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馬匹化石在義大利哪裡

馬匹化石在義大利哪裡

發布時間:2022-01-24 12:39:32

㈠ carpi是義大利的哪個城市在哪裡

卡普里————安娜卡普里

卡普里是那不勒斯海灣中的一個小島。在義大利人心目中的卡普里,也許就像中國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自然、幽靜、沒有塵世的污染。

馬克西姆·高爾基於1911年2月至1913年11月居住於此。

卡普里竦峙在第勒尼安海中,素稱「人魚島」,得山巒仙氣,自古為天下所慕向,今猶存「人魚岩」、「人魚礁」,煙濤微茫中別有洞天,似見鮫人出沒於神秘靈奧的「藍窟」、「綠巢」、「紅窖」和「白穴」,其異象令人神馳方外。且看,一幅拿波里版畫呈現三個豐姿綽約的美人魚,在此山島下的澹澹碧波中翩躚起舞,用妖媚的歌聲迷惑受尤利烏斯束縛的船員,展示《荷馬詩史》悠遠的神話圖景。或許,正是「人魚島」這一卡普里的換稱修辭意象,恰如美人魚婉轉動聽的艷歌,召喚好奇者涉海前來。

卡普里島在義大利的位置:
http://www.hoteltravel.com/cn/italy/capri/maps.htm

卡普里島地圖:
http://www.hoteltravel.com/cn/italy/capri/anacapri_map.htm

卡普里島風景

http://book.people.com.cn/mediafile/200806/19/F200806191112571707045439.jpg

㈡ 馬的歷史

原產於中亞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類馴化,15世紀後,才被殖民者帶到美洲和澳洲。

馬主要作為役使家畜,用於騎乘、挽車和載重,在戰爭和勞作中運用。在歷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工業革命蒸汽機出現以前,一直是主要的拉車動力,以至於後來機器的能力要以馬力來衡量。在山區無法行車的路上,馬是主要的運載工具。

在戰爭中最早也是拉戰車,由游牧民族首先發明騎乘,中國直到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開始出現騎兵,羅馬帝國也是後期從中亞游牧民族處學習的騎乘。馬鞍也是游牧民族發明的,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馬鐙是中國人在唐朝後期發明的,一開始只是一個,為便於上馬,後來發展為一邊一個,波斯人稱為「中國鞋」,後來才傳到歐洲。直到20世紀末,由於各種戰車、直升機的出現和普及,騎兵才開始退出戰爭。目前騎乘多用於體育競賽,有的大城市巡警也還用馬。

馬也可以作為乳用和肉用,伊斯蘭教律法禁止食用馬肉,公元732年教皇格里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馬肉,但後來作用不大,現在法國人、義大利人都食用馬肉,日本人認為馬肉是營養豐富的肉食。在二戰期間,美國允許肉店供應馬肉以彌補牛肉供應不足,但二戰結束後,在西部牧場主的壓力下,又禁止供應馬肉。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適合釀造「馬奶子酒」。

隨著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紀後半期,許多國家培育出各種小馬,作為寵物。,現在經過幾千年人的培育,馬的種類繁多,從高達2米到只有0.56米,只有一條大狗大的馬,體形各異。

關於馬的演化

馬的化石非常豐富,所以馬的進化過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詳細。馬的進化常常被用來作為進化的例子。 馬屬於哺乳綱,奇蹄目。最早的馬叫始祖馬,出現於五千六百萬年前的北美洲,時值始新世。始祖馬個頭只有狗那麼大,弓著背,四肢長著多個趾頭(前三後四)。由始祖馬分化出了林林總總的眾多支系。有的支系越來越大,越來越擅長奔跑,也有的支系向著小型化發展。到中新世的時候以三趾馬為代表的馬類動物成了一類十分繁盛的動物群,是地層古生物中常見的化石動物,常常作為地質年代斷定的重要依據。現代馬的最直接祖先是出現於一千二百萬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馬,而現代馬則在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出現。北美洲一直是馬和馬類動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馬從這里起源並向四周輻射。馬通過冰川時期形成的白令陸橋擴散到歐亞大陸,最後進入非洲。馬也通過中美地峽向南美洲擴撒。最晚到大約兩萬年前,馬在北美洲徹底滅絕,南美的馬滅絕得更早。原因現在仍是迷。有人認為跟美洲印第安人過渡捕獵有關。 從此,在近五千六百多萬年的時間里作為馬的老巢的北美洲第一次沒有了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馬帶回了美洲。Discovery製作的一期關於馬的節目里說道「當印第安人第一次見到西班牙人帶來的馬的時候,感覺象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現代飼養的馬是由歐洲野馬馴化而來的。野生的馬已經滅絕。現存的普氏野馬不是家馬的祖先。馬的進化歷程充滿了艱難險阻。馬科動物曾經是如此繁盛,前後進化出幾十個屬,到最後卻只有一個屬六七種殘存至今。馬的興衰歷程實際上是奇蹄動物的興衰歷程,奇蹄動物在現代普遍呈衰落的趨勢。

