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獲得北斗導航系統後,對導彈的打擊能力提升多大
十倍百倍的提高,甚至可以說徹底擺脫了伊朗在面對美軍威脅時無奈的局面。
伊朗導彈的是多,但對美軍產生的威脅並不大。據說伊朗擁有數千枚各種型號的導彈,最遠的導彈射程可達兩三千公里,不僅能夠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還可以威脅到美國設在南歐地區的軍事基地。
射程雖然遠,伊朗導彈最大的問題是精度太低。
就拿射程達2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流星三來說吧,雖然以它的射程可以打到以色列,埃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等地,但是這款導彈的精度只有140米。
所以,只要和這兩大國保持友好關系,伊朗不用擔心沒糧食吃也不用擔心缺少工業品,從而讓美國的經濟制裁破產。
2. 關於空空導彈的制導問題
1.不死鳥最大射程200公里還得多,兩伊戰爭中伊朗曾有不死鳥攔截伊拉克的轟炸機。最大發射距離不知道。如果敵機在前面200千米處狂逃,這時候發射不死鳥肯定追不上。
2.不死鳥是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發射後需要F14保持對目標的持續雷達照射並向不死鳥傳送目標的即時信息,直到不死鳥擊中。如果中途中斷照射傳輸,不死鳥則會變成直線飛行脫靶。這么遠的距離,所以F14有功率十分強大的雷達。
以至於F14在兩伊戰爭中擊落敵機的數量不是很多,因為伊拉克飛行員一發現
雷達警報器報警,就知道被F14掃到了,立刻落荒而逃,(當然他們不知道伊朗的不死鳥很少,幾乎捨不得用)。知道伊拉克空軍有了法制幻影戰斗機。
3.F22可能或 已經搭配的AIM120D導彈確實有120公里以上的射程。是主動雷達制導導彈。號稱發射後不管。但這個「主動」並非真的發射後不管。導彈發射出去後,載機必須保持對目標的持續雷達照射並向AIM120d傳送目標的即時信息,直到AIM120D攜帶的導彈導引頭開機,這時候距離目標大約20千米左右,完全在導引頭的工作范圍之內,這時候載機才真的不用管AIM120D導彈了,導彈會根據導引頭的引導飛向目標。
如果導彈的導引頭還未開機就不管導彈了,導彈會自動切換導引頭制導,但是目標尚未到達導引頭的知道範圍,這就扯淡了,沒發現目標,導彈就會保持原航向直線飛行。即便是遠處的目標變化了飛行方向,導彈也不會追蹤。導彈到了射程則自毀,或是導引頭電池耗盡,導彈就變成火箭彈,直到射程,然後自毀。
當然要是飛行員願意不啟動導彈的導引頭而把AIM120當半主動彈用,也是可以的。
如果目標在導彈的導引頭工作范圍內,可以把AIM 120d當格鬥彈用,通過導彈自主鎖定目標,發射後當然什麼都不用管。
不過,中遠程空空導彈都有不可逃逸區,即接近目標到40公里左右的時候發射導彈,這時候命中的幾率會比較大。
不光aim120d,俄羅斯的r77、中國的霹靂12、法國的米卡、歐洲多國合作的流星,都是這工作原理。
3. 為什麼伊朗不敢擊沉美軍航母
在中東只有一個國家敢跟美國死磕到底,這就是波斯獅子--伊朗。從擊落美軍全球鷹無人機,處決大批美國間諜,用導彈攻擊美軍伊拉克基地等一系列行為中可以看出來,伊朗反擊美國是多麼的強硬。但這些不痛不癢的反擊,似乎無法讓美國撤銷一切制裁,伊朗正打算“擊沉美國航母”,給白宮一個沉痛的教訓。
伊朗還裝備有一種反艦彈道導彈,是可以用來打擊航母的彈道導彈,如“波斯灣”和“霍爾木茲”系列反艦彈道導彈,以Tondar-69地對地彈道導彈為技術基礎研製的反艦彈道導彈,實際上技術來源是紅旗-2地空導彈。由慣性制導改為被動的光電導引頭,安裝一枚重達600公斤的半穿甲戰斗部,射程可達300公里,能覆蓋整個波斯灣水域。
4. 伊朗大批導彈
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2022年9月28日晚,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共發射73枚法塔赫彈道導彈、制導火箭炮和數十架自殺無人機,襲擊了該國西北部和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地區庫爾德自治區42個美國支持的恐怖分子的陣地和目標,其中有些目標距離伊朗400千米以上,對目標造成了嚴重破壞。
而美國證實2022年9月28日下午2時10分左右,美軍F-15擊落一架朝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方向飛來的伊朗Mojer-6無人機。首先其發射的彈道導彈肯定包括征服者/法塔赫-110(Fateh-110)系列彈道導彈。征服者-110(Fateh-110)系列固體燃料彈道導彈的布局設計基本一統了伊朗近程彈道導彈系列。
要知道液體燃料彈道導彈雖然射程大技術容易一些,但反應時間慢,存儲難,可靠性難以保證,相比之下固體燃料導彈有先天優勢。伊朗的固體火箭起步就是仿製蛙7火箭彈,發展出地震系列火箭,又在進口的我國M-7彈道導彈(薩姆2改型,B610)導彈身上學到了彈道導彈制導和控制技術發展了穆薩克系列導彈。
