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跟德國的關系為何比較好
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盟友,而伊朗也不例外,伊朗跟德國之間的關系要追溯到以前,這兩個國家之所以關系如此要好,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首先,為了共同的利益,我們都知道伊朗的資源很豐富,美國在中東打壓俄羅斯時,嚴重的威脅到了德國的資源,而德國的資源又從伊朗獲取,所以在中東戰爭時,德國成為了伊朗的強大的後盾,德國不惜一切代價支持伊朗,這也是美國不敢隨意攻打的原因之一,這增進了兩國之間的友誼。
真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這個世界,雖然很多國家相距甚遠,但友情是可以跨越這距離的界限的,最典型的就屬伊朗和德國了,友情可以勝過一切,無論對方是出於什麼原因,有個好朋友支持還是很好的。
B. 德國為什麼會有資格參加六國與伊朗的核談判
自從伊朗核問題備受國際社會關注以來,德國一直同英法兩國代表歐盟積極與伊朗進行談判,勸服伊朗放棄核計劃。今年初,伊朗核危機迅速升級,聯合國安理會開始介入此事。但並非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德國並沒有因此而偃旗息鼓,而是更加活躍地參與各種斡旋。德國為何如此「熱心」此事呢?
二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一直受美國、英國等國的控制。但是,隨著其戰後經濟的快速恢復和發展,德國國力日益強大。特別是在1990年德國實現統一之後,科爾政府致力於重振德國大國地位。他通過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而使德國成了歐洲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國際舞台上,德國也越來越活躍。施羅德執政之後積極參與處理全球熱點事務,首開德國向海外派兵之先河,進一步擴大德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施羅德政府通過向阿富汗派兵維和、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等一系列驚人之舉大大提升了其國際地位和威望。新總理默克爾上台伊始就馬不停蹄地穿梭訪問世界主要大國,致力於拓展德國國際影響力和深入提升其國際形象。
從阿富汗維和到向剛果(金)派兵、從斡旋中東危機到幫助伊拉克戰後重建,幾乎都有德國人的身影。在伊朗核危機這個當前世界最熱點的問題上,德國不可能不發出聲音。
分析人士指出,在解決伊朗核問題上,美國需要歐盟的合作,為其開道探路。德英法三個歐盟大國中,德國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是美國重點依靠的對象。這一方面是因為與英法相比,德國國力和國內局勢更加強大和穩定,政府有更多精力參與國際事務;另一方面,美國要想與歐盟修好關系,必須籠絡住德國這個主導歐盟事務的大國。
德國與相關國家的良好關系使其成為溝通各方的重要「橋梁」。默克爾政府靈活的外交手法使其與美國改善了因伊拉克戰爭而變冷的雙邊關系,並繼續與俄羅斯等世界上其他大國保持良好關系,這使德國在協調各方立場時游刃有餘。
眾所周知,德國一直在謀求躋身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列。近來與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一起斡旋伊朗核問題,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這一時機擴大其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與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套近乎」,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打基礎。
C. 伊朗跟德國的關系為何比較好
1. 伊朗與德國的關系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2. 共同的利益是伊朗和德國關系密切的一個重要因素。伊朗豐富的資源吸引了德國的關注,特別是在美國對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威脅到德國的資源安全時,德國支持伊朗的立場變得尤為堅定。德國在此過程中為伊朗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這種相互支持有助於加深兩國之間的友誼。
3. 伊朗和德國有著共同的祖先,即雅利安人。德國自認為是雅利安人後裔中最優秀的國家,並一直在尋求團結其他雅利安人。伊朗因其亞洲最純正雅利安人後裔的身份,與德國保持了良好的關系。這種歷史和文化聯系為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奠定了基礎。
4. 伊朗在歷史上對德國的支持也值得一提。在德國發起的兩次世界大戰中,伊朗曾無條件支持德國,這種犧牲和友情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極點。盡管這種支持可能導致伊朗自身面臨危險,但它也體現了兩國之間深厚的友情。
總之,盡管伊朗和德國之間存在著地理上的距離,但他們的友情跨越了這個界限。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擁有一個好朋友和支持者總是一件好事。
D. 伊郎核問題六方會談為什麼有德國參加德國不是聯合國常任理國啊
德國代表歐盟,其他為五大常任理事國.
1、六方會談的草案是由英、法、德三國起草的,
2、伊朗六方會談是由歐盟提議和主導的,德國是歐盟的主要成員國之一,在歐盟成員國中,德國,法國,英國起帶頭作用.能夠代表其他盟國的意願
3、六方會談是與伊朗核問題有緊密利益關系的大國參與,德國與伊朗在經濟上的聯系很緊密
4、德國主張通過磋商解決核問題,與英法的觀點一直,所以這三國在核問題前期,一直同伊朗進行談判.不過後來隨著伊朗核危機的不斷加深,由歐盟主持的會談逐漸演變成有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的六方會談.
在2003年12月18日,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德國一直希望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啊,你這個說法不知從何而來
德國、印度、日本和巴西這四個國家一直沒有停止努力,試圖通過安理會改革增加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四國方案」是聯合國安理會改革面臨的最重要的改革方案。但是目前現任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對「四國方案」態度都不明確,因此安理會改革前途依然渺茫。
如果讓德國進去,英法俄各一席,這樣歐洲就會變成四席,其它各洲都不滿意。最好的辦法就是取消英法的,只給歐盟一席,但是對此方案英法不同意。而對德國獲得常任理事國席位反對最力的恰恰是義大利和西班牙這兩個歐洲國家。
常任理事國只有6個,德國不在常任理事國之內,德國是二戰戰敗國 是不會被納如常任理事國里的
沒有任何可能。其實阻力根本不是美國,德國人根本過不了歐洲,歐洲其他國家其實根本不支持德國入常,他們對德國依然還是有防範的。所以根本不需要美國人動手。更何況德國人還 *** 到和其他幾個很不受歡迎的國家捆綁入常,當然更沒有可能了。
對!常任理事國當時的先決條件必須是戰勝國,德國是戰敗國!而且常任理事國都是有核國家,是世界上公認的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是德國不能!