㈢ 通過不同地層中的馬化石發現,現代馬是由體型較小的______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

根據化石材料所了解的從始祖馬到現代馬的整個發展過程.經過學者們的多年研究,馬的進化過程大致如下: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的始(祖)馬.它們的身體只有狐狸那麼大.頭骨小,牙齒構造簡單,齒冠低.前足4趾著地,後足3趾著地.背部彎曲,脊柱活動靈活.大約過了1000多萬年,到漸新世時才出現了漸新馬(中馬).體大如羊.前後足均有3趾,中趾明顯增大.頰齒仍低冠,臼齒齒尖已連成脊狀.仍生活在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又過了1000多萬年到中新世時出現了草原古馬(Merychippus Leidy).前後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著地行走,側趾退化.身體已有現代的小馬那樣大.四肢更長,齒冠更高.背脊由弧形變為硬直,由善於跳躍變為善於奔跑.臼齒有復雜的連脊和白堊質填充,表明食料已從嫩葉轉為乾草.草原古馬已從林中生活轉為草原生活,高齒冠臼齒適於碾磨乾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獸襲擊.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現了上新馬(Pliohippus),身體更大,齒冠更高,前、後足中趾更為發達,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現了真馬(Equus Linnaeus),身體達到現代馬的大小,中趾充分發達,趾端成為硬蹄,牙齒除齒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皺更為復雜,反映出對賓士於草原和嚼食乾草的高度適應.
故答案為:始祖馬.

㈣ 歐洲晚期智人化石的發現位於哪裡

歐洲的晚期智人化石已有大量的發現。重要的有:在中歐和東歐發現的姆拉德克和普雷德莫斯特,在西歐發現的克羅馬農和庫姆卡佩爾等。

姆拉德克化石發現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材料包括八個顱骨、若干下頜骨和頭後骨骼,以及一些單個牙齒。顱骨形態有較大的變異。總的來說,頭骨較粗壯,眉脊發育程度中等,顱後部明顯平扁,顱骨的高度大於尼人(尼安德特人的簡稱)。其年代距今3萬至3.3萬年,遠早於西歐的克羅馬農。其形態也比克羅馬農原始,可能是中歐已發現的最早的現代智人。其大部分化石標本不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戰火中被毀掉了。

普雷德莫斯特也發現於捷克,是歐洲早期現代智人化石最多的一個地點,化石標本至少代表27個個體。其年代較姆拉德克晚,大約為2.5萬年前,顱骨中有八個的平均腦量為1 467毫升(1 220~1 736毫升),有明顯的兩性差別。遺憾的是,全部化石標本也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戰火中被毀掉了。

克羅馬農是1868年在法國多爾多涅區的克羅馬農洞里發現的,也是最早發現的晚期智人化石。有顱骨四個,屬於三個男性和一個女性。比東歐所發現的化石時代稍晚,形態較為現代化。男性顱骨的腦量很大,1號顱骨保存得最好,是老年人;高而圓,額部隆凸,眉脊相當發達,枕部有像尼人那樣明顯的鼓包。只有1號顱骨帶有面骨,面部很寬而矮,眼眶較扁,鼻孔狹窄,很像現代歐洲人。2號顱骨為女性,較小和較纖細。

