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從越戰後,沒有哪一個國家敢公開向美軍開火,伊朗憑什麼
在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依靠著軍事實力的優勢,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還帶領北約空襲了利比亞,插手了敘利亞內戰。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裡面,一直都是美國襲擊其他國家的軍事目標,還沒有一個國家公開向美國的軍事目標發動襲擊。(不包括恐怖分子和武裝分子)1月8日伊朗向美國發動反擊,是冷戰結束後第一次有國家主動向美軍發動攻擊,而且發動襲擊的伊朗並沒有收到報復,至今仍然毫發無傷。
⑵ 兩伊戰爭最後結局誰贏了
1. 兩伊戰爭的最終結局並沒有明確的勝者。這場戰爭始於1980年,結束於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兩國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2.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國立即停火。伊拉克隨後表示接受決議,並停止了對伊朗海上目標的襲擊。
3. 伊朗在決議通過後的一段時間內沒有明確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
4. 停火後的幾個月里,在聯合國秘書長的主持下,兩國的外長進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並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5.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危機,伊朗利用這次危機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其提出的和平條件。伊拉克承認了對阿拉伯河一半的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軍。
6. 經過8年的戰爭,兩國都遭受了嚴重的人員和物質損失。伊拉克的傷亡和被俘人數達到48萬,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伊朗的損失包括150架作戰飛機,1500輛坦克,1200門火炮,以及16艘艦艇。
7. 兩國在戰爭中的軍費開支接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到了5400億美元,這使得兩國本已強大的綜合國力受到了顯著削弱。
⑶ 兩伊戰爭最後結局誰贏了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伊朗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⑷ 兩伊戰爭是怎麼結束的
為早日結束這場戰爭,許多國家、組織和一些著名人士都在做著積極的努力。如伊斯蘭國家聯盟、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等。伊拉克想要實現「體面的」和平,它襲擊波斯灣內的西方和阿拉伯國家的船舶,以此期望外部促成這一地區和平的實現。但是,伊朗從未認真考慮進行和平談判。
到了1988年4月中旬,戰局又有了新的變化。伊拉克在連續3個月的時間里,對伊拉克境內的伊朗軍隊發起了猛烈地進攻,先後奪回了法奧港、沙拉姆傑地區、馬季農島、祖培達特地區以及北部的一些山區,徹底扭轉了戰場局勢,並迫使伊朗軍隊退到了伊朗境內,基本上恢復了1980年9月戰爭爆發以前的邊境狀態。此後,伊拉克並沒有乘勝追擊,它不想再冒8年前的風險。兩伊戰爭又一次進入到不戰不和的僵持狀態。
國際社會立即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開展了廣泛的外交活動。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曾多次走訪兩伊,就停戰問題進行磋商。阿拉伯國家也積極採取措施,促使兩伊停火。他們甚至願意拿出500億美元作為伊朗在戰爭中損失的賠償費。
面對這一現實,伊朗認為它的目的已基本達到。1988年,伊朗領袖霍梅尼決定無條件接受1987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要求兩伊實現停火的598號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