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是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嗎
伊朗根本不是世俗化的國家,到現在還是政教合一的政權,伊朗真正掌權的不是總統,而是大教長-大阿亞圖拉,現任大阿亞圖拉是哈梅內伊;
㈡ 為什麼許多伊斯蘭國家的世俗化會失敗
兩個原因,一個是工業不發達,使得人有時間去從事宗教;另一個是有強大的、中心化的宗教組織。經濟因素就不多說了。下面主要說宗教因素。
世俗化最好的都是古代的宗教被破壞的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中國、蘇聯。前三者是新教立國,不依賴舊的天主教。中國的儒教建立在科舉上,科舉停止了儒教就垮了。蘇聯是靠人力壓制宗教的。這些國家的政治幾乎不受宗教影響。
其次是宗教還在,但是宗教組織被破壞,或者沒有中心化的。例如土耳其、法國、印度、泰國。土耳其的哈里發制度被打破了,法國則通過大革命打破了教會權力。印度教和泰國的佛教天生沒有向心性。這些國家的宗教依然影響政治,但是宗教完整地掌握國家權力、制定成法律的情況並不多。
最後是存在中心化的宗教組織的國家,如伊朗、沙特。伊朗有精神領袖,不過因為以前的國王壓制過神權,所以還稍微世俗一點。沙特一直是政教合一的,因此世俗化最艱難。
越遲出現的宗教,控制力越強,組織性越好。伊斯蘭教相對其他宗教出現的較晚,因此中心化的特點鮮明,難以打破,所以就難以世俗化。當然它並不是組織性最好的。摩門教的控制力甚至超過伊斯蘭,如果有一天成為一個國家,其世俗化將更為艱難。
㈢ 伊朗政治派系分野,主要分為哪幾個派呢
伊朗現在的政治派別主要分為世俗派以及保守派。不過現在保守派的實力非常的強大,成為了現在伊朗的政治力量的主導體系。因為現在伊朗的宗教勢力主要趨於保守派,雖然世俗派也進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卻並沒有得到保守派勢力的支持,反而和保守派之間經常會發生沖突。這也導致伊朗國內的世俗派力量非常的弱小。
當然伊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成為中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是這也遭到了美國的強烈反對,因為沙特和以色列根本不會同意伊朗成為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國家。而伊朗國內的保守主義勢力非常仇視沙特和以色列。
㈣ 巴列維時期,伊朗是更加自由的世俗化社會,為何卻爆發了革命
許多人提起如今政教合一的伊朗,感情十分復雜,一方面,敬佩其敢公然對抗美國的膽量,另一方面,對於其嚴密到苛刻的宗教專制的統治感到十分的不滿,並一廂情願的認為,如今的伊朗人後悔革命,更加懷念巴列維時代。
伊斯蘭革命
因此,伊朗革命的發生,並不是一個霍梅尼領導的什葉派穆斯林的宗教狂熱運動,而是由於巴列維國王統治時期,世俗領域種種社會矛盾激化和宗教矛盾共同作用的結果。
以巴列維統治時期伊朗國內激烈的矛盾來看,即便沒有霍梅尼,即便沒有伊斯蘭革命,伊朗最終也會爆發推翻巴列維的運動,區別只在於誰領導這場運動罷了。
㈤ 當年伊朗為何放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於國家來說,最大的發展和邏輯,其實就是不斷強大國家,富裕百姓,這是根本的職責。所以只要是能夠強大國家,只要是能夠富裕百姓的道路,都是好的道路。這一點那是毋庸置疑的 ,這也是世界各國不斷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的主要原因了,而且一旦探索好,必然堅持發展下去。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伊朗,伊朗其實探索出了強國富民的道路,最終卻放棄了。為此,很多人其實不明白了,當年伊朗為何拋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呢?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對於教士階層來說,要想恢復自己的地位,世俗化那是絕對不行的,只有政教合一才能保證教士的地位和財富,這是核心。所以當年伊朗為何放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其實就是教士的私利,教士為了奪取權力和財富,而不顧國家發展的結果,這才是根本原因。
㈥ 伊朗的政教合一是怎麼來的,是百姓的選擇還是誰的選擇
我覺得伊朗也比較神奇,人家的國家都是不斷的發展進步,從那些舊政權變成了新的政權,變得更加的民主。而伊朗卻恰恰相反,他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後來卻走上了政教合一的道路。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教士的教唆和指揮下,伊朗有大批的男性穆斯林發動了政變取得了政權。而他們之所以選擇政教合一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想被世俗化,如果世俗化的話,自己就要被殺死,只有不世俗化,他們才能夠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還有就是家庭的破壞,男人群體的失落。世俗化的伊朗也開啟了西方的價值觀,男女平等,一夫一妻。這個使得那些一夫多妻的男性群體,也非常的失落。尤其是那些中下層的男性,可能連妻子都沒有。所以他們不願意自己的權力失去,所以他們也成為社會不穩定力量。正是因為傳教士和那些男的穆斯林最終才導致本來可以成為發達國家的伊朗變成現在的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