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戰爭為什麼慘烈

伊朗戰爭為什麼慘烈

發布時間:2022-01-19 05:59:55

㈠ 伊朗和伊拉克為何開戰

因為伊拉克想當21世紀的中東老大,伊朗認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見不得伊拉克飛揚跋扈,美國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㈡ 伊朗這么強,為什麼在兩伊戰爭中表現這么爛

兩伊戰爭總共打了8年的時間,最終,伊朗損失了40萬軍隊,而伊拉克損失了20萬軍隊,可以說,伊朗算是輸了,那麼,伊朗的國力要強於伊拉克,為何最終的損失是伊拉克的兩倍呢?

結果,可想而知,在齋月攻勢中,伊朗損失5萬多人,而伊拉克僅僅損失6000多人,總之,伊朗的陸軍在戰斗中就是胡亂的沖鋒,胡亂的瞎打,戰術運用爛到極致,可以說,這是一場拿著先進武器的原始戰爭。

㈢ 導致伊朗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俄國——伊朗戰爭指俄國同伊朗爭奪外高加索和裏海沿岸統治權的戰爭。戰爭是由於伊朗封建主企圖侵略19世紀初歸屬俄國的喬治亞和外高加索其他地區而引起的。

外高加索諸小王國和汗國因內訌造成在政治上軟弱無力,伊朗和土耳其在英法兩國的唆使下,企圖乘機兼並整個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民在反對伊朗和土耳其封建軍事擴張的斗爭中,多次請求俄國給予援助,並不止一次地提出要歸屬俄國。1801年,東喬治亞自願歸屬俄國,明格列里亞公國、伊美列丁王國和古里亞公國也先後得到俄國的保護。

俄國——伊朗戰爭軍事行動的起因是,俄國拒絕接受伊朗於1804年5月23日提出的要求俄軍撤離外高加索的最後通牒。

1804年6月,集結在埃里溫地區的伊軍主力在王儲阿拔斯?米爾扎統率下,為奪取梯弗里斯展開了軍事行動。俄軍出動迎擊。6月22日,圖奇科夫部隊在古姆拉附近擊潰伊軍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軍總司令齊齊阿諾夫將軍統率的俄軍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圍牆附近戰勝了阿拔斯?米爾扎軍隊。1805年,卡拉巴赫、希爾凡和舍基等汗國,以及舒拉格利蘇丹國自願歸屬俄國。同年,俄軍對巴庫和臘什特進行了一次海上遠征,但未能取得戰果。1806年夏,俄軍擊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萬伊軍,佔領了努哈、傑爾賓特、巴庫和其他一些居民點。

英法兩國支持伊朗。1807年5月簽訂了伊朗法國同盟條約,隨後又簽訂了旨在反對俄國的英國伊朗條約。俄伊戰爭曾有過幾次較長時間的停息,並由於在此期間俄國同土耳其戰爭、同瑞典戰爭和進行衛國戰爭,而使俄伊戰爭對俄國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崙進攻俄國後,於1812年8月初中斷與俄國政府的和平談判。阿拔斯?米爾扎的軍隊侵入塔雷什汗國,8月21日侵佔連科蘭要塞。1812年10月,為了打擊俄軍,阿拔斯?米爾扎的8萬軍隊集結在阿拉斯河的阿斯蘭社茲徒涉場附近。但是,科特利亞列夫斯基上校指揮的一支俄軍前出到伊軍後方,出其不意地擊潰了伊軍,並繼續擴大戰果,於1813年1月13日強佔了連科蘭。10月24日,伊朗被迫簽訂古利斯坦和約。根據和約,伊朗承認塔吉斯坦、北亞塞拜然和喬治亞歸屬俄國。在戰爭中,外高加索非正規軍事組織和外高加索居民積極援助了俄軍。

俄國伊朗戰爭伊朗政府並未放棄其對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圖。由於東方危機的產生,出現了對伊朗有利的國際形勢,沙赫企圖乘機採取報復行動。他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改編了部隊,英國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蘇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國對巴爾幹事件的注意力。英國企圖將俄國逐出近東,因而支持伊朗與俄國交戰,並把1814年11月25日簽訂的旨在反對俄國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蘭條約強加給伊朗。按照英國的計劃,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應由俄國轉歸伊朗,並置於英國的勢力范圍之下。俄國政府力圖避免戰爭,當准備割讓出部分領土時,開始與伊朗進行談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爾扎為首的沙赫宮廷中有狂熱思想的黷武集團的影響下,伊軍不經宣戰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國和塔雷什汗國,其中部分伊軍推進到巴庫和庫巴,並指望當地居民舉行起義反對俄國。但是,當地居民沒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軍總司令葉爾莫洛夫將軍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擊敵人。東亞美尼亞和北亞塞拜然的居民給俄軍以援助,他們組成了各為1.2萬人的騎兵民團和步兵民團,東喬治亞也派出了2000人的騎兵民團。1826年7月,伊軍包圍舒沙要塞,俄國衛戍部隊頑強堅守了48天,從而使俄軍馬達托夫將軍的部隊於9月15日在沙姆霍爾戰役中擊潰了伊軍。1827年10月13日,俄軍在已任俄軍總司令的帕斯科維奇將軍的統率下,迅猛地奪取了埃里溫要塞。1826~1827年間,俄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佔領了許多城市和要塞,如納希切萬、阿巴薩巴德、梅連德、大不里士、烏爾米亞和阿爾傑比利。沙赫政府開始求和。談判結果,雙方於2月22日在土庫曼查伊鎮簽訂土庫曼查伊和約,根據和約,埃里溫汗國和納希切萬汗國歸屬俄國。