目前6方會談的國家是 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德國。有德國不奇怪,現在的德國在歐盟乃至世界都有較大的影響力。且在整個歐盟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德國能夠達到增長也是其國力、經濟、政治上的體現。而且現在歐盟作為一個聯合的整體,也是為了爭取在聯合國框架內獲得更多的權利,盡量將歐盟的身影深入各種國際事務中。對於伊朗核問題,實質上就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之間的對話語權的角逐。
德國是二戰戰敗國,所以當時不會讓他成為常任理事國。
是中國 俄羅斯 美國 英國 法國
在2003年12月18日,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由此可見德國代表歐盟,其他為五大常任理事國.
E. 德國既然現在無核武器,為何能參加『美中俄英法德』對伊朗的核會議呢
德國參與伊核問題並不是因為它是核國家。
相對於朝核問題的超脫,歐盟對伊核問題更感到威脅,所以伊核問題最早是歐盟和美國一起搞起來的,中俄是後來才參與進來的。德國作為歐盟的領袖國家參與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德國認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著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失敗國家等非傳統和非對稱威脅,所以對伊核問題也非常關心,積極參與伊核問題是德國國家對外政策的重點之一。
德日雖然聯合國入常受挫,但是安理會承諾可以讓日德更多參與國際安全事務,成為特殊的非常任理事國。因此德日才分別參與伊核問題和朝核問題的會談(日本在朝核問題上還有一個東北亞利益相關鄰國的角色)。
最後是因為歷史原因,從伊朗巴列維王朝剛剛開始啟動核計劃時,很多項目都是原西德幫助搞,很多技術是原西德提供的,許多設施也是原西德建設的。所以德國認為自己作為始作俑者參與解決伊核問題責無傍貸。
F. 伊朗跟德國的關系為何那麼好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必須關系的可靠。而這句話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在世界范圍內,很多國家遠隔萬里,但是關系很鐵,最典型我國和非洲的坦尚尼亞就是如此。還有就是中東的伊朗和歐洲的德國,關系也是鐵到了非常。很多人對此不理解,為何伊朗跟德國關系會那麼好呢?其實原因有三點。
伊朗從 *** 革命後,就成為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從1979年開始,就不斷對其封鎖,不斷制裁,至今已經是40年時間。而伊朗在制裁下不但沒有崩潰,反而過得非常的穩定。而且在西方,在美國要對伊朗動手的時候,總有一個國家,在背後聲援伊朗,幫助伊朗。
那就是德國,德國一直反對美國制裁伊朗,尤其是美國撕毀伊朗核武器協議,更是遭到德國的強烈反對。甚至德國不顧跟美國翻臉的危險,跟伊朗一直進行經貿往來,一直進行石油貿易,還給予伊朗資金的援助。可以說,伊朗在世界最鐵的國家,不是俄羅斯,不是我國,而是德國。很多人不理解,為何德國跟伊朗關系這么好呢?兩國遠隔萬里啊,為何若比鄰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第一,同一個祖宗。
德國自稱是雅利安人後裔裡面的佼佼者,尤其是普魯士崛起以來,一直尋求團結雅利安人後裔,強盛國家。而伊朗被認為是亞洲最純正的雅利安人後裔,也是亞洲最優秀的雅利安人後裔。因此,德國在統一前後就跟伊朗保持良好的關系,被譽為雅利安兄弟國家,同宗同源,這是兩國關系好的基礎。當年希特勒就直接將伊朗視做德國的雅利安兄弟國,可見關系有多好。
第二,伊朗的犧牲。
在德國強大後,其接連發動了一戰和二戰,而最堅定支持德國的,不是義大利,不是奧地利,而是伊朗,為此,伊朗兩次亡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伊朗的卡扎爾王朝堅定的支持德國,對抗英法,而且是不斷給予物質支持,幫助德國。
為此遭到英法的記恨,而英法以亡國為威脅,伊朗還是不改初衷,堅定支持德國,為此最終還被英國給滅了。而二戰時期,伊朗的禮薩汗王朝,還是堅定跟隨德國,跟德國融為一體,當時伊朗的國內最多的就是德國人,伊朗的大學,工廠,到處是德國專家。
而伊朗甚至直接幫助希特勒,兩國關系好到了極點。而當時英國和蘇聯,為了打通對蘇聯補給的通道,南北夾擊伊朗,逼伊朗就範。但是禮薩汗寧願流亡海外,國家滅亡,也不背叛德國,最終禮薩汗死在了南非。可以說伊朗用兩次亡國捍衛了跟德國的關系,這是用命換來的交情。
第三,現實的利益。
從現在德國的發展來說伊朗是可靠的盟友,又有豐富的資源。而且因為美國對俄羅斯的打壓,對中東的戰爭,使得歐洲尤其是德國的能源安全受到威脅。因此伊朗是德國穩固的能源來源地,這一點讓德國必須繼續跟伊朗發展友好關系,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支持伊朗。這也是伊朗一直相對安全,美國不敢攻打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伊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