕府於1603年掌權,但無損阿波國蜂須賀氏的統治地位。江戶時代終結之際,蜂須賀氏族業已統治阿波國約268年。
以本拍品而言,更重要的是它呈現了家政個性的另一面。他與豊臣秀吉治下多名軍閥一樣,俱熱衷於茶道,多筆文獻皆提到他與茶道宗師千利休(1522至1591年)的往來。千利休曾受家政所託購入一把茶壺,並在信中拜託富商親戚渡邊立安將之交給家政。蜂須賀氏入主阿波國之初,渡邊已追隨家政左右,並出資興建德島城,他其後繼續為阿波國效力,甚至為之發行貨幣。此外,千宗旦(千利休之孫,1578至1658年)1633年給兒子的信中曾提到「閑居」茶罐,此器乃千利休舊物,後納入家政收藏。多名千利休的弟子均獲家政羅致門下,這與他們的政治眼光和茶道造詣不無關系,揆情度理,蜂須賀氏歷年來定然搜集了一批典藏級茶具。
據稱,此瓶後為小室信夫(1839至1898年)庋藏。小室於1839年生於德島一個富裕的商賈之家,但卻熱衷於公民和社會議題,其後更投身政壇。他強烈反對德川幕府政權,並聯合志同道合者,將京都等持院足利三代木像梟首,以示抗議,終於在1863年被捕。據說他出獄後,獲德島(阿波國)第十四代藩主蜂須賀茂韻(1846至1918年)招攬為德島藩武士。明治維新於1868年拉開序幕,小室獲釋後就任副知事。他於1872年赴歐美游歷,並於1874年聯同板垣退助公爵(1837至1919年)等人,大力游說政府成立民選議院及制訂憲法。小室其後從商,參與經營共同運輸會社(即日本郵船會社前身),1891年獲提名加入貴族院。
本拍品後流入富永家族,成為富永冬樹(曾任東京證券交易所董事)之藏品,其妹夫乃鑒藏名家益田孝男爵(1848至1938年),其後益田再直接從富永家族或在拍賣會上購入此瓶。益田孝之妻為富永栄,其父為佐渡島(現新潟縣)政務官,出任箱館奉行或事務官長,專責海外人士及對外貿易事宜。益田孝年僅十四,已勝任美國領事館官員的翻譯,1860年代更在赫本學院(即明治學院大學前身)深造英語。明治維新始於1868年,當時益田仍在幕府任騎兵隊中校,但井上馨侯爵(1836至1915年)於1871年擢升大藏省(即財政部)副部長後,益田亦獲其提拔調任大藏省。他曾供職獨立行政法人造幣局,不久再獲井上侯爵提拔,於1874年晉升先收會社貿易公司副社長。1876年,三井公司正式成立,二十七歲的益田出任社長。三井原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但經過該年度的合並,終轉型為綜合貿易公司「三井物產」,其後發展成為日本最具規模的貿易公司之一,1880年之前已在亞洲各地甚或歐美開設辦事處。益田還動用私人資金,創辦首屈一指的經濟報刊《中外商業新報》(《日本經濟新聞》前身)。
益田於1914年正式引退,1918年躋身華族,獲賜封男爵。他退休後投身藝術收藏,並致力於研究和從事日本茶道。益田的收藏生涯應始於1878年,他在1938年辭世之前,藏品已多達四千件左右,詳見Christine Guth著作《Art,Tea and Instry:Masuda Takashi and the Mitsui Circle》(普林斯頓:1993)。他自號「益田鈍翁」,常於小田原和鎌倉宅邸舉辦茶會,茶人之名不脛而走。此外,益田多次舉辦展覽,將個人及友儕之珍藏公諸同好。他以品味之高聞名於世,許多人認為自千利休之後,益田對日本茶道的影響之大,同儕無出其右。據說,他生前亦視此瓶為其藏品的壓軸之作。
❹ 伊朗精油生產日期怎麼看
伊朗精油的生產日期在他的外包裝盒子上面和他的瓶子上面的底部都有生產日期。鑒別精油是否過期,可以查看精油生產日期和保質期,15分鍾後,只有氣味還在,說明精油是純的,適用於所有精油的品質鑒定。
看色澤,多數精油都呈清澈透明狀,滴在白紙上,揮發干後不會留下任何油漬殘痕,滴在清水中,會瞬間溶於水。拿起精油瓶對光目視,除了檀香木、乳香、沒葯等少數精油可能因鐵質成分高而有些渾濁,所有的精油瓶內液體都應該是清澈如水的。
伊朗精油的正確保存方法
伊朗精油盡量不要放在冰箱裡面。建議大家把精油放在室內一個陰涼的地方,而且溫度要比較穩定,記得溫度一定要低於30度,而且溫度差別大會發生變質。如果你家中有孩子,一定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精油大多數是玻璃瓶,非常易碎,被小孩碰碎了就不好了。每次精油開瓶用了後,瓶蓋一定要蓋緊,這樣你才可以用的更久。
❺ 伊朗玫瑰水玻璃瓶咋打開
1、拍打瓶底以改變壓力。
如果瓶蓋緊固,可以試試將玻璃瓶倒置,用手掌拍打瓶底。這樣做是為了改變瓶內外的壓力,使得瓶蓋能夠松動。拍打後,將瓶子轉正,通常瓶蓋就能較容易地擰開。
2、增加握持時的摩擦力。
如果瓶蓋難以擰動,可能是因為手掌與瓶蓋之間的摩擦力不足。可以在瓶蓋上包裹一層紙巾或毛巾,這樣可以增加摩擦力,幫助擰動瓶蓋。
3、使用熱水軟化瓶蓋。
要輕松打開玻璃瓶的瓶蓋,可以將瓶口浸入熱水中幾分鍾。熱水可以使瓶蓋因為熱脹冷縮的原理而略微膨脹,之後取出瓶子,擦乾水分,瓶蓋往往能更容易地擰開。
4、用勺子輔助開啟緊吸的瓶蓋。
如果瓶蓋因為吸住而難以打開,可以使用薄而不銹鋼勺子輕撬瓶蓋邊緣。撬動後,空氣會進入瓶內,釋放壓力後,瓶蓋通常能順利擰開。注意使用勺子時要小心,以免損壞勺子。
5、利用熱水膨脹原理。
將玻璃瓶口部朝下放在盤子上,倒入少量熱水。熱水會使瓶蓋受熱膨脹,約30秒後,瓶蓋因熱膨脹而變得松動,此時可以更容易地擰開。
6、使用膠帶增加摩擦。
如果瓶蓋表面光滑,不易抓握,可以在瓶蓋開口處纏繞一圈膠帶。這樣增加了接觸面的摩擦力,有助於擰松瓶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