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伊朗是中東區域的霸主而不是沙特
分析中東霸主地位的歸屬,伊朗顯現出明顯的潛力。成為地區霸主的要素包括國土面積、人口、地緣位置、凝聚力、軍事實力、工業基礎、經濟實力等。讓我們透過這幾個方面,對比伊朗與沙特。
在國土面積、人口、耕地面積等基本要素上,伊朗展現出壓倒性優勢。伊朗國土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900萬,耕地面積超過5000萬公頃,糧食產量可觀。相比之下,沙特國土面積雖大,但人口僅約3200萬,耕地面積僅約300萬公頃,人口與耕地的匹配度遠不及伊朗。
地緣位置方面,伊朗占據優勢。伊朗北靠裏海,南臨波斯灣,地形復雜,易守難攻。沙特雖有波斯灣和紅海出海口,但在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出海口受制於鄰國,且伊朗扼守波斯灣出海口,對沙特的制海權構成威脅。此外,伊朗與伊拉克等國家的民族、政治聯系也對沙特構成挑戰。
軍事與工業實力上,伊朗建立起了中東少有的自主研製軍事工業,擁有約50-60萬的伊斯蘭革命衛隊,且具備核武器技術。相比之下,沙特依賴進口武器,軍事實力相對較弱。
經濟實力與潛力上,兩國均坐擁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伊朗石油開采難度大,經濟受制裁影響,而沙特經濟依賴石油,抗風險能力較弱。伊朗經濟更具韌性。
綜上所述,伊朗在成為中東霸主的多個關鍵要素上均展現出明顯優勢,而沙特則在人口、耕地面積、地緣位置、軍事實力、經濟穩定性等方面存在短板。伊朗具備成為區域霸主的潛力,沙特則與之相去甚遠。美帝的干預雖對沙特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伊朗的綜合優勢仍使其在中東地區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2. 伊朗的軍力似乎沒那麼強,為什麼人們說他是中東霸主
伊朗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雖然不容小覷,但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麼強大,然而它卻被視為中東的潛在霸主。首先,伊朗的國防工業相對獨立,其自主能力超過了土耳其,並在質量上優於那些依賴外國武器的中東國家。與以色列這樣的小國相比,伊朗擁有巨大的人口和地理優勢。盡管伊朗的國產武器可能質量參差不齊,但在長期沖突中,持續生產的能力使得其獨立軍工體系比依賴外國軍售的國家更有韌性。
在中東地區的力量格局中,可將主要國家分為五大集團:以土耳其為核心的突厥系,以伊朗為核心的波斯或什葉派系,包括伊拉克和敘利亞在內的兩河流域世俗化阿拉伯國家,以沙特為首的海灣保守型阿拉伯國家,以及以埃及為核心的北非系國家。兩河流域地區因其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和較高的人口密度而成為中東的戰略要地,它位於各大力量的交匯處,類似於中國的中原地區或歐洲的法國。由於其戰略位置,該地區的國家往往成為各大勢力爭奪的焦點。
在最近的歷史中,伊拉克和敘利亞因政治動盪而受到外部力量的干預,特別是美國的軍事行動。這些事件有利於伊朗在中東的擴張,特別是在其吞並了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之後,伊朗有可能成為該地區的共主,重建類似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輝煌。因此,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盡管表面上是對抗伊朗,實際上可能間接地增強了伊朗的地位。
綜上所述,盡管美國在口頭上反對伊朗,其軍事行動卻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伊朗的地位。因此,如果未來伊朗確立了其在中東的領導地位,那麼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可能會因其在中東的政策而獲得某種形式的認可,盡管這種認可可能並非他所期望的。
3. 伊朗的軍力似乎沒那麼強,為什麼人們說他是中東霸主
伊朗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實力確實較為強大,但並不足以使其成為中東地區的霸主。一、伊朗軍事實力的概述伊朗的軍事力量主要由陸軍和革命衛隊組成。伊朗陸軍由大約35萬名現役軍人構成,其中包括13萬名職業士兵和22萬名義務兵。這些軍隊被編入4個裝甲師、2個步兵師、4個輕型步兵師、6個炮兵群、2個特種作戰師、1個空降旅、3至4個突擊旅,以及數量不詳的航空兵部隊和獨立裝甲、步兵旅。伊朗陸軍裝備有1600多輛主戰坦克、725輛偵察和步兵戰車、640輛裝甲運兵車、2300多門牽引和自行火炮、1400多門多管火箭炮。伊朗的地面突擊力量以90年代購買的俄制裝備(如T-72坦克)為核心,這些裝備通常分配給經驗豐富的精銳部隊。伊朗在主戰裝備的國產化方面取得了進展,現在擁有一個相對完善的軍工體系,能夠生產輕武器和仿製的BMP-2步戰車、T-72主戰坦克等裝備。革命衛隊的地面部隊與陸軍平行,據稱擁有數十萬兵力,以輕型裝備為主,具有高機動性。此外,革命衛隊領導的准軍事組織聲稱有400萬至500萬民兵。革命衛隊的重要分支聖城軍,由1.5萬至3萬名精英成員組成,主要負責海外作戰。二、中東問題的根源1. 歐洲基督教徒對猶太人的迫害。2.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的執著。3. 美國主導的聯合國181號決議。
4. 為什麼伊朗被認為是中東地區的霸主,而不是沙特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 ),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
伊朗國土面積163萬平方公里,是中東地區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比沙烏地阿拉伯(225萬平方公里)略小。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的人口大國,擁有近9000萬人口。伊朗是一個以波斯人為主的國家,官方語言為波斯語,波斯人佔66%,其次是亞塞拜然人佔25%,庫爾德人佔5%。所以,在中東地區9國中,伊朗是唯一一個非阿拉伯國家。但是,伊朗人98.8%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
伊朗是世界石油大國,其外匯收入的90%依靠石油。伊朗的石油儲量世界第三,石油出口世界第五,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二,是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最重要的石油大國。並且伊朗擁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及自主研發能力。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發達,還有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
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軍事強國,是個有著強悍意志的國家,多年來,美國通過政治孤立、經濟制裁、技術封鎖、軍事威脅、戰爭威脅等手段,全方位打壓伊朗,但是,面對世界頭號大國的威脅,伊朗從來沒有屈服。由於地處波斯灣,波斯灣狹窄的出海口——霍爾木茲海峽又處在伊朗軍隊的打擊范圍之內,因此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咽喉。一旦有必要,伊朗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那麼海灣國家的石油就無法運出,世界經濟就會崩潰。伊朗擁有如此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集團能忽視他的影響。
沙特本身是阿拉伯人,伊朗則是波斯人,兩個民族在歷史上就戰爭不斷,有歷史糾紛,雖然兩個民族都是穆斯林,但是穆斯林內部不同教派的沖突甚至超越了國家與國家的沖突。沙特一直依靠西方不能獨立自主,什麼東西都不能自己生產完全靠進口,這樣其實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並不是一個國家。它只是一個獨裁的家族企業,如果不是美國的支持,沙烏地阿拉伯分分鍾會崩塌的。沙特連葉門都打不過。沙特雖然有軍隊,但沙特的軍隊就像是僱傭軍,大家參軍只是為了錢。沙特有5000位王子,還有一堆部落小集團,還有差不多2500萬的窮苦人民,他們都不熱愛他們的獨裁君主。而且,沙特的國土面積大部分是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