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拉克與伊朗為何在1984年的戰爭經過是怎樣的
1984年4月,伊拉克為了改變地面戰場的被動局面,向伊朗的海上石油運輸線發動了空中攻勢,大批赴伊朗運輸石油的外國油輪被擊沉。伊朗隨之採取報復行動,波斯灣襲船戰全面展開和逐步升級。伊拉克海軍遠遠不如伊朗海軍,兩伊戰爭爆發後不久,伊朗海軍就封鎖了阿拉伯河口,使船隻不能進出伊拉克的惟一港口巴士拉。但伊拉克的石油除了海運外,還可以經過約旦、沙烏地阿拉伯、豐耳其的石油運輸管道外運,海灣石油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由於僧恨伊朗革命,源源不斷地用自己的石油美元來幫助伊拉克。在這種情況下,伊朗海軍的襲船戰的目標主要指向了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運輸石油的油輪。
1987年伊朗海軍在波斯灣航線上佈雷,美國出動直升飛機掃雷,但成效甚微。
1987年4月,科威特租運3艘蘇聯油輪運油。5月,美國讓科威特油輪統統掛上美國國旗,並把更多的美國軍艦開人波斯灣。5月16日,一艘蘇聯輪船遭伊朗炮艇攻擊,另一艘觸雷。5月17日,美國導彈驅逐艦遭到一枚法國造的飛魚式空對艦導彈的襲擊,37人死亡,但發射這枚導彈的飛機不是伊朗而是伊拉克的。7月,改掛美國國旗並由美國軍艦護航的科威特油輪觸雷。美國以此為借口,從8月起在波斯灣大舉開展針對伊朗的護航行動,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隨後參加。
B. 伊朗油輪向敘利亞政府「賣油」,為何美國政府要指控伊朗
伊朗油輪向敘利亞政府「賣油」,其實美國指控伊朗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的,就是自己沒有得到利益,見到別人獲利經濟得到發展就眼紅。很好的一個例子,就比如,美國抵制中國手機華為,因為華為研發了5G技術,然後就眼紅,想要幹掉敵人的優勢。而不失互相促進互相學習,美國的謙虛精神已而不在,充斥著扭曲的好勝心。
還是希望特朗普做事情不要怎麼偏激,把一個民族帶到毀滅的狀態,並且擴寬自己的心胸,一見到別人獲利,就眼紅,並且開始打壓。
C. 手段用絕!美國強扣伊朗石油,轉手賣出凈賺4000多萬美元
此前美國強扣「伊朗油輪」就被美國《華爾街日報》曝光,稱美國未經過伊朗政府的允許,擅自扣押了4艘開往委內瑞拉的油輪,隨後這些來自伊朗的油輪從阿拉酋的某個港口出發,被美國攔截下時還懸掛著利比亞國旗。《華爾街日報》稱這是美國第一次對伊朗採取如此激進的制裁手段,稱美方對伊朗和委內瑞拉兩國的施壓措施已經進一步升級。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在外界眼中變成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但隨著事件的發酵,3日後伊朗的外交部長扎里夫卻發言稱伊朗未曾有4艘油輪開往委內瑞拉,油輪不是伊朗的,船上的旗幟和石油也統統不是「伊朗」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扎里夫的這番反駁證明了美國已經不是第一次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對其他國家的貨物進行扣押。正因為沒有和其他國家達成一致的協議,所以採取了如此極端且激進的方式對付伊朗,這完全是在掩飾美國自己的外交失敗。10月18日聯合國對伊朗的武器禁運限制已經解除,美國一直在竭盡全力阻止的事情終於發生,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急著給伊朗扣上帽子,千方百計的阻止伊朗實現武器進口或出售自由。
如今看來美國的努力已經是付諸東流,為了宣揚自己的強大,甚至將自己的海盜行為光明正大的說出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實在是令人啞然。美國司法部能夠說出「將這些石油賣了4000多萬美元」的言論,對自己的「海盜」行為發言,還能如此光明正大,實在是令人無言以對。
D. 美國首次扣押4艘油輪,為何要這么做
幾十年來,伊朗和美國一直相互把對方看作最大敵人,因此兩國關系非常緊張。
特朗普上任後,單方面退出了《伊核協議》後,美國和伊朗之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為了徹底讓伊朗低頭,美國一方面加強了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存在;另一方面加大了對伊朗的封鎖和經濟制裁,加強了多方面對伊朗的打壓,讓伊朗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經濟舉步維艱,物價飛漲,失業率猛增,國內局勢動盪,陷入內外交困的地步。
但是伊朗方面也不會善罷甘休,會在其它領域加大對美國的對抗,跟美國硬抗到底。美國想要讓伊朗屈服,也是困難重重,是個註定難以實現的目標。
但這一回合的較量,伊朗是占據下風的,美國雖然只是扣留了石油,並沒有對油輪進行扣押油輪。但美國對伊朗咄咄逼人的政策,讓伊朗的日子更加難過,足見美國在國際上多麼霸道。
美
E. 天狼星號油輪的綁架事件
2008年11月15日上午10點,索馬裏海盜在距非洲東海岸超過450英里的海面上擊敗了護衛軍艦,從而劫持了沙烏地阿拉伯貨物價值高達1億美元的超級油輪「天狼星」號,同時被劫持的還有輪船上的25名工作人員。
「天狼星」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油輪,也是索馬裏海盜首次劫持如此巨大的貨輪。美軍對事件表示驚訝,但由於油輪肇事地點遠離歐美艦只的巡邏水域,它們對於如何解
救顯得束手無策。肇事油輪「天狼星號」是全球第二大油輪,由沙烏地阿拉伯國營阿美石油公司(Aramco)擁有,排水量31.8萬噸,船身長達330米,載重噸位相當於3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油輪當時載有200萬桶原油及25名來自沙特、克羅埃西亞、英國、菲律賓和波蘭的船員,懸掛著賴比瑞亞國旗,原定經南非開普敦駛往美國,上周六駛至距離肯亞蒙巴薩港東南面450海里時,遭一批索馬裏海盜騎劫,並挾持駛向索馬裏海盜的巢穴埃勒。
負責營運「天狼星號」的維拉國際公司發表聲明,聲稱船上25名船員情況安全,公司已成立危機小組,尋求海盜釋放船員及交還油輪,但未提到是否曾與海盜接觸及贖金要求。
(5)被扣油輪掛上伊朗國旗怎麼辦擴展閱讀
交納300萬美元贖金後,2008年11月被索馬裏海盜劫持的沙烏地阿拉伯「天狼星」號巨型油輪9日獲釋,駛離被扣押地點。一名叫默罕默德的談判代表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說,油輪已獲釋並已駛向「安全水域」,交納的贖金為300萬美元,這遠遠低於最初2500萬美元的要價。
沙特駐肯亞大使納比勒10日否認沙特為「天狼星」號油輪獲釋向索馬裏海盜支付贖金。
納比勒說,「天狼星」號獲釋是沙特外交努力的結果。他說,油輪船身沒有受到任何破壞,全體船員的健康狀況也基本良好。
此前,多數媒體均報道稱,「天狼星」號船主9日以空投方式向索馬裏海盜支付了300萬美元的贖金,一直對海盜行為予以監視的美國海軍還拍下了空投贖金全過程的照片。不過,納比勒並未對該系列照片作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