俄國在俄伊戰爭中的勝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躪和屠殺,使英法兩國的侵略企圖化為泡影,也使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發展的機會。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戰爭中,俄軍在數量上較之伊軍並不佔優勢,但伊軍戰斗素質不強,軍事組織不完善,以及技術裝備落後,所以盡管有英法兩國的援助,仍然戰敗。俄軍的勝利也是由於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戰術方面,俄軍採用疏開戰斗隊形和縱隊與射手散開隊形協同行動的戰法具有很大意義。戰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還由於俄軍善於在山林地區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強的獨立步騎兵部隊。俄軍經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為依託。在俄伊戰爭中,俄國非正規騎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們主要部署在步兵兩翼和用來追擊潰逃之敵。俄軍在山區、山林地區和半沙漠地區展開戰斗行動所積累的經驗,在19世紀30~40年代的俄軍條令中有所反映。

㈣ 兩伊戰爭伊朗為什麼死人多

  1. 伊朗剛剛經歷過伊斯蘭革命國內局勢仍然不穩定,例如伊朗左翼組織「伊朗人民聖戰者」1981年六月與革命衛隊在首都爆發了沖突,並於28日發動了恐怖襲擊造成包括司法總監貝赫什提,總統拉賈伊以及6名內閣部長和70名伊朗議會議員死亡。同時支持前國王的軍官仍未死心,在中部哈馬丹省的軍事基地發動叛亂,並從兩伊對峙前線(胡齊斯坦)抽調了數十輛裝甲車返回伊朗內陸,造成防線出現漏洞給伊拉克方面可乘之機。

  2. 邊境地區的叛亂,伊朗地區的庫爾德人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之後發現自己並未獲得自治權,也發動了叛亂,由於兩伊的敵對關系,伊拉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伊朗庫爾德人的武裝活動,伊朗部分兵力被迫轉入北方。

  3. 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的政治活動削弱了伊朗的軍力。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開始對伊朗軍隊進行「整肅」,大量軍官被清洗,剛成立的軍隊內部組織結構混亂,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普遍作戰素質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不得不採取大規模動員的人海戰術進行迅速抵抗阻止伊拉克方面的推進。

  4. 因為國內局勢的影響,伊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於國內事務,並未注意到伊拉克方面的動作,在伊拉克方面短暫而迅速的行動面前伊朗方面猝不及防。

  5. 出現了所謂「叛徒」。「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在國內斗爭中失敗,被迫以政治難民的身份進入伊拉克領土,在薩達姆看來這是一個值得利用的好機會,二者一拍即合,由後者提供支持前者組成了所謂「伊朗解放軍」與本國軍隊作戰,並以前者掌權後將阿拉伯河主航道劃歸伊拉克為條件。這支「志願軍」在中路多次突入伊朗境內達數十公里。

  6. 最後一點是中後期的伊朗反攻。中後期伊朗開始重新啟用一些巴列維前軍官為前線提供支持,當伊朗試圖奪回領土並突入伊拉克境內,但伊拉克方面卻設置了大量靜態防禦工事,這些工事大多為蘇式,雖然簡陋但十分有效。其中地雷十分讓人頭疼,前國王能購買各種先進武器,但唯獨沒想到掃雷車,對伊朗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而伊朗大多為山地地形,大規模坦克戰也只能在胡齊斯坦進行,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不得不採取「人工爆破」(踩地雷)的辦法而造成了大量額外傷害。

㈤ 敘利亞戰爭中,為何伊朗成了除敘利亞之外,最慘的國家

伊朗陷入危機的原因除了因為自身核問題導致的美國的制裁,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伊朗是一個傳統的反美國家,遭到了美國和北約國家的圍追堵截。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伊朗對敘利亞援助了大量的兵力和資金。這幾個因素,讓伊朗的局勢變得岌岌可危。

這樣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讓伊朗的社會局勢開始變得動盪不堪,目前各種示威遊行仍在繼續,如果這樣的情況再持續下去,很難說會不會有反對派產生,一旦有反對派產生,美國是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的。到時候伊朗恐怕會成為下一個敘利亞。