庫姆卡佩爾是1909年在法國發現的完整的女性骨骼,包括較完整的頭後骨骼。年代不確定。顱骨比大多數尼人為高為窄,眉脊比姆拉德克為顯,面部稍大,下頜骨較短、較垂直和較深,無頦隆凸。肢骨較為纖細。

另外,1883年在法國發現的尚塞拉德頭骨,形態有如適應寒冷氣候的愛斯基摩人。1901年,在義大利「小兒洞」發現的格里馬迪標本,包括三個個體(成年的一男一女和一個男性少年),凸頜程度很大,保存有較多的頭後骨骼,肢骨較尼人為纖細,年代不確定。

㈤ 始祖馬化石是什麼

始祖馬。
古代哺乳動物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及歐洲,大約在在始新世生存,公認為馬的祖先。體高約30厘米,脊背能彎曲,前足有四趾,後足有三趾,以幼嫩樹葉為食。因身體靈活,可在草叢和灌木中穿行。 。
另說:始祖馬壓根不屬於馬
所謂「始祖馬」的形態和馬有很大差別,是否屬於馬類大成疑問。在最初命名時就曾把它列 為蹄兔類,它很可能就是一種絕種的蹄兔。這些「馬」的化石分布廣闊,散見於新生代地層 的相近層位,它們的出現和消失並不符合進化的順序。這說明它們只是曾經在相近時間內廣 泛存在的不同動物,彼此之間並無承先啟後的過渡關系。所謂「馬」的化石系列主要發現於 美洲,如果進化之說屬實,美洲就應有最多的現代馬。但奇怪的是美洲卻沒有現代馬的蹤影 。進化論者對此也沒有合理的的解釋

㈥ 把從古代到現代的馬的化石是如何演變的

根據化石材料所了解的從始(祖)馬到現代馬的整個發展過程.由於馬類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以草為食且成群活動,所以常大批被埋葬並成為化石,特別是在北美,有從始新世早期直到現代的含馬化石的非常完整的地層,為我們提供了馬類進化過程的良好記錄.這是支持生物進化論最有力的證據之一.經過學者們的多年研究,馬的進化過程大致如下: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的始(祖)馬(Hyracotherium Owen=Eohippus Marsh).它們的身體只有狐狸那麼大.頭骨小,牙齒構造簡單,齒冠低.前足4趾著地,後足3趾著地.背部彎曲,脊柱活動靈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大約過了1000多萬年,到漸新世時才出現了漸新馬(中馬)(Mesohippus Marsh).體大如羊.前後足均有3趾,中趾明顯增大.頰齒仍低冠,臼齒齒尖已連成脊狀.仍生活在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又過了1000多萬年到中新世時出現了草原古馬(Merychippus Leidy).前後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著地行走,側趾退化.身體已有現代的小馬那樣大.四肢更長,齒冠更高.背脊由弧形變為硬直,由善於跳躍變為善於奔跑.臼齒有復雜的連脊和白堊質填充,表明食料已從嫩葉轉為乾草.草原古馬已從林中生活轉為草原生活,高齒冠臼齒適於碾磨乾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獸襲擊.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現了上新馬(Pliohippus),身體更大,齒冠更高,前、後足中趾更為發達,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現了真馬(Equus Linnaeus),身體達到現代馬的大小,中趾充分發達,趾端成為硬蹄,牙齒除齒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皺更為復雜,反映出對賓士於草原和嚼食乾草的高度適應.在中新世以前,馬類動物主要分布於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時才遷移到歐亞大陸.上新世和更新世時,北美的馬類動物還擴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種類不久即歸於絕滅.到全新世時,北美的馬類動物也趨於絕滅.只有歐亞大陸的後裔得到繁榮和發展.我國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門馬(Equus samenensis)以及現在還殘存在甘肅、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馬(Equus przewalskii),都是馬類動物的代表.現代馬則是由野馬經人工馴化培育出來的.
簡單的說,就是始祖馬→中馬→古馬→新馬→真馬

㈦ 建新馬和上新馬前肢的化石圖

(1)四趾變為三趾 (2)體型增大(3)腿和腳伸長,側趾退化,中趾加強
(4)生物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㈧ 馬的資料


