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說伊朗不可能造出核武器
1. 伊朗目前所公開宣布的20%鈾濃縮,與製造核武器所需的90%以上高濃縮鈾相比,技術上存在巨大的差距。盡管表面上看,鈾濃縮過程似乎原理簡單,但實際上,從工程實踐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
2. 技術限制意味著,即使經過多年的努力,伊朗尚未能夠生產出哪怕一克武器級的濃縮鈾。這一事實已經表明,伊朗在核武器製造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
3. 需要指出的是,不僅伊朗,包括印度在內的一些國家,盡管進行了核試驗,但至今也沒有公開報道過成功生產出武器級的濃縮鈾。印度的核試驗使用的是鈈,而巴基斯坦則是使用鈾進行的。
4. 鈈並非直接從鈾礦中提取,而是源自核反應堆中鈾-238吸收中子後轉變成的鈈-239。因此,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鈈必須從使用過的核燃料棒中提取。
5. 核材料的臨界質量因不同的核武器設計而異,不同的設計可以利用不同量的核材料實現核爆炸。這意味著,即使核材料的量較少,只要設計得當,仍然有可能產生破壞性的核爆炸。
❷ 為什麼伊朗就不能有核武器
伊朗不能製造核武器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與以色列等國家強烈反對。
由於核武器巨大的殺傷力,戰後國際秩序的主要維護者以及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在掌握了核武器之後,便開始致力阻止核武器的擴散。1970年3月,旨在約束非核國家發展核武器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由美國、蘇聯和英國等59個國家首先簽署。
在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眼裡,伊朗的核武器是「邪惡勢力」的核武器,必將給世界帶來災難;
在以色列人眼裡,伊朗的核武器就是猶太國家的災星和剋星;
在阿拉伯人眼裡,伊朗的核武器是波斯人的核武器,是什葉派的核武器,並聲稱如果波斯人有了核武器,阿拉伯人也必須擁有核武器;
在石油進口國眼裡,伊朗堅持發展核武器,必將給海灣地區帶來不穩定,甚至帶來戰爭;在整個國際社會的眼裡,伊朗的核計劃必須納入和平利用軌道。
為了讓中東免於災難,也為了讓伊朗人民免於災難,伊朗不能擁有核武器。
❸ 伊朗為什麼不用核彈
1. 伊朗曾經進行過20%的鈾濃縮活動,但與武器級90%的濃縮鈾相比,兩者技術難度差異巨大。伊朗盡管在核技術上有所進展,但至今未能生產出武器級的濃縮鈾。
2. 核武器的製造不僅需要濃縮鈾,還需要其他技術突破,如設計、材料處理等。因此,即使伊朗擁有了一定的濃縮鈾能力,也並不意味著它能立即製造出原子彈。
3. 印度和朝鮮的核試驗使用了鈈作為核材料,而巴基斯坦則使用的是鈾。鈈是通過鈾238吸收中子後轉化得到的,通常需要從使用過的核反應堆燃料棒中提取。
4. 核材料的臨界質量取決於核武器的設計。高級的設計可以利用更少的核材料實現核爆炸,但這同樣需要復雜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突破。
❹ 為什麼伊朗不能搞核武器
1.《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主要都是根據這個,當然美國的大國霸權也占很多。
2.其實像伊朗這樣的國家不擁有核武器更好,大家都知道,阿拉伯周邊地區的人,自殺襲擊,恐怖威脅,綁架殺人,如果他們擁有核武器,亂子真的早晚都會出,他們不是蘇聯,在國家即將滅亡時蘇共中央還能剋制住使用核武器這件事。你像海灣戰爭錢客觀點說,伊朗是被美國壓著,但在核武器方面,這種壓著對世界人民,對我們都沒壞處。舉個假例,如果伊朗有了核武器,他就可以憑借這個肆意調整石油出口價格,到頭來我們開車加油要多掏錢。
❺ 為什麼美國中國俄國等大國可以有核武器,而伊朗朝鮮等卻不允許有
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規定,無核國保證不研製、不接受和不謀求獲取核武器。
美國中國俄國等大國是國際法認可的擁核國家,朝鮮和伊研製核武器違背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原則。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共有11條規定,主要內容是:有核國家不得向任何無核國家直接或間接轉讓核武器或核爆炸裝置,不幫助無核國家製造核武器,無核國保證不研製、不接受和不謀求獲取核武器。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於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意向,但後又撤回,朝鮮於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意向,於2003年4月10日正式退出。
1968年伊朗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繼承了締約國身份,並在2003年正式簽署該條約的附加議定書。
中國於1991年12月28日決定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92年3月9日遞交加入書,同時對中國生效。
1992年1月27日,法國決定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92年8月3日正式把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批准文件遞交美、英、俄3個簽字國。
2005年5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在聯合國總部舉行,來自187個締約國的代表參加會議。由於與會各方在核裁軍、防擴散和中東無核武器區等問題上分歧嚴重,大會最終未能就《最後文件》草案達成一致。
❻ 伊朗稱「不尋求製造或獲得核武器」,伊朗為什麼不能有核武器
1. 伊朗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該條約要求成員國不擴散核武器,同時承諾不向非NPT成員國轉移核武器或核技術。
2. 由於美國等國家擔心伊朗的核計劃可能用於發展核武器,他們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能力。這些國家認為,即使伊朗聲稱其核計劃用於和平目的,但提煉濃縮鈾的技術也可能被用於製造核武器。
3. 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核能相關活動,包括建立核電站和核研究中心。這些活動起初得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
4.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伊朗與美國斷絕外交關系,美國開始指控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實施制裁。
5. 盡管面臨美國制裁,伊朗繼續推進其核計劃。在發現國內鈾礦資源後,伊朗減少了對進口鈾的依賴,能夠自主提煉和濃縮鈾。
6. 伊朗開始建設高速離心機以提煉濃縮鈾,盡管其最初只能生產3.5%的低濃縮鈾,主要用於核電站。
7. 美國的擔憂加劇,因為提高濃縮鈾的純度是製造核武器的關鍵步驟。美國加強了對伊朗的制裁,並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施加壓力,要求伊朗停止濃縮鈾活動。
8. 伊朗在應對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壓力時,表現出時而合作、時而對抗的策略,交替進行濃縮鈾活動和非活動,以爭取自身利益。
9. 經過多次暫停和重啟,伊朗的核濃縮活動已達到20%的純度,但距離核武器所需的90%還有一定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