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打伊朗地區什麼概念

打伊朗地區什麼概念

發布時間:2025-04-15 14:47:51

『壹』 以色列為什麼要打伊朗

伊朗人是波斯族,歷史上和猶太人並無過節,反倒和阿拉伯人長期敵對,1980年的兩伊戰爭也可以說是伊朗與整個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在1979 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之前,由於有波斯人和猶太人之間古老的文化紐帶和共同的戰略利益的維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緊密盟友。
以色列猶太人的先祖與伊朗人的先祖波斯人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公元前11世紀古以色列王大衛統一猶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之後分裂為南北兩國,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回國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由於巴列維王朝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和美國在阿以問題上對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斗爭總是與反美反以交織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對以色列國家的理解與認識就決定了伊朗與以色列的關系與巴列維時期相比必然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在新世紀以來的以色列和伊朗雙邊關系中,有兩個關鍵性的節點,第一個節點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後美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把伊朗列在支持國際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之首,還把伊朗稱為「邪惡軸心」。
由於阿拉伯世界一致認為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認為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代理人。伊朗國內逐漸強勢的保守派也一貫指責美國在中東的霸權行徑是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見後「9·11時代」的伊朗和以色列關系的惡化就絕非雙邊關系層面那麼簡單,復雜的地區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識形態等外部因素導致了後「9·11時代」伊以關系的持續惡化。
新世紀以來的以伊雙邊關系中的第二個關鍵節點就是「伊朗核問題」。 對伊朗可能擁有核武器的憂慮讓以色列人倍感焦慮,以色列官員和軍事將領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國際社會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並且暗示,如果國際社會施壓無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計劃,以色列可能將單方面動用武力,打擊伊朗的核設施;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對以色列進行口誅筆伐,指責以色列的霸道和蠻橫。

『貳』 伊朗被美國制裁是什麼意思

1. 美國加強對伊朗的制裁,主要是因為伊朗被認為對中東地區的安全構成持續威脅。
2. 這些制裁措施包括對伊朗的貿易和金融封鎖,以及對伊朗官員和企業的限制。
3. 美國希望通過這些制裁,削弱伊朗政府的能力,迫使其放棄核計劃和停止支持恐怖主義。
4. 然而,這些制裁對伊朗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並加劇了伊朗政府的反美情緒。
5.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不僅對伊朗國內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也對全球經濟穩定性構成挑戰。
6. 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之一,制裁可能導致全球石油市場的不穩定。
7. 此外,制裁可能威脅到伊朗有限的經濟發展機遇,並加劇其國際孤立。
8. 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會加劇兩國之間的外交緊張關系,並可能導致伊朗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9. 伊朗可能會採取激烈的反制措施,這對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構成潛在威脅。

『叄』 美國打伊朗,對中國有什麼影向

1. 有人曾說,控制中東即控制了世界的脈搏,這一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佔全球石油儲量的65%。對我國而言,中東是戰略資源的重要來源。
2. 美國已發起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伊朗位於阿富汗和伊拉克之間,形成了一種戰略鉗制。通過阿富汗戰爭,美國在中東建立了十多個軍事基地。
3. 伊朗近年來不斷挑戰美國霸權,成為美國的眼中釘。然而,美國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無力再對伊朗發動戰爭。
4. 從經濟角度看,如果美國控制伊朗,可能會對我國的能源供應造成壓力,嚴重影響經濟。從軍事角度看,若美國控制中東,我國將面臨巨大的安全威脅。
5. 因此,在伊朗問題上,中國始終保持獨立立場,不讓美國得逞,也不會對美國妥協。這體現了中國對自身利益和地區穩定的堅定維護。

『肆』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來已久,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為何會爆發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今世界一共發生過兩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高烈度戰爭,這兩場戰爭分別是發生在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兩伊戰爭。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後以“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稱。

兩伊戰爭

在這種情況和心態之下,最終愈演愈烈的兩伊邊境沖突演變成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1980年9月17日,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權,同時,命令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揮師進入伊朗領土,兩國之間的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全面爆發。