㈥ 為什麼敘利亞戰爭打的這么慘烈

當今世界,無論是從政治、經濟、軍事等硬性標准,還是從制度、文化、價值觀等軟性實力來看,美國都無疑是全球唯一的最為強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使之成為現階段主流文明發展的引領和自由民主的象徵,同時也被那些酷政橫行國家中的許多民眾認為是制度的學習楷模和自己未來的拯救者。
但是,美國的強大並未形成一種霸權。將美國稱為「霸權」的國家往往要麼是自己想稱霸而被美國所遏制(如俄羅斯),要麼是覺得美國的制度和文化影響力正在喚醒本國國民,對當權的統治穩定構成了極大威脅(如伊朗、朝鮮等)。與納粹德國動輒要滅絕一個人類種族、前蘇聯隨意可消滅一個民族文字的王霸之氣相比,雖然美國目前確實具備凌駕於各國之上的實力,卻缺乏主導世界的意識、魄力、野心和手段。 縱觀美國的歷史,其對外政策的確立和最終的效果一向以不靠譜而著稱。美國明確告之世界其對外政策是以美國自身的利益為核心,其次兼顧人道主義與自由世界的價值觀。
但實際上,從一戰、二戰到冷戰,從東亞到中東,從珍珠港、朝鮮半島到印度支那,其對外政策始終是一種自以為聰明的奸商伎倆,言而無信、傲慢愚蠢又短視草率、虎頭蛇尾,很少主動成為他國自由民主、抵禦外侮的鼎力支持者,更不會去擔當所謂受苦受難民眾的拯救者,反而多是站在暴政者的一邊,綏靖旁觀甚至助紂為虐;不僅維護不了人道主義和自由民主的大局,反而經常是養虎為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把盟友害得國破身滅後再賠上數萬甚至更多美國人的性命。 從敘利亞內戰中美國的所作所為就可見一斑。
——美國在敘利亞內戰中的所作所為:破壞與反動 2007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危機嚴重沖擊著原有的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很多國家發展滑坡、民生困難,長期被「增長」掩蓋的政治、經濟、宗教等深層次矛盾集中爆發。作為「阿拉伯之春」至今最為血腥的一幕,敘利亞危機根源於阿薩德家族和復興社會黨40多年集權統治的腐敗、殘暴和無能。現總統巴沙爾繼任後一度想改革惡症,但因觸動既得利益而廢止,最終爆發內亂並升級為內戰。當前巴沙爾政府當局已喪失半壁江山,正在俄羅斯、伊朗等國的強力支持下拚死頑抗,以敘利亞自由軍和伊斯蘭陣線為主體的反對派武裝由於外援不濟,武器彈葯匱乏以及基地組織的搗亂攪局而導致攻勢疲軟,雙方尚處於戰略僵持狀態。
敘利亞內亂爆發後,美國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一、在名義上對敘利亞人民的抗爭表示支持 敘利亞爆發內亂,特別是巴沙爾政府動用軍隊以飛機和坦克等重型武器血腥屠殺和平集結的民眾之後,美國同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一樣表示了譴責。而且一直以來,美國始終在檯面上保持著與巴沙爾政府相針對的立場,以人道、自由、民主的道德高度標示著自己的「政治正確」。
但美國所有行動也僅限於「標示」而已。很顯然,其對敘利亞以至於整個「阿拉伯之春」的真實態度是冷淡的,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僅是因為法國的積極推動才勉強參與。美駐利比亞大使遇襲身亡後,美國從政府到民眾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印象更加惡化。
盡管敘利亞的戰略地位遠比利比亞重要得多,與阿以矛盾、伊(朗)核問題、反恐戰爭等利益要害息息相關,但美國卻一如既往地表現了其特有的孤立、傲慢和短視,莫說對敘利亞抗爭的民眾進行實際的經濟或軍事支持,就那怕是援助一美元都會心疼不止。
與之相反,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國家看到了敘利亞的重要戰略價值,更恐懼於「阿拉伯之春」對自身統治可能帶的連鎖反應甚至沖擊,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地對巴沙爾政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不僅提供雄厚的資金、武器、彈葯、物資等援助,更直接派出或組織數萬人規模的僱傭軍團入敘作戰。