分類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奇蹄目
科: 馬科
屬: 馬屬
種: 馬

學名
Equus caballus
馬 (Equus caballus) 是一種草食性家畜,頸上有長鬃,尾有長毛,馬腳長有馬蹄。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原產於中亞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類馴化,15世紀後,才被殖民者帶到美洲和澳洲。

馬主要作為役使家畜,用於騎乘、挽車和載重,在戰爭和勞作中運用。在歷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工業革命蒸汽機出現以前,一直是主要的拉車動力,以至於後來機器的能力要以馬力來衡量。在山區無法行車的路上,馬是主要的運載工具。

在戰爭中最早也是拉戰車,由游牧民族首先發明騎乘,中國直到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才開始出現騎兵,羅馬帝國也是後期從中亞游牧民族處學習的騎乘。馬鞍也是游牧民族發明的,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進;馬鐙是中國人在唐朝後期發明的,一開始只是一個,為便於上馬,後來發展為一邊一個,波斯人稱為「中國鞋」,後來才傳到歐洲。直到20世紀末,由於各種戰車、直升機的出現和普及,騎兵才開始退出戰爭。目前騎乘多用於體育競賽,有的大城市巡警也還用馬。

馬也可以作為乳用和肉用,伊斯蘭教律法禁止食用馬肉,公元732年教皇格里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馬肉,但後來作用不大,現在法國人、義大利人都食用馬肉,日本人認為馬肉是營養豐富的肉食。在二戰期間,美國允許肉店供應馬肉以彌補牛肉供應不足,但二戰結束後,在西部牧場主的壓力下,又禁止供應馬肉。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適合釀造「馬奶子酒」。

隨著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紀後半期,許多國家培育出各種小馬,作為寵物。,現在經過幾千年人的培育,馬的種類繁多,從高達2米到只有0.56米,只有一條大狗大的馬,體形各異。

關於馬的演化:
馬的化石非常豐富,所以馬的進化過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詳細。馬的進化常常被用來作為進化的例子。 馬屬於哺乳綱,奇蹄目。最早的馬叫始祖馬,出現於五千六百萬年前的北美洲,時值始新世。始祖馬個頭 只有狗那麼大,弓著背,四肢長著多個趾頭(前三後四)。由始祖馬分化出了林林總總的眾多支系。有的支 系越來越大,越來越擅長奔跑,也有的支系向著小型化發展。到中新世的時候以三趾馬為代表的馬類動物成 了一類十分繁盛的動物群,是地層古生物中常見的化石動物,常常作為地質年代斷定的重要依據。現代馬的 最直接祖先是出現於一千二百萬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馬,而現代馬則在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出現。北美洲一直 是馬和馬類動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馬從這里起源並向四周輻射。馬通過冰川時期形成的白令陸橋擴散到歐亞 大陸,最後進入非洲。馬也通過中美地峽向南美洲擴撒。最晚到大約兩萬年前,馬在北美洲徹底滅絕,南美的馬滅絕得更早。原因現在仍是迷。有人認為跟美洲印第安人過渡捕獵有關。 從此,在近五千六百多萬年的時間里作為馬的老巢的北美洲第一次沒有了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馬帶回了美洲。Discovery製作的一期關於馬的節目里說道「當印第安人第一次見到西班牙人帶來的馬的時候,感覺象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現代飼養的馬是由歐洲野馬馴化而來的。野生的馬已經滅絕。現存的普氏野馬不是家馬的祖先。馬的進化歷程充滿了艱難險阻。馬科動物曾經是如此繁盛,前後進化出幾十個屬,到最後卻只有一個屬六七種殘存至今。馬的興衰歷程實際上是奇蹄動物的興衰歷程,奇蹄動物在現代普遍呈衰落的趨勢。

關於馬的詞彙:
兒馬,公馬
騍,母馬
駒,小馬
騸,去勢喪失生育能力的馬
驃,黃色的馬
騮,黑鬃黑尾的紅色馬
駰,淺黑帶白色的馬
驊,棗紅色的馬
驪,黑色的馬
騧,黑嘴的黃色馬
騏,青黑色的馬
騅,黑色白蹄的馬
驄,青白相間,類似蘭色的馬
龍,純白色的馬
駑,跑不快的馬,劣馬