『伍』 伊朗戰爭

兩伊戰爭,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又稱第一次海灣戰爭或第一次波 兩伊戰爭--物資調配
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整個戰爭進程可分為: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 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損壞。[1]
編輯本段起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 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編輯本段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中伊朗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編輯本段進程
第一時期,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朗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朗軍隊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又恢復戰前狀態。 面對伊拉克的強大攻勢,伊朗軍隊倉促應戰。其空軍襲擊了伊拉克境內的16個目標。地面部隊調整部署,向邊境機動。在前線集結了7個師又2個旅的兵力,此外還有大批的革命衛隊。伊朗設防的重點在北線,以扼守主要通道,遲滯伊拉克軍隊的進攻。伊朗阻滯了伊拉克的進攻勢頭後,漸漸 兩伊戰爭
奪取並把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981年9月,伊朗開始大舉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餘萬兵力,發動大規模的阿巴丹反擊戰,解除了伊拉克對阿巴丹的包圍。1982年3月下旬,經過周密部署,伊朗又發動了「勝利行動」攻勢,全殲伊拉克2個旅,重創2個師,共斃傷伊拉克士兵2.5萬人,俘虜1.5萬人,擊毀坦克360輛,擊落飛機20餘架,繳獲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個師的兵力和大批革命衛隊約10萬餘人,發起以收復霍拉姆沙赫爾市為目標的「耶路撒冷聖城行動」攻勢。經過25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線停火建議,並單方面實施停火,宣布承認兩國於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繼續有效,並准備在伊拉克根本權利得以承認的基礎上同伊朗談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內從伊朗境內撤回全部軍隊。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時期,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萬軍隊,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為了進一步迫使伊朗罷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採取「以戰迫和」方針,在地面和海上連續向伊朗發起主動出擊。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並在戰斗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與此同時,伊拉克還利用其空中優勢,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襲船戰」。 1986年,兩伊戰爭再度激烈。伊朗一反過去打消耗戰的方針,力爭速戰速決。1986年2月初,伊朗出動9萬餘人的兵力,發動了規模較大的代號為「曙光—8號」的攻勢,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奧。與地面戰場相呼應,1986年,兩伊「襲船戰」一再升級,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由於兩伊「襲船戰」影響到非交戰國的利益,科威特於1986年11月和12月,先後向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中國、法國和英國提出租船和護航要求。蘇美相繼同意為科威特油輪護航,並以此為由不斷向海灣派遣軍艦,從而使原來就很緊張的海灣局勢增添了更大的危險。為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 戰場上戴著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號決議通過後,由於兩伊積怨已久,在停火問題上立場各異,分歧較大,誰也不願主動作出讓步,因而聯合國598號決議遲遲得不到貫徹落實。 第三時期,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襲城戰」。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佔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是「兩伊戰爭的轉折點」,它「打開了結束兩伊戰爭的大門」,「為兩伊通向和平開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里,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佔伊朗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編輯本段停戰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 兩伊戰爭
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伊朗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編輯本段戰後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 殘酷的8年,兩伊戰爭
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18萬、傷25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背負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具體傷亡數字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死亡人數為一百萬人左右。 伊拉克軍隊由戰前的24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萬人。
編輯本段啟示影響
(一)巨額資金能夠買到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定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兩伊是中東地區富有的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以來,兩國耗資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蘭參加閱兵式
數千億美元,從國外競相引進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兩伊的工業基礎薄弱,許多先進武器的零配件本國無力修配,彈葯主要靠國外供給;兩國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諸如蘇制「薩姆」和英制「輕劍」、「霍克」型地空導彈,駕駛T—72坦克和米格—23戰斗機等先進武器,是相當困難的。 (二)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固然應當重視速戰速決,但同時還應當有長期作戰的准備。戰爭初期,伊拉克採取突然襲擊的閃電行動,旨在實現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其把戰爭賭注完全押在這一點上,在思想上和物資上缺乏長期作戰的准備,因此,一旦速戰速決企圖被對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漸由主動轉為被動。伊朗依仗自身國大人多的優長,採取了「持久戰」的戰略。 (三)現代局部戰爭中,仍應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應過分糾纏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兩伊戰爭中,幾乎所有的戰役戰斗都是以城市(鎮)為目標的攻防戰,雙方滿足於攻城掠地的表面「勝利」,忽視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四)現代局部戰爭,武器裝備和物資損耗大,給後勤補給提出了新課題。兩伊戰爭雖然稱不上是高水平的現代化戰爭,但戰爭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局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如戰爭初期,伊拉克僅對席林堡這樣一個1000戶的小鎮就發射了幾萬發炮彈。兩伊陸軍主要是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油料消耗多,據估算,伊拉克軍隊每天消耗的油料達2000至3000噸。伊朗頂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後,也因補給困難而拖長了反攻的時間。轉入反攻後,伊朗多次向伊拉克發動地面攻勢,但兩次戰役之間的間隔比較長,有時竟長達5個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後勤系統混亂,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供應跟不上,因而續戰能力不強。
編輯本段後世評價
兩伊戰爭,這個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 死傷的士兵
範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戰斗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2]
編輯本段戰爭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馬拉松」式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雙方經濟損失慘重,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6000多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損壞。