二、
苛刻甄別各類反抗軍,隨意劃定恐怖組織 美國對於援助敘利亞民眾沒有任何興趣,但卻十分熱衷於以其獲得的各種信息,判斷各類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是否與反美的基地組織有所聯系,以此將反抗軍貼上各種標簽。2012年底,美國將敘反抗軍中的敘利亞勝利陣線(Jabhat al-Nusra)列為恐怖組織,並於2013年6月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進一步坐實此項決定。其實,在政權極度暴虐貪婪和社會極度絕望無助的情況下,民眾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傾向或同情於宗教化或民粹化的極端勢力;而面對當權的殘酷鎮壓,反對派也不得不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或短時期內與極端勢力相合作,此本是歷史常態。更何況,在戰爭尤其是東方國家的內戰中,敵我友各方互換情報甚至私下協議是司空見慣的事。
比如敘利亞自由軍就曾與死對頭黎巴嫩真主黨私下協議在古塞爾突圍,並從一些腐敗的巴沙爾政府軍部隊手中購買武器;伊斯蘭軍和自由軍都曾與基地組織有過合作,聯合對巴沙爾軍作戰;而巴沙爾軍也與基地組織達成各種戰場默契,互不攻擊,並在基地組織與反抗軍開戰後立即接防基地組織原先佔據的地盤。所以,若按美國的標准,在敘利亞就沒有任何武裝和勢力包括巴沙爾政府軍不曾與基地組織有過牽連,都可以貼上恐怖組織的名簽。 三、壓迫援助國對敘反抗軍限供或斷供 當前敘利亞反抗軍的總體規模約在20-30萬左右,總兵力已超過巴沙爾政府軍,且後備兵員充足。但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武器彈葯匱乏,缺少城市攻堅的坦克、重型火炮及防空、反坦克等武器裝備。而巴沙爾政府軍正好相反,由於不得人心而造成徵兵困難,總體規模正在萎縮,但得到俄羅斯、伊朗等國的全力援助,武器彈葯充足,坦克、裝甲車輛、火炮、飛機等重型武器和配件也源源不斷地從援助國輸送到其手中。 那麼類似敘利亞這樣一個中等國家的民眾反抗並推翻暴政,到底需要多少武器和物資?
在此不妨作一非常粗略地估算: A.考慮到當前巴沙爾軍總兵力已萎縮至20萬人左右,若武器、彈葯和物資充足,反抗軍以30萬人的總兵力作戰30個月基本可完成推翻任務。平均每位反抗軍軍人每月補助100美元(其實反抗之初反抗軍僅有十幾人),作戰30個月,計9億美元; B.裝備30萬支自動步槍(6億美元)、步機彈30億發(3億美元),計9億美元; C.機槍1萬挺(0.3億美元)、步機彈3億發(0.3億美元),計0.6億美元; D.迫擊炮1萬門(0.4億美元)、迫擊炮彈100萬枚(1億美元),計1.4億美元; E.反坦克導彈10000枚,計1億美元; F.單兵火箭筒1萬具(0.1億美元)、火箭彈50萬枚(0.5億美元),計0.6億美元; G.無座力炮1萬門(0.1億美元)、無座力炮彈50萬枚(0.5億美元),計0.6億美元; H.中型坦克200輛(2億美元)、坦克炮彈20萬枚(0.4億美元),計2.4億美元; I.大口徑火炮200門(1億美元)、炮彈60萬枚(1.2億美元),計2.2億美元; J.單兵防空導彈發射具1000具(0.03億美元)、單兵防空導彈5000枚(1億美元),計1.03億美元。 以上10項共計27.83億美元。
即使將以上需求再翻上一倍,並加上40億美元的通信、後勤等其他武器、裝備和物資的需求,總量約100億美元。而當前反抗軍所擁有的武器物資遠遠達不到此,很多項目甚至不及十分之一。特別要強調的,就是這個最為理想化的需求,其總量也是非常低的,甚至遠不及某些腐敗國家僅一個貪腐家庭或官員所擁有的財富量(據稱利比亞卡扎菲個人就擁有上千億美元的財富)。 支持敘利亞反抗軍的主要有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約旦、土耳其等國,均為比較富足的中等國家。也就是說,根本不需要美國及歐洲國家的援助,以上其中1-2個國家的財力和武裝庫存就足以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推翻已民心盡失的巴沙爾政府。
但目前反抗軍所得到的各種武器物資卻少得可憐,遠遠低於俄羅斯、伊朗、朝鮮、委內瑞拉等國對巴沙爾政府的援助。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國雖然名義上給予了敘反抗軍極少量(數千萬美元)的醫療等非作戰類物資的支持,但在實際中卻一直在全力阻撓有關阿拉伯國家及土耳其等對敘反對派的援助。自敘利亞反抗軍的主力——自由軍剛一起事,美國就立即著手將各反抗軍貼上恐怖組織或與恐怖組織有牽連的標簽,並憑借其在中東地區強大的影響力,在種類、數量等各方面嚴格控制各國對敘反抗軍的援助。導致敘反抗軍尤其北方戰區陷於長期短供甚至斷供的境地,對阿勒頗、伊德利卜等重要城市長圍不克,部分地區甚至被巴沙爾政府軍反攻。更為荒謬地是,在當敘自由軍與真正的恐怖勢力——ISIS(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Sham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基地組織發生沖突並出現失利時,美國及歐洲等國不是迅速加強對自由軍的支持以收復失地,而是以防止物資落入恐怖勢力之手為借口,立即停止對自由軍僅有的少量非作戰類物資援助以作為懲罰。
