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的公眾節假日
伊朗公眾假日除周末公休兩天外,即星期四和星期五,還公休如下假日:
1. 伊瑪目阿里誕生日(2月4日)
2.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勝利日(2月11日)
3. 穆罕默德成為先知紀念日(2月18日)
4. 伊瑪目馬赫迪誕生日(3月8日)
5. 伊朗石油國有化紀念日(3月19日)
6. 諾魯孜節(3月21日至24日)
7.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日(4月1日)
8. 踏青日(4月2日)
9. 伊瑪目阿里殉難日(4月12日)
10. 開齋節(4月22日至23日)
11. 伊瑪目薩迪克殉難日(5月16日)
12. 霍梅尼逝世紀念日(6月3日)
13. 315起義紀念日(6月5日)
14. 古爾邦節(6月29日)
15. 塔蘇阿節(7月7日)
16. 阿舒拉節(7月28日)
17. 阿巴因節(9月6日)
18. 伊瑪目阿桑殉難日(9月14日)
19. 伊瑪目禮薩殉難日(9月16日)
20. 伊瑪目哈桑阿斯卡里殉難日(9月24日)
21. 伊瑪目薩迪克誕生日(10月3日)
22. 哈茲拉特.法蒂瑪殉難日(12月17日)
以上是伊朗公眾假日的列表。請注意,這些日期可能會有所變動,建議在計劃前往伊朗或進行相關工作時,提前查詢最新信息。
B. 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禮儀上的
按照伊朗的禮俗,每年的4~9月間,天氣炎熱,穿襯衫,打領帶即可,其他時候宜穿保
守式樣的西裝。拜訪商界、企業界或政府部門須先訂約會,談公事要遵守時間。和伊朗人打
招呼,要稱他們的姓加上學術或職務頭銜。根據當地的商業習慣,進行商務活動時,首先彼
此要提示所希望的價格、條件,然後相互讓步達成協議。生意洽談,按伊朗人的習慣,往往
相當費時。雖然起初所提示的價格很難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撓地進行交涉。有
一點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即對方的意識觀念與我們的差異。注意不急躁、不慌張、不灰
心。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不要傷害伊朗人的自尊心,並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蘭教
的言行。觀光、商業旅行到伊斯蘭教國家時,都可以參觀伊斯蘭教教堂,但必須遵守他們的
禮節:要脫鞋,頭上必須有一樣東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著更須注意,不宜太暴露。不
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蓋必須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當地禁止喝酒,也
不能攜帶酒精類的飲料。不食豬肉,烤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層人士喜歡上茶館,泡
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在伊朗,茶館也是
人們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場所。
美國人不象英國人那樣總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講究穿戴。他們穿衣以寬大舒適為原則,自己愛穿什麼就穿什麼。別人是不會議論或譏笑的。春秋季,美國人一般下身著長褲,上身在襯衣外面再穿一件毛衣或夾克,寬松舒適,無拘無束。夏天裡穿短褲和著短裙者大有人在。在旅遊或海濱城市,男的穿游泳褲,女的著三點式游泳衣,再披上一塊浴巾,就可以逛大街或下飯館了。但正式場合,美國人就比較講究禮節了。
接見時,要講究服飾,注意整潔,穿著西裝較好,特別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潔。美國商人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見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時常是點頭微笑致意,禮貌地打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女士無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動伸手,除非女士主動。握手時不能用雙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握手。長幼之間,長者先伸手握手。主賓之間,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間,最忌互相攀肩搭臂。美國人談話時不喜歡雙方離得太近,習慣於兩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應保持120-150厘米之間,最少也不得小於50厘米。