『陸』 緹庡浗涓轟粈涔堣佹墦浼婃湕

1. 浼婃湕浣嶄簬浜氭床瑗垮崡閮錛屽寳閭諱簹緹庡凹浜氥侀樋濉炴嫓鐤嗐佸湡搴撴浖鏂鍧︼紝瑗誇笌鍦熻沖叾鍜屼紛鎷夊厠鎺ュ¥錛屼笢闈涓庡反鍩烘柉鍧﹀拰闃垮瘜奼楃浉榪烇紝鍗楅潰嬋掍復嫻鋒咕鍜岄樋鏇兼咕銆備紛鏈楁槸涓涓楂樺師鍥藉訛紝嫻鋒嫈涓鑸鍦900鑷1500綾充箣闂淬傚寳閮ㄦ湁鍘勫皵甯冨吂灞辮剦錛屽痙椹涓囧痙宄版搗鎷5670綾籌紝涓轟紛鏈楁渶楂樺嘲銆傝タ閮ㄥ拰瑗垮崡閮ㄦ湁鎵庢牸緗楁柉灞辮剦錛屼笢閮ㄦ槸騫茬嚗鐨勭泦鍦幫紝褰㈡垚璁稿氭矙婕犮
2. 緹庡浗鐨勫啗浜嬫垬鐣ヤ竴鐩村湪瀵繪眰鍏ㄧ悆涓誨煎湴浣嶃傚湪鍐鋒垬鏈熼棿錛岀編鍥戒笌鑻忚仈絝炰簤錛岃嫃鑱旇В浣撳悗錛岀編鍥芥垚涓轟笘鐣屽敮涓鐨勮秴綰уぇ鍥姐傜劧鑰岋紝緹庡浗騫舵湭鍋滄㈠叾鍏ㄧ悆鎴樼暐琛屽姩錛岃屾槸緇х畫瀵繪眰鍦ㄥ悇涓鍦板尯鐨勫獎鍝嶅姏銆
3. 緹庡浗鐨勫啗浜嬭屽姩涓嶄粎鏄涓轟簡鏀挎不鐩鐨勶紝榪樹笌鍏惰兘婧愭斂絳栫揣瀵嗙浉鍏熾傞湇灝旀湪鍏規搗宄℃槸涓涓滃湴鍖虹煶娌硅緭鍑虹殑鍏抽敭閫氶亾錛屽圭編鍥界瓑鍥藉惰嚦鍏抽噸瑕併傚傛灉浼婃湕鎺у埗浜嗚繖涓嫻峰場錛屽彲鑳戒細瀵瑰浗闄呰兘婧愬競鍦洪犳垚閲嶅ぇ褰卞搷錛岃繖鏄緹庡浗鎵涓嶈兘鎺ュ彈鐨勩
4. 緹庡浗涓庝紛鏈楃殑鍏崇郴澶嶆潅銆傚湪浼婃湕宸村垪緇寸帇鏈濇椂鏈燂紝涓ゅ浗鍏崇郴瀵嗗垏銆備絾鏄錛1979騫翠紛鏈椾紛鏂鍏伴潻鍛藉悗錛岀編鍥戒笌浼婃湕鐨勫叧緋繪伓鍖栥傜編鍥戒竴鐩磋瘯鍥炬帹緲諱紛鏈楃幇鏀挎潈錛屽緩絝嬩竴涓浜茬編鐨勬斂搴溿
鎬葷粨錛氱編鍥芥墦浼婃湕鐨勫師鍥犳槸澶氭柟闈㈢殑錛屽寘鎷鏀挎不銆佽兘婧愬拰鍐涗簨鎴樼暐鑰冭檻銆備粠鍦扮紭鏀挎不瑙掑害鐪嬶紝浼婃湕鐨勫湴鐞嗕綅緗鍜岄潰縐浣垮叾鎴愪負緹庡浗鍦ㄤ腑涓滃湴鍖虹殑涓涓閲嶈佺洰鏍囥傝兘婧愰棶棰橈紝鐗瑰埆鏄瀵歸湇灝旀湪鍏規搗宄$殑鎺у埗錛岀洿鎺ュ叧緋誨埌緹庡浗鐨勮兘婧愬畨鍏ㄣ傛ゅ栵紝緹庡浗涓庝紛鏈楃殑澶嶆潅鍏崇郴涔熷姞鍓т簡緔у紶灞鍔褲