當前,歐盟對敘利亞的武器禁運實際已成為對敘反抗軍的單方禁運,俄羅斯、伊朗等國根本不賣歐盟及美國的賬。反抗軍兵多槍少,巴沙爾軍兵少槍多的事實成為目前戰局陷於僵持的重要原因。 四、在敘南部另組新軍,挑動反抗軍分裂 大約從2013年2月份開始,美國會同約旦在敘利亞南部的德拉地區另組新軍——德拉自由軍,其主要目的是維持以色列與敘利亞邊境尤其是戈蘭高地區的穩定,確保對此戰略要嘩雞糕課蕹酒革旬宮莫地的控制和對以色列的庇護,在客觀上開辟了進攻巴沙爾政府的新戰線,加強了反抗軍的戰略攻勢。但是,美國這種另起爐灶的做法,明顯是針對反抗軍的主力——北方傳統的自由軍。德拉自由軍獨立於自由軍體系之外,不聽從自由軍參謀部的指揮。其後,美國又曾想以德拉自由軍為主體建立敘反對派的正規軍,以此對所有反抗軍進行洗牌,但凡美國看不順眼的武裝均不得加入此軍。美國的所作所為最終導致了北方反抗軍的分裂。2013年11月22日,在敘利亞作戰的「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伊斯蘭軍」、「統一旅」、「庫爾德伊斯蘭陣線」等7個伊斯蘭武裝派別宣布聯合建立「敘利亞伊斯蘭陣線」,從自由軍中拉走數萬主力,轉向尋求沙特等國的支持。雖然目前來看,伊斯蘭陣線與自由軍仍為密切合作的聯軍,共同對巴沙爾軍及ISIS基地組織作戰,但分裂事件也極大地影響了反抗軍的士氣和指揮。同時,沙特等國對美國在敘利亞內戰中的行為亦極為不滿,2013年10月18日沙特在聯合國歷史上首次拒絕接受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席位,並指責安理會就巴以問題、敘利亞內戰和中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事務持雙重標准,沒有能夠真正行使其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美聯社和法新社均解讀,沙特的這一決定針對美國,以表達兩年多來的失望。此後沙特一度表示,要單獨支持敘反抗軍作戰。 五、縱容巴沙爾政府對平民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 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自內戰爆發後一直處於交戰狀態,反抗軍以少量兵力在此牽制了巴沙爾軍全部12個主力師中的8個,約60%-70%的兵力,連距巴沙爾總統府僅6公里的達拉亞地區也被反抗軍長期占據。巴沙爾政府軍急於驅逐大馬士革地區的反抗軍,以分兵馳援戰事吃緊的德拉、伊德利卜等方向,但苦戰兩年卻使反抗軍越打越多。2013年8月21日氣急敗壞的巴沙爾政府軍對反抗軍長期固守的大馬士革東部地區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造成近2000名平民死亡。美國曾一度表示使用化武是對巴沙爾政府實施軍事干預的紅線。事件發生後,美國雖然表面上措辭嚴厲,但在行動上卻猶豫不決,最終出爾反爾,與俄羅斯和巴沙爾政府進行了私下交易,從高調宣揚要實施懲罰性軍事打擊逐漸轉為姑息縱容,答應了巴沙爾政府「以化武換和平」的提議。巴沙爾政府則未曾受到任何懲罰,其軍隊的士氣經歷了從低落到回升的過程,迅即在局部發起較大攻勢,同時俄羅斯和伊朗等國也乘機加大了對巴沙爾政府的軍事援助。應該說,此次化武事件徹底暴露了美國對敘利亞局勢的真實面目:混亂、無計劃、無目標狀況下的急功近利和損人害已。實際上,在此次化武事件之前,巴沙爾政府已多次在大馬士革等地區使用化學武器,反抗軍曾將有關證據提交美、英等國,均充耳不聞、反應冷淡。 六、壓迫反對派與巴沙爾政府媾和 由於對敘利亞巴沙爾政府使用化武最終採取了縱容態度,美國受到了國際和國內多方面的指責和壓力。而奧巴馬政府一直以來在外交上的乏善可陳,更使其急於找到一些亮點來證明自身的能力。因此,美國以推動美歐大范圍解禁的重大讓步為代價,換取了伊朗在核武器發展計劃上的暫時延緩,並將此作為奧巴馬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政績。爾後,又將對待敘利亞問題的著力點集中在壓迫雙方媾和之上。其實早在2013年上半年,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已認識到:其已不可能在軍事上取勝,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反抗軍的壯大,巴沙爾很可能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由此,巴沙爾政府的各種宣傳機器逐漸由以往高調宣揚要將所有反抗勢力趕盡殺絕,轉向渲染戰爭創傷、呼籲和平談判,以為保全巴沙爾家族及核心統治成員的身家性命提供契機。與之配合,俄羅斯、伊朗也一直致力於促成反抗軍與巴沙爾政府媾和。但是,對於已經付出了十多萬人生命的敘利亞而言,這個國家已絕對容不下血債累累的巴沙爾政權。因此,內戰各方包括美國及俄羅斯都知道和談是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結果的。但美國卻動用了幾乎所有手段,包括要挾停止對敘利亞自由軍的支持、全面孤立自由軍等,最終壓迫敘反對派參加了於2014年1月22日舉行的日內瓦和談。2月15日,和談最終破裂,而巴沙爾政府及其支持者黎巴嫩真主黨、伊朗革命衛隊、伊拉克僱傭聖戰武裝卻在日內瓦和談及聯合國在地中海銷毀敘化學武器行動的掩護下,大規模進行兵力調動和武器物資輸入,恢復作戰能力,於2月11日重啟了對大馬士革東北部的攻勢。 總的看,雖然美國名義上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民眾一方,但出於種種原因,卻在實際上始終對反抗軍進行破壞和阻撓。其對敘利亞民眾抗爭的影響已不是簡單的消極旁觀,而是有巨大的破壞性和反動性。