在美國,12歲以上的男子有享有「先生」的稱號,但多數美國人不愛用先生、夫人、小姐、女士之類的稱呼,認為哪樣做太鄭重其事了。他們喜歡別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並視為這是親切友好的表示。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
正式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軍官、醫生、教授、宗教界領袖等人物。尤其是行政職務。美國人從來不以此來稱呼,如***局長、***經理.美國海關的人員總把「請」和「謝謝」掛在嘴上,「請你打開箱子」、「請你把護照拿出來」,檢查完畢時,還會說「祝你旅途愉快」或「今天天氣真好」等客套話。
美國的女店員和餐館女侍們講出的話,使人大有賓至如歸之感,即使你一文不花,她們仍是滿面堆笑,臨走時還笑盈盈地說謝謝你的光臨,希望下次再來。
公私單位訪問前,必須先訂約會,最好在即將抵達時,先通個電話告知。美國人熱情好客,那怕僅僅相識一分鍾,你就有可能被邀請去看戲、吃飯或出外旅遊。但一星期之後,這位朋友很可能把你忘得一干二凈。到美國人家去登門拜訪,冒然登門是失禮的,必須事先做好約定.就是給親朋好友送禮,如果他們事先不知道的話,也不要直接敲門,最好把禮物放在他家門口,然後再通知他自己去取。
應邀去美國人家中作客或參加宴會,最好給主人帶上一些小禮品,如化妝品、兒童玩具、本國特產或煙酒之類。對家中的擺設,主人喜歡聽贊賞的語言,而不願聽到詢問價格的話。
准時守信,相當重要。美國商人喜歡表現自己的「不正式」、「隨和」與「幽默感」。能經常說幾句笑話的人,往往易為對方接受。美國商界流行早餐與午餐約會談判。當你答應參加對方舉辦的宴會時,一定要准時赴宴,如果因特殊情況不能准時赴約,一定要打電話通知主人,並說明理由,或者告訴主人什麼時間可以去。赴宴時,當女士步入客廳時,男士應該站起來,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你才可坐下。美國人在招待客人時,大多用焙牛肉、焙雞肉,因為這些菜式受一般美國人歡迎,既方便又實惠。只要另配上一二種蔬菜、芋類及谷類,如果准備點飯後甜點,就算是大餐了。漢堡包是美國人日常食用的食品,按規定,漢堡包牛肉末脂肪含量不得超過30%。
自1979年1月與我國建交後,美國商人(尤其是大企業經營者)對中國市場頗有興趣。
在美國,一般淺潔的顏色受人喜歡,如象牙色、淺綠色、淺藍色、黃色、粉紅色、淺黃褐色。在美國很難指出那些特別高級的色彩。很多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一、純色系色彩比較受歡迎;二、明亮、鮮艷的顏色比灰暗的顏色受人歡迎。美國人的色彩愛好與購買習慣的關系,可看下面一些富於趣味的例子:
紐約市民喜歡白色的雞蛋,因此在那裡白色的雞蛋常常以高價出售。但是,波士頓市民卻喜歡紅褐色的雞蛋,一般認為紅褐色雞蛋味道鮮美,白色雞蛋味道特殊。但是,烹調專家的看法是,白色雞蛋要比紅褐色雞蛋好一些。
近年來,美國人的飲酒習慣發生了變化,這同各國消費者飲酒習慣的變化是一致的。即從嗜好烈性深色酒轉向非烈性淺色酒。人們越來越習慣於飲用啤酒、葡萄酒和果酒。據統計,世界最大的酒類消費國美國,對烈性酒的消費正在下降。1975年英國威士忌在美國總消費量中佔13.6%,而1985年只佔11%。近 10年來,美國低度酒銷售量上升了約30%,美國流行一種說法「淺色酒比深色酒有益於健康」。
在一些地方,人們喜歡飲淡茶,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人們喜歡喝濃茶。不管是茶葉或咖啡,必須與當地的水十分調和。另外,發紅的奶油或乾酪,比普通的奶油和乾酪受人歡迎。又如紅色的大馬哈魚在有些地方暢銷,而在另外一些地方由於習俗的關系,白色的大馬哈魚暢銷。
綠色的龍須茶,在波士頓受到好評,而白色的龍須茶,卻在芝加哥受到好評。在服裝顏色方面,在美國南部,女人喜歡藍色系,而新英格蘭人由於皮膚紅潤,所以那裡的人喜歡購買適合自己皮膚顏色的衣服。在得克薩斯州,聖誕節過後買淡茶色物品的人就會增加起來。
在美國價值10美分的牙刷中,紅色的約占銷售量的50%,但是卻沒有用紅色製造高級牙刷的,因為在高級牙刷中,瑚珀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非常受人喜愛。另外,帶藍把的餐刀比黑把的暢銷。這是由於美國的婦女講究廚房裝飾,非常討厭顏色單調的用具。
美國禁忌色的實例是,日本的鋼筆製造廠向美國出口鋼筆時,在裝有銀色的鋼筆盒內,用紫色天鵝絨掛里兒,在美國遭到了反感。在美國使用商品的商標,都要到美國聯邦政府進行登記注冊,不然你的商品會被別人冒名頂替。銷美的商品最好用公司的名稱作商標,便於促銷。
