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斯巴達三百勇士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公元前480年,大流士一世的兒子薛西斯一世親率50萬大軍,大有盪平希臘之勢,希臘各城邦分別組建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共御強敵。
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陸軍在溫泉關被波斯殲滅(斯巴達三百勇士),但是為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
(1)伊朗與斯巴達簽訂了什麼擴展閱讀:
公元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的增長,雅典的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眾多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公元前490年,位於希臘東方,亞洲強大的波斯帝國,為了擴張領土,國王大流士一世派達提斯率5萬大軍渡海西侵。
雅典一面緊急動員全體雅典公民赴馬拉松應戰,一面派長跑健將斐力庇第斯星夜奔往斯巴達求援。斯巴達雖同意出兵,但聲稱只有等到月亮圓了才能出兵。
因此,反波斯入侵的任務就完全落在雅典身上。最終,處於劣勢的雅典在馬拉松戰役中大敗兩倍於己的波斯大軍,取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但為波斯與斯巴達、雅典戰爭埋下伏筆。
『貳』 斯巴達薩拉米斯海戰
在古代歷史上,一場決定人類文明進程的戰役是斯巴達薩拉米斯海戰。公元前549年,伊朗高原的統帥居魯士,憑借強大的力量統一了伊朗,緊接著滅亡了新興的巴比倫王國。盡管波斯帝國曾因內亂而一度衰落,但在大流士一世的統治下,帝國的版圖得到了空前的擴展,東至印度河流域,西至埃及,西北甚至觸及歐洲的巴爾乾地區,成為人類歷史上首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帝國。
大流士一世的輝煌成就激勵著他的後繼者們,尤其是薛西斯,他繼承了父輩的夢想,渴望征服象徵西方文明的希臘。從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征服希臘的意願始終如一,這導致了持續的希波戰爭。然而,波斯帝國的第一次遠征在馬拉松戰役中遭遇了挫折,雅典的勝利讓大流士一世含恨而終,而薛西斯則繼續發動了第二次對希臘的遠征,試圖實現其父的遺願。
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斯巴達城位於中拉哥尼亞(Laconian)平原的南部,歐羅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斯巴達城是個戰略要塞,三面環山,扼守著泰格特斯山脈(Taygetus)。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斯巴達的政體是寡頭政治。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及其同盟者戰勝雅典軍隊並霸權整個希臘。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後,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叄』 伊朗和波斯是同一個國家嗎
其實可以說伊朗就是波斯。
帖木兒帝國
薩非王朝,也被成為薩法維王朝,歷經了薩珊波斯滅亡後,一直被外族統治的伊朗,到16世紀初,終於由波斯人重新建立了薩非王朝,並正式確定了什葉派為國教, 薩非王朝以薩珊波斯的繼承人自居,並基本恢復了薩珊波斯的疆域,薩非王朝長期於將遜尼派定為國教的奧斯曼帝國進行長期戰爭。
而近代以後,波斯人的幾個王朝遭到了北面的沙俄和南面英國的入侵,勢力逐漸衰弱,在二戰期間,英國和蘇聯還一度佔領了伊朗,後來伊朗的巴列維王朝積極向美國靠攏,並依靠豐富的石油資源,逐漸成為中東富國,而且在巴列維王朝時期,為了對抗強大的什葉派宗教勢力,鞏固世俗王權,巴列維王朝進行了大張旗鼓的世俗化改革,伊朗一度成為伊斯蘭世界中最時髦的國家,但是1979年伊朗的什葉派宗教勢力進行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逃亡海外,伊朗重新回歸到什葉派宗教法律之下的保守。並且與美國關系持續惡化,由中東地區最親美親以國家轉變成為最堅定反美反以國家。
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女性
『肆』 以前的波斯國現在還有嗎