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的破壞和阻撓,可能敘民眾已在其他國家的支持下推翻了巴沙爾政府,戰爭早已結束,重建已經開始。 ——美國一貫如此 有人將這些不靠譜甚至卑劣的表現歸責於本屆總統奧巴馬的平庸和無能,其實,美國一貫如此: 中日戰爭。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日本侵略整個亞太的野心昭然若揭,但美國不僅對日本的擴張與膨脹視而不見,更自以為聰明地在中國與日本的對抗中兩頭取利,大量地給日本提供發動戰爭的戰略物資和航空、冶金、電氣等工業技術。也可以說,日本用以突襲美軍珍珠港的航母,就是用美國提供的鋼鐵建造的。而即使在對日宣戰後,以羅斯福、史迪威為代表的美國官僚,始終抱著極度的不信任和蔑視,對中國抗戰進行百般刁難,一會斥責中國軍人都是飯桶而在印度、緬甸方向另起爐灶組建新軍,一會要全盤接管中國戰區的指揮權甚至另選他人取蔣介石而代之。中國的抗戰,實際上始終是在對美國的不斷乞討與哀求中艱難進行。 越南戰爭。美國最初以強勢介入,從「特種戰爭」打到「全面戰爭」,僅美軍就動用53萬多人,最終卻是拋棄盟友揚長而去,越南淪為蘇聯等革命輸出的又一犧牲品。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美國與南越聯軍(其總兵力是北越聯軍的4倍)都不會打不贏此場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美國把仗打得三心二意,投入重兵卻不願意付出應有代價發起真正的攻勢,最後曠日持久的傷亡反而更為慘重;有心支持和武裝南越,實現戰爭的「越南化」,而一貫的傲慢和蔑視又使刁難和爭吵遠遠大於對盟友的幫助;全面撤軍毫不顧及盟友的需要,拍屁股說走就走,只考慮自己如何脫身,最終導致越南全面淪陷。 此外,還有朝鮮戰爭以及「爛尾工程」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等等。總結起來,美國的主要表現就是: 1.雖然美國是民主國家,但在大多數國家內部反專制反暴政的斗爭中,其往往是站在專制政權的一邊。 2.在打擊國際邪惡國家與勢力的斗爭中,美國總是表現出與其實力和影響力極不相稱的推諉與冷漠。 3.美國非常瞧不起非西方文明國家的盟友,即使對盟友進行支援或幫助也充滿了鄙夷和提防。 4.當美國援助一個國家尤其是非西方文明國家之時,其常常是無視盟友本身的文化特性,按照自己的想法另搞一套,如另建新軍、全盤替代盟友進行指揮甚至策動政變更換盟友的領導人。 5.當盟友或受援國(勢力)受挫或表現不佳之時,美國往往不是加大援助力度去認真地解決問題,而是以更多的不信任大加責難,甚至會限供停援或拍屁股走人,結束盟友或支援關系。 6.美國常不惜以各種卑劣手段(停止援助,國際孤立)壓迫盟友,卻不惜任何代價討好敵對一方,使根本不可能和解的雙方勉強停火談判,結果卻是邊談邊打,談後大打。 7.美國偶爾會出現一些強勢總統,比較積極地承擔其國際責任,但很快就會出現一位「拆樓總統」,如尼克松、奧巴馬,將上任辛苦積累並未完之事業拆得前功盡棄。 ——美國為什麼要這樣? 不止是外人,連很多美國人都知道其在對外政策的愚蠢與短視,但似乎永遠也無法跳出不斷重復錯誤的怪圈,其中的緣由錯綜復雜。 歷史原因:美國只是一個暴發戶 美國是地球上最為幸運的國家。一群探險者以絕對的文明優勢征服和繼承了資源豐富的廣闊土地,在近無強敵的優越環境中發展壯大,使之從未經歷過皇權、君權或神權的殘酷統治,從未經歷過有規模的外敵入侵、從未經歷過滅絕性的自然災害和疫病、從未經歷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說到底,美國只是一個歷史的暴發戶,其擴張和強大的偶然性因素遠遠大於必然,並非發自於一個既定民族或國家數千年長期艱苦的競爭與經營,而更多是各色人等的意識與利益相投及契約相訂。雖然由此使其能夠拋卻既定民族或國家的陋習和劣根,以最為平等、自由、開放和創新的姿態立於世界之巔,但正因為其缺乏歷史的沉澱,所以很難真正體會和理解其他文明尤其是東方和伊斯蘭等文明的特殊與復雜;正因為其缺乏對苦難與榮譽的經歷和城府,所以在與專制強國的斗爭中總是經驗不足、棋差一著;正因為其處於兩洋屏護、物產富饒的優越之地,所以才每每在需要其擔當、出手和援助的關鍵歷史時期孤立自保、冷眼旁觀,最後又不得不去付出更大的代價去收拾更為糟糕的殘局。 文化原因:除了西方文明,其他都是劣等 當一種特定的文明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上全面主導世界的發展,此種文明之下具體的民族或國家,必然會對其他文明產生極大的優越感。當然美國不會如納粹德國、軍國日本那樣用征服或屠殺來表達這種優越,甚至可以說,在平等對待其他文明的問題上,較之歷史上所有的東、西方國家,美國是做得最好的。但是此並不能夠真正排除美國尤其是普通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的優越與傲慢,以及由此而生的、對其他文明的無知與偏見。珍珠港被日本偷襲後,竟有很多美國人並不相信,認為黃色人種不可能擁有如此軍事技術與實力襲擊強大的美國。而到今天,在相當的美國人心中,伊斯蘭代表的就是恐怖主義,而東方人代表的就是專制與權性。雖然這些認識有一定道理,也反映著一些文明自身存在的弊端。但問題就恰恰在於此:落後之文明正因為落後,才往往偏於陰暗、偏激與敏感,成為仇恨與破壞者;先進之文明正因為先進,才需要以更大的胸懷甚至犧牲精神去容納、幫助落後文明的涅盤革新和發展完善。在此博弈中,不可能過多地要求落後者去立即轉變或讓步,而是需要先進者去首先付出和作為,才能最終雙贏和共存,否則就會兩敗俱傷甚至共同毀滅。由於復雜的歷史、政治等因素和統治者的洗腦,很多伊斯蘭及東方專制國家的民眾極度仇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甚至會恩將仇報。