關於馬的文化:
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國人有姓馬的。馬姓是常見的姓氏之一。除了漢族以外,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姓馬的。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雲南回族幾乎清一色地姓馬。

昭陵六駿:(古代君王的馬)

昭陵六駿是指陝西禮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馬列置於陵前。
「昭陵六駿」造型優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裝箱盜運到美國,現藏於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這組石刻分別表現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役中的所乘戰馬的英姿。
拳毛騧:黃皮黑嘴,身布連環旋毛。平劉黑闥時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贊曰:「月精按轡,天馬行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關大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烏:平薛仁臬時所乘,無箭傷。李世民贊曰:「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白里沁黃,平宋金剛時所乘,無箭傷。
青騅:平竇建德時所乘,四蹄騰空,身中五箭,其中前體一箭,後體四箭。
颯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時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與李世民換騎,並為颯露紫拔箭。李世民贊曰:「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凌八陣。」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關於馬的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金秋。」《馬詩》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

「香車寶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詩經·小雅·車攻》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楚辭·離騷》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漢·無名氏《古詩十九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白馬飾金羈,邊翩西北鄧。

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蹀足絆中憤,搖頭櫪上嘶。

南朝梁·蕭綱《系馬詩》
懍懍邊風激,蕭蕭征馬煩。
隋·虞世基《出塞》詩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唐·王維《觀獵》詩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孟郊《登科後》詩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唐·劉禹錫《始聞秋風》詩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棲。
宋·柳詠《少年游》詞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宋·陸游《十五月四日風雨大作》詩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曲

馬蹄踏水亂明霞,醉袖迎風受落花。
元·劉因《山家》詩

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風白草新。
明·王越《與李布政彥碩馮僉憲景陽對飲》詩

四山旗似晴霞卷,萬馬蹄如驟雨來。
清·徐《大獵》詩

㈨ 馬的資料!

馬的傳說!!!!!!!!!!!!

關於馬娘娘其人及傳說(一)

(2005-05-11 14:51:26)

【東方衛報報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在獅子山指揮伏兵8萬打敗了勁敵陳友諒40萬人馬,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礎,因此朱元璋與獅子山有不解之緣。朱元璋夫人馬娘娘卻在因〃獅子盤綉球〃而得名的綉球山,留下了許多美麗的故事。這是一種巧合,是一種機緣,具有傳奇色彩。

大腳馬娘娘,芳名秀英,皖北宿州人,生於公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時值壬申,肖猴,幼年失怙。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為貴,婦女皆纏足的元代,馬秀英堅不裹腳,故被人稱為〃馬大腳〃。馬秀英十二歲時為其父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二十一歲時嫁給朱元璋,與其共同渡過十五年患難與共的征戰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立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冊立馬秀英為皇後。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積勞成疾的馬皇後在南京病故,終年五十一歲。死後被溢為孝慈高皇後,葬於鍾山之陽,即朱元璋死後合葬的明孝陵。

大腳馬皇後�本是一位極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於亂世,有膽有識,在艱難逆境中,全力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五次救朱元璋死裡逃生。做了皇後後,雖大富大貴,仍不嬌,始終不忘民間勞苦,不改勤儉本色,不變平民心態,時常用自己的言行規勸、影響朱元璋。她懲奸佞亳不手軟,扶良善鞠躬盡瘁,保忠臣機智靈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習堅決果敢,倡新風大馬金刀。朱元璋稱她〃家有賢妻,猶國之良相〃。她對後世影響極大,明、清諸後乃至命婦民婦皆以其為楷模,爭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認的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賢後。

因綉球山上留有馬娘娘「腳印」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傳說,綉球公園名聲大振,為人們所關注,吸引大批遊客慕名而至。為提升公園的知名度,充實景點內容,於一九九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農歷端午節),建立了馬娘娘塑像,並配置了介紹馬娘娘生平事跡的圖文石刻。依據當年朱元璋出征歸朝的船隊多由東南方向駛來,同時也考慮到遊人照像取景的方便,塑像面東南而立。可從馬娘娘的雙眼望去,20米外為40餘年,直徑50公分,樹高15米的挺拔雪松遮住了她的視線。當天,原來晴空萬里,驕陽似火,忽然間黑雲密布,雷電一閃,一聲驚雷將那棵雪松鬼斧神工般地欄腰劈斷。目前,仍留有地面上一截。因此,人們奔走相告,傳說馬娘娘顯靈了,這給綉球山又增加了一個頗為神奇的傳說。
http://..com/question/2716469.html