最終在2001年發展出了征服者110彈道導彈,該彈全長8.9米,彈徑0.61米,彈重3.5段,戰斗部重500千克,射程約200千米,隨後不斷擴展射程,從250千米到300千米,最後到征服者313的500千米,該系列幾乎都採用前部三角形鴨式舵面+後部三角形尾翼+多邊形後掠尾翼的布局。打擊平台多種多樣。
制導方式也從慣導發展到衛星制導、紅外末制導、雷達末制導等多種類型,打擊精度從250米減小到5米左右,稱得上脫胎換骨,該彈改型還攻擊過伊拉克美軍基地,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打擊精度,甚至還發展出波斯灣反艦彈道導彈。美軍挨了打都說效果好。另外,從最新公布畫面來看,伊朗人還投入了BM-120彈道導彈,但本次伊朗人將其稱為精確制導火箭彈。
BM-120彈道導彈採用了6x6民用卡車底盤,後部帶有兩排共6個方形發射箱,可以在卡車後部上揚45°角發射。BM-120導彈的直徑0.368米,長5.175米,全重787千克,最高飛行速度可達4馬赫,射程30至120千米,安裝有配備150千克的高爆破片(HE-FRAG)、穿透或集束戰斗部。該彈採用尖錐形彈頭+圓柱形彈體設計,其氣動舵面雖然不很清晰,但依然能夠大致看出前部三角形鴨式舵面+後部三角形尾翼+多邊形後掠尾翼的布局,這個布局和征服者-110系列一脈相承,可以認為是其縮小型。
BM-120導彈比起征服者-110系列要小一半左右,伊朗人宣稱該彈由慣導(INS)+衛星導航系統制導,圓概率誤差(CEP)小於30米,在打擊視頻中有採用空爆引信摧毀目標的,也有直接鑽地打擊的,打擊精度都很不錯,打擊混凝土建築能夠打出1.1米X0.9米的洞。具備一定的單炮多目標分布式精確打擊能力。本次伊朗人還投入了大量的巡飛彈,就是在俄烏戰場上最火的見證者(Shahed)-136自殺無人機/巡飛彈。
見證者-136無人機採用小展弦比三角翼的無平尾式布局,與機翼融合的圓柱形機身,可能是依靠機翼後緣的全翼展升降副翼控制飛行,依靠翼尖端板維持航向。其材質可能是鋁材+復合材料以減輕重量。該機結構可能是機頭的引信、導航控制艙和戰斗部、油箱、尾部的舵機和雙沖程雙缸活塞發動機+兩葉螺旋槳。該機長3.5米,翼展2.5米,安裝的是50馬力伊朗國產MD550發動機即林巴賀L550發動機仿製版或德國3W活塞發動機。
其巡航速度在185千米/時,航程1800-2500千米,其全重200千克,戰斗部重50千克,能夠利用爆炸破片將地面目標摧毀,可能採用近炸或碰炸引信。
從其GPS/GLONASS+INS制導方式來看,該機只能打擊固定目標。但據說該機還有能夠由配合的遷徙者/候鳥-6察打一體無人機臨時指示目標的能力,因此在俄烏戰場上曾打擊過時敏目標。最後美軍報復擊落的,則是一架Mohajer-6中型無人機,屬於Mohajer(遷徙者)無人機家族的新改型,由Qods(聖城)航空工業公司設計。
本次在伊朗人公布的視頻中可能也是這款無人機在用吊艙指示目標。該機最早在2017年4月15日在伊朗總統出席的儀式上亮相,於2018年2月開始大規模生產供應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並且外銷給了衣索比亞、委內瑞拉、伊拉克什葉派武裝、葉門胡塞武裝在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有實戰戰果。
Mohajer-6無人機長7.5米,翼展10米,高1.9米,最大起飛重量670千克,有效載荷150千克,飛行升限5486米,最高時速為20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12小時,掛彈5小時,作戰半徑200千米,航程2400千米。Mohajer-6無人機採用矩形機身,尖端寬而鋒利,這架無人機由3葉片100馬力Rotax 912活塞發動機提供動力,機身上方安裝有一個降落傘艙,必要時候可以開傘迫降,採用手控降落節省成本。
可攜帶4枚射程約3千米的Sadid-342炸彈,或2枚射程約3千米的Sadid-345,或4枚射程約6千米的Qaem-1炸彈,或4枚射程約12千米的Qaem5/9導彈。
當然也有報道說伊朗人使用了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尾跡在網上有照片,多管火箭炮有打擊畫面,而巡航導彈攻擊的畫面卻一直沒有,畢竟巡飛彈能夠拍到,沒理由那麼大的巡航導彈拍不到。再說了,巡航導彈打400千米目標實在是有點浪費。
可見,本次伊朗方面採用的武器非常適合報復性打擊,其精度也足夠滿足打擊庫爾德自治區42個恐怖分子的陣地和目標,兩種不同速度的武器集中使用取得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時也檢驗了武器性能。
5. 今天美國軍事基地被毀是真的嗎
如果美國軍事基地被毀,伊朗也就亡國了。何況,它沒那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