而美國政府及民眾在對外政策上本能的、無法掩飾的優越與傲慢,對非西方文明國家民眾抗爭的冷漠旁觀和幸災樂禍,甚至出於維持現狀、保護既得利益的考慮去支持不得人心的當政集團,也更為加劇了文明之間的仇恨與沖突。 制度原因:民主的壞處 民主制度是人類社會經過數千年血與淚的經驗教訓所創造的相對最優的社會與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將社會結構由原本的金字塔狀態盡量拉向扁平,以相對平等的相互監督和合作極大地限制人類的貪婪、佔有、侵犯等劣根,限制個人及利益集團的惡性膨脹,較好地避免因個人或集團的專斷、作惡而造成的人間慘禍。但是,歷史中常會有這樣的現象:遠見卓識的真理有時恰恰僅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民眾因顧及眼前往往急功近利和保守封閉。而民主制度下扁平化的社會結構使每一個個體在政治上擁有平等權利,體現民意的選票是最終的王牌,決策的依據不是事物本身的正確與否,而是所獲支持人數的簡單相加,也就是眾多愚昧、短視者具有同樣權重的決策參與權並能夠以數量取得優勢,最終決定政策的方向。美國建立了當前世界上最為優秀的社會與政治制度,民主使美國政府在對內問題上竭力奉公、不敢為惡,但在對外問題上卻不得不順從於大眾人群所天生而有的短視與愚昧。由於前面分析的歷史與文化等多種因素,對於大多數美國人而言,其他國家民眾的苦難與抗爭、對國際上邪惡國家和勢力的遏制與打擊,遠不如某場NBA賽事重要。當然,如果有一天災難蔓延到美國,比如「9·11」恐怖襲擊,再若真有一天朝鮮、伊朗或其他勢力將原子彈研發成功,並將它扔到了美國,美國人又會哭天搶地。美國政府在對外政策上的短視與愚蠢,對其他國家民眾抗爭的冷漠旁觀,從根本上是代表著美國大眾本身的愚昧和孤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讓美國再經歷一次二戰,日本同樣能夠再次把美國的珍珠港炸平。在當時美國人普遍的孤立旁觀、坐收漁利的小聰明心態下,沒有哪位美國總統敢違背民意,冒然地主動宣布參戰,更不敢向日本發起先發制人的戰略進攻,即使發生了這樣的奇跡,這位總統也可能最終被美國國會以魯莽行事甚至戰爭罪進行彈劾。 利益原因:長遠與現實的矛盾 上個世紀,漫長的冷戰以社會主義陣營的全面崩潰而結束,作為最終的勝利者,美國並未有前蘇聯之類國家那種四處輸出革命以實現全球一片血紅的野心和稱霸慾望,因此一直很滿意和享受冷戰以後的國際環境。在其看來,這樣的環境能夠給美國提供從來未有的優越和安全感,所以美國要做的就是維持現狀,其他地區發生的林林總總與美國無關,影響不了美國人的幸福生活,更不值得其花費納稅人的錢財和付出子弟的生命去介入干預。所以,更多的美國人樂於自為聰明和幸災樂禍地旁觀伊斯蘭遜尼派與什葉派斗爭的升級,旁觀很多邪惡國家的民眾抗爭被殘酷鎮壓,美國人認為這些國家和文明中的各派都不是好東西,其爭斗得越慘烈就會越有利於美國。但是,國際形勢的發展已經證明維持現狀的不可能和不作為將帶來的可怕後果。「9·11」事件給了美國一個很大教訓,伊斯蘭極端勢力與世俗專制勢力及蘇聯人的戰爭並非如預期地削弱美國的敵人,反而長期戰亂但更多的民眾走向宗教和民粹的極端,以更為暴虐的方式報復整個世界,美國作為最為富強的國家則首當其沖地承受這個苦果。隨著核技術和核原料的擴散,越來越多的邪惡和混蛋國家或勢力已經或將要掌握核武器。一旦擁有核武器,此類國家的統治者就會對內宣揚正是因為自己專斷的英明偉大才贏得了核大國的地位,使歷史上的外敵再不敢肆意欺凌,本國人民才能夠真正地站了起來;而那怕此類國家已經積累了多少腐敗、不公、矛盾和丑惡,甚至有的還邪惡到人吃人的地步,在核威懾之下,即使是美國也不敢對其輕易動武,除非內部民眾揭竿而起,不可能有外力給予直接推翻。而當此類國家一個接一個地邁入核門坎,也許人類社會就不得不面臨真正的世界末日。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薩達姆伊拉克、卡扎菲利比亞以及伊朗、朝鮮、委內瑞拉、古巴或基地組織等都同時擁有了可以毀滅地球上數十個大型城市甚至一個中等國家的核武能力,此時再發生兩伊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延坪島事件、「9·11」事件等,世界將會如何?核戰爭中沒有倖存和旁觀者,包括美國。 當然,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為發達的研究機構和智庫,不乏富有遠見的報告和建議,也完全能夠看到:只有全力以赴地推行所有國家的民主化,使有恆產者有恆心,才能最大地祛除一個國家或勢力的侵略性和毀滅性,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類不會因自身毀滅能力的膨脹而同歸於盡。但正如前面所言,美國是一個選票為王的民主國家,明顯會損害眼前利益的意見根本無法通過選舉和國會的篩選。美國幫助利比亞和伊拉克民眾推翻了卡扎菲和薩達姆的統治,其實也幫助美國乃至世界消除了一個可能會發動核戰爭的策源之地,但大多數的美國人不會考慮到這樣的長遠利益,他們記住的是利比亞人恩將仇報殺了美國大使以及美軍士兵在伊拉克的傷亡數字。 ——啟示 在很多國家,一些人還在做著這樣的美夢:終有一天,有如天兵天將的美國大兵會乘著F-22戰機駕五彩祥雲而來,就象英俊的王子拯救美麗的公主,解其於倒懸,爾後接受自己燦爛的鮮花和熱辣的香吻。但事實是:這個夢境永遠也不會發生。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都只能靠自己。自由與幸福就在那裡,要麼,站起來去拿;要麼,繼續跪著。