美國由於猶太人甚多。注意當地的猶太人節日。聖誕節與復活節前後兩周不宜往訪。除6--8月多去度假外,其餘時間宜往訪。
日本人辦事顯得慢條斯理。對自己的感情常加以掩飾,不易流露,不喜歡傷感的對抗性的和
針對性的言行、急躁的風格。所以,在與日本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沒有耐性的人,常常會鬧
得不歡而散。
「愛面子」是日本人的共性,它是一個人榮譽的記錄,又是自信的源泉,情面會強烈地
影響日本人的一切,一句有傷面子的言語,一個有礙榮譽的動作,都會使事情陷入僵局,
「面子」是日本人最重視的東西。因此,與日本人相處,應時時記住給對方面子。日本人講
道義,重恩情,在他們看來,「一個人永遠報答不了萬分之一的恩情」。知恩圖報,對他們
而言是普通而又相當重要的事情。
送禮,在日本更是習以為常,同事的榮升、結婚、生孩子、生日、過節等都會贈送禮
物,這種禮儀既是歷史的遺風,又被賦予了時代新意。送禮之習,在商務交往往中同樣風
行。給日本客人送一件禮物,即使是小小的紀念品,他都會銘記心中,因為它不但表明你的
誠意,而且也表明彼此之間的交往已超出了商務的界限,說明你對他的友情,重視了他的面
子,他就沒法忘記你的「恩情」。日本人不喜歡在禮品包裝上系蝴蝶結,用紅色的綵帶包紮
禮品象徵身體健康。不要給日本人送有動物形象的禮品。
接受日本人的邀請,也有一定的講究。例如應邀參加正式的宴會,則應鄭重其事,梳汝
打扮,西裝革履。但如果是參加郊遊,或其他的文娛、體育活動,即使是首次見面,只要輕
裝打紛,西裝革履。但如果是參加郊遊,或其他的文娛、體育活動,即使是首次見面,只要
輕裝打扮,或者是適合的裝束,力求自然,就更能顯示出你的熱情大方,瀟灑自如。
C. 伊朗人過哪些節日伊朗人都過哪些節日,這些節日在2006年相對應的
在伊朗,多個節日被官方認定為公共假日,為國民提供了慶祝和紀念的機會。這些節日涵蓋了宗教、歷史和文化等多個方面,展現了伊朗豐富的文化底蘊。
國慶日,即2月11日,是伊朗的重要節日之一。這一天標志著伊朗的建國和獨立,人們通過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來表達對國家的熱愛和自豪。
開齋節,通常在伊斯蘭歷的3月3日,是伊斯蘭教的一個重要節日。這一天,穆斯林們結束一個月的齋戒,重新恢復飲食,並通過訪問親友、互贈禮物來慶祝。
石油國有化日,即3月20日,是伊朗石油工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一天標志著伊朗將石油資源收歸國有,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伊朗新年,從3月21日持續到24日,是伊朗人最盛大的節日之一。人們會進行大掃除、裝飾房屋、與家人團聚,並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伊斯蘭共和國日,即4月1日,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的日子。這一天,全國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以紀念這一歷史時刻。
革命日,即4月2日,是紀念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日子。這一天,人們會回顧革命的歷史和意義,並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這一事件的紀念和尊重。
宰牲節,也被稱為「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另一個重要節日。在5月10日這一天,穆斯林們會進行宰牲、祈禱和慈善活動,以紀念先知易卜拉欣的忠誠和犧牲精神。
此外,伊朗還有許多其他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如阿術拉節、伊瑪目阿里殉教日、穆罕默德誕生日和穆罕默德升天日等。這些節日不僅豐富了伊朗的文化生活,也加深了人們對宗教、歷史和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
D. 各國送禮的禁忌是什麼
淵源的歷史長河造就了各國不同的文化。由於文化的差異,也就派生出了許多文化、習俗、宗教以及社會的不同。在久遠的歷史演變下,各國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現象。
由於摻雜著文化的、宗教的以及社會的影響,那麼送禮也演變成了一種比較復雜的禮儀行為。
現在許多學校有外國學生和老師,了解一下不同國家、民族的禮儀習俗,知道其中的禁忌,這對我們與他們的交往,特別是進行饋贈時顯然是有幫助的。
下面,我們不妨領略一下一些國家的饋贈禁忌,以饗讀者,以便您了解。
日本人自視為「禮儀」之邦,故而他們有送禮的癖好!