與「馬」有關的詩詞名句
孫占巍

馬,高大偉岸、矯健壯美、鬃發飄逸,引頸一嘶,傾倒多少文人墨客。自古以來,歷代畫師便愛以馬為素材,以表現其不同形態為樂事。

中國人對馬可謂情有獨鍾,往往將自身境遇與馬對偶類比,如:「人貧志短,馬瘦毛長」、「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好馬不吃回頭草,好漢不走回頭路」。更有許多詩詞曲句與馬有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涼州詞》 王翰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王昌齡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己亥雜詩》 龔自珍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觀獵》 王維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 岑參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後》 孟郊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飲酒》 陶潛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 》 白居易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破陣子》 辛棄疾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友人》 李白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杜甫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後出塞》杜甫

詠馬

楊師道
玉鞍金絡過丹墀,骨相崢嶸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馬,老肥御苑未曾馳。
羸疲豈任鹽車重,伯樂見之不勝嗟。
此馬若遂千里志,追風猶可到天涯。

李賀

此馬非凡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猶自帶銅聲。

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李賀

武帝愛神仙, 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 不解上青天。

《天馬歌》
漢武帝劉徹

太一貢兮天馬下,霑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房兵曹胡馬》
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關於馬的諺語(一)
一馬不跨雙鞍。
人有錯手,馬有失蹄 。
人奔家鄉馬奔草。
人怕理,馬怕鞭,蚊早怕火煙。
人要煉,馬要騎。
人是衣裳馬是鞍。
小馬兒乍行嫌路窄。
千里騾馬一處牛。
馬上不知馬下苦,飽漢不知餓漢飢。
馬上摔死英雄漢,河中淹死會水人。
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發。
馬至灘,不加鞭。
馬行十步九回頭。
馬屁拍在馬腿上。
馬看牙板,樹看年輪。
馬群賓士靠頭馬。
走馬看真珠
見鞍思馬,睹物思人。
牛頭不對馬嘴。
心急馬行遲。

更多:
http://www.coolxxyw.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7088

那我給你點資料吧



Equus caballus;horse

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家畜。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隨著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的役用價值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明顯下降,田間作業幾乎都為拖拉機所取代,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起源和馴化 馬屬動物起源於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為原蹄獸 ,體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較發達。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馬 (圖1 ),或稱始祖馬,體高約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後肢高,有3趾。牙齒簡單,適於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以後,乾燥草原代替了濕潤灌木林,馬屬動物的機能和結構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成為單趾 (圖2);牙齒變硬且趨復雜。經過漸新馬、中新馬和上新馬等進化階段的演化,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呈現為單蹄的揚首高軀大馬。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中國是最早開始馴化馬匹的國家之一,從黃河下游的山東以及江蘇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時幾個野馬變種已被馴化為家畜。馬的馴化晚於狗和牛。

生物學特性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 (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類型 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中國有 30 多個 。主要可分為小型地方品種、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飼養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飼管理和幼駒培養及調教。







<名>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馬」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家畜名)

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horse]。史前即為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它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一塊胼胝,還有一些非固定特徵(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又如:馬伯樂(相馬的人);馬首(屬馬的人);馬牌子(官府養馬的夫役,他們身上都掛有腰牌作憑證);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系馬用的繩子);馬褐(馬的護衣);馬禍(馬的異象。古代以為災變之兆);馬圖(傳說中龍馬背負出水的圖)

「碼」的古字。古代用 以計算的籌碼。近世也用以計數 [code]

為勝者立馬。——《禮記·投壺》

又如:馬子(籌碼)



中國古代十大名馬

「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漢伏波將軍馬援這番話道出了當時馬對人的作用。
古今往來,不知有多少英雄豪傑縱馬馳騁,成就下功名偉業。然而就如只有少數人名垂青史一樣,能夠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寶馬良駒也是級少數;由歷代英明聖主文字表彰或丹青造像的馬,更是少之又少。在此,特搜集刊錄以飧讀者。