㈦ 美國伊朗戰爭原因是什麼

表面上的原因是美國認為伊朗進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製造,其實質就是美國想搶占資源。

㈧ 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為何會進行長達8年的戰爭

1980年,中東這個“火葯桶”又一次被點燃,使得海灣地區成為全世界所關注的熱點中的熱點。9月22日凌晨,伊拉克軍隊突然向伊朗發起了全面進攻,在一周之內深入伊朗境內15-30公里,打得伊朗軍隊措手不及。一些軍事分析家、政治家和新聞記者據此預言,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伊拉克軍隊只需幾個星期就能贏得戰爭。但恰恰相反,這場戰爭成了一場拉鋸式的消耗戰,一打就是8年之久。

這場戰爭的爆發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這中間還夾雜著民族糾紛、宗教矛盾、領土爭端、個人恩怨等,使得戰爭的原因更加紛繁復雜。伊朗人多數是波斯民族,伊拉克人是阿拉伯民族,在現代歷史上,兩個民族曾多次兵戎相見,相互都有被統治的經歷,都視對方為宿敵,結怨很深。圍繞半條阿拉伯河的主權歸屬問題,兩國鬥了70年。

1983年到1998年期間,戰爭同時在陸上和海上展開。陸上戰斗大多是“襲城戰”,在海上雙方展開了“油輪戰”。這不僅給兩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也給中立國的油輪帶來嚴重的威脅。美蘇兩國以此為借口,爭相護航,並在海灣地區明爭暗鬥,使海灣局勢進一步復雜。

兩伊武裝沖突,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全體一致通過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決議,即598號決議。伊拉克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反應,表示歡迎安理會的決議。

一年之後,伊朗迫於戰爭形勢非常不利,在國際上形象孤立,國內經濟衰敗、政局不穩,人民厭戰情緒加劇,軍隊損失慘重,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598號決議,霍梅尼說:“接受這一現實比喝毒葯還要厲害,為了使真主滿意,我要把它喝下去。”兩伊終於在血戰8年之後實現停火。

戰爭沒有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一場戰爭,兩個輸家。

㈨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來已久,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為何會爆發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今世界一共發生過兩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高烈度戰爭,這兩場戰爭分別是發生在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兩伊戰爭。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後以“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稱。

兩伊戰爭

在這種情況和心態之下,最終愈演愈烈的兩伊邊境沖突演變成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1980年9月17日,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權,同時,命令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揮師進入伊朗領土,兩國之間的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全面爆發。

㈩ 兩伊戰爭中,伊朗的正規軍為何不堪一擊

相信對軍事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伊朗的正規軍,這支軍隊是當時巴列為花了幾百億美金重金打造的。從美國購進了很多先進的裝備武器引進了新的作戰理念,這樣子軍隊在當時是所向披靡的,但是在兩伊戰爭中為什麼正規軍如此不堪一擊呢?主要原因還是有以下幾點。

第三是因為霍梅林對於正規軍的不信任。他將軍隊中最好的武器和裝備都給了伊斯蘭革命衛隊,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政權。而當時的正規軍,無論是武器和裝備都沒有,而且也沒有足夠的補充,到最後自然會被伊拉克軍隊打得不堪一擊。

閱讀全文

與伊朗戰爭為什麼慘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蒙古為什麼給中國捐羊 瀏覽:770
義大利在歐洲工資消費處於什麼地位 瀏覽:859
怎麼才能去英國皇室做管家 瀏覽:624
印度做飯視頻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瀏覽:307
印度病毒怎麼蔓延 瀏覽:692
印度有多少衛星終端 瀏覽:247
義大利面綠色香料是什麼 瀏覽:483
手機是越南文如何轉換中文 瀏覽:195
印尼巴士模擬器怎麼導入電台 瀏覽:509
央視什麼時候再播放典籍里的中國 瀏覽:388
英國冷凍肉多少錢 瀏覽:236
印度有哪些大型投資機構 瀏覽:665
中國鮮面條錢最難找的是哪個城市 瀏覽:289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如何得到回報 瀏覽:150
潮汕到越南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611
印尼蝦皮電商平台怎麼玩 瀏覽:925
中國有多少房奴 瀏覽:597
中國的最西端是哪裡 瀏覽:440
越南伊朗局勢怎麼樣 瀏覽:408
中國功能糖城在禹城哪裡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