『柒』 緹庡浗涓轟粈涔堣佹墦浼婃湕

緹庡浗鎵撲紛鏈楃殑鍘熷洜涓昏佹秹鍙婂湴緙樻斂娌匯佸浗瀹跺畨鍏ㄥ拰緇忔祹鍒╃泭絳夋柟闈㈢殑鑰冭檻銆
棣栧厛錛屽湴緙樻斂娌繪柟闈錛屼紛鏈楀湪涓涓滃湴鍖哄叿鏈夐噸瑕佺殑鎴樼暐鍦頒綅錛屽叾褰卞搷鍔涢愭笎鎵╁ぇ錛屽圭編鍥藉湪璇ュ湴鍖虹殑鍒╃泭鏋勬垚浜嗗▉鑳併備紛鏈楁敮鎸佺殑浠鍙舵淳絀嗘柉鏋楀姏閲忓湪浼婃媺鍏嬨佸彊鍒╀簹絳夊湴鍖洪愭笎澹澶э紝鎵撶牬浜嗗師鏈夌殑鍦扮紭鏀挎不鏍煎矓錛岀編鍥芥媴蹇冧紛鏈椾細鎴愪負鍦板尯闇告潈錛岀牬鍧忎腑涓滃湴鍖虹殑紼沖畾銆
鍏舵★紝鍥藉跺畨鍏ㄦ柟闈錛屼紛鏈楁牳闂棰樹竴鐩存槸緹庡浗鍏蟲敞鐨勭劍鐐廣傜編鍥借や負浼婃湕鍙戝睍鏍告﹀櫒灝嗗瑰叾鍥藉跺畨鍏ㄦ瀯鎴愪弗閲嶅▉鑳侊紝鍥犳ら氳繃鍒惰佸拰鍐涗簨濞佽儊絳夋墜孌佃瘯鍥鵑樆姝浼婃湕鍙戝睍鏍告﹀櫒銆
鏈鍚庯紝緇忔祹鍒╃泭鏂歸潰錛岀編鍥藉笇鏈涢氳繃鎵撳嚮浼婃湕錛屾帶鍒朵腑涓滃湴鍖虹殑鐭蟲補璧勬簮錛岀淮鎶よ嚜宸卞湪鍏ㄧ悆鑳芥簮甯傚満鐨勪富瀵煎湴浣嶃傜煶娌規槸緹庡浗緇忔祹鐨勯噸瑕佹敮鏌憋紝鎺у埗鐭蟲補璧勬簮鏈夊姪浜庣ǔ瀹氱編鍥藉浗鍐呯粡嫻庡拰鍏ㄧ悆闇告潈鍦頒綅銆
緇間笂鎵榪幫紝緹庡浗鎵撲紛鏈楃殑鍘熷洜娑夊強鍒板湴緙樻斂娌匯佸浗瀹跺畨鍏ㄥ拰緇忔祹鍒╃泭絳夊氭柟闈㈢殑鑰冭檻錛屾槸緹庡浗涓涓滄斂絳栫殑閲嶈佺粍鎴愰儴鍒嗐傜劧鑰岋紝鎴樹簤甯︽潵鐨勫悗鏋滃拰褰卞搷寰寰鏄澶嶆潅鍜屾繁榪滅殑錛岄渶瑕佸悇鏂逛繚鎸佸厠鍒訛紝閫氳繃瀵硅瘽鍜屽崗鍟嗚В鍐沖垎姝у拰鍐茬獊銆

閱讀全文

與打伊朗地區什麼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洋龍蝦是什麼 瀏覽:148
中國男足對日本哪裡直播 瀏覽:435
伊朗為什麼不發展核電 瀏覽:268
印尼文makmur什麼意思 瀏覽:974
義大利哪裡口音洋氣 瀏覽:514
印尼南庫塔小姐多少錢一晚 瀏覽:632
印度的和尚怎麼修行 瀏覽:408
義大利大紅魚是什麼魚 瀏覽:860
英國普通傘多少一把 瀏覽:663
英國蘇聯佔領伊朗後多久撤出的 瀏覽:1
英國fca有什麼優勢 瀏覽:398
印尼語熊貓怎麼說 瀏覽:442
在義大利怎麼說你好 瀏覽:57
英國普雷斯頓釣竿怎麼樣 瀏覽:220
印度姓氏怎麼改變 瀏覽:429
一元英國硬幣值多少錢 瀏覽:540
英國精英小學留學一年要多少錢 瀏覽:566
印度恆河發源地在中國叫什麼名字 瀏覽:211
義大利是哪個開頭的電話號碼 瀏覽:149
從天寶口岸去越南怎麼辦簽證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