周穆王八駿 《拾遺記》:
一名 絕地,足不踐土。二名 翻羽,行越飛禽。三名 奔宵,野行萬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輝,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一形十影。七名 騰霧,乘雲而奔。八名 挾翼,身有肉翅。

驊騮、綠耳、盜驪、騏驥、纖離。
《水注經》:湖水出桃林塞之誇父山,其中多野馬。造父於此得驊騮、綠耳、盜驪、騏驥、纖離。乘以獻周穆王,使之馭以見西王母。

雷首良馬
《穆天子傳》:壬戍天子至雷首,犬戍觴天子雷首之阿,乃獻良馬四六。

翠龍
揚雄《河東賦》註:詩古曰:「翠龍,穆天子所乘馬也」。

玉馬
《瑞應圖》:玉馬者,王朝清明尊賢則至。

(馬肅)(馬霜)。括弧內字為合字。鍵盤上打不出來。驦
《左傳》:唐成公有兩驌驦馬。一雲驌驦,馬色如霜紈。

沙丘馬
伯樂對秦穆公曰:「臣有所與九方皋,……」。

秦始皇七匹名馬
《古今注》:一曰追風,二曰白兔,三曰躡景,四曰追電,五曰飛翩,六曰銅爵,七曰晨鳧。

楚騅
《史記》:項王駿馬名騅,常騎日行千里。及敗至烏江,謂亭長曰:「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以贈公。」

九逸
《西京雜記》:漢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駿足也。名曰浮雲、赤電、絕群、逸群、紫燕騮、祿螭驄、龍子、嶙駒、絕塵,號九逸。有來宣能御。

烏孫、天馬
《張騫轉》:元狩中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

宛天馬
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孟康曰:「言大宛國有高山,其上有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馬置其下,與集生駒皆汗血,因號天馬子。

蕭稍
《神異經》:大宛有良馬,鬣至膝尾垂於地,名曰蕭稍。

象龍
《馮奉世轉》:宣帝時至大宛,得名馬象龍而還。

步景
《洞冥記》:東方朔游吉雲之地。得神馬高九尺,股有旋毛如日月之狀;如月者夜光,如日者晝光,毛色隨四時之變。
西王母稅此於芝田,因食芝田之草。東王公棄之清津,因其而返,繞日三匝,入漢關,馬上睡眼不覺而至,名步景。

黃門四駿
《西域贊》:蒲稍、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註:孟康曰:「四駿馬名」。

大驪
光武以所乘大驪贈孝忠。

赤兔
《曹操傳》:呂布有駿馬名赤兔,常騎乘之。時人為之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的盧
《馬政論》曰:「顙上有白毛謂之的盧。」又曰:「上有旋毛及白毛者,謂之的吻,凶。」俗雲的盧非也。劉備避樊城之難,過檀溪,謂所乘馬的盧曰:「今日急,不可不努力。」馬達備意,一躍三丈。又庚亮所乘馬名的盧,殷浩以為不利主,勸市之。亮曰:「豈有已之不利,移之人者。」

絕影
《後漢書》:曹公所乘馬名絕影。

白鶴
《拾遺記》:曹洪與魏武所乘之馬名曰白鶴。時人諺曰:「憑空虛躍,曹家白鶴。」

驚帆 紫(馬辛)。xin.括弧內為合字。
《魏志》陳思王表文帝曰:「臣於武皇帝世得大宛紫騂馬一匹,教令習拜。

《古今注》:曹今有名馬名驚帆,言其馳驟烈風舉帆之疾也。

馬的進化!!!!!!!!!!