日本人喜歡送名牌貨。他們常常採取這樣的做法:即送人以對其本人毫無用途的物品,那麼收禮人可以再轉送給別人,不至於壓在手中,造成浪費。別人收到轉贈物品仍可以再次轉送他人,但這個物品必須是名牌,這樣,便於別人轉送他人。
日本人講究送禮時要在包裝紙上寫上「粗品」二字以示客氣,像我國所說的「薄禮」一樣。商店裡也備有印著「粗品」二字字樣的包裝紙,供送禮入選用。主人設宴款待客人時也常說:「舍下簡陋」、「粗茶」、「粗飯」等等。乍看用語中「粗」字居多,其實說的都是些「細」話,反映出日本人素有的那種辦事細心周到的本性。
日本人認為接受禮物時就應當立即還禮。如無禮可還,哪怕是一張紙呢,也得放在送禮的容器中,以表達自己想還禮的心情。
當然也有例外:日本人認為生孩子後七天才能還禮,辦喪事時送禮在五七(35天)或七七(49天)之後,再還禮。
另外,他們對裝飾著狐和獾的圖案的物品也大為反感。他們認為狐狸是貪婪的象徵,而獾則代表著狡詐。
去日本人家做客,攜帶的菊花只有15片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16瓣的菊花。
韓國人對初次見面來訪的客人常常會送一些當地出產的手工藝品以示友好。
切記,要先讓他們拿出禮物來,然後你再回贈他們本國產的產品,否則,韓國人會生氣的喲。就是說要將送禮的主動權送給對方,免得對方尷尬。韓國人對「4」比較敏感。
美國人比較隨便。一塊兒在城鎮里共度夜晚,送一瓶好的威士忌,或葡萄酒,也可以是烈性酒,一件高雅的名牌禮物是比較適合的。
在商務洽談的開始階段切忌送禮,以免美國人感到不適應,對談判不利,可以等到洽談結束時再送。
美國人送禮講究樸素,即使對外交往中送的禮物也別有心意而且讓人意外:一個美國大學生藝術團訪華與北京大學生藝術團交流,我們送給他們的是精美的彩絹扇,而他們回贈的則是挺普通的印著「YouAreNumber1Withus」字樣的鑰匙串和一支在我們看來極普通的木製直尺。
美國人習慣聖誕節或生日贈送禮物。千萬別在13號,或與13有關的日子送禮,他們會不高興的。
在英國這個自詡紳士化的國度,有個漂亮的外表決定一切。應該避免感情的外露。
應送較為輕一些的禮物給英國人,否則他們覺得你可能有賄賂他們的嫌疑。
合理的送禮時機應定在用完晚飯後或一起到劇場看戲之後。英國人尤其喜歡高級的巧克力,添寶15年威士忌一類的名酒和永宜的鮮花。
英國人對於裝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他們大多數不會喜歡。
和法國人第一次相識送禮是不恰當的。再次相逢時,為了表達對他人智慧、才能的贊美,可表示親近,但不可太顯親密。
如果你應邀去法國人家用餐時,應捎去幾支鮮花——但絕對不能是加以捆紮的鮮花。
記住:千萬不可以送菊花給他們,因為菊花是葬禮上才用的花。
法國人浪漫之極。給他們送禮物你要費一番腦筋,要送一件意外的禮物給他們,他們是會很高興的。
黑色和紫色是拉丁美洲忌諱的顏色,因為會使人聯想到四旬齋(也叫大齋節,封齋期一般是從聖灰星期三到復活節的四十天,基督徒視之為禁食和為復活節作準備而懺悔的季節)。
刀和劍是萬萬不能歸於禮品之類的,刀劍一向被他們視為對方要與自己終結友誼——「一刀兩斷」。
手帕也不可以送人,因為手帕與眼淚總是聯系在一起,哭總是不順或是悲傷,故手帕不宜為禮。
德國人認為「禮貌是至關重要的」。
給德國人送禮您可要小心了,他們對禮物的適當與否非常在意,包裝要力求盡善盡美。德國人是很挑剔的!
