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來已久,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為何會爆發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今世界一共發生過兩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高烈度戰爭,這兩場戰爭分別是發生在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兩伊戰爭。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後以“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稱。
兩伊戰爭
在這種情況和心態之下,最終愈演愈烈的兩伊邊境沖突演變成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1980年9月17日,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權,同時,命令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揮師進入伊朗領土,兩國之間的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全面爆發。
❷ 兩伊戰爭為什麼會爆發
兩伊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歷史、地理、宗教和民族等因素交織其中。首先,兩國邊界爭議是戰爭的直接導火索。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長期存在爭議,伊拉克和伊朗在這一地區的河流主權上存在分歧。1975年,雙方在阿爾及利亞總統的調解下簽署了《阿爾及爾協議》,規定阿拉伯河的中間線為邊界。但伊拉克認為這一協議對其不利,因為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通道,對伊拉克至關重要。此外,伊朗佔領了波斯灣上的阿布穆薩島、大通布島和小通布島,這些島嶼的歸屬也是兩國爭執的焦點。
宗教矛盾也是兩伊戰爭的重要因素。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伊斯蘭國家,但伊朗以什葉派為主,而伊拉克的執政黨卻是遜尼派。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伊斯蘭革命的理念傳播到中東地區,呼籲伊拉克民眾推翻薩達姆政權。霍梅尼曾在伊拉克流亡,因此在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他的呼籲對薩達姆的統治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民族矛盾也是兩伊戰爭的原因之一。伊朗主要由波斯人組成,而伊拉克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主要由阿拉伯人組成。兩個民族在歷史上存在多次沖突,積累了深厚的積怨。在對方國家,他們分別是少數族裔,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齊斯坦省是伊朗境內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區,歷史上曾屬於奧斯曼帝國的伊拉克省份。該地區的阿拉伯人曾多次反抗伊朗的統治,尋求民族獨立。而這一地區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糧食產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最後,伊拉克在薩達姆掌權後,試圖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如果能夠佔領阿拉伯河上游地區,並打擊尚不穩定的伊朗政權,伊拉克就有可能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因此,在1980年,伊拉克趁著伊朗政局動盪、經濟困難、軍心不穩,與美國關系破裂的時機,選擇了阿拉伯人聚居、經濟地位重要的胡齊斯坦省,對伊朗發起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入的革命、爭取海灣霸權的戰爭。
❸ 伊朗伊拉克為什麼打仗
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發生戰爭的主要原因是兩國間存在著長期的邊界糾紛、宗教分歧以及爭奪地區影響力的競爭。
首先,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邊界問題一直是兩國緊張關系的核心。自20世紀初以來,雙方在邊界劃分上就存在爭議,尤其是關於阿拉伯河的控制權問題。這條河流對於兩國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因為它連接了兩國的石油出口港口。隨著石油資源的發現和開發,控制阿拉伯河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邊界糾紛逐漸升級,最終導致了軍事沖突。
其次,宗教分歧也是伊朗和伊拉克之間戰爭的一個重要因素。伊朗是一個以什葉派穆斯林為主的國家,而伊拉克雖然也是穆斯林國家,但其人口中什葉派和遜尼派都有相當大的比例。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政府試圖將其伊斯蘭意識形態輸出到鄰國,這引起了伊拉克政府的強烈反感。宗教上的差異和對立加劇了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為戰爭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最後,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還涉及到地區影響力的競爭。兩國都位於中東地區,這是一個地緣政治復雜、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的區域。伊朗和伊拉克都試圖在該地區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爭奪地區霸權。伊朗希望通過支持什葉派穆斯林團體來增強其在中東的地位,而伊拉克則試圖維護其作為地區強國的地位。這種對地區影響力的爭奪加劇了雙方的緊張關系,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綜上所述,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邊界糾紛、宗教分歧以及地區影響力的競爭都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這些因素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共同推動了戰爭的進程。雖然戰爭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但它也深刻地影響了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和國際關系。