是現在的伊朗,但是國土面積要比現在的伊朗大得多 . 波斯,這是一個被人熟知的名稱。古波斯的統治范圍與今伊朗近於一致。實際上,波斯只是古代伊朗西南部的一個強盛部落,當波斯部落統治了伊朗的其他部落,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後,遂被鄰國稱之為「波斯帝國」,其後「波斯」也常被作為整個伊朗的代稱,因而古代伊朗的文明也稱為波斯文明。不過,伊朗人更習慣自稱雅利安人。「伊朗」的字面意思,即「雅利安人的國家」,這一稱呼比「波斯」更能反映出伊朗多民族、多文化的歷史 斯巴達現在屬於希臘共和國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科尼亞。 溫泉關戰役 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90年,波斯軍兩次遠征希臘,均遭失敗,但並未就此罷休。新即位的國王薛西斯一世繼承先王的遺志,積極擴軍備戰,准備更大規模的遠征。希臘人為抗擊波斯再次入侵,於公元前481年結成以斯巴達和雅典為首的有30多個城邦參加的軍事同盟,推舉擁有強大陸軍的斯巴達為盟主,組建希臘聯軍,准備迎敵。 公元前480年,薛西一世親率波斯軍約十餘萬人、戰船一千餘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沿色雷斯西進,迅速佔領北希臘,南下逼近溫泉關。希臘聯軍統帥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聞訊後,急忙率領先期到達的希臘聯軍約七千人,扼守地勢險要的溫泉關。這關卡實為依山傍水的一條狹窄通道,東西走向,西端被稱作「西門」,依託的山嶺並不陡峭,易於部隊攀援通過。進入西門後,通道變寬,沿通道前行約3.5千米,山勢突然升高,形成千米高的懸崖峭壁,懸崖下面是波濤洶涌的大海,其間只有寬約1.5米的過道,人稱「中門」,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距中門約3千米處山勢漸緩,形成通道的另一出口「東門」,與中希臘平原相聯。溫泉關沿岸與隔海相望的狹長島嶼優卑亞之間,是一條狹窄的海峽;易於築起海上壁壘阻擋波斯艦隊。列奧尼達把6000名官兵配置於狹窄通道一線,令1000名官兵把守溫泉關山後的小道,以防波斯軍從後面偷襲。 起初,薛西斯一世以為憑著波斯軍人多勢眾就能把希臘守軍嚇跑。但一連4天希臘人始終嚴陣以待。薛西斯見威懾不行,便下令進攻。波斯軍雖人數眾多,但在狹窄的通道上施展不開。一連幾次進攻都被希臘守軍擊退。惱羞成怒的波斯王命令其精銳的「萬人不死軍」發起強攻也未奏效。希臘人越戰越勇,頑強據守2天,波斯軍屢攻不克,死傷甚眾。薛西斯一世一籌莫展,正在無計可施之際,當地一希臘人卻跑來指給他通往溫泉關背後的一條小路。薛西斯一世喜出望外,遂任命這位希臘人為向導,傍晚讓他帶領自己的精銳部隊從溫泉關背後包妙過去。守在這里的希臘部隊因為一連幾天無情況,以為波斯人根本不會知道這條小道,疏於戒備。待到波斯人的腳步聲把他們驚醒時,再組織抵抗為時已晚。 列奧尼達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為保存實力,命令聯軍主力撤退,自己率領300名斯巴達人留下來拚死抵抗。第三天清晨,斯巴達人在列奧尼達指揮下與瘋狂進攻的波斯軍在中西門之間展開殊死搏鬥。長矛斷了用劍砍,劍折斷了用石頭砸,用拳頭打,用牙咬。列奧尼達奮不顧身,勇猛殺敵,終於不幸陣亡。斯巴達人為了保護國王的屍體,擊退波斯軍四次沖擊。最後,斯巴達人在波斯軍的前後夾擊之下全部壯烈犧牲,以自己的生命掩護了希臘聯軍主力的撤退。波斯軍以損失2萬人的代價才攻破溫泉關。 希臘人為了紀念陣亡將士,在溫泉關立起了石碑,上刻著:過客啊,去告訴我們的斯巴達人,我們矢忠死守,在這里粉身碎骨。
『伍』 波斯帝國被誰滅了
被亞歷山大滅的是(阿契美尼德波斯),即波斯第一帝國.
而其後波斯人還建立了薩珊波斯.
(薩珊王朝)(226年-650年)是波斯在公元3世紀至7世紀的統治王朝,亦是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的首次統一,被認為是第二個波斯帝國。當時薩珊王朝與中亞的印度貴霜王朝、東亞的東漢及歐洲的羅馬帝國並稱,四國雄霸歐亞。薩珊王朝在最強盛之時,曾多次威脅比鄰的貴霜王朝及東羅馬帝國。後來由於王朝連續兩位國王被刺殺,帝國中心崩潰,末代國王伊嗣埃三世的兒子俾路斯逃亡至東土大唐,任右武衛將軍,當時唐朝由唐高宗當朝。
(薩非王朝)是從1501年至1736年統治伊朗的王朝。這個王朝將伊斯蘭教什葉派正式定為伊朗國教,統一了伊朗的各個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國的遺產,是伊朗從中世紀向現代時期過渡的中間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