根據化石材料所了解的從始(祖)馬到現代馬的整個發展過程。由於馬類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以草為食且成群活動,所以常大批被埋葬並成為化石,特別是在北美,有從始新世早期直到現代的含馬化石的非常完整的地層,為我們提供了馬類進化過程的良好記錄。這是支持生物進化論最有力的證據之一。經過學者們的多年研究,馬的進化過程大致如下: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始新世的始(祖)馬(Hyracotherium Owen= Eohippus Marsh)。它們的身體只有狐狸那麼大。頭骨小,牙齒構造簡單,齒冠低。前足4趾著地,後足3趾著地。背部彎曲,脊柱活動靈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大約過了1000多萬年,到漸新世時才出現了漸新馬(中馬)(Mesohippus Marsh)。體大如羊。前後足均有3 趾,中趾明顯增大。頰齒仍低冠,臼齒齒尖已連成脊狀。仍生活在森林裡,以嫩葉為食。又過了1000多萬年到中新世時出現了草原古馬(Merychippus Leidy)。前後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著地行走,側趾退化。身體已有現代的小馬那樣大。四肢更長,齒冠更高。背脊由弧形變為硬直,由善於跳躍變為善於奔跑。臼齒有復雜的連脊和白堊質填充,表明食料已從嫩葉轉為乾草。草原古馬已從林中生活轉為草原生活,高齒冠臼齒適於碾磨乾草,善跑的四肢能逃避猛獸襲擊。到了上新世初期又出現了上新馬(Pliohippus),身體更大,齒冠更高,前、後足中趾更為發達,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現了真馬(Equus Linnaeus),身體達到現代馬的大小,中趾充分發達,趾端成為硬蹄,牙齒除齒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皺更為復雜,反映出對賓士於草原和嚼食乾草的高度適應。在中新世以前,馬類動物主要分布於北美森林,到中新世時才遷移到歐亞大陸。上新世和更新世時,北美的馬類動物還擴展到南美,但南美的種類不久即歸於絕滅。到全新世時,北美的馬類動物也趨於絕滅。只有歐亞大陸的後裔得到繁榮和發展。我國北方出土的更新世的三門馬(Equus samenensis)以及現在還殘存在甘肅、新疆和蒙古等地的野馬(Equus przewalskii),都是馬類動物的代表。現代馬則是由野馬經人工馴化培育出來的。馬類在中、上新世時曾分別出現過幾個旁支:例如分布在中新世北美和歐亞大陸的安琪馬(An- chitherium V.Meyer);分布在上新世北美和歐亞大陸的三趾馬(Hipparion Christol);分布在更新世南美洲的南美馬(Hippidium)等,表明馬的進化不是直線發展的。歷史上有些古生物學家根據馬的進化趨勢(身體體積由小到大、趾數由多到少、齒冠由矮到高)就認為,生物總是沿著既定的方向進化的。這就是「直生論」(or-thogenesis)的觀點。直生論者認為,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某些神秘的潛在力量。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第一,化石記錄表明,從始(祖)馬到現代馬,曾出現過許多分支,但在長期生存斗爭過程中大都絕滅了,只剩下真馬這一支生存下來並得到發展,馬決不是直線進化的;第二,所謂決定進化方向的潛在力量,缺乏一定的物質基礎,根本得不到科學的證實。相反,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就可以對馬的進化作出合理的解釋。馬的變異是隨機的,不定向的;由於環境不斷變化,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所以馬的進化實際上也是自然選擇作用於隨機變異的結果。

㈩ 義大利 recanati在義大利哪裡

Recanati位於義大利的中部,是義大利馬爾凱地區馬切拉塔省的一個城鎮。

閱讀全文

與馬匹化石在義大利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怎麼去省錢 瀏覽:203
在伊朗怎麼用不了微信 瀏覽:463
種植牙齒德國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44
英國印度一盧比銀元價格多少 瀏覽:26
美國為什麼對伊朗不好 瀏覽:103
伊朗人生活中缺什麼 瀏覽:794
中國結的尺寸怎麼買 瀏覽:377
中國有哪些俗語 瀏覽:152
中國商飛如何進行供應鏈采購 瀏覽:314
伊朗旅遊要注意什麼 瀏覽:29
澳洲麥麗素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900
西方侵略給中國帶來什麼 瀏覽:464
印度理發店的洗發水怎麼樣 瀏覽:352
出國的印尼治安怎麼樣 瀏覽:131
伊朗為什麼怕美國制裁 瀏覽:285
中國酒吧選址在哪裡 瀏覽:938
伊朗原先叫什麼名字 瀏覽:595
印度哪裡有山羊養殖 瀏覽:925
中國哪個品種米好吃 瀏覽:677
香腸義大利面怎麼吃 瀏覽:115