❹ 兩伊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
1. 兩伊戰爭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領土爭端、宗教對立、民族糾紛以及領導者的個人恩怨。
2. 領土問題是引發戰爭的主要原因之一,具體涉及阿拉伯河的邊界劃分以及波斯灣入口處三個小島的主權問題。
3. 阿拉伯河是伊朗和伊拉克南部的自然邊界,其主權歸屬問題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的《阿爾及爾協議》曾暫時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後來伊朗未能按協議交割土地,導致伊拉克的不滿。
4. 伊朗在1971年佔領了波斯灣入口處的三個小島,這一行動遭到了伊拉克的強烈反對。
5. 宗教矛盾也是兩伊戰爭的重要原因。伊朗在1979年建立了一個以什葉派高級教士為核心的伊斯蘭共和國,而伊拉克則試圖削弱宗教勢力,政教分離。
6. 兩國都有大量的庫爾德族人口,伊朗支持伊拉克庫爾德人的自治要求,而伊拉克則支持伊朗的庫爾德人反對伊朗政府。
7. 個人恩怨也在兩伊戰爭的起因中佔有一席之地。霍梅尼曾在伊拉克流亡,後來被薩達姆驅逐,這一事件加深了伊朗對伊拉克的敵意。
以上內容均基於提供的參考資料,並進行了語義的保留和內容的潤色,以確保條理清晰、時態正確。
❺ 兩伊戰爭一打就是八年,是什麼因素導致的
起因:
兩伊戰爭的起因紛繁復雜,既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邊境糾紛;既有兩伊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有國際影響的推動作用;既有兩國人民之間的民族仇恨,也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問題有關。但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為邊境糾紛。
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
1975年兩國曾為解決雙方之間的爭端簽署了阿爾及爾協議,伊朗同意停止支持伊拉克庫爾德反政府力量;伊拉克則同意將阿拉伯河南段102公里中心線定為兩國水界。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執政,兩伊關系日趨惡化,不斷發生邊界沖突。1980年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廢除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河的主權。22日伊拉克借口為抵禦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
長達八年的原因:
伊拉克由蘇聯和阿拉伯國家輸血,而伊朗則主要靠自力更生,召回前軍隊的優秀飛行員,而且通過宿敵以色列和其他渠道走私美製戰機零件,大力回復美製先進戰機的戰鬥力。由於兩國的軍事實力、技術水平懸殊不大,而且兩國對先進裝備的發揮都不好,因此,除了幾次典型的戰斗/戰役(比如伊朗空襲伊拉克H3三個空軍基地,伊拉克改裝飛毛腿襲擊德黑蘭以炸迫和,齋月行動),大多數時候兩國是拿著現代化的武器,打一場二戰水平的消耗戰爭。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打到最後,兩國邊界恢復原狀。
❻ 兩伊戰爭為什麼會爆發
兩伊戰爭為什麼會爆發_兩伊戰爭爆發的歷史原因
兩伊戰爭的時間是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戰爭打了8年,雙方都稱勝利,國際上評價很差,高科技武器打了一場糟糕的戰爭。戰後,兩國經濟衰退,人員銳減,國力倒退。伊朗人員死傷約60多萬,伊拉克則為40多萬。幾個大國爭相把武器賣給這兩個國家,兩國在戰爭中至少損失高達9000億美元。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都有豐富的石油,大戰前,都是地區強國。伊朗有大量的美式裝備,伊拉克號稱中東霸主,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上台,趁他立足未穩之際,薩達姆發動戰爭,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兵伊朗,短短時間內,伊拉克軍隊佔領伊朗約2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1982年4月,伊朗站穩腳跟,霍梅尼的宗教精神凝聚人心,伊朗空前團結,憑借不怕死的精神和先進的飛機大舉反攻,收復了大部分領土。自1984年年初,戰爭進入相持階段。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國立即停火,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伊朗正式停火。
戰爭爆發的原因主要有三,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關於阿拉伯河的歸屬問題。
伊拉克和伊朗有著1200多公里陸上邊界,南部100多公里長的阿拉伯河是兩國的界河。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發源於土耳其,在伊拉克的古爾奈鎮匯銀嫌流後叫阿拉伯河,最後注入波斯灣。
該河是伊拉克通向波斯灣的唯一水上通道,伊拉克的石油船源源不斷駛向波斯灣,該河對伊拉克非常重要,注入波斯灣的河流是伊朗和伊拉克的邊界,一邊是伊朗,一邊是伊拉克。這就很麻煩,伊拉克主張全部河流都屬於伊拉克,伊朗反對。
1975年3月,雙方簽署《阿爾及爾協定》,伊拉克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的中心線為兩國邊界敗散,伊察搏氏朗則答應將其境內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伊拉克作為補償。但是,伊朗一直沒有履行,不捨得300平方公里土地。幾年後,伊朗爆發革命。薩達姆於1980年9月17日宣布廢止阿爾及爾協定,收回全部阿拉伯河主權,這,直接導致兩伊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