德國人不習慣將玫瑰送人,他們認為玫瑰是情人間的專利,萬勿送給主顧。德國人如應邀出去郊遊,主人應在出發前做好細致而周密的安排,不然你的德國朋友又要抱怨了。
兩人初次見面,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互贈禮物屬於常情,但阿拉伯人不吃這一套,他們認為你是在行賄。
阿拉伯人忌諱將用舊的物品充當贈品送予他人,他們認為這是對他們莫大的污辱。
阿拉伯世界禁酒,將酒作為禮物不但是不明智的選擇而且你可能會吃苦頭的。
他們喜歡你送他們辦公室里可以用得上的物品。
你不能盯著他們的一件東西看,主人會認為你很喜歡,說什麼也會讓你拿走。盯住看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
阿拉伯商人喜歡你送給他們貴重的禮物。他們的回贈也會很昂貴的,但他們比較注重公開場合中的形象。
與日本人不同,阿拉伯人認為禮尚往來是關繫到尊嚴的問題,不讓他們表現自己的慷慨是對他們的不尊敬,有可能危及你們彼此的關系哩。
阿拉伯人也愛「名牌」,喜歡比較有新意的禮物,對於價值連城的古玩,他們不是特別感冒,他們對知識性、藝術性的禮物也比較青睞,最好是二者兼備,就更讓他們喜笑顏開了,對於一般實用性的東西,他們則不大喜歡。
烈性酒和印有動物圖案的禮品他們是忌諱的,他們認為這些禮物包上有動物圖案的禮品紙其蘊意會帶來不幸。
您千萬不能給他們的妻子送禮物。這樣做是對他們妻子的侵犯,他們同時也會認為你侵犯了他們的隱私。送些可愛的禮物給他們的孩子,他們則認為你「夠哥們兒」。
伊朗這個國家嚴禁偶像崇拜。譬如,佛像一類形狀的東西都不可以膜拜,所以形似人類的東西,被禁止在家中當作裝飾品。
他們認為放在家裡天天看,日子一長便會形成「偶像崇拜」,那麼對佛便會不恭敬了。
在伊朗您千萬不能用洋娃娃作禮物,他們會覺得你瞧不起他們的宗教,這讓他們很惱火的。
總之,在交往過程中,人們總是要互贈禮物的。在各種場合中,儀式是最重要的,實質性的內容則顯得是次要的。
初次見面就送禮在我國是正常的,但在國外就不大合適了。除非對方有意當場回贈禮物。就是說您要將送禮的主動權讓給對方,以免讓對方「兩手空空」的,多尷尬呀。
一大群人在場,您要送禮物給一個人是不禮貌的。要麼不送,要麼大夥都送,只給一個人送禮物是不禮貌的舉動。最好的做法是等到您只跟受禮人單獨在一起時再送是比較適宜的。
送禮時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禮物不能太貴重。
太貴重的禮物讓人不安,還有「重禮之下,必有所求」之嫌。所以,一般送些紀念品、鮮花,給主人的孩子們准備些小玩具,這樣就比較合適,自自然然,也能博得對方的歡心。
其次,中國人常講的「區區小禮,不成敬意,拿不出手」等等這樣的話要避免。因為他們的習慣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會覺得很不中聽,既然不好怎麼送給我,不是「涮」我嗎?
再有,禮物要有好的包裝。
您應該注意包裝的精美。千萬別用報紙等不雅觀的東西包,否則會給人一種敷衍感,以為你送禮的心不誠。
如果所購商品有價格的標簽,送禮之前要處理掉,別讓對方產生厭惡感。
還有,送禮時要落落大方。
不可偷偷摸摸的把禮物放在犄角旮旯里,進門要麼放在顯眼處,要麼遞給主人,要麼在分別時交給對方。
最後,要注意接禮物時的分寸、禮貌。
收到禮物時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說些「受之有愧」等讓別人不快的話。不如大大方方地收下,過分的推辭或禮貌性太強的推辭,極易讓對方難堪。收到禮物時,外國人喜歡馬上打開,否則讓對方覺得你沒有謝意,對禮物毫無興趣,所以收到禮物時,要盡快打開。
送禮人不妨幫助主人打開禮物,介紹一下禮品,這一點您也許會忽略掉。在這里,我們提醒您要千萬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